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新聞自選輯 20141023

陸生納健保 政府補助4成 綠提案「全額自付」 藍封殺

立院衛環委員會昨初審攸關陸生納健保後費率計算的《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民進黨團提出修正版本,要將陸生、外籍生等族群增設為第六類第三目被保險人,保費須全額自付,但國民黨立委有異議,最後動用表決,封殺民進黨修正案,法案維持現狀。也就是說,未來陸生納保,保費將比照現有外籍生,自付六成(每月七百四十九元),政府補助四成(每月五百元)。



綠委質疑不合理
立院內政委員會上月底初審通過《兩岸關係條例》第二十二條修法,將陸生來台「停留」改為「居留」,法案目前仍在朝野協商期,未來三讀通過後,陸生在台居留滿六個月就符合《全民健保法》強制納保資格。
綠委陳節如昨質疑,包括中國經理人和學術研究、專業技術人士來台若居留滿六個月投保健保,都由政府補貼四成保費,並不合理,「郭台銘的員工為什麼不自己付費?」民進黨團於是提案將居留滿六個月投保的族群獨立出來,除陸配、外配仍維持現行費率外,外籍生、僑生、專業人士及未來可望納保的陸生均要全額自付保費,若教育部要補貼優秀外籍生或陸生,應自行編列預算。

「靠陸生救私校」
藍委蘇清泉認為,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很多私立大學要靠招收外籍生、陸生「救命」,與其讓外交部花一堆援外冤枉錢,不如補助留學生健保費來得有效。
藍委王育敏認為,若影響外籍生、僑生保費負擔比率應另行開公聽會討論。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司長曲同光則說,中國籍企業主管及專業人士來台通常都是短期居留,去年共計一百八十多人投保健保。
朝野立委對陸生健保費率意見相左、僵持不下,最後動用表決,國民黨以人數優勢,封殺民進黨團提案,《健保法》初審結果維持原條文。

陸生納健保資訊
●人數:103學年度,在台攻讀學位陸生約6000人
●納保法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9條(註)
●納保資格:比照外籍學生,居留滿6個月後強制加保
●保費負擔方式:比照外籍學生以第六類第二目人口投保,全年保費14988元(每月1249元);自付6成、8988元(每月749元);政府負擔4成、6000元(每月500元)
註:《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上月24日完成初審,仍待朝野協商,尚未三讀

(蘋果日報)
--
中生全額自付健保費 國民黨封殺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審查攸關中生納保費率計算的「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修文修正草案」,民進黨團提出「中生全額自付保費條款」,中生與外籍生都必須全額自付健保保費,但國民黨立委以人數優勢,表決封殺此案。

由於內政委員會已初審通過兩岸條例第廿二條修正草案,讓中生符合納入全民健保的法令規定,而昨天健保法的修法又維持現行外籍人士的納保規定,其保費自付六成、政府補助四成。一旦兩岸條例修正草案完成三讀,中生將取得健保納保資格,其保費費率比照現行外籍生標準,自付六成、政府補助四成。

社福衛環委員會昨審查健保法修正草案。民進黨團主張,將在台居留滿六個月的外籍人士,獨立為健保法第六類第三目被保險人,包括中國籍、外籍學生、僑生與中國籍經理人、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人士,都必須全額自付保費,但修法施行後一年內仍適用原規定。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解釋,民進黨團不反對中生納保,但重點是誰來付保費?立委劉建國也說,台灣全民健保並非要變成「全球健保」;立委趙天麟表示,將中、外籍人士特別歸類出來,並非差別待遇,而是在全民健保的母法中,將外籍人士明確化。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批評,民進黨若執意讓中、外籍人士自付保費,「乾脆鎖國算了」。

朝野立委討論未果,最後決定訴諸表決。民進黨立委居於人數劣勢,以票數五比八維持現行條文,民進黨立委的修法提案遭國民黨立委封殺。

健保署表示,中生若納入健保,將比照現行外籍生的納保辦法,但對象僅限於就讀大學、研究所等正式學程的學生。

政府補助四成 每人每月五百元

健保署承保組組長葉逢明表示,中國學生投保健保擬比照外籍生收費方式,每人每月保費一二四九元,我國政府補助四成、每月五百元,中生自付六成、每月七四九元。

以國內現約六千名攻讀學位的中生計算,政府每年大約需補助三千六百萬元保費,中生則自付五千四百萬元;至於醫療支出部分,以目前外籍生、僑生實際使用醫療支出約為自付金額四十六%至四十八%估算,中生納保後,每年健保估計需給付支出約二千三百萬至三千六百萬元不等。

(自由時報)
--
立院初審通過:陸生若納健保 比照外籍生

立法院昨初審通過「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明定陸生納保費率比照外籍生,政府負擔四成、自付六成。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黨團仍主張陸生保費應全額自付,會在院會時拉下協商。國民黨團書記長費鴻泰表示,昨天是透過表決送出委員會,呼籲民進黨不要違反民主程序,逢中必反。

涉及陸生納保費率負擔比重的健保法修正案第九條、第十條及第廿七條,昨天在社福衛環委員審查。民進黨團提修正動議,在台居留滿六個月的外籍人士均獨立列為第六類第三目被保險人,包括陸生、外籍生、及外籍工作人士需全額負擔保費。

但國民黨立委不同意,王育敏認為這樣牽涉太多外籍人士,應該開公聽會;民進黨團認為不需要,最後主持審查的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提議將爭議條文的併案表決,國民黨八人同意原維持條文,且不需朝野協商,民進黨在人數不敵下,此案完成初審。

柯建銘表示,內政、教育及文化聯席委員會上月審查攸關陸生納保法源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時,通過附帶決議要求陸生、外籍生應全額自付保費。他批評,國民黨立委昨透過多數表決「護航」,還要求不須經朝野協商,不僅搞不清楚議事規則,還違背委員會決議。

費鴻泰表示,昨天審查是透過民主的表決方式將條文送出,民進黨又要擋,不僅代表他們並非真心關心陸生人權,且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國際觀狹隘。費鴻泰籲,民進黨應尊重民主程序,且站在人權角度,應該也讓陸生享有與外籍生一樣的權益。

(聯合報)
--
藍委護航付委 陸生健保自付6成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天審查攸關陸生納健保費率的《全民健康保險法》草案,民進黨版本主張陸生全額自付,遭國民黨以人數優勢封殺,決議所有條文維持不變,陸生健保費比照外籍生,每月自付6成保費(月繳749元),另外4成由政府補助。

雖然法案成功送出委員會,但朝野功防才要開始。在委員會坐鎮指揮的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將在院會拉下來協商,堅持陸生應全額自付。國民黨代理執行長費鴻泰則回擊,民進黨「不要逢中必反」,既然是經民主討論、表決通過的法案,就應尊重民主結果。

若法案順利照初審版三讀通過,陸生與外籍生一併被列入全民健保第六類第二目身分加保,每月健保費1249元,其中陸生自付749元、政府負擔500元。衛福部官員評估,以在台就讀正式學位有5000多位陸生人數來估算,政府一年須花3000多萬元。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表示,陸生的父母沒有在台灣繳稅,應全額自付保費才合理。如果政府想要補助應另編預算,否則就是「慷全民之慨」。

民進黨團提出修正動議,將外籍生、僑生、陸生、外配、陸配等都納入第6類第3目健保身分。陸配、外配因具有準國民身分,健保費由政府補助4成之外,其餘都應該自付全額保費,且在原屬國的醫療費用,不可申請健保境外核退。

國民黨團則未提出版本,認為維持原條文,陸生比照外籍生,一律自付6成保費、由政府補貼4成。朝野激烈爭執3個多小時,最後表決時,國民黨以8比5擊敗民進黨團的陸生全額自付版,決議維持原條文。

(中國時報)
--
陸生納健保 維持自付6成

健保費陸生自付6成!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22)日初審陸生納入健保的修法,經國民黨立委優勢人數表決下,決議維持原條文、不須朝野協商,未來陸生將自付6成健保費,比照現行外籍生費率。衛環委員會輪值召委田秋堇說,國民黨只是賺到面子,未來二讀時「會有人把案子拉下來,還不是要朝野協商?」

朝野對陸生納入健保的費率始終爭論不休,立委陳其邁提案,包含陸生的全體外籍人士應全額自付健保費,外籍配偶則不受影響。立委羅淑蕾則認為,應該對於陸生、僑生、外籍生另外設置第7類目,費率以「準國民待遇」辦理。立委丁守中則僅提案讓陸生適用於現行外籍學生的保險費率。

田秋堇表示,民進黨版本支持陸生納保,但是健保問題嚴重,還有血汗醫院、護士,盼重新檢討外籍生納保制度,若台灣要吸引國外優秀學生,那就該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才對,「陸生父母沒有在台灣繳稅耶!」若未整體檢討外籍生納入健保,就會形成「慷全台灣人民之慨的不公情事」。

對於陸生納保案完成初審,且不須朝野協商,田秋堇說,國民黨昨天表決只是想要「賺面子」,彰顯似乎是國民黨促成陸生納保,但是案子一旦到二讀,「會有人把案子拉下來,結果還不是要朝野協商,國民黨表決是假的」。

由於朝野立委意見分歧,最後動用表決,藍綠以8比5的表決結果,通過陸生納入健保,並將比照外籍生待遇,自付6成保費、月繳保費749元,政府負擔4成、每月補助500元。

(工商時報)
--
港拆佔中路障 爆流血衝突 示威者遭火攻潑糞 網友號召圍機場

香港佔中 第26天
參與「和平佔中」的學生領袖前天首度與香港政府官員公開對話,但雙方毫無交集,兩派支持者依舊在街頭角力,零星衝突不斷。一批反佔中的運輸業者昨協同法院人員,到旺角執行禁制令,並動用怪手拆除路障,與佔中者起衝突,場面一度緊張。此外,有民眾在網上號召包圍香港機場,警方相當緊張,昨籲勿觸法。

食安問題追追追
為爭取香港特首真普選的「佔中」行動自上月28日啟動,但真普選訴求遲遲未獲港府回應,導致行動無法收場,兩派支持者衝突不斷,尤以九龍旺角爆發多起流血衝突,僵局難解。為免影響用路人權益,香港高院20日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示威者佔據旺角道路。

法院人員讀禁制令
昨下午約3時30分,一批反佔中的運輸業者協同執達吏(執行法院裁決的職員)及律師,前往旺角彌敦道及登打士街路口,以大聲公宣讀禁制令,隨即動手拆路障,大批警察在路旁組人牆戒備,氣氛緊張。
這支拆除大隊還動用怪手,將路障逐一夾起,連路邊的公用垃圾桶也不放過,全部裝入大卡車內運走。有多名自稱當地居民與「保衛香港運動」成員,也拿著工具協助拆除路障,引發佔中者不滿,雙方爆發口角。

美薩克斯風王相挺
一名陳姓大學生憤怒地說,在拆除過程,有人拿著修指甲刀對著他揮舞,他認為警方執法緩慢,任由反佔中者挑釁。晚間6時45分,一名紅衣男子在佔中者物資放置點附近,突然拿出多瓶易燃液體摔在地上,企圖點火引燃,民眾合力將他制伏送警,目擊的民眾林勝塘驚恐地說:「我嚇得全身發抖,如果著火,我應該會被燒死!」 稍後4個裝有糞便與咖啡色油漆的塑膠袋,從旺角一處大樓扔下,墜地後臭味四溢,有民眾和孩童被擊中,引發恐慌。
此外,兩岸三地擁有高知名度的美國薩克斯風演奏家Kenny G,昨也現身金鐘佔領區,與佔中示威者合影,他還在推特(ppt.cc/PkJT)表示:「在香港目擊示威,期望所有人和平並積極面對這個處境。」但此舉惹怒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說:「Kenny G的作品在中國廣受歡迎,但香港佔中是違法行為,希望外國政府及個人言行審慎,不要以任何形式支持佔中及其他違法行為。」

上千人佔領區高歌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民眾在網上號召「轉戰」包圍香港機場,此舉引發港警緊張,香港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昨強調,機場是香港重要基礎設施,此舉將觸法。至於中環佔領區金鐘夏慤道(慤音同卻),昨晚有上千人集會,大家輪流上台發言、歌唱,氣氛溫馨。

佔中事件簿
★09/28:啟動佔中,6萬人上街;港警祭出胡椒噴霧和催淚瓦斯,26傷
★09/29:港警鎮壓引眾怒,佔中遍地開花,10萬人佔領銅鑼灣和旺角
★10/02:特首梁振英宣布,委派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對話
★10/03:旺角爆發佔中與反佔中者嚴重流血衝突,學聯宣布擱置對話
★10/07:港府與學聯決定10日下午4時對話
★10/09:佔中團體揚言擴大公民不服從運動,港府宣告擱置對話
★10/20:高院頒布臨時禁制令,指佔中阻塞交通,禁示威者佔據旺角道路
★10/21:港府與學聯首度對話,但雙方毫無交集

外媒:T恤對決西裝 成果極微

國際聚焦
港府前天與示威學生首次對話,成為國際媒體焦點,外媒點出雙方穿著風格迥異,象徵兩邊觀點天差地別。不過,外媒也肯定雙方試圖以對話解決分歧,美國《華爾街日報》指:「這是雙方緩解僵局邁出的重要第一步。」

北京態度似有軟化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天5名參與對話的學生領袖,有志一同穿上印有「現在就要自由(Freedom Now)」字樣的黑T恤,而5名出席港府官員都穿黑西裝或套裝,BBC形容,這活脫脫是一場「年輕人與中產階級的對決」,也象徵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激烈碰撞。
在對談成果上,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主流媒體都認為,成果微乎其微。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雙方討論的內容雖然廣泛,但兩方面都沒有做出什麼讓步」,英國《每日電訊報》也稱,「雙方未能達成協議」。但《紐約時報》認為,港府表態願向北京提交反映民情的新報告,呈現港人不滿情緒,並稱未來對政改仍有商議空間,態度似有軟化。
外媒對港府與學生試圖以對話解決爭議也表示肯定,《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雙方都沒有公開顯示出妥協的意願,但周二晚上的對話被認為是緩解僵局邁出的重要第一步」。《紐時》引述參與佔中示威的學生說法:「這是政府第一次與示威者平等地對話,對我們來說已是一大進步。」

暴徒攻擊 毀萬份《港蘋》

力挺佔中的香港壹傳媒集團連日遭黑道與走路工包圍總部,阻撓出刊,昨再遭人攻擊。至少9名男子於昨凌晨2時許於中環、紅磡與長沙灣等3處派報點,以不明黑色液體潑灑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約1萬2千份報紙,歹徒在犯案前還持刀威脅疊報、分報的工人不得阻撓。

港警獲報後,將此案列為「刑事毀壞案」偵查。遭破壞的報刊總值逾28萬元台幣。
此外,昨中午再有約50名戴帽子和口罩、自稱「反佔中」的大媽,抬紙棺材於香港壹傳媒總部外示威。

(蘋果日報)
--
窮人論引爆怒火 港民團要梁振英下台

港人力爭真普選持續佔中,香港特首梁振英堅拒公民提名的「窮人資格論」也愈演愈烈,又激起更多民眾走上街頭,二十二日午後三十一個民權團體約兩百人遊行,抗議梁振英踐踏基層市民,要其收回言論並下台。另一方面,港府與學生對話結果膠著,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表示,不少佔領者「佔意」高昂,會繼續堅守,在政府沒有提出具體路線前,不輕言撤退。

31團體走上街頭 斥梁重富不重民

梁振英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指廣泛代表性非以數字來衡量,若由多數人決定,政策必會傾向月收入一千八百美元(約五萬四千台幣)以下的民眾,引發輿論譁然,基層反彈。

昨日抗議升溫,包括街坊工友服務處、社會民主連、香港職工會聯盟等團體,百人拉起仿佔領華爾街、抗議資本主義不公的「這是一場一對九十九的運動」布條,遊行至禮賓府(特首官邸)時高喊「重富不重民,選舉騙人」、「基層也有選舉權」。

學民思潮則譴責梁振英用收入高低劃分等級的言論,嚴重缺乏政治常識,也指出若社會有更多收入較低的民眾,反映政府治理有問題,而梁的言論無疑「藐視普世價值」,要向「被他認為不應有提名權的群眾」道歉。

不過,特首辦公室又發聲明,持續護航提委會的界別設置才是含括各階層,並指港府重設扶貧委員會,證明重視基層市民生活。

至於佔中街頭,二十二日在旺角持續上演路障攻防戰,一直到晚間不斷發生多次零星衝突,尤以傍晚在朗豪坊路障遭兩拆兩建,衝突逾半小時。另有一疑似神智不清的男子將易燃液體噴向物資,目擊者說,看到該男子將點燃打火機並扔向地面,「若著火我應會被燒死」,但警方十分多鐘後才出現,示威民眾先行將其制伏。另外,晚上疑似有民眾刻意將載有糞便和油漆的塑膠袋,從高空擲到佔領區,多人被濺灑潑中。

另一方面,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警方已經部署準備逮捕佔中相關人士,包括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還有工黨主席李卓人與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

香港警方被問及此事時不願正面回應,但表示會蒐集證據,如有證據不排除進行拘捕。

此外,對初次對話感到失望的學生則未鬆口是否還會再度對話。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受訪表示,要佔領者撤離,至少特首選舉要接納公民提名並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周永康說,若不能解決,政府也要提出可能方法,附上路線規劃,讓民眾看到其要求的政制改革納入框架,這些政府都做得到。周永康也質疑官方沒交代報告的作用、目的與遞交時間,民情報告與具有憲制效力、可改變人大框架的報告「是兩回事」。

中文大學民調 挺佔中超越反佔中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針對十五歲以上市民所作的最新民調指出,佔中支持度上升七%後,超越反佔中,達到三十七.八%,而反佔中大跌十%,成為三十六%。另外,近四成的受訪者對香港未來感到悲觀。

佔中清場?傳中國武警屯兵深圳

香港佔中行動堅守不撤退,美國中文媒體「博訊網」披露,駐河南省武警部隊一二八師已屯兵廣東深圳,隨時準備開赴香港執行清場、戒嚴任務。報導還指稱,由於香港監獄牢房數量不夠多,中國武警逮捕佔中抗爭者後,可能押回中國本土關押。

根據維基百科,武警一二八師為武警總部領導直屬管理的、做為武警部隊的機動化師,主要職責為在緊急狀態時執行鎮壓武裝暴亂和城市戒嚴的任務。

博訊還說,十月二日晚間有一批疑似中國公安或武警的人士,背著背包陸續進入香港警署。報導附上相關照片,並引述目擊者說法指稱,這批人背著後背包,走路表情一眼即可看出是「大陸」來的,但目前仍不知這些「來客」擔任什麼角色。

據「大紀元」報導,香港開放雜誌執行編輯蔡詠梅指出,有「大陸」朋友透露,確實有公安到了香港,在現場清場的「警察」絕不是只有香港警察。

在此同時,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繼續發表評論文章攻擊佔中,指稱佔領運動學生與港府的首次對話令人失望,學生代表在對話中仍強調公民提名等「違法訴求」,「不可能有出路」,並重彈佔中背後有「外國勢力」支持的老調,是香港版的「顏色革命」。

(自由時報)
--
占中持續 學聯:暫無意展開第二輪談判

港府與學聯對話後,學聯方面明確表態,暫無意展開第二輪談判,並將堅持占領示威點。

香港政改危機的占領行動,昨天持續到第廿五天。但兩個主要占領地旺角攻防大亂,金鐘氣氛輕鬆。一批反占領人士出動重型車輛,到旺角占領地清拆路障。期間與占領人士發生拉扯,氣氛一度緊張,警員組成人鏈分隔開兩批人,部分反占領人士及後離開。

到晚上七點多,數名集會人士嘗試將由卡板和木條組成的障礙物放在路中心,被警員上前制止,並要求移走障礙物。搬運的該批集會人士暫後退到人群中躲避,警方追趕時引起混亂,與群眾推撞。警方拿起盾牌並築起人牆戒備,障礙物遭移走。

除反占領與占領兩批人士衝突外,旺角還花樣百出。晚上六點一名紅衣男子,手持數個玻璃樽,摔破裂後流出可燃液體,男子手持打火機企圖點火,被占領人士制止。到八時半前,又有人在附近大廈上向彌敦道投擲四個膠袋,內有啡色油漆及可疑糞便,在場人士隨即散開,有兒童及占領人士被噴。

在金鐘占領地,占領示威者白天各行其是,晚上集會。集會在晚上八時開始,大會安排唱歌表演,亦有人輪流上台發言,現場有逾千人出席,氣氛輕鬆。

香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說,暫時未見有實際需要與港府進行第二輪對話,他認為港府踏出半步,態度上希望解決問題,但提出的解決方案不著邊際。

周永康認為,要占領人士撤離,必須確認公民提名和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如果港府不能夠一次性解決這些問題,也要提出可行方法,例如透過行政程序等,並附上路線圖,讓香港人看到他們要求的政制改革,被納入政制框架內。

對港府提出向港澳辦提交民情報告,及建立多方平台商討二○一七年以後政制發展,占中發起人戴耀廷認為,作為起點可以接受,但強調不能處理當前危機,平台應包括處理二○一七年的政制,如果能談到時間表、路線圖,會有助解決眼前爭議。

港傳部署拘捕黎智英、占中三子

香港傳出警方正部署拘捕「占中三子」等人的消息,三子之一戴耀廷回應說「你來抓我吧」。

香港媒體昨天報導,香港警方正部署拘捕五人,包括占中發起人「占中三子」,以及「幕後黑手」黎智英和工黨主席李卓人。報導指香港警方已羅列出占中黑手的主要罪狀,除多項眾所周知的罪名,包括「公安條例」下組織或協助組織非法集會、在公眾地方擾亂秩序等。

香港警方未正面回應相關報導。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在例行記者會上只表示,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參加、組織及煽動他人進行違法行為,都屬違法。警方會搜集證據,依例執法,如有證據不排除採取拘捕行動。

(聯合報)
--
港府和學聯對話後…占中仍無解

香港政府和香港學聯昨晚的對話各說各話,最後仍未取得共識。對話後,各占領區人數沒有減少跡象,之前頒布臨時禁制令的中信大廈一帶也有示威者留守,但氣氛大致和平。目前香港仍有多條道路封閉,多線公車停駛或改道,但旺角有銀行開始營業。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強調,占中只有在有實質成果「入袋」後才會考慮退場,目前也沒有第二次對話的打算。

昨晚對話後,旺角地區突然增援約1千名警力,現場氣氛一度緊張。但到今天凌晨都未有衝突,氣氛緩和,警方還派人搬椅子讓現場警察坐下休息,許多警察把鎮暴頭盔脫下放到椅子上,氣氛看來輕鬆。

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再度高分貝批評占中運動。報導中指出,學聯提出的訴求違反法律,占中行動是一挑戰法律和中央威權的違法行動,只是為了挑起對抗。此外,報導認為占中已經是「強弩之末」,香港政府若將學聯訴求上報中央,等於給他們臺階下。文章中再次強調有外國勢力支持占中這個「香港版的顏色革命」。

周永康接受電台訪問時說,港府提出的民情報告不等於占中的「下臺階」,政府官員並未有交代報告的作用、目的,和何時遞交。他強調該民情報告,與有憲制效力兼可以改變人大常委會框架的報告是兩回事。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呼籲政府在這周交代撰寫民情報告的準則,確保如實反映民意。他又說,若政府邀請學民思潮出席第二次對話,他們不反對出席,但要確保對話不會變成一場「公關秀」。

(聯合晚報)
--
對話沒解套 護港、占中衝突升溫

港府與學聯前晚對話後仍未打開僵局,學聯認為港府沒有誠意解決問題,昨日放話,若要占中群眾撤退,除非港府接納公民提名、訂出政改時間表;不過反占中人士的動作也升溫,計程車、公共巴士業者上街頭要求群眾「還道於民」;反占中人士拆除旺角路障時也與占中人士爆發零星衝突。

學聯祕書長周永康昨天表示,會否與港府再次對話仍是未知數;港府於前晚對話提出的4個方案沒有實際內容,無助解決當下問題,他指出,要占領者撤退的理由,一是直接接納公民提名,二是訂出政改時間表。

港府前晚對話時允諾交給港澳辦一份民情報告,學民思潮的黃之鋒質疑,民情報告是否可以改變人大對政改的決定。

反占中與占中人士的衝突昨日升高,中午時分,一批「保護香港運動」人士,帶著「支持警方執法」的標語、鮮花及巧克力,到旺角向警員表達支持,並與占中人士相互叫罵,最後由警方勸離。

下午2時許,約50輛計程車開到旺角占據兩個車道,計程車司機手持標語大呼口號「還我道路」、「要求警方執法」和「保生計」。公共巴士業者也向高等法院提告,要求占領人士撤離金鐘。

一群反占中人士昨日下午到旺角拆除障礙物,並與占中人士爆發肢體衝突。一群在銅鑼灣渣甸坊、廟街、廣東道的小販,指受占領行動影響生意,將向占中三子、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及學聯祕書長周永康等人索償。

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報導,指「由香港反對派人士發起的占領中環行動,是一個挑戰基本法,挑戰特區政府和中央權威的違法行動,其初衷就是挑起對抗,而非尋求對話」。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昨日公布一份最新民調,支持與反對占中的受訪者分別是37.8%及35.5%。支持占中的比率較上次調查上升6.9%,反對的比率下滑10.8%。

(中國時報)

社會

氣爆當晚 「幹 中油跑到沒人」 高雄消防局通聯曝光 揭中油擺爛

七月底高雄氣爆傷亡慘重,責任歸屬尚待釐清。《蘋果》昨取得高市府消防局與中油安管中心通聯紀錄,一一九在氣爆前三小時曾通報中油有大量瓦斯外洩,中油頻以「沒有管線埋在那邊」為由,遲未派人察看,甚至電話一度無人接聽,消防人員以台語罵:「幹,中油前鎮所跑到沒人。」

昨出刊的《壹週刊》也報導,監委日前約詢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等人,中油坦承位在前鎮儲運所內的安管中心可監測高雄所有石化管線,張並認為中油可以知道榮化管線有問題。不過中油怒批報導扭曲事實。

10時多才派人察看
高市消防局長陳虹龍昨證實,當晚消防局勤務中心三度致電中油安管中心,第一次中油說「查看看」,第二次說「沒有」,第三次說「絕對沒有」,晚上十時多市府工務局調出管線圖,確定中油油管線經過當地,中油才派人到場;消防局很信賴中油,「現在有點失望。」
張瑞宗昨解釋,高雄前鎮儲運所的安管中心只是中油二十四小時值班中心,僅能監控中油自己操作與使用的管線。中油指一一九當時是說有瓦斯漏氣,但中油在氣爆事發地並沒有瓦斯管線,僅有一條早已沒使用的八吋乙烯管線,中油清查自家管線都正常後回報消防局。

稱因忙亂漏接來電
張瑞宗說,李長榮化工的管線事發時是華運倉儲在使用,李長榮化工應自行監控,中油沒義務要隨時掌握李長榮化工的管線運作;消防局當時重複下達命令要求中油清查,中油只能查自家操作與使用的管線。中油舉例說,就像中油位在路口的加油站設有監視器,不可能二十四小時監控路口的交通事故,或為路口發生的車禍負責。
對於「幹」氣話,引發網友熱議,怒批中油人員散漫,「混吃等死,不知輕重。」張瑞宗指當晚很多單位都打電話來,一時兵荒馬亂,接電話的人可能去聯繫事情,有幾分鐘沒接到電話,真正狀況還要再調查。
《壹週刊》昨報導,負責調查高雄氣爆案的監委李月德等人十月一日南下調查時,約詢張瑞宗、中油前鎮儲運所幹部李順欽,留有錄音資料;中油首度坦承安管中心可監測高雄所有石化管線。周刊認為中油根本是事前擺爛、事後說謊。

反指媒體斷章取義
李月德昨表示,南下高雄是接受民眾關於氣爆陳情,順道參訪中油前鎮廠區,並非正式約詢;《壹週刊》指有錄音資料,但當天沒記者在場,「這種東西不可能由我們提供」。另一監委認為報導有點拼湊,當天中油並未明確表示可監控所有管線。中油昨反批《壹週刊》將監委到高雄調查順道巡查儲運所而進行的錄音斷章取義,扭曲事實。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23/LA08/LA08_003.jpg

