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新聞自選輯 20200422

107年事故調查/普悠瑪翻覆前時速140 超速無煞車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去年重啟調查二○一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台鐵普悠瑪事故,昨對外公布調查事實資料報告。經重新解讀列車ATP、TCMS、TC/MC、BECU等資料紀錄器,及車前、行車影像紀錄器後,確認列車翻覆時,車速確實達時速一百四十公里;司機員在列車翻覆前一秒,未控制司軔閥把手進行煞車,只緊急將電門推至OFF,但已來不及降速,無法阻止列車出軌翻覆。



運安會報告從出發到翻覆,逐一列出事故重要問題。首先是該事故列車前一趟任務,從南港行駛至樹林調車場的110B次,就曾發生主風泵(空壓機)強制停機狀況,該司機員卻說未發現,也未回報調度員,錯失於樹調更換備用車的機會。

而事故列車行駛過程中,總共出現十三次MR(總風缸)壓力不足,當MR壓力小於五.五bar時,列車會強制切斷動力,使列車滑行;小於五bar時,列車更將強制煞車。

人機介面設計上有誤導駕駛可能性
運安會指出,調查也發現,駕駛前的人機介面,設計上有誤導駕駛的可能性,當駕駛將ATP自動防護系統關閉後,介面就會顯示ATP故障(代碼九一五),但若真是故障,應會出現不同代碼,司機員誤認為ATP故障影響列車動力,因此一直忙做無效的故障排除動作。

司機員在MR不足切斷動力後,開始嘗試將電門關到OFF再推至一百四十公里,在十二個區段都有這樣做,次數多達數十遍。運安會鐵道專業小組召集委員李綱表示,台鐵司機員可能有師徒制、口耳相傳,教導當ATP異常影響動力時,將電門關到OFF再推至一百四十公里就會恢復正常;所以司機員在列車動力不足時,就不斷做這動作,也因此常有超速。

對於列車ATP功能是否正常、司機關閉ATP有無通報、列車傾斜系統有無作動等疑問,李綱表示,ATP功能都正常、傾斜系統也有正常作動,司機員關閉ATP後雖有通報,但不是關閉當下即時告知。

預計八月發布最終調查報告
運安會副主委許悅玲指出,事故調查是避免相關事故再發生,不以處分或追究責任為目的,這次事實資料蒐集完畢發布報告,後續將追查為何狀況會發生,且會進行分析改善作業,預計八月發布最終調查報告。

103.jpg (800×395)

(自由時報)

社會

美軍機再飛我南方空域

美國四艘航空母艦爆發武漢肺炎群聚感染,並未影響美軍在南海的海、空演訓行動。根據追蹤軍事飛行器動態的推特「飛機守望」(Aircraft Spots)昨公布資訊,美軍一架EP-3E電偵機取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巡弋。這也是美軍自今年四月起,第十一度派軍機航經我國南方外圍空域。

美軍「羅斯福號」等四艘航艦官兵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影響美軍在印太地區的部署,但根據第七艦隊近日公布資訊,美軍兩棲突擊艦「美利堅號」在南海一帶執行任務,更進行F-35B戰機起降演練。另外,美國海軍作戰艦「邦克山號」神盾巡洋艦、「貝瑞號」神盾驅逐艦,也一同在南海現身。

這是美軍機今年四月起,第十一度派赴巴士海峽、南海;也是繼美軍一架P-3C反潛機四月十八日現身此海域後,再度有美軍機於此海域活動。

(自由時報)
--
帶3歲娃攻玉山 玉管處:不鼓勵

玉山國家公園日前有家長帶著三歲女娃攀登玉山,事件在網路傳開後,引起許多山友撻伐,直指帶著幼童登玉山簡直是玩命。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登山尚無年齡限制,該隊伍攜幼登山有申請,沒有違法,但以三歲幼童來說,確實存有風險,並不鼓勵。

玉管處指出,清查近二、三個月來的登山隊伍,有四隊人員曾帶著四歲以下幼童登山,有關該家長帶著三歲女娃登玉山,最後是否成功登頂?因未有相關通報,尚不清楚。

雖然該隊攜幼登山人員有合法申請入山,過程並無違法,但因幼童心智、體能尚未成熟,連一般大人登山都會有風險了,何況是年幼的小孩,對於類似行為並不鼓勵。

玉管處也說,有關攜幼登山的申請案,如國小以下者,都會特別留意,從申請成功後,就會以電話聯繫通知,提醒攜幼登山應特別留意幼童情況,到了登山當天,入園查核也會注意隊伍情況,甚至在排雲山莊,工作人員也會審視隊伍情況,給予建議或協助,避免發生危險。

