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研船 澎湖觸礁沉沒 2死5重傷 45人跳艇逃生 未料又遭浪打翻 中研院研究員喪生
天祐台灣!昨國慶日,我國最大、最先進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傍晚在澎湖外海發生船難,船艙進水後短短3小時即沉沒,45名研究人員及船員趕緊跳上救生艇逃生,不料救生艇被狂風大浪打翻,所有人在海面載浮載沉,情況危急。海巡署及國軍火速出動直升機及船艦前往救援,但海象惡劣,經全力搶救,至今零時30分《蘋果》截稿為止,有2人不幸罹難,43人獲救。
這是研究船首次發生船難,「海研五號」船上45人至凌晨0時許已全部救起,但稍早被救起的人員中確定2死,其中一位為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許世傑(64歲) ,另一位是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林怡君(30歲),另有5人重傷。
出海第2天傳意外
昨出事的「海研五號」隸屬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前天從高雄出海,執行環保署委辦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劃,船上由中研院、海洋大學、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及國家研究院颱洪中心組成探測隊,計有研究人員27人、船員18人,共45人,預計在台灣海域進行8天探測作業,16日返回高雄興達港母港。
環保署表示,「海研五號」這計劃由海洋大學得標,評估空氣污染對我國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船上有許多採樣設備。計劃預計耗資3400萬元、執行1年半,原打算今年10月、12月及明年1月共出海3次,沒想到該計劃首次出海第2天就傳意外。
陣風9級救援困難
國家搜救指揮中心指出,昨傍晚5時5分獲漁業署回報,「海研五號」在澎湖馬公東面5海里處,即行經湖西鄉龍門外海時,奎壁山東南方3.5海里處發生機件故障,因觸礁擱淺失去動力、右側船身進水,有45人待援,到晚上8時許,整艘船沉沒只剩4分之1在海面上。國防部接獲國搜中心通報後,參謀總長高廣圻上將隨即進駐衡山指揮所,海、空軍司令也分別進駐戰情中心,全面啟動救援機制。空軍派出S-70C直升機、EC-225直升機、C-130運輸機各兩架,海軍派出4艘船艦馳援。海巡署也出動4艘船艦趕赴失事海域。
空軍運輸機在沉船現場盤旋並多次發射照明彈,但因海面雲霧太濃,照明有限;空中勤務總隊直升機進行吊籃吊掛救援時,也因陣風9級,吊掛救人時,吊籃打旋扭斷吊繩,救援相當困難。
家屬心焦女兒狀況
國搜中心表示,救難船舶及飛機到現場時,發現船上人員已坐上救生艇,但海浪實在太大,救生艇被打翻,船上人員落海,海面船舶慢慢接近落海者,逐一救上船。至今凌晨零時30分,落海的45人中,有2人不幸罹難,43人獲救,但海象很差,浪高7呎、風力7級,能見度也差,增加救援難度。
部分研究人員家屬昨獲知親人在船上,心焦如焚地到處打聽救援狀況,有父母在《蘋果》網站上留言:「我女兒在船上呀!」科技部表示,船上人員家屬可撥打0928-302-206與國研院海洋中心聯繫。
打算返航不幸擱淺
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綦音同其)指出,「海研五號」出發時海象在規定範圍內,昨因海象不佳打算返航,不料卻在澎湖東方擱淺。中央氣象局指出,昨澎湖海象不好,下午5時左右平均風力7級、最大陣風8級,浪高2.5公尺,沿岸的馬公、吉貝還可測到8、9級風。昨因黃蜂颱風的外圍環流加強東北風,愈晚風愈大、浪也高。另外,據觀測,昨下午1時至3時的海流流向朝西南西,下午4時轉為西南,5時轉為向北流,6時轉為北北東,是否因海流突然變化導致船難尚不得而知。
海研五號沉沒救援示意
海研五號在澎湖外海失事,船上人員放下救生艇待援,但現場海象惡劣、險象環生,海軍、海巡艦艇火速趕到現場,軍方也派出運輸機發射照明彈,空勤總隊則以直升機吊掛救人。
*14億海研五號 才2年就沉沒
昨晚在澎湖沉沒的「海研五號」前年8月才啟用,全船由我國自行製造,船身造價高達14.6億元,是我國最先進、最大的海洋研究船。
該船設計在8級風浪下,仍可執行部分探勘任務,出航逾50次,上月出海受海鷗颱風、鳳凰颱風影響而返港,不料昨僅遇到七級風浪,竟意外沉船。
唯一能克服8級浪
台灣負責海洋科技的「海研一號」、「海研二號」及「海研三號」,在行政院國科會委託國內外廠商製造後,再交由台大、海洋及中山大學負責研究操作,但這三款船遇7級以上風浪就無法出海執行任務,所以特別研發能克服8級風浪的「海研五號」,完成後由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統籌探勘與觀測任務。
據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失事的「海研五號」研究船全長72.6公尺、寬15.4公尺,排水量達2967噸,最大航速可到12節,續航力長達50天,航程達1萬2千海里。
先進儀器測繪地形
「海研五號」船上配有高級電儀地物實驗室與生化水文實驗室,及各類聲波探測儀與海流剖面儀等先進設備,並設置5個20呎標準貨櫃空間,可靈活搭載各式海上實驗室,且具備機械手臂功能的3千公尺級無人遙控載具,可執行深海採樣作業。
據海研中心網站指出,「海研五號」去年2月前往東沙海域進行為期2周的科學首航,以配備先進深海多音束測深儀,測繪4萬平方公里的海床水深、地形變化,發現該地區有許多雄偉的海底火山,此行也是「海研五號」首次進行海氣象浮標錨錠的布放作業。
德國合作探可燃冰
「海研五號」上個月曾與德國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合作,航行到台灣西南外海,執行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資源探勘計劃。
由於這種可燃冰被世界各國視為未來最有潛力的新興替代能源之一,因此該探勘計劃備受國際注目,多次探勘也試圖讓這種台灣自有的替代性能源,有更多的發展。
海研五號
◎總噸位:2967噸
◎長度:72.6公尺
◎造價:14.6億元
◎續航力:50天
◎最大航程:1萬2000浬
◎啟用日期:2012/08/10
◎配備
.3000米級遙控無人載具
.多音束聲納系統
.多頻道震測系統
◎任務:蒐集水文資料、測繪海床地貌及解析地層構造、新能源探勘
◎網址:http://rv.tori.org.tw
註:海研五號多數空間為實驗室和設備,設計客艙可載30名研究人員,另可載18名航海人員。
*惡海逃生 女驚魂未定
險象環生
據救援的海巡人員昨轉述,被救「海研五號」人員表示,昨發生船難時,因船進水很快,當船沉時,大家趕忙搭救生艇,但有人不慎落海,有人則在情急下跳海逃生。
群龍無首指揮亂
一名海巡隊員說,昨漆黑海上一個浪頭都比船身高,救援十分困難,雖然用探照燈看到海上待救人員,但不易靠近,救人過程險象環生,好不容易才把救生艇上的人一個個救上海巡艦。
澎湖縣警消昨出動6、7輛救護車趕到龍門碼頭等待救人,當第一艘救人的海巡船在晚上10時39分抵達時,救護人員一擁而上,把傷患抬下,送上救護車疾駛到三總澎湖分院及衛福部澎湖醫院救治。被救起的生還者中有幾名女性,上岸後緊裹者棉被喝薑湯保暖,一臉驚魂未定,詢問事發過程都不發一語。
昨在岸上指揮的澎湖海巡隊勤務中心,因海巡隊長正好休假,副隊長又調職,僅由組長坐鎮指揮,群龍無首,國軍也投入搜救,卻不見整合,指揮系統有些紊亂,只見無線電對話急促,氣氛緊張,但訊息一團亂。
(蘋果日報)
--
*海研五號澎湖船難 2死25傷
船上45人 龍門外海觸礁沉沒
國家實驗院所屬、也是我國最大兩千七百噸級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昨傍晚驚傳在澎湖龍門外海觸礁沉沒,船上四十五人均被救起,可惜仍有兩人死亡、廿五人受傷;死者是四十七歲的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及三十歲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調查人員林怡君。
海研五號是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由中研院、海洋大學、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所組成之探測團隊共二十一人,另外還有海洋中心六人,再加上船員十八人,共有四十五人。
海研五號前天從台南安平港開往金門,途中因風大折返,昨下午行經澎湖龍門外海四浬處時,遭遇九級風浪,船隻疑似觸礁,右舷傾斜船艙進水發出遇險訊號,船體故障失去動力,由於海象惡劣,立刻發出求救訊號。
海空搶救 海巡摸黑跳海救人
海巡人員指出,風浪太大,搜救艦艇無法靠近,先由空勤隊直升機吊掛救人,但風浪太大,吊籠還斷落,另一部直升機接手救人,海空聯合搶救,不料,後來沉船,船上的人都跳海逃生,救難人員也跟著摸黑跳海救人。
海巡人員描述,船難現場都是人影載浮載沉呼救,不少海巡人員為了救人,甚至不顧風浪冒險跳下海,最後還請空軍調來C一三○運輸機以探照燈照射海面協助搜救。
中央氣象局表示,出事海域預報是平均風速七到八級,最大陣風十級,浪高四到五米,「非常不適合航行」。
*海研五號船難 開進淺灘觸礁?
全台最大艘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昨驚傳沉船意外,原恐可能是海象惡劣導致擱淺觸礁,船艙進水沉沒;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沈建全表示,海研船不能進入水深廿公尺以內的淺礁區,且船隻都配有測深儀器,需調查人為或機械故障等因素。
沈建全說,兩千七百噸級的海研五號是全台灣最大艘的海洋研究船,其他的海研一到三號都僅數百噸,曾有機會上到海研五號,根據內規,海研五號不得進入水深廿公尺以內的淺礁區,以避免發生意外,而海研五號的噸位,至少可以抵擋五公尺浪高,但卻傳出觸礁沉船意外,認為有多種可能需要釐清。
沈建全解釋,海研船隻都是任務編組,接獲工作出航,須依照既定航線行駛,並配有電子航海地圖,不可能刻意航向會發生意外的地方,此外,每艘研究船頭也都設置聲納測深儀,透過每秒發出的聲波訊號,打向海底反彈,測量距離水深,並設有警報系統,只要離岸、海底太接近,馬上就會發出警告。
海象惡劣拋錨 隨波逐流觸礁?
沈建全認為,海研五號的意外,需釐清是否因海象惡劣所致,亦有可能是機械故障讓船隻失去動能,隨波逐流而觸礁,但船隻操作主要為船長及舵工,加上上述種種標準作業流程,也需了解是否有人為因素而讓意外發生,沈建全說:「關鍵要去追究,為什麼會進入比較淺的海域而擱淺!」
國研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組長楊益表示,昨傍晚接獲海研五號沉船的消息,獲報當下澎湖外海是八級風,但「這種風浪對海研五號的航行不該有危險,只是作業比較辛苦」;至於海研五號為何會觸礁,是天候因素還是其他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
中研院一名研究員覺得奇怪,澎湖龍門外海為淺灘,有查某嶼與查伯嶼兩座礁石,其間也分佈許多珊瑚礁,照理說海研五號那麼大的船不可能經過那裡,「除非海研五號失去動力!」
*5海大生隨船做實驗 平安獲救
海研五號發生重大船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說,海大有五人隨船做實驗,包括兩名碩博士生、兩名大學生及一名擔任研究助理的海大碩士,但因出船後海況不佳風浪大,尚未做探測實驗,準備回航,卻碰到驚魂的船難意外,讓校方及家屬憂心不已,昨一整晚忙著聯絡學生下落,還好五人都已平安獲救。
張清風昨深夜說,參與研究計畫的海大學生有:鄧勝元(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博士生)、劉芷芸與林佳儒(海洋環境資訊系大四生)、林元義(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碩士生)及擔任研究助理(技術員)、海大環態所碩士畢業的游婉玲,至今天凌晨零點已知五人都平安獲救。
游婉玲在獲救後,晚間九點多打電話向母親報平安,游母接到電話後激動地落淚,感謝愛女能平安脫險。
海研五號是受行政院環保署委託海洋大學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領隊是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大氣、懸浮微粒的專家許世傑,此行主要是探測基隆彭佳嶼至馬祖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與採樣、海水與沉積物採樣、海洋與大氣垂直剖面高空氣象等,以了解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概況及模擬其傳輸過程,前天上午從台南安平港出發,航程預計八天。
*鬼門關前救人 海空搜救驚心動魄
「海研五號船艙進水,船上四十多人受困,有沉船之虞,請立刻派員救援!」昨傍晚,救人大作戰展開,因風浪太大,救援速度緩慢,海研五號沉沒後,現場投擲大量照明彈,救難人員迄深夜十一點四十分,共救起四十五人,惜有兩人身亡。
「海研五號」昨傍晚在澎湖龍門東邊外海觸礁沉船,海軍派出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等四艘艦艇馳援。因風浪太大,搜救艦艇難以靠近海研五號,只能在附近戒護;空勤隊直升機以吊掛方式,打算把受困人員救出,但風浪太大,吊籠承受不了重量斷裂,救援對象落海,所幸由海巡艦艇救起,另一架直升機接手,但吊掛救人險象環生,只好由海巡兄弟下海,慢慢將受困人員接下來,轉送到巡防艇,到晚上七點多僅救出四人。
詎料,晚間八點四十分左右,海研五號逐漸沉沒,船上的人身穿救生衣,冒險跳海逃生,一時之間,海面上都是載浮載沉的人影,浪濤聲中夾雜著「救命啊!」呼救聲,救難人員冒險跳海救人,陸續救起八人。
搜救單位請求屏東空軍四三九聯隊支援,緊急派出兩架C一三○運輸機攜帶大量照明彈前往現場投擲,照亮失事海域現場後,海空聯合救援大有進展,迄深夜十一點四十分共救起四十五人,可惜有兩人身亡。屏東空軍四三九聯隊政戰主任林照川表示,失事現場因為有雲和霧,能見度比較差,但是照明彈亮度,足夠看清楚現場,方便救援行動。
(自由時報)
--
*海研五號澎湖沉船 45人全救起、2送醫不治
國慶舉國歡騰的日子,澎湖外海昨驚傳在從事大氣汙染監測的「海研五號」研究船,在湖西鄉北寮村外海四點六海里處沉沒,船上四十五人落海,到凌晨全數救起,惜兩人送醫不治、十八人輕重傷。
海空暗夜搜救困難
沉船意外發生後,國軍與海巡單位共調派四架直升機及九艘軍艦、巡防艇疾赴現場,但當地海象惡劣,受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風浪高達七級,加上晚上一片漆黑,搜救困難。
隸屬科技部、沉沒的海研五號研究船,可搭載四十八人,前年八月才下水,就船齡而言仍屬新船。救援的海巡人員表示,意外發生前,並未接到船身觸礁的通報,只知船艙進水,事故原因仍待了解。
澎湖港務局下午近五點左右,接到求救電話,八點十一分研究船完全沉沒,船上人員待援時間「只有短短三小時」,救援船艦抵達現場時,船尾已沉沒,船上四十五名人員全擠在船首待援。
救援人員在暗夜中,分海空兩路搜索,因海上一片漆黑,救援船艦不斷施放照明彈,在海上來回搜尋落海人員。有四人由直升機吊掛救起,其餘卅三人被軍艦、巡防艇救起,連夜送回位在北寮村的海巡龍門所。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表示,海研五號研究船這次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汙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
這一計畫由海洋大學、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組成探測團隊,在台灣北部海域從九日至十六日進行八天的探測。船上除十八名船員外,還有廿七名研究人員。
船艙不明原因進水嚴重
研究船前天上午九點,從台南安平港出海,預計前往金門,因風浪太大決定折返。 昨天下午約五點左右,澎湖港務局訊號台接到求救電話,船在北寮村外海四點六海里處失去動力漂流,船艙不明原因進水嚴重。
港務局立即通報國軍搜救中心及海巡署,出動直升機、軍艦、巡防艇趕往。直升機抵達現場時,仍可看到研究船在怒海中漂流,因船尾已沉沒,人員全在船首,有人被浪打落海中,不少人抱著船桅。
救援工作一度傳出八人失蹤,晚間十一時卅分,澎縣消防局「意外」接到一待援者手機,表示他和五名人員在救生筏上,但說不出地點,海巡與國軍利用衛星定位,連夜把六人救出,海鷗直升機在海上救起一人。
*差50米…浪打救援艇 眼看人落海
「當時船頭擠滿人揮手求救,但浪太大無法靠近!」海研五號發生船難,海巡與海軍出動九艘艦艇救援,海巡人員指出,當時東北季風強且滿潮,救援船船艦好不容易接近到五十公尺,但風浪大把船推回,只能眼睜睜看船下沉,人一個一個落海。
救援行動在晚十二卅分劃下句點,所有四十五名人員全數救起,其中領隊許世傑、林怡君(女)二人不治,另有七人受傷,傷者都在三軍總醫院澎湖院區救治。
海研五號昨晚在澎湖查某嶼外海發生船難。海洋總局緊急派遣「RB03」、「10038」艇及「金門艦」馳援,並通報空勤總隊派出S-70C、EC225兩架直升機前往救援。
海鷗直升機一度打算吊掛救援,但當時平均風力七至八級,陣風十級,加上海上霧氣很重,空投照明彈無法發揮,只能被迫返航待命。
澎湖海巡隊與軍方共出動五十一人,派遣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繼光、子儀軍艦,及救難艦大漢軍艦、錦江巡邏艦等九艘參與救援。
根據雷達位置,救援船艦一度靠近到海研船距離五十至一百公尺處。海巡人員指出,當時肉眼即看到不少受困者都擠在船頭甲板揮手,還有人抱著船桅待援,試圖靠近多次,但船都被風浪推回,當時用無線電連繫海研船的人員,研判應該不會有立即危險,所有救援船艦只能在周邊警戒,待風浪小一點在接駁救人。
不料可能是東北季風增強且是滿潮,海研船的右舷快速進水,海研船身下沉速度加快。
「我們也很著急!」海巡人員說,看到船持續下沉,又無法靠近,真的快急死人了,後來看到受困者陸續落海,他們只能加足馬力靠近,趁落海的乘員順流靠近時,由救難人員穿救生衣綁繩索以放小艇搶救,海鷗直升機再次協助吊掛救人。
*首艘遠洋探測船啟用才兩年 14.6億報銷
我國最大的海洋科學研究船「海研五號」,在二○一二年八月才打造完成、啟用,是台灣首艘具有遠洋探測能力的重量級研究船。除科學研究外,也被國家予以探勘新能源的任務。沒想到才僅兩年多,海研五號就在昨天遭遇船難,整艘船沉入海中。
國研院海洋中心錢主任龔國慶昨表示,海研五號發生意外,他相當心疼,現在唯一期望是「希望船上所有人都可以平安被救起」,他說海洋研究和一般研究相比,辛苦很多,因為海上的風浪永遠不可預期。
海研五號是台灣第四艘海洋研究船,龔國慶說,雖然我國仍有海研一、二、三號船可以使用,但海研五號最大、又可以跑最遠,現只能將海五遺下的任務分散到舊有的三艘船上進行,但一定會對我國海洋研究有所衝擊。
科技部轄下的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花了三年,國人自製、耗資十四點六億重金打造海研五號,有別於過去的海研船,海研五號噸位夠重、船身夠長,能在海象不佳、秋冬季東北季風猛烈吹拂時,仍具備海上作業能力、可出海執行任務,被形容是水面上潛艇級研究船。
為在狂風大浪中航行,海研五號在設計時,特別將船身全長做得比冬天時的波浪波長,還要多出兩公尺左右,因為這樣船就可以跨過浪頭仍維持平穩,不容易隨波浪前後傾斜。
海研五號配備具有機械手臂功能的遙控無人載具(ROV),可深入海底三千公尺,進行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與天然氣水合物(冰甲烷)的探勘。船上還配置海底岩心鑽取設備,可協助學者鑽探研究琉球海溝及馬尼拉海溝,以預先防範地震與海嘯威脅。
根據國研院資料,海研五號以「了解台灣周遭海域生態及海洋資源」為主要研究。二○一三年二月底,海研五號在南海首航,第十九天就發現東沙海底火山群,同年九月底,該船在西南海域海床採集到高濃度的甲烷氣,並首度實際點燃成功。
今年四月初,時逢南海主權緊張,海研五號行經我與日本重疊海域時,遭日本鳴笛驅逐,不過之後仍正常執行任務,並於八月底完成年度安全檢查。
*昨晚,海流突轉向 風管效應強
昨天傍晚五點「海研五號」在澎湖東南方三浬發生船難,中央氣象局觀測,當時鄰近的澎湖東吉島浮標顯示浪高為二點五米,平均風速七級、瞬間陣風八級,與前一天預估相當;但原本一直偏向西南西的海流,在五點受風向影響轉為偏北。
氣象專家指出,受到颱風「黃蜂」影響風浪相當大,澎湖海域又易產生「風管效應」,就像水管壓一下會特別強一樣,並非出航做實驗的天氣。
海研五號隸屬於科技部國研院,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昨天指出,海研五號前天出船時,船長、領隊依據氣象局資料評估天氣容許出航,未料昨天發現海象突然轉差,在返航時撞到不明物體擱淺。
氣象局預報員顏增璽表示,前天預估昨天平均風為六到七級,瞬間陣風有到九級,昨天下午五點的平均風為七級,瞬間陣風有到八級,皆在預報範圍之內;但出航條件則各地各船隻有所不同。根據資料,海研五號的耐浪性可達八級風浪。
顏增璽指出,昨天比較特別的是海流原本一直偏西南西,卻在五點突然受風向影響轉為偏北,但當時海流並不強,難以判斷是否為出事因素。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平均風速七級、瞬間陣風八級,「基本上是可以出航」,他也曾經在這樣的天氣,搭乘比海研五號更小的船到彭佳嶼,雖然搖晃程度猛烈,但不至於到翻船。
彭啟明說,海研五號在九日出航,當天的風速六級較小,但隨著昨天「黃蜂」颱風靠近,究竟有沒有將未來幾天風浪考量進去?
