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01111 美國總統大選篇

*川普逆襲 70天拼翻盤 撤換國防部長 司法部長授權查舞弊

美國總統川普在明年1月20日下台前的僅剩70天任期,展開大逆襲力拼翻盤。逆襲起手式就是周一「報復性開鍘」不對盤已久的國防部長艾斯培,未來據傳還將磨刀霍霍揮向不肯力挺他的聯邦官員。而川普陣營則在賓州等地展開法律車輪戰,透過大舉興訟尋求翻盤,甚至獲得司法部長巴爾開綠燈,授權檢察官即刻可徹查大選舞弊案。

川普不願面對敗選命運,現正持續發動逆襲。專家指出,川普開始向不夠忠誠的官員開鍘,以拔除眼中釘,接著將持續推動各州法律戰,透過司法調查大選舞弊,阻止拜登宣布勝選,未來他甚至還可能特赦親信、家人,試圖特赦自己,或以行政命令遂行自己的政策,保留政治遺產。

川普周一在推特發文,稱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已被「終結」職務,並指派受到「高度推崇」的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米勒出任代理部長,成為川普任內國防部第4代掌門人。川普對艾斯培不滿已久,特別是今年6月,全美反種族歧視示威在各大城市遍地開花時,川普主張軍人應上街頭平亂,卻遭艾斯培公開反對。艾斯培也心知肚明,已備妥辭呈,但仍希望盡可能留任,維持五角大廈運作秩序,未料川普先下手為強,而且是在發推文的5分鐘前,才讓白宮幕僚長米道斯通知艾斯培。

發文5分鐘前才告知 行動遭批幼稚魯莽
在川普拒絕接受敗選結果、政權交接恐陷入混亂動盪之際,開除國防部長之舉引發諸多批評和揣測,「不只幼稚,也很魯莽」。國防部前資深官員質疑,川普這麼做的可能理由,除了不負責任地挾怨報復外,也可能是要對伊朗或其他敵國發動公開或祕密行動,但擔心國防部長不願意照做。另有資深官員認為,川普藉開鍘搶回部分鎂光燈,使選後媒體不只顧著報導當選人拜登的消息。

針對艾斯培遭川普撤職,外界質疑會影響美國對台的「印太戰略」。我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昨說,政策有它的延續性,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要目的是在維持區域和平跟穩定,持續結合區域內理念相同的國家,遏止中共在這塊區域軍事活動的擴張,這是符合美國與區域理念相同國家的戰略利益,台灣又位居整個印太戰略一個關鍵位置,是區域秩序穩定的重要環節。所以美國應當會持續地推動印太戰略,不會受到影響。

《紐約時報》引述白宮官員表示,川普下一波開鍘對象可能是未力挺他的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和中情局(CIA)局長哈斯柏。倘若成真,等同於美國國安機構遭「斬首」,對於才剛敗選、即將下台的政府而言,是史無前例的作為。有鑑於防疫失利被視為是川普輸掉大選的主因,川普也早就公開表示有意換掉屢屢跟他唱反調的防疫大將、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奇,但因佛奇不是政治任命官員,外界也認為真正遭殃的可能是疾病防治中心主任芮斐德。

川普周一下午也連發5則推文,更新喬治亞州、賓州、威斯康辛州、內華達州的計票以及調查進展,並預告即將證明民主黨選舉舞弊,呼籲支持者關注。川普陣營也提出一系列法律戰,透過訴訟挑戰選舉結果,包括在票數接近的賓州阻止官員宣布拜登勝選,希望取消拜登在賓州拿下的20張選舉人票,使他無法跨越入主白宮的門檻。共和黨籍的州檢察長也敦促最高法院受理有關賓州接受郵寄選票期限的訴訟。

值得關注的是,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似乎也有意替共和黨的訴求開綠燈。他前天發表措詞謹慎的備忘錄,授權聯邦檢察官調查投票違規行為的實質性指控。這是他在選後首度論及選舉舞弊指控,但強調僅針對「明顯可信」案例,「既然當前選舉投票已經結束,我授權你們在某些情況下,在各自轄區的選舉結果認證之前,追查有關投票和計票違規行為的實質性指控。」

反對司法部干預大選 主事官員辭職抗議
由於美國各州選舉投票規定不一,投票舞弊的調查也屬於各州權限,司法部在計票數字獲得認證、各州結束重新計票、選舉正式告終之前,通常秉持不介入調查的立場。巴爾此舉引發軒然大波,其主管選舉犯罪的下屬皮爾傑(Richard Pilger)隨即辭職抗議。