玉管處強調,登山是認識台灣土地的方式之一,但幼童對於事物認知或記憶可能有限,長大後是否還會記得曾攀過高山?要是過程中讓幼童感到不適或危險,不僅會失去原本的用意,也可能影響其對登山的印象,建議帶小孩登高山,還是以心智、體能成熟較佳。

(自由時報)
--
氣候變遷加劇 143科學家連署示警

世界地球日邁入第五十週年,台灣一百四十三名科學家發起連署,向政府及社會大眾示警氣候緊急狀態已迫在眉睫,如同武漢肺炎疫情,氣候災難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擴散迅速、衝擊不同領域,一旦發生將難以回復;科學家們疾呼,須立即採取整體性的改變與解決方案。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晃雄、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許泰文、台大農業化學系教授許正一、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俊全、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幸助等人發起連署,獲得全台八十二個學研單位、一百四十三名科學家響應,呼籲政府落實能源效率改善、減少碳排放、恢復生態系統等措施。

周桂田表示,一向以科技發展治國的台灣,多數政策決策者與社會菁英僅視氣候變遷為環境議題,仍未能警覺氣候緊急狀態對經濟、社會的重要性。許晃雄指出,全球氣候已邁入緊急狀態,這是台灣科學家的共識,台灣就環境與地理位置上屬於脆弱國家,須立即反應才能因應急迫威脅。

許泰文表示,極端海水面災害如暴潮與巨浪,會使海水更靠近海岸防線,造成海水倒灌、國土流失、衝擊生態機率上升,威脅沿海人口密集區的經濟與民生安全,「如果氣溫上升攝氏兩度,嘉南平原就會被淹沒。」林俊全也呼籲,國際學界陸續推動永續海岸管理策略,台灣應立刻跟上國際步伐。

許正一表示,土地在全球暖化的角色被低估,「土壤做為地球的皮膚,是碳的儲存池,碳存量遠高於大氣。」台灣擁有極高的土壤多樣性,可善用優勢,整體性規劃永續土地管理策略、積極減碳。

周桂田說,當前疫情嚴峻,各國政府已展開紓困;除了第一階段的救急,世界銀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歐盟都已開始思考布局「後武漢肺炎時代」,也就是當疫情平穩後,如何執行綠色新政、綠色紓困,呼籲台灣當局應儘速展開行動,「超前部署」應對氣候緊急狀態。

(自由時報)
--
世新社發所停招案 重啟審議

教部駁回停招申請 世新提訴願 政院撤銷教部處分
世新大學社發所停招案重啟審議!去年教育部駁回校方停招申請,但世新大學校方提出訴願,行政院訴願會近日判決學校勝訴、教育部需撤銷上述處分。世新校方稱此舉維護大學自治,教部將在兩個月期限內重審該案重作裁決。

世新勝訴︰維護大學自治
世新社發所被校方認定招生不佳,去年一月開會決議停招,但社發所師生質疑校方從上而下停招,有違現有師生權益;該案送至教育部審查,教部去年八月駁回停招案,但校方請律師告上行政院訴願會。行政院訴願會近日判決學校勝訴,撤銷教育部處分,要求須在兩個月內重啟審議及處置。

世新校方昨表示,政院認定校方處置的程序合法,並指教育部審查大學系所停招案等,不應受到外部壓力而更改標準,否則有違行政法,訴願撤銷教部處分,可匡正國內高教民粹導向,未來將待教育部重新審議。

但世新社發所教授陳信行表示,政院偏信校方律師的片面之詞,社發所停招案是校方決議停招後,才與社發所師生展開溝通,有違師生權益,並未公開透明,也沒有溝通,認為真相只有一個,希望教育部堅持先前駁回停招的原則。

社發所學生也集體討論並指出,政院未掌握與調查該案全貌,教育部當初駁回停招,是為了維護教師工作權及學生受教權,若此例一開,未來私校就可以「不聽話」為由,針對性地裁撤系所,殺一儆百,盼教育部防止私校恣意妄為,避免高教陷入亂局。