彭啟明說明,海面上平均風速七級是大浪到非常大浪,海面上會有層層堆疊的海浪,浪高最高可以達到四米,澎湖海域受「風管效應」影響風也會特別強。
*「拉到救生圈…才知得救了」
「拉到救生圈那一刻,我知道得救了!」成大沈姓大學生描述船難驚心動魄,所有人陸續被大浪打下海,雖然有穿救生衣,但大浪一波波,四周昏暗很害怕,迷濛中看到海巡隊拋出救生圈,只能拚命往前游。
陳姓船員指出,昨天傍晚的海象不太好,突然聽到兩聲如雷般的聲響,他與兩名夥伴趕到船艙一看,大量海水冒出來,馬上淹到腳踝,通報船長後,廣播「發生緊急狀況,請立即穿上救生衣,不要慌張…等待救援」。
當下所有人互相安撫,由於船的後半部慢慢下沉,大家往船頭甲板移動,「看到有救援船,大家猛揮手求援,但船就是靠近不了」。
連姓大學生說,大約等了一、兩個小時,船越往下沉,雖然都有穿救生衣,但大家開始焦躁,後來幾個大浪襲來,就聽到有同伴喊叫「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
不久,眾人陸續落海,泡在冰冷的海水裡,他努力活動雙手雙腳,穩定情緒,海面上能聽到彼此叫喚與救命聲,隨後救難船艦靠近,陸續拋出救生圈,大家拚了命游向救生圈。
「我漂了卅分鐘,只能緊抓救生衣等待…」江姓三副說,大家真的是一波波被浪打落,第一波民眾,大約十多分鐘就被救起,他是第二批落海,當時只能等待,雙手不敢放開救生衣,盡量與其他夥伴靠攏。
海研船深夜十一點送回第一批獲救兩男兩女,其中領隊、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陷入昏迷,緊急送醫。其他三名年輕男女臉色慘白,披上毛毯仍全身發抖,猛喝薑湯取暖。
在惡劣的大海中冒險挺進救援,救難人員也步步驚險,入夜後天色更暗,浪高達二層樓,救難人員絲毫不敢大意,「每救起一人,大家就更振奮」,海巡隊員說,全心只想著「救人,拚了!」
「海研史上最重大事故」
國立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海研五號重達二千七百噸,是台灣製造、噸位最大的遠洋研究船,船內有許多精密儀器,「沒有想到船沉的那麼快,這恐是海洋研究史上最重大的事故!」
*才升研究員 中研院許世傑不幸罹難
三軍總醫院教學副院長蔡建松表示,目前共有九位送三軍總醫院澎湖院區,其中二人不治、五人重傷住院,十三人輕傷。
死者是這次研究團隊的領隊許世傑(四十七歲),另名死者林怡君(女)是國研院海洋科技中心研究員。
五位送醫住院,分別為陳雅琴(船副)、黃余發(船長)、賴長正(大廚)、游婉玲(海洋大學環太所技術員)、許祖雄(輪機長),另有十三人傷勢較輕留院觀察。
許世傑是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的學者,今年三月才從副研究員升任研究員,從事環境中懸浮微粒的相關研究,船上成員黃昭豪、林順信、陳馥韻都是他的「微量元素實驗室」的研究助理,三人均獲救。
*就快結婚了…鍾曉緯獲救 迫不及待致電回家
海研五號昨晚在澎湖海域沉船,船上有成大、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陽明大學等校的教授、學生,意外發生後,各校校方及家長都很緊張,緊盯救災進度,凌晨成大博士生鍾曉緯也打電話報平安,船上人員全部尋獲。
在昨晚的船難中,最早傳出成大有兩名研究生受困,分別是地科系博士生鍾曉緯和碩士生連聖凱,兩人上船協助研究工作;鍾曉緯快結婚了,女友很擔心他的安全,連聖凱先傳出安全獲救,到了凌晨零時點卅分,鍾曉緯也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船上人員全部尋獲。
鍾曉緯友人說,當時遇上船難,鍾棄船搭上小艇,結果浪太大將他們的救生艇飄到遠處,導致搜救不易,幸好海巡有找到他們。最後獲救的六人全部待在一艘救生艇,被空勤直升機發現後一一救起,鍾曉緯迫不及待致電回家。
連聖凱前天上午九點多還在臉書PO文寫到「八天沒網路趕緊打卡」,並搭配船上照片。昨天船難消息一出,友人紛紛在照片下留言祈禱,「希望平安沒事」、「拜託不要有事」,還好晚間傳出脫險的消息。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這艘研究船上一共有四十五船員,研究人員廿人,其中有五位是海大學生,分別為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研究助理游婉玲、碩士生林元義、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博士班學生鄧勝元、海洋環境資訊系碩士班學生劉芷芸及林佳儒。
張清風說,這艘船九日從台南安平出發,行駛到澎湖附近海域因海況不佳,原定返航,但卻不幸觸礁沉船,到昨晚十點多,已知除了林元義,其他四人都已獲救,深夜再傳林元義也獲救,海大終於鬆了一口氣。
校方指出,就讀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學生林元義在啟航前一天,才發表台灣東部海域表水二氧化碳分壓的季節性變化,獲得教授高度肯定。發表報告後隔天,林元義隨船出海研究,不料發生沉船意外,還好逢凶化險。
海研五號還有一名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研究所一年級學生謝旻罡,校方晚上急著和他連繫,直到深夜才連絡上。
*七大部會迅速反應 黃金6小時救人
昨天國慶日,我國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研究船船難,七大部會在事發關鍵六小時內,立即組織陸海空團隊,在惡劣海象中展開危機總動員,找到了所有的受困人員。雖仍釀成兩死、十八傷遺憾,但政府這次在重大船難的緊急救援速度可謂相當迅速。
昨傍晚五點海研五號觸礁,台灣港務公司馬公管制台接獲求救訊號,通報行政院海巡署,國軍搜救中心立即派出四架直升機、九艦艇趕往馳援。搜救人員疾馳趕抵現場,在暗夜怒海中,與死神搏鬥,迅速地救出了第一批受困人員,半個多小時後再救出第二批。
從港務公司下午近五點左右,接到求救電話,直到八點許船身完全沉沒,船上人員待援時間「只有短短三小時」。為了搶得救援黃金時間,救援人員在暗夜中,分海空兩路搜索,在海上來回搜尋落海人員。船上人員不斷被直升機及軍艦、巡防艇救起。
而在台北這頭,在船難發生半小時後,交通部航港局成立海難災害,交通部長葉匡時立即下令成立應變中心,一小時後到場指揮。
當事態漸趨明朗,指揮層級不斷升高,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晚間八點抵達應變中心,科技部為船隻主責機關,與環保署、農委會負責背景提供;海巡署及國搜中心負責即時搜救;而航港局負責橫向聯繫及後續事故原因調查,第一時間確立部會分工。
此時,行政院相關部會都已動了起來,行政院災防辦公室、海巡署、國搜中心、國防部、衛福部、科技部及農委會等七大部會都已進駐。在橫向、垂直聯繫充足下,下達明確指令、迅速搶救。
截至今晨零時,官員們仍繼續開會,確認全數人員搜救完成。在第一線及相關部會通力援救下,終於找齊所有人員。
*監測大氣 首航就擱淺
昨晚出事的海研五號,背負著監測大氣汙染經過長程傳輸,在我國海域環境受到海洋及大氣交互作用後,對環境品質及生態體系造成的影響。這項計畫由環保署委託海洋大學執行,原計九月開始,因儀器準備等事務延至十月,首次出航監測就遇上擱淺意外。
這項「海域大氣粒狀汙染物監測級傳輸模擬先導計畫」,為期一年半到二○一六年二月。前天首次出航,原計十月十六日返航,在台灣北部海域進行八天探測作業,不料出發第二天就發現海象突然變差,在返航途中擱淺。
環保署水保處長許永興表示,海洋大學與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組成監測團隊。
許永興表示,台灣位於西太平洋邊緣,與周圍海域都有相互接連,但這幾年發現周邊國家生質燃燒,以及亞洲沙塵等空氣汙染物,經過長程傳輸後,會受到海洋與大氣的交互作用,影響台灣周圍海域環境,也會對生態體系造成影響。
許永興說,出航調查就是為了監測在東北季風、西南季風時,到底從哪裡傳來了那些汙染物、汙染程度又是多少,必須在掌握後才能進一步做出因應措施。
這項探測計畫主要為四大類,包含大氣粒狀汙染物監測與採樣、海水與沉積物採樣、海洋與大氣垂直剖面高空氣象及垂直拖網作業。
*兼任「雲峰」任務 遠程飛彈遙測恐喊卡
海研五號研究船在澎湖海域遇難,據傳海研五號除了從事海洋科學研究,也兼任中科院的「雲峰」遠程飛彈遙測任務。這次觸礁沉沒,可能將傷害國軍自主研發武器的計畫。
為對大陸發揮一定嚇阻效果,國軍一直致力發展地對地的中長程飛彈。受到彈道飛彈限制條約的約束,「雲峰」飛彈並非飛出大氣層的彈道飛彈,而是使用衝壓噴射引擎、在大氣層內超音速飛行的高速巡弋飛彈。
飛彈試射時,必須在地表裝置追蹤裝置,才能進行遙測,各遙測站還要相互比對資訊。國造飛彈試射,都在恆春半島東岸的屏東九鵬基地進行,以往除了基地本身,只在蘭嶼、綠島設有遙測站,缺乏遠距遙測點。
海研五號前年服役後,終於解決缺乏遠程遙測平台的問題。
船上可以裝置活動式的追蹤設施,航行到遠離台灣的公海上,對整個飛彈飛行的路徑進行追蹤。先前媒體報導指出,今年內中科院就要進行雲峰計畫的「全彈、全射程」測試,如今海研五號不幸沉沒,恐怕將對計畫進度造成打擊。
除了國防任務外,海研五號也正執行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經濟部昨晚表示,主要目的是替台灣找尋具潛力的替代能源,中期為陸域、海域風電,長期則是深層地熱和天然氣水合物。海研五號意外對尋找替代能源計畫的影響還要評估。
(聯合報)
--
*澎湖龍門外海觸礁 海研5號沉船
載有45人隸屬國家海洋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海研5號研究船,10日晚間9時30分在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外海觸礁沉沒。海軍4艦、海巡署5艦2運輸機、國搜中心2架直升機全力搜救,船上45人全部獲救,但送醫後有2人不治,罹難者為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怡君。
海象極差 搜救不易
海研5號9日上午8時1分從台南安平港出發,航向馬祖進行地底資料蒐集,因海象太差要折返澎湖避風,疑因風浪太大,昨天傍晚5時航經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外海查甫嶼東方3浬附近失去動力,船身右弦觸礁進水,晚間9時30分沉沒。
事故地點距離龍門漁港約12浬,因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面8級浪、11級強陣風,又遇上大滿潮,搜救行動不易。
救難人員趕赴現場時,海研5號約3/4船身都沒入海中,僅船頭露出水面,全船人員都穿著救生衣在甲板等待救援時,但突然有大浪打來將人員掃入海裡。
軍艦出動 全力救援
海巡署P10020、P10038、P5031、RB03及澎湖艦設法靠近現場,海巡人員冒險接近救援,海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繼光軍艦、子儀軍艦、大字型救難艦大漢軍艦、錦江級飛彈巡邏艦鄱江軍艦在旁協助。
有船員驚慌跳海,有摔在暗礁上骨折,有人落海,海面搜救艦艇先後救起36人,2架直升機輪流吊掛,救起船長黃余發、大廚賴長正、游婉玲3人,送往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
從龍門港望向事故地點,海軍艦艇除以燈光照射外,還不時發射照明彈協助海巡人員搜救,但海上霧氣極濃,照明彈功能有限,搜救人員幾乎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面進行搜救。約9時30分許,海研5號完全沉沒。
研究人員 到院死亡
搜救人員救起36人,漁民聽到船難,也主動將停泊在港內的40多艘漁船駛離碼頭讓出船位,供海巡艦艇停靠。
晚上10時30分,海巡艦艇先送回船副沈禧宴、陳雅琴,裕品實業公司員工陳柏豐及意識不清的許世傑,送往三總澎湖分院急救後,研究人員許世傑不治死亡。
交通部長葉匡時昨晚間6時許接獲消息,於8時緊急趕往航港局成立應變中心。葉匡時表示,救難行動由海巡署與國搜中心負責,但身為海難的主管機關,未來會持續進行海難事故調查,今早環保署與科技部將派人至澎湖處理相關問題。
科技部次長陳德新表示,若家屬要趕往澎湖,可聯繫國研院海洋中心窗口吳騏0928302205以安排班機。
*15機艦出動 海空大搶救
雙十國慶慶典的同一天,「海研五號」傍晚驚傳在澎湖外海發生船難,國防部、海巡署、空勤總隊三單位聯手展開海、空大搜救,累計出動15艘船艦與飛機。參謀總長高廣圻上將也進駐衡山指揮所,海、空軍司令分別進駐戰情中心,全面啟動救援機制,最後成功的將所有落海人員救起。
國慶酒會告知江揆
昨日5時許,環保署長魏國彥在國慶酒會當場告知江揆此事,馬上以電話與海巡署長王進旺、科技部長張善政取得聯絡,災防辦公室的簡訊隨後也送達,包括總統府與行政院隨即下令展開海上救援。
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昨日下午約5時45分,國搜中心通報國科會研究船海研5號,位於馬公東面7浬處失去動力,船上45員待援,國軍獲報後,即下令救護隊直升機2架、海軍成功艦1艘執行救援任務。
晚上7時14分,科研船又回報船隻傾斜,船上人員集中待援,國防部獲報後,參謀總長高廣圻上將即進駐衡山指揮所,海、空軍司令亦分別進駐戰情中心,全面啟動救援機制。
羅紹和指出,國防部計總計派出S-70C直升機2架、EC-225直升機2架、C-130運輸機2架(投放照明彈);海軍亦派遣大漢艦(救難艦)1艘、錦江艦1艘、成功艦2艘;此外,海巡署亦派出船艇5艘,全力投入救援任務。
全面啟動救援機制
軍方表示,雖然天候不佳,風浪大,但海、空軍與海巡署持續在周邊海域全力救援中,絕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果然在今日凌晨,所有的落海人員都被一一救出海面,不幸的是包括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等2人死亡。
*海況差 15億研究船毀了
台灣耗資15億打造的科學研究船「海研五號」不敵強颱「黃蜂」展翅,遭逢劫難嗎。中央氣象局表示,昨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在強烈東北風「加乘」效應下,澎湖海域一度出現9至10級強陣風,浪高2.5米,海況可說非常糟糕。
被稱為「大黃蜂」的強颱雖然直撲琉球、日本而去,昨晚也減弱為中颱,不過外圍環流加上強烈東北風影響,也讓氣象局發布「強風特報」,台灣沿海空曠地區、蘭嶼、綠島及澎湖、金門、馬祖地區易有9至10級強陣風出現。
氣象局預報員顏增璽表示,昨天傍晚5時澎湖浪高測量到的高度高達2.5米,當時吹的是北北風,平均風有7級,最大陣風8級。通常平均風超過7級,漁船就不會出海,「昨天澎湖的海況,的確不是很好。」
顏增璽指出,除了受「黃蜂」颱風的外圍環流影響,加上台灣昨天吹東北風,和逆時針轉的颱風呈現「加乘作用」,加上台灣海峽屬於狹長,風力容易形成「管道效應」,風力更加不容小覷。
所謂的「管道效應」,顏增璽形容就像風經過兩棟高樓的縫隙時,風力會瞬間加大,民眾經常走路不易,甚至快被風吹到跌倒,撐傘也會容易開花的狀況。可見船隻如果開到台灣海峽,剛好遇到8級以上強陣風,那風力真的是「大黃蜂」等級。
*林元義報平安 校長鬆口氣
在澎湖船難中一度失蹤的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2年級學生林元義,他是在「海研5號」船難中,5名海大碩博士生中,最後一個被救起的,今日凌晨,海大教授周文臣接獲林元義「平安無事」的訊息後,海大校長張清風才鬆了一口氣。
林元義畢業於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在「海研5號」啟航進行海域大氣汙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前一天,才在課堂上發表「台灣東部海域表水二氧化碳分壓的季節性變化」,獲得指導教授周文臣高度肯定。
林元義隨「海研5號」出海進行研究,發生沉船意外,一度讓同學、師長相當擔心,指導教授周文臣說,林元義是很優秀的學生,凌晨接獲其被救起平安的訊息,大家才安心入睡。
海大校長張清風透露,海洋研究船,幾乎每位相關研究所學生,都必須上船實習的項目,安全絕對是校方第一考量,若發生船難,國家和學校都必須負擔責任,但面對海難、沉船時的應變處理能力,是每一位海大的同學們,最不想,卻又不得不學習、面對的課題之一。
張清風指出,海大的研究生在上船前,校方都會給予教授一套完整的遇難時的自保訓練,包括操作救生小艇、落海實況演練等,不少學生甚至在大學時期,就有商船實習的經驗,所以對於這種自保訓練,應該是相當熟悉, 甚至可以搭救他人。此次5名海大碩博士生被空勤總隊救出,校方相當感謝相關單位的幫忙。
*落海浮沉被救起 吳啟綜:好可怕
聽到2聲比雷還大的聲響,船身巨劇震動,接著就聽到船長黃余發廣播:「船身進水,快到甲板」。獲救的管輪吳啟綜回憶船難發生經過,直說「真的很可怕」!
他心有餘悸地說,大家聽到廣播後急忙奔逃到甲板上,才穿上救生衣不久,突然一陣不知從何處打來的大浪,把甲板上所有的人全部掃進海裡。
此時,海面上哭嚎呼救聲此起彼落,落海的人被強勁的東北風吹得稀稀落落的,隨著天色愈來愈暗,心中恐懼愈來愈深。
吳啟綜說,當海巡及海軍艦艇的燈光穿越海面上愈來愈濃重的霧氣投射過來,心中一片喜悅,但海巡人員幾乎看不到落海者。載浮載沈待援的大夥人,拚命揮手呼救,海巡人員就循著大浪中微弱呼救聲救人,將人一個一個拉上艦艇。
回憶在海中那一段載沉載浮的時間,可說是根本不知會生或死,當被海巡人員救起的那一刻,感覺如獲重生。
*提早返航 不料遇惡浪擱淺
國內最大海洋科學研究船「海研五號」驚傳船難,據了解,「海研五號」此次出海任務為執行環保署委辦計畫,由海洋大學、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所組成探測團隊,前往彭佳嶼、台灣北部海域進行8天的探測作業,進行海域大氣汙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
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綦振瀛表示,「海研五號」前天9日出海,但因為海況不佳,昨準備提早返回安平港,不料在返航途中,在澎湖海域擱淺;據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當時澎湖長浪高達2.5米,海況可說相當不佳。
綦振瀛表示,船上成員包括國研院海科中心研究人員、船員、技術員及國立海洋大學學生。
出事的「海研5號」是由台灣自行設計、建造的2700噸級海洋研究船,是台灣最大的研究船, 續航力可達50天,航程可達1萬3000浬,2012年8月10日啟用,大大拓展台灣海洋研究版圖。
「海研5號」所搭載的遙控無人載具設備,可深入海底3000公尺,進行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與冰甲烷的探勘,協助台灣進行開發新能源研究。
此外,「海研5號」還配置「海底岩心鑽取設備」,可協助學者鑽探、研究琉球海溝及馬尼拉海溝,讓台灣可能在未來,能預先防範地震與海嘯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海研5號」曾於去年5、6月中,在海巡與海軍艦艇戒護下,挺進南沙太平島,靠著優異的性能與衛星通訊,完成水深4330公尺,相當於9座101大樓高度的探測,刷新南海史上最深探測紀錄,當年「海研5號」也首次施放南沙第1顆氣象浮標。
(中國時報)
--
10萬人集結盼對話 學聯嗆再圍港府
香港佔中 第14天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前晚片面擱置與「佔領中環」行動的學生代表對話,導致佔中情勢再度陷入僵局。10萬名民眾昨響應佔中團體號召,在政府總部前的夏愨道(「愨」音同「卻」)集會,群眾高喊:「林鄭月娥,不要裝傻。」帶領大專生參與佔中行動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更揚言,明天港府若繼續悶不吭聲,不排除將再度圍堵政府大樓。
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代表與政府官員本月5日起連續三晚磋商,好不容易達成昨天下午進行正式對話的共識,不料林鄭前晚突然以佔中團體揚言進一步發動「不合作運動」為由,宣布擱置對話,令外界錯愕。發起佔中運動的佔中團體、學聯、學運組織「學民思潮」憤而號召民眾昨晚在政府總部附近的夏愨道舉行「政府封對話,堅守夏愨道晚會」。
「我們不會撤退」
昨晚下班時間後,不少市民趕往金鐘的夏愨道,義工、留守者相繼上台分享感受,並一同唱起社運歌曲《問誰未發聲》,氣氛高漲。擔任物資供應站義工的Yoko說:「我們是不會撤退的,只要有市民一天,就有我們物資站的存在」。
周永康昨表示,政府須主動聯絡學聯,切莫「一拖再拖、一避再避」,如此才可能重啟對話,「如果到了星期日(明天),政府仍拒絕會面,將有更多抗爭行動,其中不排除可能再次堵塞政府大樓。」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呼籲民眾「通宵留守」。
帶帳篷佔領街道
學民思潮昨晚在官方臉書發表聲明,呼籲港人帶帳篷到金鐘、銅鑼灣、旺角等地的佔領區紮營,表達長期佔領街道的決心。聲明指出:「林鄭強行取消政府與學聯的公開對話後,擴大佔領規模是我們清晰給予政府的回應。」
不過,林鄭月娥等港府官員將於今明兩天至廣州市參加經貿會議,香港特首梁振英則計劃明晚抵廣州,後天與不同省區和澳門特首進行聯席會議,隨後返港。換言之,港府重要官員今起連三天恐無暇回應佔中民眾訴求。
此外,北京態度依舊強硬。美國中文媒體《明鏡郵報》前天披露,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兼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近日積極情蒐,每天提交至少一份報告給中共中央政治局,最終當局定調處理態度為「不妥協、不流血」,且「堅定挺梁(梁振英)」。而與會鷹派曾提更強硬方案,包括「徹底清除」反政府勢力,但遭否決。
德總統讚港群眾
值此敏感時刻,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前天公布報告,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遵行前任者的獨裁模式,對美中關係和中國自身發展構成嚴重挑戰」。擔任委員會主席的參議員布朗認為,中國當局封殺香港2017年實施公平的特首選舉後,香港民主發展遭遇重挫,美國總統歐巴馬下月在北京會晤習近平時,應直接拿「像香港這樣的議題」向習施壓。
德國總統高克前天讚揚香港示威者以和平方式爭取真普選,與25年前東德萊比錫民主抗爭的勇敢精神一樣無所畏懼。
佔中對話事件簿
10/02 特首梁振英深夜11時30分宣布,委派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代表對話
10/03 旺角爆發佔中與反佔中民眾嚴重流血衝突,學聯宣布擱置對話
10/04 學聯發表聲明,願意有條件重啟對話,並要求港府徹查暴力行為
10/05 港府與學聯代表進行第一次對話籌備會議,未達共識
10/06 第二次對話籌備會議舉行,達成多輪對話、對等對話、港府落實對話成果等3原則的共識,但時間與地點未定
10/07 第三次對話籌備會議,訂10日下午4時正式對話,港府提憲政基礎、法律規定兩議題,但學聯盼港府回應訴求
10/09 林鄭月娥表示,佔中團體呼籲擴大不合作運動,導致雙方對話基礎動搖,決定擱置會面
口罩男襲《港蘋》潑餿水毀萬份報
威脅不斷
香港佔中行動持續延燒,堅決擁護香港民主運動的香港壹傳媒集團也受到威脅。昨天清晨有歹徒拿餿水到香港《蘋果日報》的派報點潑灑,壹傳媒網站也遭駭客入侵,部分客戶資料被盜。
昨天凌晨2時4分,3名男子帶3桶餿水,在九龍一處《星島日報》派報點潑灑報紙,共有約5000份報紙遭殃;14分鐘後,又有3名歹徒在香港《蘋果日報》位於九龍紅磡體育館附近的派發點,以同樣的手法潑灑1萬1000份的《蘋果日報》,然後搭車逃走。
據稱,兩起事件肇事者均為3、40歲男子,且都戴口罩,警方因此不排除是同一幫人所為。另有消息指,3名攻擊香港《蘋果日報》派報點的歹徒,犯案時還手持刀棍,其中一人穿黑衣、一人穿白衣,犯案後留下3個塑膠桶和酸臭的蛋殼。
壹傳媒遭盜個資
壹傳媒昨也通知網路訂戶,表示集團網站nextmedia.com遭駭客入侵,部分客戶的個資被盜,呼籲訂戶儘快更改密碼。壹傳媒表示,被盜取的個資可能包括客戶的電郵地址、密碼、聯絡電話,集團已向警方報案,並聯絡資安專家加強網路安全。
(蘋果日報)
--
港佔中升溫 10萬人擠爆金鐘
港府與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對話破局,引起民眾不滿,香港佔中態勢再度升溫,學聯、學民思潮等號召擠爆金鐘,「一人一帳篷」宣示擴大規模,呼籲長期佔領。十日入夜後陸續有市民響應,人潮塞滿夏愨道「雨傘廣場」參與晚會,帳篷由舞台一路延伸,準備週末持續留守。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宣稱,今晚參與集會人數達十萬人。