外界推測,在未來70天,川普的奇招還包括在最後任期期間,特赦親信如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2016年競選團隊的總幹事曼納福特和外交事務顧問巴帕多普洛斯等人,以象徵性破壞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的努力。另外,他也可能搶先特赦自己的家人與川普集團其他人士,或甚至他自己。

此外,川普在下台之前,可能透過行政命令再度嘗試廢止「追夢人」計劃,或就平價醫療法、環保或移民政策,制定出其他政策目標。

https://tw.appledaily.com/resizer/K5AopcZNWFJeWEo5YqzT_HraGVs=/273x713/filters:quality(100)/cloudfront-ap-northeast-1.images.arcpublishing.com/appledaily/ZYOG5EE7DZEVRMKLSABBXAEJOQ.jpg

*美媒:拜登上任料聯台制中 「勿重蹈歐巴馬覆轍 放任中國北韓擴張」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明年1月就職後,對中政策是否從「抗中」轉成「親中」備受矚目。《華爾街日報》認為,拜登仍將延續華府對北京強硬的姿態,可能在香港、新疆等人權議題上聯台制中;英國《金融時報》則提醒拜登政府,勿重蹈歐巴馬時期的戰略錯誤,放任中國、北韓軍事擴張。

《華爾街日報》前天引述拜登幕僚與專家說法,指拜登已示意就中國人權紀錄加強施壓,並善用盟友約束中國區域內行動與扶植高科技業的做法。國務院前亞太助卿、現任亞洲協會國際安全與外交部門副主席羅素說,拜登的核心圈正討論主動接觸盟邦、夥伴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隨著華府與盟國外交關係回歸正常,對中政策走向可能比川普更易預測。

相較於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國際協定,專家分析,拜登較傾向以多邊的商業與戰略協議施壓北京,特別是蔡英文政府8月鬆綁美豬美牛進口時,拜登外交政策幕僚布林肯曾在推特發文,指「與台灣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也支持我們共享的民主價值及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外界因而聯想,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可能重啟。

北京採購金額未達標 美不排除再加徵關稅
同時,今年1月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至9月止,中國對美採購金額僅588億美元(約1.7兆元台幣),全年達成率僅54%。拜登幕僚透露,若北京未履行採購承諾,上任後不排除重新評估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暗示對中態度並未軟化。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亞洲各國官員和專家擔心,拜登政府恐忙於內政,忽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擁大規模核武、中印邊境衝突等迫切問題,以及一旦華府包容北京,恐削弱美國對台承諾、軟化反對中國在南海軍事擴張的立場。

南韓延世大學教授、亞洲專家魯樂漢則示警,歐巴馬政府對北韓採「戰略性忍耐」政策,雙方幾無接觸,坐視金正恩擴充核武,「這是一大錯誤,拜登必須主動積極。」

(蘋果日報)
--
*川普打司法戰 共和黨大老力挺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等人表態「川普有百分之一百的權利了解違規指控」
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接受敗選,包括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在內的數名共和黨大老,相繼出言力挺,支持川普陣營透過司法途徑挑戰總統選舉結果。同時,川普政府阻擋官員與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團隊合作,增加對美國政權能否順利轉移的疑慮。

被視為敦促川普交出政權關鍵人物的麥康奈九日表示,「我國的政府機構正是為這種情況而建立的」,「我們有處理這些疑慮所需的工具和體制」,「川普總統有百分之一百的權利了解(選舉)違規的指控,並權衡他能有什麼法律途徑選項」。

司法部長巴爾九日授權司法部門,調查有關選舉違規或舞弊的「具體」指控。十多位共和黨籍州檢察長也一致力挺訴諸最高法院,處理勝負關鍵賓州在投票日後寄達之郵寄選票效力爭議。兩名喬治亞州的聯邦參議員,不滿該州州務卿芬斯伯格(Brad Raffensperger)宣布無證據顯示該州選舉有弊端,要求他辭職。

然而,共和黨內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幕僚、盟友其實越來越接受拜登勝選的事實,但顧慮可能激怒川普的基本盤,不願積極促川普承認敗選,「多迎合他一點時間有什麼壞處?反正沒人認真地認為結果會有所不同」。

