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240428 中東危機篇

更新時間:20:08

*黎巴嫩真主黨利用無人機與導引飛彈 報復以色列攻擊

背後有伊朗撐腰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今天表示,在以色列跨境攻擊造成包括2名真主黨成員的3人喪生後,該組織利用無人機和導引飛彈攻擊以國北部。

法新社報導,真主黨透過聲明稱,該組織「利用無人機和導引飛彈對馬納拉軍事指揮部(Al Manara military command)和戈蘭旅(Golani Brigade)第51營發動複雜的攻擊行動」。

以國軍隊方面則表示,其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成功攔截從黎巴嫩進入以色列北部馬納拉地區的可疑空中目標」。

以軍在聲明中表示,今天稍早,以軍戰機「攻擊了黎巴嫩南部庫扎(Qouzah)地區的真主黨軍事建築」。

自近7個月前以哈戰爭爆發以來,黎巴嫩和以色列的邊境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交火。

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大使館館區建築疑遭以色列空襲,導致以色列和伊朗的緊張局勢加劇以來,真主黨也加大對以國境內軍事設施的攻擊力道。

*以色列承諾遵守國際法 《路透》: 國務院內部官員不相信

加薩戰爭目前仍持續進行,《路透》取得美國國務院內部文件,部份美國政府高層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建言,部份美國政府高層認為,以色列「使用美製武器時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的承諾並不可靠也不可信。

根據《路透》報導,依照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2月發表的《國家安全備忘錄》,布林肯必須在5月8日之前向國會提交評估報告,藉此評估以色列對於使用美製武器時不違反美國法律及國際法的保證是否可信。若是以方的保證遭受質疑,拜登有權要求以色列提出新的保證書,或暫停提供以色列武器。

《路透》指出,截至3月24日為止,已有7個國務院部門向布林肯提交初步備忘錄,其中4個部門對認為以色列所提出的保證既不可信也不可靠,並列舉8項以色列在加薩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時可能違反國際法的嚴重案例。評估中指出,以色列軍方任意限制人道主義援助、多次襲擊不該被襲擊的人道主義場所及設施。

一名美國官員表示,負責監控、打擊反猶太主義的特別辦公室,以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路傑克(Jack Lew)在備忘錄中表示,他們認為以色列的「保證」可信且可靠。一名以色列官員問及此備忘錄內容時強調,以色列完全致力於履行其承諾,其中包含向美國政府作出的保證。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指出,國務院不會對外洩的文件內容做出回應,並強調在複雜問題層面中,國務卿時常聽取國務院內部的不同觀點,而且會考慮周全。

*兩樣情! 白宮記者晚宴眾星走紅毯 挺巴示威者倒地嗆「共犯」

美國挺巴勒斯坦抗爭延燒,示威者28日也抵達年度白宮記者晚宴,對盛裝打扮走紅毯的各界記者、政商人士,以及包括史嘉蕾夫婦等好萊塢巨星嗆聲,指控媒體隱藏巴勒斯坦遭襲真相是「可恥的共犯行為」。

綜合外媒報導,每年一度的白宮記者晚宴28日登場,各媒體駐白宮記者皆盛裝出席外,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賀錦麗和各政商界知名人物,以及好萊塢巨星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和其夫婿、知名政治諷刺喜劇演員柯林‧約斯特(Colin Jost)也盛裝出席。

然而,近日挺巴示威延燒美國全境,示威者也沒有放過「堵」拜登的大好機會,至少有數百名挺巴示威者聚集在晚宴會場外抗議。

報導指出,現場示威者除紛紛躺地做出行動劇抗議外,也對入場賓客呼喊「解放巴勒斯坦」(Free Palestine)、「可恥」(shame on you)等口號。此外,也有示威者指控西方各媒體掩蓋巴勒斯坦遭襲的恐怖事實,罔顧在巴勒斯坦前線同仁的犧牲和生命。

據悉,上週末有超過24名駐加薩走廊記者發出聯合聲明,呼籲同業和同事人員抵制白宮記者晚宴。聲明內容聲稱:「我們為了盡記者媒體的職責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太高,為了維護被視為『犯罪』的新聞誠信,我們經歷了無數以軍的拘留、審問和酷刑。」

總部設於美國的非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CPJ)計畫總監德拉塞納(Carlos Martínez de la Serna)也透過聲明表示,以哈戰爭開打以來,記者們已付出巨大的生命代價,每一個記者的傷亡,都等於一部分的真相消逝。

美國巴勒斯坦權利倡議組織「阿達拉正義計畫」(Adalah Justice Project)執董塔瑪利(Sandra Tamari)也痛批,總統拜登容許以色列摧毀巴勒斯坦,造成加薩巴勒斯坦人民饑荒,記者竟還參加晚宴與他把酒言歡,實在可恥。

*宣稱擊落美軍「死神」無人機 葉門叛軍秀殘骸

由伊朗支持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武裝組織(Houthi,另譯為胡塞武裝)持續在紅海一帶攻擊往來國際商船,青年運動27日宣稱,擊落1架美軍MQ-9「死神」無人機,並展示無人機殘骸。

綜合外媒報導,「青年運動」發言人薩里(Yahya Saree)27日指出,「青年運動」襲擊一艘英國油輪,飛彈直接命中,而「青年運動」防空部隊25日在葉門薩達省(Saada)空域擊落一架美軍MQ-9無人機,且這架無人機正在執行「敵對任務」。

除此之外,「青年運動」也在影片中秀出MQ-9無人機的殘骸,包括無人機製造廠商「通用原子」的標誌,以及無人機的製造序號等資訊。針對無人機墜毀,美國國防部證實有1架美國空軍MQ-9無人機在葉門墜毀,但是國防部並沒有說明無人機是否被擊落。

*近600人被捕 美校園反戰挺巴示威蔓延50校

美國大學校園的反戰示威延燒,全美已至少50所院校出現挺巴勒斯坦紮營示威,截至26日近600名示威者被捕,情勢不見降溫。有學者呼籲慎用軍警力量避免流血。

美國大學校園畢業季將屆,然而當前多所大學內挺巴勒斯坦示威如火如荼。4月18日紐約市警局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逮捕100多名示威者後,包括波士頓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等多校群起聲援;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都出現校內紮營和示威。

● 示威蔓延常春藤聯盟名校到各州大

這波校園反戰、挺巴示威近日蔓延,從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名校到各州立大學已至少50所校院出現紮營示威。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是首波,學生與示威者要求加薩停火、校方應揭露與以色列及美國軍火商間的關係並劃清界線。

南加州大學(USC)在24日有數十人被捕後,校方以因應示威改採新的安全措施為由,取消5月10日的畢業典禮,校內高年級生繼2020年COVID-19疫情後再次經歷畢典喊卡;哥倫比亞大學宣布學年結束前的剩餘課程改為線上,也彷彿回到疫情時期。

包括彭博(Bloomberg News)在內的美媒彙整統計發現,截至26日有近600人因校園示威被捕,包括紐約大學120人、哥倫比亞大學111人、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108人、南加大93人、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57人、耶魯大學48人、印第安納大學33人、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28人。

● 德州出動國民兵 被捕者不乏教職員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夏費克(Minouche Shafik)要求學生應在27日前撤除校內所有的宿營帳篷;德州州長艾波特(Greg Abbott)25日召來州國民兵驅逐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內的示威者,艾莫瑞大學被捕者裡還不乏教職員。

這波示威也在全美激起校園言論自由與維持秩序間的熱烈論辯,有人憂心示威活動出現反猶主義、支持哈瑪斯(Hamas)等口號與內容,不過發起示威的學生組織強調他們訴諸和平、反對任何形式的偏執。

奧克蘭大學(Oakland University)專研學運的學院院長卡瑞(Elaine Carey)指出,紮營式的抗議在大學校園裡不常見,從歷史來看靜坐和佔據校內建築更為流行,像1968年抗議越戰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就佔據5座校內建築,導致700多人被捕。

華盛頓郵報刊出在美國海軍官校(USNA)教歷史的學者范德馬克(Brian VanDeMark)投書,舉1970年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流血事件,呼籲訴諸鎮壓校園示威的政治人物應謹言慎行。