連在旺角示威區人群也是入夜越來越多。許多示威者響應呼籲,帶帳篷加入佔領行動。大批警員及反黑組探員在場戒備,秩序大致良好。
戴耀廷︰留守到真普選
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在晚會發言說,佔領十三天,從來沒有回家,都是靠大家堅持才撐下去,只要還沒爭取到真普選,他會一直留守。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在台上帶領市民喊出「堅守街頭,長期佔領,通宵留守」口號,強調學生願意撐下去,因為這樣就不會輸,連週一自己生日都會繼續佔領街頭。他說,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說佔領人數變少,現在看來「完全相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也呼籲,若今天放棄,將必然以失敗落幕,望眾人堅持。
晚會上多名泛民派議員輪番上陣發言,人民力量陳志全與民眾高喊「林鄭月娥,不要裝傻」口號,同時指泛民派雖然是立法會少數,但以大量質詢升級議會抗爭,增加政府治理成本及壓力。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也表示,月中將到瑞士日內瓦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必會反映港人爭取真普選的意願。
明港府若未對話 抗爭將升級
黃之鋒午間指要市民結束佔領的唯一條件,就是北京收回政改決定,至少要取消提名委員會過半數的提名門檻。他強調,在沒有實質成果前就撤離,很多人都不會服氣。
周永康十日下午也重申,對港府單方面擱置對話非常失望,港府不對話不回應就要市民撤離,簡直是「天方夜譚」,也是再次誤判形式,他預期未來三天會有愈來愈多人參與佔領行動,而學聯隨時願意準備對話。稍早周永康曾揚言,若到週日,港府仍然拒絕對話,將有更多行動。
另一方面,香港立法會最快在十月底開會,十日在建制派護航下,援引「議會權力及特權條例」,通過調查佔中的策劃、資金來源及政府處理手法的提案。泛民派痛批,佔中屬於民間活動,立法會不應運用公權力調查,實在荒謬。在此條例下,議員可傳喚官員及證人作證,為監督施政的重要機制。
新一波不合作運動包括議會抗爭與罷課。泛民派指要封殺民生以外的政府預算;學民則要再度組織中學生罷課,學聯持續號召大學生罷課,並堅守街頭佔領據點。
德總統讚佔中 美國會籲白宮施壓中國
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德之際,德國總統高克九日公開讚揚香港佔中運動,指其與一九八九年萊比錫民運對抗共產主義的人民一樣勇敢。另一方面,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ECC)公布年度最新報告,指中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干預香港自由法治,呼籲美國總統歐巴馬積極採取行動。
九日適逢萊比錫抗議活動紀念日,二十五年前七萬人和平示威,一個月後柏林圍牆倒塌,加速兩德統一。身為抗議活動一員的高克在紀念儀式表示,當初示威民眾沒人知道政府是否會採取「中國方法」暴力鎮壓異見者,就像當時的天安門,而民眾克服對壓迫者恐懼,因為他們更渴望自由,「香港抗爭民眾同樣也非常了解這一點」。
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則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中國一些地區人權狀況更加惡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繼先前領袖,都採取威權統治模式,犧牲人權與法治,對新聞業、宗教組織等言論自由也益加緊縮,威權模式將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影響。報告也列出遭囚禁的異議人士名單,包括九月被判囚終身的新疆維族學者伊力哈木。
報告更著墨香港佔中,指中國限制民主讓香港有別於中國大陸之自由與法治的未來,令人憂心。呼籲美政府重啟一九九二年《美國─香港政策法》,要求政府透過派高官訪問,加強支持香港民主;上次訪中的國務卿是二○一一年的前國務卿希拉蕊。
報告還列出十三項對中國人權的建議,建議美國政府積極行動,包括檢討對中國高官簽證發放。此外,美參院二十三位跨黨派議員也連署上書歐巴馬,要求其公開支持港人爭取普選及民主,敦促中國遵守中英聯合聲明。
不過,中國並不領情,十日晚間中國外交部回批美國國會報告「扭曲事實」、「釋放錯誤訊息」給香港佔中民眾。發言人洪磊重申,香港問題屬中國內政,外人無權干涉,要求該委員會停止破壞中美關係的錯誤做法,不應支持佔中等非法活動。
(自由時報)
--
港府拒對話 學聯嗆占領擴大
香港政府中斷與學聯的對話,金鐘、銅鑼灣及旺角三個占領點昨天下午起再集結示威者。金鐘晚上則舉行大集會,學聯說不排除行動再升級。
香港和平占中、學聯及學民思潮三個組織,昨晚在金鐘夏愨道集會,不滿香港政府擱置與學聯對話,參與集會人士占滿夏愨道及附近行人天橋。
大會先後邀請物資站和醫療隊等義工,以及留守旺角和銅鑼灣的示威者上台分享。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上台發言時表示,中午已發起聯署,要求特區政府盡快恢復與學聯的對話,落實港人的民主訴求,已有一百四十名學者參與。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若到明天、星期日,香港政府仍然拒絕會面,將有更多行動。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就認為,有必要擴大占領規模。
入夜後,到場市民愈來愈多,架起的帳篷由主台附近伸延開去,不少人帶同乾糧,準備通宵、以至星期六、日,繼續留守。
參與集會人士,多是下班後前來,也有學生及帶同年幼子女出席的父母。有集會人士說,不滿政府昨晚宣布暫不與學生會面,所以來支持學生。有父母說,希望子女在現場感受這次歷史性事件。
也有市民擔心假如人數愈來愈少,會失去商討籌碼,所以出席晚會。有人響應學聯號召,在路面搭帳篷。
占中行動等三個組織,號召發起不合作運動,已有六名環保人士率先響應,辭去相關諮詢委員會成員公職,其中五人發表聯署聲明,呼籲其他在任公職的環保人士辭職,為爭取真普選及公義公平制度付出,不是只要年輕學生作出承擔。
(聯合報)
--
數萬人占金鐘港警不排除清場
在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宣布擱置與抗議團體學聯的對話之後,學聯、學民思潮、和平占中等抗議團體昨發起「堅守街頭」集會,數萬香港市民在下班之後走向香港政府總部所在的金鐘區,集中於被抗議團體稱為「雨傘廣場」的夏愨道上,繼續向港府提出普選要求。港府高層官員今起分批前往廣州參加會議,香港警方表示「不排除」清場手段。
高官分批赴陸 學聯失望
香港占中運動自上月28日發起之後,昨進入第13天。港府與學聯原定10日進行公開對話,但港府9日以抗議團體破壞雙方對話基礎為由,擱置10日的對話安排。原本準備參加對話的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今將動身前往廣州參加「泛珠論壇」會議,隔日返回香港;香港特首梁振英則於12日動身,預計13日下午返回香港。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表示,對港府單方面擱置對話非常失望,他認為,港府不對話、不回應市民訴求,就要求市民撤離是「天方夜譚」,也是港府再一次誤判形勢。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則表示,如果港府不釋出善意,只好將占領規模繼續擴大,而且已經準備長期作戰。
為長期作戰,學聯、學民思潮、和平占中等組織,10日晚間即發起「一人一帳篷」運動,呼籲長期占領金鐘、旺角、銅鑼灣等三個占領區。黃之鋒表示,結束占領的唯一條件,就是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收回對香港政改的決定。
一人一帳篷 擬長期占領
黃之峰進一步表示,並不是要求全國人大常會一開始就同意公民提名,但至少要收回香港特首人選必須得到選舉委員會過半數同意的要求。
目前為止,多數分析家都認為北京不可能收回成命。
對於將至少一連3日占領金鐘等地的抗議行動,香港警察高級警司江敏強昨表示,占中示威者已癱瘓香港交通,市民怨聲載道,警方雖然將以最大忍耐力處理占中事件,但不排除有需要時採取適當行動,讓交通恢復正常。
搭帳篷相挺 多了兩倍 知名人士 跳出來反對
呼應香港抗議團體學聯、學民思潮的召喚,昨有許多香港市民帶著帳篷到金鐘、銅鑼灣等地紮營。據香港媒體報導,在金鐘搭帳篷的人比先前多出2倍,有約90頂;另一個占領地銅羅灣也至少有9頂帳篷出現。
一個貼有「雨傘豪庭-夏愨道1號」紙牌的帳篷內,床褥、枕頭、電風扇俱備,住客吳先生表示,搭帳篷除了可擋風,還可以向香港政府表達市民的決心。另一住客毛小姐表示,將採取輪流制留守帳篷,以應付日常上班。
香港昨有5名環保人士宣布辭去相關諮詢委員會的公職,以表示對香港警方暴力對待占中者的不滿。歌手何韻詩、黃耀明,作家陳慧,學者舒琪及何式凝等人,昨亦宣布組成「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表明願意與和平抗爭者並肩作戰。
除了馬英九總統昨在國慶講話對香港占中表達支持之意外,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共21名參議員,昨亦連署美國總統歐巴馬,促請歐巴馬對香港占中採取明顯而有意義的行動,以支持港人爭取民主。
但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香港知名人士呼籲占中者「適可而止」。繼退休大法官李國能、楊鐵樑,陳日君樞機,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前特首董建華之後,香港前政務司長唐英年昨發表聲明,稱香港市民的忍讓已經「接近臨界點」,呼籲占中者避免社會衝突。
香港「澳港貨運大聯盟」昨甚至宣布將10月15日訂為「最後忍讓日」,如果屆時占中仍未撤離,他們可能出動大型車輛清除路障。
(中國時報)
--
爭受教權遭槍轟 馬拉拉奪和平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和平獎昨揭曉,由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及印度兒童人權鬥士薩塔亞提共同獲獎,評委會說:「這是表彰兩人奮力對抗兒童和年輕人遭壓迫,及力爭兒童受教權的努力。」今年有破紀錄278個個人或團體角逐和平獎,17歲馬拉拉成史上最年輕諾獎得主,60歲薩塔亞提則是首名獲和平獎的印度人。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昨在記者會上說:「這是傳達給全世界兒童的訊息,兒童須為自己的權利挺身而出。」她很榮幸與薩塔亞提共同獲獎,這傳達出不同國家、不同宗教間應互愛的訊息,她與薩塔亞提將邀請巴基斯坦與印度總理參加12月的頒獎典禮。
少女鬥士奇蹟康復
馬拉拉原住在巴基斯坦史瓦特河谷,11歲起在網站寫部落格,揭發激進組織神學士(Taliban)暴政,並不顧其禁止婦女受教育規定,大力鼓吹婦女受教權。2012年她遭神學士份子朝頭頸部開槍,生命垂危,受全球關注。
馬拉拉赴英國接受治療,經數次手術後奇蹟康復,傷癒後定居英國,持續為受教權奔走,獲封「最勇敢的女孩」。
去年她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並受邀赴聯合國演說,一句「他們(神學士)認為子彈能讓我閉嘴,但他們錯了」令人動容;她強調教育是對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最佳方法。她並成立馬拉拉基金會,將關懷觸角延伸到奈及利亞、約旦等地。
另一得獎人薩塔亞提(Kailash Satyarthi),則在1980年發起「拯救兒童運動」(BBA),為印度首個保護兒童人權的民間組織,當時印度童工問題嚴重,有的童工被迫每天工作逾18小時,為飢餓與疾病所苦。
救援8萬受虐童工
BBA與執法單位合作,突襲檢查工廠,救出遭虐童工,並提供醫療、教育與職訓,逾8萬名童工因此獲救。
和平獎評委會昨點出,此獎由此2人分享別有意義:「一是印度教徒、一是穆斯林;一是印度人、一是巴基斯坦人,但一樣為受教權及對抗極端主義努力。」印巴敵對數十載,過去數周於邊境交火,《印度時報》昨稱:「和平獎象徵將2個擁有核武的世仇,推向和平。」
成最年輕諾獎得主
史上最年輕的諾獎得主馬拉拉,鼓吹婦女受教不過6年,與過往得獎者動輒獻身數十年的差距頗大。昨公布得獎人現場,有記者尖銳指出,和平獎應表彰長期努力者,馬拉拉的努力未見具體成果,質疑她拿獎資格。評委會主席斥:「你怎能這樣說!」他指婦女受教權現能受國際空前重視,就是因馬拉拉的努力。
馬拉拉與薩塔亞提將共享800萬克朗獎金(約3772萬元台幣)。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台灣時間下周一晚上7時公布。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小檔案
年齡:17歲(1997/07/12)
國籍:巴基斯坦,現定居英國
事蹟:2008年,11歲時開始寫部落格,鼓吹婦女受教權。2012年,神學士成員在她放學途中,登上校車朝她頭頸開槍,她搭專機赴英國急救。傷癒後成立「馬拉拉基金會」,積極為婦女受教權奔走
殊榮:
.2011年 巴基斯坦全國青年和平獎
.2012年 巴基斯坦公民勇氣勳章
.2013年 西蒙波娃女性自由獎。同年她生日赴聯合國演說,7/12當天被訂為馬拉拉日
與台志工救童奴 薩塔亞提:我愛台灣
印度勇者
與馬拉拉共享和平獎的印度兒童人權鬥士薩塔亞提,昨在新德里辦公室受訪時說:「我認識馬拉拉,我們應為和平工作攜手合作。」他也將獎項獻給曾淪為奴工的苦難兒童。而接受中央社專訪時,他說有數百名台灣志工曾參與他的組織:「我愛台灣和台灣人。」
薩塔亞提1980年時放棄電機工程師工作,投身拯救童工,由於常突擊檢查工廠,揪出虐待童工的惡老闆,他的辦公室、住家都曾遭破壞,人身安全也遭威脅,但從不退卻。
貧童教育不能剝奪
薩塔亞提說:「這事總得有人來做。如果剝奪貧窮兒童的教育,他們就只能繼續貧窮。」
他曾聯合2000個組織於140國舉行全球反童工遊行,他主導的示威遊行皆以和平手段進行。他也說,多年來不少台灣志工參與他的組織「拯救兒童運動」(BBA),「我們一起工作。他們認得我,也喜愛我,我們是兄弟姊妹,這讓我很開心。」
馬拉拉獲獎時,正在英國的學校上課,稍晚才會召開記者會。消息傳回祖國,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說:「她是巴基斯坦的驕傲。」她的家鄉史瓦特河谷也有居民歡欣說:「史瓦特河谷將因她跟和平獎而揚名,這比什麼都重要。」她曾就讀學校的學生又叫又跳,迎接「學姊」獲獎好消息。
「摑神學士一耳光」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當地認為和平獎摑了神學士一耳光」,當地有居民不喜歡馬拉拉這麼出風頭,憂心神學士對當地報復。
薩塔亞提(Kailash Satyarthi)小檔案
年齡:60歲(1954/01/11)
國籍:印度
事蹟:1980年發起「拯救兒童運動」(BBA),為印度首個致力保護兒童人權的民間組織,援救童工並提供醫療、安置、教育,至今援救逾8萬童工。另與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的組織,成立南亞童奴問題聯盟(SACCS),也發起反童工、反兒童販賣等國際遊行,多國參與
殊榮:
.1995年 美國甘迺迪人權獎
.2006年 美國自由獎
.2009年 美國民主捍衛獎
(蘋果日報)
--
瑪拉拉、沙提雅提 獲諾貝爾和平獎
瑪拉拉僅17歲 史上最年輕
二○一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十日揭曉,得獎人為印度兒童權利運動人士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 ),以及因倡議女童受教權遭神學士槍擊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現年十七歲的瑪拉拉也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打破澳洲裔英國科學家布拉格於一九一五年和父親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僅二十五歲的紀錄,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也恭賀瑪拉拉獲獎,讚揚她是「巴基斯坦的驕傲」。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表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把二○一四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沙提雅提和瑪拉拉,以表彰兩人為努力對抗孩童和年輕人受壓迫,力爭兒童受教權所做出的貢獻。」
印度沙提雅提 反童工鬥士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雅格蘭表示,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一位印度教徒和一位穆斯林,一位印度人和一位巴基斯坦人,為了教育和打擊極端主義的共同目標而奮鬥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雅格蘭說,據估計全球目前仍有一億六千八百萬名童工,但二○○○年時童工人數比現在還要多七千八百萬人,世界已愈來愈接近消除童工的目標。
瑪拉拉十一歲起就替英國廣播公司(BBC)烏爾都語頻道撰寫網誌,反對巴國西北部史瓦特谷神學士組織不讓女童上學的政策。兩年前她在校車上遭神學士槍手槍擊頭部一度命危,隨後被送往英國就醫。
現年六十歲的沙提雅提於一九八○年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致力於倡導停止使用童工,捍衛了八萬名兒童的權利,並主持由一百四十個國家、兩千個社會團體和工會組織共同參與的「全球反童工大遊行」。
志工參與 沙提雅提愛台灣
沙提雅提十日在獲知得獎後,表示感謝諾貝爾委員會承認現代社會仍有數千萬兒童遭到奴役。沙提雅提還把和平獎獻給全體印度同胞,由於印度人民積極維護民主的生機和活力,才讓他持續奮鬥不懈。「新德里電視台」(NDTV)還引述沙提雅提的話說,「我認識瑪拉拉,我將邀她跟我一起努力。」沙提雅提更在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台灣已有數百名年輕志工參與他的工作,「我愛台灣和台灣人」。
17歲瑪拉拉獲諾貝爾和平獎 史上最年輕
挺身抗神學士 爭女性受教權
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尤沙夫賽二○一二年十月九日因為捍衛女性受教權,勇敢挺身對抗神學士威脅而遭神學士槍擊一度命危,沒想到短短兩年後的今天,年僅十七歲的瑪拉拉已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
瑪拉拉得知獲獎後表示:「我很榮幸能獲選為諾貝爾獎得主。我很自豪,我是第一個得到這個獎的巴基斯坦人,也是第一個得到這個獎的年輕女性,或說第一個年輕人。」
瑪拉拉的家鄉位在巴國西北部普什圖部族地區,當地女性傳統地位低落、無法抒發己見,且只能待在家中。瑪拉拉為爭取女性受教權遭神學士槍擊幸運生還後,已成為當地反抗好戰組織的象徵。但巴國保守民眾卻認為瑪拉拉是西方傀儡,目的為破壞巴國在國際間的形象,對她極不諒解。去年瑪拉拉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巴國社群網站充斥著辱罵瑪拉拉的言論,還有人在臉書設立「我們痛恨瑪拉拉,中情局走狗」的網頁。
不過,當瑪拉拉獲獎消息十日傳回家鄉後,當地民眾公開慶祝並分送糖果,由瑪拉拉父親創辦的公立學校學生更是歡欣鼓舞,熱烈慶祝她的獲獎。
不憎恨槍手「筆較劍更鋒利」
瑪拉拉去年在七月十二日十六歲生瑪拉拉去年在七月十二日十六歲生日當天,到聯合國發表演說時曾表示,「恐怖份子以為他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目標,阻止我們的抱負,但除了軟弱、恐懼和絕望死亡,力量和勇氣誕生之外,我的生命並無任何改變。」瑪拉拉還說,她並不憎恨開槍射擊她的神學士槍手,就算她手裡有槍,而槍手就站在面前,她也不會開槍。「智者有云,『筆較劍更鋒利』一語是真的,極端份子害怕書和筆,因為教育的力量令他們膽寒,他們也害怕女性,女性聲音的力量讓他們恐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更把瑪拉拉的生日訂為「瑪拉拉日」,以凸顯性別平等教育倡議活動。
瑪拉拉去年還獲歐洲議會頒發表彰人權的「沙卡洛夫獎」,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特地在白宮接見她,並讚揚瑪拉拉實現自己夢想,更致力於協助其他女孩圓夢的勇氣和決心。瑪拉拉去年就被視為是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呼聲最高的人選之一。
由於神學士持續恐嚇殺害她的家人,再加上兩年前對她下達格殺令的神學士首領法茲魯拉現已成為巴國神學士組織領袖,瑪拉拉目前在英國定居,就讀伯明罕當地的女子中學,並繼續推動女性受教權,以及敘利亞和奈及利亞等國的其他人權議題。
諾貝爾和平獎將於十二月十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兩位得主可平分約一百一十萬美元(約台幣三三四五萬元)的獎金。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沙提雅提營救數萬兒童
二○一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印度兒童權益倡議人士沙提雅提在逾三十年的努力中,曾不顧死亡威脅,協助數萬名遭商人、地主和其他人奴役的印度兒童重獲自由;但沙提雅提作風低調,就連在印度很多人都沒聽過他的名字。
行事低調 印度民眾多不識他
一九五四年出生於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原為電子工程師的沙提雅提,因為無法忍受太多兒童小小年紀就被迫成為童工,於一九八○年創立「拯救童年運動」(BBA )。他平日生活簡樸,除為運動奔走外鮮少引人注意。沙提雅提曾形容六歲時見到一名同齡男童在學校外的台階上跟著父親一起替人擦鞋,喚醒了他的社會良心。
沙提雅提一開始是針對印度的製造業、織毯業和其他大量雇用兒童及其父母充當抵債勞工的工廠展開突擊行動,凸顯印度童工氾濫問題。擔任抵債勞工的家庭多是先向雇主借貸,然後必須替雇主工作,直到債務還清為止。但通常借貸金額太過龐大,微薄的薪資根本抵償不完,這些勞工也常被雇主一再轉賣。
在反童工運動獲致初步成功後,沙提雅提於一九九○年代組織「全球反童工大遊行」,致力於拯救全球數百萬遭到奴役的兒童。他在反童工大遊行網站上寫道,「雇用兒童既非法且不道德,假如現在不行動,那何時才要行動?如果你不採取行動,那誰該採取行動?假如我們能回答這些根本的問題,或許就能消除人類奴役的污漬。」
BBA是印度最早致力於反剝削兒童的公民社會運動,至今已救助了八萬名兒童。沙提雅提透過數項訓練計畫,協助抵償童工接受教育重獲新生,並在社區內防止其他兒童受害。BBA最有效的計畫之一是從村落著手,自二○○一年起BBA已在全印十一個邦改造了三百五十六個村莊成為友善兒童村,這些村莊裡十四歲以下的兒童能夠免費上學,參與兒童自治組織和青年團體,學校也有適當的基礎建設以確保女童不會休學,並和當地社群合作解決如兒童婚姻等傳統習俗。
沙提雅提最近也投書媒體指出,根據非政府組織資訊顯示,全印度的童工可能高達六千萬人,相當於全國人口的六%,「兒童從事勞動並非只因為家境貧寒、父母不識字、無知或發展及教育計畫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雇主可因此謀取暴利,因為兒童是勞動市場上最廉價的選擇,有時甚至是免費為雇主工作。」沙提雅提還說,雇主非法雇用童工,再把從中賺取的利潤拿去賄賂官員,形成惡性循環。
諾貝爾獎10大年輕得主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以17歲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以下為諾貝爾獎史上其他9位最年輕的得主:
○勞倫斯.布拉格,澳洲人,1915年物理獎,得獎時25歲,與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共同獲獎。