川普自選後迄今尚未公開露面,「華盛頓郵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川普現在有如「洩了氣的皮球」,明白難以逆轉結果,甚至規劃四年後再戰。幕僚預期,川普不會正式承認敗選,而是可能在任期結束前不情不願地搬離白宮,但為了維繫支持者的向心力,可能會舉辦多場類似選戰造勢的活動。

此外,美國聯邦總務署(GSA)發言人九日晚間表示,勝選者有待「確認」,並以二○○○年大選爭議為例,暗示該署或許要等到川普承認敗選,或選舉人團下月開會後,才會確認勝選者。這將使得拜登團隊無法取得聯邦政府部門的資源,啟動政權交接工作。

白宮官員與川普政府的政治任命官員也知會各部門事務官,要等總務署確認當選人,才展開政權交接事務。總統人事室主任麥金蒂(John McEntee)甚至警告,若有政治任命官員正在另謀他就,就準備被開除。不過,秘勤局、聯邦航空總署(FAA)已將拜登住家所在地德拉瓦州威明頓市上空劃為限航區的規定,延長至總統就職日。

*不合已久 川普炒掉防長

反恐中心主任米勒暫代
任期可能僅剩十週的美國總統川普,九日突然在「推特」發文宣布將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解職,遺缺由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米勒(Christopher Miller)暫代。除了據傳與川普不合已久的艾斯培,美國媒體預測,接下來可能還有其他國家安全或情報機構首長將被撤換。同時,川普似乎也準備在外交上有一番動作,包括可能增加制裁伊朗等。

多家媒體報導,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Gina Haspel)和美國首席防疫專家、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等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被川普開除的人選。

艾斯培主掌五角大廈以來,一直力求避免招惹「大老闆」怒火,包括成立獨立的太空司令部、挪用武器、基地維護經費用於興建美墨邊境圍牆,最終仍因拒絕按照川普要求,迅速從阿富汗撤軍、調派正規部隊處理種族平權示威活動,與白宮正面衝突。

艾斯培預知自己官位不保,四日事先接受軍方「軍事時報」獨家專訪,在他確定去職後刊出。艾斯培說,他在捍衛國防部的角色上不負使命,同時也「維護了我的廉正」。談到川普曾公開以「應聲培」(Yesper)貶損他,艾斯培期許接替他的人是「會反抗的人」。

川普開除艾斯培雖不令人意外,卻仍受到高度關注,美國現任和前任高層官員相繼警告川普,不要再有破壞政府穩定之舉。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籍資深議員華納(Mark Warner)說,艾斯培遭開除,令他「深感苦惱」,「我國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這些立意為保護我國安全的政府機構再有更多動盪」。前北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退役美國海軍四星上將史塔弗里迪斯(James Stavridis)推文痛斥川普是在「拿我國國家安全玩火」。

可能對伊朗祭出新一輪懲罰
川普在外交上似乎也打算出招。以色列消息人士透露,以國與美國、中東盟友正在討論,可能於明年一月二十日美國新總統就職日前一週,對伊朗祭出新一輪懲罰措施。川普還可能正式宣布退出美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或「撤簽」尚待參議院批准的「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

*總務署不配合交接 拜登擬採法律行動

美國總統川普至今仍不願承認敗選,由他任命的聯邦總務署(GSA)署長墨菲(Emily Murphy),也遲遲未批准交接團隊資金的移交。GSA發言人潘寧頓(Pamela Pennington)九日表示,總務署沒有任何更新進度,維持相同立場,將繼續遵守、滿足法律要求,並遵循二○○○年柯林頓政府的先例,但拒絕透露批准資金的時間表。

對此,總統當選人拜登團隊成員九日表示,有許多正在考慮的選項,法律行動當然是其中之一。另名團隊成員則透露,已開始審查可能擔任首長與幕僚的人選,並為他們製作財務揭露表,但未經總務署批准,交接團隊無法將名單送往聯邦調查局(FBI),進行詳細的身家調查,而FBI的調查程序通常會耗時數週。

20年前佛州計票爭議 總務署等到法院裁決才交接
在美國各大媒體確認當選者後,總務署通常會在數日內發送確認信。二○○八年,確認信在開票完幾小時內就寄出了;但二○○○年共和黨候選人布希與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在佛羅里達州爆發計票爭議,當年總務署直到最高法院做出裁決之後,才寄出確認信。

