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新聞自選輯 20141012

*幫學生先逃 力竭溺斃 勇師捨命救25人 躬身窩甲板 師擋學生落海

海研船難
英雄老師一路好走!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船難,在惡夜怒海中如《鐵達尼號》電影情節般沉沒,船上研究人員和船員共45人倉皇逃生時,船上領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許世傑,在船身傾斜時,躬身擋住不讓學員掉海,所有學員逃生後,自己卻不幸溺水罹難,也因為他的英勇救人,與海巡人員和空軍海鷗直升機全力救援,25名研究人員得以怒海餘生,將死傷降到最低。



海研五號船上有中央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究員及海洋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雲林科大等校教授和學生27人團隊,由許世傑(47歲)領隊,大家都叫他許老師。

數人頭護著離船
海研船前天從台南安平港出發,在台灣海域進行8天探測研究,因受東北季風及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象惡劣,海研船不敵風浪折返,不料卻在澎湖馬公市東方5浬處觸礁沉沒,造成船上45人逃生時,2死24傷慘劇。
獲救的研究員許家綸昨說,前天傍晚船身突然發出「卡、卡」聲音,船身隨即傾斜,接著船上廣播要關水閘門,要大家穿上救生衣到甲板上集合,許老師不但引導大家出艙上甲板,還留在後頭察看有沒有學員沒離開。
等大家都上了甲板,船尾已沒入水中,船頭翹起,船身越來越斜,很多人怕滑倒,都頭朝船頭躺在甲板上,許老師卻躬著身體在大家下方護著,怕有人滑下去,還不斷數人頭,怕漏了哪個學員。

船員拉救5同僚
「許老師很負責,最後一個走。」許家綸說,許老師見學員都上了救生艇或跳船,他才跳進海裡,可能因護著大家體力耗盡,因而溺水罹難。許哽咽說:「如果不是老師一直撐著大家體力耗盡,也許他落海後還有體力自救。」
罹難的女研究員林怡君(30歲),當時也在甲板上待援。探測長林嘉向說,林女被大浪不斷撲打,頭撞到甲板失去意識,遺憾大夥自顧不暇,沒法救她。林嘉向表示,後來所有研究員離船後,船員才跳海游向救生艇,但有同僚救生衣破裂,管輪吳啟綜(29歲)不顧危險,竟一連把5個同僚撈上救生艇。林嘉向直說:「吳啟綜真是好樣的!」

吊救纜繩竟絞斷
一名參與救援的海巡艇艇長說,前天傍晚接獲通報,趕到出事地點時,空中已有海鷗直升機在救人,而海研五號船尾進水開始沉沒。驚濤駭浪中,海巡人員怕船身被浪推擠撞上落水者,只能拋救生圈拉人。一名隊員還帶著繩子冒險跳海游向一艘救生艇,協助艇上7人逐一套上繩索救上大船。
船長黃余發是最後一個離船的。晚上8時11分,海研五號船首高高翹起,發出低鳴聲後90度筆直沉入水中。
空中救援也十分驚險。一架海鷗救護直升機放下吊籃時,被8級強風吹得吊籃直打轉,竟把纜繩絞斷。救難人員說,當時海上一片漆黑,雖然投射照明彈,但光線還是很微弱,直升機不能飛太低,加上油耗考量,不是每次都能順利救到人。

獲救想趕快結婚
獲救的成大地科系博士生鍾曉緯(28歲),下月就要結婚。他表示,出事時他在船尾待援,見一架直升機垂下籠子,好不容易拉住爬上去,不料籠子拉起不到一公尺高,繩索「啪!」一聲斷掉,他就摔到甲板上,心想「完蛋了!」還好後來上了救生艇,等了4個小時才獲救,上岸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趕快結婚吧」。
24名受傷人員昨天只剩5人住院。檢方相驗許世傑和林怡君都是溺斃。科技部長張善政昨說,海洋中心對船上人員有投保,最高理賠金額1000萬元,另可依因公殉職給予撫卹,臨時上船研究人員也有投保300萬元到500萬元。

*「拚命三郎」揭中國空污飄金門

海研五號船難,護衛研究團隊逃生自己卻不幸罹難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許世傑,今年3月才升任研究員,參與的研究團隊在2007年國科會研究中,發現中國工業污染隨風吹到金門,解開當地空氣中高懸浮微粒來源之謎,是該領域首屈一指的學者。

同期最快升研究員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前主任劉紹臣昨說,許世傑是同期人員中最快升研究員的,他和許曾一起撰寫很多大氣懸浮微粒相關的研究報告。劉表示,許世傑做研究像「拚命三郎」,過去10年專注於東海、南海海洋性懸浮微粒研究,突然隕命對相關領域影響非常大。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說,許世傑的母親獨自撫養3名子女長大,母親對他念到博士且在中研院工作深以為傲,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許世傑治學嚴謹,每天早上7點多就到研究室,熱愛研究也非常顧家,重視子女教育。

脾氣好負責認真
「許世傑是很好的學者」海研五號探測長林嘉向表示,許老師人好、脾氣好,對人很客氣,從來不曾見他對人大聲講話;做研究的時候,認真無比,就算大家都累得睡著了,許老師還是獨力撐著一定要完成,是非常負責任的老師。這次海難殉職,讓人不捨。

許世傑小檔案
年齡:47歲
現職: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學歷: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經歷: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短期研究人員
.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助研究員、副研究員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專長:大氣懸浮微粒與海洋水氣交互作用

*孝女「小拉」台南高雄通勤養家

「阿君到了,要下車喔!」澎湖船難罹難者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究員林怡君遺體,昨晚在林母和弟弟林欣銓護送下,回到老家台南,因糖尿病失明、截肢的爸爸林憲忠坐在輪椅上不斷拭淚說:「大家跳海都沒事,怎麼偏偏她這樣不幸?」

月薪多貼補家用
林怡君排行老大,唯一的弟弟擺水果攤為生,林母白天在工廠打工,下班後還要幫兒子做生意,林怡君為照顧林父和罹患失智症的八旬祖母,甘願每天台南高雄來回通勤,每月3萬多元的薪水也多用來貼補家用,親友都讚她:「很棒的小孩!」

同事不捨開心果
林怡君和弟弟感情要好,弟弟前晚看到新聞,第一時間就在臉書po文:「阿寄(姊),你現在怎麼樣?收到請打電話回家。」接獲罹難通知後,弟弟感傷再次po文:「說好要一起搭飛機去看澎湖花火節,現在不可能了。」看了令人不捨。
同事眼中,暱稱「小拉」的林怡君熱心、認真,是大家的開心果。海研五號探測長林嘉向回憶,看到小拉被大浪打倒在甲板後,很想伸手拉她一把,卻因風浪太大自顧不暇錯失救人機會,「相當不捨。」2年前招募林怡君入國研院的海研五號探測組長楊益說,他一直把小拉當妹妹看待,失去她「震驚、無法接受」。

林怡君小檔案
年齡:30歲
現職: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研究員
學歷:中山大學海洋地質研究所
經歷:國研院海洋中心研究員3年
家庭:未婚,家中長女、有個弟弟
專長:海洋地質

*18船員外包「制度搞死人」 人事不穩如派遣工 安全受質疑

我國最先進的研究船海研五號前天沉沒,網路昨踢爆其船長和船員都是勞務外包,如同派遣工,流動率高有安全隱憂。科技部證實該船委託民間公司操作,船長在內的18名船員,是船務公司派來的;科技部長張善政一度誤稱船長曾開長榮貨輪。學者認為,外包制度不佳,人事不穩定難募到好人才,應把重要機組員納編。

自稱海研三號前輪機長兒子的網友cyberfreesia昨在台大批踢踢(telnet://ptt.cc)八卦板貼文,指海研五號「問題很大」,船長和機組人員採外包,3個月輪一次,引發網路熱議,有網友直批流動率高造成安全問題,「制度搞死人!」但cyberfreesia晚間刪除此文,《蘋果》無法取得其回應。
張善政昨說,海研五號18名船員採勞務委外方式,透過招標由船務公司負責操作。

否認3個月輪替
張善政強調,這是參考日本作法、找專業團隊運作;並指船長黃余發有10年經驗,曾在長榮貨輪擔任船長。但經記者詢問,長榮海運否認曾有此員工。科技部稍晚改口指黃不曾在長榮任職,資訊有誤。國研院另否認船員3個月輪替一次的說法,但指有依船期機動調整。
科技部指,2012年透過招標選出裕品實業派人操作海研五號為期2年,今年仍由裕品得標,合約1年,其中黃余發3月起任職船長。《蘋果》昨無法取得裕品回應。裕品主管接受TVBS訪問時說,「之前船長交接,有傳承怎麼操作這條船。」
海研五號是國研院首艘採船員勞務外包方式的科學研究船,先前海研一、二、三號隸屬台灣大學、海洋大學、中山大學,人員均編制在大學內。科技部指,採外包方式薪資較有彈性,海研五號船員待遇較海研一到三號高,但數額不便透露。

不易招募好人才
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說,海研五號造價快15億元,若人事上不穩定,難招募到好人才,外包是不好的制度,在緊急狀況下,「開自己的車跟別人的車有差」。
交通部指,航港局只管船員是否有證照等,法令並無規定不能外包,地方政府經營的台馬輪、台華輪也採委外代操。
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綦音同其)說,日本等國也採外包作法,找較專業者負責船務,海洋中心可專注研究;海研一到三號因所需人力少,才編制在大學之下。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外包和派遣易造成員工流動率高,研究船是海洋中心核心業務,應自僱人員,「華航、長榮會用外包機師開飛機嗎?」

難掌握船隻狀況
台大海洋所教授詹森也說,擁有自己的機組人員,較可掌控船隻的保養等狀況,若擔心組織膨脹,至少主要的船長與輪機長應納編。

海研五號僱用方式
人數:船長、大副、輪機長等共18名船員
方式:
.由國研院透過政府採購,以勞務委外方式進行
.整組船員由民間公司聘用,派至海研五號工作
現有團隊:
.2012年時透過限制性招標,有5家廠商投標,採用最有利標評選出裕品實業以5358萬元得標,為期2年
.今年度仍由裕品實業以3200萬元得標,為期1年

*沉船「先失動力才觸礁」

海研五號啟用才2年多就發生船難,原因到昨仍未釐清,船長黃余發昨向澎湖檢警表示,出發前即感覺天候不佳,曾建議不要出海,也有學者質疑氣象預報是否低估了實際狀況;但也有學者認為,船隻應是先失去動力才觸礁,天氣影響因素低。負責調查事故原因的交部航港局則指,現朝機械故障、天候差與人為操作疏失3方向進行調查。

8級風「可承受」
航港局昨啟動調查,擬定35項重點,包括俗稱黑盒子的VDR(Voyage Data Recorders,航行記錄器)、航海日誌、輪機日誌等,目前朝機械故障、天候差、人為操作疏失調查,預計15天內完成初步報告,1個月內提評議報告釐清責任。但黑盒子位於水深30到40公尺處,未來2天海象很差且浪高,暫無法作業打撈黑盒子。而澎湖地檢署檢察官訊後,將船長黃余發以1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其他人請回。
外界質疑風浪太大是造成船難原因,科技部長張善政昨指,海研五號上周四出海時,海象狀況和所接到的預報都在船隻可承受的8級風範圍,前天收到最新預報發現海象可能惡化後就返航,是在返航過程發生事故,絕非「不能開而硬要開」。至於海研五號是先擱淺才失去動力,或先失去動力才擱淺,還無法釐清。
澎湖檢警昨傳訊船長黃余發,黃指船隻疑似觸礁,但依海圖顯示,出事位置2浬範圍內水深都超過20米深,船隻應可通過。另針對天氣問題,他透露有建議不要出海,但「有時候研究很重要」。

研判是潛藏暗礁
曾參與海研五號建造的成大水利系教授高家俊質疑,氣象預報是否有低估?或有無其他人為或機械原因,應儘快查明。他也不排除是沒有標示在海圖上的潛藏暗礁造成。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則分析,船隻有自動導航系統與測深儀器,不太可能朝水淺方向移動,最可能是失去動力才觸礁,氣候因素較低。
另一曾搭海研五號出海、不願具名學者透露,過去也曾碰過海研五號失去動力,但最後平安返航。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12/LB04/LB04_004.jpg

*空污海域採樣 出海2天就意外

前天發生船難的海研五號,原本要執行環保署委託的「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劃」,主要目的是,觀察大氣懸浮微粒或沙塵等污染物,與海水結合後,會產生哪些影響和污染。但原計劃出海3次採樣,卻在首次出海第2天就發生意外,後續研究暫時停擺。

計劃估砸3400萬
這項研究是由海洋大學執行,並有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公司、國研院颱洪中心所組成的探測團隊隨行,並由罹難的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擔任領隊。中研院指,許世傑的研究專長就是大氣懸浮微粒與海洋水氣交互作用,這次出海是要觀察大氣懸浮微粒或沙塵與海水化學特性結合後,會有哪些影響。
環保署指,這項計劃預計花費3400萬元,原定今年10月、12月和明年2月出海3趟蒐集資料,包括針對空氣、海水和海中沉積物進行監測和採樣,用來分析空氣污染物對於海域環境品質的影響,有利了解污染物傳輸途徑,並建立預警機制。但此計劃後續是否繼續執行,還要再評估。

*台最大海研船 10項研究恐喊卡

海研五號是國內最大型研究船,許多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都透過此船出海進行探勘或採樣;過去最知名研究成果,就是在東沙海域測出海底蘊含天然氣。科技相關部門指,此次船難後,恐對國內海洋研究造成重大打擊,有10項研究計劃恐受影響,其中科技部影響最大。

預約排到明年8月
國研院說,海研五號2012年啟用後,使用率很高,每年約可出海250天,幾乎都被借滿,2年多來已出海50多趟。研究團隊去年曾透過海研五號,在東沙海域測出蘊藏天然氣,而上月也曾和德國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合作,到台灣西南外海執行可燃冰資源探勘。
科技部長張善政說,包括科技部、環保署、內政部等,本已排定借用海研五號船期,即起到明年8月底,共185天被預約,扣除海象較差等因素,可用時間幾乎都被排滿,現後續相關研究恐停擺。
據國研院資料,後續受影響總計至少有10項研究計劃,科技部有9個航次、原本要租用124天影響最大;環保署則有3航次16天,內政部2航次45天,對台灣海洋研究是重大打擊。
國研院指,這些研究內容大多與海洋研究相關,包括科技部的南海北部海表變化、黑潮通量觀測等7個計劃,另有環保署的是海域環境觀測作業、內政部的大陸礁層調查計劃等;各單位是否要另租借其他船艦進行計劃,還有待討論。

(蘋果日報)
--
*海研五號沉船 疑人為肇禍

多名獲救人員 指聽到爆炸聲

「海研五號」船務代理公司昨天表示,船長黃余發當時回報,船體碰撞不明物體發出兩聲巨響,接著機艙進水、失去動力,海研五號從船尾沉入海裡;多名獲救人員則說事發前聽到爆炸聲,這兩聲巨響是什麼?尚待調查,不過,多名海事專家及資深船長研判,海研五號船齡才兩年,設備又先進,會發生船難「很不可思議」,與人為因素脫離不了關係。

月內釐清責任 船長10萬交保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昨已啟動海事調查,已蒐集海研五號上即時傳回的航海數據資料,必要時派潛水員下海撈取船舶黑盒子(VDR),VDR記錄航行參數、機艙參數、安全參數,甚至包括駕駛台通話和其他通信、雷達等資料,預計兩週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後,再花兩週完成完整評議報告,釐清責任歸屬。澎湖地檢署昨日約談船長黃余發,訊後以十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

兩聲巨響 船進水、失去動力

負責海研五號船務代理及船員管理的裕品實業,船長及船員都由該公司負責管理,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明泰就是海研五號第一任船長。他說,黃余發船長當時回報,船體碰上不明物體發出兩聲巨響,接著發現機艙進水、失去動力,這就像是汽車引擎泡到水熄火一般,無法再發動。

船長建議不要出海 被打回票

他表示,海研五號最大耐受程度為八、九級風浪,但前天中午過後出現十級風浪,船長評估風險,決定返航;陳明泰強調,這是正確的決定。黃余發昨天則說,前天出海前,因風浪過大,他曾建議不要出海,但被打回票。

獲救者說,前天晚餐後,船長廣播尾艙進水,要大家棄船逃生,接著船身就開始向右傾斜,隨即發生船難。

目前船難原因仍在調查中,但包括多名海事專家都認為,以「海」船僅兩年船齡、船上又有最新的聲納設備可躲避礁石,會發生意外「很不可思議」;多名澎湖資深船長則認為,船難與人為因素脫離不了關係。

設備可避礁石 意外不可思議

澎湖磯釣協會理事長呂正林表示,當地海流湍急、暗礁多,雖然有海圖與衛星監測儀器輔助,但每隔一段時間暗礁會遭破壞,或被流沙掩蓋,導致資訊不正確,加上東北季風與大潮肆虐下,大船很容易偏離航道,在九級風情況下,會造成誤差二浬,約有五公里距離,因此偏離航道可能性很大。

另外,常載客前往查某嶼、查坡嶼海域磯釣的船長賴一志則表示,海研五號設備新穎,又是鐵殼船體,吃水只需要五米,當地水深約二十幾米,若非受到觸礁重創,不太可能會發生沉船意外,懷疑可能是離岸過近,或者是先前已觸礁進水,未立即處理,才會被海流帶動漂流,船艙進水後導致失去動力;部分澎湖海巡隊隊員也抱持相同看法。澎湖海巡隊資料也顯示,海研五號觸礁通報與沉沒地點相隔約二浬。

航港局長祁文中說,調查人員昨已前往澎湖了解,並將逐一訪談包括船長、輪機長、大副當值駕駛(輪機)人員及代操公司管理人,確認「到底當時發生甚麼事」,並由航港局台北任務管制中心調閱船舶定位系統資料。

*風浪大勿出海 船長建議沒人理

台灣最大的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前天在澎湖龍門外海沉沒,船長黃余發昨天表示,前天他曾建議風浪過大不要出海,但因「海」船接受國家調查計畫委託,未被接受,但他未說明究竟是「誰未接受」。

船長黃余發 10萬元交保

為釐清船難原因,澎湖地檢署昨日約談船長黃余發、輪機長許祖雄、大副林家威、探測長林嘉向等人;訊後黃余發以十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釐清海研五號沉船原因,以及是否有業務過失責任,其餘船員請回。

海洋中心:行前會議有共識才出航

針對船長指曾建議勿出海未獲接受,海洋中心表示,研究船出海的前一天就要跟港務局提出申請,通常都會通過,是否成行的關鍵,仍在出航前全體人員都要參加的「行前會議」,所有人都可提出意見,並了解出航的風險,屬於「共識決」,強調過去從未在成員未達共識的狀況下就出航。

海研五號船難造成二死廿五傷慘劇,參與救難的海巡隊員形容,好像電影鐵達尼號翻版。黃余發表示,前日晚間五時許,接獲輪機長報告,指稱船艙嚴重進水,導致失去動力,除指示立即密閉隔艙外,並要求所有乘客與船員穿上救生衣,所有意外責任交由海事調查釐清。至於事發當地海域是否有暗礁?黃表示根據海圖及衛星監測都未發現。

出事海域有暗礁否 船長︰未發現

輪機長許祖雄則表示,船隻失去動力後,立即向機艙人員詢問,發現船艙已進水嚴重,因此向船長報告,並試圖關上密閉艙隔間卻無效,但真正進水原因也不清楚?許因手部骨折,偵訊後送往開刀房開刀治療,無法獲得進一步說法;探測長林嘉向也說,由於事發突然,也不清楚發生原因。

海研五號前天載送二十七名調查人員及十八名工作人員,由台南安平港出發前往馬祖,進行大氣鹽度調查研究計畫,途經澎湖龍門外海四海里處,因風浪過大折返時沉沒。

據了解,船艙是在破洞後開始進水,接著失去動力,為儘速釐清原因,交通部航港局昨派員前往海難發生地展開調查,並責成船務代理裕品公司儘快將裝在船上的VDR(俗稱黑盒子)摘除送交該局判讀。

裕品公司則表示:「VDR是安昌電子航儀公司安裝固定在駕駛台,它會發出37.5KHZ訊號。」已連絡安昌公司及潛水人員視海象狀況允許時,至沉船地點摘取VDR。

http://img.ltn.com.tw/2014/new/oct/12/images/bigPic/600_124.jpg

*海研五號 整船都外包

海大校長︰「船長及船員不是清潔工」

海研五號船難,造成兩名優秀研究員罹難,昨傳出船長、輪機長及船員都是外包,引發網友批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更直言:「船長及船員不是清潔工!」

網友酸「政府只想省錢」

一名網友昨天在PTT八卦版貼文指出,海研五號的船長及機組人員都是外包,引發網友批評「政府只想省錢」,學者也不以為然。

張清風表示,採外包制雖然好管理、經費便宜,但可能會導致螺絲鬆垮,委外臨時人員對船的熟悉度不如正式船員,宛如借用他人汽車的駕駛,當然比較不熟悉,研究船應更加提升安全,外包制度並不好。

張清風︰外包制不安全

他說,研究船負責國家重要研究,台灣又是海洋國家,人事經費多一點也不為過,「這不是清潔工之類的簡單工作!」

張清風說,隸屬海大的海研二號,人事編制由校方負責,船員聘僱,船長、輪機長則固定,因人員穩定,安全性相對較高,但現在制度下,人員退休後不得聘專任船員,僅能用校務基金聘專案人員,已多次向教育部反映,更建議政府應直接聘僱固定的船員,才能幫助未來海研船的推動及研究,但至今仍無正面回應。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海研一、二及三號分別隸屬台灣大學、海洋大學及中山大學。

他說,目前中山大學管理的海研三號有十三名長期合作的約聘僱船員,且當初是整批招收,有十幾年經驗才能加入,比起在外跑船,海研船工作較穩定,出航有出港津貼、出海意外保險等,每年約出海二百五十天。

台大主任秘書林達德說,台大主管的海研一號,三十二名船員採約聘僱制度,一年一聘,一般都會長期合作,過去政府也曾有意直接幫研究船找固定船員,但可能因預算問題而作罷。

*科技部證實 外包為省經費

有網友爆料發生海難的海研五號機組人員採外包制,懷疑因經驗不足導致發生船難;昨科技部證實,海研五號機組人員為研究船首次採用外包機制,因考量噸數比起過去的研究船大上十倍,正式僱用船員要花較多經費,故三年前,參考日本經驗委員會評審方式外包。

不過,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強調,「雖然可省錢,但絕對不是為了低價」,因為海洋中心沒有專業航海人員,不同於海研一到三號由各大學相關科系負責營運的機制,「基於專業分工之原則」,才決定向外尋找專業的船務公司。

綦振瀛坦言,海研一到三號分別由台大、海大和中山大學負責營運,並自主僱用船員,委外作法確實是第一次。

綦振瀛說,日、美、德等國研究船船員都採取外包機制。至於招標方式,一開始用限制性公開招標,篩選出五家合格廠商後,再成立委員會評選,算最有利標的一種,得標廠商平均每年的經費約兩千八百萬元。

科技部昨天上午記者會中宣稱,海研五號船長黃余發曾任職「長榮」貨輪船長,且具備一等船長資格;部長張善政也說「船長的資歷看起來OK」,但稍後就被長榮海運致電「打臉」,澄清過去從沒這名員工,科技部也更正致歉。

綦振瀛表示,儘管海研五號船長黃余發今年三月才到任,但自二○○三年起就有擔任船長的經歷,並在台泥集團下的船業任職近十年。此外,從大副到輪機長都是老手,也操作過海研五號,經驗上都符合資格。

至於外傳海研五號船員為三個月整組人員輪替之新手,國研院反駁,「並非事實」,強調不允許固定時間整組輪替的情形發生。

綦振瀛強調,船上新人只佔少數,船長黃余發過去已順利執行多次任務,也曾帶領海研五號抵達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資深船長 推測機件故障撞暗礁

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出身、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博士,現任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的吳俊仁表示,發生沉船的原因很多,初步看來海象、機械或人為問題都有可能。

吳俊仁指出,儘管海研五號是新船,能抵擋八級風浪,但大海底下變化無窮,是不是有可能剛好在執行地質探勘、研究海流任務時,海象或操控上發生狀況?現階段掌握的資料,還無法判定。海大校長張清風認為,海研五號是二千七百噸級新船,動力系統也都有備用電力,對於港務公司接獲通報完全失去電力,「當然感到很不可思議!」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校長陳詮說,海研五號不是第一次出航,失事原因仍有待實地調查才能釐清。