(蘋果日報)
--
中油知情不報? 監控設備未預警氣爆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中油能隨時掌控高雄所有石化管線操作情形,卻在高雄氣爆前輕忽處理、延誤時程釀禍;對此中油喊冤,強調中油確有監控操作中管線能力,但就如同社區遭小偷,警方事後來調閱監視器資料,卻怪罪警衛有拍到、為何不報警,「要怪也要看社區警衛有沒有看到畫面,且誰會知道那是小偷呢?」

根據《壹週刊》報導,中油前鎮儲運所能夠監控高雄市所有石化管線狀況,氣爆前三小時就得知管線漏氣,且節錄一一九勤務中心的錄音通聯紀錄發現,勤務中心向中油請助,但中油回應卻很慢而延誤時程。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喊冤,強調中油只會監控正在操作中的管線,且氣爆隔日調閱回溯資料才得知榮化管線壓力曾異常,壹週刊斷章取義、報導不實。

張瑞宗解釋,中油前鎮儲運設置的安全監控中心,僅在「中油」有輸送時才會調閱該管線資料進行監控,且警報系統才會示警,若管線沒有運作,不會把管線資料從電腦裡調出來,警報系統也不會響,中油當然不會知道;且當時第一時間是懷疑中油管線出問題,安控中心當然是以查詢自家管線有無異常為主。

氣爆隔日調閱資料 才知榮化管線異常

他表示,氣爆隔日凌晨一點半,中油主管會同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前往前鎮儲運所調閱回溯紀錄資料,才發現李長榮管線壓力有曲線異常,中油絕對不是事前知情不報;他強調,中油能調閱回溯資料得知榮化管線在氣爆前壓力異常,是因榮化管線與前鎮儲運所相連,並非中油能隨時掌控所有石化管線狀況。

中油前鎮儲運所人員也指出,自己的管線都忙不過來了,那有工夫監控其他業者管線,對於週刊爆料,直覺「有人要把責任推給我們」。

另報導還指出,監委十月一日南下約談中油副總張瑞宗等人時,中油已坦承安管中心確能監控高市所有石化管線壓力變化。

對此,監委李月德澄清說,監院尚未就氣爆案展開任何約詢,還在資料搜集階段,包括高雄市政府還未函覆資料;至於週刊指中油向監委表示有能力監控高市所有石化管線,李月德說,他當天參訪中油時沒聽到這樣的對話,其實監委們當天主要是接受災民陳情,參訪中油是了解中油的運作,監委也不可能提供(錄音)資料給媒體。

高市消防局長陳虹龍 對中油失望

對媒體披露中油位於前鎮儲運所的安管中心可以監控高市石化管線,似意味若即時全面檢測,或可避免逾三百人的傷亡;高市消防局長陳虹龍昨對此表示,他原本對中油很信任,但氣爆後,對中油已感到失望。

陳虹龍說,氣爆前,因現場瀰漫一股濃厚的「瓦斯」味道,但欣高、南鎮兩家天然氣公司都說附近地底下沒有瓦斯管線;當晚九點,高市消防局勤務中心第一次致電中油監控中心,希望幫忙釐清是何種管線洩漏,但中油稱地下沒有石化管線。

陳虹龍說,消防局勤務中心在當晚十點廿分前,共撥打三通電話給中油,得到的答案都是「地下沒有石化管線」,直到高市府工務局管線科人員到場,確認洩漏的是石化管線後,消防局第四次撥給中油,中油才派員到場,當時已近十一點,距發生氣爆已剩不到一小時。

不過,據了解,當晚到場的中油前鎮儲運所王姓經理在雄檢應訊時稱,的確曾告知有中油、中石化和榮化等三條管線,不可能獨漏榮化;陳虹龍等人卻說,只聽到中油和中石化兩條管線,並找這兩家公司人員到場了解,確認沒有輸送氣體。辦案人員私下指出,當時若能確認有榮化管線,絕對可避免悲劇發生。

至於中油儲運所有無設備或有責任義務監控等情形,檢方表示均有掌握事證,並已傳喚相關人員釐清,中油有無涉及刑責,也會一併調查。

高雄氣爆發生後,榮化大社廠遭市府勒令停工,九月底榮化提出復工審查申請,市府預估十月底到十一月初進行審查。市府經發局表示,市府將召集五位學者專家組成復工審查委員會,重點在於「榮化關於公共安全問題」是否還存在。

(自由時報)
--
隱瞞李長榮管線? 中油:有告知

昨天出刊的《壹週刊》指中油明知有李長榮管線,還能監測,卻知情不報,也應對高雄氣爆負責。中油昨發新聞稿抗議並澄清,表示中油有主動告知市府李長榮管線存在,但第一時間也不清楚誰釀禍,絕無隱瞞。

對此,雄檢表示,周刊內提及的119通聯記錄和中油管線資料等事證,氣爆後檢方都已調閱,也釐清中油相關人員作為是否觸及刑事責任,全案偵查已進入尾聲,近期內會偵結,屆時將一併敘明偵查結果與認定理由,對周刊的報導和監委調查內容表示尊重。

監委日前南下調查高雄氣爆案,周刊公布相關錄音檔和通聯紀錄,指中油事前推諉、事後說謊。根據通聯紀錄,7月31日晚上9點多,119勤務中心不斷去電中油問管線情況,但中油態度消極不幫忙,直到爆炸前10秒才說有榮化管線。

周刊還說,中油直到消防局確定當地有中油管線,才派人到場。並指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向監委坦承能掌握其他公司管線,等於3小時前就知情,卻沒通報。

中油對此說法昨天提出嚴重抗議,中油說,洩漏的丙烯管線是李長榮的,中油不負責該管線操作,所以工作人員沒有監控該管線的輸送壓力。當李長榮丙烯管出現異常,中油第一時間並不知情,如果知情一定通報。

其實早在8月底,中油高雄廠高層已做過同樣澄清。當時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中油確實可以記錄其他管線壓力情況,但平常根本不會特別注意非自家管線。

那位高層昨受訪再強調句句屬實。周刊報導中油人員7月31日晚上10點多到場時,一問三不知。他說,中油人員一抵達現場,就當面告知在場的消防、市府人員,裡面有中油、中石化、李長榮3條管線存在,並非氣爆前10秒才說。

他還透露,當時一名中油的經理到場協助,看到工務局拿著老舊、又錯誤百出的管線圖在查找,擔心市府找錯位置,還主動指正。只是沒想到是榮化,絕無隱瞞。

(聯合報)
--
高雄氣爆案 有操作才監控 中油挨轟離譜

高雄氣爆,中油難辭其咎!外傳日前監委南下調查時,發現中油前鎮儲運所安管中心,可監測高雄市所有石化管線,及早防止氣爆發生,卻因輕忽導致悲劇,中油昨氣憤駁斥傳聞不實,指公司是「有操作,才監控」。但熟知管線操作的石化業主管嘲諷中油:「除非值班人員在睡覺,否則沒聽到(警報訊號)是很離譜的事!」

《壹週刊》報導,中油在監委調查時,坦承其前鎮儲運所安管中心,可監測管線壓力,但據高雄消防局錄音資料顯示,當洩漏請求協助時,前鎮所值班人員卻一副事不關己,難卸其責。

對此,中油副總張瑞宗說,中油送給李長榮的管線確有裝壓力監控計,可回溯調閱當時電腦紀錄壓力資料。這就如店家門口裝監視器,門前發生車禍,警方要店家提供影像,事後卻說店家應負責隨時監測門口,「這合理嗎!?」

掌控管線 中油指亂講

張瑞宗強調,中油「有操作,才監控」,氣爆當晚是華運倉儲供應丙烯給李長榮,中油當然沒監控。他怒斥《壹週刊》,前鎮可掌控所有管線資料是「亂講」,高雄管線多長,怎可能中油都掌控。

壓力若異常 警鈴會響

中油內部主管強調,監委是調查高雄市府,為釐清問題,才要中油報告相關事項,但現在有人大打烏賊戰,拖中油下水。當天消防局來電要求清查時,中油確實有查,但光中油管線都查不完,根本沒時間查別家業者管線。

不過,一位石化大廠主管認為中油說法是卸責。一般安控中心,會偵查管線流量計、壓力監控計與氣體監控計等資訊。壓力一旦異常洩漏,不但有警鈴示警,電腦會立即辨別哪條管線、輸送種類,以語音方式廣播,甚至立刻傳簡訊到相關主管手機。

監委表示未正式約談

張瑞宗則強調,警報須在上線操作時才會通知,氣爆當晚非中油在輸送,管線自然「OFF」(關閉);「沒任何規定我們要做!」。

對於中油說詞,家住高雄的康小姐無奈說,中油身為國營事業,出這麼大事,卻只會與有關單位互踢皮球,這種心態不可取。

高雄地檢署表示,尊重監委職權,氣爆案即將偵結,中油究竟有無刑事責任,屆時會講清楚。主查監委李月德昨表示,監委10月1日南下高雄接受陳情,順便去中油前鎮廠區了解運作狀況,全程採「走動式參訪」,沒正式約詢,也不會列入調查紀錄,對於報導內容「不清楚、沒聽過」。對氣爆調查,李月德說,目前仍在資料蒐集階段,未對中油正式約詢,約11月14日展開約詢,希望盡快結案。

另據了解,高市經發局依工廠管理輔導法,勒令李長榮化工大社廠停工,至今停工2個多月,廠方趕在9月底提出復工計畫書,經發局已召集審查委員會,最快月底第1次開會審查,若過程順利,11月初即可能核准復工。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3/Clipping/656/BX2A00_T_01_02.jpg

石化業互相掩護 陳金德:很糟糕

《壹週刊》報導中油可監控全高市地下石化管線資訊,卻輕忽推諉未回報,釀成氣爆災難。對此,高市環保局長陳金德痛批中油當時沒告知管線是榮化的,無法卸責,但他強調不僅中油,整個石化業習慣互相掩護,是很糟糕的文化。

陳金德說,幾乎所有高雄地下石化管線皆是中油早年委託中鼎公司鋪設,前鎮儲運所設有「DCS數位控制系統」可即時監控所有從中油接出管線狀態,氣爆後,勞工局、環保局即是在中油前鎮儲運所調到榮化管線壓力變化資料。

「管線是中油建造、也能監控壓力變化,中油責無旁貸!」陳金德說,氣爆前中油人員推託「管線不是我們的」,其實意思是「我們當天沒從這條管線送料」,卻不願明確告知管線屬榮化所有,才無法及時阻止氣爆。

不過,中油石化事業部員工私下指出,前鎮儲運所控制室確實會監控管線壓力狀態,但氣爆管線是中油、華運共用,當天是由華運送料到榮化,因此監控螢幕上並未出現該管線壓力數據,絕不是知情不報。

陳金德說,不只中油,整個石化業互相掩護早已蔚為陋習,如氣爆後高雄各地頻傳地下管線氣體洩漏,環保局「抓漏」疲於奔命,各單位就算明知管線是誰的也不說,只不斷強調和他們無關,「這文化非常糟糕!」

不願具名的大社工業區石化廠主管說,各廠商對自己管線較了解,不一定知道其他業者狀況,但他私下坦承,由於管線外洩動輒面臨數十、數百萬罰款,誰都無法保證下次不會輪到自己,因此業界一般不會「多嘴」。

(中國時報)
--
捨命飛官 至死未及跳傘 「沒有逃生念頭」墜地座椅才掉出

空軍雷虎小組中校飛官莊倍源前天在訓練飛行時與友機擦撞失事殉職,有目擊墜機過程者昨指出,莊的飛機在觸地第三下時,才看到他隨彈射椅「掉」出機體;空軍也證實曾兩度呼叫莊快跳傘,且檢視其彈射座椅起爆器並沒引爆,可斷定莊為避免釀成地面人命損害,操控飛機到最後一刻,並沒有跳傘逃生念頭,英勇殉職。
高雄地檢署昨會同法醫解剖莊倍源大體,莊雙腿骨折、肋骨斷裂、氣血胸、頸椎斷裂、顱內出血,研判莊是坐在駕駛座上受撞擊而死,但確切事發經過還須調查機艙及現場相關事證判斷。

與莊擦撞同袍痛哭
與莊倍源發生空中擦撞的飛官楊志平,昨天和雷虎小組成員到莊的靈前上香,楊向莊的妻子致意時,難過地痛哭失聲,莊妻則輕拍楊的背部並握住他的手,輕聲安慰。楊的同僚表示,楊對莊倍源殉職非常自責,壓力很大。
空軍官校校長張延廷表示,莊在空中擦撞後努力將飛機飛往人煙稀少的農田降低傷亡,「很英勇,為國捐軀。」也將給予楊志平心理輔導。

剪輯訓練影片致敬
國防部長嚴明昨也到靈堂致意,慰問家屬時表示莊倍源英勇殉職將追晉。嚴明並表示,初步調查這起空難已可排除環境、機械等因素;並將檢討雷虎小組部分較危險、高難度科目是否需要繼續。
昨有不少民眾在梓官區失事現場議論紛紛,墜機地點的香蕉園主人柯國祥說:「莊倍源是真英雄,如果不是他把飛機控制墜落在農田,傷亡恐怕更大。」
今年是空軍雷虎小組成立六十周年,國家地理頻道日前曾拍攝雷虎小組訓練紀錄片,當時莊倍源也有參與拍攝,預計將會在年底播出。國家地理頻道昨天也特別剪輯一段影片放在YouTube上(http://ppt.cc/ch24),表達對莊的最高敬意。

(蘋果日報)
--
雷虎殉職飛官莊倍源 將追晉上校

空軍雷虎小組飛行員莊倍源中校前天在飛行訓練時,不幸失事殉職,軍方認為莊倍源因公殉職事實明確,決定為其辦理追晉上校,撫卹金將以上校軍階標準發放。行政院院會今天將通過對莊倍源的褒揚案,以便趕在莊公祭儀式前轉發家屬。

莊倍源失事殉職,曾拍攝雷虎小組紀錄片的國家地理頻道以及以空軍為主題的國片想飛,也先後製作影片及照片,追悼莊倍源。

初步排除環境及機械故障因素

空軍昨在岡山空軍醫院後方設置莊倍源靈堂,國防部長嚴明前往上香後指出,莊中校是因公殉職,國防部將依法從優撫卹及辦理追晉,並提供家屬相關的協助。嚴明表示,軍方對失事的初步判斷,已排除環境及機械故障因素。

嚴明表示,雷虎小組平日各項操演科目共計十八項,後續將針對部分高難度動作進行檢討,考量是否有繼續實施的必要,以符戰訓實需。空軍官員指出,例如像三機尾隨滾的動作就屬於高難度,危險性相當高,未來有可能不再實施這個課目的表演。

對外界質疑AT-3教練機機齡老舊,嚴明表示,國軍相當重視訓練安全,會審慎規劃高級教練機建案,期能提升飛行訓練成效。

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汪旋周表示,在發生碰撞時,莊倍源有兩次跳傘機會,地面通信車也有呼叫飛官要跳傘,原本高度也足夠,但莊選擇把飛機再帶一下(到無人的農田),因此失去跳傘時機。

與莊倍源發生擦撞、平安降落的飛官楊志平,稍後也現身靈堂,面對搭檔殉職,楊潰堤痛哭,由同僚一路攙扶,面對莊妻時數度哽咽說不出話,莊妻則強忍淚水,輕拍楊的肩膀。軍方透露,楊在意外後承受極大壓力,已替他安排心理輔導。

高市府兵役局長黃憲東代表市長陳菊慰問莊倍源家屬,並先加發九萬元即時慰問金予家屬。

高市府兵役局表示,依規定設籍高市在營官兵因公死亡遺族可領慰問金一○二萬七千元,待國防部後備指揮部發布死亡通報,高雄市政府隨即可發放,這並不包含國防部撫卹金。

(自由時報)
--
殉職飛官妻 反勸淚崩「學弟」保重

「大嫂,對不起、對不起!」空軍雷虎小組教練機撞機意外,生還飛官楊志平昨到殉職飛官莊倍源靈前祭拜,他哭紅了眼,向莊妻道歉;莊妻沒有責怪,輕握他的手要他多保重。

空軍出身的國防部長嚴明昨前往悼唁,表示莊倍源表現優秀且因公殉職,符合追晉官階要件。國防部將檢討雷虎小組的十八項表演科目,是否有必要再操演,去做這麼大的冒險。

意外撞機失去搭擋的楊志平,是莊倍源學弟,兩家人平日常來往,楊稱呼莊妻為大嫂。意外發生後,軍方前晚派員慰問時,楊自責地號啕痛哭。

楊志平昨天獲悉莊倍源遺體移到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家屬並設妥靈堂,雖然軍方勸他暫時別去,但他執意要去悼祭,要當面向莊妻道歉。他在靈堂前痛哭失聲,連舉步都有些困難,同僚扶著他走向莊妻蘇茂如,他鞠躬道歉連聲說:「大嫂,對不起、對不起!」

莊妻一點都沒責怪,輕握楊的手,一再鼓勵楊說,「大家都不想看到這種事發生,飛安事故什麼時候會發生很難講,既然事情都已經發生了,不要自責、不要難過,要多多保重」。

蘇茂如的堅強表現,令在場所有軍方人員敬佩,稱讚她「真的很堅強」「這就是飛官的另一半」。蘇茂如和莊倍源育有十歲大的兒子,她已拜託空軍官校長張延廷幫她找工作,要獨力把小孩養大。

國防部長嚴明昨到官校聽取失事簡報後,也前往悼唁莊倍源,並向蘇茂如和莊倍源的父母致歉。

嚴明說,教練機墜機,環境與機械因素是可以排除的。「是不是人為因素?」後續會再瞭解,一定會找出肇事原因,給家屬一個交代。

(聯合報)
--
搭檔痛哭自責 遺孀安慰他

英勇殉職飛官莊倍源所屬雷虎小組,昨天由領隊王維楨率領旗下8名組員到靈前哀悼,與莊倍源搭擋的楊志平,見到家屬當場痛哭到鼻頭都紅了,莊倍源遺孀還反過來輕拍他肩膀,要他別想太多,場面令人動容。

前天,莊倍源與楊志平搭擋各自駕駛AT-3型教練機,因兩機不慎碰撞導致莊倍源墜機身亡,楊志平雖然平安著陸,但內心自責不已,特別是無法接受同袍已離去事實,軍方已安排心理輔導。

莊倍源22日移靈岡山吉發生命會館,以佛教儀式布置簡易靈堂;國防部長嚴明昨天下午南下岡山,率領弟兄們至靈前哀悼,並逐一向遺孀、父母親及親屬握手慰問,他感慨國家痛失英才,也哽咽說,「你們把兒子交給國軍,卻發生如此憾事,國家真對不起你們。」

莊倍源的年邁雙親痛失愛子,心情異常平靜,遺孀也格外堅強,她是家庭主婦,頓失依靠後得肩負起10歲獨子教養責任;昨她當面向空軍官校長張延廷請求幫忙找工作,好貼補家用,當場獲允諾。

殉職飛官莊倍源,22年前就讀台中市明道中學,他國中時的導師丁兆齡前天聽聞噩耗,相當難過,透過臉書寫了篇長達1200字的追悼文,她說:「我會記得你瀟灑開朗的笑,我會一直在課堂上談起你,台灣天空上最亮的一道光芒。」

去年獲師鐸獎的丁兆齡也是軍人子弟,出身台南眷村的她說,當年聽聞莊倍源想選擇軍校就讀,不禁想起幼年時聽到左鄰右舍傳來的哭聲,也擔心他到底能否禁得起從軍歷程中的艱苦考驗。

丁兆齡說,莊倍源第一時間抉擇,避開了民居、工廠,他用盡生命的能力去奉行保國衛民,「在課堂上慷慨激昂的捨己為人,為什麼實行起來會這麼的痛?」 丁兆齡看著照片中的莊倍源,熱情、皮膚黝黑,被同學暱稱為「黑豬」;現在的他,以英勇的生命姿態,在藍天畫下最動人的一道弧線。

嚴明:墜機非機械因素

空軍AT-3墜機是否因飛官莊倍源「關鍵一秒遲疑」,釀成無法挽回悲劇?國防部長嚴明昨強調,已排除環境、機械故障等因素,言下之意暗指是人為疏失。此外,軍方也將重新檢討雷虎小組是否有必要繼續冒險犯難演出高難度動作。

AT-3教練機墜毀高雄梓官,離起飛的岡山空軍機場2.5公里,失事原因待釐清。空軍官校校長張延廷昨早指出,根據飛行軌跡,莊倍源6號機原應朝南飛,卻往西南方走,角度偏了20度,顯示他盡力避開人口稠密城鎮,「這是他的基本素養、本能。」

張延廷強調,飛安意外須考量環境、人為、機械等3大因素,因此不排除有候鳥過境遭鳥襲、亂流、機械故障等影響,整起事件已交由空軍司令部組成飛安調查小組釐清。

然而,昨天下午國防部長嚴明受訪時說,經看完相關影帶已排除環境、機械故障;等於只剩1項人為因素,但嚴明僅說,「三機尾隨滾轉具有相當難度,(飛)稍快、稍慢皆可能有危險」意指反應時間就是關鍵。

嚴明強調,機械方面沒有問題,飛機是在安全情況實施訓練;國防部針對飛機老舊已有規畫,未來高級教練機需求評估當中。此外,對於莊倍源因公殉職部分,將追晉官階並從優撫恤。

雷虎小組訓練精實有18項技術科目,嚴明說,三機尾隨滾是高難度科目,飛行員平時得勤於訓練培養絕佳默契,「愈是驚險,愈是克盡完美」,但要檢討是否有必要再做這麼大的冒險。

(中國時報)
--
欺民 誇大失業率好轉 3.96%追平8年前 竟稱14年來同期新低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上月失業率百分之三點九六,為近十四年同月新低,預估若景氣穩定復甦且無重大事件影響,今年平均失業率可望降至四趴以下。不過,八年前九月失業率已是百分之三點九六,主計總處跳過此年份直接與十四年前相比,昨遭勞團痛批玩數字遊戲欺騙民眾,學者指有邀功之嫌。

主計總處昨公布九月失業率,較八月下降零點一二個百分點,但仍高於鄰近的南韓、日本及香港。主計總處在新聞稿中寫:「九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九六,與九十五年九月同係近十四年同月最低水準」;另今年一到九月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三點九九,也創六年同期新低。

年失業率拼低於四趴
主計總處推測十月失業率將可再降,並預估若景氣穩定復甦且無重大事件影響,今年的年平均失業率可望降至四趴以下,打破二○○八年以來年平均失業率從未低於四趴的紀錄。
馬英九總統在二○○八年競選總統時曾提出「六三三政見」,包括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六趴、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二○一六年平均國民所得達三萬美元。主計總處昨強調全年失業率將是六年來首度降到四趴以下,也在網路引發網友批評,有網友說:「選舉到了,這些美化新聞看看就好。」也有網友說十四年前國內可沒有這麼多契約工。

「根本在玩數字遊戲」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也痛批,若今年九月和二○○六年九月的失業率都是百分之三點九六,失業率應是七年同月新低,或是追平八年前,而非十四年同月新低,「沒想到政府為拼選舉嚴重灌水,實在太扯!」政府根本在玩數字遊戲欺騙民眾。
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謝邦昌指,從過去十四年的就業情勢來看,今年九月的確是相對低點,但主計總處刻意強調最低的說法有語病,也畫蛇添足,有邀功嫌疑,沒必要。

政院辯敘述方式不同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解釋,八年或十四年同月新低,只是敘述方式不同,兩種說法都可以,會跳過二○○六年直接與二○○○年比較,僅是延續過去習慣,將相同的數字年份跳過。
剛找到工作的李小姐表示,工作雖不難找,但低薪、工時長,勞工長期被壓榨,政府只會美化數字、不面對真相。台大經濟系教授許振明認為,今年景氣確有好轉,明年不確定因素多,景氣仍待觀察。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23/_Other/1414010881.jpg

窮忙 實質薪資倒退15年

企業快加薪
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一至八月實質薪資平均為四萬七千二百四十三元,仍不及一九九九年的水平,等於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為鼓勵企業為勞工加薪、提升勞工薪資水準,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宣布將釋出三百億元勞退基金委外代操、並以「台灣高薪100指數」為追蹤目標,但勞團批想藉此改善低薪是緣木求魚。

砸3百億基金鼓勵
主計總處昨公布今年一至八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三萬八千零七十六元,為歷年同期最高;若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因素,實質薪資平均為四萬七千二百四十三元,雖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點一且是近四年最高增幅,但仍低於一九九九年的四萬七千六百二十二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昨以鼓勵企業為勞工加薪為由,宣布釋出以「台灣高薪100指數」為追蹤指標的勞退基金委外代操標案,將遴選五家投信代操,每家六十億元,「台灣高薪100指數」是先選出「員工平均薪酬最高的三分之一」、「淨利為正數」、「每股淨值至少十元」的股票,最後以「員工薪酬總額」排序且選出最大前一百支股票作為成分股,也就是砸三百億基金投資鼓勵高薪企業。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廉批,此舉無法改善問題。陳先生月薪二萬二千元,付房租、養小孩根本不夠,批政府作法根本沒用。

(蘋果日報)
--
江揆質疑薪資倒退說 主計總處噤聲

9月失業率降至3.96%

受畢業生求職高峰期結束影響,九月失業率降至三.九六%,較八月下降○.一二個百分點,仍高於日、韓、星、港等亞洲鄰近國家。另一至八月實質薪資仍倒退十五年,但因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質疑「薪資倒退」的說法,主計總處的新聞稿不再提及「實質薪資不及十五年前水準」,改口「未回復至金融海嘯發生前一年水準」。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表示,九月失業率再度降至四%以下,與二○○六年九月同為近十四年同月最低;一至九月平均失業率三.九九%,為近六年同期最低,若經濟能維持穩健復甦,且無病毒等國際重大事件影響,全年失業率可望降至四%以下。

主計總處昨也公布一至八月平均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三萬八○七六元,為歷年同期最高,較去年同期增一.六三%;一至八月平均薪資(含固定月薪、獎金、紅利及加班費等)為四萬九○四三元,也是歷年同期新高,增四.五三%。

扣除物價漲幅後,一至八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三萬六六七九元,較去年同期略增○.二四%,但不如一九九九年的三萬七一九六元;實質平均薪資四萬七二四三元,增三.一%,仍不如一九九九年的四萬七六二二元,薪資成長幅度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實質薪資仍倒退十五年。

(自由時報)
--
9月失業率 降至3.96%

主計總處昨(22)日發布9月失業率降至3.96%,回降至4%之下,寫下14年同月最低水準。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表示,若接下來未遭遇大型風險,今年全年失業率有望低於4%。

失業情勢改善,薪資狀況也見好轉。主計總處統計,今年1至8月薪資為4萬9,043元,為歷年同期最高。實質薪資更是出現近年來罕見的正成長,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1.39%,1至8月實質薪資平均為4萬7,243元,正成長3.1%,逐漸擺脫過去兩年薪資成長不敵物價漲幅,實質薪資倒退的窘境。

(經濟日報)
--
9月失業率3.96% 創近14年最低

度過5至8月社會新鮮人進職場的失業高峰,主計總處昨公布9月失業率較8月下降0.12個百分點,創近3年來最大降幅,來到3.96%,與2006年9月同為14年來最低水準,但仍高於鄰近日本、南韓、香港與新加坡。

不過主計總處認為,景氣明顯好轉,不僅促使失業率下降,連民眾找工作的求職時間也大幅縮短,對民眾來說可謂一大佳音。

由於今年1到9月平均失業率3.99%,為近6年最低水準,主計總處樂觀預期,全年失業率可望降到4%以下。

求職時間逐步縮短

主計總處副處長羅怡玲表示,今年1到9月平均失業率較去年同期下降0.19個百分點,創近6年同期最低,根據過往經歷,10至12月升幅都不大,如目前伊波拉病毒、全球經濟、歐洲通縮、地緣政治因素未對造成衝擊,全年平均失業率有希望降至4%以下。

節慶短期工作增多

羅怡玲指出,9月失業率除了是近3年降幅最大外,1到9月平均求職周數25.77周,也是近6年來較低水準,顯示求職時間有逐步縮短趨勢。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表示,隨著景氣漸好,正職工作機會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初次尋職大學畢業生也積極求職,初次謀職失業者因此減少,加上第4季因應各項節慶釋出的短期工作增加,進一步導致9月失業率下降。

高學歷者困境舒緩

李大華說,第4季進入徵才淡季,人力流動頻率也漸趨平穩,加上百貨周年慶等例行性節慶釋出短期工作機會增多,就業市場釋出不少兼職就業機會,拉高求職者信心,刺激仍在求職階段的民眾積極求職。