九月間,川普政府的總務署、司法部、白宮幕僚長已根據「總統交接法」(Presidential Transition Act),與拜登團隊簽署三份諒解備忘錄。只要墨菲批准資金移交,拜登團隊即可取得九百九十萬美元(約二.九億台幣)資金,其中六百三十萬用於行政運作、一百萬用於新任官員培訓,其餘兩百六十萬用於提供對外服務。

交接團隊透露,備忘錄要求川普政府提供辦公空間、通訊服務、特定活動報銷、幕僚薪資與交通費用給總統當選人,並加快國安被提名人的安全審查程序,以及提供安全、分隔的國安簡報給當選人。

但負責為總統進行情報簡報的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ODNI)表示,必須等到當選人確定後,才能向拜登進行簡報。拜登目前身為民主黨候選人,雖然也會接受情報簡報,但詳細度不如國家情報首長辦公室。

*美司法部長授權檢察官 查選舉舞弊

民主黨人轟巴爾「為川普服務」
美國總統川普競選連任團隊,近日陸續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小幅領先的州提起訴訟,去年初由他任命上台的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也在九日透過備忘錄授權聯邦檢察官針對各州可能牽涉選舉舞弊的「實質指控」展開調查。此舉違背司法部行之有年的「不干預」政策,部內選舉犯罪分署(ECB)主管皮爾格(Richard Pilger)立刻走人,民主黨人直指問題正是巴爾「為川普服務」。

巴爾九日致全美聯邦檢察官的備忘錄,主旨為「通訊投票選舉違規行為調查」,聲稱此舉不代表司法部認定「違規行為已影響任何選舉結果」。

法新社指出,巴爾上述授權屬於「空白授權」,調查範圍幾乎不設限;但投票詐欺調查案件一般屬於分別監管自身選舉規則的各州權限,在開票、重新計票到選舉結果底定前,司法部向來避免介入調查。

然而,巴爾在備忘錄中強調,司法部擁有調查選舉詐欺事件的職權,如今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已結束,必須讓美國人民能信任我們的選舉以結果準確反映選民意願的方式進行」,「司法部也有義務確保聯邦選舉以美國人民可完全信任選舉過程與政府的方式進行。」

巴爾強調,為避免選舉不當行為最終得逞,他授權聯邦檢察官在選舉結果確認前,針對足以影響各州結果之「投票與計票違規行為」先進行初步調查;不至於影響大局的多數不當行為,則待之後再追究;另若指控內容屬猜測性、推理性、想像性或過於牽強,也不該當成調查展開的依據。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九日報導,巴爾坦承上述指示並非部內常規,一般應是等選舉結果確認後才介入調查,但他認為,屆時再追究選舉舞弊意義不大。就在他的備忘錄寄出後不久,任職ECB十年的皮爾格立刻請調部內其他單位,他致信告訴同僚,原因正是不滿巴爾另立新政,認為他破壞部內過去四十年在選舉結果確認前對選舉詐欺案的「不干預」政策。

*傳川普考慮4年後捲土重來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與計票問題重重,不少搖擺州花了數個工作天才開出結果,喬治亞州甚至必須重新計票。總統川普不滿大選開票結果,除了在諸州提出訴訟,口頭上也堅不認輸。但美國新聞網站Axios私下得知,川普其實已考慮四年後捲土重來。

不過,川普十日在「推特」兩度發文,聲稱目前「取得重大進展」,還說:「我們會贏!」「讓美國再次偉大!」

據報導,川普已和顧問談過前述想法,消息來源為兩名知情人士。川普極可能不是隨便說說,因為他二○一七年一月二十日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天,就將二○年總統候選人的資格文件提報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此構想也於法有據,因為一九四七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規定,一人最多可當兩屆美國總統,且兩屆之間不須連續。

《紐約時報》另由美國官員得知,川普根據「美國聯邦競選法」,打算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依法從事募款等競選活動,以維持在共和黨內的影響力。川普競選團隊發言人馬爾多夫證實,此事已進行一段時間。

Axios認為,從川普支持者多達千萬人及其強大募款能力來看,他四年後應還可在共和黨內呼風喚雨,屆時預計仍將是共和黨初選有心問鼎白宮者的重要對手。

*福斯新聞轟主流美媒 散播仇恨再喊團結

針對民主黨與主流媒體攻擊現任總統川普不肯承認敗選,《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漢尼提(Sean Hannity)九日批評,二○一六年大選後,民主黨人與主流媒體並未接受川普勝選的事實,反而在過去四年裡,不斷散播仇恨與憤怒、散布川普「通俄」的傳聞,以謊言與陰謀論騷擾川普及他的支持者,甚至質疑川普選上總統的合法性。然而,等到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後,他們卻又雙重標準地呼籲共和黨支持者「團結」。