見證海研五號成軍啟用的「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前主任、成大水利系教授高家俊,對此意外內心沉重,他表示,應靜待調查結果,以免因議論誤傷無辜。

高家俊指出,根據國際資料,一般研究船壽命從三十年到五十年不等,海研五號應該在三到五年的調適期內。

高家俊表示,事發時,海面約有七、八級風浪,對二千七百噸的海研五號來說,這種風浪「只是小CASE」。

他認為,應先釐清船隻是因為失去動力漂浮撞到礁石,或是先撞到礁石後失去動力。

而針對此船難,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表示,行政院長江宜樺已指示交通部專案處理,以釐清事故發生的原因。

航港局官員認為僅是惡劣海象導致船難機率不高,資深船長認為,機件故障後失去動力,撞暗礁進水最有可能,但還是要等船長及當時值班輪機人員確認說法才能釐清。

*許世傑指揮逃生 撐到最後才跳海

怒海逃生,生死一瞬間!海研五號大前天從安平出發,準備到彭佳嶼至馬祖海域採樣,前天下午五時行經澎湖外海,突然傳來棄船廣播;這時船身向右傾斜,眾人驚叫聲四起,混亂中有人落海,帶隊的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奮不顧身,協助所有同事逃生後才跳海,不料自己卻葬身大海。

晚餐時間 廣播船尾艙進水

研究人員許家綸表示,前天大家陸續到一樓甲板的餐廳享用晚餐,船長突然廣播船尾艙進水,已先行展開密閉隔艙作業,要求大家穿上救生衣;大家還搞不清楚狀況,不久廣播告知準備棄船,這時船身開始向右傾斜,驚叫聲四起,大家慌亂成一團。

船身右傾 暗夜哭喊聲四起

他看見擔任領隊的許世傑,在餐廳及外面的甲板指揮研究人員逃生,還看到直升機在上空盤旋,準備展開吊掛作業。因船身右傾,已有人員落海,隨著船隻逐漸下沉,電力也中斷,暗夜狂浪中,哭喊聲此起彼落,回想起來都覺得害怕。

眾人驚逃 都擠往船首甲板

第一波落海的成大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學生連聖凱說,船身右舷後艙進水後,所有人都往船首左舷甲板上擠,場面混亂;眾人驚慌奔逃,忽然船身再度傾斜,他一時沒抓穩就摔落海面,海水很冰冷,所幸沒多久就被警艇救起,幸運獲救。昨趕往三總澎湖分院探視學長鍾曉緯,相擁而泣。

吊掛失敗 落甲板跳海獲救

鍾曉緯即將在十一月十六日與大學同窗完婚,此次因海研五號還有床位,偕同學弟登船研究,不料差點命喪澎湖。當時被直升機吊掛,卻失敗彈落甲板,一度認為自己沒救了。

船隻下沉後被迫跳海,所幸落海後聽從船員吩咐,緊緊抓住救生艇,當時一心只想活著回去完婚,幸運死裡逃生。他說,未來仍將在這個領域發展。

*海研五號沉沒 最高理賠15億

前天在澎湖外海沉沒的「海研五號」,是台灣最先進的研究船,造價高達十六億元;科技部長張善政昨表示,海研五號的船身、內建儀器,保險理賠最高可達十五億元。船務代理裕品實業強調,該船有全額保險十五億元,可以獲得全數理賠。

國研院海研五號探測組組長楊益說,國際主流研究船噸位約在三千公噸、長度在七十五至一百公尺左右,大型研究船可搭載的儀器、人力和續航力較多;若重新打造一艘海研五號等級的研究船,大概也要花上兩年到兩年半。

張善政昨表示,海研五號自前年八月啟用至今,共執行五十航次,最遠到南沙群島、北到釣魚台;由於短期內不大可能租用國外船隻,將協調海研一到三號支援。

楊益表示,海研一到三號雖然噸位較小,但船上的儀器仍可支援本次「海研五號」執行的環保署計畫。

罹難者理賠金 至少兩百萬

據悉,到明年八月,海研五號已被預約了一百八十五天、接近滿檔;船隻沉沒後,影響科技部、環保署、內政部九個研究計畫,共十三個航次。

林怡君保額高 理賠金千萬

至於海研五號船難死亡人員理賠問題,國研院表示,隨船人員若身故,至少有兩百萬元保險理賠金,許世傑家屬除上述金額外,尚可領到中研院一筆因公殉職的撫卹金;而林怡君因為較常搭船出海,保險金額較高,理賠金達一千萬元。

科技部次長錢宗良、國研院院長羅清華,昨晨搭第一班飛機前往澎湖發放慰問金,不幸罹難的許世傑、林怡君家屬各十萬元,其餘四十三位研究團隊成員及船員,不論傷勢輕重都各一萬元;傷勢較重者,慰問金金額可能會再追加。

*未穿好救生衣 導致溺水喪命?

海研五號船難,造成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的大氣、懸浮微粒專家許世傑,以及國研院海研中心研究員林怡君身亡;初判兩人可能是過於緊張,或救生衣穿著不正確導致溺水,而林怡君頭部有多處撞擊傷痕,是否先昏迷後落海,仍待釐清。

這次意外,擔任領隊的許世傑堅持到最後,在協助所有同事脫險後,自己才跳海逃生,不幸溺斃,讓人不捨。

許世傑吃水過多 林怡君頭部受創

許世傑與林怡君獲救時,都身著救生衣,但許卻是吃水過多,緊急送醫仍無法救回;由於當時他急著指揮同事逃生,研判是沒時間穿好救生衣,導致救生衣無法發揮效果。

而驗屍時,發現林怡君頭部有多處撞擊傷痕,研判逃生時因船隻傾斜,不慎碰撞所致,但究竟是生前或死後落水,將待驗屍報告出爐後釐清;兩名死者遺體,昨由空軍運輸機後送返台。

拚命三郎許世傑 懸浮微粒專家

中研院環變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說,許世傑研究專長主要在大氣懸浮微粒與海洋水氣交互作用,尤其是大氣微量元素對海洋營養鹽的補充。「我們都叫他拚命三郎,印象最深的是他有點害羞,因為皮膚很白,演講一害羞就滿臉通紅。」

中研院院士劉紹臣則說,許世傑才四十七歲就已發表七十幾篇論文,一般人即使到五十五歲,也未必有那麼多。

開朗孝女林怡君 熱愛海洋研究

林怡君的直屬長官、海研五號探測組組長楊益說,「她對海洋充滿熱忱」,因無法忘情海洋,兩年前從一般民間公司辭職,再次投入海洋研究。

林怡君住在台南善化茄拔地區,乖巧孝順,叔叔和姑姑說,怡君每天往返高雄和台南善化,打理家中一切,還會載林父和阿嬤去看病拿藥。

「怡君,我們回家了!」林怡君遺體昨由林母和弟弟自澎湖接送回台南,停靈柳營「祿園」殯儀館。林怡君的父親失明、須長期洗腎,林父哽咽地說:「怎麼可能?她會游泳啊!」

家屬質疑,明知風浪這麼大,為何還是出海,相關單位一定要給個交代。

*出海探測 受環署委託

發生船難的海研五號,這次是受環保署委託執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九日至十六日於台灣北部海域進行八天探測作業,研究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在我國海域環境受到海洋及大氣的交互作用後,對台灣環境和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

計畫主持人龔國慶說,團隊原本要前往馬祖海域探勘採樣,途經澎湖海域後繼續往北,但途中風浪太大,船長決定返航,沒想到就在澎湖附近海域發生事故。

*油污處理 環保署:備妥器材待命

國研院昨表示,海研五號船身內應還有一百到一百二十公秉的柴油,因為無法研判船體受損程度,尚無法決定是否打撈;環保署表示,儘管還未發現柴油洩漏現象,但相關應變器材已經備妥,目前與海巡署岸巡隊定時聯繫,一旦發現洩漏就會進行處理。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許永興表示,已成立油污染緊急應變小組待命,海巡署岸巡隊會固定時間通報現場狀況,相關應變器材已經備妥;儘管海象還是很差,但許永興強調:「絕對不會輕忽。」

許永興表示,一般海洋污染最怕貨輪的重燃料油外漏,容易結成很厚的油垢,而海研五號使用高級柴油,比重低於海水,若洩漏會浮在海面,因揮發性很高,在海浪拍打下很快就會汽化,造成海洋污染的可能性不高。

*沉船救命 海空總動員

海研五號失事沉沒,澎湖動員所有力量投入救援,讓傷亡人數降至最低,但對於仍造成兩死,救難人員有些許遺憾。

前天海研五號沉沒,澎湖海巡隊隊長盧偉文在台休假、副隊長懸缺之際,海巡隊仍召回所有休假人員,動員所有船艦(四艇一艦)趕往救援,縣長王乾發與澎防部指揮官周皓瑜,也連夜坐鎮指揮。

空軍嘉義基地海鷗救護隊出動四架直升機,以吊掛方式,先後從海面救起五人。

除了前線救難人員外,後勤支援也配合得宜,澎湖縣消防局救護車來回穿梭龍門馬公間,將傷患緊急送往兩家醫院,兩名死者其實都是到院前死亡。

*海研五號 出港無異狀

對於海研五號發生意外,當天上船執行安檢的安平商港安檢所士兵表示,海研五號每個月平均出去兩次,每次約10天,除了研究人員有時會變更外,船員名單基本上不太變動,這次出港時一切檢查都很正常,與往日並無不同。

*下午2︰44風浪大 甲板積水

由海研五號所屬官網資料庫照片顯示,失事前下午2點44分風浪變大,甲板開始有積水的現象;海研五號船長黃余發昨天也表示,可能是船艙先進水導致失去動力,才會漂流,但不確定是否觸礁,若能早點發現,也不會增加救援難度,更可能不會損失寶貴人命。

(自由時報)
--
*許世傑引導逃生 忘了救自己

海研五號這次出航的研究團隊領隊許世傑、成員林怡君不幸罹難,生死關頭許世傑不顧自己,忙著指揮所有人穿救生衣、引導逃生,直到最後船沉,不幸罹難,犧牲生命守護學生。

四十七歲許世傑是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卅歲林怡君是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佐理工程師,兩人家屬昨趕到澎湖殯儀館指認遺體,痛哭失聲。檢警確認兩名死者身上無外傷,研判死因是溺水。遺體昨天後送回台。

「老師應該是最後一個離開海研五號」,生還的成大博士生鍾曉緯說,船要沉時大家都很慌,許世傑指揮認識的人儘量一組,逃生時要隨時注意同組同伴不要失散;當海鷗直升機進行第一次吊掛,「老師叫我先上去」,直到船沉,「老師陪著大家抓欄杆,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

研究員許家綸說,船要沉時所有人迅速往船頭移動,有的人沒把手可握,許世傑一邊引導,「他還伸手把人一個一個拉過去,卻最後一個離開船」,大家後來依船長指令跳海,他與不認識的船員在海上相依為命。未來,「我不想再上船了」,許家綸說,希望老師一路好走。

將許世傑救起的澎湖海巡隊小隊長蔡鈞佑說,前夜發現許世傑在海面載浮載沉,好不容易救上船,許雙手環抱、疑失溫,意識不清,送抵醫院前一路施做CPR,遺憾仍無法救回。

生還者林嘉向是林怡君的同事,他說,意外發生時,他發現林怡君似乎被風浪打昏,但眾人都沒力氣把人拉回來。林怡君的學長邱俊憲說,怡君很孝順,海洋工程是冷門科系,尤其女孩子要跟著出海並不輕鬆,海研五號船很新穎,竟會出意外,好訝異。

鄰居說林怡君是孝順乖巧的女孩,為了照顧因病失明的父親和失智的八旬祖母,林怡君每天從台南家中通勤到高雄工作,並擔起家計。林父親林憲忠說,愛女很會游泳,「大家都跳海,為何偏偏她這樣不幸」,平時家裡大小事都由女兒打點,「以後不知道該怎麼辦」。

*懸浮微粒專家許世傑罹難 中研院大損失

「海研五號」沉沒,帶走兩名重要科技人才。其中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許世傑,十多年來發表過七十七篇論文;參與的研究團隊曾發現金門每年冬天懸浮微粒重金屬含量是台北的三倍,來源是大陸工業汙染,居民罹患肺癌的風險七十年內會提高十倍。

四十七歲的許世傑三月才升任研究員。他在一九九八年取得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進入環變中心擔任短期研究人員,隨後陸續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特約博士後研究,二○○六年擔任助理研究員,二○一○年升上副研究員後,短短四年又再升等。

他在同事眼中是個「拚命三郎」。中研院環變中心前主任劉紹臣說,許世傑是同批「博士後」人員中最早升上研究員;他和許世傑合作撰寫大氣懸浮微粒相關的研究,失去許世傑是中研院「非常大的損失」。

年僅卅歲的另名罹難者林怡君,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民間公司上班,兩年前進入科技部國家研究院海研中心從事海洋生化領域工作。海研五號探測組組長楊益說,林怡君專業知識足夠,面對工作總是活潑積極,對海洋充滿熱情。

*殉職研究員林怡君遺體運回家 親友哀戚

「阿君,下車了」,在海研五號船難罹難的研究員林怡君,她的遺體昨天下午運回台南老家,殯葬事宜在台南市柳營區祿園處理,當靈車抵達時,林母傷心地呼喚,場面哀戚。

林弟林欣銓昨天凌晨零時許在臉書寫著「姐怎麼樣了,收到請打電話回家」,事後獲知她罹難,再PO「相約要看澎湖花火節,現在不可能了」,令人鼻酸。

林父難過到癱在椅上,淚流滿面喃喃自語,「這麼好的孩子怎會遇上這種事? 」

林怡君的叔叔說,怡君做人處事很有禮貌,打理家中一切,休假常載祖母到廟裡拜拜及看醫生,「很乖」。親友不捨「這麼乖巧孝順又懂事的孩子,怎會走了? 」

善化區長李皇興、林父老友前議員胡瑞南到林家慰問,李皇興說,林家婉拒外界捐助,善化區民都有意外保險,將給付15萬元慰問金。

林怡君中山大學海洋地質研究所畢業,在國研院海洋中心工作3年,為了照顧家人三代同住,每天通勤,來回高雄興達港國研院和台南善化。父親林憲忠為台電退休員工,患有糖尿病、雙眼失明、行動不便坐輪椅,母親在工廠上班,弟弟在市場賣水果。

*鍾曉緯攀上吊籠 又被吹落甲板

成功大學博士生鍾曉緯前晚歷經海上驚魂,一夜兩度面臨生死關頭。他原是第一個攀上海鷗直升機吊籠的人,卻遭強風由從兩公尺高度吹回甲板。摔落的瞬間,他以為「完了」;落回甲板,命還在,他想起家人和女友,強忍痛楚跳海,攀上最後一艘待援的救生艇。

歷劫歸來,鍾曉緯下月將與交往七年的女友步入禮堂,展開新人生。

鍾曉緯昨天躺在病床上回想,仍心有餘悸。他說,遇上船難,「我以為回不來了」,沉船前他傳兩封簡訊向女友及老師報平安,後來落海爬上救生艇,「我好懊惱怎沒多打幾通電話給家人、朋友,還有好多話沒跟他們說。」

海鷗直升機提早進行救援,在後甲板的他幸運第一個吊掛,未料船身劇烈搖晃,纜索勾到船上的機具吊臂,才升到二公尺高度,他就從吊籠摔落到甲板。

「眼鏡、鞋子都不見了」,他重摔疼痛,想要重來,手腳並用死命抓吊籠,又摔了兩、三次,發現行不通,感覺船要沉了,於是連滾帶爬往船頭逃。

當船身豎起約兩層樓高,他看著身旁的人全被浪打落海,決定跳海拚一拚,聽船員指示抓緊救生衣,努力把頭浮上水面,游向距離最近的救生艇,很感謝有人拉他一把。

被問到敢不敢再上船,鍾說,重要的儀器都沉到海裡,「要看什麼時候把儀器湊齊」。至於死裡逃生最想跟女友說什麼,他笑了:「私底下講就好。」

*怒海求生 3人搶1個救生圈

海研五號沉船,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澎湖海巡隊與軍方人員暗夜在驚濤駭浪搏命,歷時五小時救起四十五人,「一個也沒少」,遺憾兩人送醫不治。澎湖海巡隊說,達成任務除了調度指揮、判斷精準,海研五號及早發出求救警訊更是關鍵。

軍方人士表示,能在惡劣天候下完成救援,主要是因軍方與海巡署、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平日就常合作演練救災行動,前晚救災第一時間指揮調度得當,合作有默契,才把傷亡降到最低。

澎湖海巡隊RV03艇長薛耀倉說,前天傍晚五時五分接獲通報,出動五十一人全員、四艇一艦。海難地點是險礁地形,暗流多,大浪七、八米高,艦艇抵達時浪頭騰空,「往往一個大浪打來,目標點就不見」,由於落水者穿的救生衣LED燈會發光,必須仔細觀察海上每個亮點,「因為每個光點都是人」。

當海巡艦艇抵達,海研五號已傾斜,隨著傾斜角度變大,多人遭大浪甩下船,薛耀倉說,先救起被浪拋下海的四人,緊接著海研五號驟然下沉。

海巡人員以強力探照燈重覆掃過海面找救生衣「亮點」,鎖定沈船點為中心的二海里範圍搜尋,四艘船艇分工合作。

直到昨天午夜尚有七人失蹤,駕駛P10020艇的小隊長蔡鈞佑發現六男一女全在一艘救生艇上,他使勁用纜繩綁住救生艇,卻都不敢跳上艦艇,他乾脆「示範」跳上救生艇,助七人逐一攀上P10020艇,最後他才上船。

薛耀倉指出,海巡弟兄拚命拋救生圈,有三個生還者共同抓著一個救生圈,不爭先恐後求生,讓他印象深刻。

軍方人士說,失事地點在馬公外海約五浬處,水深不足以讓三千噸級海軍船艦靠近,「我們以包圍式陣型救援。」因為海巡船艦船身較小、較低,比海軍大型船艦更方便救援,因此雙方分工,海巡在第一線、海軍在第二線,聯手進行救援。

*直升機強風巨浪中救援 吊籃翻沒摔人

空軍455聯隊從前天晚上到昨天清晨參與海研5號澎湖沉船救援,先後派出8批8架次直升機,執行搜救吊掛並協助將傷患送醫治療,救援過程強風巨浪不斷把吊籃翻覆,救難人員說從未見那麼驚險場景。

傳聞指救援過程曾因纜繩斷裂有人摔傷,455聯隊主任胡中緯表示為誤傳,救援過程因風浪太大,纜繩吊籃的確有翻覆,但當時未搭載人員,沒人因此受傷。

空軍嘉義基地表示,前天傍晚6時許接獲國防部戰情中心命令後,立即出動直升機前往澎湖外海救援,由於海象不佳、高達8級強陣風,造成任務機搜救困難,一度無法接近搜救目標,因強風導致救援吊籃翻覆,連機上救護員都有「幾乎快被強風吹落」的緊張感受。

空軍救護隊直升機搜救數小時,成功救起5名傷患,其中4人送三總澎湖分院,另1名中研院林姓研究助理表示頭暈、腹痛送台中榮總嘉義分院。

*輪機長:三小時沉船 應是觸礁「開膛剖肚」

海研五號前晚在澎湖外海四點六海里處觸礁,船身大量進水,短短三小時完全沉沒,生還者形容「就像鐵達尼號」,輪機長許祖雄說,船底「開膛剖肚」可能性大,即使關閉水密門,海水仍持續灌進來,以致最後沉船。

澎湖地檢署昨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偵辦,傳訊船長黃余發、大副林家威、研究團隊探測長林嘉向,訊後院方裁定黃余發十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另二人請回。

黃余發說,當初建議不要出海,「可能他們(研究團隊)認為研究較重要」。」

有人認為海研五號可耐七、八級浪,質疑是失去動力在先,或人為因素;輪機長許祖雄說,他先聽到「碰、碰」兩聲,接著機艙進水,認為應該是船失去動力後,船底才割到礁石。許祖雄說,從進水到沉船應該要很長時間,但海研五號卻三小時沉船,絕對是被「開膛剖肚」,「像開罐器一樣從頭刮到尾,一般都是觸礁造成」,而且「很可能連發電機艙底都戳穿了,才會那麼快沉沒。」
--
「海研五號」疑似機件故障、觸礁沉沒。負責海事調查的交通部航港局昨羅列出卅五項調查細項,包括打撈「黑盒子」(航行資料記錄器)、蒐集油料記錄、航儀保養等資料,並進一步釐清是先機件故障還是先觸礁,以追查船難是天災還人禍。

調查報告預計十五天內出爐,但還須經海事評議,才能確認最終責任歸屬。

*船務外包闖禍?張善政:船長經驗豐富

造價十四點六億、啟用才兩年的「海研五號」因船難報銷,有人將肇因指向將船長及機組人員「外包」的決策。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委外就是希望找專業團隊經營,船長曾有超過十年船長經驗,資歷沒有問題。

前晚事故發生後,一名自稱是海研三號前輪機長之子的網友「cyberfreesia」在批踢踢爆料,指稱海研五號「問題很多」,船長、機組人員都是外包,三個月輪一次;這次出船正好就是換班後第一次開船。海研一、二、三號則分別隸屬台灣大學、海洋大學、中山大學,機組人員皆為自聘。

前國科會副主委、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指出,海研五號的船長、輪機長、機組人員都採外包,委外的輪值成員對船的熟悉度不如正式船員,從研究及安全的角度,外包是不好的制度,「就像開別人的車子,會比較不熟悉」,遇到狀況,也較難應付。

一名造船技師事務所負責人表示,政府委外案將招標價壓低,船員因薪資過低流動率高,「每次上船都遇到不同船員」,加上海研五號採柴電系統,比普通柴油引擎操作困難,但船員不斷交接、熟悉度有限,業界都在傳「海研五號遲早會出事」。

國研院副院長綦振瀛澄清,科技部參考日本做法,評選專業的船務團隊,採限制性招標;五家投標後,以最有利標評選出裕品公司。

裕品公司每次有十八人上船,包含船長、輪機長及機組人員,每次上船人員依據任務編組及休假代班輪替,但輪班人員都是「老面孔」,例行維修則一併由裕品負責。

*海大校長:船難削弱出海研究意願

海研五號研究船前晚在澎湖外海沉沒,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這是海洋研究史上最嚴重的事故」,除了損失一艘研究船外,也會降低師生出海執行研究的意願,劇烈衝擊台灣海洋研究的未來。

海研五號是台灣第四艘海洋研究船,噸位兩千七百公噸,船上配有海底岩心鑽取設備及遙控無人載具、可下潛至海底三千公尺探勘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及天然氣水合物。

海研五號去年才正式出海執行任務,為台灣首艘行駛至太平島海域的研究船,協助研究人員測繪出鄭和環礁並在太平島擺放首支海洋錨錠浮標,可收集數據。

張清風說,其他三艘海洋研究船建造至今皆已約三十年,已達翻修或除役的年限,無論設備或噸位都不及海研五號,「連巴士海峽都開不過去,很多海洋研究會因此無法實行」。

張清風表示,海洋研究不像一般實驗在實驗室裡就能完全模擬,必須實際出海,到特定的地方取得樣本,因此每一次出海取回的研究資料都珍貴無比,「一旦遺失了,就無法回復當時的情形,辛苦全白費」。

此外,海洋研究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研究員不僅得克服暈船的問題,生活在狹隘的船艙中,還必須在搖搖晃晃的船上,操作採樣儀器,有不少研究員就是因為船身晃動,而不慎被儀器割傷。

張清風指出,由於海洋科學研究相當辛苦,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危險度,已經愈來愈少師生願意投入海洋研究的行列,這次又發生了船難,恐再次削弱研究員的出海意願。

*教務長飛澎湖 探5名海大生

我國最大的海洋科學研究船「海研五號」前天晚間在澎湖外海沉沒,船上搭載5名海大學生。

海大教務長暨計畫總主持人龔國慶昨天一早搭機前往探視學生,確認學生皆無恙,也陸續搭機返台休養。

龔國慶得知船難消息時,心裡忐忑不安,期望全員平安,並和學生家屬及指導教授保持聯繫。當晚5名海大學生有4名在第一時間被救起,唯有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學生林元義一度下落不明,令所有人提心吊膽,直到凌晨校方才接到他報平安的消息。