○韋納.海森伯格,德國人,1932年物理獎,得獎時31歲。
○李振道,中國人,1957年物理獎,得獎時31歲,與楊振寧共同獲獎。
○卡爾.D.安德森,美國人,1936年物理獎,得獎時31歲,與維特.法蘭茲.海斯共同獲獎。
○保羅.A.M.迪拉克,英國人,1933年物理獎,得獎時31歲,與厄文.薛丁格共同獲獎。
○佛德瑞克.G.班亭,加拿大人,1923年醫學獎,得獎時32歲,與約翰.詹姆斯.瑞卡德.麥克勞德共同獲獎。
○塔瓦庫.卡曼,葉門人,2011年和平獎,得獎時32歲,與賴比瑞亞總統瑟莉芙以及賴比瑞亞女權運動者格鮑伊共同獲獎。
○魯道夫.摩斯鮑爾,德國人,1961年物理獎,得獎時32歲,與羅伯特.霍夫施塔特共同獲獎。
○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北愛爾蘭人,1976年和平獎,得獎時32歲,與貝蒂.威廉斯共同獲獎。
(自由時報)
--
17歲馬拉拉、60歲沙提雅提 獲諾貝爾和平獎
十七歲巴基斯坦少女鬥士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y)成為諾貝爾獎史上最年輕得獎者!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十日宣布,馬拉拉和印度民權人士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共同獲得和平獎,肯定兩人為受壓迫的兒童與青少年奮鬥不懈,爭取女孩受教權及廢除童工的努力。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兩名得主一為印度籍、一為巴基斯坦籍,一為印度教徒、一為穆斯林;身處不同的國家與宗教環境,卻同樣面對極端主義的壓迫與爭取受教權的奮鬥。
委員會強調,馬拉拉雖然年輕,爭取女孩受教權已有多年,證明兒童和青少年也能貢獻心力改善自身處境。沙提雅提則是師法印度聖雄甘地,以和平示威表達反童工訴求,已拯救八萬名童工。
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時,馬拉拉正在英國伯明罕中學上化學課。馬拉拉放學後召開記者會,表示獲獎是「殊榮」,她「非常驚訝」,要把獎項獻給全球無法發聲爭取權利的孩童。馬拉拉表示將邀請巴基斯坦與印度總理參加頒獎典禮。
印、巴過去九天為了主權有爭議的喀什米爾互相砲轟,造成兩國共十七名平民喪命。
六十歲的沙提雅提獲知得獎表示「非常高興」,願將此獎獻給所有受奴役的兒童,希望世人因此更關注童工問題,並盼未來能和馬拉拉合作:「我認識她,很快會找她聊聊,我們必須攜手合作,為我們的土地努力。」
和平獎公布記者會會場發生一段插曲。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宣布得獎者後,站在最前排的一名男子發問:「馬拉拉空有抱負,並無任何實際成就。」質疑委員會的決定,天外飛來一問令賈格蘭一時愣住。
馬拉拉刷新諾貝爾獎得主的年齡紀錄,此前最年輕的得獎者是一九一五年的物理獎得主布萊格,得獎時廿五歲。馬拉拉將和沙提雅提平分約台幣三千三百六十萬元的獎金。
最年輕得主馬拉拉 子彈打不倒的勇者
捍衛女孩受教權的馬拉拉,是子彈打不倒的勇者。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二日,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史瓦特河谷地區、開伯爾—普什圖的明格拉鎮,是普什圖穆斯林家庭的長女,有兩個弟弟。雙親以普什圖族阿富汗女詩人兼戰士瑪拉拉.馬伊萬(Malala Maiwand),為她取名。
馬拉拉的父親是詩人兼教育家,經營一所學校,他知道女兒資質不凡,常與她討論各種議題。馬拉拉十一歲開始就以瑪凱(Gul Makai)的筆名,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敘述她在神學士控制下的日常生活,以及被剝奪受教權的經過。
她的文章受到關注,也引起神學士注意。二○一二年十月九日,神學士槍手攔下她搭乘的返家校車,近距離對著年僅十五歲的她開槍,子彈貫穿頭、頸並傷及肩部,傷勢危殆。
馬拉拉遇襲震驚國際,她被送往英國救治,奇蹟似地康復。然而馬拉拉全家被神學士下了格殺令,只得遠離家鄉。她的父親現於巴基斯坦駐英國伯明罕的領事館任職,她也在當地上學,並持續關注全球兒童受教權問題,曾為敘利亞和奈及利亞的類似困境奔走。
儘管馬拉拉已成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民風保守、忌憚神學士的家鄉,對她充滿嫉妒、恐懼與恨意,認為她是西方政權扶植出來的傀儡。去年她也是呼聲甚高的和平獎人選,當時臉書上就有人說:「我們討厭馬拉拉,這個CIA特務。」
家鄉的排擠和神學士的威脅,都無法消磨馬拉拉為女孩爭取受教權的意志。她說:「恐怖分子以為他們能改變我們的目標或停止我們的志向,但除了我的軟弱、恐懼和絕望消逝,他們沒有改變任何事。而我因此有了力量、能力與勇氣。」
沙提雅提 拯救印度的童年
投身反童工運動卅多年的沙提亞提,平日行事相當低調,但他在反童工與爭取兒童受教權的領域可是知名先鋒人物,效法印度聖雄甘地的精神,以和平抗議行動敦促企業正視與杜絕童工問題。
沙提雅提一九五四年出生於印度中央邦的維迪斯哈市,從小看到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兒童為養家而去工作,深感同情。
他大學主修工程。畢業後並未從事本行成為工程師,而是在一九八○年成立非營利組織「拯救童年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BBA)。
除了自己創辦的組織,沙提雅提也和全球各個反童工組織串聯及分享資訊,卅多年來拯救逾八萬名兒童。他並發起「織毯標章」(Rugmark),讓業者自發性附上此標誌,證明製造過程中並無雇用童工。
在沙提雅提眼中,兒童是他的學習對象。他曾說:「我的哲學是:我是兒童的朋友。有些人把兒童當作憐憫或施捨的對象,這是老一輩的想法。我總能從兒童身上學習,像是他們的透明。兒童純真、直接且沒有偏見,他們是簡單的。我和兒童的友誼與其他人相比,有更深的意義。」
諾貝爾獎揭曉前,沙提雅提的推特帳號關注人數不到兩百。一舉成名天下知後,推特關注人數暴增超過八千人,BBA官網也當機。沙提雅提曾說,最大心願是有生之年能見到童工絕跡。他現定居於新德里,和妻子、女兒、兒子及媳婦同住。
記者會上,沙提雅提得知中央社記者來自台灣後,特別對記者說:「我愛台灣和台灣人,因為好一陣子以來,已有數百位台灣年輕志工跟我們一起工作。他們認得我、也喜愛我,我們是兄弟姐妹,這讓我很開心。」
委員會對沙提雅提和馬拉拉頌辭摘要
諾貝爾委員會對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和馬拉拉頌辭摘要: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今年的和平獎頒發給沙提雅提和馬拉拉‧尤沙夫賽,因為他們奮力反抗對兒童和年輕人的壓迫,戮力為所有兒童爭取受教權。兒童必須上學,不能被利用來賺錢。在世上各窮國,目前有六成人口不到廿五歲…。兒童權利受侵犯導致暴力代代相傳,尤以衝突地區為然。
沙提雅提展現絕大的勇氣,賡續甘地傳統,領導各種形式的抗爭和遊行,聚焦於利用兒童賺錢的嚴重剝削情事,且皆以和平方式進行。
馬拉拉年事雖輕,卻已為女孩受教權奮戰多年,並樹立了榜樣,證明兒童和年輕人也能對改善自身處境有所貢獻。這就是她在最危險環境下達成的事。由於她的英勇奮鬥,她已成為女孩受教權知名的代言人。
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一位印度教徒和一位穆斯林、一個印度人和一個巴基斯坦人為了爭取受教權、反對極端主義而加入共同奮鬥的行列,此點饒具意義。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有一億六千八百萬名童工。比二○○○年時少了七千八百萬。這世界離消除童工的目標更近了。
為反抗壓迫、爭取兒童和青少年權利而奮鬥,有助於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友愛」,這正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和平獎敘獎標準之一。
(聯合報)
--
瑪拉拉、薩蒂亞提 共享諾貝爾和平獎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10日揭曉,由巴基斯坦維權少女瑪拉拉‧尤蘇芙札與印度兒童權益捍衛者凱拉什.薩蒂亞提(Kailash Satyarthi)共享殊榮,得獎原因是兩人致力促進兒童權益。瑪拉拉年僅17歲,創諾貝爾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紀錄。
諾貝爾委員會推崇兩人「奮鬥不懈,對抗兒童與少年所受壓迫,並為所有孩童爭取受教育權。」瑪拉拉和薩蒂亞提將平分800萬瑞朗(約台幣3350萬)獎金。
瑪拉拉表示獲獎「非常興奮」,並覺得「更有力量、更加勇敢」。她稱很榮幸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巴基斯坦人,認為和平獎傳達的訊息是「愛」,並把獎獻給「所有無法發聲的孩子」。
瑪拉拉年僅17歲就已名滿天下,諾貝爾委員會在頌辭上說,瑪拉拉在「最危險的環境中挺身而出」,其「英雄式的奮鬥,已讓她成為全球捍衛女童受教權的代表人物。」
瑪拉拉11歲即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寫部落格,批評巴國反政府游擊組織「塔里班」剝奪女童受教權。2012年10月,15歲的她在上學途中遭槍擊頭部重創,後被轉送英國手術後奇蹟復原。
這起攻擊使她躍上國際媒體,她出院後持續為女性權益全球奔走。去年她獲歐洲議會沙卡洛夫獎,同時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另外,諾貝爾委員會讚揚,現年60歲的薩蒂亞提承繼聖雄甘地的遺風,多年來進行多種不同型式的和平抗爭,為被金錢剝削的兒童仗義執言,堪稱捍衛兒童權益的先行者。
薩蒂亞提從1980年代即投身兒童權益運動,並創辦非政府組織「搶救兒童運動」(BBA),致力終結童奴和童工,迄今已解放7萬5000名童工和債役工。
薩提亞提目前定居新德里,他在得知獲獎後說,希望把這個獎獻給所有受奴役的孩童。
他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我愛台灣和台灣人,因為好一陣子以來,已有數百名台灣男孩、女孩來當我們的志工,跟我們一起工作。他們認得我,也喜愛我,我們是兄弟姐妹,這讓我很開心。」
瑪拉拉護女權 挨槍也不怕
現年17歲的巴基斯坦維權少女瑪拉拉.尤薩芙札不畏反政府游擊組織「塔里班」(神學士)的威脅,積極提倡女性受教權,不僅成為人權的象徵,更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
遭塔里班轟頭 撿回1命
2012年10月9日,瑪拉拉在巴國西北部家鄉搭乘校車回家途中,一名「塔里班」(神學士)槍手登上她坐的校車詢問「誰是瑪拉拉?」,隨即朝她的頭部開槍,瑪拉拉被送往英國伯明罕醫治後,撿回一命,從此聲名大噪。
瑪拉拉的父親是學校校長。在他的鼓勵下,這位早熟的少女從2009年初,11歲開始就用筆名,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烏爾都語新聞撰寫部落格,介紹她的家鄉在「塔里班」控制下的生活,包括:剝奪女子受教權、殺害異己等惡行,因此被塔里班視為眼中釘。
生日定為「瑪拉拉日」
瑪拉拉經常透過外國傳媒發聲,為兒童和婦女權益請命,2011年成為巴基斯坦「國家和平獎」首位得主。2012年瑪拉拉遇襲幾乎喪命之後,成為國際知名人物。聯合國於2012年11月10日表示,將每年的7月12日(瑪拉拉生日)定為「瑪拉拉日」。
2013年,在她16歲生日的當天,瑪拉拉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矢言絕對不會因為挨子彈而不敢吭聲,在場聽眾起立報以熱烈掌聲。
去年獲沙卡洛夫人權獎
她在演講中說:「那些恐怖分子以為他們可以改變我們,阻止我們的雄心壯志,其實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除了:軟弱、恐懼和絕望消逝。堅定、力量和勇氣誕生了。」
去年10月,瑪拉拉擊敗史諾登等勁敵,榮獲歐洲議會享譽盛名的沙卡洛夫人權獎,但與諾貝爾和平獎失之交臂。她去年曾出版自傳《我是瑪拉拉》,書中透露她是加拿大歌手小賈斯汀的歌迷,愛看《暮光之城》系列小說。
瑪拉拉在西方世界受到讚賞,但在保守的祖國巴基斯坦卻有人用懷疑的眼光看她,有人甚至在「臉書」上罵她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工。
由於「塔里班」揚言要對瑪拉拉和她的家人不利,瑪拉拉目前仍住在英國中部伯明罕。
喚醒世人關注伊斯蘭女權問題
近年來,隨著伊斯蘭極端組織勢力在世界各地擴張,伊斯蘭婦女遭受人權迫害的情事變本加厲,這次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再一次喚醒世人關注此一問題的重大意義。
過去,「塔里班」(神學士)統治阿富汗期間(1996至2001年),婦女被剝奪了基本權利,不能外出工作、受教育,也不能參政或參與體育比賽。不唯如此,婦女每每還會受到家暴,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少婦艾莎(Bibi Aisha)遭「塔里班」丈夫割去耳鼻,後來她的照片登上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封面,震撼了無數人心。
阿富汗塔里班政權垮台後,部分殘餘勢力轉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西北部地區,並試圖泡製同樣的控制模式。瑪拉拉即來自巴國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史瓦特河谷地區,因爭取女孩受教權,遭到「塔里班」槍手槍擊,與死神擦肩而過。
瑪拉拉的案例固然彰顯了塔里班壓迫女孩受教權問題,但並不只是個案。今年4月,奈及利亞的伊斯蘭激進武裝組織「波可哈蘭」在東北部奇博克鎮擄走了逾200名女學生,後來傳出女學生可能被載到鄰近的查德或喀麥隆邊界兜售,並以12美元(約台幣360元)的價格,變賣為兒童新娘。這事件也引起國際關注,並發起一項「帶回我們的女孩」活動,但許多女學生迄仍命運未卜,且類似事件還在不斷上演。
到了今年8月,伊斯蘭遜尼派叛軍「伊斯蘭國」(IS)在伊拉克北部攻城掠地,鋒頭還壓過塔里班,也傳出擄走伊北庫德族古老教派「雅茲迪派」數百名婦女,後來並將她們賣掉,或逼迫她們改信伊斯蘭教,再嫁給IS戰士。
因此,雖然瑪拉拉年僅17歲,但這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誰曰不宜,這無疑是在提醒世人,伊斯蘭世界還有無數婦女生活在極端組織的控制下,求助無門,她們亟需全世界投以同樣的關注,伸出援手。
同學:全巴基斯坦女孩都贏了...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與印度兒童人權運動家薩蒂亞提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多位名人在推特發文祝賀得獎者。聯合國組織也發文祝賀瑪拉拉。
印度總理莫迪推文:「薩蒂亞提為了一項與全人類密切相關的使命奉獻生命,我向他的堅定努力致敬」。
印度老牌演員阿努潘‧凱爾推文:「恭喜印度的薩蒂亞提與巴基斯坦的瑪拉拉,贏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和平永遠是可能的事」。
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的辦公室發表聲明指出,「馬拉拉是巴基斯坦的驕傲,她令同胞感到自豪,她取得無以倫比、空前絕後的成就。全世界的女孩與男孩應該從她的苦難與努力中學習」。
阿依莎‧卡里德曾是馬拉拉的同學。她說,「贏得這個獎的不只是馬拉拉而已,而是全巴基斯坦的女孩...她是我們眼裡的光,她是我們心的聲音。她證明了就算把學校炸掉,也不會阻止教育活動。」
另外,分析認為,這次印、巴兩國同時有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應是旨在敦促兩國結束長年來的對立。
薩蒂亞提並非知名公眾人物,他在慈善工作領域之外維持低調生活。然而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頓時變成全世界的鎂光燈焦點,他的推特帳戶追隨者陡增,個人網站也因為流量暴升而一度無法顯示內容。
薩蒂亞提的推特帳戶追隨者數目之前不到200人,然而宣布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追隨者在90分鐘之內增加超過4500人,而且人數仍繼續高速成長。
(中國時報)
--
馬拉拉、印度兒權者 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於周五出爐,由印度兒權人士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及爭取女性受教權的17歲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獲獎。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這對於印度與穆斯林社會很重要,一位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挺身投入受教權的爭取,並對抗極端主義。
諾貝爾獎委員會希望能透過沙提雅提與尤沙夫賽的獲獎,使得兒童權利與童工問題更被重視,特別是開發中國家。
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2012年全球童工人數達1.68億人,已較2000年減少約7,800萬人。雖然全球童工人數有下滑跡象,但仍是極需被關注的人權議題。
獲獎的17歲的巴基斯坦少女尤沙夫賽,因提倡女性受教權,之前更受到塔利班恐怖份子槍擊,所幸治療後無大礙。
(工商時報)
--
世界偶像馬拉拉 國內卻遭排擠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因挺身而出,勇敢對抗塔利班(Taliban)捍衛自己的信念,今天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全球都稱譽她是女權鬥士。
路透社報導,但在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十分保守的祖國,許多人以懷疑的眼光看她,視她為棄兒,甚或西方塑造,以破壞巴基斯坦海外形象的產物。
現年17歲的馬拉拉因積極倡導女性受教育權,2012年遭塔利班槍擊後成功戰勝死神,成為全球知名人物。
自此之後,她成為反抗巴基斯坦西北部普什圖(Pashtun)部落地區武裝作亂分子的象徵。普什圖女性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能待在家中。
馬拉拉去年在聯合國演說時表示:「恐怖分子以為他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目標,阻止我們的抱負,但除了軟弱、恐懼和絕望不復存在外,我的生命沒有任何改變。堅強、力量和勇氣油然而生。」
她在世人矚目的演講中表示:「我甚至不恨射殺我的塔利班人。就算我手中有1把槍,他就站在我面前,我也不會對他開槍。」
馬拉拉也贏得歐洲聯盟人權獎,為去年諾貝爾和平獎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
馬拉拉現在定居英國,無法回到巴基斯坦,因塔利班威脅要殺害她和她家人。塔利班現任首領法茲魯拉(Mullah Fazlullah)就是2012年下令攻擊她的人。
馬拉拉在伯明罕(Birmingham)1所學校上學,為提倡全球女性受教育權和其他人權議題代言人,關切諸如敘利亞和奈及利亞等情勢的議題。
得主沙提雅提:我愛台灣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的印度兒童權利運動家沙提雅提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已有數百名台灣年輕志工參與他的工作。他說,「我愛台灣和台灣人」。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及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y)共同獲獎。
沙提雅提今天在新德里東南部卡卡吉(Kalkaji)區非政府組織「拯救兒童運動」(Bachpan Bachao Andolan)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作以上表示。
他說:「我愛台灣和台灣人,因為好一陣子以來,已有數百名台灣男孩、女孩來當我們的志工,跟我們一起工作。他們認得我,也喜愛我,我們是兄弟姐妹,這讓我很開心。」
諾貝爾獎前10位最年輕得主
現年17歲的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她因爭取孩童權利,今天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以下為美聯社整理的歷來前10名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名單:
★馬拉拉,獲獎年齡為17歲,巴基斯坦人。諾貝爾和平獎,2014年獲獎。
★布萊格(Lawrence Bragg),獲獎年齡為25歲,澳洲人。諾貝爾物理獎,1915年獲獎。
★海森柏格(Werner Heisenberg),獲獎年齡為31歲,德國人。諾貝爾物理獎,1932年獲獎。
★李政道,獲獎年齡為31歲,美籍華裔人士。諾貝爾物理獎,1957年獲獎。
★安德森(Carl D. Anderson),獲獎年齡為31歲,美國人。諾貝爾物理獎,1936年獲獎。
★狄瑞克(Paul A. M. Dirac),獲獎年齡為31歲,英國人。諾貝爾物理獎,1933年獲獎。
★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獲獎年齡為32歲,加拿大人。諾貝爾醫學獎,1923年獲獎。
★卡曼(Tawakkol Karman),獲獎年齡為32歲,葉門人。諾貝爾和平獎,2011年獲獎。
★莫斯包爾(Rudolf Mossbauer),獲獎年齡為32歲,德國人。諾貝爾物理獎,1961年獲獎。
★柯瑞根(Mairead Corrigan),獲獎年齡為32歲,北愛爾蘭人。諾貝爾和平獎,1976年獲獎。
諾貝爾獎季 德媒抨擊大陸人權
在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的季節,德國之聲今天以「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遭遇」為題,抨擊中國大陸的人權。
報導指出,人權運動家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4年來,中國大陸政府加重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劉曉波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位被關在監獄裡的諾貝爾獎得主。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仍在流亡中。
報導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外界對他推進中國大陸政治改革、改善人權狀況寄予厚望,然而習近平不僅沿襲前任領導人的維穩系統,而且對異議人士的打壓空前嚴厲。
北京學者莫之許認為,「以對劉曉波的打擊為開端,4、5年來,針對民間聯合的任何企圖,當局繼續保持不容忍的立場,即使是以溫和、去政治化為訴求的新公民運動,也遭受到嚴厲打擊。」
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莫之許受劉曉波妻子劉霞委託,向媒體發表獲獎感言。
莫之許說,從「零八憲章」到新公民運動,無論是意見,還是相對溫和的公民運動,只要涉及到組織化這一紅線,都難以逃避北京當局的嚴厲打擊。
這代表在新極權體制下,不會有政治改革,不會有官民互動,也不會有組織化空間,而只有壓制與抗爭,鎮壓與犧牲的持續交鋒。
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他的妻子劉霞被中共當局軟禁至今。