● 學者籲記取1970年鎮壓肯特州大血案 避免升溫

1970年5月4日,當時國民兵進入俄亥俄州肯特市的肯特州大驅逐反對越戰的示威學生,開槍打死4名學生,9名學生受傷,有人終身殘廢,在全美引起400萬學生罷課,上百所校院與中學關閉。

范德馬克說,當時州長羅茲(Jim Rhodes)由於兩屆做滿無法連任,尋求共和黨提名角逐聯邦參議員,想靠平息全州校園騷亂拉抬聲勢,最後導致流血。他認為現任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德州州長艾波特等呼籲動武驅逐示威的政治人物,應以羅茲為鑑。

范德馬克強調,具有觀念與洞察力處理受憲法保障表達異議者的是大學校方而非各州當局和武裝部隊。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的目標應是同時確保學生安全與公民參與,這是各方應從肯特州大流血事件學到的教訓。

(自由電子報)
--
*以色列外長:若達成釋放人質協議 可暫不進攻拉法

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茲今天表示,若能達成協議,確保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釋放以國人質,以方可以暫停進攻加薩走廊南部城市拉法的計畫。

路透社報導,卡茲(Israel Katz)接受以色列第12頻道電視台(Channel 12 TV)專訪時提到:「讓人質獲釋是我們的首要之務。」

當卡茲被問及,這是否包含延後殲滅拉法市(Rafah)哈瑪斯大軍的攻擊計畫,他給出肯定答覆並接著說:「若能達成協議,我方將暫不展開(攻擊)行動。」

卡茲是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安全內閣的成員,然而他並非戰時內閣的一員。戰時內閣是由少數特定人士組成,負責監督以色列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攻勢。

哈瑪斯先前曾為埃及與卡達斡旋的談判提出最新停火方案。哈瑪斯今天稍早指出,已收到以色列對其最新停火方案的官方回應,他們將在研究過後提出答覆。

包括女性和兒童在內,目前仍有超過130名以色列人質被哈瑪斯囚禁在加薩走廊。

*哈瑪斯棄「永久停火」?傳研議最新停火條件 和談有望重啟

英國衛報報導,哈瑪斯27日透露,正在研究加薩停火協議的最新條件,繼媒體前一日報導埃及代表抵達以色列,可望快速重啟延宕已久的協商。

哈瑪斯政治部門副首領哈雅(Khalil al-Hayya)表示4月13日已透過埃及和卡達收到以色列停火提議,「研究過後」將提出回覆。

哈瑪斯此前堅持永久停火,但遭以色列回絕。

重啟停火協議的跡象在聯合國提出警告後隨之而來。聯合國警示,加薩將在未來6周內達到飢荒臨界點。許多救援組織也稱,以色列宣示進攻南加薩城市拉法,將大幅加劇當地的人道浩劫狀況。

埃及、卡達和美國自從去年11月談成維持1周的停火協議後,至今沒有最新進度。

此外,路透報導,美國國務院內部備忘錄顯示,高層官員對美方持續軍援以色列形成分歧,部分高官稱,沒有「可信或可靠」證據擔保以軍遵守國際人道法使用美援武器;一旦國務院在5月8日報告中判定國防軍違反美國規定或國際法,拜登政府最嚴重將對以色列的軍援喊卡。

拜登政府在2月初應民主黨議員要求簽署一項國家安全備忘錄(National Security Memorandum),要求國務卿布林肯必須在5月8日前,向國會報告以色列使用美援武器是否違反美國法律或國際法。

在3月24日前,國務院至少7個部門向布林肯提交最初評估,對以色列在加薩軍事行動中違反國際人道法表達「嚴重關切」,具體作為包含攻擊保護區和民間基礎設施、鮮少調查或追究士兵違例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以及殺害人道組織員工和記者的數量破紀錄。

另外,最初評估中還舉出11項以軍「刻意限制人道援助」案例。

該備忘錄沒有提出新的法律條件,可是要求國務院蒐集接受軍援國家的書面保證,說明美方軍援並未用於違反國際人道法,或者阻礙美國人道援助。

如果以色列無法提出可信保證,拜登可能會訴諸不同做法「亡羊補牢」,包含要求以色列提出新的保證,或者中止軍援以色列。

*哈瑪斯發影片盼交換人質 歐美大學挺巴、反以聲浪蔓延

哈瑪斯希望以色列能儘速與他們談交換人質的條件,而歐美大學生的挺巴、反以示威潮正逐漸蔓延!哈瑪斯近日首度發布人質影片,證明他們先前逮捕的以色列人與美國人還活著,藉此希望以色列儘速啟動新的人質交換協議。但以哈衝突僵持不下,讓歐美許多大學生紛表不滿,開始集會抗議。

人質家屬盼早日釋囚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哈瑪斯近日發布64歲的美國人質賽戈爾的影片,賽戈爾說他有過逾越節;另一位人質米蘭則表示,他們已經被俘虜202天,他們的家人表示會盡力讓他們回歸,並呼籲以色列儘速與哈瑪斯談妥新的人質交換協議。影片在哈瑪斯宣布討論以色列的停戰方案時公布,以證明他們還活著。

賽戈爾與太太阿維瓦去年10月被哈瑪斯俘虜,但太太先在11月的人質交換中被釋放,他的女兒們呼籲政府儘速與哈瑪斯交換人質,讓父親得以早日平安回家;米蘭的父親很高興他還活著,並在發表感言時呼籲以色列戰鬥內閣的極右派成員,包括國安部長維爾與財政部長史莫奇,不要再阻擋以哈交換人質。

負責協調以哈的埃及也正在說服以色列,盼以色列接受新一輪的人質交換協議,並停止對加薩走廊南部拉法城的轟炸。不過哈瑪斯也堅持必須要完全停戰才能交換人質,因此先前對卡達、美國與埃及提出的6周停戰感到不滿,而以色列也堅持要消滅哈瑪斯,目前談判還在卡關。

挺巴示威校園蔓延
但《半島電視台》提到,歐美許多大學都出現挺巴勒斯坦、反以色列的聲浪,包括美國的哥倫比亞、哈佛、耶魯、柏克萊與史丹佛等名牌大學,還有英國的倫敦大學、里德大學與法國高等政治學院等。

有些地方的反戰聲浪甚至出現「反猶主義」的呼聲,且不只學生抗議,有些也有教職員參與。有些學權領袖認為相關抗議就是反猶主義,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就是校園民主的表態,學生對政府一手援助以色列,另方面又送人道物資進入加薩的行為感到不滿。

*反戰示威挺巴蔓延歐洲 警清場爆衝突 馬克宏母校一度遭占領

美國大學校園連日來爆發的反戰示威延燒,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已蔓延到歐洲。在法國首都巴黎,巴黎政治學院的學生從24日起進行反戰示威,抗議者表達了對巴勒斯坦的支持;法國警察清場時,與學生爆發衝突。

大公報報導,從24日開始,法國巴黎政治學院80名學生參與的反戰示威活動,占領大學內的主樓。這是歐洲大學首次加入由美國大學生領導的反戰運動。巴黎政治學院管理部門隨後請求動用鎮暴警察(CRS)清場。

法國媒體稱,這是自1968年學生抗議活動以來首次允許警察進入校園。法國警方派出50多名警力清場,還有超百名警察待命增援。巴黎政治學院擁有150年歷史,是法國知名高等學府之一,也是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母校。

此後兩天,上百名學生再次聚集在校園舉行抗議,他們在學校大樓插上巴勒斯坦旗幟,要求校方明確譴責以色列,切斷同參與「加薩種族滅絕」的大學和企業的聯繫。

26日,數十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學院巴黎市中心的校區用垃圾桶、自行車等擋住了一棟樓的入口;文匯報報導,抗議的學生中,有人高喊支持巴勒斯坦的口號,還有人呼籲抵制以色列大學、停止在加薩地帶實施種族滅絕。當日晚些時候,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和支持以色列的示威者在學校外的街道上緊張對峙。鎮暴警察出面將對立的人群分開。

另外,德國警方26日採取行動,清空了自4月初以來在柏林總理府大樓外設立的一個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營地。警方對外宣稱,抗議者多次違反限制規定,如保護綠地的規定,並觸犯刑律,包括煽動仇恨、使用違憲標誌和違禁標語。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布倫德27日表示,28、2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開的論壇會議場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數國官員開會討論加薩和平協議。路透報導,布倫德並表示,加薩走廊的人道危機也將列入議程。