昨天上午8點多,林元義也借用他人手機,在個人臉書上發表,「謝謝大家關心,我沒事啦!其他夥伴們也要加油呦!」的文字,向友人報平安。不少他的友人都在文章下留言,表示「嚇死我了,快回來吧!」

雖然前晚龔國慶已得知海大學生皆獲救,但昨天清早他仍搭機,親自到澎湖的醫院探視學生。「太好了,大家都沒事」他說,學生雖然受到驚嚇,但經過醫生檢查,身體狀況佳,也無外傷。因此下午1點過後,學生陸續出院,等候機位飛回台灣,返家好好休養。

(聯合報)
--
*海象惡劣 為何還去? 團隊要出海 船長擋不住

「海研5號」為何沉沒?船長黃余發暗指執行團隊硬要出海研究才釀禍;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綦振瀛則表示,要不要出航必須船上包括船長等三組團隊一起同意才能出航。澎湖地檢署昨天偵訊黃余發、大副林家威及探測長林嘉向,訊後以黃余發涉及業務過失致死罪嫌,諭令10萬元交保、限制出境,其餘2人請回。

耗資15億元打造的「海研5號」,前晚在澎湖龍門外海觸礁沉船,船上45人雖全被救起,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及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怡君送醫不治,不只罹難者家屬質疑海象差,檢方也極欲查明真相。

出航須三組團隊同意

海巡隊人員昨在醫院偵訊船長黃余發等人,移訊澎檢複訊時,黃余發面對媒體質疑為何海象差仍執意出海?他欲言又止說,當時曾建議不出海,但或許因為是國科會計畫很重要,未獲執行團隊採納。「執行團隊是誰?」他未說明即快步離去。

澎湖海巡隊勤指中心指出,海難發生當時海上平均風力7至8級、最大陣風高達10級、11級,這樣惡劣的海象,就連海巡隊的巡防艇開出馬公港外海後都面臨極大的挑戰,只有500噸級的澎湖艦才能對抗如此巨大的海象風浪。

但綦振瀛表示,船上有3組人員,包括船長機組員這部分,負責操作儀器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探測團隊,以及中研究等研究團隊,出航需由這3個團隊的領導團隊一起同意。

中研院團隊這次的領隊是許世傑,他也是同意人之一,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探測團隊的探測長是海洋中心的副工程師林嘉向。

當下曾聽見巨大聲響

至於海研5號是否因為觸礁而沈沒?船長黃余發應訊時表示,海圖顯示附近海域都有超過20公尺的水深,應該可安全通過,除非有未標示的暗礁,這需要進一步比對航跡來釐清;至於當下聽見巨大聲響疑似觸礁,這也需要再確認。

船底像開罐頭破大洞

第1個發現船艙進水、右手臂骨折的輪機長許祖雄在醫院受訪時表示,船底出現了一個開腸剖肚般的大缺口,他懷疑可能就是造成船迅速下沉的主因。

許祖雄表示,海研5號啟航下水他就登船當輪機長,依多年經驗,那巨大聲響就是船觸礁擱淺,當時他人在船艙,看到海水像沸騰開水般不斷湧上來,曾試著關閉艙門阻隔進水。

可是前後左右艙門都關閉了還是沒用,他直覺認為,應該是船底像開罐頭般地開腸剖肚破了一條大洞,所以止不住海水灌入而迅速沉沒,他希望可以打撈船體釐清真相。

*救生衣上LED燈 搶回43條命

「惡浪、暗夜、強陣風又挾著霧氣」,真是再惡劣不過的救援環境了!海上執勤逾20年、救難經驗豐富的澎湖海巡隊長薛耀倉,回憶搶救海研5號海難的成功關鍵,是落水者穿著新型LED燈救生衣,微弱的燈光訊號在一片漆黑大海中,讓救援人員找到每一位落海者。

漆黑大海 能見度差

薛耀倉指出,災難現場海域是海流匯集的三角浪區及險礁區,潮流非常複雜,搜救過程驚險,一度還擔心搜救艇開不到現場。

澎湖海巡隊的4艘巡防艇,頂著浪流、風流、海流向前衝,一個接一個6、7公尺高的浪頭迎面打來,根本看不見方向,眼睜睜地看著「海5」船頭翹起,然後整艘船成90度下沉。

一個光點 救一條命

一片漆黑的汪洋大海,除了幾枚照明彈瞬間發亮確認大方向,但真正能找到遇難者的關鍵,薛耀倉強調,那就是每位落水者救生衣上的LED燈,那載浮載沉一點點光點,讓救援人員確定每位落海者的正確位置,然後拋出救生圈將人一一拉上船。

薛耀倉說,這次救難過程是他一生最難忘的經驗,所有遇難者都順利救起,回想著短短5個小時內完成的最驚險、最完美的不可能任務,心中感到驕傲。

遇難者平安上岸脫下救生衣,結束搜救行動的海巡人員檢視救生衣的結構,都說第一次看見附掛有LED燈的救生衣,很羨慕海研5號配置這款目前海巡隊都還沒有的救生設備,這小小的燈,及時救起43條寶貴生命。

*吊籃繩斷墜落 他游上救生艇

原本應該是第一個脫險的人,卻因直升機吊掛纜繩斷掉墜落,反而成了最後一名被救起的遇難者。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鍾曉緯經歷這段與死神拔河的過程,心有餘悸地說:「不知以後還敢不敢再搭船出海?」

鍾曉緯下個月就要結婚,不料卻遇上海難。他說,海難有如鐵達尼號電影,船身下沉速度很快,大夥逃到甲板左側只能拉著欄杆等待救援,兩層樓高的巨浪打在已傾斜的船身上更加搖晃。

他緊抓著欄杆,在搖晃中傳簡訊給未婚妻及老師報平安,不久,直升機抵達放下吊籃,他第1個被救起,正慶幸即將脫險,不料鋼索勾到船尾大型機具斷裂,他又掉落船上,手機也摔壞了。

那一刻他好後悔「為何剛才不打電話」?腦海掠過親友影像,還有11月16日能步入禮堂嗎等一連串的問號。

近乎絕望之際,看著夥伴們一一落海,他突然看見不遠處有艘救生艇,雖然不諳水性,仍毫不猶豫就跳下海拚命往前游了50多公尺,上了救生艇。在海上載浮載沉了好久,終於獲救。

*船員外包釀禍?觸礁疑雲待解

海研5號船難,自稱是海研3號前輪機長之子爆料指海研5號的船長和機組人員採外包制,3個月輪一次,這次出船正好是換班後首度開船,質疑新手團隊「人為疏失」;國家實驗研究院證實,海研5號確實是國內海洋研究船中,首度外包案例,但船長過去操作過海研5號,並非新手。

國研究副院長綦振瀛強調,日本、美國的海洋研究船委外經營是常態,自聘或委外只是營運模式不同;這也不是成本考量,事實上,海5船長及船員薪水都比編制在學校的海研1~3號高。

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海研5號船長和船員委外案由裕品公司得標,3月就任的黃余發船長已有10年船長資歷。但張誤稱黃之前是長榮船長,立刻被長榮打臉,強調沒這名員工,後查清黃余發曾在台泥旗下達和航運工作。

為找出海研5號船難真相,交通部航港局昨啟動海事調查,除約詢船上人員、蒐集相關航海數據資料,也將派潛水員下海打撈船舶黑盒子(VDR),初步調查結果預計2周出爐,1個月內釐清責任歸屬。

航港局指出,由於黑盒子固定在駕駛台,已知船位在水深18至20公尺處,但這2天海象不佳,且船是以90度垂直沉沒,增加打撈困難,研判近日無法派潛水人員下海打撈,但一取得就會立刻交給專業人員解讀。

對於保險理賠問題,科技部部長張善政表示,研究中心有替員工投保,死者林怡君的理賠最高可到1000萬元,至於許世傑除保險理賠金200萬元外,還有因公殉職撫卹金,但為尊重家屬,金額暫不對外公布。至於船體是否要打撈,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綦振瀛表示,要視船體毀損情形再研議。

另外船上目前有100至120公秉柴油,環保署強調,暫無外洩跡象,且已準備攔油索應變,現在海流往西南方走,對澎湖影響小,應不致於造成汙染。

海研5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研究船事故,對台灣後續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張善政指出,包括函蓋南海造礁珊瑚物種多樣性及其親緣地理研究、大陸礁層計畫等多項計畫將受到影響。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2/Clipping/656/B03A00_T_03_02.jpg

*裝備不輸軍艦 怎會失去動力

配備先進的海研5號為何沉船?一手「接生」該船的前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主任高家俊11日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機械或人為操作問題;海大校長張清風則表示,應先釐清海研5號失去動力、船身進水的順序,就能研判是天災亦或人禍。

張清風指出,行進中的船,會突然失去動力是非常弔詭的事,一定要先釐清,海研5號是先失去動力,還是船身先進水?船長為何把船開到那片海域?就能分析海研5號遇難原因。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高家俊則強調「船是可以挺得住的!」該船是國內僅次於海軍達觀艦的最大學術研究船,裝備一流,如此風浪對該船的航行完全沒有問題,因此海象不佳這個因素,幾乎可以排除掉。

高家俊分析,如果先失去動力再觸礁,可能就是機械故障所致,問題較為單純;但如果是先觸礁再失去動力,人為操作不當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

澎湖海事輪機科主任吳逢昇指出,龍門外海經常有船隻擱淺,需要有經驗的船員避開。令人納悶的是,船難發生在傍晚,船員及輪機人員大多清醒,一旦有狀況,應該會有足夠人力支援修復,原因必須進一步調查。

海軍退役中將蘭寧利也質疑「船為何靠岸邊那麼近?」他說,海研5號這麼優秀的船,不應該輕易失去動力。他指出,海研5號的裝備比起軍艦、商船都要優良,而船上電力系統都是雙套的,一個發電機壞了,還會有緊急發電機可發電。他對於機器沒辦法操作感到相當意外。

前澎湖軍區司令、退役將軍郭義忠也大感疑惑,直呼「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他指出,海研5號是研究船、探測船,對海上的聲浪、石頭、礁石都非常熟悉,是專門出航記錄海圖的,「怎麼可能會發生觸礁呢」?

*許世傑 懸浮微粒專家

海研5號船難,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及國研院海洋研究中心佐理工程師林怡君不幸罹難。中研院院士劉紹臣表示,許世傑專長是懸浮微粒中的微量元素分析,該領域在國內的學者不到5人,他發生不幸對國內相關領域的衝擊非常大。

劉紹臣指出,許世傑太太原本也在中研院任職,婚後在家帶孩子;許是家中獨子,有2個姐妹,父親早逝,由母親獨自拉拔3個孩子長大,他的媽媽一直很以兒子的成就為傲,沒想到竟會白髮人送黑髮人。

林怡君是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畢業,前年起被延攬進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工作,這次負責海研5號的科技儀器操作。昨天下午,林怡君的遺體運抵柳營祿園,家人都陪在一旁,場面哀戚;雙眼失明、腳掌截肢的林父癱坐一旁哭著說,女兒體力很好,又會游泳,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親友表示,為了照顧家庭,林怡君每天往返善化與高雄興達港間通勤上班,平常行動不便的父親與患有失智症阿嬤都由她照料,也是家中的經濟支柱,相當孝順。親友也質疑,為何明知海象差,仍要出海,相關單位一定要給個交代。

林怡君臉書全是海的照片,如今卻葬身在大海中,親友不禁感嘆真是「海海人生」。弟弟林欣詮也在臉書寫下,「曾說過要與你一起坐飛機去澎湖看花火節,結果現在都不可能了」等語,令人看了鼻酸。

(中國時報)

社會

巨浪打翻6艇 海訓害2死 無人指揮 誤判未搶救「草菅人命」

澎湖才剛發生海研五號2死船難,苗栗消防局又傳出海上翻艇2死意外,40名隊員和教練昨冒著大風大浪在龍鳳漁港舉行海上救生訓練,8艘橡皮艇有6艘被風浪打翻,造成一名隊員和一名教練溺水,送醫不治,另3名隊員嗆水無礙。家屬氣極痛批:「這種大風強浪還出海訓練,根本是判斷錯誤、草菅人命!」

苗栗縣消防局昨下午2時在竹南鎮龍鳳漁港舉辦救生訓練,有32名分隊隊員參加,協辦的苗栗縣水上救生協會派出4名教練,連同消防局另4名助理教練共40人,分乘8艘橡皮艇、每艘配置4名隊員、1名教練出海。

「曾奮力拉住手」
當時大浪達2層樓高,總教練吳亮青評估後決定下海,不料8艘艇才離岸50公尺,就被突如其來的大浪打翻了6艘,共30人落水,三灣分隊隊員黃錦益(38歲)被夾困在消波塊縫隙,不斷嗆水無力自救,另艘橡皮艇的教練賴明昌(60歲)落水失蹤。
其他人自行游上岸,清點人數發現黃、賴失蹤,趕緊通知海巡協尋,半小時後才在北堤消波塊內發現黃錦益溺水昏迷,送醫不治。賴明昌則被沖往南堤假日之森海域,下午3時30分拖救上岸已明顯死亡。
黃妻得知噩耗在醫院哭斷腸,黃的岳父痛罵,這種風浪根本不該下海,「兩條人命就這樣犧牲,一定要有人負責。」一名隊員自責,發現賴明昌被浪打暈,曾奮力拉住他的一隻手想游上岸,「但大浪一波一波打來,氣力用盡不得不放手。」

總教練堅不認錯
另有隊員大罵,賴明昌失蹤後,救生協會的教練竟還集合大家精神喊話,僅輕描淡寫說:「他可能已自行上岸。」現場無人指揮,錯失黃金搶救時間,主辦的消防局訓練科長李煌閔,因到南投受訓根本未到場。
這項海訓舉辦20年來從未發生意外,總教練吳亮青事後落淚說,評估錯誤的結果由他承擔,但消防員出生入死救難,須面對更惡劣的天候及環境,訓練標準應更嚴苛,就昨天的海象而言,「我不認為自己有錯!」
海巡署32大隊副大隊長鄭國華說,昨午東北季風強勁,最強陣風10級,大浪4至5公尺,除非狀況特殊,海巡艇和漁船都不會出海。

竟拿人命和天拼
花蓮縣水上救生協會理事長朱文正也說,橡皮艇遇大浪不堪一擊,最頂尖教練也沒轍,應延期或取消訓練,「拿人命和天拼」不值得。2罹難者除有意外保險,消防局也將從優撫卹,金額待計算。

賴明昌 罹難教練
年齡:60歲、頭份人
婚姻:已婚
現職:苗栗縣水上救生協會教練,有15年經驗
經歷:皮革加工廠老闆退休

空降科長 訓練竟不在場

挨批離譜
苗栗縣消防局昨不顧大風浪,進行海上訓練釀兩死慘劇,死者黃錦益家屬質疑海象太差,總教練決定出海訓練時,主辦單位消防局訓練科長李煌閔根本不在場。民進黨籍立委、苗栗縣長參選人吳宜臻痛批:「消防局太大意了!」哪有因科長外訓,只派個承辦小科員在場,全權交救生教練去指揮,簡直是罔顧隊員安全。

被譏提包包升官
李煌閔原本當苗栗縣長劉政鴻隨扈,今年初被安插進消防局,李從一線3星警員,「三級跳」高升2線3星訓練科長,引起消防基層人員大反彈,當時就有消防員批判說:「他沒打過火、沒救過人,只幫縣長提公事包幾年,就打破消防專業倫理升官,根本是外行領導內行!」
李煌閔昨喊冤說,是因公到南投外訓,才無法到場督導,信任協會教練團專業,均按表操課,從沒想到會出意外。消防局長黃鎮富說,協助家屬善後為先,責任待查。
中市消防局表示,消防訓練課程消防署無規範訓練科長要到場,但中市訓練科長均會到場,若有要事委由技正(副科長)代理,苗栗縣海上常訓出事,科長或副科長都沒到場,實在太離譜了!

(蘋果日報)
--
苗栗消防巨浪海訓 翻艇2死

苗栗縣消防局辦理「充氣式救生艇(IRB)救生技術訓練」,昨天下午在竹南鎮龍鳳漁港北堤操練時傳出意外,因風浪太大,救生艇翻覆,三灣消防分隊38歲隊員黃錦益及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60歲教練賴明昌不幸溺水身亡,另有3名消防隊員受到輕微嗆傷。

8艘小艇翻6艘

苗栗縣消防局長黃鎮富表示,消防局訓練科於國慶3天連假辦理充氣式救生艇救生技術訓練,委請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協助訓練,計有32名消防員、4名訓練科助教參與。

前天進行學科課程,昨天上午到竹南鎮鈴木埤塘操練平靜水域救生,下午2點到竹南鎮龍鳳漁港北堤操練海域救生,每艘艇配置4名學員加1名助教或協會教官,但受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上風強浪大,操練過程中,8艘小艇中,有6艘陸續翻覆。

2艘擠向消波塊

其中,黃錦益、賴明昌分屬的2艘救生艇,在北堤外緣附近翻覆,小艇也隨即被風浪推擠上消波塊,2艇落水成員,彼此間也互相拉救,但黃錦益被同艇隊員拉上消波塊時,已無呼吸心跳。

1教練、1消防員亡

賴明昌則被風浪帶至外海,一度失聯,經1個小時搜救後,於距離訓練海域南方約2、3公里的「假日之森」海濱被搶救上岸,但已無生命跡象,2人先後送醫急救,仍無力回天。

家屬獲悉趕赴醫院,黃錦益的28歲妻子蔡女情緒崩潰,抱著母親大哭;黃錦益的岳父說,女兒是為恭醫院護士,與女婿去年12月剛結婚,還來不及有小孩,女婿就發生不幸。

消防員新婚不到1年

黃錦益的岳父說,親家公、親家母都是瘖啞人士,錦益上頭雖然還有1名哥哥,但在外工作,平日都是由錦益照料兩老,非常孝順。

教練救難15年 弟兄不捨

黃鎮富說,黃錦益原來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97年特考進入,99年到三灣分隊服務,昨天是因公發生不幸,消防局將會從優撫卹。

賴明昌參加苗栗縣救生救難協會已有15年,擁有水上救生教練執照,參與多次水上救生救難任務,熱心公益,卻喪命大海,協會也悲痛地表示,「痛失1名好教官、好兄弟!」

6級風力就不出海…昨陣風達10級

死亡消防員 岳父也是救難員

受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海象不佳,風力達6級以上,膠筏漁船就不出海,根據海象資料,竹南海域昨天風力達7至8級,最強陣風甚至達10級,達「大浪」等級;不幸罹難的消防員黃錦益家屬質疑「海象這麼差,為何要下水?」

砲轟海象這麼差 為何下水?

「才發生海研5號船難,這麼大的風浪怎麼訓練?」黃錦益的岳父不解地說,他也是苗栗縣救難協會頭份中隊小隊長,參與協助救難救生也有20年,「我也曾參加過相關水上救生訓練」,但水上訓練多半會在8月前完成,9月後因東北季風轉強、風浪增大,幾乎不會選在這個季節舉辦海上訓練。

苗縣水上救難總教練:消防員要超越 決定操練

負責訓練的苗栗縣水上救生救難協會總教練吳亮青表示,「是我決定可以下水,願負起責任」,他根據過去訓練經驗判斷,訓練救生員及救生員教練,在5至6級風時是可接受的範圍,但「消防員要超過這個等級」,因他們在面對不良的天候條件下,還是得出海搜救。

吳亮青並指出,「翻船扶正」、「人員漂上岸」也是常訓課程科目之一,訓練救人、自救的救生技巧。

但因海上狀況無法預測,造成黃錦益及賴明昌不幸落海死亡,吳亮青在醫院面對家屬的指責及痛失好友的壓力下,多次哽咽落淚。

苗栗消防局訓練科表示,消防局各大隊都有定期辦理水上救生訓練,過去都是選在水庫、湖泊、溪流、埤塘等水域進行,曾有消防隊員反映,希望增加更多水上救生訓練,因應實際需求,訓練科因此集合各大隊,辦理大型訓練課程,加入海上救生訓練課程。

海巡署第三二岸巡大隊觀測資料顯示,竹南海域昨天風力達7至8級,最大的陣風甚至達10級以上,由於浪級屬大浪,浪高可達4至5公尺,三二岸巡大隊表示,「若是風力達6級以上,漁民的膠筏就不會冒險出海。」

(自由時報)
--
浪高四、五米 苗栗消防海訓翻船2溺斃

苗栗縣消防局昨天下午在竹南龍鳳漁港進行IRB救生艇訓練,消防員及救生教練分搭八艘遊艇出海,出海沒多久六艘橡皮艇被大浪打翻,黃姓消防員及賴姓教練不幸溺斃,三人受傷,家屬痛罵前天才剛翻了一艘船,為什麼昨天還要出海,直呼太離譜了。

苗栗縣消防局指出,IRB(充氣式)救生艇訓練為年度訓練,消防人員自願參加,昨天經專業評估後確認出海沒問題才出海操練,將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事,並深入調查事故發生原因。

苗栗縣消防局前天起一連三天排定IRB救生艇訓練,委託苗栗水上救生協會訓練,縣內三個大隊派出卅二名隊員參加,昨天下午實際出海操練。

隊員指出,一行四十六人下午兩點抵達竹南鎮龍鳳漁港北岸海域,當時正值漲潮,風浪相當大,陣風達到七、八級,八艘救生艇在教練指揮下依序出海,但由於風浪太大,不到五分鐘,陸續有六艘船艇被大浪打翻。

四艘橡皮艇的隊員合力把船翻正,爬上船沒事,但二號艇船上包含教練五人被沖往北岸堤防消防塊,卅八歲的黃姓消防分隊員撞上消波塊,昏迷溺水送醫,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同船陳姓與林姓隊員輕傷。

三號艇也因浪大失去動力翻覆,五名隊員棄船下水,五人被海流往南帶,陸續在龍鳳漁港南邊被發現,四人自行上岸,同船的六十歲賴姓教練被沖到五百多公尺遠的假日之森海域,被救起時嘴唇發黑,已無生命徵象,送醫不治。

苗栗縣水上救生協會總教練吳亮青說,協會從事消防訓練已有十多年經驗,出發前評估出海沒問題,四十多人全數著救生衣、頭戴鋼盔,出發前也已練習翻船自救方法,發生如此悲劇,他很心痛。

據中央氣象局資料,昨天沿海一帶平均陣風達七、八級,瞬間風速達到十級,浪高約四、五公尺,不少漁船擔心危難不敢出海,海巡署龍鳳安檢所指出,昨天僅一艘漁船出海捕魚,該船是漁港內最大的船隻。

脫險消防員:聽教練指示 硬著頭皮下水

「當時風大浪大,下水前真的很害怕……」一名參與消防訓練的隊員脫險後回想意外經過,仍心有餘悸;他說,他是第一次參與救生艇操練,昨天在岸邊看見風大浪大狀況很傻眼,但只能相信教練指示硬著頭皮下水,沒想到一下水就發生翻船意外。

這名隊員說,消防局平時操作激流救生都有訓練操作救生艇,「但風大就不會執行訓練」,這次參與消防局辦理的訓練,跟著教練到龍鳳漁港北岸,看著現場風速強、浪又大,不禁心理納悶,「這要怎麼下水?」但現場沒人提出異議,教練也替大家做心理建設。

教練在出發之前見海象不佳,跟卅二名學員說,「現場有風浪,救生艇出海翻船在所難免」,也指導翻船自救方式。下午兩點時,大家身穿救生衣、戴頭盔整隊出發,教練還叮嚀消防員,若不慎落海,第一時間往岸上游,或等候其他船隻救援,盡量可能遠離會造成死傷的岸邊消波塊。

在教練心理建設後,八艘船艇依序出海,但風浪真的很大,「很恐怖,眼睛睜也睜不開」,沒想到開船出去傳出翻船意外,他所乘的船艇安全返岸,但回岸時情況混亂,才警覺是不是有人落海受傷。

另一名縣消防局訓練科員也說,發現有人翻船時立刻衝往岸邊救援,大家在消波塊旁找到黃姓消防員,合力將他拉起,還跟他喊話「要撐下去」,沒想到急救仍無力回天。

他回憶,當時天色昏暗,翻船很突然,大家紛紛游上岸後整隊,以為全員到齊,沒想到這才發現少了兩人。在旁協助的訓練科員趕緊下水救人,他們一心想著救人,在消波塊邊將黃姓消防員拉起,但賴姓教練已不見蹤影。

另一名隊員情緒激動說,他與黃姓消防隊員同一大隊,兩人為了精進救生能力,相邀參加訓練,昨天雖天候不佳,但下水前兩人有說有笑,「沒想到會發生意外」。

由於事發突然,平安獲救或安然返岸的隊員與教練幾乎都不敢置信,心情久久難以平復,不禁想問教練,「出海前,心理是否覺得百分之百沒有問題?」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545-3575671.jpg?sn=14130543394861

風浪大 為何還要冒險海訓?