就年輕族群及高學歷者分析,主計總處說,與去年9月比較,今年9月,20歲到24歲失業率下降0.88個百分點,25到29歲下降0.42個百分點,大學及以上學歷也下降0.32個百分點,顯示出年輕族群以及高學歷者失業情勢舒緩。

經常性薪資部分,8月為3萬8288元,年增1.77%,1到8月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9043元,為歷年同期最高,但是,如果扣除消費物價指數,薪資反比1999年低,倒退15年。

(中國時報)
--
9月失業率 降至4%以下

主計總處昨(22)日發布失業率,自7月以來連月升逾4%的情勢畫下休止符,9月回降至3.96%,1~9月平均3.99%更創下近六年同期最低,預期在未來三個月持續下降下,今年平均失業率低於4%的機會大。

主計總處指出,受暑期工讀生退離及暑期臨時性工作結束的影響,9月就業人數降至1,110萬人,較8月減少1.1萬人,但仍較上年同月增加近12萬人,顯示勞動市場釋出的工作機會穩定增加。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羅怡玲表示,在就業機會穩定增加下,9月失業人數降至45.8萬人,失業率同步降至3.96%,是近14年同月最低。依季調後的失業率觀察,9月僅3.90%,已呈連續六個月下滑。

我國失業率有明顯的季節因素,隨著畢業生投入職場,失業率在6、7、8月升高,而於9月開始下滑,至次年春節後又升高,羅怡玲說,今年9月比8月降低0.12個百分點,這個降幅是近三年同期最大,顯示失業確已持續改善。

至於業務緊縮或關廠而失業的人數,年初仍有14萬人,9月降至12.3萬人,非自願失業持續減少。

主計總處同時指出,今年1~9月平均失業率3.99%,也是近六年同期最低,比去年同期下降0.19個百分點。羅怡玲表示,雖然目前歐元區有通縮的疑慮、全球經濟也有趨緩的現象,但依歷年我國各月失業率走勢,只要大環境沒太大變化,今年平均失業率低於4%的機會仍大。

至於各界關心的年輕族群及高學歷的失業問題,9月份20~24歲者失業率13.69%,較8月下降0.33個百分點,25~29歲也降低0.19個百分點,另外,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5.13%也下降0.20個百分點,主計總處表示:「這顯示年輕族群及高學歷者失業情勢也逐步紓緩。」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23/Clipping/656/A05A00_T_03_02.jpg

(工商時報)
--
滲透台灣茶園 中國商業間諜偷拍製茶流程 LINE回國

中國商業間諜深入南投茶區?南投縣調查站昨在竹山鎮逮到三名以探親名義來台,卻在竹山茶區非法擔任採茶工的中國男子,其中鄒姓男子坦承受僱中國某茶葉公司,利用擔任採茶工機會暗中拍攝採茶、製茶等流程蒐集情資,用LINE(手機即時通訊軟體)傳回中國。

由於近兩年中國打出「向下沉,向南移」對台工作政策,即深入台灣基層並往中南部移動,南投縣調查站認為鄒某舉動並不單純,將深入調查鄒某疑似商業間諜行為及背後是否有其他「政治目的」。

南投縣調查站幹員昨拂曉出擊,在採茶工還未出門採茶前,直搗位在南投縣竹山鎮一處民宅,將集中住在一起、準備上工的四男二女攔下,四名男子全部來自中國,他們分別以依親或探親名義來台後,在各茶區打工。

三人探親名義來台

縣調查站指出,其中以依親名義來台的五十一歲張姓男子,十七年前與陳姓妻子離婚,讓她與台灣老榮民結婚,十年前老榮民過世,陳女也取得台灣身分證,即返回中國再與張某結婚,去年張某即以外配身分來台依親,依法可在台灣打工,但縣調查站懷疑他擔任仲介角色,專門介紹中國男子到茶區擔任採茶工。

至於另三名以探親名義來台的中國男子,依法不得在台打工,而令調查人員訝異的是,其中三十二歲的鄒姓男子坦承受僱中國福建省一家茶葉公司,這家公司以二萬元人民幣代價請他藉探親名義來台,來台後要到茶區擔任採茶工,暗中將茶園外貌、採茶和製茶過程拍下,再馬上以LINE傳回公司。

辯稱受僱來台考察

鄒某昨天秀出智慧型手機裡的LINE對話和一些茶園照片,想證明他是因受僱「考察」茶園,並強調「公司叫我來考察,只是要跟茶農茶廠搞熟,將來比較好採購」。

調查站人員指出,三名以探親名義來台的男子,鄒姓和李姓男子較年輕,兩人都是來探視嫁給台灣榮民的母親,而另名潘姓男子,則是妹妹嫁來台灣。

(自由時報)
--
探親變找茶 陸客間諜全都錄

一名來台探親的大陸籍鄒姓男子,非法到南投茶園當採茶工,他圖的不是一天200元的工資,而是收了大陸一家茶業公司2萬元人民幣,來台拍攝台灣茶的種茶、製茶流程,並透過手機即時通訊傳回大陸。他的手機中完整紀錄阿里山、大禹嶺、杉林溪、鹿谷等台灣知名產茶區的影像,還撰寫觀察筆記,儼然商業間諜,也讓台灣茶葉技術「全都露」!

陸配親友網 廣發打工帖

南投調查站獲報大陸人士利用來台探親,非法擔任採茶工,經過蒐證、跟監,22日拂曉出擊,在南投縣竹山鎮一處茶園,查獲正準備下園採茶的6名大陸籍人士,其中2名婦人是大陸籍配偶,屬合法工作。

至於另外4人,則牽扯出兩岸間人民錯綜複雜的關係。其中,擔任「工頭」的張姓男子與陳姓妻子,1997年在大陸離婚,陳婦隨即遠嫁台灣的老榮民;2004年老榮民亡故,張姓工頭與陳婦重新結婚,並以配偶身分來台依親,形成奇特的夫妻關係!

張男因為是依親身分,可以在台灣工作,沒想到他竟透過大陸配偶的親友網羅,廣邀來台探親的大陸人士非法擔任採茶工。

這3名來台「探親」的男子,潘男是探視嫁來新北市的妹妹;鄒姓、李姓男子,則是分別到嘉義、高雄,探望嫁到台灣的媽媽。3名大陸人士的親人分居南北,但透過張男牽線,竟然都聚集在南投縣的山區茶園中工作。

2萬人民幣 蒐祕3個月

調查人員發現,今年8月20日來台的鄒某手機中,都是茶園照片,包括著名的八卦茶園,經深入查看,驚見手機中完整紀錄嘉義阿里山、台中大禹嶺、南投竹山杉林溪、鹿谷凍頂茶區等台灣知名茶葉產區的種茶、製茶影像。

茶農若認有侵權 可提告

鄒嫌供稱,大陸一家茶業公司給他2萬元人民幣,要他在來台探親的3個月內,拍攝種茶、製茶流程,並透過手機即時通訊傳回訊息。鄒男還撰寫在茶鄉的觀察筆記,猶如田野調查紀錄,並蒐集各種樣本,準備帶回大陸。

調查人員指出,鄒男雖參與採茶,但他技術不佳,採1斤茶菁工資台幣30多元,他1天只能採5、6斤,顯然意不在此。

調查人員表示,就「學習」茶業技術部分,並非國防以外機密規定的範圍,不過,若茶農自認為有營業機密,如茶葉有特殊製程、配方等遭侵權,適用新修的《營業秘密法》,但屬告訴乃論,全案由南投調查站依《營業秘密法》偵辦中。

出走回銷+剽竊 台灣茶內外交攻

台灣向來以農業技術為傲,但近年來,農業技術逐漸因產業外移、專家外流,還有人專程來台剽竊,導致在異地生產的農產品,竟而成為台灣的競爭對手!

其實,台灣的茶農已有很多人前進大陸、越南等地開疆闢土,帶著台灣的種苗、技術在當地經營茶園,且已透過各種管道大量回銷台灣;大陸人士興沖沖到台灣買茶,可能買到的是大陸貨!

不過,即使技術、種苗可以移轉,茶樹畢竟是長在土地上,只有台灣的風土氣候,能夠孕育絕佳風味的茶葉;「怎麼就是做不到那個味?」這或許是大陸鄒姓男子還要深入茶區,進行田野調查的原因之一。

台灣農產經過長期改良、育種,頂尖農業技術栽培出優質農產品,就是最大優勢;然而,近年兩岸互動密切,專家退休後轉往大陸,恐怕會製造出更強大的對手。專家外移沒法律限制,技術學習也無可避免,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進步,永遠領先!」才能確保競爭優勢。

(中國時報)
--
這款軍紀 站哨開趴 海巡舞步槍哈林搖

海巡士兵在執勤時間,拿著步槍和同袍一起跳「哈林搖」吶喊,影片PO網後招來議論,海巡署追查發現,5兵均已退伍,已無從懲處;現役士兵則感嘆,學長退伍後PO網,是想害死誰?

退伍後PO網 無從懲處

網路昨出現一段52秒影片,5名男子分別穿著海巡橘色制服、便服、打赤膊,隨著音樂搖擺、跳舞,有人持手電筒、有人拿椅子,還有穿制服者抓著步槍,比出掃射的動作,且有貼身搖晃猥褻動作,網友認出這是Harlem Shake「哈林搖」,源自紐約哈林區流行的舞,前15秒一人獨自舞動,其他人各自裝忙,等到15秒的一個重拍後,其他人放下手邊的活,全體狂舞。

5名年輕人全是義務役

網友大罵軍紀渙散,但也有人認為年輕人好玩,別大驚小怪,海巡署查出拍攝地是岸巡83大隊在花蓮溪出海口的77機動站值班哨,83大隊副大隊長余書懷說,這5兵全是義務役,去年9至11月陸續退伍,已無法追懲。

現役士兵怨:想害死誰?

余書懷說,依規定,執勤時不可以帶智慧型手機,也不可拍攝營區哨所動態、陳設;影片中的長槍雖未裝彈匣或子彈,但執勤時跳舞有違規定,可禁足懲處,但他們已退伍,無法處置。

不少現役士兵無奈表示,學長當爽兵,自嗨就算了,退伍後還PO網,是想害死誰?真不夠意思!

(自由時報)
--
海巡high跳哈林搖 退役罰不到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東部地區巡防局岸巡83大隊所屬77機動站,去年服役人員在值班檯大跳哈林搖(Harlem Shake)熱舞,連值班人員也跟著帶槍上陣,被PO上網後,引發網友一片撻伐聲浪!機動站副站長楊佳勝無奈表示,影片中6個弟兄都是義務役,且都已經退役,單位無法對他們進行懲處,往後會加強要求弟兄紀律。

「開始囉!」影片中6名男子,隨著音樂節奏誇張地擺動肢體,原本在吃便當,或是坐著休息的人,通通跳起了哈林搖(Harlem Shake),誇張地扭動身體,有人拿探照燈營造氣氛、有人拿椅子演起乩;令人震驚的是,其中2人身穿制服、手持長槍,同樣跳得超high。這段影片21日晚間被胡姓網友貼上臉書,並寫下「好ㄏㄞ喔…吃便當,拿長槍,開轟趴?」留言,質疑海巡毫無紀律。

楊佳勝表示,影片中6個弟兄都是義務役,穿制服的2人當時正在執勤,其餘4人則是在站內待命,只是6人都已經在去年8月至10月間退役,無法對他們進行任何懲處,往後會加強要求弟兄紀律,絕對不會讓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他表示,影片拍攝當時全球正吹起哈林搖熱潮,該名林姓退役弟兄覺得好玩才拍下此段影片,雖然曾在臉書上短暫分享,後來覺得不妥立即刪除,沒想到已被網友存檔轉載。

83大隊副大隊長余書懷坦言,行為確實違反勤務紀律,海巡單位將全面檢討內部管理,同時督促做好生活管理,做好勤務紀律及法治教育觀念。

影片PO網後已有近萬人瀏覽,有網友留言質疑國軍軍紀鬆散,不過也有人認為,「沒什麼,國外公職人員一樣這樣玩。」

(中國時報)
--
土耳其之狼髮線大倒退 變「清朝男」了啦

因涉性侵女大生未遂,並拍下多名女子性愛影片,而被外界稱為「土耳其之狼」的土國男子王凱傑,日前不滿遭同學批評,氣得出拳打對方而挨告傷害,士林地院昨首度開庭,王凱傑一副休閒打扮,但頭上的髮際線明顯上縮,還隱約可見頂上頭皮,雖稱不上禿頭,但髮量明顯稀疏,昔日帥樣為之崩壞。

儘管面臨掉髮危機且官司纏身,但王凱傑仍表現輕鬆,穿紅白條紋POLO衫,搭配牛仔褲,對比日前性侵案在台北地院開庭時的西裝打扮,差異頗大;等候開庭時,王還轉頭和律師談天說地,不時露出微笑,長達數十分鐘。

庭訊時,法官確認王凱傑是否會講中文,王強調「只會一點點」,被問及是否認罪,王立刻字正腔圓大聲回答「我否認犯罪」,表示案發時在場,但沒出手打人。委任律師說,當時口角,對方拿手機對著王凱傑拍攝,他為保護自己權益,才要拿走手機並發生拉扯,王沒有傷害人的意思。

對於王凱傑先被控告性侵、又被控告打人,有網友嗆:「要單打單挑我來」,還有網友連結時事,要他「跟魏應充一樣滾出台灣」。

檢方起訴指出,王凱傑日前在淡江大學上課時,不滿德國籍孫姓男子批評「王凱傑讓在台灣的外國人蒙羞」,氣得上前理論,並出拳毆打,孫男倒地後,王凱傑還撲上前不斷攻擊,造成孫男疑似腦震盪。

(自由時報)
--
台鐵噪音、振動 新北縣民大道居民反彈

台鐵說明會 澄清屋裂非受振動影響

位於板橋區縣民大道的台鐵鐵路地下化路段,近來遭附近住戶抱怨,整天飽受軌道振動噪音所苦,且許多房屋都出現明顯龜裂,懷疑是受鐵路影響;但台鐵與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召開說明會,一再澄清龜裂非受振動影響,引起住戶不滿,在說明會上大罵:「難道住在這種環境只能自認倒楣嗎?」

住戶林榮吉表示,鐵路地下化後,九十六年後高鐵通車,至今已七年,當年施工時都沒有出現類似問題,但最近幾年振動噪音、房屋龜裂越來越明顯,「當列車經過時,窗戶都會搖動得很厲害。」

但土木技師公會評估報告卻說明,從二十四小時監測數據顯示,鐵路系統造成的噪音分貝值在五十二至六十.九之間,未超過《噪音管制法》的七十分貝。

且報告指出,造成房屋龜裂的原因相當多,鄰近房屋的屋齡都超過三十年,有可能因老舊或熱脹冷縮造成龜裂,且現場未發現結構性破壞,應與台鐵振動無關。

住戶︰六十多戶 土木技師只看三戶

但住戶陳先生卻當場質疑,附近有六十多戶,土木技師公會只看了其中三戶,就斷定與台鐵振動無關,根本不確實,應該重新鑑定。且陳先生質疑,家中房屋龜裂情形一年比一年嚴重,太太有一次在陽台曬衣服,還差點被掉落的碎磚砸到。

台鐵︰鐵路鋼軌都已墊高消音

湳興里長謝富全說,以前鐵路地下化工程開挖時做連續壁,阻斷排水,懷疑是振動空隙越來越大的原因。對於住戶不滿,台鐵表示,鐵路鋼軌都已更換,且以墊高石渣方式消音,每個星期定期巡檢保養,未來將重新評估如何改善。

(自由時報)
--
《拚選舉》捷運三鶯線「未徵地」 月底先「動工」

拚選舉,新北市捷運路網密集動工!

綜合規劃報告 交通部審議通過

新北市交通局昨宣布捷運三鶯線綜合規劃報告二十一日獲交通部審議通過,先期工程將在月底動工,除三鶯線,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主體工程和安坑輕軌先期工程也分別預定在下週和十一月中旬開工,宣告三環三線正在實現。

游總部︰政院核定後 才能編預算、徵地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游錫堃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高志鵬指出,交通局新聞稿明確寫著,交通部同意後,還要交由行政院審查,行政院通過後,再由院長核定確認,才能夠編列預算、徵收土地興建。

高志鵬強調,這中間如有任何變數,先期工程就會跟台北市忠孝東路的公車專用道一樣,淪為浪費市民納稅血汗錢的作秀工程。他反問,現階段不能編列預算、無法徵收土地,三鶯線如何動工?

交通局︰可行性研究通過 代表路網已定

交通局主任秘書吳國濟強調,原則上捷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中央審議通過後,即代表該捷運路網已底定,「綜合規劃報告」是細節執行部分,至於「先期工程」也是工程的一部分,不能說是「假動工」。

吳國濟說,淡水輕軌、安坑輕軌和捷運三鶯線皆是由新北市主導興建,月底即將動工的三鶯線規劃路線從板南線頂埔站延伸出發,沿途經土城、三峽及鶯歌,全長十四‧二九公里,將設十二個站,等行政院核定後,預計九年內完工,通車後三峽往返台北車站只須四十分鐘,三鶯線後續將規劃銜接桃園捷運綠線G04站。

游錫堃昨出席民進黨中常會表示,馬英九二○○八年靠著騙票當選總統,但因為施政無能,競選連任時只好繼續騙,如今證實馬英九當年誇下海口的六三三、黃金十年都已完全跳票;朱立倫和馬英九相同,當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選新北市長時,提出三環三線、公辦都更、社會住宅等五大政見,如今全部跳票。

游錫堃︰建屋可以未買地就逕自動工嗎?

游錫堃質疑,建造房屋可以未買土地就逕自動工嗎?未買地怎麼設計、如何取得建照?這就是朱立倫正在做的事。民生汐止線從公告招標到結標開標,只有短短五天時間,僅是「移植植栽」便要花費一千四百萬元,朱立倫以這樣的方式欺騙市民,浪費這麼多公帑,若當選也只會繼續無能下去。

(自由時報)
--
捷運三鶯線 最快明年底動工

新北市捷運三環三線繼前天民生汐止線先期工程動工,10月底、11月還將有三鶯線及安坑輕軌也要進入先期工程階段,交通部前天核定捷運三鶯線的綜合規畫報告,後續雖還有行政院審議階段,但捷運三鶯線已有交通部背書。

交通局主任秘書吳國濟表示,捷運三環三線中每條路線,都由市府先進行可行性研究評估,完成報告需經交通部、行政院2道關卡審議核定,之後進入綜合規畫,針對工程細節、財務計畫、都市計畫、環境影響評估等面向提出具體規畫,同樣也需交通部、行政院核定。

前天三鶯線趕在10月底先期工程動工前,由交通部核定綜合規畫報告,後續再送行政院審議,待中央核定後主體工程就可發包,核定後9年內完工,目前預估三鶯線最快明年底至後年初可動工。

交通局表示,三鶯線為中運量路線,全線與環狀線相同,採高架設計,從土城捷運頂埔站起站,沿土城中央路、台3線介壽路,進入三峽復興路的北大特區,鶯歌火車站,終站為新北桃園交界的福德一路,沿線共設12站,並兩度跨越國道3號。

完工後三鶯線可從捷運頂埔站內轉乘,銜接板南線,未來三峽市區到台北車站40分鐘內可抵達,三鶯線後續規畫延伸至桃園,銜接桃園捷運綠線。而頂埔站的站體工程今年底就可完工,明年上半年進行測試和履勘,明年中就可通車。

(聯合報)
--
集水區開發擬放寬 立委批圖利財團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審查「水土保持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朝野立委質疑農委會欲大幅縮減特定水土保持區範圍,從現行應劃設二○五萬公頃縮為卅萬公頃,是為財團開發大開方便之門。由於爭議過大,經委會決定暫緩審議,並擇日召開公聽會。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多個環保團體昨也在立院大門口抗議,反對修改水保法。水保盟主任粘麗玉表示,經委會上會期才通過六年六六○億元治水預算,行政院現又要解編特定水土保持區,未來水庫集水區若開放更多開發行為,將加速國土破壞,屆時將無限制編列治水預算。

現行水保法規定,水庫集水區應全區劃設為特定水土保持區,除了攸關水資源之重大建設或小規模通過環評之自然遊憩區等,原則禁止任何開發;但行政院版本改為「區內須特別保護者」才劃設,亦即其他不須特別保護者就可以開發,將大幅鬆綁坡地開發限制。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解釋,現況應劃設特定水保區的二○五萬公頃水庫集水區當中,其實只劃了白河與烏山頭水庫共兩千餘公頃,其餘皆因過程中水庫周邊民眾反對而無法劃設,因此修法看起來像放寬,但其實是為了務實管理,推動水土保持工作。

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質問,政院版本「須特別保護者」如何定義、劃定?胡興華說,除了土石流潛勢溪流、崩塌地等需進行水保工作處由農委會負責,其他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也應依其需求公告,例如水庫管理單位依水質管理需要劃設,各盡權責。

丁守中不滿質疑,水土保持就是農委會的主管業務,農委會第一關源頭都無法把關,還要分散給各機關,「現在各機關管事情管得好嗎?」他嗆:「我反對你這種對財團大開方便門,卻以國人健康、水庫集水區水源安全為犧牲的作法!」經委會最後要求農委會先召開公聽會後再審法案。

(自由時報)
--
2G轉4G 中華電頻譜提早「都更」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通過中華電信2G轉4G的頻率變更案,顯示市場競爭激烈,讓業者選擇提早「都更」;儘管都更後的頻譜帳面上少了5MHz,但中華電未來可將900MHz頻段彈性用於不同技術,手中也掌握業界最大的25MHz 4G頻寬,因低頻穿透率較佳,可望改善現有1800MHz在室內收訊較差的物理限制。

亞太電信昨也宣布,獲得NCC核發的700頻段4G特許執照,預定於年底開台。

(自由時報)
--
高球證飆天價 可買透天

知名球場限制會員總量 只能在二手市場買球證

低利率環境造成市場資金氾濫,加上打球人口增加,國內高爾夫球證近三年來行情水漲船高,不少知名高爾夫球場球證都創下歷史天價,以北部知名的林口球場為例,個人會員從三年前六百萬餘元近來已飆破九百萬元,漲幅近五成,還有不少企業老闆等著排隊搶買,東方及美麗華球場個人會員也創下新高價。

高爾夫球證仲介業者表示,台灣高球場約近六十座,較知名如林口、東方及美麗華等早就限制會員總量,只接受轉讓、不再發新球證,想投資或購買球證多只能透過二手市場;其中以林口球場為指標,林口會員因擁有球場土地持分,一向是國內高球證最高價。

業者說,就如同國內房價一樣,高球證從三年前再颳起漲風,以林口球證為例,幾乎數個月就變一個價;三年前個人會員約六百萬出頭,去年九月漲到七八○萬,今年三月漲到八五○萬,最近已漲到九一○到九二○萬,且是有行無市。

其它北部不少知名球場球證行情也是水漲船高,以東方球場為例,三年前個人會員不到五百萬,最近最高喊到六三○萬,眷屬會員(即兩人)更漲到八五○萬;美麗華球場個人會員從四八五萬漲到八百萬,漲幅更達六十五%。

最高價達920萬 低價球證則翻倍

這些動輒數百萬元的知名高爾夫球證漲得雖兇,但一些較低價球證的漲幅卻更高;以財務狀況不佳的翡翠球場為例,幾年前最慘時含過戶費只要五萬元,但最近已翻倍喊到十三萬元;地處較偏遠的新竹皇家球場也從九萬飆漲到最近的二十三萬元。

業者分析,高爾夫球證就跟房地產行情一樣,且是連動,房價漲、球證行情就高漲;一般而言、北部球證普遍行情都高於中南部,一張北部知名球場球證可買中南部同等級球場兩到三張球證,若以林口球證為例,一張就可買中南部一棟透天厝舊屋。

http://img.ltn.com.tw/2014/new/oct/23/images/bigPic/600_198.jpg

球證漲翻天 轉手課不到奢侈稅

近幾年國內高爾夫球證漲翻天,但因多是轉手不需課稅,財政部根本課不到十%奢侈稅;高爾夫球證仲介業者說,雖然政府不課稅,但轉手球場多會收取過戶費,部份球場過戶費甚至是行情的一成以上,「奢侈稅」是進了球場口袋。

財政部賦稅署解釋,不動產以外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屬單階段課稅,高爾夫球場的球證費屬於入會權利,只有首次發行出售需課徵奢侈稅,後續轉讓不需再課稅;奢侈稅上路三年多來,高球證課徵稅額僅五七一○萬元,因近來球證行情大漲,今年前九月球證奢侈稅收共二九八○萬元,超過前兩年總和。

業者分析,以稅額回推成交金額,今年前九月一手球證交易金額近三億元,但二手轉讓推估是一手的五到六倍以上,也就是達十五億到十八億元。

業者說,雖然二手球證轉讓不需繳奢侈稅,但球場收的轉讓「過戶費」,不少比奢侈稅稅率還高;以東方球場為例,過戶費就高達七十萬元,幾乎是轉讓行情的十一%,位於楊梅的揚昇球場過戶費也高達五十萬元,約是轉讓行情的十四%。

球證價起伏 政商名人有賺有賠

雖然近幾年國內高爾夫球場球證漲翻天,但除了幾座知名高球場球證創下天價外,不少球場球證歷經幾次經濟泡沫起伏,還是套牢許多政商名人。

高球證前一波飆漲是在一九九八年本土型金融風暴爆發前,當初不少球證紛創新高後,最慘時不僅行情腰斬,財務狀況不佳的球場球證甚至跌到只剩零頭。

以桃園藍鷹、統帥及新北翡翠、新竹東方日星(啟寶)與長安等為例,早年球證都達七、八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但一度因財務狀況不佳,這幾年才陸續換手經營,球證行情雖回升,仍較當年發售價格腰斬、再腰斬,多僅剩二、三十萬元。

根據監察院廉政專刊資訊,不只商界熱愛小白球運動,政治圈也有不少愛好者。

曾任台糖董事長、行政院秘書長的張有惠,就申報過擁有美麗華球場球證,申報購入成本七十萬元,近來已飆到八百萬元;前立法院副院長、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申報過林口及松柏嶺球證,其中林口球證是三十年前購入,近來已飆破九百萬元。

但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賠多賺少,他申報過楊梅、北海、南一及東洋棕櫚湖等球證,但僅南一沒賠,其餘都套在高點。

(自由時報)
--
播中共入境須知?長榮:按錯鍵

「我回我的國家,為什麼要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入境檢驗須知?」有網友PO文指出在十月十六日搭長榮BR226班機由新加坡返台,飛機在接近台灣時,機上螢幕竟出現簡體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入境檢驗須知」,讓她以為搭錯班機、飛到了中國,她拍照存證後上傳網路,其他網友批評太誇張。

長榮航空昨先致歉再解釋說,由於機上系統中的Taiyuan(太原)鍵和TAIPEI(台北)鍵前面三個英文字母都是「TAI」,依字母排序就排在上下鍵,當天空服員誤按至Taiyuan(太原)鍵,在發現錯誤後已立即更改。

為避免再發生狀況,長榮航空將修改系統,避免誤按,也已要求若再有類似情況發生時,要立刻向機上旅客廣播說明致歉。對於這次誤播影片事件,長榮航空鄭重表達歉意。

(自由時報)
--
沒配套、太草率…吉園圃退場 農民跳腳

政府打算廢除蔬果「吉園圃」認證,基層農會與農民出現反彈聲浪;農會批決策倉促「怎可讓好人遷就壞人」,農民也擔心以產銷履歷取代吉園圃,認證費用昂貴,將嚴重打擊小農。

宜蘭縣有一百五十個產銷班,多達六十三班採用吉園圃認證。有農民憤怒地說,當年配合政府政策,辛苦申請到吉園圃,且推行廿多年,現在說廢就廢「形同玩弄農民」。

知名的宜蘭縣三星蔥種植面積四百公頃,四十個產銷班都通過吉園圃認證,有吉園圃標章三星蔥,每公斤平均可多賣二到五元。有蔥農聽聞吉園圃標章要退場,氣得跳腳說,什麼環節做不好,想辦法改就好了,為什麼要廢除?