布倫德說,參與這次世界經濟論壇特別會議場邊討論的中東地區高層官員,還包括卡達首相、沙烏地和埃及的外交部長、阿曼王儲及巴林官員。

布倫德透露,埃及外長將在明後天會談中報告上述談判最新進展。他表示:「針對人質及可能的停火,現在出現稍微一些談判動能。」

此外,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主席巴赫26日表示,預期有6至8名巴勒斯坦運動員將出戰巴黎奧運,且即使當中有運動員未能通過資格賽,也將獲得國際奧會邀請參賽。

*學生促排除涉以色列資金 哈佛、哥大同聲拒絕

中東情勢持續緊張,全美大學掀起反以色列抗議活動,並要求校方排除所有與以色列有關的資金,但是哈佛(Harvard)與哥倫比亞(Columbia)大學已經明確拒絕學生提出的要求。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包括哈佛、哥倫比亞、耶魯(Yale)和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抗議學生揚言不達目的,不停止抗議。

柏克萊加大法學院學生、抗議活動領導人阿法內(Malak Afaneh)表示:「我們寧願冒著被停課、開除和逮捕的風險,我認為會給(校方)壓力。」

報導指出,若依照抗議學生的訴求,意味著貝萊德(BlackRock)、谷歌(Google)與亞馬遜(Amazon)雲端、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甚至住宿網站Airbnb的資金都得排除。

不過數十年來,從大學到國會皆反對對以色列採取「抵制、撤資、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Sanctions,BDS)行動,全國逾半數州(包括紐約和加州)法律也不鼓勵對以色列採用BDS行動。

加州眾議會民主黨核心小組主席茲布爾(Rick Chavez Zbur)表示:「我向來就反對任何形式的反猶太主義,包括透過BDS行動歧視以色列人或將其妖魔化。」

然而去年10月以哈戰爭發生以來,數萬巴勒斯坦人死亡,反以色列聲浪席捲全美精英學府,根據「哈佛深紅報」(Harvard Crimson)報導,哈佛校園出現30頂帳篷打算長期抗爭;哥大與柏克萊加大等抗議學生揚言威脅猶太人,甚至力挺哈馬斯,校方全力維護言論自由與學生安全,但是在撤資方面完全不妥協。

報導指出,哈佛是全美獲得捐款最多的大學,金額近510億元,校方本月明確宣示「反對抵制以色列及其學術機構的呼聲」。

布朗(Brown)大學拒絕對以色列採取BDS行動,學生發動八天絕食抗議;耶魯大學拒絕從軍火商撤資的提議,並加大執法力道,逮捕40多名學生。

哥大今年2月拒絕對以色列撤資的提議,學生擴大抗爭,導致100多人被捕;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董事會主席皮爾斯(Sandy Pierce)表示:「撤資與財務管理均衡牴觸,會增加投資風險,限制報酬並危及現在與後代獲得的資源保障。」

儘管反以色列抗爭行動遭遇挫折,但學生們並沒有退縮,耶魯大學天文物理系大三學生比斯塔(Lumisa Bista)直言:「我們會繼續抗爭,我會繼續努力。」

*校園反以色列抗議 紅、藍州長軟硬有別

全美各地大學校園發生反以色列抗議活動,不但讓校方左右為難,就連紅州和藍州的民選官員的處理方式也截然不同。

根據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針對哥倫比亞和耶魯等大學發生反以色列抗議活動,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Ron DeSantis)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因為校方太軟弱,不敢採取任何行動,抗議學生得以占領校園,放任暴徒騷擾猶太師生。」他並提出警告:「如果你在佛州大學敢這樣做,你就會被退學。」

稍早之前,德州共和黨籍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動員州警進入奧斯汀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逮捕50多名學生,事後在X發文強調:「這些抗議者應該被關進監獄,德州絕不容忍反猶太主義。」

相較於共和黨州長的強悍立場,民主黨執政州態度開放,紐約州表明不會動員國民衛隊和哥倫比亞(Columbia)大學抗議學生談判,州長霍楚(Kathy Hochul)表示:「我認為目前沒必要,但如果紐約市警局致電表示需要支援,我們會隨時提供協助。」

當南加大(USC)校園有90多人被捕後,民主黨籍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強調在維護抗議權的同時也要確保過程和平;他說:「我們非常謹慎並全力採取適當方式處理此問題。」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 Heritage Foundation)教育政策中心(Center for Education Policy)資深研究員格林(Jay Greene)表示:「整體而言,對於抗議營區,紅州比藍州先採取驅離行動,但我認為校園政治氛圍應由大學領導人決定。」

而且校方若不聽命於州長,恐面臨董事會任命、高層聘用等方式的變相懲罰,格林直言:「雖然州長不能採取直接行動,但還是可以影響大學領導人的決定,尤其是公立大學。」

雖然有共和黨人辯稱向大學施壓,只是為化解反猶太主義,不過民主黨政治策略家史洛夫(Kaivan Shroff)看法不同;他說:「我認為部分紅州希望看到這場危機升級,他們認為這是拜登總統的問題,他們將此危機視為一場政治勝利。」

*白宮記協晚宴遇反戰示威!與會者挨轟「不要臉」拜登改走後門躲抗議

美國白宮27日舉行具有百年傳統的記者協會晚宴,吸引政商名流和記者齊聚一堂,但今年的活動遭遇數百名示威者抗議,不滿拜登政府處理以哈戰爭及西方媒體的相關報導,部分示威者闖進紅毯管制區,還有人辱罵盛裝出席的記者和政府官員「不要臉」,拜登車隊走後門躲開抗議群眾。

數百名示威者聚集晚宴地點華盛頓希爾頓飯店外,抗議以哈戰爭造成加薩嚴峻的人道危機,非但導致大量平民傷亡,還有許多記者因而罹難。

示威者在會場外一側掛出巨型巴勒斯坦國旗,部分示威者披上巴勒斯坦傳統的阿拉伯巾,追趕盛裝出席的與會記者高喊「不要臉」,還有人譴責美國記者在以哈戰爭報導中扭曲事實,另也有示威者模仿遇難記者,身穿印有「媒體」的防彈背心倒臥在地。

上周20多名在加薩的記者致信華府同行,要求杯葛白宮記協晚宴,理由是「當地記者因履行新聞職責付出驚人代價,遭到以軍居留、審訊和酷刑。」

一名示威組織者抱怨,負責報導總統大小事的記者自從以哈戰爭頭幾個星期以來,一直對巴勒斯坦記者遇害保持沉默;對此白宮記者協會並未回覆置評。

超過半年的以哈戰爭引發美國許多批評者抗議拜登政府挺以立場,包含近來全美多所大學院校爆發示威潮,要求校方從以色列軍火商撤資,並且呼籲立即停戰。

儘管如此,拜登在晚宴上長達10分鐘的演說,隻字未提以哈戰爭或加薩日益惡化的人道危機。

至於白宮記協主席歐唐諾(Kelly O'Donnell)致開幕詞談到,今年晚宴正值「美國處於複雜時刻之際」。

路透指出,白宮記者協會創立於1914年,自1921年開始幾乎每年舉行晚宴,今年晚宴由國家廣播公司(NBC)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編劇兼諧星柯林約斯特(Colin Jost)挑大梁,不過素來輕鬆愉快的活動因以哈戰爭而蒙上陰影。

*拜登白宮記協晚宴暗酸川普6歲屁孩 隻字未提以哈戰爭

英國天空電視台報導,美國華府27日舉行年度白宮記者協會晚宴,總統拜登發表談話時拿年紀自娛娛人,直言年紀確實是選戰議題,「我一個成年人的對手是個6歲小孩」,暗酸對手川普;不過對於持續進行的以哈戰爭,拜登倒是隻字未提。

81歲拜登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年邁總統,面對外界不斷質疑高齡影響決斷,拜登在白宮記協晚宴也拿年齡自娛娛人,「年齡是選戰議題,我一個成年人的對手是個6歲小孩。」