「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海象出海訓練?」苗栗縣一些消防救災人員都百思不解,釀成救溺第一線人員反溺水死亡的憾事,也是國內罕見消防隊員救生訓練意外死亡的案例。

竹南鎮龍鳳漁港交通便利,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遊客,但距離岸邊不遠有一處長達百公尺的海溝,流速較快也不規則,加上潮差會超過十公尺,海面似乎平靜,水下暗藏殺手,幾乎年年都會發生溺水意外,也是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列管的危險海域。

消防隊員指出,受訓的學員都是生手,最好是循序漸進挑戰難度,但昨天的龍鳳漁港其他船隻都不敢出海,為什麼還要冒險出海訓練?

黃錦益去年結婚 賴明昌熱心公益

去年才剛結婚的消防隊員黃錦益,與熱愛水上運動的教練賴明昌昨天意外溺斃,兩家人趕抵現場,都痛哭失聲,大喊「怎麼可能?」

黃錦益是南庄鄉田美人,今年三十八歲,父母親是瘖啞人士,他大學畢業後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為求穩定生活報考消防特考。九十九年分發到苗栗縣消防局,四年來都待在三灣消防分隊。

黃錦益去年才結婚,擔任護士的妻子昨天在醫院急診室外痛哭崩潰,岳父母趕到醫院都難過不已。

熱心公益的教練賴明昌的妻子昨天哭倒在急診室外,賴的兒子無法接受擅長水上活動的父親溺水死亡,質疑昨天海象不佳為何出海?他要主辦的消防局,負起責任。

(聯合報)
--
救生訓練浪翻艇 消防員2亡

苗栗縣消防局11日到竹南外海進行海上常訓,卻發生2死3傷意外!42名警消在竹南龍鳳漁港海域實施充氣式救生艇(I.R.B)訓練,接連巨浪將下水的8艘救生艇中的6艘打翻,造成慘劇,死者是三灣消防分隊38歲消防員黃錦益及60歲指導教練賴明昌。

雙十節3天連假,苗栗縣消防局訓練科辦理常訓,昨委請水上救生救難協會實施海上訓練課程;下午2點許,36名消防員及6名救生協會教練,前往龍鳳漁港實施救生艇離靠岸操作訓練,參與學員在沙灘穿上防寒衣、救生衣及頭戴護盔,依照教練指示,1艘救生艇配置4名消防員及1名教練,共有8艘救生艇陸續下海訓練。

訓練遇浪 6艘翻覆

因海象不佳,救生艇才下海距岸邊500公尺,突如其來的大風浪拍打船艇,其中6艘重心不穩相繼翻覆,多人落水,多數學員落海後奮力將救生艇翻正,並協助將其他落水同伴拉上救生艇,往岸邊移動,不過有2艘救生艇被風浪打到消波塊附近。2時50分同船隊員把黃錦益拉上岸,發現他已無呼吸心跳,隊員為他作CPR,緊急將他送頭份為恭醫院急救,但仍回天乏術。

同一時間,教練賴明昌同船的學員也發現他落水,但眼看強勁海流順著堤岸將人往南岸沖走,已上岸的消防隊員立即著裝搜救,約半個多小時後,3時50分左右才在距離常訓下水地點約2、3公里的假日之森海域發現他。

痛失好教練 好弟兄

賴明昌被救起時,全身沾滿泥濘、臉部發黑,救護人員先施以CPR後,把他抬上沙灘車火速送上救護車;途中遇沙礫陡坡,後方4人合力幫忙推車,送往為恭醫院仍不治。意外發生後,參與常訓人員帶著沉重心情整理裝備,暫停一切訓練勤務。

38歲的消防隊員黃錦益,父母為瘖啞人士,擔任消防隊員4年多,在長官眼裡是個體能好、上山下海都沒問題的隊員,常利用休假回南庄照顧雙親;黃員去年底才剛結婚,岳父稱讚他很孝順,家屬趕赴醫院,得知死訊不禁嚎啕大哭。

60歲的賴明昌擁有水上救生教練執照,多次參與協會海上救生救難工作,弟兄們感慨「痛失一名好教練、好弟兄」。

搏命玩真的 只為救生準備

原本要救人的消防員冒著險惡的海象常訓,卻發生2死意外,家屬質疑「才發生澎湖海難,風浪大怎執行訓練!」痛批常訓對環境與天候的研判分析及訓練過程太過草率,置人命於不顧。

海象資料顯示,昨天吹7至8級的東北季風,最大陣風可達10級以上,由於浪級屬大浪,浪高可達4至5公尺高,一般若風力達6級以上,漁民的膠筏就不會冒險出海。

黃錦益到消防隊服務已4年,教練賴明昌也有多年經驗,黃錦益岳父是救難協會頭份中隊小隊長,曾多次參與相關訓練。他質疑,水上訓練多半在8月前完成,9月後因風浪關係,幾乎不會舉辦,要求消防局及承辦單位說明。

發生意外的地點位在龍鳳漁港北側堤岸,由於容易靠近、且有平坦沙灘,經常吸引不少人戲水,但因有潛藏暗流,屬於危險水域。

消防局長黃鎮富指出,消防人員必須出入各式嚴苛環境中救援,過去也有其他水上救生訓練選該地,讓消防人員熟悉危險水域的地形地貌,對於執行搜救也有助益。

負責規畫訓練課程的總教練吳亮青在意外發生後,在醫院面對家屬指責多次哽咽,並表示願負起責任。他說,關於何時下水、海象可否下水,全都由他決定,根據他過去訓練經驗判斷,訓練救生員及救生員教練者,在5至6級風時是可接受的範圍。

他說,這次是訓練「消防員」,消防員面對不良的天氣狀況,還是得出海搜救,因為海上狀況無法預測,對於隊員及1名教練不幸因救生艇翻覆、落海死亡,他強調「翻船扶正」、「人員漂上岸」也是常訓課程科目之一,培訓救人、自救的救生技巧。

消防局訓練科指出,3天常訓原本就規畫要下水,但評估海象及學員生、心理、技術層面,上午改到竹南鎮鈴木埤塘先做訓練,下午才到海面操作。這是首次在外海舉辦充氣式救生艇訓練,但參與教官都有接受救生員、急救訓練等,之前各消防大隊也都會在水庫、埤塘等舉辦常訓。由於曾有消防隊員反映,希望增加更多水上救生訓練因應實際需求,這次才會辦理大型訓練課程。

(中國時報)
--
誤食雙斑笛鯛 兩家7口中毒

來路不明的大魚最好少吃!日前台南有兩戶人家向友人購買俗稱「土赤海」的大魚雙斑笛鯛,自行烹煮成味噌湯,兩家7口大快朵後,竟都陸續出現下痢、嘔吐、口喉麻痺感、呼吸困難,心跳還慢到每分鐘只有20下,幸好就醫後已改善。

衛福部食藥署昨指出,此為今年第2件吃魚中毒通報案例。研檢組組長陳惠芳說,台南市衛局接獲通報後,將這戶人家冰箱中還剩1包未下鍋的同尾魚塊送食藥署檢驗,但因已不成「魚」形,最後透過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民眾誤食容易累積毒素的大型魚類「雙斑笛鯛」才引發中毒。

高溫煮後毒性不退

陳惠芳表示,雙斑笛鯛又稱白斑笛鯛、海豚哥、紅魚曹、花臉等,最大體長可達90公分,是許多海岸國家重要的大型食用魚。因大魚會吃曾食用有毒藻類的小魚,毒素經食物鏈累積後,肝臟和內臟所含毒素特別多,主要是脂溶性的雪卡毒,此毒素穩定性高,就算高溫加熱或烹煮也不會被破壞,才會引發中毒。

她坦言,從魚體外觀、氣味或肉質,無法分辨是否含毒素,即使相同魚種,也會因從不同海域所捕獲,魚體內累積的毒素有很大差異。

陳惠芳提醒,勿買來路不明的魚類,食用大型海魚時,應先試吃一、兩口,若舌頭有異味或麻痺感,就立即停止食用;若身體不適,則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診斷與治療。

(自由時報)
--
7人分啖1大魚 嘔吐嘴麻急送醫

吃大型魚要小心,日前台南有兩戶人家向友人購買俗稱「土赤海」的大魚,並煮成味噌湯,兩家七口一起大快朵頤後,陸續出現下痢、嘔吐、口喉麻痺感、呼吸困難等症狀,心跳慢到每分鐘僅跳廿下,所幸治療後已獲改善。

這起案件是國內今年第二起魚中毒案例。「魚塊」檢體被送到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但被烹煮過的魚塊已分不出是何種魚類,食藥署透過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原來是容易累積毒素的大型魚類「雙斑笛鯛」引發中毒。

「這應是偶發案例。」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雙斑笛鯛其實是可食用的大型魚,有白斑笛鯛、海豚哥、紅魚曹、花臉等別名,最大體長可達九十公分,許多海岸國家民眾都會吃。國內這起中毒案件主要是不小心吃到被汙染的魚所致,並不代表其他雙斑笛鯛都有毒。

顏宗海解釋,可能是小魚先吃了含有「珊瑚礁魚毒素」的雙鞭毛藻,毒素經食物鏈層層累積,就蓄積在大魚體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毒素即使高溫加熱、烹煮也不會被破壞,容易引發中毒。

珊瑚礁魚毒素的潛伏期平均二至六小時,會引發各種腸胃道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等;嚴重者恐會引起神經症狀,出現頭痛、眩暈、唇舌發麻、咽喉疼痛等情形,最壞情況還可能造成低血壓或休克、昏迷。

「活得愈久的大魚,累積的毒素也愈多。」顏宗海說,毒素容易積在魚皮、脂肪及內臟,民眾若要吃大型魚,建議盡量吃魚肉就好。

(聯合報)
--
境外刷卡機刷卡 逃稅手法多

中資、港資購物店逃漏稅猖獗。花蓮國稅局表示,轄內有許多以「中港資一條龍」方式經營的購物店,私下提供境外銀聯卡刷卡機讓中客刷卡,交易資料經由香港,再連線到中國銀聯卡公司,等於在台灣刷卡、卻在香港付費,逃漏稅金額高達上千萬元。

此外,由於外國觀光客來台消費,通常沒想到要索取統一發票,專營外籍旅客的購物店往往會在開立統一發票時動手腳,例如短報銷售額、漏開發票,藉此規避五%營業稅及十七%營所稅。

國稅局官員表示,自從二○○九年八月開放銀聯卡在台刷卡後,購物店使用境外銀聯卡刷卡機的情況已經減少很多,但漏開發票逃漏稅的狀況依舊存在,因此去年起各區國稅局皆針對觀光地區專營中客的購物店進行現場駐徵,營業稅收因此大幅成長。

也有不少民眾認為,「港資一條龍」造成旅行社殺價搶客惡性競爭,不僅打亂台灣旅遊市場,觀光品質也大幅下降,建議中客團應「貴精不貴多」,多推動高價優質旅行團;此外國稅局官員也坦言,雖然駐徵期間店家會乖乖繳稅,但非駐徵期間難保不會有逃漏稅情況發生,未來將持續加強對外籍旅客宣傳發票的功能,期能從消費端遏止逃漏稅。

(自由時報)
--
危「機」…1周3.5位大學生因車禍消失

上個月,台大法律系碩士生、太陽花學運翻譯組長陳瑞光,騎機車經北宜公路不幸失控摔車身亡,年僅廿六歲。每周平均全台有三點五個大學生因為車禍「消失了」,每年因車禍造成一百七十餘位大學生喪生,其中八成五肇因於機車事故,摩托車已成大學生最大的「殺手」。

「全中華民國大學生的最大敵人,姓摩、名托車。」交通大學運管系副教授吳宗修說,十八至廿四歲國人每年車禍死傷數以萬計,絕大多數是未登錄的「黑數」,「肉包鐵」的機車是致死最大禍首,事故率遠高於溺水、自殺,為少子化的台灣埋下沉重的國安危機。

疲勞駕駛 最常出事

吳宗修分析,大學生機車車禍死亡主因,包括騎乘人口眾多、超速、不守規定等,其中「疲勞駕駛」是最好發的意外型態,主因大學生常深夜打工、揪團夜衝,夜間視線不佳,倘若路況不佳、路線不熟,或熬夜爆肝後早晨精神不繼,騎車特別容易出事。

公共運具 一帖解方

在他眼中,搶快形同玩命,提醒「小心」,學生當耳邊風,乾脆訓斥兼恐嚇:「不急不急,天堂會等你!」

淡江大學運管系教授羅孝賢說,「這不是單一學校的問題,是全台灣共通的問題。」教改後,大學廣設,許多校區地處偏遠,學生沒機車像沒腳,哪都去不了;改善不良的通學環境,以公共運具取代機車,是一帖解方。

校車補助 尚無專款

吳宗修說,從教育到交通主管機關,都漠視問題嚴重性。教育部高教司表示,現今並未專款補助大學開辦校車,各校須自籌款添購及養護校車;交部四年前起以公共運輸發展計畫補助客運繞駛進郊區大學。

但大學生騎車率仍屢創新高,羅孝賢說,機車在大學生心目中,不只通勤,還象徵獨立、自由、駕馭快感,兼具社交工具,中南部家長甚至送孩子機車當「入學禮」;他認為,應該培養學生搭公車的習慣,不相信學生不會在安全與自由之間,做出抉擇。

兒女享受奔馳 爸媽噩夢心驚

「擔心啊,非常擔心!偶爾做噩夢,夢見孩子騎機車出車禍,嚇醒全身冷汗。」兩個兒子在外地讀大學,騎機車享受乘風奔馳的暢快,卻是爸爸林家群心頭最深的煩憂。

住新北市的林家群,兩兒子分別念交通大學、嘉義大學。大兒子考上大學,要求買機車,校方規定大一生禁騎機車,讓他竊喜有招「緩兵之計」;擋了一年,隔年捱不過兒子苦苦哀求,買輛一二五CC機車。小兒子升大學後,也成了機車族。

林家群說,大學生機車事故率特高,哪個家長不知道?但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圈,若不買車,兒子偷騎朋友的車出車禍,父母反倒一輩子懊悔:「自己的車,好好騎,就不會出事了。」他左思右想,咬咬牙買了,但教兒子如何安全騎乘。

林家群表示,騎機車是台灣大學生的特殊文化,父母不可能用金鐘罩鐵布衫保護一輩子。大兒子曾經摔車擦傷,幸虧並無大礙,就當用皮肉傷買教訓。

全國高中教育產業公會副理事長、新北高工教師黃耀南說,高中職生多半搭公車或捷運,一考上大學,約五成男生轉投向機車懷抱。

林家群表示,很多大學都在郊外,偏偏道路設計對機車不友善;也希望學校及政府提出具體對策,接駁公車最好是方便到讓學生願意搭車、不要騎車。

校長:騎車載1女友,不如搭公車看更多人

大葉大學機車車禍比率高,一年上百件。校長武東星三年前推出「五二五交通接駁車」,幽默鼓勵學生「騎機車載一個女友,不如搭公車看更多人」,每年機車肇事率降低二成。

大葉大學因出入校園的聯絡道路山腳路及中正東路路況不佳、大型車輛出入頻繁,學生騎機車傷亡頻傳。

「一定要從源頭解決,做好綿密的接駁網絡。」武東星指出,學校和員林客運合作,推出五二五接駁車,讓在學校方圓五公里內租屋的學生,走五分鐘就有站牌、廿分鐘一班車,還有行動App查詢到站時刻。

武東星說,接駁車不造成學生過大負擔,單程最高五元。寒暑假學校會寄信向家長說明接駁車的班次與路線,提醒家長不必特別為孩子買機車。最近也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開通「就醫專車」。

三年多前,大葉一天僅兩千多人搭接駁車,今年已達四千多人,占全校三分之一。接駁車有效降低機車事故,大葉兩年前獲教育部與交通部評選的「金安獎」。

中區院校 八萬人要用路安全

台中市台灣大道上的靜宜大學、弘光科大校門前是公認的「死亡路口」,常發生車禍。靜宜大二生黃晨昱曾一年摔三次,最後一次因道路施工,不慎壓到大石頭跌倒,右腳扭傷、全身多處擦傷;但等公車不便、機動性低,就算騎機車「摔到都怕了」,還是非騎不可。

六年前,就讀弘光科大資工系的蔡克斯在部落格貼文,要求政府正視學生用路安全,一周吸引十幾萬人上網連署。鄰近的弘光科大、東海、靜宜三所大學學生發起「黑色和平運動」,隨後又獲中區廿八所大專校院與高中學生,八萬人串聯,在各校同步集體穿著黑色衣服,向政府抗議。

蔡克斯表示,經學生要求,市府在中港路上加裝測速照相,增設號誌、減速標線、機車優先道等改善措施,並間接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隔年肇事率顯著下降。

安全與自由的抉擇 「學生自覺最重要」

南部大學學生騎摩托車比率同樣居高不下。學校雖然努力宣導,但學生為了方便,多數還是選擇騎摩托車,甚至還怪學校「太機車」。

校園廣達兩百八十公頃的屏東科技大學,校園機車逾萬輛,學生騎機車進出校園自由度堪稱全台第一,平均一年學生在校內外發生的機車車禍近四百件。學務長傅龍明說,部分系所曾推廣騎腳踏車,但校內地形落差達五十八公尺,學生騎得氣喘吁吁,還是機車最受歡迎。

但機車車禍多、排放廢氣多,校方傷透腦筋,今年已有三名學生在校外發生車禍而死亡。校方每學期請專人到校指導學生騎機車並宣導交通安全,針對違規停車、超速等訂罰則,但效果不如預期,學生還嫌學校「太機車」,根本是管太多。

屏科大說,三年前起花錢租公車、規畫專屬學生的路線,連接學校、車站及醫院等,由於搭乘人數持續增加,學校向環保署爭取經費,盼改電動巴士在校園內永續營運,但計畫並未通過。

校長戴昌賢表示,學生機車安全問題,校方還會再努力,設法改善,不過學生自覺還是最重要的。

義守大學 闢路分散車流

有些學校從交通工程著手。高雄市大社區義守大學前學府路,短短五公里路程大小彎道多、地勢起伏大,以往機車、砂石車爭道,車禍頻繁;自五年前開闢義大二路後車流分散,肇事率明顯下降,三年零死亡車禍。義守大學機車約一萬輛,義大二路未開闢前,學生依賴學府路出入,上、下學時間,六米寬鄉間道路上,機車、砂石車、汽車、貨車擠成一團,每年至少四十起車禍。

二○○九年配合義大世界開發,原產業道路拓寬成廿米的新路「義大二路」,規畫機車專用道;同時學府路全線加裝黃色防撞桿分開雙向車道,避免大車爭道。

宜蘭髮夾彎肆虐 客運為佛大學生改道

宜蘭林美山頭清晨雲霧繚繞,一般人眼中的美景,卻是大學生機車族的天敵。坐落山頭的佛光大學,從校門口延伸一條七公里長的蜿蜒山路上,學生摔車意外頻傳,校方協請國道客運繞駛上山。雪隧開通八年來未變的客運路線,因保護大學生安全,第一次要轉彎了。

宜蘭林美山有佛光、淡江蘭陽校區兩所大學,聯外交通不便,學生多靠機車代步。廿分鐘路程,騎士除了對付多雨、多霧的惡劣氣候,得提防十餘處險峻的髮夾彎、無數大小坑洞、颱風過境後的倒木斷枝,及對向越線猛衝的汽機車。

佛光學務長柳金財說,過去該校每年發生百餘件車禍事故,前年起下令禁止大一新生騎機車,事故率大幅下降四成三。教師們扮演「傳教士」,到宿舍宣講交通安全,請鄉公所改善照明及標線。

今年,佛光校方委託專跑台北宜蘭路線的首都客運繞駛上林美山,山上兩校五千人、外來觀光客都可受惠。首都客運規畫周一至周五,每天上下午各一班車駛進校園;公路總局預計年底前通過。

同樣位處山區的文化大學,最重要的聯外道路仰德大道上學生車禍頻傳,雖然有頻密的公車班次,為何學生寧可棄公車不搭?原因出在「太擠了,得等廿、卅分才有車。」

陳姓研究生指出,平時往竹子湖、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幾乎都從仰德大道開車上山;每逢陽明山花季更是塞爆了,從文大搭公車到泰北高中,八公里路程得花三小時,而校門口站牌距離校舍,還得花十五分鐘腳程,騎機車正可免去這些奔波。

校方指出,無法阻止學生不騎機車,會告知附近危險路段及適合騎乘車速,呼籲學生重視騎車安全。

替代運具少 「肉包鐵」情非得已

交通部近四年投入兩百億元,發展公共運輸,但去年全台各縣市公共運輸使用率僅一成五二,除了北北基桃及金門,其餘所有縣市連一成都不到,民眾外出首選仍是「機車」,大學生更幾乎是摩托車最大使用族群。但每年有一百多位大學生因機車而喪命,機車已是年輕生命最大的「殺手」。

在亞洲主要城市當中,香港公共運輸使用率超過九成,東京及新加坡也有八成多。交通部調查,台北市捷運、公車算發達,使用率仍只有百分之卅七點五,遠遠落後。

值得玩味的是,交通部調查也發現,通勤、通學是公共運具使用的最大宗,顯見學生是願意搭車的,問題就出在,騎機車成本低廉,以及替代運具不足。

香港以稠密的地鐵、電車、公私營巴士,交互串成綿密且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路網,開車騎車得煩惱找不到車位、塞車,搭地鐵或公車反而便捷。

反觀台灣,騎機車成本甚低,除了牌照稅、汽燃費負擔低外,幾乎處處可免費隨停。但機車製造的空氣汙染、壅擠、違停擋道、侵犯人行道等環境成本,卻由全民共同承擔。

低廉的騎車成本,讓台灣公共運輸使用率再怎麼拚,都很難拉升。許多高中生一滿十八歲,丟掉手中悠遊卡,口袋裡多一串機車鑰匙叮噹響。

政府該祭出的手段,除了不應再讓機車「內部成本外部化」外,重點還是提供充足的替代運具,近期首都客運國五路線將為了佛光、淡江大學生而轉彎,就是最好的實例。

讓路線貼近使用者需求,搭配準點率及班次密度提升,學生在安全與自我駕馭之間,自會做出選擇。

此外,並要透過教育宣導(Education)、交通工程(Engineering)及執法(Enforcement)等三E多管齊下的手段及配套,才能有效降低摩托車死傷事故。畢竟,沒有任何一位家長,足堪承擔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碎。

(聯合報)
--
苗栗火災連3起 皆「萬年電氣」惹禍

苗栗縣接連3件釀災的火災,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初步鑑識都與電氣有關,造成人命及財產重大損失,「萬年電氣」是許多民眾防火的盲點,儼然是隱形殺手,消防局提醒民眾小心防範。

苗栗縣近來釀災火災,包括9月26日苗栗市美甲店起火,10月3日苑裡鎮西式棺木工廠火災,及10月5日的苗栗市餐廳火災,造成店面、廠房燒毀,還造成1人死亡,消防局鑑識研判都是電氣不慎若惹得「禍」。

消防局5日發生的餐廳火災為例,電線配線都是暗管,發生問題根本看不到,疑似電線走火引起火災,其實許多民眾裝潢後,就不會再去理會,電線有使用年限,也會老舊硬化,甚至老鼠或昆蟲啃咬,都可能造成短路,「萬年電線」要不得,應定期請專業人員檢查。

此外,民眾也會有「萬年插頭」的盲點,一些人沒有習慣不用電器拔插頭,或清理插頭灰塵,灰塵日積月累,如果遇到天氣潮溼,即使沒有使用電器,也可能發生積汙導電,因此不用插頭時最好拔掉,並經常清理汙垢灰塵。

消防局特別整理出一般使用電氣注意事項供參考,包括耗電量較大的冷氣機、電冰箱等,應使用獨立高負載專用迴路;保險絲或無熔絲開關熔斷或跳脫,應請電氣專業人員了解過負載原因及可能問題,進行檢修。