漢尼提認為,這些「偽君子」媒體想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要求川普支持者要「禮貌」、「團結」,但川普支持者不會再次被批評他們是「傻蛋」、沒救、可悲、種族主義者、性別主義者的媒體騙局與民主黨人說動。

拜登宣布勝選後,許多民主黨支持者上街狂歡。對此,美國保守派電台主持人、評論家夏皮洛(Ben Shapiro)也痛批,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主流媒體,過去八個月來一直強調武漢肺炎疫情的嚴重性,批評川普在白宮舉辦活動與集會,違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大流行防疫指引;可是,對於選後在街上群聚狂歡的民主黨支持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卻在報導中盛讚狂歡活動無拘無束且豐富,顯示主流媒體根本是把疫情當成「可伸縮的」政治工具。

*降關稅團結盟國 拜登組抗中經濟團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曾矢言,將尋求與傳統的經濟盟友合作,以組成制中經濟集團。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上任後可能檢視川普以關稅為主軸的貿易政策,並從協商中止部分關稅為起點,逐步重建與盟友的關係,進而形成施壓中國的團結陣線。

報導指出,拜登將接手的是一個對全球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美國貿易政策,包括來自全球多數國家的鋼與鋁品、歐洲的酒與乳酪,以及近四分之三的中國商品;拜登幕僚表示,預料他將檢視這些關稅,並如同川普,在無須國會支持下,以行政命令採取行動。在貿易議題上,美國總統被賦予較大權限,可進行協商、撤銷或新增關稅。

協商中止部分關稅 重建關係
拜登之前表示,國際優先要務是重建與美國盟友的關係,這些盟友被川普的關稅措施激怒;拜登可能從協商中止部分關稅為起點,重建相關關係。

儘管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川普仍維持三千七百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撰有拜登傳記的「紐約客」前駐中國記者歐逸文認為,拜登團隊已經意識到歐巴馬政府對中國採取的綏靖政策,在當前局勢下已行不通,他可能將川普對中國的制裁措施或強硬手段視為「籌碼」,強迫中國做出改變;在此之前,拜登不需調降關稅。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副總裁方艾文也認為,拜登可能保留部分川普政策,並聯合盟邦制衡中國;當今美中關係與歐巴馬時代相去甚遠,尤其「經濟與國家安全」緊緊相扣,加上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使美企對中貿易更加謹慎。

*對美千億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 歐盟盼與拜登談判解貿戰

歐盟貿易專員週一宣布,歐盟將對美國對波音公司的補貼行為,每年對美國總值約四十億美元(約一一六○億台幣)的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但強調希望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展開談判,解決雙方超過一年的貿易戰。

世界貿易組織(WTO)上個月裁定,歐盟有權對美國約四十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補貼波音公司;而WTO在十三個月前也同意美國以空中巴士獲歐盟補貼為由,對七十五億美元的歐盟商品加徵關稅。

美國和歐盟是在二○○四年就空中巴士和波音分別獲得對方補貼,一狀告上WTO,雙方纏鬥至今。

歐盟對美採取關稅行動從週二開始生效,包括對美國飛機和零件加稅十五%,對煙草、堅果、果汁、烈酒、魚、手提袋、牽引車、賭場和健身房設備等產品加收二十五%的關稅。

歐盟貿易執委東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週一與歐盟成員國經貿部長開會後表示,歐盟以牙還牙的報復行動是必要的,但他希望讓這場爭議劃下句點;他說:「我們在多個場合都明確表明,希望協商出解決方案,只要美國願意取消關稅,我們會跟進。」

白宮和美國貿易代表署週一未就歐盟的加稅行動發表看法。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許多歐盟成員國認為,拜登贏得大選是歐美改善雙邊關係的良機,歐洲的目標是未來與拜登政府找到共同立場,然後儘可能降低整體關稅,歐洲的期望很高,希望美國總統當選人未來能引導政策回到國際多邊貿易。

*拜登3箭瞄準中國 「聯台制中」是選項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競選期間,曾形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個「流氓」,但他曾和這位中國現任領導人關係密切,引發外界質疑。拜登被視為「傳統自由派」政客,強調多邊主義。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上任後,將透過人權、貿易及地緣政治三大面向的政策與手段,延續華府對北京強硬立場;他將更依賴美國盟邦的施壓、制裁和其他工具來影響北京方面的行為,而台灣是潛在合作對象。