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因非暴力和平解決西藏問題,198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達賴喇嘛以「中間道路」為主張,與中共的多次談判未能取得進展。2008年「3.14」事件以來,西藏緊張情勢未獲緩解。截至9月17日,5年來大陸藏區至少有130名藏人自焚。
人權組織表示,這是受壓迫的藏人表達對當局的強烈不滿。
新疆的情況更加嚴峻,中共當局的措施是加強軍事管制,嚴厲打擊不同意見。被認為溫和理性的維吾爾學者、大陸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伊力哈木9月23日被大陸法院以「分裂國家」罪判處無期徒刑。
長期研究民族問題的大陸作家王力雄認為,「當局製造了一位維吾爾的曼德拉」。
(中央社)
--
首傳伊波拉侵台 虛驚 奈女來台發燒 排除染疫立即出院
伊波拉失控
台灣首傳伊波拉疑似病例,疾病管制署昨表示,一名45歲來自伊波拉疫區的奈及利亞女子,上周四來台參加學術研習課程,本周三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前天赴桃園聖保祿醫院就醫,醫院立即通報疾管署,並協助轉診至衛福部桃園醫院,經檢驗後,昨凌晨排除其感染伊波拉病毒,患者也隨後出院。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該奈及利亞女子就醫時自述,周遭家人、朋友均未出現伊波拉感染症狀,而女子在來台前也未接觸野生動物或到醫院探病,且奈及利亞已有42天未出現伊波拉疫情,病毒檢驗也屬陰性,研判受感染機會不高,昨上午已讓其出院。
但有民眾向《蘋果》投訴,指患者在未來幾天再驗病毒,未必仍是陰性,疾管署這麼快就讓患者離院太草率。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台大醫師李秉穎說,該女子病毒檢驗為陰性,且無與患者或野生動物的接觸史,染病機率確實很低。
奈及利亞女病人在衛福部桃園醫院住了一天,確認未感染伊波拉病毒。吳詠平攝
護理人嚇穿防護衣
被疑染病的奈及利亞女子,是應邀來台參加非營利機構「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的課程。該訓練中心組長林紀玫說,女子剛到台灣就出現不適,曾吃普拿疼但症狀沒好轉,前天先赴聖保祿醫院就醫;因女子來自伊波拉疫區、且發燒,醫護人員立即請患者到中庭等候,並在周遭拉起封鎖線,接觸她的護理人員也都穿上防護衣,大陣仗「伺候」,直到疾管署人員到場,不久就將她轉往桃園醫院。
聖保祿醫院說,事後全院醫護人員分批接受2小時的伊波拉感染課程,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周志浩說,日前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科學家維斯比那尼,將伊波拉傳播路徑結合飛機航班數據,推算出月底前出現病例機率最高的國家,依序是迦納、美國與法國,中國也在其中;疾管署隨後去函詢問該專家,台灣遭伊波拉疫情波及的機率,獲得回覆說,3周內台灣出現疫情的機率低於1%。
機場設篩檢站監控
周說,現全台各出入境機場、港口均設有發燒篩檢站,加強監控入境旅客體溫,暫不會提高邊境檢查措施;但對來自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伊波拉疫情嚴重國家者,會提醒若出現發燒、嘔吐等不適,應速就醫。李秉穎則說,若中國傳出病例,兩岸民眾往來頻繁,恐增加民眾感染機會,絕不可掉以輕心。
伊波拉病毒 小檔案
★年齡:46歲
★出生地:印度海得拉巴
★學歷:印度曼尼帕爾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電腦科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1992年加入微軟,歷任微軟伺服器部門總裁、企業暨雲端運算部門副總等職位,今年2月升任微軟執行長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病毒株:屬絲狀病毒,目前有5種
★傳播方式: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糞便等;與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潛伏期:2∼21天,平均為4∼10天
★症狀:
.初期:突然高燒、倦怠、肌肉痛、頭痛等
.中後期:嘔吐、腹瀉、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隨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等
★死亡率:個案死亡率可達9成
★治療:無藥物,僅能採支持性療法
馬其頓傳英男染疫 送醫90分鐘喪命
疫情擴散
西非這波伊波拉疫情已擴散到美國與歐洲,今年3月至今已出現8034例確診病患,造成3866人喪命。美國與加拿大都加強機場檢疫,英國的機場也即將跟進。馬其頓、澳洲都一度傳出可疑病例。
封鎖旅館檢體送驗
一名56歲英國男子,前天在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突然病倒,送醫90分鐘後去世。由於他有發燒、嘔吐、內出血等符合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症狀,當局立刻封鎖旅館,將他的檢體送去德國化驗。該男還沒查出有前往西非疫區的旅遊史,馬其頓當局昨說該男「極不可能」感染伊波拉。
另一57歲的澳洲護士,原在獅子山照顧伊波拉病患,上周末返澳後發燒,前天接受病毒檢驗,初步顯示未感染伊波拉。
美國5大國際機場,本周末開始針對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的旅客量體溫,並要求填問卷交代是否接觸過伊波拉病患。加拿大6座城市的機場也開始對旅客抽樣量體溫。英國前天宣布將在近幾日對機場及火車站,對旅客量體溫。
估月底現中國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WTO)昨表示,東亞由於貿易往來與勞工進出,可能出現伊波拉病例,但東亞各國長年對抗禽流感、SARS等傳染病,有強健的醫護設施可以面對伊波拉。美國東北大學日前估計,伊波拉本月24日前登陸法國與英國的機率超過50%,也可能在本月底前傳至中國。
(蘋果日報)
--
伊波拉侵台?虛驚 桃醫全副武裝戒備
衛福部桃園醫院前天下午收治一名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奈及利亞女性,經過疾病管制署人員緊急採集檢體化驗後,確認為陰性,已排除感染,昨天凌晨讓她出院自主管理。但在收治過程中醫護人員如臨大敵,深怕被感染。
奈女來台六天後發燒畏寒
這名四十五歲奈及利亞籍女性,日前自奈及利亞出境、經杜拜轉機,十月二日下午入境台灣,到桃園市參加土地改革訓練課程,八日出現發燒和畏寒等症狀,另有膝肘關節痛,先到桃市聖保祿醫院就醫。這位女士表示家人或周遭的人都無疑似症狀,她也沒至醫院探病或接觸野生動物。不過,醫師發現她曾有瘧疾病史,又來自非洲,再加上伊波拉病毒有十天的潛伏期,緊急通報疾病管制署。相關人員隨即穿著隔離衣等防護配備,在九日下午四點送抵桃園醫院。
桃園醫院四位護理人員小心翼翼遵照傳染病標準流程,先進行前導消毒,再由兩位醫護人員穿上全身隔離衣進行篩檢,採檢結束後,四人再集體接受消毒,穿過特殊通道將病患送至隔離病房,醫療團隊個個繃緊神經,昨晨確定病毒檢驗為陰性,沒有感染,才鬆了一口氣。此案是醫院通報第一例,也是第一例病毒送檢的案例。
檢查過程如臨大敵 結果陰性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感染伊波拉後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等,該個案除了發燒,未有其他症狀,且無接觸史,奈及利亞也已連續四十二天沒新案例,加上已退燒、膝肘關節痛緩解,瘧疾檢驗也已排除,因此病患已解除隔離,可出院返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但疾管署仍將繼續調查患者所搭班機班次,持續追蹤其他乘客。
伊波拉病毒去年十二月至今約有八千多個感染案例,死亡四千多人,台灣已將西非三國奈及利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列為旅遊警戒最高級,每一年自西非三國入台旅客約一百二十人。
西非女大學生發燒 瘧疾發作
花蓮縣一位來自西非布吉納法索交換女大學生,九月十五日入學,前天卻傳出有發燒、咳嗽及頭暈等症狀,校方立即通報衛生局並送醫,採集檢體後,昨晚確認感染瘧疾,並非感染伊波拉病毒,虛驚一場。院方指出,女大學生恢復狀況良好,估計十三日可離開加護病房。
伊波拉擴散 全球恐慌
世界衛生組織(WHO)助理秘書長艾偉德十日警告,伊波拉疫情已在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這三個疫情最嚴峻的西非國家首都根深柢固,三國首都不僅都約有七十%人口染病,疫情還在加速蔓延。此外,美洲和歐洲好幾個國家都出現疑似病例,導致人心惶惶。
除了非洲,全球各地也零星傳出伊波拉疫情。美國境內首起伊波拉確診病例鄧肯不幸病逝,曾在獅子山照顧伊波拉病患因而染病的西班牙女護士羅梅洛十日病情從危急轉為穩定;巴西也傳出疑似病例:一名曾赴幾內亞旅行、並於上月十九日返抵巴西國門的四十九歲男子,於本月九日下午因發燒前往醫院急診,雖尚未出現其他伊波拉症狀,但已遭政府當局留院隔離監控。在馬其頓接受隔離的英國遊客,當局推測染病機率很低。
當中國出現病例 台灣風險增高
疾管署表示,十月底前,台灣發生伊波拉病情的機率微乎其微。一般民眾如果出現發燒、嘔吐,可照常到醫院就醫;但若從國外伊波拉疫區旅遊返國、最好做廿一天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應先撥打1922防疫專線做適當診療運送,而非立即就醫。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國外學者以電腦模擬運算伊波拉病人發生機率,當中國出現病患,台灣的風險才會陡然升高。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則認為,台灣防疫作戰經過SARS洗禮已有動線管制經驗,但伊波拉病毒的頑強在於會透過環境接觸,就算沒接觸患者,光是碰到患者碰過的東西就可能染病。
(自由時報)
--
來台奈及利亞女子疑染伊波拉 虛驚!
來自奈及利亞的女性來台後有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求醫,擔心可能染伊波拉病毒,衛福部桃園醫院啟動防疫機制,採集檢體檢驗,昨確定排除感染。
這名來奈及利亞籍的四十五歲女性本月二日到桃園縣學習農業技術,九日下午她向同事表示,「覺得頭痛、肌肉痠痛」並就醫。幸好醫師警覺性高,評估後立即將病人隔離並通報,這也是國內首例由醫院通報的疑似伊波拉個案。
由於奈國也曾傳出伊波拉病毒感染案例,疾管署評定奈國旅遊疫情建議為第二級,該女子就診醫院管制醫護人員未讓其進入院內,直接專車後送到衛福部桃園醫院。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奈國已四十二天未出現伊波拉感染病例,女子來台期間也未到醫院探病,亦無接觸野生動物,個人接觸史也未發現周遭的人有疑似症狀。
另外,女子臨床表徵和伊波拉感染仍有差距,通常病情十天內會逐漸加重;但女子發燒和關節痛症狀均已緩解,研判確定排除是伊波拉病毒感染,已於昨天下午出院。
三周侵台? 機率低於1%
伊波拉疫情讓全球高度警戒,日前兩名美國學者運用全球飛機航班資料分析伊波拉入侵各國機率,我疾管署也主動寫信詢問。周志浩說,對方研判三周內伊波拉入侵台灣的機率雖低於百分之一,但仍提醒台灣不可鬆懈。
目前出境旅客若要前往西非,健康提醒會隨著電子機票一起寄出。至於從西非入境的旅客,應做自我健康監測廿一天,若有疑似病狀可撥打一九二二防疫專線。
(聯合報)
--
伊波拉襲台?奈女送檢沒事
伊波拉登台?一名奈及利亞45歲女官員來台洽公,8日發燒前往醫院就診,被當成疑似伊波拉病患,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隔離,院方9日通報疾管署並採檢體送驗,幸好為陰性,排除感染並已出院,虛驚一場。
奈女官員一度被隔離
這名奈及利亞女子,係受桃園「國際土地政策研訓中心」邀請,來台參加土改培訓課,來台前無異狀,2日抵桃園,通過疾管署發燒篩檢站後順利入境。
土策中心組長林紀玫說,受邀來台學員「官階都不小」,歷屆學員不乏當上院長、甚至副總統人選。職員透露,這次雖是虛驚一場,該官員在中心解說安撫下已能體諒,但卻心中留下陰影。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由於女子提及過去有瘧疾病史,又來自非洲國家,引起聖保祿醫院緊張,立即通報衛福部疾管署,將其轉往桃醫隔離病房治療。
醫院主動通報受肯定
疾管署立刻派人到院抽取病患血液及咽喉檢體,送到實驗室檢驗,10日凌晨1時檢驗出爐呈陰性反應,由於個案發燒已退,肌肉痛等症狀也緩和,於昨早出院,院方為求謹慎,進一步檢查個案是否有瘧疾,結果為陰性,桃醫已要求她出院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周志浩強調,「非常肯定醫院主動通報,醫護人員緊張一點,民眾就不用緊張。」
大陸如感染我難避免
「台灣感染機率相對低,但我們是下一階段感染對象。」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台灣與西非往來少,但若疫情擴散到與我國往來密切的大陸、東南亞,國內可能出現零星境外移入個案,甚至可能有本土病例爆發,必須視防疫體系控管是否夠紮實。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應避免到醫院探病,返國後21天內做自主健康管理,若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危機總動員 桃醫真實上演
致死率超過7成的伊波拉,前晚驚傳首例疑似境外移入病例,衛福部桃園醫院身為桃園國際機場境外移入疾病第一線責任醫院,醫護人員如臨大敵,全穿上2層防護衣、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全副武裝應對,讓醫護人員經歷一場超真實的防疫大作戰,像極電影《危機總動員》。
桃園縣境內因有國際機場,依疾管作業流程,若遇疑似病例,會先就近後送距離機場約20分鐘車程的衛福部桃園醫院,有13間負壓隔離病房可初篩和收治,院方採集患者喉頭試紙和血清後,送往疾病管制署進行分子生物檢驗、血液檢測和病毒培養。
前2項檢驗約6至12小時就能有結果,若排除立即放人,經確立後才移往專責應變醫院的衛福部桃園分院新屋醫院,在34間負壓隔離病房治療,確保能在第一時間收治、隔離疑似病患。
因伊波拉是第5類法定傳染病,前晚桃園醫院醫護人員獲悉有疑似病例將轉診,全都繃緊神經、不敢大意,穿上2層連身防護衣和鞋套、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全身包緊緊引導患者和隨行人員從傳染疾病通道直奔急診隔離室篩檢,完成檢體採樣後,再經由隔離通道入住位於7樓的隔離負壓病房,所幸最後證實是虛驚,讓醫護人員解除17個小時的驚魂記。
不過有護理師私下透露,SARS事件後,院內防疫傳染疾病的標準作業流程,都經常不定期反覆模擬演練,「就是平常心面對!」
伊毒登台機率不到1%
據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Dr. Gomes及Dr. Vespignani發展的伊波拉感染機率模型,估計台灣10月底前感染機率不到1%。雖機率低,疾管署強調在邊境管理上,無論出、入境都已嚴加戒備;專家也指出,不只邊境,防疫體系也要加強控管「基本功」。
兩位美國學者將伊波拉傳播路徑結合飛機航班數據製成估算模型,算出伊波拉擴散至其他國家機率,並將較高的國家列出,美、英、法都在前10名,大陸第16名,台灣沒被列上。
疾管署發現此研究,即寫信請教。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美國學者估算發現,病毒在未來3周內有機會傳至英國(50%)、法國(75%)甚至大陸。目前對國內的影響無法預測,不過警戒心還是要有。
(中國時報)
--
伊波拉恐像愛滋...蔓延全球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隨著伊波拉疫情擴散迅速,包括美國、西班牙也傳出病例,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官員預警,伊波拉將可能成為下一個愛滋病,蔓延全球。
CDC主管佛利登(Tom Frieden)周三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會議中指出,伊波拉散播速度極快,如果現在再不採取措施,將可能如同愛滋病一般蔓延全球。該場會議與會者也包括西非疫區各國領導人。
佛利登補充道,從事公共醫療工作長達30年,看過唯一能與伊波拉病毒相提並論的只有愛滋病。
但是佛利登也認為,伊波拉病毒是可以控制也可以預防的,面對伊波拉病毒威脅,「速度」是最重要變數。
無論是最嚴重疫區、周邊國家及可能感染國家,皆必須投入更多公共醫療資源。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亦發布報告指出,根據10月5日的資訊,目前已6個國家受感染,包括5個西非國家與美國。但本周隨即又傳出,證實一位西班牙護士檢驗結果為陽性,這使得受感染國家增加至7個。該名護士周五病情一度惡化隨後趨穩。
WHO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確認感染人數的8,033人之中,已累計3,865人死亡,致死率高達48%。
另外,先前診斷出罹患伊波拉病毒的賴比瑞亞男性鄧肯(Thomas Eric Duncan),周三證實已於美國達拉斯逝世,為美國首位伊波拉死亡病例。
(工商時報)
--
巴西出現首例疑似伊波拉病例
巴西出現首例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患者,來自非洲幾內亞。巴西衛生部長邱洛今天表示,檢驗結果將於24小時內出爐。
邱洛(Arthur Chioro)指出,衛生部已採取所有必要措施,由2所病理化驗所為患者的樣本進行檢驗;即使首次檢驗結果呈陰性,48小時後將對第2次樣本進行新的檢驗。
患者是來自幾內亞的47歲男子,幾內亞是今年爆發伊波拉疫情的國家之一。
這名男子以難民身分,9月中旬經摩洛哥和阿根廷抵達巴西南部巴拉納州,本月8日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後,求助當地醫院。
今天上午,巴西空軍飛機已將男子轉送到里約熱內盧國立Evandro Chagas傳染病研究所進行隔離,目前情況良好,已無發燒或出血、腹瀉、嘔吐等其他症狀。
衛生部指出,男子自出現症狀後共接觸過64人,其中多數是醫療人員,另外有兩對夫妻和男子一起租房。所有人都必須在未來21天每天接受體溫檢測。
衛生部指出,伊波拉病毒主要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的血液、汗等體液傳染,但患者於潛伏期不具傳染力,所以8日前與男子有過接觸者,沒有受感染危險。
伊波拉入歐 巴黎傳可能病例
西班牙近日發生1起護士確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案例,目前病情嚴峻但穩定,巴黎今天也傳出可能有1名女性感染,已經入院診治。
法國電子媒體報導,這名女性不是醫護人員,但近期去過疫區之一的賴比瑞亞。
她的狀態從「疑似」感染升級為「可能」感染,目前已經住院,在隔離病房治療,並接受進一步檢驗是否呈伊波拉病毒陽性反應,今天稍晚會有結果。
如果證實為陽性,將是第1起在法國確診的病例,也是歐洲第2例,屆時勢必需要調查與她接觸過的人,並予以隔離。
法國之前接回1名在賴比瑞亞感染的法籍女性志工,已於10月初治癒出院。
(中央社)
--
IS恐藉伊波拉 發動生物攻擊
伊波拉疫情擴散也引發恐怖分子藉此發動生物攻擊的隱憂,軍事專家表示,恐怖團體「伊斯蘭國」(IS)有可能把伊波拉病毒作為自殺生物武器,用大規模傳染方式,來攻擊西方國家。
伊波拉是藉由直接接觸有症狀的病患而傳染,恐佈分子染上病毒,再前往他們想摧毀的國家並不困難。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安事務教授辛庫斯(Al Shimkus)說,這個戰略有可能實行,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是帶原者,恐怖分子可利用帶原者製造疫情。
白金漢大學安全與情報研究中心主任格利斯(Anthony Glees)也指出,「伊斯蘭國」戰士視因信仰自殺為榮譽,感染伊波拉可算是自殺任務,這些人殘暴且擅用資訊,可能考慮這種方法。
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對伊波拉被用作生物武器的擔心,促成設立56億元的「生物盾計畫」(Project Bioshield)。這項2004年由小布希總統批准的計畫,確保向研究生物武器反制措施、加快研究反化學、幅射和核子武器的科學家,提供充足經費。
不過,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e)研究員珍妮佛.柯爾(Jennifer Cole)雖然承認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伊波拉作為武器,但認為現在不是運用這種戰略的最好時機。
柯爾說,目前每個人都在注意伊波拉的蹤跡,所以恐怖分子不大可能避人眼目。
另一個問題則是伊波拉病毒難以控制,激進分子在有機會傳染別人前,可能都無法躲過一死。
伊波拉蔓延 恐成下一波愛滋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主管費和平(Thomas Frieden)9日呼籲各國加緊遏阻伊波拉疫情蔓延的努力,他警告,如不迅速行動,伊波拉可能馬上會像愛滋病一樣,造成全球災禍。
CDC預測,除非採取強大措施遏制伊波拉病毒擴散,到明年1月可能有多達140萬人受到感染。
費和平9日向聚集華府開會的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的領袖警告說,對抗伊波拉將是「漫長的奮戰」。他說:「我從事公共衛生工作30年,唯一僅見的類似情況就是愛滋病。我們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以免伊波拉成為全世界下一個愛滋病。」
衛生福利部長伯維爾(Sylvia Mathews Burwell)也說,雖然衛生官員盡力防堵,可是美國仍可能出現更多伊波拉病例,民眾也必須準備面對現實。
伯維爾在華府出席媒體早餐會說:「我們已碰到一件病例,可能還會有其他病例,全國必須體認這個事實。」
美國和歐洲相繼出現伊波拉病患,引起廣泛爆發疫疾的隱憂,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也開始在機場加強篩檢來自西非的旅客。伯維爾也對西非疫區對出境旅客採取的檢疫程序表示信心,可是她承認這類措施並非絕對保證。
伯維爾說,疫區的出境檢疫確有效用。她說:「最重要的檢疫地點是出境處,這種作業已施行了幾個月,可是我們還是碰到一個病例,患者不幸喪生。不過,有好幾個月沒有任何患者進入美國。」
她表示醫療體系正進行龐大的準備作業,以應付任何可能出現的病例。她說:「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如何防堵(病毒),那就是監測、追查接觸對象、隔離和治療。」
伯維爾說,8000名醫療業者已參加聯邦疾病防治中心的網路研討會,成千上萬醫療業者也正經由警戒網彼此連絡。
抗疫加碼 潘基文:20倍援助
伊波拉疫情擴大,不僅歐美各國提升警戒層級,深恐伊波拉成為下一個愛滋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日更強調,抗災需要「20倍的國際援助」。
疫情慘重的西非三國幾內亞、獅子山共和國和賴比瑞亞總統,透過視訊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華府的會議,表示目前正急需資金與醫療資源對付疫情,指國際社會的反應,,趕不上伊波拉疫情的蔓延速度,發出緊急呼籲,請各國加快援助。
潘基文認為,要打擊伊波拉疫情,需要多出20倍的國際支援,他強調伊波拉是無情的傳染病,呼籲答應提供援助的國家,盡快落實承諾。
曾是醫學教授的世界銀行總裁金墉(Jim Yong Kim)指,全球對伊波拉病毒的反應是「災難性的失敗」,現在病毒已擴散到歐美,疫情將進一步惡化。他呼籲迅速建立新的全球保健基金,因應危機。
他警告,世界各國對防堵伊波拉病毒的反應措施仍不夠迅速,他建議盡速成立200億美元的新全球保健基金,對伊波拉病毒疫情迅速採取行動。