冷暖氣機、烘乾機、微波爐、電磁爐、烤箱、電暖器、電鍋等過多電器,應避免使用同一組插座或延長線,以防高負載產生危險;神龕燈具長期使用,應經常檢視配線,並清理插頭及插座間塵埃。

拔下延長線插頭時,應手握插頭取下,僅拉電線易造成電線內部銅線斷裂,造成負荷增加產生高熱;不要將電線及延長線置在地毯或重物下,可能導致電線內部銅線斷裂產生半斷線,造成電流通過過度負載而產生高熱危險;不可綑綁使用延長線及電線,以免通電時導致溫度升高熔解外覆塑膠,造成電線短路起火。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459-3575675.jpg?sn=14130535056061

(聯合報)

生活

北捷松山線通車 5線新增數字編號

台北捷運公司公布松山線通車後新版營運路線圖,路網回歸原始設計,北捷正式進入「5線暢通、多點轉乘」時代。各路線正式名稱分別為「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及「板南線」,同時依「通車順序」加上阿拉伯數字1至5編號,方便外籍旅客辨識。

北捷表示,捷運路網內以同一顏色行駛同一路線營運。各路線中文名稱,是依民眾熟悉度、辨識度兩大原則訂定,為讓外籍旅客都能方便搭乘,參考世界主要城市地鐵,導入路線編號系統,但單站支線如新北投站、小碧潭站則不再另外編號。

編號1的文湖線為棕色,營運區段為南港展覽館至動物園。編號2的淡水信義線為紅色,營運區段為淡水至象山。編號3松山新店線是綠色,路線為松山至新店。編號4中和新蘆線為橘色,因大橋頭站後,有往蘆洲、迴龍2條路線,因此再以A、B編號區別,往迴龍路線編號4A、往蘆洲為4B,往南勢角者則為4。編號5的板南線為藍色,行駛區段為南港展覽館至永寧。

其中,大家所熟知的文湖線、板南線及中和新蘆線3路線,考量到已為大眾熟知,維持不變。

但松山線通車後,因部分路線須整併,為方便辨別,以保留原有名稱的方式進行合併,如淡水線、信義線整併為淡水信義線;松山線、新店線則整合為松山新店線。路線命名除採2條路線名合而為一,也採由北往南方式排列,搭車時更容易辨識目的地。

(聯合報)
--
松山線通車後 北捷路網編號碼

過去外國人到台北旅遊,搭捷運常會搞不清楚該搭哪一條路線,台北捷運11日宣布松山線通車後營運路線圖,路網回歸原始設計,分別為「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及「板南線」,依通車順序編號更方便外國旅客辨識。

上周日松山線舉辦初勘,捷運局中工處長余念梓昨表示,初勘缺失已改善完成,經北市府通報交通部召開履勘前會議,決定履勘時間和內容,按往例履勘應該會在下月初前舉辦。

履勘後松山線馬上就要通車,北捷路網回到最初設計,採取棕、紅、綠、橘、藍線模式營運,參考世界主要城市地鐵據「通車順序」導入路線編號,單站支線如新北投站及小碧潭站則不再另外編號。

北捷指出,文湖線(Wenhu Line)編號為1,顏色是棕色,營運區段為南港展覽館到動物園;紅色的淡水信義線(Tamsui-Xinyi Line)編號為2,營運區段為淡水到象山;綠色的松山新店線(Songshan-Xindian Line)編號是3,營運區段為松山到新店。

編號4的中和新蘆線(Zhonghe-Xinlu Line)是橘色,因中和新蘆線於大橋頭站後,有往蘆洲及往迴龍,故再以A、B編號識別,營運區段往迴龍為4A,往蘆洲是4B,往南勢角則為4;藍色的板南線(Bannan Line)編號是5,營運區段為南港展覽館到永寧。

有民眾盼除了路線編號,各站也能像高雄捷運編號,北捷總經理譚國光表示,路線對外國人較重要,先前曾討論過各站是否編號,後認為各站有加註英文,暫時不考慮編碼,捷運指標、廣播將逐步配合新版路線圖更新。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2/Clipping/656/B05A00_T_03_02.jpg

(中國時報)

政經

任職中國黨政軍169人 竟只罰1人

國安局前年3月證實人數

台灣人依法不得出任中國黨政軍職務,國安局曾證實有一六九位台灣人在中擔任黨政軍職,但陸委會不但將涉案範圍縮至三十二人,甚至最後只開罰一人。民進黨立委昨抨擊,馬政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無能態度,可謂是「無卵頭家」。

前國安局長蔡得勝曾於二○一二年三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證實,台灣人在中國擔任黨政軍職的總人數多達一六九人。其中,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一人,地方政府政協或特邀委員七十三人,在各地政府擔任人大「特邀」代表五人,其他還包括地方政府顧問、各級法院特邀調解員或陪審員、終極法院涉台事務顧問、各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加工出口區農業創業園區副主管、大專院校編制內教師、各省市外圍團體委員等九十人,合計一六九人。

陸委會稱僅32人疑似違法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陸委會清查後指出,一六九人中,有七人的資料重複;一三○人的任職類型沒有違法之嫌。僅三十二人疑似違法,已交內政部、農委會、經濟部等主管機關查處;其中廿四人擔任政協委員、一人擔任地方人大、三人擔任地方政府外圍團體職務、二人任職於農民創業園區、二人任職加工出口區。

但最後只對一位任職於廈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副主任的個案,在去年十二月開罰十萬元。其他三十一人,全查無違法事證,無法開罰。

陸委會表示,在國安局名單之外,目前還有九人在查,包括任職於中國中科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一人、平潭綜合實驗區五人、南海研究院三人。

立委批馬政府「無卵頭家」

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指出,這些兼職中國黨政軍的,多為各地台商會長、幹部,他們早被中國所挾,也是國民黨最忠實樁腳,馬政府怎敢處理這些人?他舉例,出身華視的鳳凰衛視主播吳小莉,去年又連任廣東省政協委員,這都不違法,是要騙誰?

陳其邁質疑,台企聯早就積極在立法院遊說修法,盼能開放台商擔任政協委員;馬政府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態度,像是個無能、附屬在中國底下的政府,可謂是「無卵頭家」。

陸委會認為,有關民眾擔任特邀特聘的政協委員,因其參加相關活動,並非正式編制,亦非固定界別所選出,且雖列席會議,僅具發言權,並無投票權、選舉權、被選舉權等核心權能,非屬政協正式職務,尚不構成兩岸條例所稱「任職」的定義。

不過,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認為,立法院決議要陸委會徹查,結果竟是這種結果。將來在審查陸委會預算時,一定會嚴厲追究此事。

(自由時報)
--
國銀對陸曝險 立院嚴重關切

本國銀行對大陸曝險議題持續發燒。立法院財委會本周三(15日)決定邀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財政部長張盛和,以及全體公股行庫董事長、總經理說明。據悉,民進黨團設定三大議題,尤以大陸成為我最大債務來源,金融業面臨被掏空風險最受關注。

統計至今年上半年止,全體本國銀行(包含外商銀行在台子行)對大陸曝險總額度高達新台幣1.6兆元,絕對金額頗高。

但財金部會官員說,此數據應相對來看,相對於銀行業總資產39.66兆元,比率只有4.03%。

官員也說,為控管銀行曝險過於集中大陸地區,明確規定銀行對大陸曝險占淨值比率不得逾一倍。

銀行本身也相當注意此現象,目前銀行業平均倍數約0.6倍,在合理可控制範圍內。

至於另兩項議題,均與個案有關,其中之一是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的「金衛事件」,在野黨對金衛向國銀聯貸高達30億元,沒有要求任何擔保品,但其他外商銀行對金衛的貸款,都要求提供百分之百抵押品的情況,相當重視,認為這已違反正常授信原則,公股行庫必須交代清楚。

由於離年底選舉不到二個月時間,相較國民黨主打無黨籍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的MG149帳戶案,在野黨也將針對金衛案火力全開。在野黨立委磨刀霍霍,質詢過程很可能「砲火四射」。

至於金衛案,參與聯貸銀行業者表示,授信最重要的是就客戶的營運、財務狀況、未來業務成長,及是否有穩定的現金流等,做出綜合判斷。

根據金衛財報內容,截至3月底營收為港幣10.85億元,還款付息皆正常。

至於第三項議題,則是大陸索力鞋業向國銀聯貸18億元,負責人近期卻無預警「跑路」,該筆貸款很可能變呆帳,是否代表銀行對大陸企業授信的風險已經走高?要如何防範?也引起在野黨立委極大的興趣。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403-3575618.jpg?sn=14130456757141

兆豐銀 對陸曝險嚴守90%警戒線

民進黨立院黨團關切公股行庫大陸曝險過高,目前居公股行庫大陸曝險之冠的兆豐銀,今年下半年調降大陸曝險部位至淨值的85%左右水位,嚴控保持低於90%。

至於之前放款香港上市的陸企旭光高新產生呆帳,兆豐銀已提列完畢,對今年獲利表現並無衝擊。兆豐銀大陸曝險一度高達92%至95%水位,居國銀之冠,引起關注。在大陸調整經濟結構下,企業呆帳風險升高,因此,兆豐銀第2季中起逐步調降大陸曝險部位到九成以下,下半年以來,大致都維持在85%左右,並設定九成警戒線,嚴控不得超過。

(經濟日報)

國際

敘萬人恐遭IS屠殺 科巴尼4成淪陷 伊拉克記者被處決

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在敘利亞科巴尼、伊拉克安巴爾省發動猛攻,美國與聯軍的空襲難以阻其攻勢,2地即將淪陷,美國欲施壓土耳其出兵保住科巴尼,不過土國仍作壁上觀。聯合國警告,IS拿下科巴尼後可能發動血腥大屠殺,1.2萬名平民命在旦夕。

科巴尼過去3周成為IS和庫德族的浴血戰場,目前它的戰略意義不及宣傳意義。若IS拿下,將視為戰勝美國與聯軍空襲的象徵;若庫德族守住,將成重挫敘利亞IS象徵。
IS從3面圍攻,人數與裝備不如IS的庫德族落下風,IS已控制該城40%,當地庫德族哀求土國開放邊境,讓土國「庫德工人黨」攜械馳援,但土國視其為恐怖組織,不為所動。

IS用民間車躲空襲
美國上周四、周五發動16次空襲,但IS早改用民間車輛載運成員及武器,甚至插庫德族旗幟混淆視聽。

下一步直逼巴格達
聯合國駐敘利亞代表米斯特拉前天表示,IS可能血腥屠殺科巴尼周邊1.2萬平民,包括700名年長者,他指有的國家基於「政治、戰略理由」不願出手干預,但呼籲土國開放邊境,強調:「出現對平民的迫切威脅時,我們不能也不應緘默。」美國負責協調盟國圍剿IS計劃的美軍駐阿富汗前指揮官艾倫正在土國與官員會談,下周還將派出聯合軍事小組赴土國開會。
儘管聯軍在伊拉克也持續空襲IS,不過IS眼看即將拿下安巴爾省,官員指當地「數天內」就會淪陷,如此一來IS將控制從敘利亞到伊拉克大片相連土地,且逼近首都巴格達。IS另也處決13名平民,包括一名地方電視台攝影師艾查維。

22國防長本周會商
美國防部長海格本周將與21國聯軍防長於華盛頓開會,包括所有歐洲盟國,及5個阿拉伯國家與澳洲防長都將與會。

IS進攻位置圖
IS亟欲拿下敘利亞科巴尼;也即將攻下伊拉克安巴爾省,若攻陷,IS將打通從敘利亞到巴格達路線。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12/LA26/LA26_003.jpg

(蘋果日報)
--
IS強攻敘國庫德族重鎮 恐爆大屠殺

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十一日持續猛攻敘利亞第三大庫德族城鎮柯巴尼市中心,雖然庫德族戰士強力抵抗,但由於土耳其遲遲不願開放邊界走廊讓庫德族運送武器至柯巴尼,庫德族戰士悲觀地認為,柯巴尼失陷將無可避免。聯合國也警告,一旦柯巴尼失陷,成千上萬百姓恐遭伊斯蘭國屠殺,重演一九九五年波士尼亞大屠殺的悲劇。

伊斯蘭國十日拿下庫德族在柯巴尼的總部後,十一日對市中心發動拂曉攻擊,全市東、南、西三面已遭包圍。伊斯蘭國在最新一波攻勢中,出動了坦克與重砲,加上在市區進行巷戰,使得盟軍難以鎖定空襲。不過,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戰機,十一日一早仍對柯巴尼南、東兩方的伊斯蘭國目標發動兩回合空襲。

聯合國敘利亞特使德米斯圖拉十日發出警告,柯巴尼一旦失陷,約一萬兩千名平民,極可能遭伊斯蘭國毒手,他呼籲土耳其儘量協助聯軍對抗伊斯蘭國的行動。儘管土國境內庫德族的激烈抗議已釀三十一死,土國當局迄今仍不肯讓庫德族的武器或戰士越界進入土境。美國對於土耳其不肯出兵攻打伊斯蘭國深感挫折,但表示美國代表過去兩天就此與土國當局的磋商已有所進展。

(自由時報)
--
土敘邊境小鎮 科巴尼恐遭IS屠城

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的聖戰士十日攻陷敘利亞科巴尼鎮的庫德族總部,並繼續向鎮中心挺進。在聯合國提出上萬平民可能遭到屠戮的警告後,庫德族戰士十一日擋住了聖戰士的攻勢。

科巴尼是緊鄰土耳其的邊界城鎮。庫德族戰士十一日兵分數股,在前線反覆襲擊包圍科鎮的聖戰士。外界擔心,鎮民逃往土國必經的最後一條路線可能被切斷。

總部設在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站表示,聖戰士再度向科鎮中心挺進,結果與保衛該鎮的庫德族戰士爆發激戰,九十分鐘後撤退。此外,美軍為首的聯軍十一日清晨以戰機對科鎮以南及以東的IS目標施展兩波攻擊。IS圍攻科鎮已經三個星期,聯軍戰機則加強攻擊IS目標。五角大廈表示,如無地面部隊配合,空襲效果有限。

聯合國的敘利亞事務特使米斯圖拉十日表示,如果科鎮淪陷,目前仍然留在當地或附近的約一萬二千名平民「極可能遭到IS集體屠殺」。他說,除了來往土國邊界必經的一個狹小缺口,科鎮「已完全被包圍」。

米斯圖拉同時呼籲土耳其,「如果可以,以一切可能手段從土境支援聯軍遏阻IS攻勢的行動」。他說:「我們呼籲土國當局至少允許志願者及其裝備得以進入科鎮,共同參與科鎮的保衛戰。」

土耳其始終不願讓武器及庫德族戰士越界進入敘利亞,對抗IS,深令美國沮喪。美國官員表示,已經允諾加入聯軍的廿一國軍事首長,下星期將在華府共商對策。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532-3575651.jpg?sn=14130554843031

(聯合報)
--
處死13人 IS殺伊拉克記者

伊拉克官員、目擊者及受害人的親友說,伊斯蘭國10日在伊拉克北部城鎮和村落處死一位伊拉克攝影記者和另外12人。

在伊拉克西北部城市提克里克(Tikrit)東邊村落薩姆拉,伊斯蘭國射殺當地一個新聞頻道的37歲攝影記者阿札維、他一個兄弟及另外兩人。

一位親友說:「伊斯蘭國今天公開槍殺他、他一個兄弟和另外兩個人。」

根據無國界記者(RSF)的資料,阿札維是三個孩子的父親,9月7日被伊斯蘭國俘虜。

上述那位親友說:「他們到他家裡,抓走他和他兄弟。他沒做什麼錯事,他唯一的罪是當攝影記者。他只是做他的工作。村裡一定有人說他為政府工作,那些人向伊斯蘭國通風報信。」

RSF上月說,伊斯蘭國以阿札維拒絕為他們工作為由,揚言要殺掉他。

伊斯蘭國最近處死好幾十人,都是以那些人和伊拉克政府有關係為口實。

伊斯蘭國10日另外處死九人,原因都一樣。

在重要石油城市基爾庫克以西90公里的阿茲札布鎮,六人在一處市場被公開處死,伊斯蘭國指控他們在當地主持抵抗伊斯蘭國的組織。

在那一帶,居民上月火燒一面伊斯蘭國的旗幟。伊斯蘭國報復,劫走50個居民,遍地樹立伊斯蘭國旗幟。

也是10日,在巴伊吉鎮,三個數日前被擄走的男子遭斬首。

伊拉克記者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3月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國際媒體及伊拉克媒體的新聞工作者遭各種襲擊的慘案不斷發生。目前已有300多名記者在伊拉克被殺害,伊拉克是二戰後新聞記者工作環境最為危險的地區之一。

推特帳號被關 IS發死亡威脅

伊斯蘭國(IS)支持者上個月揚言,要攻擊推特及其員工,以報復推特封鎖伊斯蘭國成員帳號。推特公司執行長柯斯托洛日前說,他和公司的幕僚都曾收到伊斯蘭國的死亡威脅。

柯斯特洛在Vanity Fair雜誌主辦的論壇上,討論平衡言論自由與散布惡意內容的難處。伊斯蘭國好戰團體因為一直利用社群媒體的管道散布消息,所以他們的帳戶也陸續遭到關閉。

柯斯特洛說:「我們開始關閉IS的帳戶後,許多和該組織有關連的人士便宣稱,推特的雇員與管理層應該遭到暗殺。對任何人來說,這顯然都是件很棘手的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公司的人談這件事。」

他說:「任何全球的公開資訊分享管道,都會被利用來行善,因為這明顯是個推動社會變遷的工具,能為世界很多國家帶來有益的社會變遷。」

柯斯特洛說,散布犯罪的訊息「違反我們的服務原則」。

他說:「利用推特推廣他們的組織,違反很多我們營運國家的當地法律,所以我們發現這類帳戶時,便會加以關閉,我們很積極在做這件事。」

「經常有人問我:『你如何在推動言論自由以及因業務需要而限制用戶權利之間取得平衡?』但事實上,問題的癥結從來不在於業務需要與用戶群體之間的爭議,而在於對同一項言論的兩種觀點爭辯。」

(聯合晚報)
--
伊拉克尋求美派地面部隊

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情勢告急,該省領袖11日公開尋求援助,希望美國派出地面部隊,終止「伊斯蘭國」(IS)無止境的攻勢。另一方面,11日凌晨IS向敘利亞北部戰略城鎮科巴尼市區猛攻,經過90分鐘激烈交火,攻勢被庫德族戰士擋下。

安巴爾省議會議長卡胡特11日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巴格達以西乃至於該省的情勢「非常糟」。他說,議會收到情資顯示,IS從敘利亞派出多達1萬名戰士,到安巴爾省與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作戰。

副議長以撒威告訴CNN,該會已要求中央政府立刻介入拯救安巴爾省,並尋求美國派出地面部隊加入戰事。這可能會促成IS暴亂擴大以來,伊拉克政府立場的重要轉變,因為伊政府先前堅拒美國地面部隊入戰場。

美國與伊拉克官員均認為,安巴爾省是隔開IS勢力與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重要緩衝區,等於是巴格達以西的最後一道防線。假如軍隊無法守住,IS將持續攻城掠地,有天可能進逼巴格達。

IS攻擊敘利亞科巴尼地區已經3個星期,美國為首的聯軍戰鬥機亦加強空襲。不過美國國防部表示,由於沒有地面部隊,攻擊效果有限。

聯合國駐敘利亞特使米斯圖拉10日表示,除了通往土耳其邊境的一個狹窄出入口,科巴尼「實際上被包圍」。他警告,假如科巴尼陷入IS之手,該地區的1萬2000多名平民「極可能遭屠殺」。

奧地利少女悔加入IS 想返國遭拒

2位奧地利美少女今年4月離家出走,前往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IS),後來被充當「海報女郎」,在社群網站上替IS招募新血,甚至和IS聖戰士結婚懷孕。據悉2人現在非常後悔和IS過從甚密,懇請奧國當局准其回國,但奧國官員表示「不可能」。

17歲的莎姆拉(Samra Kesinovic)及15歲的莎比娜(Sabinas Selimovic)4月10日突然從維也納離家出走,前往敘利亞參與聖戰。據了解,2人一到敘利亞就嫁給車臣裔聖戰士,並已懷孕。奧地利官員調查後發現,聖戰士盜用2人在社群網的帳號,捏造她們的生活點滴,藉此號召其他西方少女加入聖戰。

《奧地利報》指出,2個女孩已和家人取得聯繫,她們現在在敘利亞北部IS控制的拉卡市,已受夠在敘國的新生活,後悔不已,希望能返國。但奧國官員稱,2人現在已是「國際名人」,現在後悔已太遲。

(中國時報)
--
伊波拉侵西班牙 醫護丟手套嗆總理

伊波拉失控
防治伊波拉疫情已刻不容緩,世界衛生組織(WHO)前天表示,全球死於伊波拉人數已突破4千大關。歐美多國加強機場檢疫以及防堵演習,全美的醫院也嚴陣以待,但各地對疫情擴散的擔憂有增無減,恐慌事例頻傳。

西班牙因照顧伊波拉病患而染病的護士助理拉莫斯,昨繼續與死神搏鬥,病情穩定但仍嚴重。她接受治療的卡羅斯三世醫院,已收治隔離17名病患,醫院承受巨大壓力,前天多名醫護人員沒到班,有些直接辭職。許多員工找藉口逃避上班,「稱經痛、頭暈想吐、有幽閉恐怖症等等」。

死亡人數超過4千
西班牙總理拉侯伊(Mariano Rajoy)探視這所醫院時,護士們不滿政府大砍公衛預算以及對伊波拉的因應,朝其座車丟醫護手套。
由於人手短缺,該醫院急向求職醫護人士招手。西班牙《國家報》報導,1名剛畢業的25歲女護理生,上周三上午向馬德里另一家醫院送履歷,數小時她就接獲電話,請她隔天立即到卡羅斯三世醫院報到,但卻隻字未提伊波拉,她與家人討論後決定拒絕這份工作。
據WHO截至8日統計,全球7國共8399個感染病例,4033人死亡,以賴比瑞亞2316例最高,獅子山和幾內亞次之,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西班牙及美國也有少數病例。聯合國伊波拉疫情特使納巴羅指出,伊波拉感染人數約每3至4星期就增加一倍,疫情急速擴大,需要原估計的20倍資源才能對付,但目標經費約304億元台幣,現只籌得25%。
各地聞伊波拉色變,前天美國一架從紐約飛拉斯維加斯客機,途中有一名乘客身體不適,客機降落後被置留跑道隔離,後確定是虛驚。巴西衛生部前天稱,一名上月19日入境的幾內亞男子,因出現疑似症狀被隔離。

美醫康復籲勿恐慌
在賴比瑞亞行醫感染伊波拉得以幸運痊癒的美國醫師布蘭特利(Kent Brantly),前天呼籲美國大眾不需為伊波拉恐慌,但強調西非實際疫情比大家想像中更嚴重,希望各界能把焦點放到西非。

抗伊波拉全球行動
疫區醫療
.美軍正在賴比瑞亞趕搭野戰醫院,以治療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醫護人員
.一批美陸戰隊將協助於11月底前在西非各地成立17個醫療中心,並成立培訓中心訓練醫療人力
撥款抗疫
.聯合國表示對抗伊波拉疫情的籌資行動,現僅募得目標10億美元(約304億元台幣)的25%
.美國國會同意挪用國防部約228億元台幣戰爭經費來對抗疫情
機場防疫
.西非疫區國家加強機場防疫
.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等5機場,替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旅客量體溫
.加拿大和英國倫敦的機場、英國各歐洲之星火車站也加強檢疫
.歐盟16日將研議加強機場防疫措施
藥物催生
.曾治好2名美國醫護人員的實驗性藥物ZMapp準備增產
.美國政府委託研發的疫苗正在西非國家馬利進行人體試驗

(蘋果日報)
--
伊波拉擴散 全球死亡數破4千大關

在各國政府加強防疫措施,以防範致命的伊波拉疫情擴散之際,世界衛生組織十一日宣佈,伊波拉死亡病例已破四千人。與此同時,西班牙醫護人員對於當局處理伊波拉疫情的方式極度不滿,十日奚落總理拉霍伊,並對他的座車扔擲手術用手套。