英國每日郵報指出,篤定代表共和黨參選的前總統川普將在大選前迎來78歲生日,2024年川拜之戰將見證美國史上前2名高齡的參選人爭奪白宮寶座。

然而,在以哈戰爭背景下,白宮記協晚宴外也聚集數百名示威者,抗議拜登政府支持以色列攻打加薩造成大量傷亡,同時呼籲以哈戰爭立即停火。

拜登車隊因大陣仗示威改走後門進場,但晚宴上拜登隻字未提以哈戰爭和加薩日益惡化的人道危機。
-
今天在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上,美國總統拜登自我解嘲,但將更大矛頭指向他的競爭對手川普;與此同時,晚宴會場外有抗議人士發動反加薩衝突的示威活動。

法新社報導,政商名流盛裝抵達會場的同時,場外有100多名抗議人士高喊「你們可恥」等口號。

在晚宴場內,拜登和主持人柯林約斯特(ColinJost)絕口不提加薩(Gaza)。柯林約斯特在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擔任編劇和演員多年,他今晚除了挖苦拜登的年紀,也把拜登三不五時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Airforce One)登機梯上絆倒的事拿出來講。

柯林約斯特開玩笑說,「我想點出的是,現在已經晚上10時了,『瞌睡喬』(Sleepy Joe,指拜登)還醒著呢」,反倒是上週在紐約為「封口費案」出庭的川普,「每天早上可都在法庭上睡著」。

81歲拜登很會開自己和媒體的玩笑,也不忘調侃77歲共和黨籍總統參選人川普,說「年齡是我們唯一的共同點」,但「我的副總統是真的替我背書」。

拜登說:「2024年大選選舉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沒錯,年齡是一個問題。」

他打趣道:「我是一個成年人,正和一個6歲孩子競爭。」

晚宴場內充滿笑聲,飯店場外氣氛卻十分嚴肅。有抗議人士從頂樓窗戶張開一面巨大的巴勒斯坦旗,另有人聚集在馬路上,高舉標語並用擴音器大喊口號。

*挖出392屍體…美籲調查加薩走廊醫院亂葬崗 以軍反問:調查什麼?

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當局日前表示,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納瑟醫院亂葬崗發現了392具遺體,一些死者還身著手術服。儘管美國政府呼籲調查,但以軍稱已經查過了此事的報導,並未發現部隊有不當行為。

Politico在26日報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內的美國官員在過去幾天呼籲以色列,「全面與透明」調查納瑟醫院亂葬崗的報導。國務院則因拒絕呼籲獨立調查,反而稱美方正持續施壓以國政府提供更多資訊,而受到了倡議人士的抨擊。

當Politico詢問以軍發言人紹沙尼(Nadav Shoshani),以方是否計畫調查時,他一開始不予理會,並稱報導為「假新聞」。當記者提問這是否代表以方不會調查時,紹沙尼反問「調查什麼?」,隨後又指以方已經調查了此事,發現沒有任何不當行為,「我們給了答案,我們不會把人埋進亂葬崗,不是我們做的事情」。

以軍上次突襲納瑟醫院是在2月;紹沙尼沒有提供該調查的細節,也沒具體交代以色列向哪一方提供了答案。

一位匿名美國官員表示,「以色列人已經私下跟我們講了他們公開說的話,他們完全否認指控。我們沒有能力證實這個說法,並且想要全面與透明調查這個新聞」。白宮和國務院拒絕置評。

*放棄永久停火?哈瑪斯透露正在研議最新停火條件 有望快速重啟和談

英國衛報報導,哈瑪斯27日透露,正在研究加薩停火協議的最新條件,繼媒體前一日報導埃及代表抵達以色列,可望快速重啟延宕已久的協商。

哈瑪斯政治部門副首領哈雅(Khalil al-Hayya)表示4月13日已透過埃及和卡達收到以色列停火提議,「研究過後」將提出回覆。

哈瑪斯此前堅持永久停火,但遭以色列回絕。

重啟停火協議的跡象在聯合國提出警告後隨之而來。聯合國警示,加薩將在未來6周內達到飢荒臨界點。許多救援組織也稱,以色列宣示進攻南加薩城市拉法,將大幅加劇當地的人道浩劫狀況。

埃及、卡達和美國自從去年11月談成維持1周的停火協議後,至今沒有最新進度。

*美國務院備忘錄:部分高層稱以軍恐違反國際法 最嚴重將喊卡軍援

路透報導,美國國務院內部備忘錄顯示,高層官員對美方持續軍援以色列形成分歧,部分高官稱,沒有「可信或可靠」證據擔保以軍遵守國際人道法使用美援武器;一旦國務院在5月8日報告中判定國防軍違反美國規定或國際法,拜登政府最嚴重將對以色列的軍援喊卡。

拜登政府在2月初應民主黨議員要求簽署一項國家安全備忘錄(National Security Memorandum),要求國務卿布林肯必須在5月8日前,向國會報告以色列使用美援武器是否違反美國法律或國際法。

在3月24日前,國務院至少7個部門向布林肯提交最初評估,對以色列在加薩軍事行動中違反國際人道法表達「嚴重關切」,具體作為包含攻擊保護區和民間基礎設施、鮮少調查或追究士兵違例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以及殺害人道組織員工和記者的數量破紀錄。

另外,最初評估中還舉出11項以軍「刻意限制人道援助」案例。

該備忘錄沒有提出新的法律條件,可是要求國務院蒐集接受軍援國家的書面保證,說明美方軍援並未用於違反國際人道法,或者阻礙美國人道援助。

如果以色列無法提出可信保證,拜登可能會訴諸不同做法「亡羊補牢」,包含要求以色列提出新的保證,或者中止軍援以色列。

*喬治華盛頓大學要求驅離抗議學生 警方拒絕清場

美國大學生挺加薩示威延燒,近600名示威者被捕。距白宮5個街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有人紮營抗議,美媒引述知情員警指出,警方憂心對和平抗議者採取行動的觀感,拒絕校方的「清場」要求。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昨天報導,員警於凌晨3時左右集結,準備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學生紮營抗議地點,但華盛頓特區大都會警察局及市政府高階人員下令停止行動。

示威者人數不多,以和平方式表達加薩即刻停火、校方應自與以色列有關的公司撤資等訴求。市長辦公室官員告訴校方,他們希望避免在全國電視螢幕上出現警察及示威者直接衝突的畫面。截至今天傍晚,警方未逮捕任何校內抗議人士。校警則在抗議地點架起路障,不准再有人加入。

由於事涉敏感的警察行動,要求匿名的市政府官員對華郵表示,他們沒打算要馬上清場,但如果示威者開始鼓吹或實施暴力,或激進團體加入抗議陣營,狀況可能會改變。

喬治華盛頓大學未回覆媒體對校方是否與執法單位討論清場的提問,僅於聲明中表示:「在示威者多次拒絕撤至他處的指示後,校警請特區警察局提供額外支援,以採取謹慎有序的方式確保我們社區所有成員的安全。」

報導說,華盛頓警方就警方與校方的討論不予置評,目前不清楚他們在準備進入抗議地點時,考慮使用什麼策略。

處理示威活動是特區警察工作之一,他們通常會試圖說服示威者自行離去,但也可使用具攻擊性的手段,穿上防暴裝備以強行驅散大批人潮。到目前為止,警方在抗議現場附近保持低調。

華府智庫「警方執法研究論壇」(Police ExecutiveResearch Forum)執行董事韋克斯勒(Chuck Wexler)為執法機構提供建議。他表示,警方很少拒絕大學驅離示威者的要求,因為校園屬私人土地。其他大學校園的挺加薩行動中,警察有時會與示威者發生衝突,或逮捕抗議人士。

但韋克斯勒說,大學應該向警方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讓他們進行干預,而華盛頓特區警方似乎採取觀望態度。

他說,如果這些是和平示威者,而警察局說,「我們會守在這裡。不會離開,我們只是說目前沒看到進入(校園)的必要性」,那就沒關係。

這波校園反戰、支持巴勒斯坦示威蔓延,波士頓執法人員對試圖形成人牆的示威者採取行動。雙方激烈衝突,警方通報至少有4名員警受傷,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則有多名學生表示被推倒在地。