宜蘭縣吉園圃認證的金棗農蔡玉美說,政府雖然要以有機認證及產銷履歷取代吉園圃認證,但時機尚未成熟,等有機認證更普及化,增加農民、遊客信心後,再討論廢除吉園圃認證也不遲。

高雄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擔心,沒配套措施的決策不夠周延,吉園圃標章由農糧署主導,農民毋須花錢;產銷履歷都由民間業者認證,從源頭的水、土開始到用藥、採收,每項檢驗都要錢,多數農民是小農,認證費用是很大負擔。

「很可惜,不希望廢掉,」美濃月光山木瓜產銷班長楊運興說,吉園圃認證過程繁複,還有不定時抽查,消費者信心建立不易,不應輕言廢除。

六龜農會果樹產銷班長蘇文龍說,維持吉園圃認證要付出不少「成本」,雖然認證不用錢,但農政單位指定用藥比較貴,防治蟲害效果稍差,所以用藥成本高,果園產量也比別人少,形成間接損失。

高雄大統集團行銷經理黃岩平則表示,吉園圃標章被偽造等負面事件,衝擊消費者對標章的信任,建立產銷履歷的新規範若能重拾消費者信心,未嘗不是好事。

新北市公立國中小營養午餐每周四天提供吉園圃安心蔬菜,未來如何因應,引起家長關切。新北農業局指出,若吉園圃退場,將尋找其他通過認證的安全蔬菜來源。

農業局表示,國中小午餐用的吉園圃蔬菜,是向吉園圃認證產銷班契作採購,不會有標章造假問題。

http://uc.udn.com.tw/NEWS/MEDIA/9017427-3587464.jpg?sn=14140123820002

吉園圃併QR CODE 打假更威

行政院前天宣布五年後將廢除農產品安全用藥標章「吉園圃」,引發農民反彈。主管機關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吉園圃到二○一九年都維持運作,仍會定期檢驗農藥殘留量,民眾不用擔心蔬果農產沒人管。

農糧署重申,吉園圃標章並非因近日出現仿冒標章事件才臨時決定廢除,而是因現在食品相關標章太多,政府希望整合,因此將功能較不完整的吉園圃,整併到明年上路的「農產品追溯系統QR CODE」中。

農糧署長李蒼郎說,QR CODE除了和吉園圃一樣,要求農產必須符合安全用藥外,比吉園圃多了法源保障,且可以追溯到生產者本人,而不像吉園圃只能追溯到產銷班。

但換成QR CODE,就能杜絕如吉園圃的仿冒問題嗎?李蒼郎坦言有難度,仿冒防不勝防,各國類似標章都有百分之四到五的仿冒比率。他說,農委會未來會加強查緝仿冒標章,也請民眾檢舉、協助防堵。

有農友表示申請吉園圃免費,新的標章卻要錢,他們負擔不起。李蒼郎澄清,QR CODE和吉園圃一樣免費,農委會也會輔導農友申請。

對於消費者「購買吉園圃蔬果已廿多年,換新標章誰認得」的說法,李蒼郎說,農委會已投入許多廣告行銷宣導,也希望在意食安的消費者多了解QR CODE的功能。

質疑吉園圃造假、查不到產銷履歷的國民黨立委蔡錦隆昨天說,現在許多造假的吉園圃標章充斥市面,若不退場,消費者對農產品反而沒有信心;統一標章的改革過程中必有陣痛期,但好的農產品不怕銷不出去,相信農民會支持政府重建消費信心。

換「標」不換藥 食安還在走鋼索

沿用廿多年的吉園圃,最常被詬病的是把關不嚴及宣導不利。農糧署規畫讓它五年後退場,讓農產品追溯系統(產地QR CODE)承接,提高農民責任生產制固然好,但「砍掉重練」若缺乏嚴謹配套,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再次發生,不會因為改名而「改運」。

全台有二千多個產銷班使用吉園圃標章,去年底油品事件爆發時,農糧署著手擬定五年計畫,預計在二○一九年六月吉園圃標章專用期到期時全面退場,並輔導既有產銷班轉型有機驗證、產銷履歷及最近試辦的產地QR CODE。

但計畫趕不上變化,月初爆發仿冒事件,不僅主婦心存疑慮,也加大新舊制度銜接斷層,讓農民手足無措,已形同提前退場。

農委會長期宣稱每年檢驗四千件吉園圃品質、標章合格率達九成五,稽查強度已足夠;媒體卻在鄰近農委會的南門市場輕易就查到違規標章。顯見並非查太少,而是亂槍打鳥式地稽查用錯力氣,標章發放又缺乏驗證單位把關,導致末端稽查事倍功半。

根本解決之道,除了發放標章須有把關制度,並督促縣市政府在產地稽查時落實開罰,以及檢討複查不合格累犯的懲處機制,也有必要在讓末端仿冒、違規者罰到「痛」;同時落實宣傳標章價值、喚回消費者信心,才能真正保障配合轉型的農民,並讓標章洗心革面。

吉園圃退場後 強化標章公信力/雷立芬(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

報載「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將於二○一九年退場;同時期,農委會將輔導農民申請「有機檢驗」或「生產履歷驗證」。在層出不窮的食安風暴中,此舉實為必要,然而政府要展現鐵腕,排除各種可能存在的弊端,才能確立標章的可信度,並且有效提升消費者信任度。

早在一九九三年,農委會為輔導農民正確用藥,生產優質蔬果,即開始推動「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但是,該標章一再出現被偽造的情況,以致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二○○七年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以及「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與「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等相關子法,明確規定農產品或加工品使用農業安全標章,必須先通過第三方認證機關驗證,未經驗證合格擅用農產品標章者,罰廿至一百萬元;未經驗證卻以文字誤導為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產品者,罰六至卅萬元。其中優良農產品與生產履歷驗證,為自主性制度,有機驗證為強制性規範。

雖然農委會開始輔導農民,轉申請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但是費用頗高。「吉園圃」由農政機關審查,農民不必負擔驗證費用,因此回復吉園圃制度,聲浪不絕於耳,農糧署從善如流乃於二○○八年七月重新推動。吉園圃標章預計於二○一九年退場,已經讓多少心存僥倖的農民,躲過行政裁罰;也讓消費者的信心喪失殆盡。由此可知,良好制度的推行,必須有完整配套,政府一旦朝令夕改,成效必然大打折扣。

產銷履歷標章等同源頭管理機制,特別透過標示中QR code,消費者可以在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查到該批物產品所有經過驗證的生產流程,不但縮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增加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有識者更建議應該普及到「食品履歷」,讓消費者透過類似之科技,隨時掌握食品的來龍去脈。

但是以目前農產品、食品分由農委會、衛福部管理的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該做的事一定要堅持。

由於產銷履歷標章,為農民自主性管理,要更全面推動,必須先克服驗證費用過高的瓶頸。坊間已有合作社從農藥配方,配合集團式驗證,並以自動化貼標籤系統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足見永遠有走在政策最前端的農民,主管機關當時走回頭實無必要。好不容易建立的標章制度,後續定期查核以維護標章公信力更加需要用心。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支持,更是對生產者的最好肯定。

為了落實農產品驗證制度,以強化安全消費環境,對於標章真偽、輔導生產者、懲罰不肖業者以及教育消費者,農委會都責無旁貸。

(聯合報)

生活

超速40km 機車保費多4成 僅多繳273元 「不痛不癢」

去年汽機車肇事共造成三十七萬多人傷亡,超速、闖紅燈為主要肇事原因。交通部研議,未來汽機車駕駛若有超速逾四十公里、闖紅燈等重大違規,或機車騎士肇事致人死傷,擬加重強制責任險保費,機車保費擬加重約四成,汽車保費還沒擬出,預估至少八十五萬輛汽機車將受影響,交通部爭取最快明年中上路。

去年汽機車肇事造成一千九百二十八人死亡、三十七萬二千多人受傷,逾七成八是機車肇事;超速、闖紅燈、未注意前車、未注意標誌標線等,佔六到七成肇事原因。為降低死傷,交通部長葉匡時日前邀金管會保險局、教育部、衛福部和警政署開會研商。

爭取明年中上路
交通部道安會執祕謝界田昨說,目前汽車肇事或汽機車酒駕後,第二年強制險保費就變貴,現研擬汽機車有超速逾四十公里、闖紅燈等重大違規,或機車肇事致人死亡和重傷,都將加重保費。
以五十c.c.以上普通重型機車為例,強制險保費每年六百五十八元,一旦發生重大違規或肇事,第二年保費將增兩百七十三元至九百三十一元,漲幅約四成;汽車保費還待試算,細節尚待金管會研議,交通部將爭取最快明年中上路。

最多超速133公里
警政署統計去年兩百四十七萬多件汽機車超速,其中五萬四千多件超速逾四十公里;今年一到九月一百九十多萬件超速,其中四萬六千多件超速逾四十公里。去年闖紅燈約八十多萬件,今年一到九月約六十四萬多件。預估加重保費上路後,每年至少八十五萬輛車受影響。
警政署也透露迄今超速最高紀錄,應是一輛賓士車在國道飆至時速兩百四十三公里,超速一百三十三公里,每被拍到一張超速照片,可開罰六千到兩萬四千元。

保險局稱「擾民」
交通部雖有意推動加重保費,但保險局官員分析,此舉成本高、效益低,且保費增加不多、嚇阻力有限;平均每年一百一十萬輛機車過戶,強制險保費相同下,保險可直接轉移,若舊車主被加重保費得先退保,新車主再用未加重的保費加保,很擾民。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說,加重保費有助減少肇事,等於另種懲罰,但目前強制險投保比率過低,應檢討並提高投保率。機車族楊先生說,保費加重兩百七十三元不痛不癢,平均每月才二十三元,加重刑罰才有嚇阻效果。

汽機車加重強制險保費規劃
●現行加重對象:汽車肇事、汽機車酒駕
●研議新增對象:
.機車肇事
.汽機車闖紅燈
●實行方式:一旦重大違規或肇事,第2年擬加重保費
●舉例:普通重型機車(50c.c.以上)保費將從658元變931元
●上路時程:爭取明年中旬上路

車禍死亡前5名大學 擬公布

1周3命
交通部統計,今年一到九月有一百一十七名大學生或大專生騎機車車禍死亡,平均每周就有三點三人。為保障學生生命安全,交通部找教育部相關部會協商,研擬每月公布學生車禍死亡人數最多的大學排行前三名、或前五名學校,並希望在各級學校增加生命教育課程,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交通部指,下月將再和教育部協商,包括公布死亡學生最多學校,並研擬要求大專院校針對學生,講授每學期二到四小時的生命教育課程;並將發函給地方政府,要求從幼稚園到高中職也要推動,另將建立考核機制,監督學校落實。

增加生命教育課
教育部官員說,現行國小至高中課程,交通安全已融入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領域科目,多數學校都以多元形式授課,如以影片或是小遊戲方式呈現;至於交通部建議要再額外進行二至四小時課程,內容和形式還需要細部討論。
北市大安高工學生吳佩樺表示,很多年滿十八歲同學已有駕照,學校現在每學期就有一到兩次播放影片來提醒交通安全,如果額外再上二至四小時,課程可能重疊,沒有必要。

(蘋果日報)
--
機車超速肇事 強制險保費將提高

汽機車致人傷亡事故每年以3萬件增加,交通部道安委員會昨宣布,最快明年中,將提高嚴重超速、肇事致死、酒駕等重大違規機車的強制險保額,從一般658元增為931元,大增4成、273元,未來不排除汽車超速也要比照。

道安會執秘謝界田表示,汽機車致人傷亡事故,超速、未注意前方狀況、未遵號誌的事故佔6到7成,更是致死主因;去年汽機車超過時速40公里的超速事件247萬件,今年到9月已190萬件,其中4萬件嚴重超速。

另外,交通部長葉匡時昨在立院答詢表示,擬每月公布學生機車車禍人數較多的大學名單;但道安會認為,部分學校偏僻須騎車而事故多,公布雖可警惕但也可能污名化偏遠學校,待研議。教育部則規劃,各級學校每學期將有2至4小時講授交通安全教育。

(自由時報)
--
機車強制險 嚴重超速者擬多付4成

近三年來,全台每年因車禍傷殘人數超過卅萬,超速是肇事主因,每年超速違規多達兩百四十七萬餘件,交部初步敲定汽機車嚴重超速四十公里以上,隔年加重強制責任險保費。以五十CC以上機車為例,每年強制險保費從六百五十八元增至九百卅一元,漲幅達四成,最快明年中上路。

此外,因汽車保險是「從人」,但機車保險是「從車」,機車過戶頻繁,騎車肇事的人常常不是車主本人,交通部未來研擬也將機車保險對象從「車」改為「人」,才能真正警惕肇事者。

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界田說,依現行規定,汽車酒駕違規、肇事致人於死,隔年強制險保費提高,而機車事故占交通肇事件數的四成七,卻沒有相關規定。

根據統計,去年超速四十公里以上的嚴重違規有五萬四千餘件。交通部與金管會研議,擬將機車比照汽車,一旦騎機車發生嚴重超速四十公里以上、酒駕、肇事致死等重大違規行為,隔年強制險保費提高。

金管會初步擬定,機車保費漲幅約四成,汽車雖已有加費制度,但幅度也會調漲,加費幅度尚待研議。

另外數據顯示,每年有兩百餘名學生車禍身亡,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成立交通安全教育委員會,從幼稚園到大專院校,每學期講授二至四小時的交通安全生命教育,在新生訓練及集會時,宣導正確的用路觀念。

明年起,交通部與教育部會將按月公布大專院校學生交通事故死亡最多的前三至五名學校,希望學校重視學生行的安全。

(聯合報)
--
比照酒駕 超速逾40公里 保費加成

汽機車超速導致交通事故案件頻傳,去年平均每小時有280件汽機車超速取締案件。交通部邀集相關單位研商,鎖定嚴重超速40公里以上及闖紅燈的違規汽機車,隔年將加重強制責任險保費4成,最快明年中上路。50cc以上重型機車嚴重超速或闖紅燈,隔年保費由658元增加為931元,每年影響300多萬輛汽機車。

警政署統計,去年共247萬5702件汽機車超速,其中大於40公里嚴重超速有5萬4430件,今年1到9月汽機車嚴重超速40公里以上有4萬6412件。。

全台每年因汽機車肇事受傷人數年增3萬人,超速成為主要原因。交通部長葉匡時近日邀金管會保險局、教育部、衛福部和警政署研商,鎖定嚴重超速40公里以上及闖紅燈違規汽機車,第2年將加重強制責任險保費,明年初嚴重超速加重保費通盤方案出爐,最快將在明年中上路。

嚴重超速40公里及闖紅燈,未來擬比照酒駕,隔年加重強制險保費。交通部道安會執祕謝界田表示,已針對汽車肇事、酒駕隔年加重強制險保費,未來研擬鎖定汽機車對行人肇事致死、機車酒駕肇事致死或重傷,及汽機車嚴重超速40公里以上、闖紅燈等重大違規,比照酒駕加重強制險保費的方式,嚇阻憾事重演。

(中國時報)
--
無視8月底公告規定 10月才宣布連假補班 政院挨轟違規

行政院宣布明年元旦放四天連假,並於今年十二月廿七日補班,讓早已安排當天舉辦婚宴的新人怒火四起。行政院官員昨竟建議民眾可選擇明年一月十日宴客,「翻過農民曆,同樣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

新人哭訴 要求另訂補班日期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昨陪同新人及婚宴業者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依照規範,另訂補班日期。新人王小姐哭訴指出,因行政院草率宣布,影響他們辛苦準備大半年的婚禮,「按照規範提前宣布,你們有做到嗎?」她更怒斥官員:「沒有結過婚嗎?十月廿一日去訂訂看一月十日的餐廳,你訂得到我今年投你啦!」

根據「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六條,明訂「人事總處應於每年六月卅日前,公告次年之政府機關辦公日曆表。但有特殊情形時,得予延後八月卅一日前公告。」趙天麟痛批,這已明顯放寬公告期限至八月底,等於讓政府或勞資雙方至少有四到六個月得以緩衝,但這次元旦連假卻遲至前天才公布,政院知法犯法,已違反規範,過於倉促、草率。

趙天麟指出,根據「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五條,對補班日期規定也只是原則性規範,若有特殊情形者,也可另訂日期。他呼籲,應另訂合理的補班日期,讓民眾有調整計畫的緩衝期。

人事總處 竟建議改日辦婚宴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培訓考用處長王貴蘭表示,不論在哪個週六補班,一定會有部分民眾生活作息受影響,行政院已翻過農民曆,明年一月十日「同樣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

人事行政總處並說,公務員與公營事業人員如在補班當天欲參加喜宴,可依規定請假。

民進黨團幹事長蔡其昌則拿出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所印發的明年度行事曆指出,明年度的上班、休假日早就決定了,江揆卻在選前才決定要在元旦彈性放假,並選在今年度最後一個好日子來補班,完全不知民間疾苦,更是粗糙無比的決策品質。

他砲轟,難道馬政府不知道現在的新人舉辦婚宴,要在多久前訂席?「只給兩個月的時間,完全就是要拆散人家的好事,荒謬無比」!

國民黨立委蔡錦隆認為,既然行政院已做了定案,若再做調整,還會有一部分民眾受影響。但他強調,希望往後休假制度、宣布時間等相關規定都能法制化,讓民眾有個期間可以緩衝,比較妥適。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目前沒有收到重新討論補假日的訊息,現階段也沒有延後補班補課時間的規劃。

(自由時報)
--
人事總處:12月27日補班不變

行政院前天宣布明年元旦彈性放假,但須於今年十二月廿七日補班,不少選在當天宴客的新人急跳腳。臉書「一二二七連署,還我們大好日子」發起人王小姐說,受影響新人預估約五百多對,「不是不贊成補假,只是可以不要補在那天嗎?」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昨天表示,補行上班日不會改變,公務員若有參加喜宴可依規定請假。

王小姐昨天表示,距婚期只剩兩個月,喜餅已訂、喜帖也印好了,並向餐廳確認完桌數,如今臨時宣布當天要上班,以她訂卅桌為例,「可能五成來賓都無法到場」。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行政院宣布太倉促,應在公告後給予民眾四到六個月的緩衝期,另訂補班日期。民進黨立委段宜康更在臉書批評,這是「大笨蛋搞出來的自以為是小確幸」。

趙天麟表示,依據「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明定「人事總處應於每年六月卅日前,公告次年的政府機關辦公日曆表。但有特殊情形時,得予延後八月卅一日前公告」,意即讓政府單位或勞資雙方至少有四到六個月能預先安排次年度的活動規畫。

人事行政總處培訓考用處長王貴蘭表示,行政院徵詢過相關部會、勞工團體、工商團體及金融機構等,且透過民意調查,百分之七十以上民眾贊成,綜合考量下才決定元旦調整放假、十二月廿七日補行上班。

王貴蘭表示,考量制度及慣例,仍確定在十二月廿七日上班,「明年一月十日同樣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

(聯合報)
--
彈性放假的小確幸…「婚禮毀了」準新娘急哭

元旦四天連假,但彈性補假的小確幸卻被質疑成為影響新人結婚的「大不幸」。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說還有兩個月可以調整,但準新人們陸續大反彈,質疑現在婚禮要改期根本來不及,上午在一場抗議記者會上,對官員避談彈性調的適法性,一位準新娘更忍不住當場氣哭,哭訴政府草率決定,「毀了我們辛苦準備大半年的婚禮」。

行政院昨天上午公布元旦彈性放假調整,臉書上新人發起「1227連署還我們大好日子」連署活動,短短不到一天已經5千多人連署,其中有530對新人。

連署發起人王小姐說,只剩兩個月真的很倉促, 喜餅、喜帖、餐廳桌數都做好確認,突然改期至少有一半的賓客沒辦法出席,像她老公光同事就請了六桌「總不能整個公司那一天都請假吃婚宴」。

王小姐說,婚禮至少半年前就開始籌備,如果婚宴維持當天舉行,至少損失十幾萬;如果延期,恐怕要拖上半年,他們不是不贊成補假,「但可不可以不要補在那一天?」

婚宴餐飲業者鄧光麗說,已經接到新人打點話來改日期,但今年好日期都沒了,如果如期舉行,桌數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婚禮企劃劉家豪也說,婚禮是每個女孩子的夢想,剩兩個月再做更改非常困難。

趙天麟表示,今年4月18日才修正的「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規定,「人事總處應於每年6月30日前,公告次年政府我機關辦公日曆表。但有特殊情形時,得予延後於8月31日前公告。」因此,補假至少應該給勞資雙方4到6個月緩衝期。

王小姐哭著表示,「要提前宣布,你們有做到規範嗎?12月27日訂得到1月10號的餐廳,你訂得到我今天投你啦!」新人陳先生也說,「如果政府決策這麼草率,請把行事曆下架 ,反正都行政院長說了算」。

王小姐說,她希望政府重新考慮此政策,她若要延後宴客,明年1月也可能訂不到餐廳,「一輩子的幸福,不希望被毀了」。

元旦彈性放假 網友砲轟

行政院昨天宣布,明年元旦遇周四,隔日實施彈性放假,補班時間暫定今年12月27日周六;知名醫師蔡依橙在臉書上貼文批評,此舉代表政策沒有未來能見度與前瞻性,大型國際會議、展覽通常都在至少半年前定案,怎麼能說改就改?

蔡依橙貼文說:「國際水平的大型活動、會議,以及國際等級講師的時間,都是至少半年前約好的。這表示做決策的人,根本沒有國際等級的經驗,你以為每個人都跟你一樣只看到下周嗎?」

也有民間企業體恤員工,昨天就公布12月27日不用補班,和沛科技CEO翟本喬昨天下午就在臉書宣布,「明年元旦四天連假,本公司員工12月27日不用補班。」還說「歡迎轉貼,希望各大企業效仿此一做法。」呼籲其他企業跟進,網友稱讚「果然是拿到鴻海大筆投資的霸氣啊」、「還是有好公司的!」

人事總處:可勞資協議處理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培訓考用處長王貴蘭表示,提前一周補上班的決策徵詢過相關部會、勞工團體、 銀行業者,並做過民調高達70%民眾贊成,綜合考量後所做的決定。王貴蘭也說,不管是哪個星期六補上班,一定有民眾生活受影響,她們也看過農民曆,元旦之後次一個周六(1月10日)同樣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再者,只適用公務員,民間可勞資協議處理。

行政院昨日宣布民國104年元旦彈性放假,民眾可由1月1日休到1月4日,但需要提前一周周六、民國103年12月27日補上班。原以為增加民眾一個連假小確幸,卻因為12月27日是農曆好日子,變成許多即將結婚新人的大不幸。

人事總處解釋,這並不是首例,民國95年、96年都曾有公告年度日曆表後,又視實際需要調整的前例。明年元旦調整休假,是經徵詢相關部會、勞工團體、工商團體、金融機構意見綜合考量評估;民調也顯示,近七成民眾支持國定假日遇星期二或星期四,調整放假。

至於為何不避開好日子,改成延後一周補上班課?人事總處表示,元旦後的下一個周六、1月10日,在農民曆也是宜嫁娶之日,所以決定依慣例提前補上班。公務員如果12月27日需要參加喜宴者,在不影響政府為民服務品質下,得依請假相關規定辦理。

別用行政令 放假法制化吧

元旦放四天,何止小確幸!但放假對民眾是爽事,對決定放假的官員卻是難事。

節日或紀念日遇星期二、四,它的前或後一日,即星期一、五是上班日,在歐美,一般都是彈性調整放假,這是趨勢潮流,前後都夾著放假日,只那麼一天上班,怎麼說,都是不符合人性的歸趨,那一天若真上班,效率大約也不高。

現在的規定是,春節與除夕,以及清明、端午、中秋節,碰到這狀況,都彈性調整放假,並於前或後一周的星期六補上班,但元旦、和平紀念日、國慶卻要「視實際需要」決定要不要調整,但什麼是「實際需要」?沒人知道。

江宜樺把兩種假日統一了!別再分什麼節日、紀念日了,既然都放假,為什麼要有不同待遇呢?好像過年、端午、中秋是比較高級的節慶,而開國紀念日、國慶日就矮一截似的。所以,江宜樺這麼做,是建立一個長遠的制度,該給他拍手,豈有噓他的道理?

但問題來了,這個宣布有些太晚,一群人早選好日子,決定在前一個星期六即12月27日,要結婚,要幹嘛,黃曆上頭,這日子好得很,你現在突然要補上班,好友、親戚都來不了,就算來也還要請假,亂了人家的終身大事,行政院賠得起嗎?