CDC預測︰ 明年一月 全球恐140萬人感染

世衛組織指出,截至八日為止,出現伊波拉病患的七個國家,共通報八三九九件病例,其中四○三三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預測,除非採取強烈措施以控制該疫情蔓延,否則至明年一月,全球染患病例恐暴增至一百四十萬人。

聯合國副秘書長艾里亞森十日警告,目前對抗伊波拉所需的十億美元經費僅到位四分之一,他疾呼各國慨伸援手。美國國會議員十日同意,動支七億五千萬美元的戰爭經費,用於對抗西非的伊波拉疫情。

在馬德里護士、四十四歲的羅梅洛成為首位在非洲之外染病的患者後,西國當局十一日責成副總理成立新的危機處理委員會,矢言加強公衛規範。羅梅洛是在馬德里卡洛斯三世醫院感染伊波拉病毒,這家醫院因撙節措施而於去年關閉,今年八月為收治兩名在西非染病的西班牙宣教士而重新開放,兩人最終不治。

拉霍伊十日訪視該醫院時表示,伊波拉極不可能在西班牙擴散,但西班牙已人心惶惶。於醫院外抗議的醫護人員,在拉霍伊座車準備離開醫院時,向他丟擲手套。當日,該院受理三名新增觀察病患,致使被隔離者達十七人,其中包括羅梅洛的丈夫。

美英升高機場檢疫 加籲公民離開西非疫區

加拿大政府十日建議國民離開西非重疫區國,美國五大機場針對來自西非疫區三國乘客的防疫篩檢工作,十一日由紐約甘迺迪機場率先啟動,英國也升高主要機場的檢疫。十日,一名從紐約甘迺迪機場登機的達美航空乘客,在通報身體不適後,整架客機在拉斯維加斯被短暫隔離,後來證實虛驚一場;但這起伊波拉「空中驚魂」傳出後,航空公司股價應聲下跌,單是達美就下挫一.七%。

(自由時報)
--
伊波拉釀4033死 英全國防疫演習

世界衛生組織十日宣布,全球伊波拉病毒通報病例計八千三百九十九例,死亡人數已達四千零卅三人。

美國與西班牙相繼發現伊波拉病例後,國際更加關注伊波拉蔓延情況,擔憂疫情大爆發。英國、美國與加拿大在主要機場和火車站量測入境旅客體溫,英國更於十一日舉行全國性演習,演練疫情爆發的因應措施。

世衛表示,截至十月八日,傳出疫情的七個國家累計確診、疑似與可能病例達八千三百九十九例,已有四千零卅三人死亡,醫護人員罹病率為百分之五。

西班牙女護士拉莫斯疑在照顧染伊波拉病毒的傳教士時,以汙染手套摸臉致病,成為在非洲以外地區感染的全球首例。收治病患的卡洛斯三世醫院員工透露,隔離樓層去年因預算遭砍而關閉,八月為收治兩名染病傳教士才重新開放。西班牙總理拉霍伊至醫院探視,表示拉莫斯的病情「嚴重但穩定」,院方十日再收留三名觀察病患,讓西班牙觀察病例增至十六例。

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十一日啟動伊波拉防疫篩檢,美國另有四座主要機場將陸續啟動篩檢措施。加拿大政府十日建議國民離開疫情國,並已加強機場篩檢。英國政府將在倫敦希斯洛、蓋維克兩大機場和歐洲之星列車的車站對入境旅客實施篩檢,十一日更在全國各地未公布的地點進行八小時的防疫演習。

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美國聯邦疾病防制中心(CDC)官員及西非疫情國首長九日在華盛頓開會,聯合國副秘書長艾里亞森說,對抗伊波拉需要募集十億美元,目前各國承諾提供的金額僅及此一目標的四分之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對抗伊波拉疫情的資源必須增加廿倍;CDC主任佛萊登說:「我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伊波拉才不會變成下個(肆虐全球的)愛滋病。」

無國界醫師 伊波拉抗疫打前鋒

伊波拉疫情幾個月前在西非國家獅子山共和國爆發之後,該國政府官員便向「無國界醫師」(MSF)組織求助。如今疫情擴散,各國也都希望MSF能夠馳援。

紐約時報報導,MSF在獅子山的前負責人羅倫齊說:「他們(獅子山官員)請我們到各地幫忙,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MSF最早在獅子山東部卡拉洪砍樹闢地,花十二天建造一間診療中心;三周前又在南部博城區建造另一間診療中心。MSF醫護人員分三班輪值,日夜照顧病患。

MSF是伊波拉疫情在西非爆發以來最早回應的組織,目前仍是對抗伊波拉的主要國際醫療團隊,在美國派軍人赴西非協助之前,MSF已蓋好六間醫療中心,並計畫蓋更多。西非出現疫情國家本身的醫療體系幾已崩潰,包括美軍在內的各國際團隊卻尚未發揮作用。

MSF團隊對伊波拉的快速蔓延感到震驚。獅子山政府十日表示,病床短缺,新增病例多採居家治療。幾內亞的兩間醫療中心的床位也趨近飽和;賴比瑞亞的MSF團隊盡力改善首都蒙羅維亞的醫療品質。為對抗伊波拉疫情,MSF最近增加三倍人力,並首次對外開放MSF位於布魯塞爾的訓練中心,招募對抗伊波拉的新血。

伊波拉來勢洶洶 台灣須準備好防疫網/聯合報社論

美國德州首位伊波拉病患鄧肯不幸死亡,經確診的西班牙護士羅梅洛近日病情則不甚樂觀;伊波拉病毒跨出西非原始疫區,連續侵襲北半球,各地紛傳疑似病例。包括台灣,也傳出一名奈及利亞女性疑似感染,所幸經過檢驗,證實是虛驚一場,也證明台灣醫療體系對伊波拉頗有警覺。

美國疾病管制局警告,明年一月前全球至少會再增一百萬個確診病例;美國學者則預言,透過頻繁的飛機航班傳播,伊波拉病毒可能在三週內即傳入中國大陸。這些並非危言聳聽,各國無不如臨大敵,提升防疫準備;台灣經歷十一年前的SARS一役,公衛、防疫有一定水準,但仍應高度戒慎恐懼。

這波疫情之所以引起全球緊張,因為這是國際防疫網首次面對伊波拉離開西非後的正面挑戰;而且,從美國和西班牙的例子看,防疫網頻頻因欺瞞或人為疏忽而出現漏洞,診療上也備顯艱難。這局面,就像花了十多億的台南港尾溝溪疏洪道工程,首次上陣就崩潰,當初設計時應該經過水工模型驗證程序,且自認萬無一失,但試驗模型不可能全然反映工程實境,只有實際上陣,才能確認工程是否經得起考驗。各國的伊波拉防疫網過去沒有實證機會,第一次碰上病毒就遭突破,接下來自是要設法補強。

從公衛的角度看,過去伊波拉疫情其實不比SARS可怕,但這一波的情況似乎不同。伊波拉一九七六年首次在西非出現,到去年為止總數不過一千八百例,但因死亡率超過九成,被稱為「世紀黑死病」。也因為感染者幾乎全數死亡,病程到遺體處理均在醫院完成,病毒沒有太多機會散播。

今年爆發的這一波,情況卻極為凶猛。首先、是病毒傳播速度遽增,至十月上旬已超過八千例,為過去的五倍;其次、死亡逼近三千九百例,為歷年死亡病例總和的兩倍以上,但死亡率降到五成以下。這個現象,反讓防疫人員毛骨悚然,認為痊癒者增加,可能反而助長病毒的擴散。最新的發現,伊波拉病毒能在男性痊癒者的精液中存活至少九十天,透過性行為傳染,讓防疫工程備感吃力。

就擴散途徑看,目前防疫網顯然漏洞不少。美國首位伊波拉病患鄧肯為了回德州探親,欺騙防疫關口說他「不曾接觸過伊波拉患者」,因此把病毒帶入美國本土。但鄧肯不是特例,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日前全力攔截另一位入境的賴比瑞亞人,此人在比利時轉機時也以同樣方式瞞過海關。旅客不誠實或不自覺,都可能造成防疫漏洞,波及無辜。

對此,歐美國家開始在機場、港口針對西非旅客實施入境篩檢;但問題是:伊波拉病毒是否只能經由「人流」傳播,尚未可知;為此,不少國家已經加強港口貨櫃輪的查驗,以防伊波拉經由「物流」闖關。再者,伊波拉潛伏期最長可達二十一天,患者未發病前,都可能經由空路或陸路讓病毒四處傳播,這是稍早的防疫網未曾考慮到的。

美國、西班牙的兩例確診過程,都暴露出醫療網警覺之不足。鄧肯因發燒上醫院,醫師只開抗生素就讓他離開,四天後才確診感染伊波拉,這四天造成病毒擴散到什麼地步,仍無法確知。西班牙護士羅梅洛因防護手套碰到臉部而遭感染,她九月底即向衛生機關反映可能感染,但數度通報都未獲重視,亦未隔離,導致其間有近百人與她接觸過。

與此同時,西班牙動保人士企圖挽救羅梅洛的愛犬「石中劍」免於一死,卻未如願;這對主管機關也是艱難的決定。研究已確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狗不會有症狀,至於牠身上的病毒是否會經尿液、唾液、糞便傳染給人,則無法確定。「料敵從寬、禦敵從嚴」是防疫鐵律,為此,「石中劍」只能犧牲。

再看防疫器材的整備和使用,也有不足之處。西班牙醫療人員認為,羅梅洛照顧伊波拉患者時所使用的隔離手套,長度、材質都不足以隔離病毒。也基於同樣的憂慮,紐約拉瓜迪亞機場清潔工發起罷工,理由是工作器材不能保證他們免於遭到感染。類似的問題未來必然會隨恐慌而擴大,這是防疫實務上必須面對的事。

台灣多年來應對SARS、登革熱、狂犬病等的侵襲,公衛防疫有一定的水準。面對伊波拉疫情的流竄,我政府和醫療體系必須戒慎恐懼,步步為營。

(聯合報)
--
WHO:伊波拉死亡逾4000人

西班牙總理拉荷伊10日突然造訪治療染伊波拉護士泰瑞莎的卡洛斯三世醫院,企圖安撫民心,但是部分對政府疫情處理方式不滿的醫護人員,向總理車隊怒吼「出去!出去!」甚至朝總理座車丟手術手套。

目前泰瑞莎護士病情「嚴重但穩定」。一名院方匿名發言人表示,西班牙已取得部分伊波拉實驗藥物ZMapp,準備安排泰瑞莎服藥。ZMapp的療效還未經證實。包括她在內,卡洛斯三世醫院已經隔離了17名病患。

總理拉荷伊10日造訪卡洛斯三世醫院,在院內待了1個小時與醫療專家談話。對於政府沒有在泰瑞莎確診伊波拉當下即時反應的指控,拉荷伊未直接回應,但他表示,已經成立一個由副總理率領的委員會,專門處理伊波拉危機。

拉荷伊的車隊離開醫院時,情緒激憤的醫護人員發動強烈抗議,朝車隊怒吼並且丟擲手術手套。

醫師與護士指責政府砍預算,導致卡洛斯三世醫院的傳染病隔離病房在去年關閉,使醫療品質下降。今年夏天因為兩名染伊波拉的傳教士返國,才重開隔離病房照顧他們。數據顯示,卡洛斯三世醫院去年人力削減12%,西班牙的撙節政策令醫療體系付出慘痛代價。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至8日為止,全球7個國家共有8399件伊波拉病例,其中4033人死亡,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伊波拉疫情。

另外,美國政府為了防止伊波拉疫情擴大,11日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設立檢查站,醫護人員透過量體溫與問卷調查,篩檢從西非疫情國家入境的旅客。該機場是美國五大機場中,第一個強化篩檢的機場。

達美航空一架客機10日傳出在拉斯維加斯機場跑道遭到短暫隔離,導致航空股應聲下跌。該班機來自紐約甘迺迪機場,一名乘客稱身體不舒服,引發關切,最後是虛驚一場。

在南美洲方面,巴西衛生當局10日隔離一名來自幾內亞、疑似感染伊波拉的47歲男子,但指出隔離只是預防措施,該男子已經沒有發燒或其他症狀,第1次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

(中國時報)
--
伊波拉擴散 象牙海岸恐淪陷

鑑於感染伊波拉病毒累計死亡人數已突破4,000人,世界衛生組織(WHO)點名象牙海岸等13個非洲國家,可能是下一波爆發疫情的國家,敦促這些國家積極防疫,防阻致命病毒進一步擴散。

據WHO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止,傳出伊波拉疫情的7個國家共有8,399個確診病例,總計造成4,033人死亡。

WHO在剛果召開為期3天的會議,旨在研擬一份檢查清單,好讓非洲國家做好防疫準備。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和非洲開發銀行亦派代表出席該會議。

WHO指出,賴比瑞亞和幾內亞的7個郡已有5個傳出疫情,相較於5周前只有1個郡受影響,顯示致命病毒正快速蔓延,而象牙海岸邊境正與這2國接攘,淪陷風險急速增加。

WHO發言人貝利(Chris Bailey)指出,除了象牙海岸之外,其他可能爆發伊波拉疫情的非洲國家還包括幾內亞比紹、馬利、塞內加爾、貝南、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甘比亞、迦納、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和多哥等國。

象牙海岸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偵測部門主管庫利巴利(Daouda Coulibaly)表示,「鑑於2個鄰國深受伊波拉病毒肆虐,象牙海岸處於極度危險之中。」

不過庫利巴利也指出,「考量到貿易和人口移動,象牙海岸的確承受極大的風險,但不表示我們一定會中標。」

象牙海岸政府8月暫停飛機進出3個爆發疫情的國家,並關閉與賴比瑞亞和幾內亞的邊境,防止病毒擴散。

庫利巴利日前受訪時表示,近日班機將回復飛行。

WHO的檢查清單可確認上述國家是否設有可檢測伊波拉病毒的實驗室、足夠的防護設備和人員執行接觸者追蹤。各國也須擬定防疫措施,包括如何處理醫療廢棄物等。

(工商時報)
--
長期抗戰 佔中現帳篷海 學聯向習喊話「追求一國兩制下民主」

香港佔中第15天
為爭取2017特首真普選的香港「和平佔中」運動進入「長期抗戰」!在前晚10萬人集結後,主戰場金鐘街道昨天出現一大片帳篷海,港人要以「一人一帳篷,全面佔街道」,向香港政府表達長期抗戰的決心。示威學生還開設「自修區」,直接在街頭上靜心自學,表明「罷課不罷學」,彰顯香港年輕一代對民主與公民精神的覺醒。

參與佔中的學生組織「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與「學民思潮」昨晚發聲明,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勿讓貪腐(特首)梁振英摧毀一國兩制」,強調佔領運動不是反共黨政權的革命,而是追求一國兩制下港人自治的民主落實。

17歲女發言人辭職
在前夜10萬人集結呼籲港府出面對話後,昨佔中轉向長期抗戰,示威者搭起帳篷,準備換洗衣物進駐,街頭氣氛平靜,在金鐘的佔領者為減輕對民生與交通帶來的不便,昨凌晨由學聯與電車公司達成協議,一度開放佔領街道,讓8輛電車開進跑馬地,提供運輸服務。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昨天對於佔領行動造成港人不便致歉,他表明示威學生深知真普選中的「公民提名」難以一步到位,曾向港府提出多個下台階,例如可由港府向中國人大再提交另一份政改諮詢報告,或是港府提出未來達到公民提名的長遠安排等,但都未獲善意回應。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更指,港府仍未就以催淚彈強力鎮壓一事道歉,此時若撤退,真「嚥不下那口氣」,昨是黃18歲生日,他仍留守佔領現場。但15天的示威壓力也讓部分學子難以招架,17歲的學民思潮發言人周庭昨晚宣布辭去發言人職務,以便思考未來在香港政改運動中的角色與定位。
香港音樂人黃耀明、何韻詩等近50名文化界人士,前天成立「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發聲明批港府迴避對話,導致當前困局難解。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昨籲示威者開放金鐘道通車,方便民眾並保住民心,「我們有一個完美的開始是意外,但我們不能等待命運賦予我們完美的結束,要見好就收。」他指港府不清場,是想讓佔領運動消耗民心,「製造輿論讓這運動蒙上醜陋的臉孔」,呼籲示威者可回歸金鐘保住民心。

港政委盼重談政改
代表香港區的中國政協委員胡漢清昨呼籲,梁振英應就當前的真普選爭議向北京提交補充文件,叫停政改五部曲並重新討論,但此提議遭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否定,林鄭說仍希望與學生會談,但對話前提必須基於人大的決定,強調政改五部曲一定得按程序進行。

港府與學聯對話事件簿
10/01 學聯要求特首梁振英3日凌晨零時前下台,否則將佔領港府部門
10/02 梁振英晚上11時許宣布,委派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對話,強調他不會辭職
10/03 旺角爆發佔中與反佔中民眾流血衝突,學聯宣布擱置對話
10/04 學聯發聲明,願有條件重啟對話,但要港府徹查暴力行為,重申只願與林鄭對話
10/06 第二次對話籌備會議,達成「多輪對話」、「對等對話」、「確實執行」3原則共識,但時間與地點未定
10/07 第三次對話籌備會議,決定10日正式對話
10/09 佔中團體擴大不合作運動,港府不滿,單方面擱置與學聯對話
10/10 10萬人響應佔中團體號召,在港府總部前集會,抗議港府取消對話

被指暗助佔中 美駁斥

「佔中」運動持續延燒,美國《紐約時報》指出,北京官員及其香港盟友普遍疑懼,佔中獲得外國勢力暗助,尤其是前殖民母國英國和「以散播民主之名推翻外國政府」的美國。但香港抗爭者堅稱未收受英美資金,反批中國官員歸罪海外勢力,是因無法接受有這麼多港人自發上街爭民主。

批只為轉移焦點
親中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廼強(廼音同乃)說:「美國的重返亞洲策略仍持續,你可以想像美國不會利用這次紛亂嗎?」他表明這是北京領導層看待此事的方式。但參與佔中的學聯領袖周永康駁斥有外國勢力介入:「這是北京自身的內在惡魔,容易杞人憂天。」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稱,美國務院轄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數月前與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等人會面,討論佔中事宜,批美在幕後操控。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前天否認此事,批相關指控只為轉移佔中的焦點。
親中的港區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也稱,不排除有外國勢力在幕後參與佔中,企圖干擾中國發展,口徑與中國中央、官媒一致。她說,佔領地區物資供應不斷、很有組織,不信所有物資都是市民提供,「一定有人在幕後運作。」

稱「動亂」埋伏筆
香港《明報》指出,自佔中示威者包圍金鐘特首辦公室以來,特首辦對面的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就有人在窗邊架攝影機,長期監控佔中。
《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刊登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的評論,將佔中形容為「動亂」,釀重大經濟損失,令人想起1989年天安門民運時,《人民日報》將其定調為動亂,為官方日後強硬鎮壓埋下伏筆。

(蘋果日報)
--
佔中續守街頭 中國官媒首度定調「動亂」

港府高官赴中開會 對話暫時無望

香港爭民主的「佔領中環」行動昨邁入第十四天,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仍有示威者佔領,金鐘也冒出大批「帳篷」和「黃紙傘」等挺佔中標誌。在此之際,港府包括特首在內高官則依原行程前往中國開會,預計十三日才會返港,與學生的對話在此段時間內應無望展開。中共黨媒則首度高分貝批評香港「佔中」為動亂,並指該行動已過高峰、要求別再「苦撐」。

香港市民昨日開始響應「佔中」團體發起的「一人一帳篷」活動,上午已有百頂帳篷出現在金鐘;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學生也前往發起支持佔中的「以傘代人」紙摺黃傘活動,現場秩序平和。

學聯向習近平喊話 勿毀一國兩制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與「學民思潮」昨晚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公開信,強調佔領運動絕非顏色革命,而是港人爭取民主的運動;特區政府漠視民意,必須要認錯修正,將港人對民主的真正意願納入改革方向,期待習近平能正視問題,勿讓梁振英摧毀一國兩制,折損習近平的中國夢。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指出,若公民提名香港特首候選人的目標非一蹴可幾,學生也願提供港府「下台階」,包括港府可以「公民提名」為願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諮詢報告或建議修改基本法,或向香港市民說明上述方案為何無法付諸實踐,並就其施放催淚彈一事向市民道歉。

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天刊登「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評論,首度將「佔中」運動定調為「動亂」,認為此一政治惡鬥無法撼動中國經濟大局,但已讓昔日效率優異的香港付出大量的顯性及隱性成本。《環球時報》社論則批「佔中」已是空洞無物的苦撐,並指香港輿論逆轉,佔中團體清楚了解「佔中」已失敗並失去民心,目前正圖「有序撤退」,且不惜挾香港社會利益以做謀取私利的「人質」。

中國嚴控言論 封鎖谷歌、臉書

網民必須以真實身分註冊

中國網路盛傳,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令,全面封殺作家九把刀、歷史學家余英時書籍。事實上中國對於言論控管一向嚴格,包括封鎖谷歌、維基百科、推特、臉書,推行「網路實名制」、要求記者換發工作證時簽署保密協議,甚至下令大學教師不得在課堂討論新聞自由、公民權利等議題。中國網友要接取外界訊息,得「翻牆」(指運用各種技術跨越網路審查)突破北京當局的封鎖。

中國人大常委於二○一二年通過法律實施網路實名制,要求網民用實名註冊。根據該項法規,中國當局只要在網路上發現「非法資訊」,即可要求網路服務商提交相關資料,作為調查和懲處之用。另外,對於使用人口眾多的「微博」,也要求微博用戶必須以真實身分註冊。

網路審查擴及行動通訊軟體

今年五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召開座談會,針對微信、來來、陌陌、小米等行動通訊軟體倡議「落實實名制」。管理範圍包含規範群組管理、限制群組人數、審核發布內容等。意即,中國對審查網路言論的行動已擴大到行動通訊軟體。

此外,北京當局也會針對特定公眾人士進行監控。中國異議作家陳西,二○一一年因為在網路上發表推動民主的文章,觸怒北京政府,被依「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重判十年徒刑。

而中國不僅對國內言論嚴格管控,也強迫境外網路業者必須配合北京當局政策。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網路龍頭業者谷歌(Google)於二○一○年宣告,因「遭受中國駭客攻擊」和「網路審查」而退出中國市場。維基百科(Wikipedia)創辦人威爾斯就表示,他寧願讓維基百科進不了中國,也永遠不會配合中國政府限制網路資訊的要求。至今包括推特、臉書等社群網站,仍遭到中國封鎖。

中國不只限制網路言論, 也對學術思想進行管控。中國當局在二○一三年對北京、上海大學教師下達「七個不要講」指示,要求教師不得與學生討論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司法獨立與公民權等議題。

今年七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布全面啟動新聞記者證換發工作,要求新聞單位提供申領人與所屬新聞單位簽署的保密協議。網友嘲諷,換證的目的在於「不聽黨的話就不給發證」。

(自由時報)
--
美國否認操控香港占中運動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芙表示,美國在香港占中運動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國務院斷然否認有關美國操控香港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的指控。

美國智庫Land Destroyer研究員卡塔盧奇日前發表一篇名為「占中劇本撰寫於華盛頓」的文章,披露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四月訪美時,與美國國務院轄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開會,講述占中行動流程、訴求等細節;美國在占中運動扮演重要領導角色。

哈芙十日在國務院例行記者會被問到相關問題時指出,香港目前發生的事和香港民眾有關,其他任何說法都是有意轉移香港民眾表達爭取普選,以及提供一場能代表選民意向的特首選舉的焦點,否認任何指控美國操控占中運動的指控。

(聯合晚報)
--
「嗜吃魚子醬」金正恩痛風

逾1個月未公開露面的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據傳因菸酒過量、吃太多魚子醬而得了痛風,臥床不起。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前天稱,金正恩目前可能與妻子、妹妹住在平壤一處寓所,靠近一家專門醫治黨政要員的醫院。

發電文治理國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北韓官媒上月25日首度透露金正恩「身體不適」,加上他前天又缺席執政黨勞動黨69周年黨慶活動,讓外界更好奇他的現況。一名美國資深官員稱,目前並無跡象顯示金正恩遭架空或病重,「他菸酒過量、不愛運動導致過重,但不至於病重。」美國《華盛頓時報》也引述華府情報官員看法,稱金正恩愛吃魚子醬,得了痛風臥床不起,但他未露面未必表明他失去政權。
中國中央電視台也報導,北韓官媒近期都將金正恩發送的電文以頭條新聞處理,顯示他現在多以電文治理政事。