南加州的執法人員試圖驅散校園內的帳篷營地,與抗議者衝突,最終逮捕90多人。

亞特蘭大警方表示,警方在艾莫瑞大學 (EmoryUniversity)與示威者對峙時使用化學刺激物質;德州身著防暴裝備的州警在州長指示下拘留數十名抗議者。

在華盛頓特區,抗議人士在私立大學內示威,由於沒有犯罪行為,警方表示需要校方開口,他們才能在校內行動。為此,校方必須宣布拒絕離開的示威者為非法入侵,或列舉其他可能的罪行。

華盛頓特區員警在談到不驅離喬治華盛頓大學示威者的決定時表示,他們想起2020年6月,當時大多數和平抗議者被警察以警棍及化學刺激物質強行驅離拉法葉廣場(Lafayette Square),成為全國性新聞。

26日下午,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示威人數已減少到約30幾人。校方警告留下的學生,他們可能面臨暫時停學或禁入校園。

學生會主席蓋斯馬爾(Arielle Geismar) 發布聲明,呼籲校方勿以要求校警或華盛頓特區警察強行驅逐學生的方式使用暴力。

蓋斯馬爾說:「全國學生在遭強行驅離的過程中,都受到殘酷的對待及傷害。我非常擔心學生的安全。」

至今,從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名校到州立大學至少有50所院校出現紮營示威。根據彭博(Bloomberg News)等美國媒體統計,截至26日有近600人因校園示威被捕。

*以黎邊境零星交火不斷!真主黨發動無人機導彈 回應以色列跨境攻擊

法新社報導,貝魯特當地時間27日,伊朗扶植的黎巴嫩民兵組織真主黨聲明發動無人機和導彈攻擊以色列,回擊以國國防軍於27日稍早跨境攻擊造成3人身亡,其中2人為真主黨成員。

真主黨聲明利用無人機和導彈攻擊馬納拉軍事指揮部(Al Manara military command)和戈蘭旅(Golani Brigade)第51營。

以軍回應鐵穹防空系統(Iron Dome)「成功攔截從黎巴嫩進入以色列北部馬納拉地區的可疑空中目標」。

自從以哈戰爭爆發以來,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交火。

*全美各地高校師生支持巴勒斯坦 有意扎營直到訴求得到滿足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多星期前,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學生在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搭建了一個露營地。警方則在4月18日試圖清場並逮捕100多名示威者。但是,這反而鼓舞了全國各地的學生,哥倫比亞大學本地的示威者也開始重新集結。學校從4月23日起停課,預計持續到5月中旬。

4月26日下午,示威學生表示,與大學管理層的談判陷入了僵局,有意繼續扎營直到訴求得到滿足為止。此前,校方一度表示談判取得了進展。同一天,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遭到了教師方面的嚴厲譴責。代表教職員工的大學參議會執委會發布報告稱,沙菲克採取了包括報警在內的許多「損害哥倫比亞大學的行動和決定」。執委會還決定成立特別工作組來監督校方今後改變做法。不過沙菲克仍獲校董會的支持,後者掌握校長的任免權力。

與此同時,還有數百名針鋒相對的示威者聚集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外的街道上,高呼口號支持以色列,並要求哈瑪斯極端武裝釋放人質。

南加州大學
南加州大學出於安全考慮,這所位於洛杉磯的大學取消了原定5月10日舉行的大型畢業典禮。此前,校方已經以安全為由取消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的畢業典禮演講。洛杉磯警方稱,4月24日晚間,有90多人因涉嫌在大學抗議期間非法入侵而被捕,還有一人則因涉嫌使用致命武器發動襲擊而被捕。大學校方表示,校園已經關閉,警方將逮捕那些拒絕離開的人。南加州大學在4月26日之後停課。

俄亥俄州立大學
俄亥俄州立大學4月25日晚間,抗議學生在哥倫布市的校園舉行了示威,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大學發言人約翰遜(Benjamin Johnson)援引「禁止通宵活動」的規定強調,在被警告後依然拒絕離開的人將被逮捕並被指控非法入侵罪。校方在4月26日通報稱,在總共被捕的36人中,16人為大學生,另外20人則與學校無關。俄亥俄州立大學目前也處於停課狀態,預定5月5日復課。

喬治華盛頓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在首都華盛頓特區,也有約50名學生在4月25日於校園扎營。當天晚些時候,附近的喬治城大學的師生也加入了示威人群。他們共同要求校方從以色列撤資,並且解除針對親巴勒斯坦學生團體的禁令。

由於示威活動產生的噪音,該校法學院的期末考試已經被迫更改地點。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洪堡分校該校校方已經將校園關閉期延長到5月10日,教學將以遠程方式繼續進行。此前的4月22日,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學生用帳篷、家具、鐵鏈封鎖了教學樓和行政樓。本周晚些時候,校方陸續通報稱,已有三名學生被捕,且部分示威者並非本校學生。

該校教職員工參議會則在4月25日進行不信任投票,要求校長辭職,原因則是後者在4月22日決定讓警方來驅散學生。

紐約大學
紐約大學的抗議營地也達到了數百人的規模。警方在4月24日表示,已有133名示威者被拘留,但稍後均獲保釋並收到了因擾亂治安罪名出庭的法院傳票。紐約大學預計5月15日復課。

佛羅里達大學
在佛羅里達大學所在地蓋恩斯維爾(Gainesville),抗議者4月26日收到警告:如果違反露營、使用擴音器、在建築物內抗議或持有武器等規定,學生可能面臨停學和驅逐三年,員工可能被解雇。自4月24日以來,已有約50人在校園內抗議。

在今年早些時候,佛羅里達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發布命令,要求該州各高校為加沙戰爭爆發後面臨反猶主義以及其他宗教騷擾的其他州的大學生提供更便利的轉學機會。這位共和黨人領導的州政府還層在去年秋天下令州立大學禁止親巴勒斯坦學生組織「巴勒斯坦正義學生組織」進入校園,認為該組織支持哈馬斯極端武裝分子。後者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挑戰這一行政命令。

此外,亞特蘭大的埃默裡大學、芝加哥的西北大學、紐約的時裝技術學院、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高校也發生了規模不一的支持巴勒斯坦示威。

*加薩醫院挖出392屍體 巴人控以色列種族滅絕

加薩當局表示,他們在加薩走廊南部汗尤尼斯的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亂葬崗發現392具屍體,其中一些屍體身上還穿著手術服。

據中時新聞網引述CNN報導,加薩巴勒斯坦民防局官員邁蓋耶(Mohammed Al Mighayyer)在25日於拉法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以色列軍隊本月早些時候從納瑟醫院撤出後,工作人員已確認165具屍體的身分, 「我們發現了三個亂葬崗,第一個在太平間前面,第二個在太平間後面,第三個在透析大樓北邊。」

邁蓋耶表示,當局仍在檢查其餘227具屍體,以確定他們的身分。他稱民防部門「在納瑟醫院的亂葬崗中,看到了兒童屍體,證明種族滅絕罪」。雖然該組織表示還在檢查屍體,但他們懷疑至少還有20個平民被活埋在建築群中。

以軍表示,任何有關其將巴人屍體埋在亂葬崗中的說法都是錯誤的,並稱納瑟醫院建築群的墳墓,是幾個月前巴人所挖。對此,加薩民防部門承認,在以軍於納瑟醫院開展行動前,大約有100具屍體被掩埋在該醫院的墳墓中。

不過,一些巴人表示,今年1月他們把遇難者家屬屍體埋在醫院庭院裡,這是臨時做法。以軍4月初撤軍後,他們返回當地時發現屍體已被挖出並放置在一個集體墳墓中,而不是埋在原先的地點。

另據聯合國地雷行動處(UNMAS)高級官員羅德哈馬爾(Pehr Lodhammar)26日表示,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發動毀滅式戰爭留下估計約3700萬噸破瓦殘礫,包括未爆彈藥,可能需要大約14年才能清除完畢,「我們談論的是100輛卡車工作14年。」

根據加薩衛生部,自去年10月7日爆發的加薩戰爭以來,以色列對加薩的軍事攻勢已造成至少3萬430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萬7293人受傷。