這其實也不是不能解決,譬如,為了制度順利開啟,宣布這一次就不必補班了,但這大概輪到企業老闆跳腳,除非老闆們都很樂意,這辦法估計不太可行。比較可行的是,把補班日盡量往後調,調後到半年以後的某個周六去補,誰要再說那天他要結婚,很抱歉,給你半年時間處理,你還處理不來,那可怨不了別人。

然而正本清源,趕緊將放假法制化吧!現在這些節日放假的規定,都是行政命令,不論是東挪還是西移,都會被責怪,但放不放假,不是民眾切身的權利嗎?它也是人權的一部分,用法律規範,人民才會服氣,草案快點拿出來,送到立法院斷個公是公非,才是正辦。

(聯合晚報)
--
12/27補班積民怨 藍營選票又縮水了

12月27日補上班,受影響的除了當天結婚的500多對新人外,還有大叔李宗盛的歌迷、3000位報名烏來半馬的跑者。面對新人的控訴,人事行政總處培訓考用處長王貴蘭說,「明年1月10日也是好日子」,臉書「1227連署-還我們大好日子」發起人王小姐哭嗆,「難道官員沒結過婚?現在去訂1月10號的餐廳,訂的到我就投你」。小確幸變大災難,一個月後的選舉國民黨又少了幾千票。

應給新人4至6個月緩衝

行政院21日宣布明年元旦彈性放假4天,但12月27日逢周六必須補上班,消息一出,當天要結婚的新人不禁傻眼。行政院的回應有4類,一是發言體系說抱歉,二是人事行政總處說「參加婚宴可依規定請假」,三是民調7成支持彈性放假,四是「1月10日也是好日子」,換言之,新人可以改一天結婚,不一定非12月27日不可。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昨指出,宣布補上班過於匆促,應給新人4至6月事前規畫期。他昨天陪同受影響新人召開記者會,當新人聽到官員「1月10日也是好日子」的冷淡回應後,當場啜泣。

改日結婚 餐廳訂不到

王小姐說,21日中午得知消息後,非常不能接受,決定在臉書發起連署,成立「1227連署還我大好日子」粉絲專頁,統計已有503對新人受到衝擊,以平均每場婚宴開設30桌計算,估計將影響15萬人。另一位新人徐小姐說,希望政府不要因選舉快到了,如此倉卒做決定。

王貴蘭表示,無論挪到哪一個周六補班課,都會有民眾受到影響,通常是將補班日期挪到前一周的周六,這也是徵詢過工商團體與勞工團體、並進行民調後,經綜合考量後的決定。

王貴蘭說,「行政院也看過農民曆,建議新人可將時間挪到明年1月10號宴客,當天也是宜嫁娶的好日子」。

藍委:明年挑一天補班

新人王小姐回嗆,「政府說要提前半年公告,做到了嗎?如此草率宣布,我們辛苦準備大半年的婚禮,可以說換就換,難道你們沒結過婚?說1月10號也是好日子,現在去訂當天的餐廳,你訂的到我就投你!」

王貴蘭複誦行政院的說法,昨天在國民黨中常會被打臉,多位中常委表示,對「元旦連假」做民調,就如同對「減稅、多放一天假」做民調一樣,一定支持者眾、反對者少,拿這種民調出來簡直荒唐。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裁示,請政院秘書長李四川把這個意見帶回去,「好好研究、審慎考慮」。

除了新人婚禮大不幸以外,12月27日還有其他活動,新北市觀光局舉辦烏來峽谷超半程馬拉松賽,已有3000多人報名,繳交的報名費從450元到700元不等,新北市尚未確定是否延期;首次在台舉辦的「電光路跑」活動有5000多人報名參加,則確定延期;另大叔李宗盛當晚也在台北小巨蛋辦演唱會。

立委蔡正元表示,元旦連續假期可以放,但補班課可以挪到明年1月下旬、甚至2月上旬,總要讓民眾有3個月的緩衝期,把受到影響的人數降到最低,這才是施政有同理心,但他也呼籲,政院如果要改,就要快。

(中國時報)

政經

王金平黨籍案 國民黨決定上訴

國民黨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黨籍訴訟案,日前二審法院駁回國民黨上訴,王仍保有黨籍。近來不斷有藍委呼籲國民黨放棄上訴,營造「馬王合」氣勢,黨主席馬英九昨下午在中常會還說是否上訴要權衡利弊得失,但昨晚國民黨即決定上訴。發言人陳以信說,上訴非針對王,是要避免政黨考紀制度崩潰、維繫政黨政治運作,國民黨有不能不爭的苦衷。

王:尊重黨決定
國民黨再提上訴,王金平表示,尊重黨中央決定。但親近王人士說,沒有上訴就沒有輸贏問題,若上訴又輸,黨的考紀制度才是大崩盤。
陳以信說,若國民黨放棄上訴,就承認國民黨考紀會不合法,所做決定無效,將使考紀制度崩潰。
年底九合一選戰國民黨選情吃緊,藍委、連勝文都疾呼馬王合,但陳以信強調,他們都忽略維持政黨考紀制度的重要,這場訴訟已成為「政黨考紀制度保衛戰」。
國民黨堅持上訴,挺王藍委陳根德強調「團結是黨內每一份子的期望」;不具名藍委批,「這樣追殺王金平,對國民黨有加分嗎?」部分中常委憂心,馬王相爭持續,年底選情非常不樂觀。

(蘋果日報)
--
王金平案 國民黨決再上訴

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案高院二審判決國民黨敗訴,雖然黨內要求團結聲浪高漲,但國民黨昨天仍決定依照律師團建議,提出上訴第三審最高法院,黨發言人陳以信表示,上訴是「為制度之爭,非馬王之爭」,目的並非針對王金平個人,而是為了避免政黨考紀制度崩潰,維繫政黨政治正常運作。

對於國民黨決定上訴,立法院長王金平昨晚回應表示,尊重、順其自然就好。

王︰尊重、順其自然

針對國民黨是否上訴的問題,稍早部分國民黨中常委在中常會上主張維持黨的團結,呼籲黨中央審慎思考;黨主席馬英九當時回應表示,對於上訴與否,將針對各項利弊得失,進一步權衡後做出決定。結果稍晚黨中央就表明要上訴。

陳以信指出,對國民黨而言,這場訴訟已成為「政黨考紀制度保衛戰」,國民黨有不能不爭的苦衷,一直呼籲「馬王合」的黨內同志,其實都忽略制度的問題。

陳以信並質疑高院判決避重就輕,對實質問題沒有著墨,只在程序問題上大做文章,結果所作判決,不了解政黨運作的實況,而且嚴重妨礙政黨政治運行。

陳以信提出以下四點上訴理由。首先,如接受判決見解放棄上訴,就表示承認國民黨考紀會不合法,所做決定無效,將使考紀制度崩潰,政黨運作無所適從。 其次,判決見解認為開除黨員須經會員大會二分之一出席、出席代表三分之二決議通過,在實務上根本不可行。 第三,地院、高院為「事實審」,但判決部分內容錯誤適用法律,只有上訴最高法院進行「法律審」才能釐清;最後,第三審為法律審,並非事實審,不會涉及王金平是否關說的事實認定,王金平黨籍仍然受假處分保障,不受影響。

對於外界質疑國民黨上訴,將會破壞黨內團結,造成王金平無法全力輔選,陳以信表示,王金平一直是忠貞黨員,為黨輔選工作盡心盡力,目前所有輔選行程不受影響。

(自由時報)
--
王金平黨籍案 國民黨將上訴

馬王司法戰將進入第三回合。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案,國民黨二審敗訴,「挺王派」中常委林榮德昨天在中常會提出十五名中常委連署提案,當面要求黨主席馬英九撤案,馬重申他與王無恩怨心結,關鍵仍是制度面問題。國民黨昨晚宣布將上訴第三審最高法院。

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昨天表示,上訴並非針對王金平,是為避免政黨考紀制度崩潰、維繫政黨政治正常運作。

年底選情低迷,國民黨基層焦慮,「挺王派」中常委林榮德昨天在中常會提出十五名中常委連署提案,當面要求黨主席馬英九撤案、勿再上訴,以期立即消弭紛爭,振奮民心,團結拚選舉、拚經濟。

連署提案也建議兩解套辦法,一是不上訴、有尊嚴恢復王金平黨籍,「若有人執意要上訴,請先提中常會討論、經中常會通過」;二是今後所有撤銷或開除黨籍案,考紀會通過後應經中常會或中央委員會通過,或送全代會追認。

中常會為此討論達卅分鐘,馬英九回應,「須審慎研究、權衡各項利弊得失。」呂學樟、邱復生、江碩平等中常委及組發會主委蘇俊賓等黨務高層也都發言,黨務主管從法律面回應解套辦法「有難度」。中常會結束後,國民黨旋即發布新聞稿宣布將上訴。

「這場訴訟已成為『政黨考紀制度保衛戰』,國民黨有不能不爭的苦衷」陳以信表示,呼籲「馬王合」的同志,都忽略重要制度問題。

他指出,如接受高院見解放棄上訴,就表示承認國民黨考紀會不合法、所做決定無效,將使考紀制度崩潰,政黨運作無所適從;判決見解認為開除黨員須經會員大會二分之一出席、出席代表三分之二決議通過,根本不可行。

陳以信表示,地院、高院為「事實審」,但判決部分內容錯誤適用法律,只有上訴最高法院進行「法律審」才能釐清,不涉及王金平是否關說的事實認定,其黨籍受假處分保障。

外界質疑國民黨上訴將破壞黨內團結,陳以信說,「王金平是忠貞黨員,最近在台北、高雄、台南都與馬總統同台輔選,馬王互動無問題。」

(聯合報)
--
王金平案提上訴藍委:中南部沒救了

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確認黨籍關係存在訴訟案,國民黨昨晚以「維護考紀制度」為由,決定依律師團建議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黨內憂心,適逢年底選舉倒數敏感時機,此時馬再提上訴,恐不利於選戰團結,為選情投下重大變數,「馬要不是瘋了,就是內心根本不在乎這場選舉!」

對此,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表示,黨籍案一向是抱持順其自然的態度,對黨中央決定上訴表示尊重。

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滅火說,上訴並非針對王金平個人,而是避免黨的考紀制度崩潰,目的是要維繫政黨政治正常運作。對國民黨而言,訴訟已成為「政黨考紀制度保衛戰」,有不能不爭的苦衷,呼籲「馬王合」的同志,都忽略這些重要制度問題。

受到去年9月馬王政爭影響,國民黨年底選戰團結面臨分裂危機。儘管黨內不少人力勸馬王和解,放棄上訴,但黨中央昨仍決定依律師團建議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據瞭解,昨中常會中,包括林榮德、呂學樟、邱復生等人均關切王金平黨籍案進度,盼「馬王合」以免衝擊選情。馬英九當時僅說將權衡利弊得失;未料,晚間卻突然宣布再提上訴,不少中常委都相當錯愕,「馬既然都決定了還演這一齣,賞大家一大巴掌!」

肩負基隆輔選重任的立委謝國樑更氣得大罵,在選舉這麼關鍵的時候,馬總統竟還選擇對王金平上訴,「馬要不是瘋了,就是內心根本不在乎這場選舉!」一位親連人士也搖頭反問,「馬有希望連勝文當選嗎?」

另有藍營中南部縣市長參選人說,馬王若能和解,就不用顧忌馬王同台輔選安排,「選前還搞上訴是神經病嗎?」

不具名藍委痛罵,馬繼續對王上訴,會讓中間選民覺得國民黨鬧內訌、不團結;綠營四大天王努力拉抬選情,反觀國民黨天王卻在搞分裂,還與代表本土派的王金平切割,中南部選情簡直沒救了。

近日猛打柯文哲MG149的藍委羅淑蕾無奈地說,基層士氣低迷,盼選前馬王團結,馬此舉「會讓基層努力的人很失望!」

但陳以信解釋,高院判決避重就輕,對實質問題並無著墨,只在程序問題上大做文章,不了解政黨運作實況,嚴重妨礙政黨政治運行。

國民黨並提出四大理由,若接受高院見解放棄上訴,形同承認考紀會不合法,將使考紀制度崩潰,政黨運作無所適從。最高法院為法律審,不會涉及王是否關說的事實認定,且王的黨籍仍受假處分保障,不受影響。

至於外界質疑破壞黨內團結,陳以信強調,王金平為黨輔選盡心盡力,最近在台北、高雄或台南,馬王都同台輔選,互動也沒問題,請外界不要過度解讀。

(中國時報)
--
《美「國防新聞」週刊報導》 台灣軍官當共諜 連帶賣美軍備機密

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報導,隨著台北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改善,越來越少台灣軍官覺得在持續縮編的軍隊中有未來,許多人開始拿他們對軍事機密的密切了解牟利,這當中包括美國軍事裝備的機密資訊。

軍方:保密防諜工作 未曾懈怠

台灣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昨晚回應說,兩岸雖然情勢和緩,但是國軍對於戰備整備及保密防諜工作,未曾懈怠;以近年所破獲的共諜案為例,多因國軍內部主動檢舉而偵破,顯見官兵已具有高度警覺,且有保密防諜觀念與武德精神。未來國軍仍會持續加強官兵的忠貞信念與保防警覺,且會嚴密各項安全管控機制,以維護國家安全。

羅紹和說,據中共近年來對我滲透情蒐手法的態樣分析,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利用赴大陸經商的人員,返台後接觸現役人員;二是利用人性貪婪的弱點,利誘現役或退役人員;三是利用現役或退役人員的眷屬欠缺保防警覺,施以小利再伺機吸收利用。國防部針對這些滲透手法,除強化官兵品德教育、嚴謹生活態度、灌輸軍人武德精神外,同時也鼓勵官兵檢舉不法。

國防新聞週刊是在十一日刊登這篇發自台北,以「中國現今在台間諜活動猖獗」為題的報導。指出過去數年,台灣軍官已將E-2K鷹眼早期預警機、愛國者三型先進飛彈系統和愛國者二型反飛彈系統、鷹式(Hawk)防空飛彈系統、以及雷神公司的Palm IR-500紅外線感應攝影系統等軍備資訊賣給中國。台灣國防消息人士說,中國在台灣蒐集所有必要資訊,以破壞數位資訊整合指揮作戰系統「博勝案」、電子戰技術以及「萬劍」遠距遙攻系統等計畫。

西方媒體普遍用「砂粒」或「鑲嵌」法形容中國廣泛用低層級、通常是業餘的消息來源拼出整體樣貌的情蒐手法。不過,中國在台情報活動並非如此。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馬蒂斯(Peter Mattis)說,這套「鑲嵌理論」是普遍的誤解,因為在行動技巧上,中方不僅展現出情報手法廣度,更普遍利用各行業專業人士。馬蒂斯也發現,二○○四年到一一年間的台灣共諜案是受錢利誘,而非出於意識形態。

羅賢哲案 外洩台美共享情資

報導說,最具殺傷力的是陸軍司令部通資處前少將處長羅賢哲案,他將台灣的保密法、信號情報能力和與美方共享的情資提供給中國。一名台灣安全專家說,中國利用台灣退役軍官協助吸收部隊官兵,中共統戰部招待他們回到「祖國」,負擔他們在中國一切開銷,然後在他們返回台灣前,提供金錢利誘他們在未來協助「祖國」,「不幸的是,許多人都收下了。」

(自由時報)
--
台商返台投票機票五折 綠告發藍賄選

國民黨否認賄選 籲綠勿隨意指控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候選人顏若芳、王威中昨天至台北地檢署告發國民黨、連勝文競選團隊,以五折機票吸引台商返台投票,企圖為國民黨候選人與連勝文賄選,其中已涉對價關係,有公然賄選之嫌,要求檢察官徹查。

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昨晚否認賄選,呼籲綠營不要隨意指控。

立委要求徹查 中選會允移送檢方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昨也在立法院向中選會代主委劉義周檢舉,指台企聯購買優惠機票讓台商回來支持國民黨,挺連勝文的中國生產黨主席盧月香也自爆,幾年前曾幫人買機票支持特定政黨,要求中選會徹查是否違反選罷法等相關規定。劉義周說,有檢舉的話,會移給法務部最高檢察署處理。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質詢說,若中國透過台企聯、台商協會等幫忙買機票動員回台投票,算不算外國勢力介入選舉?劉義周說,台灣的選罷法禁止這樣的狀況,不過具體要由檢調認定。

上海台商協會前晚舉辦二十週年慶活動,協會會長葉惠德呼籲台商返鄉投票,並公開宣布已協調航空公司祭出優惠機票,當晚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顧問團團長歐晉德均出席。

上海台協大動作呼籲台商返國投票,被解讀是為搶救藍營選情。但連勝文昨出席「台北小蘇活,青年好宅」政策發表記者會,會後受訪表示,「這不是我們提供的優惠,我不知道這樣的事情」,他說,過去每到關鍵的選舉時刻,全世界的台商都非常關心,「更何況回來投票的台商,不見得完全支持國民黨,也有支持民進黨的人」。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昨出席「五大無障礙,讓台北成為偉大的城市」記者會後受訪表示,縱使機票打折,還是要有幕後金主付錢,但他也質疑,金主付錢是否超過選舉贈品卅元上限?他還感嘆,「我們真的玩不起」。

「這不是賄選,什麼才是賄選?」

顏若芳指出,國民黨與台企聯在國民黨造勢大會上公開宣佈,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十五日開放台商訂購優惠機票,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點從中國飛往台灣的機票,可享五折優惠,動員台商返鄉支持國民黨候選人。此舉已違反選罷法規定,涉嫌為特定候選人賄選,「如果這不是賄選,什麼才是賄選?」

千元黨與包機團的適法疑慮/自由時報社論

百分之八十的情報,其實是來自公開的資訊。這句經典名言,放在這次台灣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中,格外有味道。過去,基於買票文化的歷史因素,每逢選季,檢調單位按例都要查察賄選,查真的、查假的?全憑司法行政人員的良知與技術;現在,疑似給錢要人要票的行為,根本不假外求,直接叫賣在陽光下,其觸法之虞,完全不勞蒐證,剩下的,正在考驗檢調單位心中的那把秤是否安在。

近來,充斥在大家目前的光怪陸離,已經把台灣拉到了近乎第三世界的落後水平。有政黨公然以一千元為代價,拉人捧場助勢;還有台商組織點名支持對象,集體性地在選前一週揪團回國,可享機票半價優待。兩個看似獨立的事件,都扯到了國民黨,也皆與中國有關,這些共通性,把兩件事串聯在一起,很難不讓人推論:中國勢力又來介入台灣選舉了,國民黨基於強烈危機感,已經不擇一切手段了?

台灣民主化二十年,沒有沒下過台的政黨,換言之,任何政黨都可以輸,也都輸過,唯有一個基本原則不能撼動,那就是台灣的存在與台灣的價值不能輸。台灣推動選舉的意義,一在於讓人民作主,二在於透過公平競爭,鞭策所有從政者務必精銳盡出、服務社稷、激勵進步。如果,選舉的事實是:錢在作主,人為所役;或者平庸包辦、一黨壟斷,無關良善治理,僅餘爭權奪利;甚至外力介入,利用規則設局,政治為他國操縱;則這樣的選舉豈不是反而成了摧毀台灣民主的工具?

在許多民主制度草創的國家,都歷經過威權反撲的考驗,民主在曲折以進的過程中,司法通常扮演著關鍵角色,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轉型轉不轉得過來,端視理應主動出擊的檢察體系,以及做為最後防線的司法部門,是不是分別且充分地發揮積極辦案、公正裁判的職能,如果犯罪偵查遇到權貴就轉彎,看見顏色就遲疑,這類的國家,通常最後就是政治拖垮經濟,掉到後進國家之列。而它們僅出於內部的挫折,就足以把人民推向深淵,何況是台灣更有大敵在側虎伺,掌握公權力者怎麼可以隨波逐流、毫無正義?

中國這個國家是不是現代發展的逆潮,絕對是可受公評之事。他們的領導菁英集體拒絕在中國開放民主,但是共產黨成員卻極度了解選舉的遊戲規則,屢屢跑到別人的場子,不在旁觀,而在亟思自己作莊,以圖成為最大贏家;他們同時非常嫻熟於資本主義的操作手法,爭相搜刮特定資源,攫取大量的財富。以上二者,並且交互為用,形成加乘的效應。

尤其,利用台灣社會的特性,與中國有關的各種勢力,這些年隨金流、人流,無孔不入地進入,其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就如前述所列,居然已經演變到由「千元黨」與「包機團」,公然以對價關係,直接衝撞台灣的法律,而自稱法律的守護者,如今何在?截至目前為止,似乎遭疑失蹤,尚待全民協尋之中。

公務部門倘若理應作為而不作為,法官法已有外部參與懲戒流程的機制,相信社會公正團體在適當時機,將會依法有所作用;體制內的改革力量,如有政治壓力不得作為,相信也會保留證據,以為摘舉。

更要緊的是,對於所有具有投票權的選舉人來說,有民主,才有台灣;有台灣,才有台商,以及新住民。而民主要能活化,就是要確保不斷輪替的機制,做不好,就下台,不再一攤死水,任令蚊蠅孳生,才有可能揚棄黑心選舉,杜絕黑心政客,建立責任政治與清明政風,全體公民也才有真正作主的機會。這點,相信絕對是全民的共識。

(自由時報)
--
優惠機票涉賄?中選會移調查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昨在立院內政委員會上,向中選會提出3件違反選罷法的檢舉,其中包括國民黨擴大動員台商回台投票,特定單位還與兩岸航空公司協商提供優惠機票,中選會代主委劉義周回應,中選會會將檢舉移轉給有權調查的高檢署。

李俊俋也質疑,連陣營揚言,連若落選恐影響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連還說會向政院反映,年終慰問金發放門檻再放寬。他問這是否已涉期約賄選。劉義周回答,年終慰問金是選舉語言,但接到檢舉就會移最高檢處理。

(中國時報)
--
潘維剛︰推本土語言 傷害民族感情

學台語傷感情?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昨上演藍綠民族情結爭辯,國民黨立委潘維剛表示不該為轉型正義而逼學本土母語,「會傷害民族感情」,甚至舉例「秦朝統一語言、度量衡才增加國力」,引發民進黨籍立委紛紛痛斥歧視台灣母語,潘這些話應去中國說,要求將本土語言列必修,捍衛台灣母語。

立委最後提案將教育部長吳思華的特別費凍結三分之一,要求教育部再針對本土語言進行專案報告。

搬出秦史 潘︰我的母語是國語

教委會昨審議教育部明年度預算,但討論增列閩南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的行政規費提案時,立委潘維剛質疑教部政策錯誤,應著重英語提升學生競爭力,她還搬出秦朝歷史,強調統一了語言、度量衡才增強國力,更說:「我的母語是國語!」

綠委不滿︰講台語很LOW嗎?

這些言論引發綠委反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質疑,潘的發言是要讓人感覺「講台語很LOW(低級)嗎」?還用競爭力來諷刺講台語的人沒好素質?教育部應支持多元語言學習,延續母語發展。

但潘維剛仍強調,早期政府高壓,讓閩南語學習被限制,如今若是要彌補早年錯誤政策或求轉型正義,硬要學生學習母語,這樣的出發點不能認同,「此作法會傷害民族感情」!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當場抗議說:「這是歧視!」認為潘的觀念搞錯,本土語言早有定義,是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卻長期不受重視,前教長蔣偉寧早已承諾要列國中必修,換部長後卻沒列入十二年國教總綱,政策跳票,她要求「本土語言列必修」!

「沒有一個國家要消滅母語的」

立委鄭麗君說,每人對母語的定義不同,但須受同等重視,「多元語言的能力就是競爭力,沒有一個國家是要消滅母語的!」現在學校不夠重視,若不列必修,學生動機不夠,社會情境也已欠活用,母語瀕臨滅絕。

吳思華承認,本土語言在國中小不夠落實,未來將加強,逐年增加認證師資比率,亦將課程融入文化內涵吸引學習;雖課審委員會決議,國中本土語言不列必修,但將加強推動第三學期(假日、寒暑假)的本土課程。

網友翻出潘維剛曾在立院錯誤發言紀錄,質疑:「會說『8G上網』的立委竟敢說要國際化?」「你的母語是華語,是你家的事,我的母語是台語,台語必修就是傷害民族情感?是傷了那一族的民族情感?中國在對岸哦。過去啦!」

(自由時報)
--
本土語言列必修 藍委喊政策錯誤

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審查教育部預算,藍綠立委因本土語言是否列必修吵翻天,民進黨立委認為教部不該跳票,藍委潘維剛則認為本土語言教育政策錯誤,不應列必修,更表示若推動母語是為轉型正義,「會傷害民族情感」,引發綠委反彈。

立院昨審查教育部明年預算,立委何欣純指出,閩南語認證考試報名費去年度決算實收遠高於預算編列,因此提案增列。不料此提案引發論戰。藍委潘維剛質疑,為何教部只辦閩南語認證,並提及本土語言列必修教育政策錯誤,「錯誤政策要有及時回頭勇氣」。

此番言論引發在座立委不滿。綠委鄭麗君說,本土語言包含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定義無庸置疑。

教育部長吳思華回應,立院對本土語列必修的期待,教育部都有和課綱審議委員會提出,但課審會由專業委員組成,教部尊重專業審查。他說,他和大家一樣重視本土教育,但國小列必修卻成效不彰,原因與師資未到位、課程不夠活潑有關,教部會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中國時報)
--
我金援不翼而飛 吉國稱遭網路詐騙

我援助吉里巴斯四千五百萬購置平底船,但相關款項竟不翼而飛,吉國駐台大使游黛姤指出,吉國應負全責,但內部調查並無發現官員貪瀆收賄,整起事件定調為「網路詐騙」。初步了解實際損失款項約一千多萬,外交部長林永樂表示,尊重友邦說法,但最終結果尚未出爐,內部疏失仍有待調查。

游黛姤表示,吉國由聖誕島的「萊恩及鳳凰群島部」負責船隻購買事宜,至於撥款則由財政部負責。財政部在收到第一階段付款資訊後,便將相關款項匯至一英國帳戶,但因對方隨即要求付清剩下款項,讓財政部質疑其中有詐,在聯絡造船公司後驚覺對方並未收到款項,才讓整起事件爆發。

她表示,要求吉國匯款的不明團體,不曉得利用何種方式得知當局與菲律賓造船公司的通訊內容,相當清楚船隻採購相關資訊;官員雖「不夠小心」,但絕無收賄事宜,目前正協請國際刑警組織介入調查。

林永樂表示,吉國總統曾對此表示遺憾並展開內部調查,我方尊重吉國立場,但因目前尚未提出最終調查結果,實際情形仍有待確認。

(聯合報)

國際

加拿大 暴徒闖國會遭擊斃 議員幸無傷亡 疑有槍手藏匿

加拿大國會昨驚傳遭槍手襲擊,持步槍的暴徒先是在國會外的戰爭紀念碑攻擊一名衛兵,隨後衝進國會,與警方展開激烈槍戰。今晨截稿時已知一名槍手遭擊斃,但可能仍有槍手藏匿在國會屋頂上,甚至跑到國會外的旅館,渥太華國會山莊一帶緊急封鎖。

渥太華當地時間昨天上午,目擊者看到深色長髮,年齡可能在20幾或30幾歲的年輕男子,手持步槍,襲擊在國家戰爭紀念碑駐守的衛兵,一名衛兵中彈。目擊者說多人在現場對衛兵實行心肺復甦術(CPR),送醫急救情況不明。

警封鎖渥太華市區
接下來,數名槍手衝往加拿大國會大樓內,其中一人在國會裡的圖書館旁遭到擊斃。巨大的槍響迴盪在國會大樓內。加拿大警方仍在搜尋「可能多達3名嫌犯」,懷疑仍躲在國會屋頂,或者更糟的是在渥太華市區流竄。國會大樓東側的費爾蒙特洛里耶堡酒店(Fairmont Chateau Laurier Hotel)隨後也傳發生槍響,警方已封鎖渥太華市中心進行搜捕。
國會內槍戰發生時正有國會議員在開會,但尚沒有傳出其他傷亡。加拿大政府昨聲明說,總理哈波昨早有到國會辦公,但在槍擊發生前已經離開國會大樓,沒有受傷。

目睹兇手持槍過街
一名荷蘭觀光客在槍擊發生時目睹現場,他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說:「我們正在等市區導遊時突然聽到4響槍聲。突然我看到一名深色長髮的矮小男子,拿著長槍,拔腿過街跑向國會的方向。」另有觀光客說看到一輛汽車內坐著拿長槍的槍手,隨後聽到槍響。
加拿大國家戰爭紀念碑位於渥太華繁華的市中心地帶,因此現場有很多觀光客。加拿大國會則位於紀念碑的對街西北處,距離不到50公尺。

(蘋果日報)
--
加拿大1日3起槍擊 1槍手遭斃

國會大廈 傳出30多聲槍響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二十二日驚傳國會槍擊案!一名槍手在加拿大國家戰爭紀念碑槍殺一名士兵後,被警方一路追進國會大廈主建築,期間在國會大廈內傳出三十多聲槍響,最後嫌犯在國會大廈內遭警方擊斃。目前還不清楚槍手犯案動機,由於渥太華二十二日共發生三起槍擊事件,警方研判涉案槍手不只一人,目前正搜尋其他嫌犯。

當地時間二十二日上午九時五十二分(台灣時間二十二日晚間九時五十二分),據稱蓄長髮、揹著步槍的槍手先槍擊一名在渥太華市中心國家戰爭紀念碑站崗的士兵,隨即奪車直衝附近的國會大廈,國會大廈與戰爭紀念碑隨後封鎖,當時人在國會大廈內的總理哈伯與國會議員們順利撤離,警方與特警小組包圍國會大廈,同時清空國會大廈附近的街道與人群。

國會大廈主建築在遭槍手闖入後多處傳出槍響,一開始是在門廳,一分鐘後的數聲槍響來自走廊或國會圖書館門口附近;最後槍手遭警方擊斃,倒在靠近國會圖書館的入口,另有數人受傷,其中包括國會大廈警衛。

除國會大廈、國家戰爭紀念碑外、渥太華市中心的里多購物中心二十二日也發生槍擊案,而且這三處──國會大廈、戰爭紀念碑與里多購物中心──相距僅數百公尺。警方正在調查槍擊動機是否與恐怖攻擊有關。

國會山是位於渥太華市中心一片開放空間上的建築群,其中以中央區為主建築,內有國會參眾兩院、部分國會議員、參議員與資深行政人員的辦公室。當時正在國會開會的議員克萊門(Tony Clement)透過推特發文,指他至少聽到三十聲槍響。另一名議員史卓爾也推文說,「今天早上的渥太華非常緊張。我們黨團辦公室外傳來多聲槍響。我在封鎖的國會大廈裡很安全。真令人難以置信。」

北美防空司令部 最高警戒

加國軍方在槍擊案後已宣布關閉全國各地的軍事基地,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也進入最高警戒。

20日才遭攻擊一死一傷

加拿大二十日才發生一起恐怖攻擊事件,魁北克有一名改信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在蒙特婁東南部開車衝撞兩名加國士兵,造成一死一傷,嫌犯最後遭警方開槍射殺。

(自由時報)
--
加拿大國會傳槍響 1嫌遭擊斃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國家戰爭紀念碑廿二日上午九時五十二分左右發生槍擊,至少一名持步槍武裝分子開槍,射殺一名站崗的軍人後,往國會大廈方向跑,並繼續開槍。加拿大警方表示,一名槍手已在國會內被擊斃,但可能還有二到三名槍手。

槍擊發生後,大批重武裝警察將國會和總理哈珀的辦公室封鎖,哈珀的發言人說,哈珀已安全離開。警方並將所有國會議員疏散。

一名議員告訴法新社,警方在國會內擊斃一名槍手,並在追捕三名嫌犯,可能跑到國會屋頂上。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國會附近的購物中心聽到更多槍響,還有槍手在逃。

法新社報導,在國會工作的目擊者維歐說,手持步槍的武裝分子在開槍後闖進國會黨團會議,在後面追的警察大喊:「找掩護!」接著聽到十到廿聲槍響。維歐說:「我全身發抖。」也有目擊者說,至少有卅聲槍響。CNN報導,在國會發生槍擊一分鐘後,國會圖書館入口發生第二波槍擊,一人躺在地上不動。