(蘋果日報)
--
諾貝爾和平獎 印巴締和任務 瑪拉拉邀兩國總理出席受獎

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致力爭取女童受教權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十日在與印度兒童權益倡議人士沙提雅提共同獲得和平獎肯定後,隨即展開更高階層的締和任務:邀請祖國巴基斯坦的總理夏瑞夫,以及巴國宿敵印度的總理莫迪,出席十二月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

盼南亞兩大核武宿敵共謀和平

美聯社指出,從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由才要展開人生的十七歲巴基斯坦穆斯林少女,與六十歲、為理想奮鬥多年的印度教男性共同分享來看,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已清楚地向敵對多年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傳達以下訊息:倘若印、巴兩國的人民可以為共同目標努力,印、巴兩國的政府同樣也能找到共同點。

慧黠的瑪拉拉顯然立刻領會到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的用意,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邀請印、巴兩國總理出席十二月的頒獎典禮;另一位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也明白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意思,並表示他想邀請瑪拉拉加入促進該區新的和平奮戰。沙提雅提甚至直言,今年的和平獎得主分別來自南亞兩大核武宿敵,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對印、巴目前關係所做的一大聲明。

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坦承 試圖拉攏兩國

這並非諾貝爾和平獎首度涉及政治操作。二○○九年和平獎得主美國總統歐巴馬,是在造訪多個與前布希政府關係冷淡的中東國家後獲獎;一九九四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外長裴瑞斯,在以巴和談後共同獲頒和平獎;東帝汶在獨立運動領袖霍塔與貝羅澤於一九九六年獲頒和平獎後,於二○○一年脫離印尼獨立。

挪威的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雅格蘭坦承,儘管不該過於高估和平獎的影響力,但該委員會之所以決定讓瑪拉拉與沙提雅提分享和平獎,其部分目的確實在於想拉攏印度與巴基斯坦。雅格蘭說,如今世上各地湧現許多極端主義,部分來自沒有未來、未接受教育、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我們想向世人證明,所有宗教的人都可以為了共同理想共聚一堂。」

17歲瑪拉拉 加國頒贈榮譽公民

但對於目前還在英國求學的瑪拉拉而言,她在前往挪威奧斯陸領獎之前,會先於本月二十二日前往加拿大,接受加國頒贈的榮譽公民身分。目前全球只有六位加拿大榮譽公民,除了瑪拉拉,還包括同樣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

(自由時報)
--
馬拉拉將獲頒加拿大榮譽公民

加拿大將正式頒授榮譽公民資格給剛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

加拿大總理哈伯去年就已宣布,政府有意頒授加大榮譽公民給馬拉拉。哈伯10日表示,馬拉拉10月22日訪問渥太華時,政府將正式頒給她這項榮譽。

哈伯的發言人麥唐納說,國會已在處理頒發榮譽公民的程序。馬拉拉將是第六位獲得加拿大榮譽公民的人士。

哈伯在聲明中表示:「我謹代表加拿大全體國民,恭喜馬拉拉…和(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印度兒童權利運動家)沙提雅提在人權方面的卓越成就,他們為孩童權利奮鬥不懈,並將兩人重視的議題成為全球焦點。」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發布聲明說:「神學士企圖讓她發不了聲,她就以力量和決心,以聲制暴。」歐巴馬表示,去年在白宮接見馬拉拉,就對她的「勇氣折服」。

馬拉拉2012年10月9日搭校車返家圖中遭神學士槍擊,急救後送到英國治療。

(聯合晚報)
--
從LED得獎 看諾貝爾獎之轉變/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陸續揭曉,從名單上,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轉變,首先是科學應用與範疇界定不再僵固,因此,今年化學獎頒給了三位物理學者,表彰他們對「超解析率螢光顯微術」的發展貢獻;另一轉變是,關注重點愈趨多元與生活化,文學獎近來已不一定強調嚴肅的「大」主題,從去年孟若的短篇小說,到今年莫迪亞諾的小人物命運,都可看到此一轉變,事實上更大眾平民化的村上春樹,近來看好度一直持續不墜。

最特別的是物理學獎的部分,今年獲獎主題也不是深奧的基礎理論,或是發現過去所不知的物質,或是了解宇宙生命的起源,而是頒給了日本學者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等三位,以表彰他們發明高效能又環保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s,LED),進而延伸出更明亮節能的白光照明。

過去紅光LED與綠光LED的出現已長達半世紀之久,但因受限於三原色中的藍光技術不佳之故,一直無法組成革命性的白光照明。

因此,諾貝爾委員會說,日光燈照亮了20世紀,LED則是21世紀的照明之源;LED比傳統光源更亮、更乾淨、更耐用,既可節能,也將改善世人的生活品質。

委員會同時強調,他們的發明「照亮」了全球15億電源不足的落後地區人口。

事實上,藍光LED發明過程並非一路順暢,最早赤崎勇在任職的公司松下電器反對下離職,進入名古屋大學與天野浩、豐田合成聯手,在大家都不看好下,不斷實驗及堅持,終於在1985年成功製造出純淨結晶。

不過,真正實現當時全球最高亮度的藍光LED「量產」技術,則是任職於日亞化(Nichia)的中村修二於1993年11月所成功開發,日亞化也因此主宰全球LED產業至今,而後中村與日亞化因發明報酬問題而訴訟,赴美「間接協助」了美國的Cree發展高功率LED,後來和韓國的首爾半導體也有學術合作,也因此中村被譽為「藍光LED之父」。

而目前全球前五大LED企業,包括日亞化、豐田合成、Cree、Lumileds及歐司朗,其中前三大都是因為上述三位得獎者的發明而壯大。台灣不是一直想要引進國際人才嗎?不必多,集中資源引進類似其中之一就夠了。就好像當年引進張忠謀,才有今天台灣半導體的優勢,但台灣第二個張忠謀在哪裡?

相較於中村因量產技術的發明而被稱為藍光LED之父,但實際落實量產大國的台灣,卻受專利訴訟之苦,最近,Cree又控告宏齊專利侵權,顯然宏齊近期先後與美國波士頓大學、豐田合成達成專利和解及交叉授權,恐還不足以因應;更不必說,自1999年開始,日亞化就對億光不斷提起專利訴訟,至今仍在纏鬥中。說實話,倘若沒有台灣量產的參與,今天的LED應用能夠如此普及?或價格可以如此親民嗎?

台灣LED產業,雖然在先進廠商專利訴訟策略,以及中國大陸補貼其國內企業政策,雙重夾擊之下,似乎逐漸站穩腳步,專利訴訟已不再完全單面挨打,例如,億光對日亞化的反擊;在生產端部分,國內企業已逐漸了解,彼此避免惡性競爭,甚至整合力量提升競爭力,例如,晶電與璨圓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磊晶廠。另外在應用端,除了背光及普通照明外,台灣企業開始多元應用LED於許多特殊或利基市場,例如工廠、農場、醫療等領域。台灣LED產業似乎已度過最嚴苛的生死挑戰。

如果說,赤崎勇與天野浩是藍光LED的先驅,而中村修二是量產技術與環境發明者,那麼量產實踐者的台灣,也應算與有榮焉;也許,台灣LED從事者,無緣諾貝爾獎,但也實際參與了提升人類福祉的貢獻,也應是了不起的成就。

(經濟日報)
--
加拿大基改蘋果 切開不變黃

削好的蘋果放太久黃掉是否讓你胃口盡失?加拿大農業公司透過基因改造(GMO)技術,改良出放多久都不會黃掉的新品種蘋果,要挑戰市場對基改食品的接受度。

來自加拿大的Okanagan特種水果公司,在研究超過十年的後,成功阻絕蘋果果肉中啟動褐化作用的酵素,研發出不會黃掉的「北極蘋果」(Arctic Apple),目前正在美國申請上市。若獲得聯邦監管機關批准,北極蘋果將是市面上唯一不會黃掉的蘋果,同時成為美國需要貼上基改標誌的首批農產品之一。

北極蘋果能否打開市場,消費者對基改食品的接受度是一大關鍵。包括基改玉米、黃豆等商品,在美國是很常見的食品原料,但基改生鮮食品至今仍鮮少出現在超商商品陳列架。「消費者報導」雜誌今年進行的民調顯示,72%消費者認為,採買食品時避開基改成分是很重要的原則。

有些農夫要求美國農業部禁止北極蘋果進入美國市場,以免破壞消費者心中蘋果有益健康的形象。

(經濟日報)
--
缺席獨立國協峰會 烏克蘭總統被酸

獨立國協(CIS)峰會十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與會的十國領導人並未討論俄羅斯最近在烏克蘭東部挑起戰火、數年前與喬治亞交戰、揚言對摩爾多瓦與哈薩克不利,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衝突。

各國領導人在會中板著臉聽取俄羅斯總統普亭說明準備如何慶祝蘇聯二戰獲勝七十周年,以及將二○一五年訂為「退伍老兵年」、二○一六年為「教育年」的計畫。

除此之外,獨立國協各會員國領導人顯然並無其他待討論的更急迫事項。原因很明顯:他們彼此懷恨並保持距離的理由多於維持友誼。

普亭在會中提到摩爾多瓦與烏克蘭時,真正問題稍露端倪。他表示,俄國不反對任何前蘇聯國家與歐盟整合,然而在簽署任何新協議之前,它們應該與往日的夥伴國討論。普亭接著表示,俄國最近與烏克蘭、歐盟三邊談判,敲定烏克蘭與歐盟關係協定中的自由貿易協定延至明年十二月卅一日生效。

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沒出席。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說:「在座哪位最近見過波洛申科?他最近出訪多國,多數時間在布魯塞爾。要不要離開CIS?他拿不定主意。」

(聯合報)
--
新閣上任一把火 比利時擬提高退休年齡

比利時中間偏右新內閣十一日宣誓就職,計畫提高退休年齡,削減八十億歐元(約台幣三千億元)開支,期能在二○一八年前達到收支平衡並減少國債。

卅八歲的總理米歇爾是一八四一年以來比利時最年輕的總理。

比利時經濟疲軟,預計今年成長率略多於百分之一;國債負擔是歐元區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新政府打算將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提高到六十七歲,限制太早退休的行為。新政府還打算取消預定明年實施的通膨加薪連動制度,節省醫療和社福預算,讓某些核電機組延役,並規定長期失業者每周從事兩次、每次半天的社區服務。觀察家說,工會對新政府撙節計畫不滿,可能會在數月內發動罷工。

比利時選制通常會導致荷語區和法語區至少各有兩黨組成聯合政府,不過,新一屆國會中,荷語議員占六十五席,法語議員卻只占廿席,四個黨中,三個是荷語政黨,只有一個是法語政黨。媒體戲稱這是「不要命」的聯合政府,因為米歇爾及其法語政黨成了少數。

(聯合報)
--
德國軍備百廢待舉

■德國軍備殘破不堪引起國際關注,但政府遲遲不願提高國防支出,因為二次大戰後國內反戰情緒至今未減。

■Despite rising awareness of their military's defects and of rising security risks from Iraq to Russia, Germans are showing little sigh of supporting more investment in their armed forces.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9月底德國首位女性國防部長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參訪伊拉克,而德國政府在同日指派另一批軍官前往伊拉克協助庫爾德斯坦士兵對抗伊斯蘭國叛亂份子,但當天只有范德賴恩如期抵達,原因是載送德國軍官的飛機故障。

無獨有偶,媒體也在近日揭露德國國防軍備殘破不堪的內幕。根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國會報告內容,德國海軍持有的43架直昇機中只有7架能飛,而4艘潛水艇中只有1艘能動。

德國身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又在國際外交舞台擔任要角,其國防設備嚴重短缺令外界感到驚訝,但外界更加不解的是德國人民對此反應異常淡定,甚至不覺得政府有提高國防支出的必要。政壇皆推崇和平主義

一名47歲德國教師堤普(Barbel Teepp)表示:「國內有許多方面都比國防更急需資金,例如教育。」

另一名拒絕透露姓氏的25歲科技大學學生馬文(Marvin)不僅反對政府提供武器支援伊拉克對抗伊斯蘭國,也反對提高國防支出,因為德國若進一步介入國際衝突,「遲早有天會自食惡果」。他表示:「我怕有天柏林也會遭到炸彈攻擊。」

馬文一語道出許多德國人民的心聲。儘管國會報告曝光後引來大批媒體批評范德賴恩管理不當,卻不見國內興起提高國防支出的聲浪。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紐哲波爾(Gero Neugebauer)表示:「大家面對這件事大多一笑置之。我們覺得既然以前不需要這些軍備,那麼以後也不會需要。」

由於二次大戰對德國造成的創傷慘重,以致德國政壇自此無論左派、右派都推崇和平主義。儘管近年來德國在國際外交上逐漸居於主導地位,總理梅克爾始終以控制財政預算為優先考量,而不願輕易擴大國防支出。

去年國防支出僅400億美元

Korber基金會去年調查顯示,德國雖有三分之一民眾支持政府協助化解國際危機,但只有13%民眾認為該擴大國際軍事部署。國內普遍的反戰意識導致德國去年國防支出只有4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約1.3%,低於法國的1.9%,更低於美國的4.4%。

華爾街日報引述的9頁國會報告指出,德國國防部至今還在使用1960年代的運輸機和海王直昇機,不難想像為何德國軍官會因飛機故障而到不了伊拉克。

德國媒體Bild在國會報告曝光後曾向范德賴恩提問:「德國軍隊是否只剩一群廢物?」范德賴恩對此表示:「德國軍隊隨時做好戰鬥準備,而這點可從全球正在進行的17項軍事任務獲得證實。」

范德賴恩坦言,國防部的短期目標是加強軍備維修並避免武器製造延誤,但中期目標的確需要擴大支出才能達成。

包括德國在內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已在9月簽署非強制性的軍備擴充協議,目標使各國國防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2%,但在德國人民反戰情緒未減的情況下,多數官員預期梅克爾不會貿然遵守協議。

(工商時報)
--
韓國企業的歷史觀

■歷史,成為韓國企業徵才的顯學,各大企業不但在招聘新人時,將歷史列為必考項目,面試時也必問歷史。

■Hyundai Motor is also putting more weight on loyalty and views on the Korean government and history.

在韓國問安重根是誰?就像是在台灣問蔣渭水是誰?

雖然,不知道現在台灣的高中生還有多少人知道蔣渭水,但是,韓國高中生普遍都不知道安重根,甚至以為他是「醫生」,因為韓國都稱呼他為安重根「義士」,而義士與醫生音同。

在韓國民間稱為「625戰爭」、官方稱「朝鮮戰爭」的「南北韓戰爭」,韓國每年都會針對高中生進行調查,結果,年年都有近7成的高中生不清楚那是什麼戰爭,甚至認為那是一場由韓國發動的戰爭。

不知道安重根,不瞭解「南北韓戰爭」,在在凸顯韓國高中生對韓國史普遍「無知」,也讓每任青瓦台(韓國總統府)的主人,都想要改革「教育」,而改革的方式,就是加重「韓國史」的課程。

但是,加重了「韓國史」的課程,相對的又壓縮了世界史或其他學科,其至引發不同的爭論,例如,在韓國近代史的選題上,不同史觀就會有不同論述。

韓企徵才 必考歷史

而這場因高中生普遍「無知」而掀起的「史戰」,近來也成為韓國企業徵才的「顯學」,包括三星、現代汽車、樂金(LG)、鮮京(SK)、GS、浦項鋼鐵(POSCO)等集團不約而同的在今年徵聘新人的招考或面試時,不是將歷史列為必考項目,就是在面試時必問與歷史相關的議題,這也讓韓國歷史學者讚揚為是「國家丟掉的歷史,企業來保護它」。

現代汽車在招考的試題中,會有一道「時事申論題」,應試者要以史觀書寫其論述;三星,則是在面試時以提問的方式,要求應聘者說出觀點以確認是否知道某個歷史事實。

SK、LG、GS、CJ等集團都在筆試中將韓國史納入考題,其中,韓國史部分占到LG筆試考題的10%;浦項集團甚至對持有韓國史相關證照的求職者給予加分,同時,在職務能力評等時也會加入「歷史」主觀的評分。

韓國企業不約而同的重視起「韓國史」,依照官方說法是:「希望員工對自己國家有基本知識」、「對歷史有深入瞭解的人,對組織的適應能力更好」、「是因為社會對人文學方面的素養要求變的比較高了」等等。

了解歷史者 忠誠度較高

「希望員工有自己國家的基本知識」固然是事實,不過,真實的原由,應該是像一家企業主管私下所坦言的:「對歷史認識深的人對組織的忠誠度更高,如果不知道歷史,只有技術面的知識,就只會看著薪水高低而跳槽了。」

從歷史試題中,從應答者的史觀中,試圖找到現代「忠良」,才是韓國企業的「歷史觀」吧!

(工商時報)
--
道地的泰式料理

■為了改變世界各地充斥不道地泰式料理的現象,泰國官方將泰式料理口味標準化,推出電子料理機器人,協助檢測「道地」泰式料理。

■There are many Thai restaurant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at are not owned by Thai people. They are owned by Vietnam or Myanmar, or maybe even Italian or French.

足跡遍及全球的泰式料理,是泰國人民的驕傲。泰國人對道地泰式料理相當執著。舉例而言,經常可見一群泰國人討論一道名為Nam Prik Kapi的料理,如何混合發酵蝦醬、萊姆汁及棕櫚糖,為此激辯數小時。

然對於熱愛料理的泰國人而言,無論如何各持己見,卻有個一致的共識,就是世界各國充斥著不道地的泰式料理。

泰國人認為,海外泰國餐廳為迎合他國客人口味,總是把辣椒減量,並任意改變甜、酸、鹹等味道的平衡,使得泰式原味失真。

美食若走味 狗吃不下胃

泰式料理中諸多食材,例如羅望子、泰國萊姆及泰國薑,都無法於海外購買,使得料理者必須以其他食材替代。曼谷美食家更以泰國方言誇張地形容海外泰式料理,「連小狗都無法吞下」。

雖經歷政變,但為了改善海外走味的泰式料理,泰國前總理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推廣的烹飪外交仍持續進行中。泰國國家創新署(National Innovation Agency)轄下的「泰式料理委員會(Thai Delicious Committee)」,肩負起這項重任。

泰國國家創新署顧問羅洛哈坎(Supachai Lorlowhakarn)表示,世界各地的泰式餐廳,許多都不是泰國人所經營,反而是越南人、緬甸人,或甚至義大利人及法國人。

國家創新署將總預算3,000萬泰銖(約100萬美元)的三分之一,分配於泰式料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內部成員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廚師及美食評論家,並擁有其他合作的私人企業贊助。

其中,泰式料理委員會以10萬美元開發一部電子料理機器人(E-Delicious Machine),這部機器人能透過10多個感應器,感測不同電壓下的傳導性,分析料理的化學成分,而這部電子料理機器的最重要使命,就是定義什麼是道地的泰式料理。

但是電腦無法評斷口味,更何況每個人對於一道料理的見解如此不同,要如何建立「道地」的標準呢?

研究者們遂委託泰國最古老且最具威望的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徵詢120位試驗者,包括學生、大學職員及當地居民,每位測試者對10樣不同的泰式湯品進行評分。

道不道地 機器人說了算

最終評分最高的湯品即被選定為「道地」料理,再將其化學組成成分輸入機器人程式中,成為評斷標準。電子料理機器人的評分總分為100分,受檢驗的料理至少要80分以上,才算「道地」的泰式料理。

泰式料理委員會為推廣這項評斷標準,亦頒發商標給使用官方認可菜單的泰式餐廳。另外,該委員會也開發了專屬App,公開官方認可的料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項評斷標準心服口服。那些活躍於曼谷街頭,擁有大批忠實老饕,廚藝爐火純青廚師們,更對此不以為然。

長年從事料理工作的尼瑪拉瑞塔那(Thaweekiat Nimmalairatana,英譯)即表示,一道料理美味與否,是以舌頭去親身感受。

(工商時報)

健康

3歲童染輪狀病毒 竟誘發腦炎

10月進入輪狀病毒高峰期,小兒科醫師羅士軒指出,每到秋冬,因感染輪狀病毒求診的小病患約會增加3成以上,尤其5歲以下的幼兒受到感染,症狀比較大的學童還要更嚴重,之前就曾收治一名3歲女童,突然上吐下瀉、高燒不退和抽筋,走起路來東倒西歪,經糞便篩檢確認感染輪狀病毒,且病毒跑到腦部,誘發腦炎,所幸經緊急住院治療2周後,沒有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羅士軒醫師指出,台灣其實一年四季都有輪狀病毒感染,但進入10月就會開始邁入高峰期,又以11月到隔年3月的感染疫情,會最嚴重,感染的病童主要會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症狀,其中又以腹瀉症狀表現較厲害,有些病童甚至一天會腹瀉10~20次,且腹瀉物會又酸又臭;在治療上目前並無特效藥,只能針對症狀治療,如給予退燒、止瀉藥物等,病程從2、3天至1個禮拜都有可能。

併發腦炎 恐影響智力
通常愈小的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症狀會愈嚴重,也較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有無脫水現象,可從小便次數銳減、精神和活動力變差、哭卻沒有眼淚、嘴巴很乾等跡象觀察,另外,也應注意孩子是否有抽搐、嗜睡、昏迷等,如有,應盡速就醫,以免病毒跑到腦部,恐誘發腦炎,嚴重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智力發展。就有研究顯示,感染性腸胃炎引起腦炎的機率約2~5%,輪狀病毒即佔其中的30~50%,其他引起感染性腸胃炎原因尚包括沙門氏菌、諾羅病毒等。

10顆病毒 就引發症狀
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只要有10顆病毒株就可引發症狀,羅士軒醫師指出,日常應讓孩子養成飯前、如廁後都用肥皂洗手的習慣,家長在餵食前或幫孩子換完尿布後,也都應洗手,降低糞口傳染機會,不過,目前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愈早吃愈早開始產生保護力,可在出生1個半月大後就開始口服,但需自費。
輪狀病毒口服疫苗分5價與1價兩種,前者要在出生後8個月內口服完畢,共要口服3劑、1劑約2000元,後者要在6個月內口服完畢,共2劑,1劑約2500元,兩者效果都不錯,都涵蓋主要輪狀病毒型別,但以5價的保護力較廣,而1價只要口服2次較方便、價格也較便宜。

【醫師說】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愈早口服、效果愈好,也可及早防範感染,若太晚服,不僅保護效果沒那麼好,也要擔心可能會出現腸套疊副作用,因此一般會建議出生6~8月就口服完畢。

感染輪狀病毒主要會有腸胃炎症狀,患者常會又吐又拉。
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飯前、如廁後都應以肥皂洗手。
最好預防方式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建議在出生6~8月內口服完畢。
由於會嚴重上吐下瀉,要提防孩子是否出現脫水如嘴巴乾,或是昏迷的危險症狀。
病童使用過的餐具,可使用60℃以上熱水稍微燙過。
遭嘔吐汙染物,可將含氯漂白水加10倍自來水稀釋後消毒。
若家中有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應跟其他小孩隔開,以免傳染。

(蘋果日報)
--
脖子凸凸像喉結 OL竟長舌骨囊腫/王文弘(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吳小姐是一名22歲大學剛畢業的幼教老師,由於外型嬌小且個性開朗,幼兒園孩童都非常喜歡跟她玩成一片。只是最近幾個月吳小姐常覺得喉嚨有異物感,有天上課時突然有小朋友對她說 :「老師,妳的脖子怎麼跟我爸爸一樣凸凸的。」她嚇了一大跳,趕緊照鏡子才發現喉嚨有一小塊突起像是男性的喉結,第二天馬上到醫院耳鼻喉科求診,醫生一看就說是舌骨囊腫,只有開刀才能一勞永逸。

吳小姐二話不說馬上排開刀時間,由於擔心在脖子前面留下一道明顯疤痕,她選擇採用達文西微創手術,傷口隱藏在耳後髮際處。現在的吳小姐又繼續投入她熱愛的幼教工作,沒有人察覺她前一陣子曾在頸部動過腫瘤切除手術。