受感染民眾不斷增加,促使疫情最嚴重的賴比瑞亞宣布延後14日的全國選舉。在幾內亞,無國界醫生組織表示伊波拉病患激增,其治療設施已人滿為患。
(世界日報)
社會
修車廠內酒駕 非「道路」無罪
酒駕兩樣情!新北市修車廠老闆陳阿榮今年1月間,在自家修車廠移動休旅車,僅倒車1公尺就擦撞一旁車輛,陳男欲辦保險理賠而報案,卻被員警測出酒測值0.71毫克,依公共危險罪送辦,但法官認為修車廠不算「道路」判無罪;而另名高姓男子酒後在淡水中正路上僅發動機車,士林地院同一位法官認為,已屬「駕駛行為」判有罪。
坐上車發動卻判刑
43歲的陳阿榮受訪感謝法官,但也抱怨:「我老婆罵我笨死了,酒駕還找警察來!」判決指出,陳男在八里開修車廠專修大客車,場地約500坪。陳當天喝了啤酒,因其他車輛要進廠而挪車,倒車約1公尺就擦撞友人小客車。法官認為,修車廠場地並非用路人可隨意進出的道路,不構成公共危險罪,判無罪。
不過,31歲高男今年3月晚間酒後坐上機車發動開大燈,即遭攔檢,酒測值0.53法辦。高男辯稱,發動後下車「牽」到路上,被盤查時僅坐機車上未行駛,但法官認為高男處於隨時可行駛狀態,已算正在「駕駛」,判刑4月得易科罰金12萬元。
(蘋果日報)
--
民團凱道抗議 高喊「馬吃餿水」
國慶大會昨在總統府前舉行,而在管制區外,則有民眾抗議;包括本土社團台灣國針對再度爆發的油品事件,手持寫著問題油廠商如「頂新」、「大統」等水球往場內丟擲,並用大聲公大喊「馬英九吃餿水」,藉此凸顯「油炸總統府」。
去年國慶前夕,學生團體「黑島青」衝到總統府前舞台靜坐,前天也有上百名華隆自救會成員與聲援學生,赴總統府前抗議遭到警方架離,相關抗議都讓維安作為更加嚴密。昨天的國慶大會光是拒馬就圍了兩層,抗議民眾距離舞台至少有百公尺,府前景福門附近也部署上百名警力。
管制區外雖有不少抗議,但都難以靠近會場。包括台灣國等抗議人士雖衝向警方所組的人牆,雙方並一度互相推擠,但都遭強勢警力所擋。台灣建國黨主席黃國華意圖進入管制區遭警方制止時,竟從背包拿出瓦斯槍,並拉動槍機挑釁,當場被警方制伏。
另外,十多名軍事冤案家屬,包括陸軍下士洪仲丘的舅舅胡世和以及空軍中士蔡學良的媽媽尤瑞敏,也在管制區外表達抗議,要向政府討公道。忠孝西路天橋上因應國慶而插上的多面國旗,遭不明人士持利器破壞四十二面,警方將調閱監視器,追查可疑人士。
(自由時報)
--
3個月內移工落跑 新規仲介最高罰30萬
在台移工已破五十萬大關,行蹤不明人數也創下四萬五千人的新高,其中有三成多是來台初期逃逸。勞動部昨天啟動每季定期查核的新規,只要仲介所聘移工,入境三個月內的逃逸比率超過規定,將開罰業者六到卅萬元;業者一年內若遭罰四次,還會遭到停業重罰,形同退出仲介市場。
勞動力發展署外勞管理組組長賴家仁說,除針對我方業者定期查核,國內、外仲介每次在申請為期兩年的新許可時,也會查核過去兩年所聘移工的入境初期逃逸情況,若也超過比率,將不予核發許可。
賴家仁說,國內、外查核各分五級,依聘用人數有不同標準,我方比率門檻落在百分之二點四五到十間,且聘用人數愈多,門檻愈嚴格。發展署預估,新制可淘汰國、內外各級百分之五的不良仲介。
發展署說,移工剛到台灣易有文化、語言隔閡,且生活及工作須與雇主磨合,若適應不良可能就會逃逸,此時仲介扮演關鍵角色,新規有助加強業者關懷管理責任。
業者抱怨,移工逃逸原因複雜,雇主和移工本身可能也有責任,只拿業者開刀,還祭出形同「判死」的退出市場重罰,有失公允;有業者認為,可驅除「劣幣」,非壞事。
不過,超過一半移工「落跑」多是在工作期滿前,外界質疑新制未「對症下藥」;有勞團主張移工應有自由轉換雇主權利,否則遇到壞雇主卻換不了,只好「走為上策」。
發展署說,多數移工在期滿前落跑,主要是擔心沒新雇主或返國後回不來,加上返國再來,還會被外國仲介剝削一次數萬元的仲介費。
(聯合報)
--
塔台忙驅鳥 兩客機險對撞
高雄國際機場8月24日竟發生2架班機在跑道上差點相撞的驚險狀況!交通部民航局昨證實,由於塔台管制員一時疏忽,導致剛落地的東方航空班機滑行過頭,差點遇上準備起飛的長榮航空班機,但2架班機距離300多公尺就已停下,未造成事故。
高雄機場遭爆料指出,8月24日當天,長榮BR706班機原定於傍晚16時55分從高雄出發,疑因塔台管制員疏忽,造成該架飛機在S跑道滑行時,險些和剛落地的東方MU2661班機相撞,最後派拖車將東方班機拖走才化解,長榮班機因此延誤。
民航局昨解釋,當天東方2661班機於17時14分落地脫離跑道後,塔台管制員指示該班機從S滑行道左轉進入第3滑行道至26機坪,但駕駛員覆誦時卻說成第2滑行道行駛。
由於在該班機落地之前,塔台管制員發現跑道附近有白鷺鷥群集,怕鳥兒會航機起降造成影響,因此便通知航務車出勤驅鳥,加上同時又有其他班機需要引導車輛導引滑行,頻繁通話間略有分心,沒能及時聽出東方班機駕駛覆誦錯誤,導致東方航空滑行超過路口。
民航局也說,長榮班機當時在另一滑行道滑行,2架班機速度緩慢且距離尚遠,管制員一發現東方班機未依原指示路線滑行時,就趕緊做了相關處置,並未造成緊急事故。
民航局表示,已要求塔台人員檢討改進,並列入缺失項目,日後加強查核,類似狀況要先處理滑行飛機,不要理會其他車輛呼叫。
(中國時報)
生活
正職被炒 兼差族無失業給付 勞工痛斥勞動部「黑心保險公司」
台灣上班族薪水低,許多人咬牙兼差,但當心兼差可能會害勞工領不到失業給付。近日有原擔任定期契約工、且額外打工的兼差族,在定期契約期滿後想申請失業給付,引發疑義,勞動部近日將發布解釋函,認定他仍有兼差工作,不發給付;這將影響85萬名兼差族權益,勞工痛批不合理。
《就業保險法》現規定,受僱勞工若遭資遣,或定期契約工約滿離職超過1個月沒找到工作等非自願性離職情況,可領取半年、6成投保薪資的失業給付,由勞工、僱主、政府共同繳納的就業保險基金支應。
近日有就服站遇到案例,勞工從事定期契約工,卻又有兼差工作,當定期契約約滿時,能否申請失業給付引發疑義。勞動部開會後決定,該勞工約滿後仍有工作,發給付不符「促進就業」的立法精神,因此拒發,近日將發布解釋函適用所有兼差族。
學者籲部分補助
勞動部過去曾做出解釋,勞工若非自願離職後再找到新的打工工作,該工作薪資未達基本工資,仍可領取失業給付。但對原本兼差打工者,過去並未碰到類似案例,因此引發疑義。另外,若該勞工在契約期滿後才辭去兼職,屬於主動辭職,也不合失業給付申請要件。
全國產業總工會顧問謝創智認為,兼差工作可能每月只賺1、2千元,「和失業沒兩樣」,卻因仍保有這份工作而無法領取失業給付,這種新解釋恐造成勞工在約滿前,被迫提前辭去兼差。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說,新解釋確實會造成不合理現象,可考慮仿效歐洲國家,對這類勞工失去全職工作、但仍有兼差的勞工,發放「部分失業給付」。
白繳2份保險費
勞動部官員回應,若真有因新函釋而使權益受害的實際案例出現,會考慮是否再修正。失業勞工謝先生痛批,兼2份工等於繳了2份就業保險費,2件事應分別看待;現在等於繳2份保費,卻連1份給付都領不到,「和黑心保險公司有什麼兩樣!」
失業給付請領規定
★資格:
.受僱勞工投保就業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
.非自願性離職,或定期契約工約滿離職後超過1個月沒有找到新工作
★金額:
.依投保薪資發給6成薪,最長可領6個月
.45~65歲和身障失業者最長可領9個月
.有無工作收入之配偶、未成年子女或身心障礙子女者,每多1人多發10%,最多多發20%
★新增限制:若勞工原同時有2份工作,第一份工作約滿或被資遣,另一份工作仍持續時,就無失業給付
★諮詢:勞動部0800-085-151
註:新增限制將於近日發布解釋,上路日期未定
(蘋果日報)
--
高鐵像菜市場 民間倡設寧靜車廂
「喂!我正在搭高鐵,要接近中午才會到車站…」搭乘高鐵的民眾,肯定對這樣的對話聲不陌生,因為高鐵持續改善通話品質,車廂中拉高分貝講電話情況越來越多,不少乘客反應,一路上根本無法休息,不斷聽到手機聲鈴聲、談話聲,簡直比菜市場還熱鬧;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倡議高鐵仿效國外設置「寧靜車廂」,還給其他乘客一個安靜空間。
過去因為台灣高鐵沿線路通訊不夠穩定,頂多只是聽到「喂!喂!我在搭高鐵,收訊不好」等簡短對話;但隨著通訊品質改善,幾乎全程都可聽到乘客講電話不斷訊,有乘客就抱怨,「從台北到高雄,我連隔壁乘客家裡養的狗叫什麼名字都知道了,簡直是一場災難。」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發言人、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陳建竹說,台灣高鐵公司可以仿效國外作法,挪出一個車廂試辦「寧靜車廂」,只要進入這個車廂就不能講電話,有需要時必須到車廂與車廂間的通道才能接電話。他認為,高鐵票價比較高,更應該要保障每個乘客權益,尤其避免手機鈴聲或講電話噪音干擾。
高鐵:目前沒打算設置
他說,不只高鐵應該做,台鐵的普悠瑪或太魯閣號等新自強號也該試辦。台灣高鐵公司表示,三年前曾經推行過「乘車禮儀」運動,提醒乘客在車廂中輕聲細語,目前也在椅背餐桌寫上「請將手機改成靜音模式」得字樣,還有廣播與跑馬燈提醒將手機轉為震動,使用手機時輕聲說話;
如果這些都無法改善,乘客也能向列車長或服勤員反應,更換其他座位,目前沒有推出「寧靜車廂」的規畫。
日德法講電話 須在車廂間的通道
德國ICE、法國TGV與日本新幹線國家的高速鐵路,都有在車廂使用電話規定,德國和法國甚至分別推出「Rest area」與「Espace Calme」車廂,講電話或音樂音量過大,都是不受歡迎行為,講電話必須到車廂與車廂間的通道,日本則是普遍貼上禁用手機標語,要求乘車民眾關手機。
法國TGV部分路線列車,每天都有「Espace Calme」車廂,其他則只在周六、日提供「Espace Calme」,這個車廂禁止講電話,如有通話需求,必須到車廂與車廂間的區域,維持車廂內安寧。
德國ICE則普遍設「Rest area」車廂,在車廂內講電話或鈴聲、音樂音量過大 (包括使用耳機者)都不受歡迎,甚至有整列車都是「Rest area」,所有乘車旅客都必須遵守,讓乘客有安靜的乘車環境。
日本新幹線則是在車廂貼有「手機設為靜音或關機」標語,提醒乘客講電話要到車廂間的通道;多年來即使手機普及,日本民眾無論搭乘國營或民營鐵路,乘客幾乎都養成在車廂中保持安靜不講手機的好習慣。
(聯合晚報)
政經
立院報告示警 中國風險增 速建兩岸金融防火牆
今年以來,國銀陸續爆發無擔保聯貸給中國旭光、索力鞋業等中企慘遭倒帳;國際清算銀行(BIS)更直接點名香港銀行業對中國曝險迅速攀升,已占銀行體系總放貸金額高達五十五%。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示警,政府應儘速建制「兩岸金融防火牆」,避免台灣金融業遭到連帶危機。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成長率、進出口成長率等經濟指標都不盡理想,但貨幣供給量及社會融資規模等又創歷史新高,整體金融風險遽增,恐引發金融危機,我國應主動建立兩岸金融防火牆。
報告引述央行資料,自今年三月以來,中國躍居我國銀行第一大債務國,對中直接風險跨國國際債權餘額高達四八八.五億美元(到今年第一季);另根據惠譽信評報告,台灣銀行業中國曝險總額將在二○一六年時成長近一倍,高達總資產十三%,中國經濟衰退將對我銀行業信用品質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金融風險 幾乎每月一爆
報告中示警,目前中國金融風險大幅攀升,近來幾乎「每月一爆」,遍及錢荒、地方債、影子銀行、人民幣匯率走貶及信託理財產品違約等,而房市泡沫化可能成為壓垮中國金融的最後一根稻草;且中國金融體質充滿結構性問題,危機恐擴散蔓延至台灣金融業。
報告中呼籲,金管會等有關單位應加速建置兩岸金融防火牆,並強化資訊揭露,甚至評估限縮國銀對中國曝險額度倍數,以避免可能的衝擊。
對此,金管會表示,已設下曝險門檻,要求對中國曝險總額度不得超過國銀淨值的一倍;也要求國銀必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固定申報對中國投資狀況;根據統計,到今年八月底,國銀對中國曝險額度占淨值的倍數為○.六八,國銀OBU及海外分行對中授信金額為二七九億美元,逾放金額為○.四億美元,逾放比僅○.一四%,尚在可控制範圍。
國銀對中曝險2.7兆 6年增40倍
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台灣銀行業開始高度與中國連結,不僅曝險金額屢創新高,還甩開美國,成為本國銀行最大債務國,全體國銀對中曝險達二.七七兆元,較二○○八年底成長超過四十倍。
中國躍居我國銀最大債務國
央行統計,今年第二季底國銀對中國跨國國際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為五二○.二三億美元(約一.五六兆台幣),季增三十一.七三億美元。
直接風險餘額是指國銀對非本國居住民未經風險移轉的債權,若依最終借款人國別重新歸類後,則為「最終風險」。
央行官員表示,國銀對中國最終風險餘額及直接風險餘額的差距約四百億美元,其中,至少有一半(兩百億美元)來自國銀把人民幣轉存中銀台北。
貪圖高利差 國銀對中企多無擔保放款
對於中國企業包括金衛醫療,以及今年陸續爆發債務危機的旭光高新材料、索力鞋業等,台灣銀行業參與聯貸皆未要求提供擔保品;行庫主管表示,不只本國銀行,外商銀行也是類似作法。
中國旭光向兆豐等九家國銀聯貸約三十二億台幣,索力則向國泰世華等七家國銀聯貸約十八.三億台幣,在陸續爆發財務危機後,聯貸國銀已紛紛將債權打成呆帳;至於金衛則向合庫等九家國銀聯貸三十億台幣。
一位三商銀主管表示,中國企業持有不動產多為「長期租賃制」,土地跟政府租,廠房再自己蓋,且相關不動產擔保法規亦不完整,即使拿廠房擔保,是否能夠處分同樣存在變數。
另一位行庫主管指出,除了以不動產擔保困難外,中國企業常以集團的子公司、孫公司向銀行團籌資,這方面擔保品又更難取得,因此,擔保品的徵提非屬絕對必要條件。
行庫主管表示,國際聯貸案若沒提供擔保品,銀行團會要求利率加碼或收取「承諾費」。
(自由時報)
國際
謁陵缺席 「金正恩病況惡化」 神隱37天 南韓空飄惹火北韓 雙方開槍衝突
昨天是北韓執政黨勞動黨69周年黨慶,近來「身體不適」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仍未現身,迄昨已37天未露面,是他自2010年以繼承人之姿亮相以來,未露面最長天數,令外界對他健康惡化或甚至遭政變等諸多揣測更甚囂塵上。但專家指,北韓政權神祕至極,就連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也無法滲透得知第一手情況。而北韓昨使用機槍朝南韓團體空飄的心理戰傳單氣球開火,南韓軍人也立即還擊。
北韓官媒朝中社報導,奉厝金正恩之父金正日與建國祖父金日成靈柩的平壤錦繡山太陽宮,昨謁陵官員名單沒有金正恩的名字,僅有他敬獻的花籃。新華社指,昨是國定假日,首都平壤節日氣氛濃,不少民眾出遊。
影片發現金跛行
前兩年此日零時,金正恩照例會到此拜謁。韓聯社分析指,前領袖金正日也曾缺席太陽宮拜謁,不能單從金正恩缺席來斷定有異。不過自上月3日金正恩攜妻子李雪主,在平壤出席音樂會之後就神隱,且接連缺席數場重要活動,如今再缺席拜謁活動,使金正恩的現況更受關注。
北韓官媒僅在上月播出金正恩視察影片時,顯示他跛行、「身體不適」,未做進一步說明。首爾西江大學北韓研究教授鄭永哲(譯音)認為,金正恩出現不是特別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周五沒現身,肯定會引發各界揣測其狀況比預期更嚴重。」
CIA:難以滲透
根據南韓追蹤平壤動態的網站「北韓新聞」指出,這是金正恩自2010年9月隨父親拜謁太陽宮首度公開亮相以來,消跡時間最久。2011年7月28日至8月27日期間,他曾未露面29天。
外界揣測金正恩可能失勢或甚至被推翻。然而北韓是世上最神祕的極權政權,彭博昨報導,根據為美國和南韓偵查北韓情況的CIA現役或退役情報官員指出,滲透北韓的難度比登天還難。
北韓厲行對金氏家族的崇拜,金正恩身旁人士須證明絕對效忠,外國情報機構幾乎無法網羅熟悉內幕的線民,外界對於這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只能仰賴先進的衛星影像和訊號資訊。
傳單「抗金正恩」
但即使如此,美國喬治城大學和平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邁斯威爾(David Maxwell)說:「就算中國、南韓和美國等能以空中、人員和軍事情報資產進行滲透的國家,也只能取得北韓極少的情報。」因此「要知道金正恩想什麼、做什麼、在哪兒,甚至洞悉其意圖,非常非常困難。」
南韓的反北韓人士昨也在邊界附近的坡州空飄約20萬份傳單進入北韓,傳單上印有「反抗金正恩家族世襲獨裁」等標語。此舉觸怒北韓,對傳單氣球發射機槍,數枚子彈落入南韓前線部隊崗哨,南韓隨後以K-6機關槍回擊40多發;雙方無傷亡。
金正恩神隱可能原因
★狂嗑起司暴肥:據悉金正恩年少留學瑞士時,愛上吃起司,因此體重暴增,據信導致他雙腳踝疲勞性骨折,須接受手術
★足踝扭傷:金正恩常穿高跟皮鞋四處視察,可能因此導致他足踝扭傷,行走困難
★痛風:據傳金正恩罹患痛風,造成關節疼痛,不良於行。酗酒、抽菸及大量吃瑞士起司都是引發痛風的惡習
★政變:近來傳出有官員批評金正恩及其政策,更指金正恩早被推翻或成傀儡,由組織指導部的顧命大臣們掌權
★政權易手:傳金正恩已失勢或無法視事,由妹妹金與正暫代執政
(蘋果日報)
--
建黨日未現身謁陵 金正恩仍神隱
南韓︰金依舊掌大權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十日持續神隱,未依例在北韓執政黨勞動黨建黨六十九週年紀念日當天,率領眾高官祭拜祖父金日成與父親金正日,引發外界對其健康問題的更多揣測。不過,南韓官方指出,研判金正恩仍正常治理國政,尚未掌握金正恩健康不佳的確切證據。
十日是北韓勞動黨建黨日,勞動黨高層向來會在這天前往奉厝金日成與金正日靈柩的錦繡山太陽宮謁陵,但北韓官方在報導謁陵新聞時,並未提及金正恩,不過在金日成與金正日的雕像前擺放有署名金正恩的花籃。這是金正恩執政三年來,首度未在建黨日當天前往太陽宮謁陵。
金已37天未公開露面
金正恩自九月三日觀賞音樂會以來,迄今已三十七天未公開露面;如今又缺席建黨紀念日活動,令有關他健康情況不佳的傳聞更加甚囂塵上,畢竟他在今年七、八月露面時,曾先後被捕捉到瘸右腿與瘸左腿畫面,甚至還有人繪聲繪影指稱金正恩遭政變被奪權。
但南韓認為,即便神隱,金正恩應該仍掌握大權。南韓統一部發言人林丙哲十日表示,南韓政府認為,金正恩仍正常治理國政,並未掌握可證實金正恩健康狀態的資訊;林丙哲還說,北韓高層代表團本月四日出席仁川亞運閉幕式時,北韓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黃炳誓轉達了金正恩對南韓總統朴槿惠的問候,北韓內部也持續提出金正恩的指示事項。稍早,南韓統一部長官柳吉在也說,北韓勞動黨統一戰線部部長金養健四日造訪仁川時,曾提及金正恩健康無虞。
南韓東國大學北韓問題專家金容鉉認為,金正恩十日沒露面的原因無關政治,而是腿骨問題;金正恩十日若露面,本可打破各種謠言,但很有可能他根本懶得露面,畢竟今年只是建黨六十九週年,並非值得大肆慶祝的七十週年。其他分析家也認為,金正恩沒謁陵也沒啥大不了,其父金正日執政時也常缺席建黨日當天的太陽宮謁陵。
(自由時報)
--
北韓黨慶 金正恩繼續神隱
北韓執政黨勞動黨十日舉行建黨六十九周年紀念活動,領導人金正恩缺席,累計他已卅八天未公開露面。南韓團體同日在兩韓邊境空飄反北韓政權的傳單,引發兩韓邊界駐軍交火,南韓邊境漣川郡居民緊急撤離,幸無傷亡。
北韓官方「朝鮮中央通信社」報導,北韓黨政軍高層十日參謁安放已故領導人金日成和金正日遺體的錦繡山太陽宮,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雕像前擺放著以金正恩名義供奉的花籃。美聯社報導,金正恩未現身讓外界更懷疑他的健康狀況,但以他的名義供奉花籃則顯示金正恩政權穩固。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市民團體「幫助北韓同胞運動」下午兩點在京畿道漣川郡用廿三顆氣球空飄一百卅二萬份反獨裁傳單。
南韓脫北者團體「自由北韓運動聯合」在京畿道坡州市用十顆氣球空飄廿萬份傳單、一千張一美元紙幣等物品至北韓。
北韓軍方下午三時五十五分朝氣球開火;南韓軍方聽到十多聲槍響,找到數枚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的子彈,並以K六機槍還擊四十多發;南韓邊境漣川郡居民緊急撤離,無人傷亡。
北韓九日發表聲明譴責南韓團體的空飄行為,稱此舉「形同宣戰」。南韓空飄物資和傳單到北韓早有前例,北韓多次警告,但南韓以言論自由回應,稱無法阻止國民行為。
北韓過去都只是喊話未採取行動,此次可能適逢黨慶才激烈回應。
(聯合報)
--
黨慶缺席金正恩謎蹤謎
神隱超過5個星期的北韓領袖金正恩,10日再度缺席指標性活動─執政勞動黨69周年黨慶。他37天未公開露面,讓外界對他健康狀況及北韓局勢的揣測和傳聞更加甚囂塵上。不過南韓當局表示,依照情報,金正恩仍正常治理國政。
10月10日是勞動黨建黨紀念日,金正恩自2011年底掌權後,在2012、2013年黨慶當天凌晨零時,都前往奉厝祖父金日成、父親金正日遺體的錦繡山太陽宮拜謁,官媒朝中社也一定在幾小時內報導。
北韓喉舌完全未提金
但10日一整天,北韓官方喉舌僅發布「二把手」北韓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等黨、政、軍高層參謁錦繡山太陽宮,完全沒有提到金正恩。
不過兩金的雕像前,有署名金正恩的奉獻花束。
據南韓「韓聯社」報導,今年勞動黨創黨年尾數並非0或5的「轉折年」,9日未召開中央報告大會,也沒有舉行閱兵等大型活動。
南韓統一部發言人林丙哲10日稱,政府並未掌握足以證實金正恩健康情況的資訊,但當局認為,金正恩仍正常治理國政。
他說,北韓高層代表團4日突訪南韓時,黃炳誓轉達金正恩對南韓總統朴槿惠的問候,北韓官方也在持續提出金正恩的指示事項。
路透社9日引述和平壤當局關係密切的消息來源談話,指出金正恩仍牢牢掌控政權,不露面是因腳傷嚴重。
傳腳傷嚴重但仍掌權
該人士說,金正恩8、9月間視察軍事演習時,命令將領也要參加,並親自下海跟著翻滾、跑動而扭傷腳踝,並傷及膝蓋。金正恩起初仍瘸著腿走路,但他體型肥胖導致傷勢惡化,需要100天才能恢復。
南韓智庫世宗研究院的分析員鄭相昌認為,金正恩不露臉幾乎可確認是健康因素,且短期內對他的領導地位沒有影響,「但時間若拖長,北韓領導階層可能出現雜音,削弱金正恩的掌控能力。」
新加坡專營北韓旅遊的業者阿布拉罕米安說,金正恩遭奪權可能性不高,即使平壤出現權力轉移,也只是「不易察覺的政變」,「他們不會想除掉他,畢竟他的象徵價值無可比擬。」
金正恩持續神隱的同時,北韓軍方為抗議南韓民間團體空飄傳單,10日下午在兩韓邊界對心戰氣球開炮,有數枚炮彈落在南韓京畿道漣川境內。韓軍隨即以K-6機關槍還擊,並於下午6時下達北韓入侵的「珍島犬一號」警報。
(中國時報)
--
金正恩主政近3年 作風仍難測
曾經留學瑞士的金正恩上台將近三年,行事作風仍然晦澀難測。
金正恩受過西方教育,外界不免預期他會比祖父金日成、父親金正日開明,可惜事與願違。以金正恩個人而言,他7月初就出現跛腳現象,後來雖曾公開露面,9月3日出席牡丹峰樂團新作音樂會後行蹤成謎,直到9月25日第13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二次會議當天,北韓中央電視台才在紀錄片中提到他身體不適。
在對外關係上,北韓仍反覆無常。南韓總統朴槿惠9月24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演說時,敦促北韓解決核武及人權問題,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為朝鮮半島統一努力,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旋即於26日發表聲明抨擊;不料一星期後,北韓於10月3日通知南韓,北韓高層代表團4日訪問南韓,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典禮。
北韓第二號人物、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黃炳誓4日上午和勞動黨(北韓執政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崔龍海等高官抵達南韓,中午和青瓦台國家安全室室長、南韓統一部長官等人會談;這是朴槿惠2013年2月底上台後,兩韓之間最高層級接觸。
黃炳誓之行被寄予兩韓關係破冰的厚望,但三天後,北韓巡邏艇越界,南韓巡邏艇警告射擊,北韓巡邏艇不立刻撤退,反而和南韓巡邏艇互相開砲,所幸兩造都刻意不瞄準對方,事態未擴大。
兩韓今年2月舉行次長級會談,是朴槿惠、金正恩執政以來首度高層對話,雙方10月底或11月初將再度舉行高層會談;北韓因為試射長程火箭遭到制裁,2009年退出談了六輪的「六方會談」並重啟核子設施,兩韓高層之間的最新接觸能使朝鮮半島局勢改善多少,恐怕不宜期望過高。
(世界日報)
--
IS進逼500死 土國仍拒出兵 傳製伊波拉人肉化武 恐襲西方國家
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連續3周猛烈攻擊敘利亞邊境的庫德族大城科巴尼,儘管美國發動空襲,但效果不彰。有觀察組織表示,IS已奪下1/3的科巴尼,土耳其稱不可能獨自出動地面軍隊,讓科巴尼岌岌可危。
