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240404 寶林食物中毒篇

*寶林案通報增3例 1人住院觀察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信義A13」食物中毒案,北市衛生局昨表示,台北市民眾通報案例增加三人,目前累計廿二人,新增三名案例中,有兩人已經出院返家,一人因部分身體指數異常高,入住一般病房觀察。

衛生局副局長、食安官李碧慧表示,昨新增案例中,一名十三歲女性是先前於萬芳醫院就醫十歲男童姊姊,其於三月廿三日食用炒粿條,出現疑似中毒、噁心、胃痛症狀,四月二日前往急診,現已離院;另名六十二歲男性則是於三月廿四日食用炒粿條,三月廿九日就醫,通報時未特別提及自己的症狀,目前已離院。

第三個案例則為廿一歲女性,於三月廿二日食用炒粿條後就開始有噁心、腹痛症狀,四月二日前往台大急診,因其部分身體指數異常高,因此留在一般病房觀察。

此外,四月二日衛生局查核新光三越天母店、天母二館、誠品生活西門美食街共計十五家業者,當中七家有衛生環境缺失,包括環境不潔(廚房牆面及地面、咖啡機台、茶具置放架等)、冷凍冰箱未除霜、食材未離地放置、從業人員未配戴工作帽及冰箱食材未覆蓋等缺失,已開立限期改善通知單,複查如仍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八條及第四十四條處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另部分業者未能即時提供產品責任險以及體檢資料,衛生局要求補件。

*專家會議拍板 米酵菌酸 正名「邦克列酸」

寶林茶室中毒案昨天再增兩例,累計卅二例通報,衛福部昨天召開專家會議,專家一致認為,引發中毒的毒素與「米」無關,過去稱米酵菌酸容易造成誤解,因此決定依其原名「Bongkrekic Acid」音譯,正名為「邦克列酸」。

毒素與「米」無關 依其音譯命名
衛福部統計,寶林茶室中毒案累計有卅二例通報,包含兩例死亡、四例加護病房、兩例一般病房以及廿四例返家休養。其中廿二例檢體驗出「邦克列酸」陽性,其餘待採驗中。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此毒素與「米」無關,過去翻譯不到位,且「米」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產生誤解,專家認為要避免使用其他食物名稱,因此以直接音譯的命名方式,正名為「邦克列酸」。

專家會議中建議對於中毒者可用「血漿置換術」來加速毒素的排除,並希望臨床單位多收集個案資料,做為未來類似個案治療參考;相關單位後續也將研究調查會分泌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並制定防中毒指引供民眾參考。

(自由時報)
--
*寶林案住院再1例 21歲女肝指數破千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再增兩名受害者,衛福部昨傍晚公布最新通報人數,總數來到卅二例,新增二名個案分別為六十二歲男性、卅歲女性,二人都在上月廿四日至寶林茶室信義A十三店吃了炒粿條,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而就醫,情況穩定,均已返家休養。

此外,台北市衛生局另通報新增一位住院個案,但尚未納入中央系統。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該名廿一歲女性於三月廿二日至寶林茶室用餐後,四月二日至急診就醫,目前仍住在台大醫院一般病房,肝功能異常,肝指數高達一千。

陳彥元表示,目前共有四名重症患者於台北市轄區醫院加護病房救治中,其中一人意識回復正常,代表其腦部傷害較輕微,且肝衰竭、肝腦病變的機率較小,較有機會評估肝臟移植。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出,住在加護病房的重症個案仍處於昏迷狀態、病情危急,昨天專家會議中曾討論是否進行換肝,主要評估標準為肝功能是否可以自行恢復,若無法恢復,就可能必須換肝。

對於地方通報、中央統計等數據之間的落差,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解釋,疾管署通報系統於每天中午截止,台北市衛生局於昨天下午通報,尚在確認且彙整資料中,一旦確認,就會在今日公布。疾管署昨日統計,寶林茶室信義A十三店用餐中毒事件累積數卅二例通報,其中二人死亡,四人在加護病房、二人一般病房,廿四人返家休養。