吞嚥伸舌跟著動
甲狀舌骨囊腫是最常見的先天性頸部腫塊,從出生到70歲均可發生,女性佔55%,男性佔45%,有90%的囊腫位於頸部中線,10%位於中線偏右側或左側,且大部分位於舌骨之前或下方,由於有一管道和舌骨黏連,因此在吞嚥及伸出舌頭動作時,腫塊也會跟著移動。
甲狀舌骨囊腫來自先天性的缺陷,胚胎發育時期,通常甲狀腺會沿著甲狀舌骨管從舌底部下降至頸部,這個管路在正常情況下,會在甲狀腺到達頸部固定的位置之後閉合消失,但若這管路未消失,當患者呼吸道感染發炎時,產生的黏液就會蓄積在管道中的某一段,形成囊腫。由於甲狀舌骨管與舌底部相連,在吞嚥或伸舌時,可見頸部腫塊會往上移動。而甲狀舌骨囊腫通常靠理學檢查即可診斷。

微創手術免留疤
甲狀舌骨囊腫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徹底切除為主。至於何時需要開刀呢?囊腫反覆感染發作、美觀上的考量及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時,都可手術。至於手術的方法,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Walter Ellis Sistrunk醫師於1920年發表切除囊腫時,同時切除舌骨的中央部分,可降低復發機率到3%。近年因為有達文西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的開展,對害怕在頸部遺留一道疤痕者,可提供新選擇。
手術前若囊腫已有感染,則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及復發率,此時可先用抗生素將感染控制後再行手術。值得注意的是,約有0.3%的甲狀舌骨囊腫會有惡性變化,建議一旦發現這個額外的「喉結」時,還是盡早切除為佳。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141012/LA20/LA20_001.jpg

(蘋果日報)
--
退化膝關節炎 忌蹲跑跳/杜雅芳(台大醫院護理部風濕免疫病房護理師)

詹女士為65歲骨關節炎患者,病史5年。剛開始是走動時雙膝關節微痛,但到後來愈走動愈痛,尤其上下階梯困難,日常生活非常痛苦。雙膝症狀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變形、活動時疼痛加重、關節發出聲響,到醫院求治,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穿彈性襪 術後照護
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於年紀較大者,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最後的治療方式,其術後照護須注意:
1.平日可穿著彈性襪,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2.依醫師醫囑,繼續使用助行器或柺杖,直到醫師告知可不必使用。
3.步行後,若有腫脹情形,應減少步行量,且每次步行後宜抬高患肢。
4.當有創傷或須拔牙時,請告知醫師,以評估是否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5.按時返院門診追蹤。若有發生患肢紅腫熱痛、跌倒挫傷而傷及膝蓋或患肢活動範圍減低時,須提早返院門診。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隨著年齡的老化及日積月累的磨損,時而發作時而緩解,過度使用或短期間內操勞過多,都會造成症狀發生或加重。治療方式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病患日常生活也要相當配合,工作與運動均按照自身體能及年紀做考量,俗語說「沒有好的肩膀,就別挑那麼重的擔」,過度勉強負荷只會加重關節磨損,提早老化甚至失能。在老化過程中只要按照醫師提供的治療方式及保健活動,也可使生活變彩色。

游泳散步 自我保健
最後提供讀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顧保健方法,來減輕關節負荷,以減緩膝關節功能喪失:避免手提或背負重物、減輕過胖的體重、避免蹲、跪、跑、跳的動作、年紀大者行走時可使用手杖或助行器輔助,以減輕關節壓力,也可避免行動不便跌倒造成更大傷害。此外,也要有適度的運動,包括輕鬆的游泳或散步、輕鬆的活動肢體、也可在坐姿或平躺姿勢下進行各種關節伸張彎曲及肌肉訓練。

(蘋果日報)
--
牙間刷 潔牙好夥伴/張榮格(永和耕莘醫院牙科醫師)

「為何我已經規律刷牙,還是會有蛀牙和牙周病?」這是病人常有的疑問,除了牙刷使用不當外,另一個關鍵就是未用牙線和牙間刷。

因為牙刷只能清潔表面,而牙齒之間(即牙縫)往往不易清潔到,造成牙菌斑堆積,進而導致蛀牙和罹患牙周病,若想有效清潔牙縫,牙間刷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牙周病病人。

牙周病的根源即是牙菌斑堆積,牙周病會導致牙周組織喪失,使得支撐牙齒的骨頭流失,牙齦跟著萎縮,牙縫越來越大,甚至讓牙根顯露出來,牙根部分會更容易蛀牙,可能因此牙齒難以保留,得拔牙,因此使用牙間刷清潔,變得相當重要。

一般而言,只要牙縫能放入牙間刷時,就可以開始使用牙間刷。通常,40歲左右的人就會有牙縫,一般小號的牙間刷就可以放進去,所以不一定有牙周病的人才需要,如果有牙周病,牙縫可能更大,就會需要更大號的牙間刷。

挑選牙間刷的尺寸時,適合的牙間刷在放入牙縫後,要有稍微緊的感覺,但一般人口內的每個牙縫大小未必相同,通常後牙的牙縫會比較大,所以需要準備不同型號的牙間刷。

牙間刷不難操作,甚至比牙線還要簡單,其搓動的方向跟一般牙刷不同,是與牙弓呈90度角。

一般牙刷在刷牙時,多半是左右刷動,但牙間刷是在牙縫中內、外清洗,動作看起來就像是插入牙縫又拉出來,建議每個牙縫都要刷上10次,而且從外側刷完後,要由內側往外再刷一次,同樣每個牙縫10次。

此外,放入牙縫後,要將牙間刷貼著牙肉,但不要過度向牙肉使力,才能有效清潔牙肉和牙齒的交界處。且使用牙間刷不需要牙膏,只要每刷完一個牙縫,將牙間刷在水中清洗一下,就可以繼續往下刷,所以看電視、上網時,也可以一邊使用,不必擔心佔用太多時間,習慣較容易持久。

常有人質疑,使用牙間刷會不會將牙縫撐大?的確,使用牙間刷後,有可能讓牙縫看起來比較大,但這並非是牙間刷破壞了牙齦,而是牙齦在牙間刷的清潔後消腫了,才使牙縫變大,反而是好現象,代表牙齦不是處於腫脹發炎的狀態。

另一個常見的疑慮是,使用牙間刷後會流血,有人因此不敢用。其實,牙齦流血代表牙齦正在發炎,原因則是牙菌斑堆積,此時反而要多用牙間刷,將牙菌斑去除,所以如果有流血情形,應繼續清潔,幾天後,牙齦自然不會再流血。

對於有牙縫的人,牙間刷是必備的潔牙工具,可惜國人使用不普遍;所以使用牙間刷的習慣有必要多加推廣,民眾的口腔衛生才會更進步。

(自由時報)
--
牙齒咬合不正 需要矯正嗎?/詹至翔(鹿港基督教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

「為什麼我的牙齒不整齊?」這個問題不但讓上學中的小朋友困擾不已,也是許多大人自身遭遇的問題。

咬合不正需不需要矯正?除了考量美觀、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咬合不正所造成健康及學習上的實質影響,更需正視及評估,讓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咬合不正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包括:

●齲齒(俗稱蛀牙)以及牙周病發生率提高:由於牙齒排列混亂造成清潔困難,除非能花大量時間潔牙,否則因潔牙不完全,日積月累之下,將會導致蛀牙和牙周病機率大增。
●發音不正確:學習過程中發現為什麼發音就是無法改正,這可能與咬合不正有關聯,不但在學習路程上受挫,將來進入社會求職,也容易碰壁。
●咬破嘴巴造成口腔潰瘍:排列不整的牙齒在咀嚼過程中,較容易因咬破皮導致嘴巴的外傷。
●咀嚼功能:因咬合不正會讓牙齒的密合程度降低,導致食物無法被完全咀嚼,未完全咀嚼的食物被直接吞下肚,容易導致胃腸消化問題和疾病。
●缺牙處難以製作假牙:因缺牙太久導致後方牙齒往前傾倒,以及對咬牙過度萌出,讓缺牙處空間被占據,製作假牙醫師無法下手,若是放任不管,則會加重後方咬合不正的問題。

◎小朋友早期治療:

大部分小朋友在6歲左右開始萌發第一大臼齒,也是口中第一顆恆牙,從這時候開始便叫作「混合齒列」,這階段會持續到全口恆牙萌出完成。

在這個階段若有發現前牙錯咬、後牙錯咬、牙齒阻生、牙齒錯位、或是有顎骨方面異常,早期治療的介入就非常重要。

以上這些問題,必須經過齒顎矯正醫師詳細評估並訂定個人治療計畫,較困難的病例,則需要與家庭牙醫師、牙周病醫師、補綴醫師、口腔外科醫師跨科協同治療。當然,最重要的是病患大力配合,例如:口腔清潔、橡皮筋佩戴、功能性裝置配戴、肌肉與舌頭訓練等等。

治療的風險及副作用,也應在治療之前,與醫師詳細討論了解;仰賴醫師和病患共同努力,才能擁有一口整齊的牙齒與美麗笑容。

(自由時報)
--
乳癌常見徵候及篩檢 樣樣都不可輕忽/梁宏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很多患者都誤以為乳房有出血性分泌物,才是罹患了乳癌。雖然出血性分泌物是乳癌患者最有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但並不是每位患者都會出現出血症狀,,像是乳房腫塊、乳房疼痛、乳房發炎、皮膚凹陷或是出現濕疹反應、乳頭軸線移位(圖1)等,樣樣都不可輕忽的症狀。

女性朋友在做乳房自我檢查時,最重要的就是詳細觸診整個乳房,從鎖骨到腋窩中線再到胸部下方,都要檢查。

美國癌症學會發展且推廣的同心圓檢查法是利用一連串的圓圈,由外向內檢查。最好是由乳房上方12點鐘的方向開始,手指輕輕往皮膚下壓,指腹順著直徑大約半英寸(約1.27cm)的小圓圈轉動。沿著整個乳房外圍繞一圈,接著將手指往內側靠大約兩個指頭寬的距離,這樣的程序平均需要做到4到5次,才能完整檢查乳房(圖2)。

由於國人比較保守,婦女自我乳房檢查率以及就診意願較低,多數乳癌患者就醫時,多已是中晚期。因此建議每位婦女應在月經結束後一星期,施行乳房自我檢查,如果摸到任何腫塊,應立即就醫。

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可以偵測出觸診難以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才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乳房X光攝影」是一項乳房的基本檢查,在照射時,施以兩個以上的角度照射(斜側照以及頭尾照),也是為了可以在不同的軸向檢查下,對腫塊位於乳房的哪一個區塊做定位。

目前台灣提供45-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可以提早診斷及治療,降低了約2至3成的乳癌死亡威脅。緻密的乳腺有時會讓乳房攝影的敏感度降低,可能約有15%的偽陰性,40歲之前的女性乳房密度較高、體脂肪含量低、罩杯較小等,可能都會降低診斷率。

由於東方女性體型與歐美女性不同,使用乳房X光攝影檢查時,較小的胸部在擠壓照射時,容易疼痛,所以不適合用來短期內追蹤,通常會合併「乳房超音波」做鑑別診斷,也適合用來做導引切片。但是單純只用超音波檢查篩檢,是否能像大規模乳房攝影篩檢一樣,帶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好處,則仍有待時間檢視。

「乳房專用核磁共振」是新的檢查,提供了高達90%的敏感度,對於乳腺跟淋巴都有很好的偵測率,高敏感度、沒有放射線疑慮、不用擠壓且不會造成疼痛等,是它的優勢;但是專一性較低、單價過高、對零期癌的偵測率可能較低。所以傳統的檢查工具—超音波與乳房攝影,仍是乳癌篩檢利器。

(自由時報)
--
無糖不等於無醣 看懂、吃對很重要/詹蕥顄(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

近幾年民眾開始重視飲食健康,知道要注意「糖」的攝取量、頻率和甜度,盡可能選擇微糖或無糖飲料、無糖優酪乳、低糖蛋糕等,卻忽略了「醣」的存在。

「醣」泛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可分為「單醣」(葡萄糖、果糖)、「雙醣」(蔗糖、乳糖)、「多醣」類(如澱粉、膳食纖維)。

「醣」類除了可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外,也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一克的「醣」類可提供4大卡的熱量。

◎「醣」的食物來源如下:

●全穀根莖類是主要的醣類來源,包括:飯、麵、麥片、麵包、饅頭、山藥、南瓜、玉米、馬鈴薯、皇帝豆、紅豆、綠豆等。
●奶類食品如鮮奶、優酪乳等,皆含有乳糖。
●水果與蔬菜類。

◎「醣」類攝取不足對身體的影響:

人體在無法獲得足夠的醣類下,會燃燒體內蛋白質做為能量來源,造成人體無法修補組織、促進生長發育。當蛋白質耗盡後,身體開始將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酮酸中毒。此外,缺乏「醣」類中的葡萄糖,連帶也影響到神經細胞的功能。

◎「醣」類攝取過多對身體的影響:

如果攝取過多「醣」,會導致一日攝取熱量增加,當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後會轉成脂肪儲存,長期「醣」類攝取過多,除了導致肥胖外,也會影響血脂與血糖。

「糖」是「醣」類加工產生的,具甜味,其包含了精緻白糖、黑糖、冰糖、果糖、砂糖等精緻蔗糖,在精製的過程中,造成營養素的流失。

「糖」類中以紅糖和黑糖為精緻度較低的「糖」類,仍保有少許營養素,如黑糖的鈣、鐵含量較高。

◎「糖」類攝取過多對身體的影響:

人體會因過多的熱量產生飽足感,影響正餐的進食量,進而減少其他營養素的攝取,如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礦物質(如鈣)等。

若長期攝取過多的「糖」類,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代謝異常,進而影響血糖、血脂與體重,導致肥胖及慢性病的發生,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自由時報)
--
美C肝新藥 1錠3萬元

C型肝炎治療出現新曙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十日核准口服C肝新藥Harvoni上市,只要日服一錠,毋須搭配其他藥物,十二周療程便能有效殺死C肝病毒。只是此藥每錠單價超過台幣三萬元,美國健保恐難給付。

Harvoni是首款全口服、毋須搭配其他療法的C肝藥物,每錠一一二五美元(約台幣三萬三七五○元),一套療程十二周,費用高達九萬四千五百美元(約台幣兩百八十三萬元)。

製造Harvoni的美國生技製藥公司吉列德(Gilead),先前已推出十分轟動的口服C肝藥物Sovaldi。Sovaldi每錠一千美元(約台幣三萬元),一套療程十二周藥費約合台幣兩百五十萬元,然因尚須搭配其他藥物,總藥費與使用Harvoni十二周相當。

Harvoni使用了Sovaldi的主成分sofosbuvir,並加上另一種藥物ledipasvir,能以不同方式殺死更多C肝病毒。

外界抨擊藥價過於高昂,就算只吃八周也負擔不起。多數民間保險公司和聯邦健保的醫療補助(Medicaid)對Sovaldi也不給付。

全美最大藥局津貼管理公司「快速藥方」首席醫療長米勒說:「保險公司並沒準備要給付這筆錢,他們的預算負擔不起。」

吉列德為藥價辯護說:「我們相信Harvoni的價格反映它的價值。不同於其他長期或無限期的慢性病治療方式,Harvoni不僅當下可大幅降低C肝的治療成本,長期下來更能為健康照護系統省下可觀費用。」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488-3575668.jpg?sn=14130565745631

C肝新藥代替打針 病友福音

美國FDA通過C型肝炎口服藥物Harvoni上市,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認為,Harvoni療效還需大規模研究,短期內無法斷定是否比目前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的治療效果佳;不過,新藥能替代打針,對病友確實是福音。

Harvoni價格昂貴,一個療程藥價超過百萬元,朱光恩說,恐怕只有經濟能力較佳的患者才能負擔得起,健保給付也不可能很快通過。

朱光恩指出,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過去C肝治療需每周打一次長效型干擾素,並配合每日口服雷巴威林藥物。不過,干擾素易有發燒、全身痠痛等副作用,也會導致貧血、白血球降低及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嚴重憂鬱症。

朱光恩說,有病人無法忍受副作用而放棄治療,也有患者得知每周都要打針,因害怕而拒絕治療,且體力較差的老年人也不適合注射干擾素。但口服的Harvoni藥物可代替針劑,病患接受治療的意願可能提高,算是C肝治療的新契機。

(聯合報)
--
C肝革命性口服藥 美准上市

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治療C型肝炎的口服藥10日獲美國當局核准上市,將能開始銷售第一款號稱不需搭配藥物、日服一粒就可治癒大多數C肝病患的藥丸,可望終結目前主流的注射療法。但這項療程也要價不菲,可能使藥廠和健保業者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

吉利德公司10日宣布,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已批准這款稱為Harvoni的C肝口服藥,可治療最常見的第一基因型(genotype 1)慢性C型肝炎病患者,約影響75%C肝病毒感染者。

吉利德表示,新藥Harvoni是以吉利德暢銷藥Sovaldi為基礎,再加上另一種稱為Ledipasvir的藥物,包裝成單顆橘色藥丸,只要每天服一次,大多數C肝患者就可望治癒。若以典型C肝患者接受12周治療計算,Harvoni費用為9.45萬美元。

相較下,Sovaldi去年底隆重上市,但一個典型療程下來要價8.4萬美元,還必須搭配其他療法,因此備受批評。分析師估計,Sovaldi開賣頭九個月來,已為吉利德帶來約90億美元進帳。

C肝醫藥費用節節高漲,對健保業者構成壓力,也升高保險商與藥商緊張關係。

但藥商宣稱,革命性的C肝新藥提供可防止肝癌的治療,且能避免所費不貲的肝臟移植,長期而言更省錢。

醫療行銷經濟公司顧問柯拉薩說:「若某外科醫師宣布,已開發出一種外科手術,只要花20萬美元就能治癒90%的病患,大多數人眼睛眨都不會眨一下。」

就C肝治療而言,醫師、病患一直等待Harvoni上市,因為這款藥可用口服,無須像Sovaldi還需另外再接受注射。注射可能產生抑鬱、疲備和頭痛等副作用。在臨床試驗中,新藥療效比其他含Sovaldi的療法好,可治癒病患的百分比更高。

http://uc.udn.com.tw/NEWS/MEDIA/8993481-3575577.jpg?sn=14130565745631

(經濟日報)
--
飯後喝冰水易致癌?醫斥無稽之談

飯後不能喝冰水,因為會得癌症?坊間常會存在似是而非的說法,認為冰水會將剛吃下肚的油質立刻變成固態,固態油脂易於被腸道吸收,且附著在腸子的內壁,很快形成脂肪,導致癌症形成。醫師聽聞後斥為無稽之談,因為人體消化的過程,與喝冰水無關,不過,飯後喝冰水腸胃容易痙攣收縮,不利消化,的確不宜。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人體脂肪的分解代謝主要透過膽汁及脂肪(酉每),膽汁由肝臟分泌,脂肪(酉每)則由胰臟分泌,兩者分別經由膽管及胰管進入十二指腸,膽汁可以讓脂肪食物表面改變,好讓脂肪(酉每)盡情發揮切割分解的效果,如果脂肪吃太多,有些還會解油便排出。

所以由整個消化過程來看,跟喝冰水並沒有相關,簡榮南指出,很多人以為,冰水喝到胃裏還是冰的,事實上,這樣的觀念並不對,因為身體有溫度調控機制,冰水喝下肚,體溫會自動將其中和掉,所以溫度並不會那麼低,更遑論將吃下的脂肪冷凍成固態。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則說,喝冰水跟罹癌根本是兩回事,罹患大腸癌主要因為人類食物受到環境的汙染及國人飲食日漸西化、偏愛大量動物性飲食及油炸食物有關,尤其是紅肉飲食,例如牛排、羊排等,目前文獻已知紅肉含左旋苯丙胺酸及肌胺酸,經過高溫油炸或是燒烤後,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不僅會導致大腸癌,還會罹患乳癌。

飯後喝茶咖啡助消化?加重負擔

不少人飯後喜歡來杯茶或是咖啡,認為可以解油膩及幫助消化,但醫師及營養師提醒,茶及咖啡含有單寧酸,會阻礙鐵質及鈣質的吸收,飯後喝太多飲料,不僅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消化,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既已吃飽,其實不需要額外飲料,若想喝,也別喝太多,才不會影響消化。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茶或是咖啡對消化並沒有太大幫助,飯後再喝飲料,很容易讓腸胃負擔增加,反而不好。

新光醫院營養師陳雅吟表示,吃完牛排來杯咖啡,不少人會這樣搭配,但咖啡和茶含有單寧酸,會和吃牛排好不容易攝取的鐵質結合成不溶解的單寧酸複合物,進而影響鐵質的吸收。即便吃的不是牛排,是一般的飯菜,咖啡及茶也會將飯菜中的鈣質吸附掉,尤其不少人喝咖啡,還加糖跟奶精,就增多一堆熱量。

事實上,不僅是茶跟咖啡,優酪乳、養樂多及果汁也是很多人飯後會搭配的飲料,陳雅吟指出,優酪乳雖含有益生菌可以幫助消化,但如果吃飽了,又再喝優酪乳,對腸胃的負擔可能遠高於益生菌對消化的幫助,吃優酪乳最好的時機,其實是在兩餐之間,對人體的負擔最小。

(中國時報)

評論


經濟成長的新算法/于國欽

■以連鎖法編算實質GDP,是先算出經濟成長率,再據以連鎖成為實質GDP數列,我國以普查年為參考年(reference year)編製連鎖量指數,參考年指數為100.0,指數的成長率即經濟成長率。

■定基法5年換一次基期,以基期年的價格結構編製未來5年的實質GDP,編100年統計時以95年為基期。而連鎖法則永遠以前一年為基期,編100年統計時以99年為基期,編101統計又改以100年為基期。

經常讀報的人總有個疑惑,明明出口升溫的說法言猶在耳,十天後景氣領先指標卻呈下滑,不久零售又告衰退,但過兩天就業人數終於回升,景氣數據好好壞壞,讓人愈看愈糊塗。

然而,經濟好壞最後還是得由國內生產毛額(GDP)來認定,因為出口、股價、零售、失業都僅呈現景氣的某個面向,只有GDP涵蓋最為完整,因此五十多年來GDP一直是各國判斷經濟好壞的最重要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判斷經濟榮枯所採用的是實質GDP而非名目GDP,兩者有何差別?以民國63年為例,我國該年名目GDP成長33.9%,乍看會以為經濟大好,但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GDP僅增1.2%,經濟情勢可說是非常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一年阿拉伯國家大幅調高油價,導致能源危機,舉世皆陷入通膨的惡夢。

定基法難呈現經濟實況

依固定價格(constant price)估算者是實質GDP,依當期價格(current price)估算者是名目GDP,前者可以排除通膨所帶來的虛胖,而這種編製實質GDP的方式稱為定基法(fixed based),其編製方式是選擇某一年的價格做為基期,隨後五年依此固定價格乘以生產量編算實質GDP。在十年前物價體系穩定上漲的年代,定基法一直是詮釋經濟成長的最佳方式。

但自從本世紀全球化生產,半導體、電腦及家電等資訊科技產品(ICT)年年跌價,這個變化崩解了物價年年上漲的均衡體系。面對價格體系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循定基法所編製的經濟成長,已難以呈現實況。

譬如說,目前的基期是民國95年,95年資訊科技產品(ICT)的價格是100.0,100年降至59.23,101年再降至56.61,價格下滑之快,超乎想像。試想,以近年ICT的「高產量」乘以95年的「高價格」,雙高之下,自然會高估實質GDP,進而高估經濟成長。

這好比牛頓、李白兩位同學修了微積分、經濟學、國文三科,牛頓數學最拿手,這三科的學期分數依序是90、80、70,李白文學造詣佳,學期成績依序是70、80、90。

當這三門課的學分是4、3、2時,牛頓平均分數82.2分,優於李白77.8分,但當這三科的學分變成2、3、4時,則李白平均成績82.2反而優於牛頓77.8。

日韓歐美改採連鎖法

這個例子說明學分(權數)改變,會影響最後的統計結果,當牛頓的強項微積分從昔日4學分降為2學分,定基法(fixed - based)仍依舊的學分體系估算,得出平均分數82.2,而連鎖法(chain - linked)則依新的學分結構,所估得的平均分數是77.8,定基法顯然是高估了。

十年前價格體系穩定上漲時,定基法五年更換一次基期,尚能準確呈現經濟成長,但隨著全球化價格體系快速變化,只有採連鎖法年年變更基期與之呼應,所估算的經濟成長才能正確呈現景氣實況,日、韓、歐、美早已採連鎖法,台灣也將於今年11月跟進,相信此法所呈現的經濟成長會更接近事實。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0-12/Clipping/656/ANLA00_T_01_03.jpg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