教部︰兩個月內另做適法處置
教育部表示,尊重政院撤銷的決議,將檢視法規,於兩個月內另為適法處置。教部同時重申,對於大學基於校務發展、人才培育及教學品質等考量,規劃增設調整院、系、所、科或學位學程,教育部一向給予大學尊重;但系所停招影響師生權益重大,學校除應符合教育部總量標準及校內規定程序外,更應於規劃階段積極與師生溝通,以維護師生權益。

(自由時報)

生活

機捷普通車 開放攜帶自行車

推廣兩輪加桃園機場捷運輕旅行,機捷今年三月起開放民眾攜帶自行車搭乘普通車,不過,受到武漢肺炎防疫優先考量而未宣傳,至四月廿日的總使用人次為一百九十人次,對此,桃捷公司決定在疫情趨緩後,大力推廣機捷沿線輕旅行,拉抬機場旅客、通勤族之外的客源。

機捷目前有廿一個車站,橫跨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串起三個直轄市的特色景點,像是中壢老街溪、青塘園、桃園國際棒球場、蘆竹坑口彩繪村、新北大都會公園、台北車站周邊景點等,沿線還有A19棒球特色車站、A17原民意象特色車站及A21客家主題特色車站,開放乘客攜帶自行車,更便於搭機捷遊覽各景點。

桃捷公司說,開放民眾攜帶自行車時間為假日全天及平日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的普通車,開放第一節及第四節車廂各一個車門,除桃園國際機場園區A12、A13及A14a站不開放,其餘車站均可進站搭乘,票價採搭乘里程加五十元人車合併計費。

(自由時報)
--
興大團隊發現 牛羊測得傳染病原

衛福部十五日新列「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須通報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因屬新興病原,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費時一年監測百隻牛羊,從監測牛羊中測得病毒核酸及抗體,盼預警該新興傳染病病原已入侵台灣;因屬人畜共通疾病,以蜱蟲為傳染媒介,籲民眾山區活動要防蜱蟲叮咬。

興大獸醫學院副院長徐維莉指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二○○九年在中國湖北首度發現,隨後日本、南韓、越南皆傳確診病例,該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者可出現發燒、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致死率約五%至卅%;台灣去年十一月發生第一例的人類確診案例,後因多重器官衰竭致死。

徐維莉說,研究團隊二年前即針對本地放牧型態牧場展開此新興病原的監測調查,監測百隻牛羊後,從部分牛羊樣本中測得該病毒核酸及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盼預警該新興傳染病病原已入侵台灣。

徐維莉說,該疾病主要藉蜱蟲為傳染媒介,因民眾越來越重視戶外休憩活動,但多數人僅注意防範蚊子叮咬,提醒民眾不必過度恐慌,但從事戶外活動時最好穿著淺色衣物、長褲、鞋襪,也可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另避免在有野生動物出沒地區的草叢附近活動,可預防蜱蟲叮咬。

(自由時報)
--
山友注意!致死率最高30%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

衛福部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發現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不得不慎。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107至108年,針對放牧型態牧場監測調查此新興病原,在牛丶羊樣本中測得病毒核酸與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

興大獸醫學院教授徐維莉表示,此感染症為近年在亞洲地區發生,藉由「蜱」媒介傳播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血小板與白血球減少等特徵,嚴重有出血傾向或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

2009年在中國大陸湖北首度發現,日本及南韓,越南都已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台灣108年有第一例確診案例,患者是70多歲男性,最後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發病前無出國史,但常到山區活動。

中興大學建議,戶外休憩活動時應注意防範相關蟲媒的叮咬,避免感染,建議戶外活動時宜著淺色衣物,避免在有野外動物出沒地區草叢活動,可穿長褲、鞋襪,並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若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應提醒醫師相關戶外活動史,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聯合報)
--
賣屋所得申報 兩大鬆綁

財政部近期針對房地交易案件所得稅申報問題,有兩大鬆綁。第一是放寬房地交易舊制綜所稅重購退稅適用範圍,直系親屬設籍、但未列受扶養對象也可適用;第二則是針對遺贈取得房地,可比照繼承案件,符合一定條件下,可自行選擇採房地合一新制或舊制課稅。