曾淑慧表示,「寶林信義專案」通報患者條件為曾經到信義A十三店用餐,並依「米酵菌酸」(新譯為邦克列酸)的潛伏期約為○・三至卅八小時,原本要求發病時間為上月十九日到廿六日前,在考量潛伏期後,放寬至廿八日。疾管署持續觀察通報情形,一旦個案數逐漸減少,將停止統計。

衛福部昨舉行「邦克列酸中毒防治討論會議」,專家建議,遇到重大食安事件,第一例個案確認後,應扣押案發餐廳全部食材。對此,陳彥元表示,這並非地方政府能力所能處理,需進一步討論,以尋求共識。

*廚師手部劑量低 再晚恐驗不到

台北市府前天公布越籍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使寶林茶室食安事件案情出現重大突破,台北市長蔣萬安始終未排除人為因素,但知情人士認為,該廚師無心的可能性大於刻意作為,在面對調查時相當配合,盡量還原店內狀況,也坦承了粿條沒有冰存、廚師交接班不清楚等,不過,實情仍待檢調給答案。

知情人士表示,北市衛生局一開始採樣並培養常見食物中毒菌,結果均為陰性,留下約一西西樣本,打算進一步培養「米酵菌酸」毒素,且立即下單採購二瓶「米酵菌酸」標準品,但要四月中旬才到貨。在得知台大醫學院法醫所已有標準品,便請託協助檢驗。

據悉,食藥署有意拿該樣本培養「唐菖蒲伯克氏菌」,衛生局配合中央,在四月一日上午優先給台大法醫所一定的樣本量,剩餘樣本量則交給食藥署。結果北市府與衛福部檢驗結果一致,僅廚師手部檢體呈現陽性反應。

北市衛生局表示,越籍廚師的手部驗出「米酵菌酸」,代表其手曾經接觸過「米酵菌酸」毒素,且與在寶林茶室用餐過的病患身上的毒素一致,如此一來拼湊出整個脈絡,成了最重要的直接證據。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住院患者檢驗結果多是「數十至數百奈克」,而廚師手部生物跡證所驗出的「米酵菌酸」殘留量僅一奈克,主因是時隔多日,殘留劑量降低,「也許再晚幾天就驗不到了。」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前天表示,疾管署與食藥署於三月三十日配合檢警前往該名廚師住處採檢環境,但為何案發第一時間北市衛生局卻未到廚師住處採檢?對此,北市回應,廚師家並非食物中毒的發生地,衛生局以可能發生食物中毒的環境做採檢,也就是寶林茶室。

*防止不必要恐慌…米酵菌酸 專家建議改譯邦克列酸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國人關注,「米酵菌酸」毒性之強,讓不少人聞「米」色變。衛福部昨天上午舉行第二次專家會議,決議將「米酵菌酸」改採音譯,命名為「邦克列酸」,次長王必勝表示,國內使用米作為成分的食品眾多,而「米酵菌酸」翻譯不是很到位,不少民眾望文生義,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確有改名之必要。

專家會議邀集食品、毒理、微生物等專家,及衛福部食藥署與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及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會議自昨上午十一時至下午約一時結束,歷時近二個小時。

王必勝指出,所有與會專家均同意更改「米酵菌酸」,部分專家建議採用「椰蜀菌酸」,但名稱中有「椰、蜀」,恐讓椰子、玉米受到影響;最後決議以細菌、化學品音譯等命名方式,避開常用主要食材方式命名,以減少汙名化;再者,將透過行政程序,通知教育部未來中英對照辭典均採用「邦克列酸」。

「這是不幸事件,希望以此獲得寶貴的經驗。」王必勝表示,「米酵菌酸(新譯邦克列酸)」還找不到解毒劑,且洗腎也很難洗出毒素,目前「血漿置換術」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請臨床醫師多參考使用;目前已有標準品,檢驗量能也沒有問題,希望多進行檢驗,蒐集臨床資料、數據,以提高治療效果。

依農業部及食品工業研究所提供的資訊,產生「邦克列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相關資料很少且不明確,會中建議食藥署與食品工業研究所、農業部,後續將對該細菌展開研究和調查,包括在台灣自然生態及食品的分布狀況及特性。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於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建議中央將「邦克列酸」納入常規毒物檢驗,希望中央邀集專家學者討論,尋求共識,建立相關標準、指引。