華爾街日報:將透過人權、貿易及地緣政治 延續對北京強硬立場
報導引述拜登幕僚與中國事務專家表示,拜登已示意將就中國人權紀錄加強施壓、擱置川普執政期間與中國締結的首階段貿易協議,並運用美國其他夥伴(可能包括台灣)的力量,試圖約束中國在區域內的行動與政府扶植高科技業的做法。而有了其他國家參與,對中國政策走向也許比川普執政時更容易預測。

在貿易角力上,拜登將重新評估美國對中國貨品加徵的關稅。與川普不同的是,拜登陣營已示意將嘗試締結多邊協議,在多項核心議題對中國施壓。

關於地緣政治的角力,拜登的幕僚已淡化了逆轉川普退出十二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可能會尋求其他商業和戰略協議來向北京施壓,例如延續川普做法,要求各國作出「淨網」(Clean Network)承諾,限制中國或其他國家主導的電信公司在第五代移動網路中發揮的作用。在此同時,美國可能與台灣展開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川普政府對台美經貿合作至今態度謹慎,擔心與台灣啟動談判可能影響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但拜登或許會加強台灣的作用。

可能與台談判貿易協議
事實上,蔡英文總統八月宣布鬆綁美國牛肉與豬肉進口限制後,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拜登外交政策幕僚布林肯就在推特發文稱,「與台灣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也支持著我們共享的民主價值,以及我們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

在人權問題上,拜登與幕僚正在討論主動接觸盟國、夥伴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確保美國政策與戰略根植於人權、民主原則和市場經濟等共同價值,外交人士預期拜登將採取更直接的方式,特別是在中國實施港版國家安全法以及中國在新疆地區對待維吾爾族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問題上。

*拜登上台 美學者:美中競爭態勢更強

美國總統大選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出,對於選後美中台關係,美國布魯金斯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昨表示,美中關係持續惡化,與兩強間實力逐漸縮小、意識形態隔閡不斷擴大有關,與誰擔任領導人不直接相關;他認為,美中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且會增強。

拜登重視民主價值 有利台灣納全球體系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昨在立法院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斯沃斯莫爾學院共同舉辦「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以結合實體與虛擬(線上)形式進行。會中邀請布魯金斯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歐美中心主任萊特、印度計畫主任麥丹等人以視訊方式,分別針對美國選後的美中、美歐與美印關係進行分析。

針對拜登上台後的美中關係,萊特說,拜登重視國際上的多邊戰略體系,這是與川普不同的地方,這對台灣也會有好處;加上拜登重視民主價值,台灣會有更多貢獻世界的機會,也有利台灣納入全球體系。萊特也說,拜登長期支持美國與歐盟、亞洲盟友的關係,研判在拜登主導下的美國政府,相較川普將會更明確、可預測及可信。

杜如松則表示,中國逐漸崛起並強調與自由民主意識形態競逐、輸出集權統治模式,此類結構性因素造成美、中兩強關係惡化,與誰擔任領導人不直接相關。

杜如松並指出,美國對中國的警醒態度是跨黨派、跨領域的,如國會推出一系列反制中國、強化與台灣連結的法案,美國企業對於依賴中國也增加警惕,盼能尋求更多元、安全的供應鏈,美國同時也意識到台灣在國際空間受到的打壓;他認為,美中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且會增強。

杜如松提及,長遠來看,美方目標是希望確保台灣在技術領域維持全球優勢,同時與台灣建立科技與安全同盟,他認為美台間能進一步思考如何在規範制定或產業政策上合作。

何志偉說,英國首相強森今年年中提出將G7擴展為十個民主國家的D10,他認為台灣在疫情中出類拔萃的表現,已經讓台灣準備好成為D10加一的一員。何志偉表示,相信未來在印太戰略、南海自由航行權議題中,台灣將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

(自由時報)
--
*川普算總帳 炒了國防部長

美國總統川普七日被美國媒體預估為輸掉選舉後,九日中午推文宣布,開除國防部長艾思博,實際上艾思博選前就備妥辭呈打算求去。紐約時報及CNN報導,川普在政權過渡期間,還可能開除中央情報局局長哈斯柏和聯邦調查局局長雷伊。