狂送彈藥至前線
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不斷對科巴尼發動空襲,庫德族戰士也與IS成員爆發巷戰,但仍不敵IS猛烈攻勢。前天IS佔領庫德政府安全部隊附近的辦公大樓,距離土耳其邊界僅1.3公里,同時IS也砲轟邊界地區,試圖斷絕科巴尼與土耳其唯一通道,阻擋外援進入。3周來的交戰已造成逾500人死亡,超過30萬人逃至土耳其。
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稱,美國周三及周四在當地分別發動28及14次空襲,最新一次的空襲集中在西南部地區,目標多為IS的車輛及大砲,因此IS改以迫擊砲代替大砲,並以摩托車運送彈藥至前線。
巴格達淪陷邊緣
美國國防部曾表示,光靠空襲無法有效擊退IS,仍須出動地面部隊,另外也擔心IS持續攻城掠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很可能落入他們手中。
土耳其前天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索登伯格表示,土耳其不會單獨展開地面行動。協調打擊IS計劃的美軍駐阿富汗前指揮官艾倫將與土耳其當局展開第二次談話,討論土國將在抗IS計劃中扮演何種角色。
土耳其親庫德族示威者不滿政府未幫助科巴尼,連續4天發動激烈抗爭,土國內政部昨表示,這波抗爭共造成33人死亡,包括2警殉職及360人受傷。
另外,英美軍事專家擔心,IS成員可能會自願感染伊波拉病毒,成為「自殺人肉化武」,對西方國家發動恐攻。
(蘋果日報)
--
韓警殺陸船長 中方抗議喊徹查
中韓爆發海上流血衝突,昨上午8時30分許,南韓海警在全羅北道旺嶝島附近海域,盤查一艘涉嫌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時,船長激烈抵抗,遭海警開槍並中槍身亡。中國外交部已向南韓表達強烈不滿,要求徹查。
韓聯社報導,這艘中國漁船「魯營漁50987號」,昨上午在全羅北道旺嶝島以西144公里海上非法捕撈,遭南韓海警盤查,在盤查過程中,船長宋厚模激烈抵抗,海警開槍警告,宋意外中彈。
查非法捕撈開槍
宋中彈後,出現腹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南韓海警緊急動員直升機將他送往附近醫院,但到院前不治。院方表示,宋厚模的X光片顯示,他左腹中彈,子彈仍留在體內,且肺部充滿積血。
南韓海警指出,當時海警動員2艘大型警備艇,查緝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海警執法時,警備艇左右側各有2艘中國漁船停留,海警警員與中國船員發生暴力衝突時,其中一名警員開槍警告,宋厚模可能是在那時中彈。
中方昨對韓方的暴力執法行為強烈不滿,而南韓外交部昨向中方表示遺憾,並向遺屬表示慰問,但稱這是南韓海警正當執法過程中遭遇中方船員暴力抵抗而發生的事件,未違法槍枝使用規定。
(蘋果日報)
--
中國船長拒盤查 遭南韓海警槍擊亡
南韓與中國十日證實,一艘越界作業的中國漁船,十日在海上遭南韓海警盤查時,該漁船船長遭南韓海警槍殺身亡。這是繼兩年前的類似事件以來,中國漁民再度遭南韓海警槍殺身亡。中方已就此向南韓提出嚴正交涉與要求調查,南韓則向中方表示遺憾。目前並不清楚,一連串事件是否會影響中韓外交關係。
南韓聯合新聞社報導指出,南韓海警十日上午在全羅北道扶安郡旺嶝島以西約一百四十四公里的海域,盤查涉嫌非法捕魚的中國漁船「魯營漁五○九八七號」,卻遭該船船長宋厚模激烈反抗;南韓海警開槍警告卻擊中宋厚模,雖經緊急送醫救治,但宋厚模在到院前便已死亡。
南韓醫院事後曾對宋厚模遺體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宋厚模左腹有中彈的槍傷,體內留有子彈殘骸,肺部積血。新華社指出,根據了解,有南韓海警在盤查「魯營漁五○九八七號」的過程中,以K5手槍朝宋厚模開槍警告,推測宋厚模有可能就是在此時中彈。
中國駐南韓大使館證實,的確有一名中國漁民遭南韓海警開槍打死,並已就此向南韓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南韓方面儘快查明經過與提出合理調查報告。南韓聯合新聞社指出,南韓外交部稍後已就此事透過外交管道向中國進行說明與表達遺憾,同時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
二○一二年十月十六日,南韓海警也曾在海上槍殺一名中國漁民,當時南韓海警也是要盤查非法捕魚的中國漁船,但遭中國漁民暴力反抗,因此發射橡皮子彈,導致一名張姓漁民死亡。當時此事並未影響雙方外交關係,但中方曾要求南韓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中韓兩國的外交與漁業單位密切溝通,避免非法捕撈問題影響雙方合作。
(自由時報)
--
盤查中國漁船 韓警射殺船長
中國一艘80噸級拖網漁船,昨天上午在韓國全羅北道海域疑越界捕撈遭韓國海警盤查,宋姓船長激烈反抗,被韓警射殺身亡。中方對韓方採取暴力執法導致中國漁民死亡表示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已向韓方提出嚴正交涉,促韓方嚴肅、認真、妥善處理善後。
根據韓國海警的說法,中國漁船「魯營漁50987號」昨上午8點30分左右,在全羅北道海域扶安郡、旺嶝島以西144公里的韓國專屬經濟海域非法捕魚。韓國海警派出2艘警艇前往盤查,當時,警艇左右側各有2艘大陸漁船停留。
據了解,韓警登船盤查時,與船員發生暴力衝突,45歲的船長宋厚模激烈抵抗,海警因此用K5手槍朝他開槍,總共發射3發空包彈、8枚實彈。船長腹部中彈,一發子彈卡在腹腔,送醫途中不治。
事發後,中國駐南韓使館立即向韓方交涉,並派領事官員前往事發地點了解狀況;中國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已向南韓駐中國使館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對韓方採取這一暴力執法行為導致中國漁民死亡感到十分震驚,並表示強烈不滿,要求韓方立即認真徹查事件,向中方及時通報有關調查和處理結果。
南韓外交部昨已透過管道向中方說明事件始末,並向中方表示遺憾,向遺屬表示慰問。
中國和韓國簽訂的漁業協定2001年6月30日生效,其中規定了中韓兩國暫定措施水域、過渡水域和維持現有漁業活動水域的範圍。過渡水域依照中韓各自專屬經濟海域模式管理,許多漁民並不清楚這一變化,不小心就會越界。
(中國時報)
--
微軟CEO:女性不必要求加薪 瞎扯「善有善報」被罵翻 趕緊道歉
美國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前天在一場演講會上表示,女性不必要求加薪,只需要相信「善有善報」、認真工作,公司就會給予好的待遇。此話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網友紛紛湧進納德拉的推特痛批,逼得他趕緊道歉。
納德拉前天出席一場聚焦女性電腦科學人才的會議,在演講期間微軟董事會成員、會議主持人克拉韋(Maria Klawe)向納德拉問道,「對於想在職場上更進一步,卻對加薪難以啟齒的女性有何建議?」他竟回答:「她們不必要求加薪,只需要相信公司的機制會讓認真工作的人獲得適當的待遇。」並稱不要求加薪就是「好的因果循環」,會因此更受老闆器重。
當場被主持人打臉
克拉韋當下表示不同意納德拉的看法,並建議女性應確保與男性同工同酬,獲得現場觀眾喝采。納德拉的發言則引起網友抨擊:「難道納德拉從沒要求加薪、升遷?」
面對網友怒轟,他隨即在推特上道歉:「對於女性該如何要求加薪,我並沒有給予適當的回應,我們的產業必須消除兩性的薪資差別待遇,讓我們不必為了偏見而加薪。」
科技公司陽盛陰衰
之後納德拉又發布更長的道歉文,坦言其「善有善報」的說法完全錯誤,男女本來就該同工同酬,他也支持更多女性進入微軟及科技產業,還說自己同意克拉韋的建議「若你覺得你值得加薪,儘管開口要。」
納德拉的這番言論凸顯科技產業對女性及少數族群不友善的情況,特別是在科技公司的工程部門,員工幾乎都是男性、白人及亞裔。根據美國一項調查,微軟的女性員工佔整體人力的29%,但在科技工程部門僅佔17%。
台灣微軟公司公關經理劉逸書表示,公司內部沒聽說男女員工同工不同酬的規定,對於執行長在美言論,因沒有獲得更多資訊,無法作官方回應。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小檔案
★年齡:46歲
★出生地:印度海得拉巴
★學歷:印度曼尼帕爾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電腦科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1992年加入微軟,歷任微軟伺服器部門總裁、企業暨雲端運算部門副總等職位,今年2月升任微軟執行長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蘋果日報)
--
微軟CEO因果論:女性別求加薪
如果你在表彰科技界女性表現的會議中發表演說,強調她們擁有「超人能力」,可能會獲得女性聽眾的熱烈掌聲。如果你暗示她們最好避免要求加薪,這可能是不智之舉。
問問微軟公司執行長納德拉即知端倪。紐約時報報導,納德拉九日在鳳凰城出席一項表揚科技界女性的會議,在台上與他人對談時指出,如果表現稱職甚至優異的職場女性從不主動要求加薪,終有獲得具體回報的一天。這段談話立即在推特引起負面回應。
各界始終認為,科技業界對女性或出身少數族裔的潛在員工不友善。近年來,業界開始致力追求人力多元化的目標。微軟與其他科技大廠主動贊助鼓勵女性在大學主修科技的組織。
納德拉在數小時後收回了前述談話,同時強調圓融不是他的強項。他推文表示:「科技業必須主動縮小兩性的薪資差距,消除為受歧視者加薪的必要。」微軟發言人說,納德拉沒有更早回應,是因為演講完畢後他另有要務在身。納德拉在隨後致微軟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指出:「我回答那個問題的方式完全錯誤。如果你自認有資格加薪,就該提出要求。」
納德拉是在與哈維‧穆德學院院長瑪麗亞‧柯拉威及微軟董事會的一名董事對談時,發表引起風波的談話。對話過程中,柯拉威請納德拉針對難以主動開口要求升遷的職業婦女提出建議。
納德拉表示,他個人有關這項課題的想法受到微軟前高階主管梅普斯的影響。梅普斯曾經說,人力資源系統短期而言有所不足,長期而言則足夠。納德拉說:「重點不在於要求加薪,而是認為,在一路工作並有所表現的過程中,妳會獲得應有的回報。」
納德拉又說:「我認為,這是不主動要求加薪的職業婦女的額外超能力之一。這是良性的因果。回報一定會出現,因為某人終將知道,那正是我想信任並賦予更多責任的人才。」
在美國科技業,男性的人數遠高於女性。女性約占微軟全球人力的百分之廿九,比例與谷歌、推特、雅虎相當。科技業某些工作男女薪資差異比其他行業要小,以電腦科學家為例,女性約是男性的八成九。相較之下,金融業為六成六,醫藥業是七成一。
(聯合報)
--
「女性不該要求加薪 」微軟CEO被噓爆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女性不該要求加薪,應該信任「因果循環」,相信體制會適時給予回報。他隨後承認失言,主張若自覺值得被加薪,應直接要求。
2月剛上任微軟執行長的納德拉,9日出席鳳凰城舉辦的女性運算大會時,被問到對於難以開口要求加薪的女性有何建議時,他說:「這無關乎加薪,但瞭解體制,相信一直進步就會獲得相應的回報。」
身處一家幾乎全為男性的公司,納德拉說,女性不要求加薪是良好的「因果循環」,能幫助老闆知道這個員工可以信任,並託付更多責任。
不過現場主持人、也是微軟董事會成員的柯羅(Maria Klawe)不同意這個說法,贏得現場觀眾喝采。她的建議是,女性應該掌握薪資狀況,並向信任的上司要求加薪。
納德拉的一番言論在推特上被圍剿。有網友說:「我會等待因果循環,直到xBoxlive降價的那一天。」
納德拉幾小時後在推特上澄清,「我們的產業必須縮小性別導致的薪資差距,所以因偏見而加薪是不必要的」。
女星挺同工同酬 要募30兆美元
為凸顯同工不同酬對女性造成的損失,諧星莎拉席佛曼(Sarah Silverman)替同工同酬促進組織(Equal Payback Project)代言,發起將近30兆美元替同工同酬的天文數字募資計畫。
莎拉宣稱要為女性受到的薪資差別待遇發起募資活動,目標令人咋舌,將近30兆美元。這個數字是由全美6,900萬職業婦女乘上每人平均在職場上因性別因素損失的50萬美元。莎拉列謔稱這種性別薪資差異為「陰道稅」。
根據官方統計,美國女性每年平均比男性少賺11,000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男性賺1美元的同時,女性卻只賺了0.78美分。
莎拉表示,如果計畫成真,所有美國婦女都會獲得應有的補償。若未能達成目標,募得的款項將贈予美國婦女法律中心,協助他們從教育和立法層面推廣性別平等。
(經濟日報)
--
「女性勿求加薪」 微軟執行長失言道歉
全球軟體巨擘「微軟」公司才上任半年的印度裔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9日發言不當得罪女性,稱女性不該要求加薪,應信任公司制度,還說不求加薪的女性「有好福報,遲早會得到回報」。
由於反彈者眾,他隨即在推特與微軟官網上滅火,強調科技業應解決男女薪資不平的問題,並為自己失言致歉。
納德拉參加表揚電腦運算領域傑出女性的會議時,與洛杉磯知名理工學院「哈維姆德學院」的校長兼微軟董事柯羅維(Maria Klawe)對談,被問及女性該如何爭取加薪,他答道:「其實重點不在於要求加薪,而是信任這套制度,相信自己只要繼續做下去,這套制度的確會給自己合理的加薪。」
他接著道,不求加薪是「福報」,遲早會得到回報,因為老闆最終會知道你才是可信任員工,應該給予你更多重任。」
但此話立即被柯羅維吐槽,稱這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我無法苟同的事情之一」。柯羅維的言論贏得觀眾喝采。同時她建議女性應該要對薪資資料做足功課,然後向公司可信賴的人要求應得的報酬。
福報說引發軒然大波後,納德拉隨即在推特澄清:「我沒有清楚表達女性該如何要求加薪。我們科技界必須消除男女薪資落差,讓女性不必因為偏見而要求加薪。」
不久他也在微軟官網正式發表一封給員工的道歉信,稱他對加薪的回答「完全錯誤。男女應該同工同酬,當你認為你值得加薪,就提出來吧。」
(中國時報)
--
火化227公斤男 燒毀火葬場
美國維吉尼亞州一間火葬場有項「大任務」,要火化重達227公斤男子的大體,結果崩離的體脂肪卻不慎引發火災,連屋頂都燒壞了。所幸室內3名工作人員及時逃出,沒有受傷。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S)旗下維州地方電視台WWBT前天報導,這起意外發生於周三下午,「南側火葬服務社」正在火化一具體重約227公斤的大體,該公司營運經理亨德里斯說:「這具大體過於肥胖,體脂肪崩離後,導致火爐溫度過高。」火竄到橡膠材質屋頂,大火引發濃煙,景象怵目驚心。亨德里斯說這是他在服務20年來首遇此類事件。
體脂肪引發大火
據維州火葬協會資料,體形較大的大體以攝氏1000度高溫火化時需費時2至3小時。另一業者表示若重逾136公斤者則需4至5小時才能完成火化,「火化過重的大體時,火葬場人員須謹慎控制溫度,否則就會過熱」而釀禍。
消防隊獲報後,半小時內滅火。事發時火葬場共有3名工作人員,所幸都毫髮無傷。現場3具大體也未受損傷。但屋頂和火爐受損,須停業數天整修。
(蘋果日報)
--
受夠了網攻 美企業「駭回去」
最近美國企業頻頻遭受網路攻擊,大企業除了自認倒楣、加強公司資訊安全系統外,現已出現另一種聲音,打算針對發動攻擊的駭客「還擊」。
華盛頓郵報十日報導,這種「駭回去」的想法,最近在網路資安圈人士造成熱議。儘管這種報復做法是違法的,也可能引爆全面的網路戰爭,但還是有許多企業私下採用。資安專家說,由於不滿美國政府無法有效阻止網路犯罪,這種報復式攻擊已逐漸在資安業界成為一股潮流。反制方式也越來越精密,不再只是單純地「駭回去」,而是細緻地設法讓竊取資料的駭客無法從中得利。有些資安人士則以較文雅的辭藻「主動式防禦」取代「駭回去」。
不過,歐巴馬總統網路安全委員會的前成員、現任趨勢科技網路安全主管的凱勒曼說,「主動式防禦」並不是主流做法,而是替代方案。他特別強調:「像是鏡射作用般,當你『駭回去』,你實際上讓無辜者暴露在風險中。」
在政府拿出實際有效的作為前,金融業者也有他們自己的做法。他們會在資料中暗含「警示信號」,當駭客竊取資料後,銀行資安人員會收到警示,找出駭客所在位置;另一種做法是,故意放出假資料讓駭客盜取,以找出駭客的真實身分。「駭回去」的做法畢竟遊走在灰色地帶,業者非不得已,不願貿然採取此種報復手法。此外,一旦金融業者採取「駭回去」手段,他們也成了犯罪者。
(自由時報)
--
印尼「朝小野大」 新總統佐科威挑戰大
十天後,佐科威將帶著沉重步伐登上印尼總統大位;沉重來自於「朝小野大」的現狀,悲觀派學者甚至認為,佐科威可能無法做滿五年任期。
在七月九日印尼總統大選中落敗的普拉波沃組織反對陣營並成立「紅白聯盟」,已先獲得國會議長,副議長席位,全面掌握國會,光是這兩個職位落入反對派,就足以阻撓印尼新任總統佐科威未來施政及改革計畫。
佐科威在總統大選中以百分之五十三得票率擊敗普拉波沃的百分之四十七,廿日將就職。佐科威陣營在國會中所占席次僅有百分之四十四,未來能否穩定施政,變數頗多。
除了反對派掌控國會主導權,反對派更進一步在周三奪下「人民協商會議」議長一職。「人民協商會議」是印尼最高立法機構,有權修改憲法、彈劾總統。反對派不但掌控議長一職,四位副議長席次都是反對派「紅白聯盟」各黨瓜分。
普拉波沃雖落選,但後座力反彈強大,「紅白聯盟」掀起的政治浪潮將一波又一波衝向佐科威。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印尼希望之光大學政治分析員賈邁都說,反對派已掌控人民協商會議,佐科威可能無法做滿五年任期。
普拉波沃的弟弟、富商哈希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說,兩年前佐科威競選雅加達省長時,他是主要贊助人,當時佐科威承諾不會阻撓普拉波沃的總統之路。
佐科威隨後不但出馬競選,還擊敗普拉波沃,哈希姆說,佐科威背叛了他,他要報復。
佐科威的敵對勢力不僅來自反對派陣營。佐科威現在正遴選內閣成員,報導指出同黨的大老、前總統梅嘉瓦蒂以黨主席之尊,對佐科威下指導棋。
佐科威想建立專業團隊,整頓效率低落的官僚體系,同時強化反貪腐能力,但總是面對來自黨內的壓力。梅嘉瓦蒂曾推薦包括她女兒在內的人選進入內閣,但也有報導指,梅嘉瓦蒂僅推薦人選,決定權仍在佐科威。
(聯合報)
--
揭露MH17失事細節 荷外長挨批
荷蘭外長堤孟思8日晚間上電視受訪時說,調查人員曾在馬來西亞航空MH17客機的烏克蘭墜機現場,發現一名戴氧氣面罩的罹難乘客,讓「部分乘客已知飛機將出事」的可能性增加。
調查人員對於外長洩漏偵查中的案情感到錯愕,罹難者親屬也不滿。代表多名荷蘭籍罹難者家屬的律師梅瓦說:「大家都在猜,荷蘭政府除了這件事以外,會不會還洩漏了別的細節。」
(聯合報)
--
曾被噴催淚瓦斯 名示威狗「香腸」去世
曾在2011年希臘反撙節示威時,和群眾一同站在街頭的流浪狗「香腸」,10日傳出早已於今年5月去世,享年10歲。牠在雅典街頭守護示威者,也曾被噴催淚瓦斯。牠站到第一線對著鎮暴警察狂吠的身影,早已成為希臘反撙節運動的象徵。
本來是流浪狗的香腸,後來被男子塔尼亞收養。塔尼亞說,今年5月某一天,睡在沙發上的香腸突然心跳停止,牠被葬在雅典市區內一處山丘的樹下。
(聯合報)
--
法研究:高學歷救不了失業
法國1項研究發現,擁有高等學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失業狀況也越來越糟,整體來說,高學歷未幫助就業,但有還是比沒有好。
法國「解放報」(La Liberation)報導,適格研究中心(Cereq)2010年起追蹤高等教育畢業生3年後的工作狀況,並與2004年的資料相比,發現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法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失業率也越來越高。
根據研究結果,2010年,有19%的年輕人取得碩士學位,2004年僅有13%,但這點並沒有幫助年輕人謀職。2010年畢業的年輕人,3年後仍有13%失業,比過去多了4個百分點。
而且,即使有工作,購買力也減弱,2010年畢業的年輕人現在的實質月薪平均為1620歐元(約新台幣6萬2400元),比2004年的畢業生還少了30歐元。
這個現象很普遍,各學科的畢業生都受影響,只有工程師、醫生和擁有醫療社會文憑的人逃過一劫。
不過,沒有文憑的人失業率還是比有文憑的人高,因此報導表示,文憑不能創造奇蹟,但有比沒有好。
(中央社)
--
美警又擊斃非裔少年 騷亂再起
美國密蘇里州又發生白人警察開槍打死18歲非洲裔少年的事件。事發地點在聖路易市郊,距離8月另一名白人警察開槍擊斃黑人青年布朗的佛格森不遠。事發後,多達400名示威群眾分散於南聖路易數個街區,憤怒地對著嚴陣以待的警察叫喊。
這次涉案的警察在下班後仍穿著制服,在一家私人保全公司兼差當警衛。8日深夜她駕車巡邏途中發現死者麥爾斯(Vonderrit Myers)與另外2個同伴形跡可疑,欲上前察看時,3人見狀拔腿就跑。
聖路易警察局長達森說,這名警察先開車追趕,後來下車繼續追,死者跑上坡道,回頭向警察開槍,警察也還擊。達森說,彈道證據顯示死者向警察開了3槍後手槍卡彈,警察則開了17槍,其中1槍擊中死者頭部。
警方未透露警察姓名,只說是白人,現年32歲,在聖路易警局有6年年資,已停職接受調查。但死者家屬駁斥警方說法,稱死者手上拿的是三明治而非手槍。
約400人連續2晚聚集在主街抗議警方執法過當,導致部分路口交通癱瘓,2輛警車也遭破壞。但警方未逮捕任何滋事者。
這也是佛格森白人警察8月擊斃布朗後,第3個被警察開槍打死的非洲裔少年。
抗議團體已準備在本周末,於聖路易和佛格森舉行示威遊行,至少已有6000人登記參加。
(中國時報)
--
品特獎 達衛許、魯西迪共享榮譽
由全球自由作家組成的國際筆會(PEN),9日把該組織最重要的一項「品特獎」,頒發給目前繫獄中的敘利亞記者和律師達衛許(Mazen Darwish),以及印裔英國作家魯西迪。
達衛許是「敘利亞媒體和言論自由中心」主任,該中心從2011年起製作有關敘利亞人權遭到踐踏的紀錄片。達衛許和他的2名同事於2012年2月遭敘利亞政府拘捕,今年3月被敘利亞政府以「宣揚恐怖行為」為名遭起訴,若罪名成立,達衛許將被處以最高可達15年的有期徒刑。
與達衛許同享這項榮譽的魯西迪,出席在倫敦大英圖書館舉行的頒獎典禮,他讚揚達衛許在世界最危險地方之一的敘利亞,為言論自由和人權等這些公民價值,勇敢奮戰。他也希望,這個獎項,可以呼籲敘利亞政府釋放達衛許。
魯西迪在頒獎典禮上,同時批評當前人們都患了「伊斯蘭恐懼症」,譴責「伊斯蘭國」(IS)和「宗教混亂的新時代」。
魯西迪說,現在大家都害怕站出來反對伊斯蘭狂熱分子充滿仇恨的言論;另一方面,所謂的「酷聖戰」(Jihadi-cool)則吸引了許多英國年輕穆斯林,參與「斬首野蠻」的伊斯蘭國激進組織。他指出,所有的宗教都有自己的極端分子,但問題最嚴重者,在於伊斯蘭世界。
魯西迪指出,扭曲充滿仇恨的宗教言辭,從殘暴的狂熱分子口中進入憤怒的年輕人耳中,輔以現代新型武器,已轉化為現今世界上最危險的武器。更重要的是,這些受到新伊斯蘭狂熱主義壓迫的最大受害人,正是其他的穆斯林。
魯西迪1989年時,因《魔鬼詩篇》一書,遭伊朗下達全球逐殺令,被迫躲藏多年。設立於2009年的國際筆會品特獎,則在於紀念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劇作家品特(Harold Pinter) 。
(中國時報)
健康
為什麼鼻涕不正流 老是倒流呢?/張智銘(亞東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
日前朋友問我一個問題:「我們常聽醫師說病人有鼻涕倒流的問題,為什麼不是鼻涕正流呢?」我覺得這個提問很有趣,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不只病人有鼻涕倒流的問題,健康人也總是在鼻涕倒流,差別只在於病人有感覺一團鼻涕卡在喉嚨後面,但一般健康人完全沒有察覺鼻涕倒流的現象。
這是因為呼吸的時候,可能吸入很多髒空氣或病原體,經過鼻孔時,鼻毛就像柵欄一樣,先幫我們攔下許多大顆粒,但難免有小的顆粒繼續往肺部前進,這時候就必須要靠鼻涕幫我們捕捉這些不速之客。
鼻黏膜表面是一層長滿纖毛的表皮細胞,這些纖毛就是泡在這一層鼻涕黏液裡面。纖毛無時無刻都在擺動,規律地由鼻腔往鼻子後面運送,所以,吸附了髒空氣和病原體的鼻涕,就被纖毛由前往後送到了我們的鼻咽,再由喉嚨吞到肚子裡,被胃酸消化掉。通常每10-15分鐘,鼻子裡的黏液就已經吞到肚子裡,新鮮乾淨的鼻涕又重新產生了。
聽起來雖然有些怪異,但一個健康人每天吃的鼻涕,可是有1-2公升這麼多。不過這也沒關係,因為是不知不覺,也不會影響健康。
至於病患有鼻涕倒流的困擾,則多半出於下列原因,鼻涕太多或鼻涕太稠。
◎什麼時候鼻涕會製造太多?