遭到槍擊的軍人傷勢嚴重,被送上救護車後,送醫不治。

建築工人華許告訴路透,他看到一名穿黑衣的持槍蒙面男子跑向國會,這名男子在哨站攔下一輛黑色車子,並劫持這輛車。駕駛人安全下車,蒙面人開車到國會山莊的中央區,區內有參眾議院和一些議員的辦公室。

槍擊發生後,警方在國會四周清查和疏散民眾。加拿大皇家騎警表示,附近居民不要靠近窗邊,且勿站在屋頂上。

兩天前,一名改信伊斯蘭教的廿五歲年輕人開車撞兩名軍人,造成一死一傷,政府宣布為恐怖攻擊事件。在此事件後,政府把恐怖威脅層級提高到中級。

白宮官員說,相關人員已向歐巴馬總統簡報情勢發展,北美防空司令部已提升警戒層級,讓更多戰機進入警戒狀態。

http://uc.udn.com.tw/NEWS/MEDIA/9017476-3587426.jpg?sn=14140071286981

國會槍擊兩天前…加國穆斯林 開車撞軍人

加拿大魁北克廿日有兩名軍人遭改信伊斯蘭教的加拿大男子開車蓄意衝撞,造成一死一傷,當局認定是恐怖攻擊,翌日提升恐怖警戒層級,不料廿二日又發生軍人遭射傷,國會山莊遭武裝分子闖入開槍。

廿五歲魁北克男子胡羅(Martin Couture-Rouleau)廿日在退伍軍人服務中心外,駕車衝撞兩名軍人,造成五十三歲的准尉文生(Patrice Vincent)傷重不治。

之後胡羅駕車逃逸,警方追逐四公里,胡羅車子失控,隨即下車揮舞刀子,遭警方開槍擊斃。

魁北克警局發言人指出,胡羅近一年開始蓄鬍、改穿伊斯蘭長袍,是當局列管的九十名激進分子之一,日前護照遭扣。當局表示,胡羅有到國外從事恐怖活動意圖,是政府調查對象之一。

針對軍人的攻擊事件,讓加拿大政府於廿一日提升恐攻警戒層級至「中等」,公共安全部部長布蘭尼直指此案「明顯和恐怖分子意識型態有關」。廿二日的兩樁攻擊事件後,當局更下令關閉全國的軍事基地,不對外開放。

加拿大的恐怖攻擊事件,令人想起去年英國亦發生針對軍人的攻擊案。奈及利亞裔的英國男子艾德波拉喬,去年五月廿二日在倫敦街頭和同夥開車撞倒二十五歲士兵李格比,再持切肉刀殘忍砍殺,行凶時高喊「真主偉大」。

倫敦殺軍案三天後,法國也發生疑似模仿攻擊事件,一名穿制服的法國士兵在擠滿購物人潮的巴黎地下街進行反恐巡邏時,被一名男子從背後襲擊刺傷頸部。

(聯合報)
--
加拿大連環槍擊2死 總理平安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戰爭紀念館,22日早上發生疑似連環槍擊案。首先一名站崗士兵遭槍手射擊受傷送醫不治。市警方證實在早上9時52分接到報案,目擊證人指出,看到一男子跑向附近的國會大樓,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國會大樓裡一名男子已被警方擊斃,但國會山周圍地點仍傳來槍響。國會大樓被警方封鎖,總理哈珀、在野黨領袖唐民凱與杜魯道均平安。

警方表示,槍擊案槍手很可能超過一名,並派出搜查人員和狙擊手,在渥太華市中心重要建築物屋頂尋找可疑槍手下落。同時,加拿大各地的軍事基地22日也暫停對公眾開放。

目前警方搜索行動擴大,正在調查離開渥太華、前往魁北克的車輛,同時在史巴克斯街挨家挨戶拜訪。渥太華市區的學校也已關閉。

一名國會大樓內餐廳的員工墨西爾告訴CBC,他看到在中央大樓附近,有一名男子持長槍,坐在車內。目擊證人指出,他們聽到槍聲,並且傳出一人在國會圖書館外受傷,但未經確認。

警方稍後證實,早晨共發生三起槍擊案,除了國會山莊和戰爭紀念館外,市中心的一處購物中心也傳出槍響。

(中國時報)
--
IS行刑 父砸石殺女 影片展示美軍火 譏空投不準

激進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在敘利亞及伊拉克攻城掠地之際,不忘在網路上傳殘暴影片,彰顯他們自以為的「伊斯蘭正統」。前天其網站出現一名穆斯林父親搬巨石砸死被控通姦女兒的畫面,還嘲諷美國在敘利亞科巴尼空投失準,讓IS意外獲得美國武器。

石刑影片長約5分鐘(goo.gl/SyWgpO),推估發生在8或9月,地點是IS控制的敘利亞哈馬省。3名武裝男子站在父親背後,父親及另名男子與女兒對話,稱女兒犯下通姦罪,「必須接受上帝懲罰」。

懺悔仍遭眾人石刑
女兒認罪後,父親拒絕原諒,武裝男子勸他要憐憫,父親才願寬恕。隨後女兒懺悔,籲女性要保住名譽,語畢就被父親以繩子綁住,牽到挖好的坑洞。眾人開始拿石頭砸女兒,最後只見父親拿起最大石頭朝女兒砸去,畫面就飛黑。穆斯林國家極少實行這種石刑,這段影片剛好展現IS自以為是的暴行。
另一個效忠IS的網站前天也上傳一段影片,一名蒙面槍手展示一包美軍在科巴尼空投失準的武器。這包武器是美國周一傍晚空投的物資,原要替當地庫德族戰士補充軍火,未料落入IS手中,有手榴彈、彈藥、火箭推進榴彈及醫療補給品。美國國防部正調查此畫面的真實性。

女網論戰事吸點閱
IS已在全球掀起另一波網路關注熱潮。敘利亞裔澳洲27歲女子蘇斯里(Maram Susli),頻在YouTube上發表關注IS在敘利亞戰事的影片(goo.gl/RvyC6f),吸引逾250萬次點閱。有網友批身材窈窕的她只是想藉此出名,她無奈地表示,「大家喜歡指控我動了整形手術,勝過討論我發表的內容」。

IS暴行案例
●17歲少年因在敘利亞拉卡省IS總部拍照,遭活活打死,遺體被綁上十字架示眾,暴屍3天
●敘利亞科巴尼的IS武裝份子在手機中存有多張酷刑照,包括無頭屍體、把死者頭顱當足球踢,還有女嬰被壓制在地上,被刀抵住咽喉
●IS在伊拉克北部辛賈爾市綁架300名雅茲迪女子,將她們當性奴,並活埋婦女幼童。1名女子在數小時內遭IS份子性侵超過30次
●IS攻打敘利亞使用化武,導致庫德族女戰士皮膚嚴重燒傷脫皮

美軍擺烏龍 「送」武器給伊斯蘭國

效忠伊斯蘭國的網站前天上傳一段影片,畫面中,一名蒙面槍手展示剛剛撿到的手榴彈,另外還有火箭推進榴彈和醫療補給品,嘲諷美國在敘利亞的科巴尼空投失準,原本要投給當地庫德族戰士的軍火卻丟給了伊斯蘭國。美國國防部昨天強調正調查畫面的真實性。

(蘋果日報)
--
美空投失準 IS爽拿免費武器

伊斯蘭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好戰份子與敘利亞庫德族在敘北城市柯巴尼攻防多日,戰況持續膠著。但在此同時卻有影片顯示,美軍空投給庫德族民兵的武器,誤投給了伊斯蘭國。

一個效忠IS的媒體團體,在網路上公佈一段影片,顯示好戰份子握有一批數箱武器,箱子連結著降落傘,顯然是由美軍空投的;影片中一名身穿迷彩衣的男子檢視箱中物品,稱這是美軍空投的武器、是「戰利品」。觀察敘國內戰狀況的「敘利亞人權瞭望台」也說,好戰份子奪取一批武器。

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說,中央司令部正在瞭解這段影片的真實性,但他說影片中出現的武器是空投物品種類,「所以就那方面而言,並未超出可能性範疇。」軍方二十日曾說,空投了二十七包的武器、彈藥和醫療物資給庫德族戰士,其中一包投偏了,但已遭摧毀,以免落入敵軍手中,其餘都安全送達。

基於美軍空軍的先進與精準技術,若證實武器確實誤投,將令美軍大失顏面。之前一直有美軍供應的武器流入伊斯蘭國之手,但主要是因伊拉克軍隊的無能與潰敗之故。據稱伊斯蘭國上週從伊國安巴爾省三處伊軍基地竊得七輛美國M1艾布蘭坦克。

柯巴尼的庫德族部隊二十二日持續抵擋IS進攻。美軍表示,目前情勢依然緊繃,庫德族仍控制該城大部分地區,伊斯蘭國則受到庫德族和美軍空襲牽制。

具重要象徵意義 美丟不得柯巴尼

華爾街日報報導,歐巴馬政府過去數週在公開場合都表示,對抗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中,柯巴尼並不具戰略關鍵地位;但私底下,現在高層官員認為,這座城市的象徵性太重要,因此丟不得,美國正力圖守住。美國和敘國庫德族部隊指揮官也開始協調、合作空中和地面行動,密切程度遠超過之前所揭露的。伊拉克北部一處聯合作戰中心,有敘國庫德族將領傳達每日戰場情資報告給美軍規劃人員,並協助找出空襲IS陣地目標。

這些對柯巴尼戰事思維的改變,加上美軍迅速承認空投武器,顯示美軍的作戰目標正在轉向。伊斯蘭國把柯巴尼當作其抵抗美軍空中武力的試金石,而華府則更強力介入,以扼殺IS氣勢。美國可能因此走上一條不歸路,對其他遭伊斯蘭國圍困的城鎮,得扮演更積極介入的角色。

(自由時報)
--
啊…美軍補給彈藥 誤投IS

人權觀察組織「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21日指出,美軍在敘利亞的科巴尼附近投給庫德族民兵的武器,竟有一部分誤投給敵人「伊斯蘭國」(IS)的好戰分子。

美軍說目前無法確定誤投數量,但正在檢查網路上一段影片。影片中有一名蒙面男子和一箱物品,箱子上綁有降落傘。

美軍19日晚間將成箱的武器、彈藥和醫療用品以降落傘空投,援助正在科巴尼對抗IS的庫德族民兵。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說:「有消息回報誤投一箱,這和說兩箱的消息互有矛盾。」

該組織也回報了21日晚間科巴尼的戰況。庫德族民兵成功擊退發動猛烈攻勢的IS,他們邊作戰邊等待從伊拉克來的援兵。

組織表示,雙方在科巴尼東部激烈交戰,IS還在西部發動汽車炸彈攻擊。兩波交火共造成30名IS聖戰士和11名庫德族民兵喪生。

另有消息指出,IS拿走了兩箱物資;但也有消息說美國盟軍一發現誤投,就馬上摧毀其中一箱。

督導中東地區美軍的美國中央司令部20日表示,美軍空投了27包物品,其中只有一包誤投給IS,美軍隨後炸毀該份物品。

該支名為「美軍在IS掌控的科巴尼地區空投的武器和彈藥」網路影片中,一名蒙面男子炫耀地展示綁著降落傘的一箱物品。他說這箱物品來自美軍,一邊說一邊打開箱子,箱內裝滿槍榴彈和手榴彈;影片中還可聽到有飛機盤旋的聲音。

誤投事件凸顯出準確空投的難度,儘管美國空軍已普遍使用有GPS導航的降落傘。五角大廈說,美軍今年8月向伊拉克北部被困的民眾空投食物和飲水,但準確率只有80%。

(聯合晚報)
--
IS公布石刑影片 父參與砸死女兒

伊斯蘭國(IS)團體今天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顯示,敘利亞一名年長父親參與對被控通姦的女兒扔石頭石刑,最後把她砸死。

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說,石刑於8月或9月發生在中部哈瑪省東部伊斯蘭國控制的鄉村地區。

影片中,這名父親和一名蓄鬚、身穿戰鬥服的持槍男子面向一名穿著黑罩袍的年輕女子,她在石刑開始前獲准簡短發言,接著這名父親參與扔石頭砸死女兒。

此外,伊朗國營英語電視台Press TV一名黎巴嫩裔美國籍女記者希姆,周日在土耳其桑尼烏法採訪期間,遇車禍死亡。Press TV質疑事件有內情,指出希姆曾揭露土國政府對IS提供援助,並被土國情報組織指控為間諜。而希姆遇害後,肇事車輛及司機都不知所終。

(世界日報)
--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空投凸槌 IS笑納美彈藥

美軍空投「出包」!美軍19日晚空投武器給力守敘利亞邊境重鎮科巴尼的庫德族部隊,不料,其中一箱彈藥落入伊斯蘭遜尼派叛軍「伊斯蘭國」(IS)之手,IS聖戰士還將這份「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上傳網路炫耀,令五角大廈臉上無光。

IS秀戰利品 美糗大

YouTube網站影片顯示,一名IS蒙面槍手展示由降落傘垂降、掉落在地的一綑包裹。這名槍手打開木箱,裡頭裝滿火箭彈和彈藥。他說:「這是美國人空投給異教徒的援助物資,讚美真主,這是伊斯蘭聖戰士的戰利品。」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IS拿到一箱武器,但也有消息說兩箱。美軍中央司令部20日說,空投的27箱物資,僅有一箱投偏,並已遭美國戰機炸毀。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少將21日說,他無法證實,偏離空投路徑而落入IS手中的包裹,是否不只一箱,也無法證實美軍戰機隨後是否亡羊補牢,炸毀這些彈藥補給。

不過他強調:「我們很確定,絕大部分包裹都落入正確對象手中。」他說,美軍中央司令部和國防部情報分析人員,已針對這支網路影片的真實性進行調查與分析。

他說,IS聖戰士20日對科巴尼發動新一波攻勢,但在美軍為首的聯軍戰機空襲及庫德族戰士奮勇抵抗下,成功守住城池。「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說,截至21日,計有30名IS和11名庫德族戰士陣亡。

專家:風漂流難掌控

美軍空投凸槌,不免引來外界冷嘲熱諷。專家指出,隨著科技進步,譬如配備衛星定位系統(GPS)的降落傘,已大幅提高空投的正確度。不過,因「風漂流」(wind drift)等天候因素難以掌控,空投出錯的機率依然不低。

中東研究所的麥爾說:「你根本無法預測,這些空投武器最後會落入誰手上?他們又打算怎麼利用這些武器?這就是空投必須承擔的風險之一。」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上月伊拉克空軍空投彈藥、飲水和食物給在安巴省奮戰的伊國士兵,結果卻丟錯地點,平白送給IS一份大禮。

1名伊拉克將軍無奈地說:「因中央指揮無能和飛機駕駛員缺乏經驗,我們反而變成協助IS殺死伊國士兵的幫兇。」

美3非裔少女 蹺家欲投效IS受阻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1日證實,科羅拉多州丹佛市3名非洲裔少女,上周偷了爸媽的錢,離家出走飛往德國,疑似打算前往敘利亞投身聖戰組織「伊斯蘭國」(IS)。3人在德國機場被攔下,20日被送回美國,目前已與家人團聚。

3名少女包括阿拉帕霍郡1對17與15歲的索馬利亞姐妹、以及1名16歲的蘇丹裔少女。她們17日從丹佛飛至德國法蘭克福,逗留一天後,19日遭德國警方保護性拘留,被送上回美國的班機,20日返抵丹佛。

FBI發言人佩恩表示,FBI探員「協助將她們帶回丹佛,3人都平安,已與家人團聚。」

據當地《丹佛郵報》報導,索馬利亞姐妹花17日向爸爸謊稱要去圖書館,卻沒再跟家裡聯絡。她倆的蘇丹裔死黨當天沒去上課,老師通知她父親,他才知道女兒蹺課,護照也不見了。

蘇丹少女的父親去找索馬利亞姐妹花的爸爸,後者才驚覺女兒從母親處偷走2千美元(約台幣6.1萬元),護照不翼而飛,打電話給女兒也沒接,家長們隨即報警。

警方調查少女的電腦資料後,認定她們原打算從丹佛飛到法蘭克福,再轉飛土耳其,前往敘利亞加入IS。

兩家人聽到消息十分震驚,蘇丹少女的爸爸還說女兒「一直很乖,從沒惹出麻煩。」

此事引起當地索馬利亞社區家長擔憂。移民愛米娜說:「現在大家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我們想知道誰在招募他們,而這些人是否在丹佛或其他地方。」

(中國時報)
--
揭發水門案 《華郵》報人逝世

執掌美國《華盛頓郵報》26年間,讓《華郵》改頭換面成為全球重量級媒體的前總編輯布萊德利,前天與世長辭,享壽93歲。他最著名事蹟是1972年鼎力支持旗下調查記者揭發水門案,不僅導致總統尼克森黯然下台,也樹立新聞報導的新典型。在《華郵》去年出售給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後,布萊德利的辭世更讓人對報業典範凋零不勝唏噓。

總說「一切有我在」
布萊德利自哈佛大學畢業後曾從軍,1948年因緣際會進入《華郵》當記者,不久就被挖角派駐歐洲。1965年《華郵》發行人凱薩琳葛蘭姆請他自《新聞周刊》回鍋擔任助理副總編輯,當時《華郵》是虧損累累的地方型報紙。
3年後布萊德利當上總編輯,他有時風度翩翩,有時沒耐性且滿口粗話,但充滿活力與創意,在敦促記者挖掘新聞的同時,也總說:「一切有我在。」
1971年6月,《紐約時報》率先披露記錄美國軍事介入越南歷史的機密《五角大廈文件》,遭法院禁止繼續報導。當時正準備股票上市的《華郵》也取得這份文件,在葛蘭姆支持下,布萊德利不顧政府揚言法辦,堅持刊出。最後最高法院裁定《華郵》未違法,此事讓《華郵》從上到下士氣大振。

力挺記者追竊聽案
1972年,布萊德利更支持旗下記者伍華德(Bob Woodward)與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追查民主全國委員會總部遭竊賊潛入案,透過與「深喉嚨」聯邦調查局副局長費爾特(William Mark Felt)合作,2年多刊出400篇報導,從這起白宮刻意定調為一般竊案的水門案,揭發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對政敵竊聽騷擾的連串醜聞,導致尼克森1974年灰頭土臉辭職。

布萊德利小檔案
★生卒:1921/08/26~ 2014/10/21,享壽93歲
★學歷:哈佛大學畢業,主修希臘文與英文
★經歷:海軍軍官、《新聞周刊》記者、《華盛頓郵報》記者、副總編輯、總編輯
★家庭:報導水門案期間與第二任妻漸疏離,與社內編輯昆恩交往。離婚後1978年與昆恩結婚。共有4子女、10孫輩、1曾孫

(蘋果日報)
--
揭發水門案 華郵前總編辭世

因主導「水門案」報導而聲名大噪的「華盛頓郵報」前總編布萊德利(Ben Bradlee),二十二日在家中辭世,享壽九十三歲。布萊德利畢生奉獻給新聞,樂於提攜後進,信任專業,在他的掌舵之下,華郵從地方媒體蛻變為全國性大報,去年頒給他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總統自由獎章」的總統歐巴馬二十二日致哀時,盛讚布萊德利為「真正的新聞人」。

掌舵23年 把地方媒體打造為大報

歐巴馬表示,布萊德利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九一年擔任華郵總編期間,啟發無數記者「報導必須報導的事件,撰寫有助我們對自身和彼此世界多一點了解的報導」。對這位新聞人而言,「新聞不只是一項專業,也是對我國民主至關重要的公益事業」,「他是真正的新聞人」。

而在布萊德利任內受到重用,揭發「水門案」的伍華德(Bob Woodward)與柏恩斯坦(Carl Bernstein),二十二日也在華郵官網刊登聯合聲明說:「布萊德利是真正的朋友,也是新聞界才華洋溢的領袖。他堅守的原則包括追求真理,深信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他擁有媲美軍隊的勇氣。」華郵上月底才報導,罹患阿茲海默症多年的布萊德利,已經在醫院接受安寧照護。

鼓勵年輕記者 挖出深喉嚨故事

聲音嘶啞、個性「硬頸」的布萊德利擔任總編期間,一手帶領華郵走向黃金年代。他鼓勵當時年輕的伍華德與柏恩斯坦運用不具名消息來源「深喉嚨」,報導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總部一九七二年遭侵入一事,在二十八個月內刊登約四百篇相關報導,進而揭發「水門案」,迫使時任總統的尼克森下台。華郵為此獲頒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奠定在新聞界的崇高地位,不僅成為新聞學的活教材,故事後來還改編成電影「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布萊德利一直到尼克森下台後,才向伍華德與柏恩斯坦追問深喉嚨的身分,直到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費爾特在二○○五年坦承他就是深喉嚨之前,他們三人也是唯一知道深喉嚨身分的人。

布萊德利一九二一年出生於波士頓,哈佛大學畢業,他的成功,除了專業與努力外,也有許多幸運成分在內。一九四八年,他原本要去巴爾的摩面試,但由於當地正在暴風雨籠罩之下,他決定不下車,一路坐到華盛頓,而後得到華郵的記者工作。一九五○年,他剛好坐車經過華盛頓特區的布萊爾宮,竟巧遇極端份子對總統杜魯門開槍事件。他把這件事寫成報導,登上頭版。

巧遇杜魯門遭槍擊案 鄰居是甘迺迪

一九五七年,布萊德利偶然在喬治城買了棟房子,數月後,時任參議員的甘迺迪搬到對街,開啟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甘迺迪一九六○年競選總統時,布萊德利多有報導,而接近權力核心,不僅豐富布萊德利身為記者的資歷,也讓他對政府有少見的深入見解。這種種幸運,連他自己都曾在回憶錄中提過:「我總是在對的時間,處在對的位置,幸運之神在我這邊。」

然而任內帶領華郵贏得十八項普立茲獎的他,也是有看走眼的時候。一九八一年,華郵記者庫克(Janet Cooke)報導八歲兒童吸毒新聞獲頒普立茲獎,但後來被踢爆整件事其實都是虛構。華郵退回獎項,布萊德利罕見地栽了跟頭。

(自由時報)
--
華郵前總編輯布萊德利逝世 享壽93歲

擔任華盛頓郵報總編輯期間督導支持水門案的報導,並讓華郵轉型為全國性大報的資深報人布萊德利(Ben Bradlee),廿一日在華府自宅過世,享壽九十三歲。

布萊德利堪稱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報紙總編輯,最著名事蹟首推他在一九七二年督促年輕記者伯恩斯坦與伍華德,鍥而不捨挖掘報導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所在的「水門大廈」遭入侵一案,進而揭露震驚全球的竊聽醜聞,也就是「水門案」。

華郵當時在廿八個月內共刊登四百篇報導,最終迫使尼克森成為美國史上唯一請辭的總統,四十多人因此入獄。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布萊德利的過世特別發布頌辭:「對布萊德利來說,新聞不僅是一門專業,更是攸關我們民主政治的公共財。他所設下報導必須誠實客觀小心謹慎的標準,鼓勵了許多人投身新聞業。」歐巴馬去年頒發自由獎章給布萊德利時表示:「國家的自由植基於新聞自由。」

當年愛將伯恩斯坦與伍華德也表達敬意:「布萊德利是真正的領導者,徹底改變了新聞報導的風貌。」伍華德更稱他是「廿世紀的總編輯,無與倫比。某種程度而言,他的過世象徵廿世紀的結束。」

談到當年報導水門案,接受布萊德利的督導時,伍華德記憶猶新:「他是個懷疑者,常問:我們掌握全貌了嗎?我們證實了嗎?」伍華德說,他最怕聽到布萊德利說:「小伙子,你還沒掌握全貌。」

一九九一年退休的布萊德利,擔任總編輯廿三年期間帶領華郵拿下十八座普立茲獎。任內發生過記者庫克偽造新聞贏得普立茲獎,後來退回的醜聞,布萊德利稱為「餘生都將背負的十字架」。

布萊德利結過三次婚,育有四名子女。第三任妻子昆恩是華郵記者。

(聯合報)
--
華郵巨人布萊德利 幸運之神站身旁

華郵前總編輯布萊德利的傳奇新聞生涯中,一直幸運地在適當的時間,站在適當的位置上。他曾經是甘迺迪擔任總統前的鄰居,這段情誼協助他打入華府的權力核心,最終促成另一位總統的下台。

一場暴風雨 讓他走進華郵

布萊德利1921年生於波士頓的優渥環境,經濟大蕭條期間,家道中落,他14歲時得了小兒麻痺症,卻能夠透過自我的鍛鍊,讓他行走與常人一般。

他就讀哈佛大學時,加入海軍預備軍官訓練,1942年畢業兩小時後,就加入海軍情報處,成為太平洋艦隊艘驅逐艦的連絡官。

1948年,他原本要去巴爾的摩應徵工作,但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留在火車上,火車載著他繼續前往華盛頓,在當地接下華郵的工作。

目擊杜魯門險遭槍擊 報導躍頭版

1950年,有一次他搭電車經過布萊爾國賓館時,幾位波多黎各極端分子朝建築開槍射擊,杜魯門總統因為白宮整修,搬到布萊爾國賓館居住,布萊德利把他的目擊見證,寫成一篇頭版報導。

跟甘迺迪當鄰居 打入華府核心

1957年,他在喬治城買了房子,還是參議員的甘迺迪夫婦搬進他對街的住宅,從此開展了他與這位未來總統的親密友誼。這段不尋常的關係,進一步擦亮布萊德利擔任記者的不凡經歷,也培養出他對政府運作的珍貴洞察力。

布萊德利自己在他暢銷的回憶錄中寫道,「我不斷在適當的時間處在適當的位置上,幸運之神一直對我眷顧。」

布萊德利1971年且在華郵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的支持下,挺身捍衛新聞自由。他不顧律師的建議與政府高官的懇求,堅持出版紐約時報挖掘出來的越戰秘密報告「五角大廈文件」。這場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法院仍支持報紙有權出版外洩的機密文件。

深入挖掘水門案的記者伍華德與伯恩斯坦21日發表聯合聲明說,「布萊德利是一位真正的朋友,也是新聞業的天才領袖,執著追求事實是他絕不妥協的原則,他具有一整支軍隊的勇氣。」

深喉嚨始祖布萊德利 代表一個新聞世代的結束

水門案時擔任美國華盛頓郵報總編輯的布萊德利逝世,代表一個新聞世代的結束;當今平面媒體從盛而衰,網路媒體興起,傳統媒體的美好年代已難復返。

布萊德利支持報導水門案,導致尼克森總統下台。水門案的調查報導,帶動美國媒體調查採訪盛行,水門案成為調查報導的經典範例,兩名記者也變成調查報導的同義詞。

水門案爆發當時,華盛頓郵報記者伍華德和伯恩斯坦在法庭採訪時,認為案情不單純,之後靠著「深喉嚨」提供關鍵線索追查,以一系列報導從闖入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的嫌犯收取金錢的來源,一路追查到與尼克森競選有關的組織,讓外界發現水門案與白宮有關係,加上白宮後來干預司法的作為,引發眾怒,讓尼克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辭職下台的總統。

除了華郵對水門案的報導,紐約時報在新聞調查報導也有奇功。1971年,美國正身陷越戰泥淖。當時紐約時報從曾經任職美國國防部,後來轉任蘭德公司研究員的丹尼爾‧艾斯伯格手上,取得五角大廈檢討越戰的報告書。發行人薩茲柏格刊登報告內容,使政府顏面無光。

進入21世紀後,網路興起,逐步取代了報紙的部分功能。由於政府資訊應該更公開透明的想法仍未減退。2006年,澳洲記者亞桑傑創辦維基解密網站,專門公開匿名者提供的政府機密文件。網站在2010年透過媒體公布美軍在阿富汗戰爭的機密文件,讓美軍在阿富汗的惡行呈現在世人面前。研究網路技術專家的美國作家舍基2010年時曾說,「維基解密三年來披露的獨家,比華盛頓郵報30年的還多。」

在西方,調查報導常被視為媒體專業的象徵。全球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新聞獎中就有調查報導獎項,每年的作品都會引起話題。2010年,網路媒體首度獲得這個獎項。今年得獎者來自網路,是美國公共誠信中心關於律師和醫生聯手操控,使得罹患塵肺病的礦工,無法獲得賠償的報導,並引發要求相關法案訂立的聲浪。

(聯合晚報)
--
揭發水門案 拉下尼克森 華郵前總編辭世

美國新聞界的傳奇人物、前《華盛頓郵報》總編輯布萊德利(Ben Bradlee)21日安然過世,享年93歲。他最著名的事蹟之一,是華郵鍥而不捨追蹤報導「水門案」,總統尼克森不得不黯然下台。另外,「五角大廈文件」一事是他不可磨滅的豐功偉業。