川普九日在推特發文說,很榮幸宣布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密勒出任代理國防部長,「立即生效」,密勒一定會做好這份工作;艾思博已去職,感謝他的服務。

CNN報導,在川普推文幾分鐘前,白宮幕僚長梅杜斯致電艾思博,告知這項決定;艾思博回覆給川普的信件中表示,「我尊重憲法為國服務,因此我接受您撤換的決定」。

艾思博在信中提到,過去十八個月來,國防部達到很多成就,美國提高聯合部隊的戰備、能力和水準,為未來軍事轉型做好準備。艾思博去年六月廿四日出任國防部長,為川普政府第三位國防部長。

在今年,川普已多次公開表達不滿艾思博,兩人的衝突在今年六月「黑人的命也是命」全國示威行動中檯面化,川普多次表示要以反暴亂法和正規軍隊壓制各地混亂,但艾思博在國防部記者會公開表示不贊成,稱「動用部隊武力扮演執法機關角色,應保留為最後選項,且只能在極度急迫的情況下使用,我們目前的處境並非如此」。

NBC五日報導,國防官員透露,艾思博知道自己在選後肯定會被川普踢走,不但寫好辭呈,近日還積極協助國會議員草擬法案,將把「南方邦聯」領袖人物的名字從軍事設施名稱移除,與川普唱反調。

早在選舉之前,新聞網站Axios就報導,川普與身邊官員討論,打算在勝選後開除艾思博、哈斯柏和雷伊;當初認為雷伊就是第一個被祭旗的對象,Axios報導,雷伊和哈斯柏普遍不受川普決策圈信任。

紐時報導,白宮高層表示,川普開鍘一方面是他喜歡開除人的權力快感,另外還有博版面的用意,希望將鎂光燈焦點從拜登當選的新聞搶一些過來。

*美司法部長查選弊 下屬辭職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跨越選舉人票門檻,但總統川普不願承認敗選,選舉團隊在多州提出選舉訴訟,共和黨要角紛紛表態力挺川普;副總統潘斯九日表示「一切都還沒結束」,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則表示,川普「百分之百有權」質疑選舉結果。

美聯社報導,司法部長巴維理已下令全美各地聯邦檢察官,對於「具體的選舉舞弊指控」展開調查。美聯社指出,巴維理在寫給全美各地聯邦檢察官的一份備忘錄中表示,如果掌握「明確、顯然的選舉舞弊具體指控」,指控內容經查為真,可能對某州的聯邦選舉結果造成影響,就可以展開調查。

巴維理此舉引起司法部內部爭議,負責督導調查選舉舞弊的官員皮爾傑因此主動辭職;紐約時報報導,皮爾傑在一封給同仁的電子郵件表示:「由於我自己了解這項新政策及其重要性…很遺憾我必須辭去選舉犯罪處處長一職。」

麥康諾在參院表示:「我們的制度就是為這種狀況而設計的。我們擁有考量疑慮的架構,川普總統百分之百有權要求釐清有關選舉舞弊的傳聞,並且衡量將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少數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已公開祝賀拜登當選,包括曾代表共和黨角逐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羅姆尼、穆考斯基和柯林斯;但柯林斯在祝賀拜登時,也稱川普應有機會挑戰結果。

儘管目前仍無法提出任何投票舞弊的證據,但川普陣營顧問米勒鄭重宣告:「我們的字典裡沒有『認輸』。」預計持續提出驗票和進行法律戰。

像在關鍵州賓州,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小贏四萬多票,八日便有成群川普支持者走上費城街頭,抨擊讓川普遭到逆轉的計票過程。川普陣營競選經理史特平也說,不排除在未來幾周舉行造勢和抗議。

*川普擬組PAC 控制共和黨

美國大選結果已經出爐數日,但川普迄今仍拒不認輸,甚至傳出正打算成立領袖級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AC,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來募集政治獻金,盼藉此讓自己即便在卸任總統以後,仍能對共和黨保有影響力,預計這一消息最快在本周宣布。

紐約時報報導,這類委員會一年可接受每個捐獻者最多五千美元(約台幣十四點三萬元)的捐款,領袖政治行動委員會可接受的捐款則無上限,且能接受其他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款。

領袖政治行動委員會可將不受限制的資金用在所謂的獨立開支上,造福其他候選人,並可用在競選之旅、民調與諮詢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勢必會成為川普在共和黨保持影響力的工具。