據NHK援引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色列國防軍已完成對加薩南部城市拉法地面行動的準備工作,具體行動日期將由內閣決定。約有120萬人在該市避難。儘管其他國家對此表示擔憂,但以色列仍準備展開這項行動,以徹底摧毀哈瑪斯。

美聯社記者則表示,以軍已在加薩南部邊境集結數十輛戰車和裝甲車。預計地面行動將在撤離平民後開始,恐耗時數周時間。

美國多次對加薩可能發動地面攻擊表示憂心,與拉法接壤的埃及警告,此舉恐釀災難性局勢。

*手機社媒助燃 哥大挺巴抗議活動延燒全美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抗議活動上周遭警察突襲,次日耶魯大學示威者立即搭起了帳蓬,全國數十所其他大學200多名學生同日透過Zoom電話會議制定策略,研議複製哥大抗議活動。歷史學家已將這場近年來最嚴重大學校園示威事件,與過去60年來全球幾場大型抗議運動相提並論。但示威學生要求以色列資金自校園撤資的訴求,實際上很難達成;危機與混亂何時得以平息,是一大疑問。

華盛頓郵報報導,校園示威活動最近幾天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但校園緊張局勢與激進行動早已持續數月,如今達到頂峰。

自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幾天內,大學校園就開始抗議活動。整個春季,學生激進主義不斷升級;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讓學生之間相互快速溝通、複製策略,規模日益壯大;這對早期大學運動來說,根本是不可想像的方式。

大學官員希望緊張局勢隨著5月學期結束獲得緩解,但這場抗議活動已發展成一場危機。校方在努力控制示威活動的同時,必須兼顧打擊反猶太主義言論和允許學生言論自由權,但這兩者基本上相互矛盾。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學教授明茨 (Steven Mintz) 說:「大學校園象牙塔的根基比看起來要脆弱得多,正面也出現了很大的裂縫。」

聖母大學國際和平研究專家暨榮譽教授柯萊特(David Cortright)等歷史學家表示,與過去60年來幾場大型抗議運動,包括「結束南非種族隔離」運動和2011年針對企業問題而生的「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相比,這次校園示威活動可以相提並論。

但專家表示,與過去抗議活動不同的是,學生的撤資要求不切實際,可能也不會帶來任何真正好處。

華郵指出,這場大規模校園抗議活動組織鬆散,沒有中央領導人,而且只有一個主要訴求:大學撤回與以色列有廣泛業務往來的武器製造商或企業投資。但研究捐贈和金融的戴維森學院教育學教授馬西卡諾(Chris Marsicano)表示,大學投資方式讓撤資變得複雜。

各校對投資或捐贈大學資金來源,素來守口如瓶,披露投資可能導致影響股票價格等各種複雜情況。明茨表示,與撤資相關的複雜性是校方無法簡單解決抗議活動的原因之一。

暑假即將到來,但學生抗議者已表示,將利用這段離開校園時間,設法讓運動在秋季以更大力道回歸。

*報警驅逐校內反戰學生 哥大理事會譴責校方高層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夏費克因處置校內反戰、挺巴示威焦頭爛額。具監督性質的哥大理事會今天就校方制止示威的作法提出嚴厲批評,讓這位長春藤聯盟名校的校長再蒙壓力。

去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襲擊以色列引發新一輪以哈戰事後,美國各大學的高層一面遭嚴格檢視有否採取足夠措施保護師生、教職員免受反猶主義殃及,同時又被另一方抨擊校方打壓挺巴學生言論自由。

路透社報導,夏費克(Nemat Minouche Shafik)因找紐約警方清除校內示威者抗議以色列在加薩作戰而搭建的帳篷紮營,遭許多學生、教職員和外部人士抨擊。

哥大理事會(Columbia University Senate)今天開會2小時後通過決議,認為夏費克為首的校方行政階層報警驅逐示威,已破壞學術自由,且漠視學生與教職員隱私及尋求正當程序的權益。

決議中說:「(報警驅逐示威)這項決定..讓人們嚴重憂心校方行政單位在大學決策過程對共同治理、透明度的尊重。」

哥大理事會成員大部分為教職人員,也有少數幾位學生。理事會在決議裡未點名校長夏費克,也沒使用更嚴厲的遣詞,但決議要求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以監督校方有無落實理事會要求對處置抗議採取「改進作為」。

夏費克本身也是理事會成員之一,但她未出席今天的會議,也暫未置評。

警方上週進入哥大校園拆除曼哈頓校區主要草地的示威營帳,並逮捕100多人,但示威者很快又重新聚集並再次搭起帳篷。之後從加州到波士頓,各地大學校院都出現類似哥大的學生紮營示威,要求學校與跟以色列軍方做生意的企業劃清界線。

*談判無果…哥大學生持續占領校園 旁觀學生曝現況

哥倫比亞大學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占領校園的抗議運動進入第二周,距離校方此前設定的自行撤離時間還有一天,但學生與校方的談判迄無進展,校園內的帳篷營地也未見撤離跡象。哥大校長莎菲克(Nemat Minouche Shafik)26日遭到學校評議會的尖銳批評,由教職員組成的評議會通過的決議指,莎菲克讓警察進入校園的決定違反了常春藤盟校的「規範和傳統」,校方在決策過程中的透明性令人擔憂。

莎菲克18日允許紐約警方進入校園,逮捕百餘名挺巴學生,導致事態惡化。不過,26日的評議會並未直接點名校長本人。

目前,哥大校園已被嚴格管控,除學校師生和員工外,僅有經特別批准的訪客可由校內人員帶領進入。校內除圖書館前的主廣場外,其他區域均正常運營,不參與抗議行動的師生可以繼續學習和生活,也有即將畢業的學生四處拍照留念。

在占領營地所在的南草坪(South Lawn)東西主步行道(College Walk)之間的草坪上,插滿了支持以色列的國旗,並把被哈瑪斯綁架的以色列人質的大幅照片掛在南草坪外的圍欄上,與草坪內支持巴勒斯坦的占領者形成對峙。不過,在記者探訪時,挺以一方的人員並未出現在校園內,挺巴一方也未拆毀這些無人看守的挺以裝置。

一位不願具名的華人學生透露,這種平靜的狀態已持續多日,在校內的感受與校外新聞中報導差異很大。

挺巴一方占領了南草坪的西半區,營地內約有百餘帳篷,有序擺放在提前畫定好的區域內。營地中部留出通道和集會所需的寬闊空間,營地「居民」在這些空間內自由組織學習小組、討論沙龍或演講場地。營地中央設有大型黑板寫著當日的集體活動日程,包括學校教授志願講學、1968年哥大學運經驗與遺產主題研討會、宗教活動以及一些文化娛樂活動等。

曾經參加過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的參觀者Mia表示,哥大的現場雖然組織上不及當年香港民主運動那樣周全,但還是讓她一到現場就彷彿回到了十年前的香港。對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有研究的華人James則說,哥大學生在營地自行組織演講和討論會的場景,像極了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民主沙龍」。

營地現已發展成一個能夠順利運行的烏托邦式自治社區。參與者自發組織的糾察隊在出入口內外執勤,也在營內巡視,以糾正違反社區自治規則的人。除生活和活動區外,營地內還設有後勤供應站,包括24小時提供食物和飲水的臨時「吧台」以及儲備各種常用物資的區域。

根據記者觀察,營地內夜間的活躍度明顯高於白天,說明部分學生並非全日駐紮,而是白天離開,正常上課和學習。也有學生在集體交流時透露了自己的顧慮:擔心由於參與這樣的活動而被校方秋後算帳,影響畢業甚至學業。一直在關注這場學生運動的留學生蕭同學表示,雖然很有興趣參與這歷史性的事件,但自己國際生的身分是個障礙,一旦被捕或被處分,後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數百名支持以色列的抗議者25日也在哥大校外集會,並圍繞校園進行遊行示威。示威者手持以色列和美國國旗,集體高喊「讓他們(指被哈瑪斯綁架的人質)回家」的口號,口號的音量在校內營地亦可聽到。據一名學生透露,哥大校方當日再次發郵件,警告兩方對峙可能導致局勢升級。不過,當晚沒有任何衝突發生。