布萊德利去年曾獲總統歐巴馬頒發「自由獎章」,為美國平民最高榮譽。華郵表示,布萊德利在華府家中辭世,留下73歲的第三任妻子奎恩、3子1女、10個孫輩以及1個曾孫輩。奎恩不久前透露,醫師診斷布萊德利罹患失智症。

華郵報導 獲普立茲榮譽

布萊德利從1968至1991年擔任華郵總編輯。1972年,美國民主黨位在華府水門大廈的總部遭人潛入竊聽。最初以為是一般刑案,但在華郵兩位年輕記者伍華德與柏恩斯坦的深入調查報導,案情不斷向上發展。28個月內,華郵刊登約400篇相關報導及評析,尼克森面臨國會罷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辭職的總統。

華郵因此獲美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也為新聞界樹立典範並成為新聞學教材。整件事後來拍成電影《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布萊德利任內最重要的決定,是在1971年刊登《五角大廈報告》(Pentagon Papers)。這是美國政府內部的詳盡報告,透露越戰不斷升高的內情。華郵與《紐約時報》都刊登,尼克森政府全力阻止,但兩報都堅持刊登。尼克森政府告上法院,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政府敗訴。華郵與紐時共同為美國新聞自由樹立里程碑。

五角大廈報告 駁倒政府

但他任內也出現華郵史上最難堪的一段。1981年,女記者庫克因深入報導8歲兒童吸毒等事贏得普立茲獎,但不久遭人檢舉內容屬虛構。經查屬實,庫克離職並退回獎座,布萊德利為此請辭但獲慰留,不過他說,他會永遠扛著這個十字架。

布萊德利1921年生於波士頓,在哈佛大學主修語文。二次大戰奉召入伍,戰後加入華郵,開始記者生涯。未久,成為美國駐法國大使館新聞參贊,在巴黎遇到第二任妻子東尼(Tony)。1953年他重回新聞界,擔任《新聞週刊》駐歐記者,隨該刊被華郵收購,他重回華郵大家庭。

帶領轉型 華郵脫胎換骨

華郵原係地方報紙,駐外記者不多,布萊德利使之轉型為全國報紙;他也使這份報紙從嚴肅、古板的風格轉為活潑;他更使這份報紙成為備受尊敬的媒介,他任內銷量增加一倍。華郵創刊於1877年,在他接任總編輯前,只得過4座普立茲獎;他任內華郵拿下17座普立茲獎。

白宮發表聲明,推崇「對布萊德利而言,新聞工作不只是一種專業,更是對我們的民主至關重要的公益事業」。

「你讓我了解真正的新聞勇氣」

《華盛頓郵報》前總編輯布萊德利過世,對手《紐約時報》也在首頁報導相關訊息。自天子以至庶民都是他的好友,這樣的人物實在罕見。

他14歲罹患小兒麻痺症,一度腰部以下癱瘓,後來治癒,故可在二戰期間入伍。在不良於行期間,他勤練上半身肌肉,臂力比一般人強,可謂因禍得福。

1942年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同時接到徵集令並完婚,三件事在同天發生。他擔任《新聞周刊》駐巴黎特派員期間,結識華府律師之妻東妮。

1957年,他在華府聽說《新聞周刊》要賣,雖然已是晚上11時,他仍打電話給華郵老闆葛蘭姆,鼓勵對方買下《新聞周刊》。葛蘭姆當即請他過去,兩人談到清晨5時。葛蘭姆不但買下《新聞周刊》,還送若干華郵股份給他。按布萊德利日後說法,這改變他的一生,因為他一躍而為百萬富翁,自此不為餬口而工作。

這番遊說另一重要意義:葛蘭姆請他擔任《新聞周刊》駐華府特派員。某天他和妻子推嬰兒車散步,遇到剛搬來的鄰居夫婦推嬰兒車散步,後來才知新鄰居是甘迺迪總統。

布萊德利交遊廣闊。達官顯貴是座上客,更多出現在自家飯桌上的是華郵記者等員工。

葛蘭姆過世後,遺孀凱薩琳接下華郵。她與布萊德利心靈契合,支持他的決定,預算上全力支應。1971年華郵刊登《五角大廈報告》,尼克森政府祭出「國家安全」等理由。布萊德利和好友兼名律師威廉斯討論,威氏結論是「無從選擇,非登不可」。布萊德利致電葛蘭姆夫人,故意說「不登了吧」,葛蘭姆夫人回應「我不同意,要登」。

1991年,布萊德利70歲那年交棒。最後一天,很多華郵員工穿條紋上衣,因為那是他所好。沒有條紋上衣的,乾脆在上衣畫條紋。當天布萊德利一直強忍淚水,直到讀到駐黎巴嫩特派員的電報,他終於潰堤。

電報上寫道,在危險、艱難、不知希望何在的環境裡,「我知道有人肯定我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新聞勇氣。你一直是那個了不起、勇敢的人,使我願意再付出一些」。電報最後寫:「謝謝你給了我們這一切,這麼特別,讓我們堅持信念」。

(中國時報)
--
日本閣員說瞎話 否認徵慰安婦

日本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前天表示,1993年時任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強徵慰安婦的說法大有問題,應予否定。這是日本政府發言人首次公開否認「河野談話」,引起南韓、中國強烈反彈,我國再度要求日方應向受害人道歉及賠償。

台韓中強烈反彈
菅義偉在國會答詢時稱,當年河野在記者會坦承二戰時日軍強徵慰安婦,「但因沒有強徵的資料,(承認強徵)大有問題,我們否認。」但他也強調無意修改河野談話。
我外交部昨說,我一向要求日方應向受害人正式道歉及賠償。將支持並協助台籍慰安婦要求日本還予應有的公道。
中國外交部昨批,強徵慰安婦鐵證如山,企圖否認這一歷史罪行只會適得其反。
南韓外交部也稱,韓日關係烏雲密布,日本想改善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慰安婦問題 。

(蘋果日報)
--
否認強徵慰安婦 日官房長官惹毛中韓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二十一日在國會中,首度公開批評前官房長官河野洋平承認日軍強徵慰安婦的發言「大有問題」,他表示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日軍有「強徵」的事實,站在他的立場,應加以否定,挽回日本的名聲。不過,這項發言再度引起中韓兩國反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二十二日表示,日強徵慰安婦鐵證如山,不容否認。

否定一九九三年「河野談話」

一九九三年時任官房長官的河野洋平,針對日本政府調查慰安婦問題的結果,發表了一份未經內閣決議的「河野談話」,承認日本政府參與慰安婦問題,但是在書面文字中並未使用「強徵」二字,只不過在談話發表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對於媒體詢問是否有「強徵」行為時,他承認「這樣的事實是存在的」。

日本政府對於日軍是否「強徵」慰安婦一事,一直存在爭議,朝日新聞在一九九一年到九二年間的系列報導,引述日本軍人吉田清治的證詞,證明日軍在濟州島曾暴力強徵女性成為慰安婦。這項證詞被稱為「吉田證詞」,是河野談話的根據,也是日軍「強徵」慰安婦唯一的證詞,但朝日新聞已在上月中旬正式承認,「吉田證詞」根本就是捏造的。

另一方面,朝日新聞也因為誤報闖下大禍,引發日本民眾不滿,抵制之聲四起,網路最近也流傳,朝日新聞為了挽救報份流失情況,大量向一般家庭派送免費報紙,但遭到網友砲轟,有網友表示「就算免費也不想看」。

二○一二年底安倍政府上台後,重新檢證「河野談話」,今年六月發表調查報告後,招致南韓強烈批評。在美國的壓力下,安倍承諾不修改「河野談話」。菅義偉二十一日在國會雖重申日本政府無意修改「河野談話」,但主張應否認河野承認「強徵」的說法,再次引起中韓兩國跳腳,南韓韓聯社報導,南韓外交部抨擊安倍政府言行不一的做法令人遺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強徵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對亞洲等受害國人民犯下的嚴重反人道罪行,鐵證如山,不容否認。

(自由時報)
--
禁亂漲房租 德國躲過炒房危機

德國經濟在歐債罩頂的陰影下長年鼎盛,令外界好奇的是房價雖漲,炒房在這個國家卻沒有過度變樣,原因正在於德國房市雖提供外國人可以置產的自由市場,但配套法規把關嚴謹,房東不能亂漲價,外國投資客也無法因買房置產而獲得德國護照,加上對資金來源的關注等附加條件,在全球其他大國均因外來客炒房而頭痛之際,德國又一枝獨秀地避開這個危機。

近年來中國炒房客橫行海外,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大城市都成為炒房資金流入的標的,讓想要購屋的本地中產階級叫苦連天,因為薪水漲幅追不上房價,連租金都捉襟見肘。不過,溯及金融危機前的數十年,德國房價始終維持在低檔,一九七五到二○一一年間,房價甚至負增長二十一.六%,且同一時期德國人均收入增漲三倍,讓買房更為容易,原因就是政府抑制房價,打擊投機客以保障民生。

德國房價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原因之一是德國一直都有房租上漲幅度的限制,讓置產投資者有所顧慮。舊法的幅度是七%,明年開始實施的新房屋租賃法已將漲幅提高到不得超過當地平均房價的一成。德國立法者希望據此保障一般家庭都能付得起房租,但新規定對新建大樓與大規模改造的房舍網開一面,目的是讓建商可快速回收成本,並保障房屋投資市場的流暢。

德國司法部暨消費者保護部長馬斯(Heiko Maas)表示,政府完全不能接受郊區房租漲過三成、市中心超過四成,他們「正努力創造房東與租客之間的利益平衡」,出租房屋不僅是商品,利潤最大化不能成為唯一目標。新規定還將過去由房客支付的房產代理費,改為由房東支付,這些限制都讓買房者在投資前必須三思。

德國防止外來投資客炒房的另一項關鍵,是置產與移民脫鉤。這種優惠在英美加等國是吸引外資的一大利器,在德國置產卻無法取得德國護照,亦即德國「要錢不要人」。德國對移民的管制雖有開放,但只有在當地成立公司的法人可長期居留,因各種原因在德國居留滿八年後,方可申請入籍。

(自由時報)
--
又1死 北非白犀牛全球剩6隻

肯亞的歐.佩杰塔自然保留區(Ol Pejeta Conservancy)傳來噩耗,區內碩果僅存的四隻稀有種北非白犀牛再失去一名成員—三十四歲的公犀牛「蘇尼(Suni)」。目前全世界只剩下六隻北白犀,其中唯一一隻公犀牛已經老到無法交配。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混種的可能性,以搶救北白犀的最後一脈香火。

三十四歲的蘇尼出生在捷克的動物園,二○○九年時他被送往肯亞,以協助北白犀物種繁殖。不幸的是,蘇尼並沒有達成牠的任務。現在初步判定蘇尼是自然死亡,而不是遭到盜獵。

北白犀是白犀牛的亞種,一般來說平均壽命為四十到五十年。北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和被非法盜獵,在二○○三年生態調查時,北白犀只剩下五到十隻。而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加蘭巴國家公園(Garamba National Park)的四隻北白犀死去後,野生的北白犀已經滅絕。

目前全球僅剩六隻北白犀,除肯亞保留區的三隻外,捷克還有一隻,美國加州的聖地牙哥動物園有兩隻。由於肯亞僅剩的全球唯一一隻公白犀牛已經年老力衰無法交配,使北白犀瀕臨絕種。

不再純種 至少避免絕種

與北白犀最接近的物種是南白犀,保育人員已在研究讓兩種犀牛雜交的可能性。保育人員表示,儘管這樣做將無法保存純種的北白犀,但至少可避免北白犀全面絕種。

二○一二年全世界最後一隻加拉巴戈斯象龜平塔島亞種「寂寞喬治」去世,讓全球物種再少一種。而當前瀕臨絕種的生物不是只有北白犀,還有棲息在中國長江流域的斑鱉,據聞很可能只剩四隻。出沒在俄羅斯、中國邊境的遠東豹,估計也只剩三十隻左右。

(自由時報)
--
想重啟對話?北韓釋放美籍人質

遭北韓監禁五個月的美國觀光客佛爾,二十二日獲准離開北韓,抵美與家人團聚。根據北韓官媒報導,領導人金正恩是應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再請求」才釋放佛爾,但美國國務卿凱瑞說,美國並未在促成佛爾獲釋上做出任何讓步。由於美方多次要求談判人質一事,都遭北韓拒絕,分析家認為,北韓突如其來地釋放人質,可能是有意探詢與美國重拾對話的可能性。

旅館內留下聖經 就被囚禁五個多月

現年五十六歲的佛爾,四月底間因在北韓東北部清津市的旅館內留下一本聖經,五月七日要離開北韓時,被以未經批准傳教罪名逮捕。但北韓十月二十二日突然宣布釋放佛爾,官方的中央通信社報導,「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考量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一再請求,採取了釋放美國罪犯佛爾的特別措施」。

北韓釋放佛爾的條件是,美國政府派遣專機將他載離北韓。部分觀察家認為,平壤堅持美國要派政府專機來接佛爾,因為這樣會為釋放程序賦予正式的外交意涵。

華府派出一架隸屬於美國國防部的軍用客機抵達平壤,之後途經關島,把佛爾送回美國。佛爾二十二日在俄亥俄州機場走下飛機時,臉上掛著微笑,與接機的親友相互擁抱。

許多觀察家對佛爾的獲釋跌破眼鏡。美國舊金山的安全政策智庫犁頭基金會(Ploughshares Fund)計畫主任暨北韓問題專家卡洛爾說:「這可能意味著北韓領導階層有意探索怎麼與美國重啟對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北韓專家哈嘉德則說,這是北韓意圖為將來的外交談判營造其「講道理」的形象。

除了佛爾之外,北韓另還拘禁傳教士裴俊虎和米勒。據稱二十四歲的米勒是在入境通關時撕毀簽證,並要求北韓庇護,隨後遭到逮捕,上月被判對平壤當局採取「敵意」行為,處勞改六年。裴俊虎則是在二○一二年十一月被捕,去年被控企圖推翻北韓政府,被判處十五年勞役。

日朝談判釋放被綁架日本人質問題,最近也有進展,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廿二日宣布,將於廿七日派遣工作小組前往平壤,直接聽取北韓方面對綁架受害者等新的調查狀況。工作小組組長由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伊原純一擔任,希望廿八日或廿九日與北韓負責調查工作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徐大河等人會晤。

(自由時報)
--
盼與美對話 北韓釋放美公民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芙表示,遭北韓拘禁的美國民眾佛爾(Jeffrey Fowle)已經獲釋,也已搭乘美國軍方的飛機返回美國;美國政府將持續營救仍遭北韓拘禁的裴俊虎和米勒這兩名美國人。分析家認為,北韓此舉意在與美對話。

北韓官方的中央通信社廿一日在簡短報導中說,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再三請求」下,領導人金正恩採取了「特別措施」,下令釋放現年五十六歲的佛爾,已將他依相關法律程序交給了美國當局。

美國智庫犁頭基金會北韓問題專家卡洛爾(Paul Carroll)說:「通常這類事件會有明顯的前因,但這次沒有。這可能意味,北韓領導階層對於如何和美國重啟對話感興趣。北韓因人權紀錄招致壓力,此舉可能是為展現北韓是可以講理的。」

現年五十六歲的佛爾今年五月在北韓東北部的清津市一間飯店洗手間留下一本聖經,北韓當局以他秘密傳教為由將他逮捕,但佛爾的家人否認他有在傳教。

哈芙指出,北韓釋放佛爾的條件,是要求美國政府在規定時間內將佛爾帶離北韓境內,因此在美國國防部的協助下,佛爾從平壤搭乘軍方飛機離開。佛爾搭乘的飛機先在關島降落,之後再返回美國。

哈芙說,北韓做出釋放佛爾的明確決定,但國務院持續關注目前仍遭北韓拘禁的裴俊虎和米勒,也敦促北韓盡速釋放兩人,美國政府將持續積極的營救兩人。

(聯合報)
--
北韓釋美公民 專家:意在謀和

美國觀光客佛勒4月前往北韓旅遊,因在飯店留下聖經遭逮捕,監禁5個月後,白宮發言人厄尼思特21日證實,佛勒已獲准離開北韓,並搭乘國防部專機返抵美國,健康無礙。北韓官媒朝中社22日晚報導,釋放佛勒,是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再三請求」,才由領導人金正恩下令「採取特別措施,釋放美國罪犯」。

北韓突然釋放佛勒,讓外界相當意外。南韓韓聯社引述專家分析指,北韓強調釋放佛勒是應歐巴馬的請求,顯示北韓希望與美國和解的意願。尤其美國沒有派特使訪問北韓,北韓仍釋放被扣留的美國公民,引起各方關注。

北韓沒有提出條件,僅要美方以交通工具把佛勒載離北韓。美國軍方專機先把他載至關島,並於22日安抵俄亥俄州老家。56歲的佛勒5月離境時,因在東北部的清津飯店洗手間留下聖經,遭北韓當局指控有意在當地祕密傳教而被捕,但遭他家人否認。

美國國務卿凱瑞22日表示,佛勒獲釋沒有交換條件,並希望北韓去核化談判能儘速展開。美方除感謝瑞典駐平壤大使館出力,並持續營救遭北韓囚禁的青年米勒及韓裔傳教士斐俊虎。

米勒4月在平壤入境時因撕毀簽證並稱要尋求庇護被捕,上月被判勞改6年,原因是對平壤當局採「有敵意」行為。裴俊虎去年因企圖推翻北韓政府被判15年勞改,他8月受訪時提到自己健康惡化,感覺被美國政府遺棄。

南韓統一部發言人林丙哲22日呼籲北韓釋放南韓金姓傳教士,他去年10月祕密潛入北韓,5月被判終生勞役。此外,為促進和解,南韓國防部拆除高聳兩韓邊界43年的18公尺高「耶誕鐵塔」,但強調基於安全理由。嚴格管制宗教的北韓,向來視這座耶誕節會點燈的高塔為挑釁與統戰。

(中國時報)
--
中國殺18萬隻狗製大衣 換來76架蘇愷27

解放軍大校爆料

中國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擁有大校軍銜的杜文龍,日前接受雲南衛視節目訪談時,大爆中國向俄羅斯購買蘇愷二十七戰機的軍事交易內幕,聲稱當年俄方要求以一萬件狗皮大衣為交換條件,結果中國殺光三個省的十八萬隻狗,換取七十六架蘇愷二十七。

據中國和香港媒體報導,杜文龍指稱,俄國當年經濟困難,急需的物資包括手電筒、暖水瓶和狗皮大衣。由於中俄交易的大部分貨款採用「低端」的易貨形式支付,包括狗皮大衣,而一件狗皮大衣需要十八隻狗做成,因此中國在那年冬天殺光山東、河南等三省的狗,才湊齊一萬件狗皮大衣。

網友譏︰就是要人皮 黨也有辦法

杜文龍前述談話,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網友對此反應不一,除許多人質疑杜文龍的說法外,也有網友嘲諷:「中國的狗為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做出了重大貢獻」,「怪不得東三省的五茅(網評員)數量不多」,「別說狗皮了,就是要人皮,黨也是有辦法的」,還有網友說「中南海住的狗最多」。

也有中國媒體質疑杜文龍前述爆料的真實性,表示中國首次引進蘇愷二十七是一九九○年至九二年,但當年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貿易貨品中,並沒有對俄出口大宗皮革。此外,在短時間內籌備一萬件狗皮大衣,必須有成熟的製革工業,山東在當時並沒有狗皮製革產業,甚至質疑:「如果亟需保暖皮草的話,那麼他們要求的皮革,也不太可能會是狗皮。」

據稱當年直接負責蘇愷二十七軍購案的「高層人士」回憶錄指稱,俄方確實在這筆軍售案中,要求以飛機交換「裘皮大衣」。俄方所說的「裘皮大衣」,其實就是狗皮大衣,但俄方不讓說是「狗皮大衣」。俄方要求交換上萬件狗皮大衣,只是交易合約的一部分,並非只是為了換取這批物資。

(自由時報)
--
取得歐盟居留權 烏克蘭人最多

歐盟統計局今天公布去年非歐盟公民取得歐盟居留權的人數超過兩百三十萬人,其中,陷入戰亂的烏克蘭人數最多,名列前十大的亞洲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及菲律賓,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人在歐洲取得居留權資格者,將近六成是以受教育為由取得。

歐盟統計局今天公布去年廿八個會員國共對非歐盟國家人民發出兩百三十六萬首次居留證,比二○一二年增加百分之十二點五。其中,百分之廿八點五是藉由家庭因素取得,百分之廿二是工作原因,另有將近兩成是教育因素。

首次取得歐盟居留權的非歐盟公民中,最多來自烏克蘭,達廿三萬六千多人,六成以上的烏克蘭都是因為工作為由取得歐盟居留權,十七萬多的烏克蘭去年都選擇往波蘭工作。

第二多人數來自印度,共有廿萬餘人,印度人選擇地點主要仍以英國為大宗;第三大外國移民則來自美國,有十七萬多人;中國則以十六萬多人位居第四。

相較於烏克蘭人取得歐盟居留權主要是靠工作、摩洛哥人主要因依親等家庭因素,中國人在歐盟首度取得居留權的主要原因,百分之五十九點九是教育理由,成為前十大外來國家中,以教育理由取得居留權比例最高者;人數排名第十的巴西,以教育理由取得歐盟居留權的比例也超過四成。

歐盟各國對新外國居民的愛好也各有差別,英國發出的居留證以印度最多、美國其次,菲律賓排第三;德國則是土耳其人排第一,中國排第二,第三才是美國人;法國是阿爾及利亞排名第一、摩洛哥第二,中國排第三。荷蘭及匈牙利則都是中國人拿到最多新居留權。

(聯合報)
--
歐盟執委會 新團隊下月上任

歐洲議會今天以四百廿三票同意、兩百零九票反對及六十七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下屆歐盟執委會團隊任命案,歐盟執委會新任主席容克與新團隊將於下個月上任。

容克新團隊誕生過程波折不斷,更創下不少新紀錄,容克自己是首位在歐盟高峰會動用表決、而非事先形成默契的歐盟執委會主席人選;他向議會提出的執委團隊人選,不但因只有五名女性、自承女性名額太少;廿七位執委人選在議會聽證會期間,更有兩人遭到否決而臨時更換新名單,都是過去前所未見的狀況。

歐洲議會議長舒茲今天在表決通過後發表聲明指出,接下來該是執委們將在議會的承諾在現實中轉變為實際作為;他並表示,議會從未像此次這樣重視民主的任命性與合法性,未來也不可能像過去一樣對歐盟執委的任命案全都接受。

容克在議會投票前發表演說表示,歐洲公民逐漸對歐盟失去信念,極右、極左等極端分子已追到身後;眼前有許多巨大挑戰正等待,如果希望歐盟希望未來能扮演一定角色,現在就得行動。

容克揭示他和他的團隊在十一月一日上任後的任務目標,主要在激歷經濟復甦、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聯合報)
--
法國、比利時、芬蘭 淪「新周邊國家」

資本經濟學公司發表報告指出,過去四年來歐元區部分「核心經濟體」與一些「周邊經濟體」之間,相對競爭力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法國、比利時及芬蘭等核心國家正面臨淪為「新周邊國家」的風險;不過這也有助於使整個歐元區的經濟更平衡、復甦更持久。

資本經濟學公司依據各國單位勞動成本變動來判斷競爭力的消長。報告強調,許多周邊國家正忙於改善勞動及產品市場的機能,但一些核心經濟體的改革動力「幾乎毫不存在」。

報告中說,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及葡萄牙等周邊經濟體「過去幾年來與整個歐元區相比,已經成功地降低成本」。但比利時、芬蘭及法國等核心國家,無論是單位勞動成本的絕對數字,或是與整體歐元區平均水準相比,卻仍持續上升。

報告中說,「尤其是比利時,單位勞動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已是歐元區之冠,顯然已經傷害到投資及出口成長。經常帳收支也出現30年來首見的持續逆差」。

該公司首席常務董事布特及首席經濟學者勞尼斯指出,核心經濟集團「現在正面臨成長遲緩,以及南歐周邊國家在過去五年來所遭遇的問題。芬蘭經濟已經陷入衰退,法國經濟從今年初來便一直停滯,比利時第2季的復甦速度也大幅減緩」。

(經濟日報)
--
防堵伊波拉 西非旅客 赴美設限

國土安全部部長強森21日宣布,從伊波拉疫情最嚴重的西非國家飛抵美國的旅客,將限定只能從五個機場入境美國。

國土安全部的聲明說,自22日起,從賴比瑞亞、獅子山與幾內亞赴美的旅客,只能經由紐約的甘迺迪機場、華盛頓的杜勒斯機場、亞特蘭大的哈特菲德機場、芝加哥的歐海爾機場與紐瓦克的自由機場入境。

從西非飛抵美國的旅客94%是從這五個機場入境,尚未能連接到從這些機場的旅客,將被強制搭乘飛往這些機場的班機。

強森部長表示,美國所有入境點都已對可能曝露於伊波拉病毒的所有旅客進行篩檢,但這五個機場還將採取額外的檢疫措施,例如為旅客測量體溫等。

雖然最高層衛生官員認為無此必要,美國各界要求歐巴馬總統禁止三個西非國家旅客進入美國的聲浪,仍然日益高漲。

由於美國與三個西非國家沒有直航的班機,要全面封鎖來自這些國家的旅客,勢必得擴大到所有從這些國家起飛的班機,工程將非常浩大。

不過,受國土安全部新規定影響的旅客,可能每天不到10人。因為每天從三個西非國家入境美國的旅客大約只有150人,僅占全部入境國際旅客的0.1%不到,而且其中的94%原本就已從指定的五個機場入境。

(聯合晚報)
--
世衛:伊波拉死亡逼近5000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公布最新的伊波拉疫情統計,截至19日為止,確診、疑似與可能的伊波拉病例逼近1萬大關,達到9936例,死亡人數也攀升到4877人。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19日為止,向世衛組織通報的確診、疑似與可能的伊波拉病例累積達到9936例,並已有4877人死亡。這項統計包括已經分別在17日與19日宣告脫離疫區的奈及利亞與塞內加爾,以及美國與西班牙。

伊波拉疫情目前仍以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共和國等3國的疫情蔓延情況最為嚴重。其中,獅子山共和國所有省分至少都發現1個以上病例,全面淪陷。賴比瑞亞則是只剩下一個省分尚未發現疫情。

另方面,醫護人員的感染與死亡率仍持續偏高。截至19日為止,共有443名醫護人員感染,造成244人死亡。

(中央社)
--
伊波拉疫區3國旅客 美限定入境機場

美國政府在伊波拉防疫上雖未採納強烈民意,禁止3個疫情最嚴重西非國家旅客入境,但自22日起限定3國赴美旅客,只能從已採取額外檢疫措施的5大機場入境。

路透/Ipsos民調顯示,近4分之3美國人主張禁止來自賴比瑞亞、獅子山與幾內亞等3大伊波拉疫區的旅客搭民航機入境美國,同時禁止民航機飛進這3國。

雖然民意沸騰,共和黨國會議員也趁11月期中選舉在即而順水推舟,但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不為所動,而由國土安全部宣布強化防疫新措施。

自22日起,從西非3國赴美旅客只能由紐約的甘迺迪機場、華盛頓的杜勒斯機場、亞特蘭大的哈特菲德機場、芝加哥的歐海爾機場和新澤西紐瓦克的自由機場入境。估計每天從這3個西非國家入境美國的旅客約150人,比率佔全部入境國際旅客的0.1%不到。且西非來的旅客,原本就有94%從5座指定機場入境。

伊波拉疫苗研發也緊鑼密鼓。嬌生集團22日宣布,計畫明年生產至少100萬劑伊波拉疫苗,目前正與也在研發疫苗的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洽談合作,除將彼此支援,也可能結合兩者開發中的疫苗。葛蘭素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已在9月展開臨床試驗,有報導稱預計年底可推出。

世界衛生組織(WHO)稍早宣布,明年1月底前,對西非逾2萬第一線抗疫醫護,展開2種伊波拉實驗疫苗的人體試驗。由痊癒伊波拉病患提供的治療用血清,最快將在2周內就可供賴比瑞亞使用。

不過抗疫仍是條漫漫長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祕書長亞希22日表示,即使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伊波拉疫情仍須4至6個月才能得到控制。