川普競選團隊發言人墨托指出,這個委員會已籌備一段時間。「無論輸贏,總統一直打算這麼做。這樣子就能支持他關注的候選人和議題,像是打擊選舉詐騙。」

在激烈選戰後,成立該委員會可給川普退場機會,也能讓他在下屆共和黨總統初選競爭開跑時,繼續保有影響力。

此外,選前選後都傳出連任失利將再戰二○二四年大選的川普,成立該組織雖在這方面幫不上忙,但仍能讓自己參加一些政治活動,即便最終不選仍可在黨內跑攤幫忙助選。

*川普開除國防部長 陸專家:關注南海台海異常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開除防長艾思博,由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密勒接任,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形容其舉動令人擔憂,因為中美軍方剛舉行了首屆危機溝通工作組會議,同意兩軍之間保持危機溝通、預防和相關管理工作機制;接下來,中國應高度關注南海、台海是否出現異常動向。

報導引述軍事專家認為,當前美中之間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仍然是低的,但如按極端思路推想,不排除川普會再拿中國做文章,為拜登留下爛攤子,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他認為接下來應高度要關注南海、台海是否出現異常動向。

*歐記健保辯論 新大法官成焦點

包括德州在內等十八個「紅州」提出推翻俗稱歐記健保的「可負擔健保法」的訴訟,聯邦最高法院十日將透過電話會議展開言詞辯論,明春之前將宣布判決。保守派大法官已居多數的情況下,選前剛通過任命的大法官巴瑞特態度如何,備受矚目。

國家廣播公司分析,就算「個人強制納保」條款被認定違憲,大法官仍須決定是否全面廢除整套歐記健保,或同意讓刪除條款之後的法案繼續存在。

一般預料,紅州認為「個人強制納保」條款不符憲法精神的訴訟主張,將獲得巴瑞特支持。二○一七年,巴瑞特曾在一篇法律評析中指出,首席大法官羅伯茲的意見已把「可負擔健保法」推到「無法以合理手段挽救這項條款」的地步。

共和黨執政的「紅州」代表向法院指出,國會制定「可負擔健保法」是以整套法案做為考量,一旦「個人強制納保」條款被刪除,整套法案自然隨之崩解。

民主黨執政的「藍州」則辯稱,刪除條款後的歐記健保能否存在,必須追溯當初國會的立法初衷,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在二○一七年就已出現,當時共和黨居多數的國會修改條款,將未保險者扣稅罰責降為零,但讓歐記健保持續存在。

「可負擔健保法」上一次面臨最高法院考驗是在二○一二年,當時以五票對四票表決結果過關。羅伯茲主筆的多數意見書指出,「個人強制納保」是國會合法行使徵稅權限。

華府上訴律師馬丁尼茲指出,以目前情勢看來,「藍州」論述較有說服力。他分析,從歷史角度來看,很明顯可以知道國會傾向同意讓「可負擔健保法」帶著已失去效力的條款繼續存在。

(聯合報)
--
*川普控選舉舞弊 司法部調查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9日授權各州聯邦檢察官,調查有關投票違規行為的「實質」指控,總統川普的競選團隊陣營也要求聯邦法官阻止賓州選務官員確認選舉結果。共和黨籍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納等重量級共和黨議員也支持川普挑戰選舉結果。

巴爾9日發出一份備忘錄,授權各地司法部門與高階助手在各自轄區的選舉結果獲確認前,調查關於投票舞弊等不法行為的實質指控,「若有明確、可信度高的違規行為指控,且若屬實,可能影響一州的聯邦選舉結果,即可進行這類調查和檢視」。彭博資訊指出,白宮未要求巴爾採取這類行動,但一些共和黨議員已要求他出面干預。

在美國總統大選上周大勢底定後,川普迄今仍未承認敗選,並且宣稱選舉過程舞弊。川普陣營也在重要的搖擺州提起計票訴訟,最新一起為9日在賓州請求一名聯邦法官阻止選務官員確認選舉結果。

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納則支持川普拒絕承認敗選,認為川普有「百分之百的權利」挑戰選舉結果。這是他在拜登宣布勝選以來,首次公開發表講話。目前共和黨幾乎沒人和川普割袍斷義,部分原因是擔心激怒核心選民,尤其是喬治亞兩席參議員明年1月還要再辦決選。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交接團隊表示,總務署遲不宣布拜登當選為美國總統,導致拜登團隊無法取得上百萬美元的聯邦資金,也不能跟情報機關等部門的官員會面,因而正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