*避免食物產生毒素 擬推懶人包

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昨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於會後表示,食藥署於三月廿八日至該餐廳採檢八件環境檢體,細菌培養均為陰性,並沒有長出來,「這是在預期中」。至於越籍廚師住所採檢十四件檢體,正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型檢驗,相關結果至少要等一周。

與會專家決議擬定「邦克列酸」食物中毒防治指引,王必勝表示,指引分為民眾版及專業版,前者著重在一般細菌防治,以及如何避免毒素產生等一般環境處理原則,食藥署正規畫簡易懶人包,教大家怎麼簡單預防。

另針對食品業者和餐廳從業人員,製作專業指引,這部分需要細菌學證據等,由食藥署、食品及微生物專家一起蒐集相關資料並研析後,再另行公布,但短期還難以完成。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寶林茶室稽查檢體共有卅五件食品檢體、八件環境檢體,以及至寶林茶室越籍廚師住所採檢十四件檢體,包括廚師手部、大門把手、冰箱把手、湯匙、水壺把手、刀具、洗臉台、床面等,正進行「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型檢驗,預計最快於一周後公布結果。

王必勝指出,上月廿八日採檢八件環境檢體,細菌培養為陰性,這在預期中,因為廚房已經過清理,驗出細菌的機會較少;在專家會議上,部分學者建議以細菌DNA檢定方式,找出細菌DNA片段,證明「邦克列酸」確實存在過,獲得衛福部採納,食品工業研究所提供標準品給食藥署,將嘗試執行。

王必勝說,「邦克列酸」產生需符合三大要件,首先需有唐菖蒲伯克氏菌,其次是介質,細菌必須附著在澱粉類、椰子上;第三為適合的溫度環境,滿足三大條件才可能產生「邦克列酸」,目前仍在調查中。針對有人死亡、重症等重大食物中毒案件,執行動作可以更大一點。

此外,昨花蓮發生七點二強震,衛福部昆陽大樓跳電,恐影響實驗室細菌培養進度。王必勝指,該實驗室有不斷電系統,可正常持續運轉,實驗應不會受到影響。

食藥署指出,昆陽大樓於地震時的電力供應僅短暫受到影響,不致影響檢驗工作。估算實驗步驟流程及微生物生長情形,檢驗結果約需至少七天,但若遇微生物生長緩慢,則需要更長檢驗時間。

*餐飲產品責任險 5月起強制登錄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累積三十多人受害,其中二人死亡,四人昏迷,持續於加護病房治療,病情危急。但該餐廳「產品責任險」早已過期,受害者恐求償無門,朝野立委日前在立法院關注此事,批評衛福部管理措施出現漏洞,必須盡快補強。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宣布,將比照「汽機車強制險」,與財政部、產險業者合作,要求業者主動登錄資訊,預計五月上線。

經濟部日前強調,餐飲業者均需投保「產品責任險」,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應由衛福部主管。衛福部長薛瑞元於立院回應,已交代食藥署執行,在現有食品業者「非登不可」系統中,加註「產品責任險」到期日,並在到期前一個月跳出警示,提醒地方政府察覺。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昨表示,食藥署已經修改「非登不可」登錄系統,在系統「食品業者投保產品責任保險」資訊部分,新增「保單到期日」欄位,同時將「上傳投保證明」改為必填欄位,預計五月正式上線。

林金富指出,未來一周各縣市衛生局將先行輔導及要求業者自行補登錄,如果業者沒有投保、續保,透過系統查詢,即可一目瞭然。

「此作法為比照汽機車強制險」。林金富說,食藥署與財政部、產險業者協調合作,讓產險業者直接上線,協助餐飲業者填寫相關資料,讓沒有依法投保的食品業者無處遁逃。未來地方衛生單位前往稽查餐飲業者食安問題前,就可至通報系統了解業者投保情形,如果沒有投保,立即依「食安法」,開罰三萬至三百萬元。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