(中國時報)

健康

輕忽健檢報告 女胃潰瘍變胃癌

昨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民眾為了健康願意花錢做健檢,但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卻有三成人採取「再觀察」或「上網查詢問朋友」的輕忽做法。醫師說,民眾忽略健檢結果發出的警訊,恐小病變大病,之前就曾有民眾一年內從胃潰瘍變胃癌的案例。
與國泰醫院同屬霖園集團的國泰健康管理,八月針對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健檢民眾進行問卷,發現約八成五的受訪者最近一年曾做過健檢,但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竟有三成人選擇再觀察的消極做法。

有異常應定期追蹤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說,曾有一名五十多歲的女子,去年一月健檢發現有胃潰瘍,當時建議女子應到醫院進行胃切片追蹤檢查,但女子以藥物治療後,胃痛症狀好轉,未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等到去年十二月再來健檢時,竟發現原先胃潰瘍的部位已病變成胃癌。
陳皇光說,調查也發現,約七成受訪者為維持健康會從事慢跑等運動,或是少油、少糖等飲食控制,但卻常輕忽健檢報告,讓小病變大病。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民眾健檢報告有紅字異常時,可能並不會有不適症狀,但仍建議請醫師詳細評估、定期追蹤,以防延誤病情。

(蘋果日報)
--
變冷操勞 板機指易復發 泡熱水舒緩

天氣逐漸變冷,缺乏運動易使手腳末梢循環變差,有板機指的患者容易復發,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板機指好發於手指、又以大拇指最常見,主要是牽引手指動作的肌腱因為過勞而發炎,患部的手指常常會卡住無法伸直,當用手板動時,會像扣板機一樣突然彈起,導致患者疼痛和生活不便,建議可泡熱水舒緩,也可做2招簡單的運動幫助伸展。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板機指主要是手指長時間過度的勞動、頻繁彎曲、常手握或提重物所引發,因患部肌腱會腫脹、發炎,導致出現彎曲的手指無法伸直,或伸直的手指無法彎曲的現象,提醒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重複同樣手部勞動,以免加重發炎,例如做手工藝者每小時最好稍作休息,伸展一下手指,若經過休息、做手部伸展,板機指仍沒有改善,就需至復健科,接受雷射、超音波、蠟療等復健治療,當保守療法都沒效,可能就得考慮手術。

【先了解】五指皆會發生
板機指發生原因主要是長時間、過度出力或頻繁彎曲手指,導致指關節的肌腱發炎腫脹,並造成其外圍的環狀道狹窄,使患者在彎曲或伸直患部的手指時感到困難,甚至彈開或發出聲響,有可能發生在手部任何一指,但以大拇指最為常見。

低頭族也會有
板機指好發在長期需手部勞動的族群,包括做手工藝如織毛線者、修車師父、家庭主婦等,因為手指常需彎曲或久握東西緣故,容易引發手指關節的肌腱發炎。另外,常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低頭族,因為常不停用手滑螢幕,也可能引發板機指。

【專家說】
當手指因為過度勞動,感覺腫脹、僵硬時,也可以將雙手浸泡在溫熱水中,溫度以不燙手、覺得微熱為標準,大約浸泡5至10分鐘,能幫助手指肌腱放鬆。

(蘋果日報)
--
秋冬過敏愛揉眼 針眼增4成

入秋早晚溫差大,許多過敏體質者開始出現不適,若眼睛紅癢可要當心,猛揉眼睛恐細菌感染、導致針眼。開業眼科醫師鐘珮禎表示,這2周針眼求診患者約增加4成,相較夏季因油脂分泌旺盛而長針眼的求診高峰,這波求診患者多是因換季過敏、失眠而揉眼睛導致,同時因為抵抗力較差,症狀普遍較嚴重,1/3以上患者都需門診手術。

2周未癒 需手術
鐘珮禎表示,針眼又稱麥粒腫,原本就存在皮膚、睫毛上的革蘭式陽性菌,因細菌數量太多或抵抗力下降才造成的瞼板腺開口感染,初期會有紅腫症狀,通常會開立消炎眼藥水、藥膏等,用藥超過2周仍未痊癒即為慢性發炎,又稱霰粒腫,需局部麻醉將乾硬囊腫挑出,手術約需5分鐘。但若症狀初期即可看出發膿、甚至膿頭,可在門診以針頭挑開治療,或每天以乾淨的40℃濕毛巾熱敷約10分鐘,搭配消炎藥治療可改善。

冷毛巾輕擦 減菌
對於過敏想揉眼的人,除了就醫控制過敏疾病外,鐘珮禎建議以冷毛巾輕輕擦拭眼周,可止癢、減少眼周細菌數量,降低感染機會。此外,油性肌膚者也要當心,冬天出油量雖減少,但因氣溫低、阻塞在瞼板腺開口的油脂不易融化,也可能會引起感染,建議應減少油炸、甜食、辣的食物,每1~2周也可用水跟嬰兒洗髮精以10:1的比例稀釋,用棉花棒沾取,沿著睫毛根部清潔,再以清水2~3次洗淨,作為預防針眼的保養。

(蘋果日報)
--
頭痛誤當感冒 竟「腦部動脈瘤」破裂

47歲的林姓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到診所打針、吃藥卻沒有改善,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由醫師及時開刀治療挽回一命。

林婦表示,以前曾經頭痛,只要吃藥打針就好,這次頭痛原以為是單純感冒,卻痛到無法說話、站起;她到大林慈濟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檢查,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發現,她的左邊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已破裂出血。

吳宗憲為她手術治療時,並利用顯微鏡輔助綠光顯影,即時查看血管及動脈瘤的情形與位置,準確夾除動脈瘤,確保周邊血管不受影響,術後林婦恢復良好。

吳宗憲說,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24小時內再破掉的機會很高,有1/3的患者會死亡;動脈瘤破掉的第4到14天,會有劇烈血管收縮,嚴重時會導致腦中風、神經損傷、癱瘓、意識昏迷,甚至死亡。

吳宗憲表示,先天血管壁異常、血管硬化或高血壓者,容易在血管分叉處長出腦動脈瘤;腦動脈瘤破裂好發於45至60歲,多數患者都是在破掉時,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肢體無力、昏迷,送醫檢查才發現。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時,患者的血壓容易突然升高,動脈瘤較容易破裂。

(自由時報)
--
頭痛當感冒 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天氣逐漸轉涼,林姓中年婦人因頭痛到無法站立,原以為感冒,打針、吃藥仍未緩解,直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趕緊開刀治療才及時挽回一命。

住在台南巿47歲林姓婦人表示,3年前曾頭痛過,那時候吃藥或打針就好,沒想到這次如此嚴重,原本還以為感冒,到附近診所打針吃藥,但後來竟然痛到無法說話、站立。

她到大林慈濟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典型的自發性蜘蛛膜下腔出血,因懷疑是腦動脈瘤破裂,打了顯影劑後再做一次電腦斷層,果然發現左邊的腦血管有一顆0.6公分大的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通常3個病人中有1個會因動脈瘤破裂而當場死亡,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後,在24小時內再破掉的機會很高,若再破裂將會有3分之1死亡率。

吳宗憲指出,一般腦動脈瘤破裂常發生在45至60歲之間,多數患者都是在動脈瘤破掉時,出現了劇烈頭痛、複視、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情況時才會發現,尤其是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加上氣溫變化大,使得血壓突然升高,提高動脈瘤破裂的機會。

他說,手術時以不影響其他腦組織下將動脈瘤夾除,同時利用顯微鏡輔助綠光顯影方式,即時查看血管及動脈瘤情形與位置,準確夾除動脈瘤,並確保周邊血管不受影響。

手術後林姓婦人笑著說「真的是福大命大,更感謝吳醫師把我從鬼門關拉回來,以後一定要發揮生命的良能造福社會。」

(聯合報)
--
黑心油怕怕 東方橄欖油 苦茶油翻紅/郭月霞(台大醫院營養師)

4字頭的讀者一定記得,兒時母親常到市場買肥豬肉回來炸豬油,炸剩的豬油粕加一些醬油放在白飯上,遠遠就可以聞到香味,且越吃越爽口。曾幾何時,食用油的種類增多了,甚至多到讓人不知該如何挑選。

台灣在民國85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中,有 60%是沙拉油、12%是葵花油、13%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現今沙拉油、葵花油、芥花油和橄欖油,是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尤其是有「地中海的液體黃金」之稱的橄欖油,透過長年的行銷,使用率大幅提升。

其實每一種油的成份不一樣,各有其特性,即使橄欖油現在很受歡迎,現炸豬油在食安危機之際,也成為新寵。但民眾並不需要捨近求遠,採買其他油品,或擔心「無油可用」的窘境,因為台灣的苦茶油成份可媲美橄欖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只可惜的是實驗文獻少。

發煙點高 不易產生油煙

苦茶油是用壓榨機直接一次性壓榨苦茶籽,流出來的液體經過簡單的沉澱後就成了苦茶油。

從健康角度可知,苦茶油是很好的選擇。它主要由「對心臟健康有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構成,在體內可以降低有害健康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濃度,並增加有益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具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質,加上不須在國外倉庫和運輸船上待太久,所以無需額外添加抗氧化劑;發煙點高,加熱時不易產生油煙,穩定性相當高。

雖然苦茶油的發煙點高,但仍不建議「油炸」,但無論是煎、煮、炒、蒸、涼拌都可以用苦茶油。

苦茶油的保存方式

●放置陰涼處,不要放在瓦斯爐旁或高溫處。
●不要放在窗邊,不要曬到太陽。
●油品使用後,應立即蓋緊瓶蓋,同時要記得擦一下瓶口,避免有殘留的油。
●舊油勿和新油摻在一起,以保持油品鮮美。

要特別提醒的是,高溫、強光和氧氣等,都能「裂解」食用油,使得油品迅速變質,所以液體油類都應該密封避免接觸空氣,遠離熱源並儲存在光線陰暗的地方。

http://img.ltn.com.tw/2014/new/oct/23/images/bigPic/600_227.jpg

(自由時報)
--
健檢報告有「紅字」 3成國人不理會

國泰健康管理今年8月針對1,111位民眾進行調查發現,近8成5受訪者在一年內有接受健康檢查,但報告若出現紅字,仍有3成因症狀不明顯未理會。

醫師提醒,許多慢性疾病是經年累月而成,尤其中風絕非「突然發生」,民眾健檢不要只做「半套」,以免失去早期檢查、早期發現的意義。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表示,健檢常見紅字、未積極處理的情況為代謝問題,例如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與尿酸數值偏高,或是肝腎不好。由於6成以上的健檢費用是企業支付,因此不少受檢者是抱持完成一份工作的心態前來,加上檢查當下無明顯症狀,因此3成民眾即使看到報告上有「紅字」但仍然「無感」,選擇採取「再觀察」或「上網查詢問朋友」的消極做法,甚至有人根本沒打開報告,自認很健康。

同一份調查也發現,當健檢報告數據異常時,僅有3成可以「一直持續」實踐專業人員提出的飲食和運動建議,4成3則是連「照著做3個月」都撐不下去,顯見國人普遍有健康意識,但改善的執行力有待加強。

陳皇光指出,健檢的目的在於篩檢尚未出現症狀的病況,因此數據異常時不可置之不理,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前兆,提早找出病因改正,可以達到預防效果。

此外,陳皇光強調,許多民眾拿到報告不是詢問醫療單位,而是參考網友意見,提醒最好仍由專業人員解讀,避免誤解。例如,若肝指數超過標準值,當事人為B肝帶原或C肝感染者,可能有立即性的健康威脅,但如果是脂肪肝,相對較無緊迫性,可逐步調整飲食改善,因此要視個案情況,不能單純分析數據。

(自由時報)
--
健檢滿江紅無感 3高最易忽略

花大錢健檢,但拿到報告後到底有多少人仔細研究自己的健康狀況?國內健檢公司調查發現,每10個健檢異常的人只有2人會認真就醫,其餘8成對健檢紅字幾乎無感。

這份由國泰健康管理針對1111名民眾所進行調查,多數人面對健檢紅字無感,近5成民眾只願意改變生活型態,另有18%的民眾認為身體還未出現不舒服警訊,只要再觀察就好。

至於民眾最常忽略的異常項目,剛好就是代謝症候群的指標,包含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另外需要長期追蹤的B型肝炎帶原,也常被忽略。

這項調查發現,近半數民眾曾在最近6個月內做過健康檢查,原因是公司安排健檢,或想了解身體情況;可惜的是,大部分民眾將健檢流於形式,收到報告後不願積極就醫面對。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表示,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十大死因,多數都與慢性病有關聯,可見慢性病已成為台灣民眾健康最大威脅;健檢紅字或許短期不會出現身體不適,但長期忽略恐怕會提高罹患慢性病風險。

陳皇光曾收治一名50多歲女性,一年前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潰瘍,建議切片進一步診斷,但女子只願意服藥控制,沒想到一年後再度健檢赫然發現已罹患胃癌。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健檢紅字要由醫師解說才能了解背後代表的意義,光憑網路資訊很容易誤解;舉例而言,民眾常誤解黃疸指數偏高就是肝臟出問題,其實餓肚子餓太久也可能造成黃疸指數偏高。

姚建安說,健檢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花一堆錢買焦慮、或避而不面對,都不是正確態度。」

(聯合報)
--
健檢有紅字 3成人不在意

越來越多民眾願意花錢健檢,但若健檢報告出現紅字異常,竟有三成的人採取「再觀察」或「上網查詢問朋友」的消極處理方式;民眾最常忽略的健檢異常是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偏高及B肝、C肝帶原,醫師提醒,若忽略不管,恐增加中風、肝硬化等風險。

國泰健康管理今年8月針對1111位健檢民眾調查發現,雖然有近八成五的人,受訪的一年內有健康檢查,卻有三成的人不在意健檢報告出現的異常警訊。

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表示,這些民眾有六成是參加公司健檢,經派員到公司說明時才發現,有些人甚至連健檢報告都沒打開,有些人則是看到紅字很緊張,但時間久了或認為沒有立即危險就淡忘了,沒有進一步追蹤。

陳皇光說,健檢若發現疑似腫瘤、尿道感染等要立即處理;若是血糖、尿酸、膽固醇、肝腎功能、三酸甘油脂等異常,也不能忽略不管,否則可能有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若發現B肝、C肝帶原,應每半年透過抽血、超音波追蹤,才能提早發現肝硬化等問題。

他舉血糖為例,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在101到125間,應定期追蹤,並且多運動、飲食少油膩降低血糖;膽固醇部分,好膽固醇男性不要小於40、女性不要小於50,壞的膽固醇男女都不能超過130,若超過應定期追蹤、飲食控制。

陳皇光說,民眾拿到健檢報告應該詳細閱讀,如果發現有紅字,可詢問健康管理師該如何改變生活作息、飲食,或是要就醫、追蹤,千萬不要置之不理。

(聯合晚報)
--
家有過動兒 門診追蹤早治療/潘亦蕾(衛福部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家長不妨多關心家中寶貝在校適應情形,尤其是從幼稚園升到小一的孩子,由於環境及班級規則轉變較大,例如:沒有點心時間、上課時間固定、要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聽講等,比較容易出現適應不良或是上課不專心的情形。

最近就有家長或老師擔心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而帶著孩子來就醫。

醫師會在初診及追蹤時詳細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形與在校表現,請家長及老師填寫量表做為參考資料,也會適時轉介心理師施測評估孩子能力,並輔以儀器測試其注意力。另外也會與家長討論與調整教養方式。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門診追蹤期間會越來越進步,少部分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在教導情緒管理及有效行為介入後,大多可減少學習適應不良及改善症狀,僅少數症狀嚴重的孩子需要藥物治療。

爸媽聽到小孩要長期吃藥難免會很擔心,但是如果不吃藥就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過動症(ADHD),不但會增加個人與家庭的困擾,甚至會造成社會的負擔。

研究顯示,ADHD如果未治療,孩子會因課業成就受阻、人際關係不佳,導致產生憂鬱及反社會的傾向,進而影響到成年後因易衝動無法集中注意等,導致無法維持工作及高離婚率等情形。

家長對於ADHD整體的知識對掌握診斷與治療的黃金時期(7-11歲)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能在孩子的個性品格的型塑期早期發現與治療,對孩子的未來越有幫助。

(自由時報)
--
83歲阿公心臟衰竭 裝LVAS救命

83歲洪章明身體硬朗,去年突然呼吸困難,發現是心臟衰竭且情況惡化,他接受第二代左心室輔助系統(LVAS)搶回一命,他也是亞洲最年長的成功裝設者。

洪章明的兒子洪俊木說,父親有冠心症病史但固定運動,身體硬朗,去年因呼吸會喘送彰化基督教醫院檢查發現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引起心臟衰竭,但若評估開刀移植心臟風險太高,決定用藥物治療,病況稍穩定。但今年三月父親感冒不願就醫,呼吸很困難「很喘」,坐立難安,若不盡快開刀生命很危險。

彰基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表示,洪章明年齡太高,若心臟移植太危險,且他因感冒住院時一度出現心因性休克,醫院裝置葉克膜,因家屬堅持要救回父親,建議裝設LVAS。在他體內安裝幫浦,設定固定的人工血管流速,並以穿皮式導線連接體外的系統控制器及可攜式供電設備,裝設後病患心、腎、肺等機能好轉,不到兩個月就出院。

陳映澄說,LVAS原是心臟衰竭患者等待心臟移植時的過度裝置,能長期輔助維持心臟功能,只要病患每天更換電池,但健保沒有給付,須自費550萬元。

(聯合報)
--
卵巢感染結核菌 孕婦引產

國內每年新增一萬多名肺結核患者,但結核桿菌除了存活在肺部,也可能在肺外其他器官引發感染。一名懷有雙胞胎的30歲孕婦因卵巢感染結核菌,下體出血、發燒住院,最後不得不引產。醫師表示,肺外結核桿菌感染原因不明,與患者免疫力低落有關,卵巢感染結核桿菌相當罕見。

好韻診所院長郭鴻璋指出,這名30歲孕婦透過人工受孕,好不容易懷了雙胞胎,沒想到懷孕四個多月後,下體持續不明出血,到醫學中心安胎仍無法保住胎兒,引產之後,婦人又斷斷續續發燒住院治療,均未見改善,胸部X光也未發現異狀,最後醫師為她做卵巢切片檢查,才發現卵巢遭結核桿菌感染。

由於婦人在懷孕前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曾取出多顆卵子冷凍,目前她正積極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準備半年後捲土重來。郭鴻璋說,所幸婦人子宮腔並未遭結核菌感染,仍有機會懷孕,不過肺外結核菌感染發生原因不明,廿多年來門診上只碰過兩名孕婦遭結核菌感染,相當罕見,提醒懷孕婦女提高警覺,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檢查。

據統計,肺外結核菌感染大多在骨頭、腹腔、肝臟等,比例約占一成,發生在卵巢或子宮相當罕見,若子宮腔遭感染,則容易造成纖維化或沾黏導致不孕,即使透過不孕症治療也難以懷孕。

(聯合報)
--
10月大嬰兒染水痘 爸爸也被傳染

一名10個月大男嬰感染水痘,身體陸續長出小水泡,後來蔓延至全身,還併發病毒性結膜炎,經治療後症狀緩解,但醫師提醒,入秋後是水痘流行高峰,家長應避免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並避免與水痘、帶狀疱疹患者接觸。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該名個案的父親後來被傳染水痘,水痘傳染力極強;它除了飛沫及接觸傳染外,還可透過在空氣中散播,當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黏膜分泌物中的病毒就會隨著空氣於人群中傳播。

葉勝雄說,水痘潛伏期大約2到3周,患者的親人常常以為應該沒有被傳染,直到2、3周後,症狀才開始出現。水痘在發病初期,會發燒、疲倦、食欲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接著在臉、頭皮往軀幹四肢出現紅疹,然後呈現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有少部分人會併發結膜炎,約占2至8%,成年人感染,症狀較幼童嚴重。

葉勝雄指出,1歲以下的嬰兒感染水痘,較容易產生併發症,又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大人則是以肺炎最常見。若新生兒在出生後5到10天左右出現新生兒水痘症狀,致死率高達1/4到1/3,家長不可輕忽。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通常1歲感染水痘機率較低,且在1歲前接種疫苗效力較差,且副作用較大,因此水痘的疫苗接種時程都在1歲以後。由於帶狀疱疹的病毒與水痘相同,因此要預防新生兒感染水痘,應避免嬰幼兒與水痘、帶狀疱疹患者接觸。

(聯合報)
--
疾管署:登革熱若失控恐破萬例

登革熱疫情大爆發,上周新增本土病例一千一百六十四例,創下單周病例破千的紀錄,疾管署指出,若疫情無法順利控制,今年本土病例可能破萬。

累計至今,今年登革熱本土病例已有五千九百一十四例,加上境外移入病例,已逾六千一百例,超越二○○二年的五千三百三十六例的最高紀錄,登革出血熱病例也已累計五十五例。

登革熱疫情嚴重,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昨天說:「孳生源清除不全仍是主因。」疾管署在疫情最嚴重的高雄市三民區發現一些養有孑孓的水溝,高雄市政府正積極噴藥、地毯式清除孳生源,尤其注意工地、市場、學校等處,希望盡速消滅病媒蚊、防止疫情升高。

疾管署九月調查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共二千二百位十八歲以上民眾,發現八成以上知道台灣南部出現登革熱疫情,九成以上民眾認知 「未清除積水容器是登革熱流行主因」。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說,民眾認知與行動有落差,請大家主動清除戶內外病媒蚊孳生源。

另外,疾管署昨公布今年第一例克沙奇B5型腸病毒重症個案,患者是居住北部的男嬰,出生第七天出現發燒,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肝炎及心肌炎等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目前已過腸病毒流行期,此為偶發病例。

(聯合報)

評論

賴神與朱神的托育政策之爭/王兆慶(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

賴清德、朱立倫市長麾下的社會局長,連日分別投書《蘋果》論壇,批判彼此的托嬰政策。兩位社福業務主管機關最高首長之爭,其實是接下來四年有生育計劃的青年公民值得思考的事:新手父母若需工作,小孩想給誰帶?

政策資源,決定我們可擁有的選擇。普羅家長要的托育不外乎三要件:收費低、品質好、不出事。朱立倫市長四年前就開始推動公共托嬰中心,以爆炸性的低價(家長負擔每月六千元)引發排隊的旋風,也引起中央政府支持,鼓吹全國各地方跟進。

公托難以全國普及
美輪美奐的托嬰中心,一、兩萬元的收費行情卻可壓到每月六千元,是因為市政府在中間大量墊付軟硬體成本。把數億元的墊款數字換算成每個小嬰兒的補貼,抽中新北公托的爸媽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幸運─只要就讀一年公托,等於你已從政府手上得到近十一萬五千元的補助。這個數字,遠高於給保母帶的托育補助一年三萬六,也遠高於台北市祝你好孕兒童津貼一年三萬。
其代價當然是可得者寡,想抽中?沒那麼簡單。所以一直有人批評公托中心是「彩券式」或「櫥窗式」福利政策。當然,朱市長已承諾未來四年要將公托中心名額double(中獎名額兩倍!),若順利連任,新北市民必定引頸企盼。
但有個現實問題。未來,假如朱立倫選上總統,公托中心會在全國遍地開花嗎?很難。新北市社會局長李麗圳反駁台南市時,略過了一個論點沒有回應:城鄉差距。托嬰中心適合人口密集區,要鄉鎮婦女每天騎車載嬰兒,風塵僕僕四面八方把寶寶集合到一間托嬰中心,乃強人所難。何況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托嬰中心照顧,沒抽籤的人,有不少家庭保母的偏好者。

城鄉差距分配不公
無怪乎台南市社會局長曹愛蘭警告,此政策「將台灣拉向城鄉差距更大,福利更不平等的社會。」若公共托嬰中心成為主流政策,都會區家庭中獎就每年得到十一萬,其他人和鄉鎮區,反而資源匱乏。這一來違反福利正義的邏輯,二來製造「利出一孔」的格局:人民只希望有一天自己雀屏中選,享受優厚福利,不太在乎如何改變資源排擠效應(想想公教與勞工的分化困境)。
朱立倫已先下一城,為台灣開創公托中心模式。胡志強則有平價保母補助,走出「非朱」之路,林佳龍也宣布「托育一條龍」加碼延伸。連勝文與柯文哲,則複製了「朱」與「非朱」之爭:連主張每一區加蓋公托中心,柯主張試辦「公共保母」尋求更普及的服務方法。期盼賴清德市長也加入這場公共托育運動,下一個四年,讓我們離平等更近,而不是更遠。

(蘋果日報)
--
以北京語為中心的廣播金鐘獎/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

在現場所看到的,只用英文標示典禮,模仿奧斯卡的全球注目絢麗光燦頒獎,卻忘了廣播金鐘獎是屬於台灣人民集體記憶的初衷,台語廣播缺席,這是場以北京語為中心的少數人玩的頒獎遊戲。

典禮唯一亮點是開場寶島歌王文夏老師唱《黃昏的故鄉》,八十六歲高齡,中氣十足充滿歌王魅力。由組成原因不明的評審團所選出的是徹底北京語中心的得獎,沒有台語廣播、沒有客語廣播,也沒有深受好評的愛樂電台和ICRT,得獎的多是前國民黨黨營或相關電台毫不意外。藝術文化獎為何沒有FM99.7?廣播劇獎為何沒有以「愛情青紅燈」著名的文棋台語廣播電台?
從主持到頒獎人徹底自戀,徹底壟斷發言權,長篇大論談服裝、談美麗、談學長學弟關係,小圈圈集團相互拉攏,卻讓得獎人只有三十秒發表得獎感言,過時就放音樂趕人。一些不相干的人在台上,郭書瑤和廣播有什麼關係,為何來當主持人?

資深貴賓被邊緣化
中視作為此次主辦,向我徵詢推薦資深廣播人,在九名名單中文化部同意三人:宋我人、阿丁和陳明(陳江龍)。事實上中視相當慎重且有誠意,甚至還希望安排遠道自高雄和嘉義北上與會的宋我人和陳明的接送。我感覺到中視和文化部的力圖改進過去北京語中心的問題與尊重台語的意願。開場就安排寶島歌王文夏唱歌是為明證。
但我開始後悔推薦了比此次評審主任委員余光還資深,對台灣廣播貢獻更大的三位台語播送頭與會擔任貴賓。都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他們在台下坐了約兩個多小時才被介紹。他們的歷史位置到今天仍然被邊緣化,在那絢麗光燦頒獎外表下的北京語中心裡,如同台灣歌謠、台語片電影持續在金曲獎、金馬獎裡被邊緣化。
比金曲獎更糟的是,金鐘獎連方言獎都沒有,雖然我也不贊成這樣對待台語廣播,但至少有參與的機會。是不是那貶抑台語廣播為低俗賣藥的意識形態從戒嚴時代到現在都在?是不是把台灣廣播藐視為地下電台不入流,如同過去藐視台灣歌謠為灰色、黃色不能登大雅之堂一樣?我國的文化政策何時才能從壓迫台語的戒嚴心態脫離?

而且誰有資格評審?誰決定評審團名單?不同語言的廣播節目是否應該考慮進去?這是不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宋我人1955年就在台北華聲等電台廣播輕音樂和台灣歌謠,和另兩個民間電台正聲、華聲和民聲等電台出身的阿丁和陳明,從台灣廣播史來看,都比余光或李蝶菲,及其他學院派的人等更資深,更有資格擔任評審。我想問那些評審,有誰像正聲嘉義台出身的陳明先生寫過《廣播在台灣的歷史, 1925-2004》?光是這點,我想70年代才以播放西洋音樂出道的余光離資深還很遠,雖然我也尊敬余光先生。
因此,明年是廣播金鐘獎50周年,意思就是1965到2015年。我必須問:台灣政府成立廣播金鐘獎之前的台灣廣播史是不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是,那麼我認為針對1945到1965年間興盛繁榮的台語廣播員,及其相關聯的台語片電影、台灣歌謠做整體的規劃與表揚,並且廣納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廣播,而產生歷史傳承以收恢弘台灣文化之功。

隨波浮沉是為可悲
否則,我國新一代的廣播人不知歷史,只在全球化潮流下隨波浮沉是為可悲。就像這次金鐘獎絢麗光燦的布景排場,用英文和全球接軌,卻連一個漢字也沒有的地方感失落。做為國家級的文化盛事,充滿了諷刺與錯置,未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