最常見是感冒或鼻子過敏,造成鼻黏膜發炎腫脹,分泌物一旦增加得太快太多,鼻子又悶塞,就會有大量鼻涕倒灌到喉嚨。
◎什麼時候鼻涕會太黏稠?
最常見則是細菌造成的鼻炎、鼻竇炎、鼻咽炎,這時候的鼻涕又黏又稠,自然容易卡在鼻咽或喉嚨,造成不適感。
因此,如果您有鼻涕倒流的困擾,找到病因為首要之務。儘快到醫院求診,讓醫師做出正確診斷,進而去除這些鼻涕過多或鼻涕太黏稠的原因,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自由時報)
--
「眼結石」作怪 總覺眼中有異物
桃園縣一名婦女因為眼睛有刺痛感,她以為只是一般眼疾或異物侵入,到眼科診所就醫仍未改善,到衛福部桃園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是「眼結石」。
桃園醫院眼科主任王璋驥說,「眼結石」主要是老化和長期的慢性結膜炎引起,許多民眾都有,多數人一直和「眼結石」相安無事,直到結膜因結石而破掉、結石摩擦到眼球,病患覺得不舒服才就醫。
王璋驥表示,「眼結石」是眼部的黏液和表皮細胞混在一起而成,在結膜裡形成如沙子大小的結石,不斷摩擦眼球,症狀嚴重甚至會影響視力。一般處理方式是將「眼結石」挑掉。
他指出,年長者比較容易產生「眼結石」,但年齡層已有下滑趨勢,主因是反覆的結膜炎造成。結膜炎的症狀是眼睛痠澀、腫脹、疲勞及容易流淚,主要是外界污染和用眼過度造成。
預防「眼結石」的根本之道是避免用眼過度,少看電腦、手機等3C產品,避免化眼妝。若眼睛容易乾澀,可用未添加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讓眼睛保持濕潤。
(自由時報)
--
讓病人善終 我安寧療護發展停滯
今天是世界安寧日,安寧療護希望讓病人善終,家屬善生、善別,這是基本人權,也是普世價值;但安寧照顧基金會對目前國內安寧緩和醫療現況表示憂心,「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多年,安寧療護卻面臨發展停滯期。
安寧照顧基金會與聯合報於十月四日舉辦的「二○一四世界安寧日──檢視台灣安寧療護發展」論壇,包括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馬偕醫學院部定教授賴允亮、馬偕院長楊育正、台北榮總安寧緩合醫學科主任林明慧、台大醫院整合輔助醫療中心主任蔡兆勳、成大血液腫瘤科醫師邱威鑫、台大醫學院家醫科教授邱泰源、立委楊玉欣及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聯合報副總編輯謝邦振等共同與會,關心安寧療護發展。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是「向醫護致敬」。趙可式指出,目前國內安寧療護醫療機構良莠不齊、評鑑形同虛設,醫護人員訓練不足,安寧病房設置不符標準,都是問題。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於二○一○年調查全球四十國安寧療護發展情形,榜首是英國,台灣名列十四,是亞洲第一。明年連氏基金會將做全球八十國的調查,並新增八至十個指標,趙可式憂心,國人「死亡品質」的排名,恐將退步。
陳建仁強調,每個人都有醫療自主及選擇善終的權利,但安寧療護的質與量都必須提升,否則「與坊間的葬儀社並沒有兩樣」。有「安寧療護之父」之稱的賴允亮,鼓勵醫護人員投入安寧醫療,接受所有檢驗與批評,創造醫病新局。
(聯合報)
--
安眠藥重複開 北榮最嚴重
健保署昨天公布同院處方重疊率排行榜,第一波名單鎖定安眠藥。調查發現,台北榮民總醫院重複開藥率最高,今年五到七月重複開藥量達兩萬多天。
健保署依今年五月至七月各醫院總給藥日數,從最高總開藥天數兩百萬以上,到總開藥天數十萬至至廿五萬,共分為五組,再公布處方重疊率最高及最低的醫院。
健保署估算,全台各醫院每年重複開安眠藥的健保藥費,接近一千萬元。健保署未來還會陸續公布三高、慢性病用藥等其他容易重複開藥的類別統計。
除了台北榮總,安眠藥重複開藥率高的醫院,還有嘉義基督教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陽明及博仁醫院;重複率較低的醫院,則是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光田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及台北榮總台東分院。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蔡文全表示,統計已排除慢性處方箋、出國多領藥等因素,仍見重複開藥。健保署將針對重複開藥嚴重的醫院,核刪超量的申報費用,也加強審查安眠藥高使用量病人,避免浪費,確保用藥品質。
台北榮總指出,院內安眠藥開藥重複率高,主要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就醫人數七成,常發生藥物遺失要求醫師重新開藥的情況,依現行健保規定,病人填寫切結書即可請醫師重新開藥,醫院基於服務病患,無法拒絕。台北榮總已利用電腦重複用藥系統提示醫師,也將加強宣導使用「雲端藥歷系統」。
根據統計,健保全年給付安眠藥達十億元,安眠藥使用前三名為佐沛眠、舒樂安定、溴西泮;其中,佐沛眠市占率最高,占全部安眠藥百分之廿一,每年大約吃掉三億顆。
新光醫院藥劑部組長劉人偉表示,安眠藥是最常見的重複開藥品項,原則上各科醫師都可以開立藥,若過量服用,不但影響隔天駕駛交通工具的能力,也可能出現夢遊、忘記昨天有吃藥等,出現「逆行性失憶」。
(聯合報)
評論
割喉主嫌想吃牢飯的真相/林孟皇(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董事)
媒體報導曾向警方嗆聲「殺一、二個人不會判死」的割喉案主嫌,繼一審之後,二審也同樣獲判無期徒刑。對此,引起不少民眾的憤慨,類似「司法已死」、「恐龍判決」的言語,再度出現在眾多的公共論壇。
如果你是法官或陪審員,看到被告持刀隨機對兒童割喉,你會不會判他重刑?當然會!會不會判他死刑?如果你是理性的,你應會依照相關規定,審酌被告的犯罪動機、目的、品行、生活狀況、犯後態度等各種狀況,再做決定。
被告想自殺卻怕死
如果你知道被告從小父母離異,國小畢業後開始當童工養活自己,因為長期從事焊工,以致眼睛壞掉、肩膀習慣性脫臼,並患有潛伏型精神分裂病、重度憂鬱症;先前曾有四次自殺未遂經驗,案發前因為與女友分手而病情加重,想要自殺卻又怕死,聽聞有人殺害兩、三人被判死的訊息,遂起意想要殺害較無抵抗力的幼童,以便達成受死的目的時,你會不會判他死刑?如果你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相信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課題,久久無法作成決定。
何必這麼內心煎熬與交戰!當檢察官或警察私下接受記者採訪,透露被告說過:「殺一、二個人不會被判死刑」、「要吃免錢的牢飯而殺人」的話,再經由傳媒報導時,想必是群情激憤,眾人皆曰可殺。這種經由檢警調人員放話而形成輿論審判的戲碼,台灣社會可是屢見不鮮。問題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具有理性思辨與判斷能力的你,是否該先釐清事實發生的脈絡?被告是在什麼情境下講出這樣的話?他的真意為何?
還好,法官沒隨輿論起舞。二審法官仔細的勘驗被告在偵訊時與檢察官對話的內容,查得實情是:被告擔心「只殺一人,計劃失敗」,如果沒被判死刑怎麼辦?於是用較輕蔑的口氣,說殺人動機是「想吃牢飯」,想引起檢察官的反感,當檢察官回他:「想吃牢飯!如果被判死刑,不就吃不到了?」時,被告反應卻是「眼睛一亮」。也就是說,經當庭勘驗的結果,幾位學有專精的鑑定醫師一致認定:被告殺人是為自殺的說法可信,殺人吃牢飯的說法不可信。
檢警放話罔顧程序
被告犯罪的動機釐清了,你認為被告還是該被判處死刑?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取捨,但顯然不再會是檢警人員放話時所產生的群情激憤。本案有符合偵查不公開的例外,也就是籲請民眾協助、澄清視聽、向逃匿嫌犯傳達訊息、宣示政府查緝犯罪的決心或維護公共利益嗎?顯然沒有,反而是傳達錯誤訊息而製造出偏頗的輿論審判環境。
若本案發生在美國,放話的人是檢察官的話,將會以違反倫理規範為由被懲處,因為他的「司法外陳述」產生「重大偏頗」的情形,侵害了被告公平審判的權利。若是警察所為,因為檢察官對於警察具有監督功能,除檢察官自己要「明知或合理應知其司法外陳述將會藉由大眾傳播公開,而相當可能對審理程序產生重大偏頗者,不得為之」外,也要求檢察官應盡合理注意(如發布適當警告),防止司法警察發表類似的「司法外陳述」。
對正義的追尋,是人類社會的共同願望。但台灣社會對於實質正義卻有過度的渴求,也就一再容任檢警人員罔顧程序正義。如果我們繼續縱容,不僅刑事被告人權受到戕害、社會紛亂,藍綠政客更會繼續以檢察官作為工具,台灣社會的「檢察官治國」現象就會繼續演下去。
(蘋果日報)
--
「全省」到底在哪裡/米果(作家)
經常聽到廣告行銷用語,提到某某產品「全省通路均有售」,或某某電影「全省院線上映」,所謂「全省」,到底在哪裡?
依照我這個世代所受的戒嚴時期教科書說法,台灣省好像不包括直轄市,因為直轄市隸屬中央,中華民國領土包括台澎金馬和海峽對岸的秋海棠,秋海棠被「萬惡共匪」「竊據」「赤化」了,所以,我們這個世代的作文或演講比賽最後一段結尾,一定要這樣寫,「殺朱拔毛,消滅共匪,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早日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滿秋海棠的每一吋土地」……喔耶,絕對高分。
可是,兩岸都開放直航了,台灣藝人都去中國春晚唱壓軸了,被共匪竊據的秋海棠現在變成藝人口中的「內地」,宗教界的法師要大家多說「我們的大陸」,來台灣讀書的中國學生比較喜歡「陸生」的稱謂,聽到「中國留學生」就生氣比中指,可是中國籍配偶討厭被叫「大陸妹」,何況我們的教育部還特別發文指出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好錯亂。
中華台北是國家嗎
20年前入境日本,在國籍欄寫下「ROC」,沒想到入國審查官一筆揮去ROC,親自手寫漢字「台湾」,遞還護照的時候說:「這是你的國家。」而今我們在網路登錄資料,下拉選單雖然有China,但還是堅持選Taiwan,如果沒有Taiwan選項就去跟客服抗議。
我的外國朋友在九○年代來到台灣觀光,去了國父紀念館看展覽,看到「中華民國」四個字,嚇一大跳,「咦,中華民國在1950年不是已經滅亡了嗎?」可是當時的總統告訴我們,「中華民國在台灣」。
2006年,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東京巨蛋外面的售票處,聽到兩位日本大叔的對話:「那個對戰組合チャイニーズタイペイ(Chinese Taipei)到底是哪個國家啊?」「台灣啊!」「台灣就台灣,到底是誰想出來的チャイニーズタイペイ」
我想,日本大叔也很錯亂,全世界在運動場合看到Chinese Taipei的體育迷,應該有不少人疑惑Chinese Taipei究竟是不是個國家,那麼,可以有Chinese Taoyuan嗎?或是Chinese Tainan?但是Tainan應該比較想獨立。
過時說法應該調整
總之,這話題很敏感,一旦在網路討論,下方的留言立刻殺到血流成河,為了友誼長存,為了親戚和睦,大家都很有默契,在必要的場合說必要的場面話,要不然你看國慶大典呼口號,先喊了「中華民國萬歲」,接下來又喊「台灣民主萬歲」,原來主辦單位也很錯亂。
有時候在網路遇到翻牆出來twitter對嗆的中國網民,對於台灣網友不稱他們的國家為內地而稱為中國也很崩潰,不斷跳針質問,「難道你們不是中國人嗎?」咦,莫非這地球表面有個國家叫內地?稱對方的國家為中國而不稱內地,又要被罵是不是中國人,太錯亂了。就好像馬總統的國慶演說,一邊讚美香港佔中,一邊又大罵台灣太陽花佔領立法院,莫非總統內心也很錯亂?但是總統的髮型也太像陳雲林了吧!
還是不曉得,廣告行銷撰寫者很愛用的「全省通路」「全省院線」到底基於什麼原因?有沒有包括直轄市?金門馬祖有嗎?要不是聘了郭冠英,很多人還以為省政府已經消失了,那麼,「全省」,到底在哪裡?
「全省」的說法應該調整,請說,「全台通路均有售」,還有,「全國院線上映」。
(蘋果日報)
--
無效的醫療 有效的經營/吳育政(大林慈濟醫院醫師)
今天是十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也是今年的「世界安寧日」。上周六,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特別舉辦了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如何能讓台灣安寧照護更進步的作法;從加強對民眾宣導,提高安寧病房的數量與品質,增加健保安寧照護的給付等等。
安寧病房多數賠錢
但是,筆者基於臨床重症醫療的實務經驗認為,如果不去設法減少無效的醫療,這些提出的作法能進步的空間是有限的。
大多數的醫師都了解無效醫療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花費健保的資源,佔用醫院的床位,甚至增加抗生素的抗藥性。
所以,健保總額年年提高,有病住院常常一床難求,抗生素快要無藥可用,而病人無聲的哭泣始終持續。
然而,在如此清楚的認知下,為何台灣的病人在死前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洗腎、葉克膜、手術、廣效抗生素等等介入性療法的比例高居世界第一呢?
因為病人無效的醫療,卻是不肖醫院有效的經營。介入愈多,收入愈多,當然要盡一切可能救治病人到底。
相反的,末期病人有尊嚴的安寧照護,卻是醫院無效的經營。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評鑑要求,有些安寧病房可能會被關掉或減少床位。因為全國安寧病房大多數是賠錢的。
減少無效醫療最大的困難在於,無法百分之百認定就病人目前的疾病狀態來說,任何醫療都是無效的。這個難題也讓我們無法認定那些醫院是有效率的在經營病人的無效醫療。
盼成立委員會檢視
筆者提議可以從公開資訊、專業檢視及大量統計著手。目前各家醫院每天都必須在網站上公開急診人數和佔床數等資訊。
筆者希望政府也能強制各家醫院每月公開上個月死亡病人死前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洗腎、葉克膜、手術、廣效抗生素等介入性療法的人數,以及住院的天數和健保的費用。可是,這些人數、天數、費用不代表全部都是無效醫療,健保局應該成立一個專業的無效醫療檢視委員會來認定。
雖然,在病人死亡後再來推斷那些部分是無效醫療是太晚的,但是至少比較可行及客觀。如此一來,經年累月的公開、檢視及統計應該可以找出不肖的醫院,減少無效的醫療,降低無聲的哭泣。
世界安寧日緣起於英國電訊公司「為安寧發聲」活動。今天我為安寧發聲,為無聲的哭泣說話。
(蘋果日報)
--
吉園圃標章為何被造假/楊麗伶
這幾天媒體報導市面上出現吉園圃假標章事件,質疑農業部失職。然而據報十年前也發生過假標章,如今再發生,證明該對策效果有限。農業部除採取加強稽核的措施外,似乎沒什麼有效辦法來杜絕假標章。
其實除了農業部有完整的吉園圃認證農產品及業者資料外,負責吉園圃標章的驗證機構更清楚哪些農產品經自己驗證通過,應該更有能力防止假標章事件。只是目前的吉園圃標章與九碼的數字標示,看不出是哪家驗證機構發出的,大家都以為是政府發的,驗證機構自可置身事外。
市面上,很多廠商在產品包裝上標示標章與通過認證字樣行銷,一般消費者很難查證真偽。現在我們知道吉園圃標章要有九碼數字,但還是不知道是否仿冒,何況其他的標章標示!當廠商在產品上標示GMP微笑標章,或標示GMP合格廠商、通過ISO 9001認證、通過ISO 22000認證字句等等,通常不會加註經過哪家驗證機構驗證,有疑問的消費者很難從第三方查證真偽。
而一般消費者都誤以為只要標示了GMP就是政府掛保證,標註了ISO就是國際和政府掛保證,產品一旦出了問題,當然會怪罪政府、怪罪ISO,所以才有消費者以為使用GMP產品出問題可以申請國賠的錯誤見解。
強制加註驗證機構
如果政府強制規定產品上的標章與認證標示須加註驗證機構的名稱,甚至驗證有效期,消費者就會知道同樣的ISO 9001,有的是經台灣商檢局驗證,有的是法國標準協會AFNOR驗證,有的是經英國標準協會BSI驗證,出了問題才知道該怪誰驗證不力,以後才知道如何選擇。
另一方面,驗證機構為了維護自身驗證的公信力與商譽,也會挺身加強平時對廠商的監督管理、杜絕廠商造假;而不是躲在後面,等廠商出事了,才取消證書的核發。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