*稱「猶太復國主義者不配活著」 哥大學生抗議領袖黑歷史遭起底

因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發動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大學加入了橫跨東西岸的校園抗議浪潮。但哥倫比亞大學26日宣布,已禁止20歲的學生抗議領袖詹姆斯(Khymani James)進入校園,原因是近日重新出現的一隻影片顯示,他說了「猶太復國主義者不配活著」。

BBC與NBC新聞報導,詹姆斯是哥大三年級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種族隔離撤資」團體(CUAD)成員暨自稱哥大抗議學生營地的發言人,據報1月將這番言論發上IG,可見到他說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就是納粹分子、法西斯分子跟種族滅絕的支持者,「猶太復國主義者,他們不配舒適地活著。更不用說,猶太復國主義者不配活著」。

詹姆斯接著說道,「同理,我們非常舒服接受納粹分子不配活著,法西斯分子不配活著,種族主義分子不配活著。猶太復國主義者,他們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還指「必須慶幸,我不會直接走出去跟謀殺猶太復國主義者」。

親以色列活動人士近日廣傳了詹姆斯言論的影片,白宮發言人貝茨(Andrew Bates)發出聲明,譴責他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言論。哥大發言人則表示,詹姆斯已被「禁止進入校園」,但沒有就圍繞禁令的情況提供任何進一步細節,也沒有提出懲戒程序的任何資訊。

據報導,哥大人員在26日晚間的聲明表示,一名出現在最近浮出檯面之「卑鄙影像」的人士已經被禁,「來自我們自己學生的口號、標語、嘲諷和社交媒體貼文,嘲笑和威脅要『殺死」猶太民族,都完全令人無法接受,參與這類事件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將被追究責任」。

詹姆斯本人上社群媒體「X」(推特)貼出聲明,稱這番言論「不正確」、感到「遺憾」,並指「我們社群的每一位成員都值得感覺到毫無保留的安全」,又稱希望自己當時有說,「猶太復國主義是一種必然導致巴勒斯坦人民種族滅絕的意識形態,我以最強烈的措辭反對」。

根據反誹謗聯盟(ADL)的說法,「猶太復國主義是猶太民族在自己祖傳家園、以色列的土地爭取自決和建國的運動」,不必然指代整體猶太民族,因為猶太人不一定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目前尚不清楚詹姆斯是否仍擔任營地的發言人,也沒出現在當天的抗議活動。

*以哈戰前就在約旦河西岸「嚴重侵犯人權」 美國務院暫緩制裁以軍部隊

美國ABC新聞掌握消息指出,拜登政府已經認定以色列國防軍的三個營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平民犯下了「嚴重人權侵犯行為」,但因為以方稱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問題,前述單位無論如何仍將有資格獲得美方軍援。

此前新聞指出,以軍「猶太永恆營」(Netzah Yehuda)被控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犯下嚴重暴力。美媒Axios於20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說法指出,國務卿布林肯預期將在幾年之內宣布制裁,也將是美國政府首度鎖定以軍的單位。

不過,ABC新聞取得了布林肯一封致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的未註明日期信函,其中簡要介紹了政府的評估,還寫道美國決定「不會推遲任何美國援助的交付,以色列將能夠收到全額的國會撥款」。

根據報導,這分評估尚未公開,如果以色列沒有採取具體措施,還可能會發生變化。最先披露美方即將制裁「猶太永恆營」的Axios則根據知情消息人士說法報導,國務院已擱置此一打算,正根據以方最近幾天提供的資訊審核該問題。

ABC新聞報導,每個以軍單位涉及的指控都發生在以色列跟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的戰爭開打之前,均未牽涉針對哈馬斯、伊朗或其代理人的行動。

儘管如此,此一決定有可能惹火批評拜登政府的人士。他們說,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要求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負責,而以軍的行動已將平民推向了飢荒。

住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崙的知名巴勒斯坦人權活動人士阿姆羅(Issa Amro)告訴ABC新聞,雖然感到「失望」,但對美方的決定並不吃驚。他說,美國「沒有採取具體的行動,降低暴力至最低限度,並締造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和平」。

根據一項名為「萊希法」(Leahy Law)的聯邦措施,對於任何犯下嚴重人權侵犯行為的外國軍事單位,美國軍方必須扣留武器、訓練和其他軍援。但根據布林肯的信函,「萊希法」對已採取措施「依法懲處需負責任單位成員」的國家允許例外。

一位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美以兩國還有一個特別協議,要求美方在做出任何關係到援外法案的決定之前,先跟以方磋商。該人士指出,跟以色列的磋商仍在進行中。若一個軍事單位經發現沒有採取「令人滿意的補救或問責措施」,美援隨後將受到限制。

(聯合新聞網)
--
*美至少50校挺巴示威 延燒海外

美國各地校園爆發反加薩戰爭抗議潮,包括哈佛、耶魯和哥倫比亞大學等常春藤名校在內,全美至少五十所大學發動紮營靜坐行動,要求校方對以色列及相關機構「抵制、撤資、制裁」。部分校園領導層決定交由警方清場,截至廿六日確認有五九八人被逮捕。對此,哥大理事會不滿校長夏費克通報警方決策,遂於廿六日通過決議籌組工作小組,對行政領導層進行調查。

哥大理事會不滿校長報警
代表哥大教職員的理事會執行委員會報告指出,夏費克及其行政團隊採取許多行動和決策,包括通報警察、允許在未諮詢教職員的情況下讓學生被逮捕,對哥大造成傷害,「教職員對校長領導能力徹底失去信心」。

除了哥大,加州理工州立大學洪堡分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等校的教職員,紛紛對領導層發起不信任倡議或投票。雖然多半僅有宣示效力,無撤除校長職務權力,但對於即將迎接五月畢業季的校方管理層來說仍是龐大壓力。南加州大學在有超過九十人遭逮捕後,宣布取消五月十日舉行的畢業典禮。

額外引發爭議的是,其中一名哥大學生抗議領袖詹姆斯遭起底曾在一月發布的一段影像中,脫口「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不配活著,人們應該慶幸詹姆斯沒有殺了他們」。對此,白宮發布聲明譴責,「主張謀害猶太人的言行極為惡劣。總統拜登已經表明,暴力、仇恨和反猶言論在美國無立足之地。」哥大已禁止詹姆斯進入校園;抗議團體稱其言論不代表組織價值理念。詹姆斯則發表道歉聲明,自承言論失當。

抗議學生要求校方實施「抵制、撤資、制裁」運動(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BDS」。該運動始於二○○五年,受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啟發,要求全球機構、組織向以色列施壓,捍衛巴勒斯坦人權利。

BDS長期受到大學管理層和政界反對,視此為反猶行動。哈佛已表明「反對號召抵制以色列及其學術機構的政策」;四十八名學生遭到逮捕的耶魯不考慮從武器製造商撤資的提案。

美國大學的抗議熱潮也向海外延燒。巴黎抗議學生廿六日佔領法國總統馬克宏、總理艾塔爾母校巴黎政治學院,以圾垃桶、木製講桌和腳踏車等物品封鎖入口,迫使校方改為全面線上授課。在與警方對峙後抗議學生最終撤離。

(自由時報)
--
*美大學挺巴示威延燒 逾500人遭拘留

據華盛頓郵報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美國大學校園挺巴勒斯坦人抗議活動擴大,一周遭拘留的示威者已逾五百人。洛杉磯的南加大(USC)宣布取消五月十日畢業典禮的「主舞台儀式」,以策安全,原本預估有六點五萬人參與。但各學院的小規模畢典儀式仍將舉行。

這波抗議浪潮十七日始於紐約市的哥倫比大學。哥大校長夏費克當天在國會為校內存在反猶主義的聽證會答辯,激起數百名學生在校內外抗議。該校挺巴人的學生組織「猶太和平之聲」、「巴勒斯坦正義學生團體」,以及「哥大擺脫種族隔離」,均組織學生在該校東側草坪紮營抗爭。

夏費克十八日授權紐約市警方進入校園,共逮捕一○八名抗議學生,並清除帳蓬等紮營物資。抗議活動隨即轉移至西側草坪。

已有數百名抗議學生持續在西側草坪營地吃、喝、住、學。

當局雖設法藉由將在校內紮營的示威者清場和關閉校內建築物平息騷亂,但夏費克辦公室廿五日晚間聲明,取消午夜將開始拆除一個約有兩百名學生的大型帳篷營地最後期限。該聲明並否認校方將再請紐約市警方進入校園。

以大學學生為主的抗議人士譴責美國總統拜登挺以色列的立場,還罵他是「種族滅絕喬(拜登名字)」,拜登本人及其政府至今仍無屈服跡象。他廿六日出席紐約地區活動,現場距哥大不過數英里,他仍「過哥大而不入」,由於維安與國內政治因素考量,其幕僚也尚未認真考慮建議他訪視哥大。

*伊、以正面衝突 全球憂中東大戰

伊朗和以色列本月出動空中武力直接攻擊對方本土,雙方一面動手,一面釋出不願衝突繼續升高訊息,雖然情勢看似暫時降溫,但全球都憂心中東爆發大戰,嚇出一身冷汗。以色列和伊朗敵對已久,這次為何會正面衝突?

以國空襲 擊殺伊指揮官
這次以伊互打的導火線,是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建築一日遭以色列空襲,伊朗革命衛隊旗下負責海外行動的「聖城部隊」高階指揮官札赫迪等十三人因此喪命。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革命衛隊會將精準飛彈等軍備,透過敘利亞輸送給黎巴嫩親伊朗武裝團體真主黨,札赫迪是伊朗提供真主黨軍備行動的要角。

以色列想阻止伊朗提供真主黨軍備,也試圖阻止伊朗強化在敘國的軍事勢力。近幾個月,已有數名伊朗革命衛隊軍官在敘利亞遭空襲喪命,以色列被控發動攻擊。以軍雖未承認一日空襲伊朗使館,但外界普遍認為如此。伊朗遇襲隨後直指以軍侵犯主權,因此動手報復。

伊以關係已交惡數十年,目前伊朗不承認以色列並欲除之而後快,以方則視伊朗為存亡威脅,畢竟伊朗不但對以措辭強硬,還扶植一群宣稱要毀滅以色列的代理人勢力。
伊秀肌肉 無意升級衝突
伊朗在中東與真主黨、葉門叛軍青年運動、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等親伊朗團體形成所謂「抵抗軸心」聯盟,將以色列和美國列為兩大敵手。一日遭空襲的敘利亞也是伊朗重要盟國;敘利亞剛經歷十年內戰,伊朗和俄羅斯皆幫助敘國總統阿塞德抵禦反抗勢力。

伊朗為報復駐敘利亞使館一日遭空襲,十三日發射三百多枚飛彈和無人機回敬以色列。數年來,以伊兩個中東世仇一向從事「影子戰爭」,即透過代理人攻擊對方,或攻擊後不承認行動,這次卻是伊朗首次直接襲以。

伊朗欲藉十三日空襲展現戰力,但也精心管控攻擊程度,不願中東危機升級。

英國前駐黎巴嫩大使、向數任英國首相獻策的外交政策顧問佛萊契爾向BBC說,該次攻勢展示伊朗的能力和攻擊範圍;目前以伊領導階層均面臨國內壓力、國際批評兩頭燒,「顯然準備好玩火」。

但佛萊契爾說,伊朗這波空前攻勢經謹慎衡量,透過事先告知來讓攔截攻擊更加容易,意圖應是展現軍力,無意升級衝突。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東與北非項目主任瓦基爾也說,從伊朗觀點來看這波攻勢是一大成功,「這是伊朗第一次直接破壞及侵害以色列主權」。她同樣指出,該次空襲絕對經過精密安排,針對軍方設施,還提前告知周邊國家,以避免造成太大損害或傷及人員。

以冷處理 給伊政治空間
以色列在十三日的空襲中成功攔截絕大多數飛彈和無人機,損失相對輕微,只有十多人受傷,軍事基地略為受損,但受到如此大張旗鼓的攻擊,不可能不還手。

以色列內閣經過多天討論,十九日動手空襲伊朗軍事工業心臟伊斯法罕。伊斯法罕除了有主要空軍基地,也是工業重鎮,擁有製造無人機和彈道飛彈的工廠,以及核子設施。

以色列這次報復規模相當有限,似乎是警告性質。以軍據稱動用飛彈和小型無人機,遇襲的伊朗軍事基地略有損傷。

伊朗聲稱,在十九日擊落三架無人機,此外,未承認有其他傷亡或經濟損失。至於以色列方面也低調不吭聲,如此冷處理似乎代表兩國此次互打已暫時告一段落。

BBC指出,以色列的沉默也給了伊朗官方至關重要的政治空間,讓德黑蘭不必進行報復回擊,導致風險螺旋式升級。

中東局勢已因以哈衝突動盪,若以伊再爆發大型戰事,當地形勢恐雪上加霜。

衝突降溫 彼此有台階下
以色列和伊朗都是中東軍事強權。伊朗在飛彈、無人機方面投資甚多,除了自身庫存充分,也向外輸往區域盟友,並提供「見證者」攻擊無人機給正和烏克蘭交戰的俄國。俄國則協助伊朗改善其缺乏的現代防空系統和戰機能力,回報伊朗軍援。

以色列領土面積雖遠不及伊朗,戰力未必居下風。

以色列空軍堪稱全球頂尖,至少擁有十四個軍機中隊,包括F-十五、F-十六戰機和新型F-三十五匿蹤戰機,深入敵陣執行空襲的實戰經驗豐富。

以色列也據信擁有核武,雖然以國政府從未證實。伊朗目前雖無核武,但去年被發現把鈾濃縮到百分之八十三點七純度,非常接近可用於核武器的等級。不過,伊朗一向否認利用民間核計畫來打造核武。

幸好以伊都展現克制,避免衝突升溫。近來兩國雖攻擊對方本土,但損失傷亡都不大,應該都可宣稱勝利並各自收手。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04/25/realtime/29537439.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800&nt=1

*伊朗革命毀友誼 以國從此變世仇

伊朗和以色列本月相互空襲對方本土,兩國數十年的舊恨再添新仇。事實上,以色列一九四八年建國後,伊朗是率先給予承認的國家之一,以伊也曾因有共同對手而結盟並相互扶持,為何如今變成勢不兩立的仇敵?

何梅尼掌權後 打代理人戰爭
德國之聲(DW)報導,以色列起初將伊朗視為對抗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盟友,伊朗也樂見有美國當靠山的以色列成為制衡阿拉伯各國的力量。

以色列還曾協助培訓伊朗農業專家、提供技術知識並協助伊朗建軍,伊朗領袖則以石油回報,有助以色列發展經濟。伊朗也一度是海外猶太人人口第二多的國家。

一切的轉捩點是一九七九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親以色列和美國的巴勒維王朝被推翻,時任伊朗領袖何梅尼等宗教革命分子掌權後,伊以先前所有協議都被撤銷,兩國關係破裂,從此走向仇視道路。

何梅尼也嚴厲批評以方占據巴勒斯坦土地。一九八二年,以軍派兵到黎巴嫩南部干涉該國內戰時,何梅尼派遣伊朗革命衛隊赴黎支援當地伊斯蘭教什葉派民兵。

黎巴嫩真主黨接受伊朗扶植而壯大,如今被視為伊朗在黎的直接代理人。

現任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也沿襲歷任領袖對以的仇視;他的地位凌駕伊朗總統,對國家事務有最終決定權。

伊朗學者憂孤立 批對以政策
並非所有伊朗人都支持與以色列敵對。伊朗前總統拉夫桑雅尼的女兒、前伊朗國會議員費絲在二○二一年受訪時,呼籲伊朗重新評估伊以關係,批評伊朗對以立場已過時。她並說,維吾爾族穆斯林在中國大陸受壓迫,在車臣的穆斯林則被俄羅斯欺凌,伊朗卻和中、俄交好。

德黑蘭大學知名政治學者齊巴卡蘭也屢次批評伊朗的對以政策。他表示,德黑蘭對以的立場使得伊朗在國際社會被孤立。不過,當前伊朗政權的死忠支持者仍仇視以色列,並希望伊朗與強權對抗。

去年十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開戰後,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葉門青年運動等民兵相繼攻擊以色列,引發以色列和伊朗本月空襲對方本土,兩國的敵意似乎又將持續下去。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