台北國稅局表示,為減輕民眾換屋自住的負擔,所得稅法中提供重購退稅優惠,民眾買屋、賣屋間隔在兩年內,且符合自住條件,所繳納的所得稅可申請退稅或抵稅,無論先買後賣、先賣後買都適用。

其中符合自住規定的要件其中之一必須是房屋所有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在當地辦理戶籍登記,財政部過去要求,若是以直系親屬來辦戶籍登記,直系親屬必須同時被納稅人列為受扶養對象才可適用,不過今年財政部已透過解釋令放寬這項規定,即使直系親屬未列受扶養對象,也可適用。

國稅局舉例,小陳在2017年7月出售自用住宅A屋,僅小陳父親戶籍掛在A屋;隨後小陳存夠了錢,在2019年3月小屋換大屋,買了新房B屋自住。小陳即使沒有將父親列為受扶養親屬,也可在辦理2019年綜所稅結算申報時,扣抵或退還所得稅。

其次,財政部去年發布解釋令,民眾因接受遺贈而取得房地,可比照繼承案件,若被繼承人在2015年12月31日前取得,且納稅人在2016年1月1日後受遺贈取得者,原則採舊制課稅,但若符合自住房地,可自行選新制或舊制擇優課稅。

房屋出租押金 兩方式課稅

報稅季來臨,有殼族注意了,無論去年是將名下房屋出租,或是脫手賣出,記得留意報稅眉角。國稅局提醒,去年若是賣房,須釐清這筆房地交易是屬於新制或舊制課稅;若是出租當包租公、包租婆,也要留意押金課稅等問題。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自2016年實施,不動產取得時點會影響出售房地利得計算及申報方式,可分為新、舊制兩種。

南區國稅局表示,個人在2016年1月1日後出售2015年12月31日前取得,且持有期間超過兩年的房地,屬於舊制課稅範圍,必須課徵財產交易所得稅,去年個人若有房地交易屬舊制案件,今年5月報稅時,千萬別忘記申報。

據了解,由於財產交易所得不在綜合所得稅查調服務所提供的資料範圍內,往往有納稅人忘了主動申報,而過去不動產買賣交易,向來是國稅局查核重點,會計師表示,納稅人務必要注意新舊制適用並誠實申報。

南區國稅局提醒,計算房屋交易所得時,要以房屋出售時的成交價減除原始取得成本、費用後計算所得額,來課徵綜所稅。近期國稅局才輔導一案,民眾未核實申報,而是以房屋評定現值並按部頒標準計算所得額,經輔導後,才改以實際成交價扣除成本費用後來核算並補稅。

另外,房屋若未脫手賣出,許多有殼族也會選擇當起包租公,國稅局提醒,房東記得申報租賃所得,否則遭民眾檢舉逃漏稅,得不償失。而房東收取押金,到底需不需要報稅,是最常讓房東一個頭、兩個大的問題。

台北國稅局表示,押金課稅問題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押金直接存在銀行或郵局,此時必須設算這筆押金的利息,列為租賃所得;第二種情況,若房東將這筆押金用來投資或其他運用,且衍生的所得已經申報,則可將押金利息扣除已申報的衍生所得,來申報租賃所得,避免重複課稅。

舉例而言,王老先生出租房屋,年租金100萬元,並收取押金30萬元,王老先生在申報當年度租賃所得時,除了租金100萬元外,還要再加計押金利息,以當年度郵局一年期存款利率計算約3,000元,合計100.3萬元計入租賃所得。

而假設王老先生將押金用來投資購買基金,當年度獲配收益約2,000元,在報稅時,要申報營利所得;但為免重複課稅,租賃所得部分可扣除2,000元,申報為100.1萬元。

如果房客提早解約,或有其他違約事項,房東將押金沒收,國稅局表示,沒收的押金在稅務上視為違約金性質,必須列入其他所得,而非租賃所得,無法適用租賃所得的43%必要費用率。

photo.php (450×450)

列扣房貸利息 避免犯三錯誤

民眾在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只要符合一定條件,並取得金融機構相關單據憑證,就可列舉扣除購屋借款利息,不過民眾也常出現三大錯誤,提醒報稅時要留意。

列舉扣除購屋借款利息,須符合自住要件,也就是在該房地辦完戶籍登記,且無出租營業情形,每一申報戶以一屋為限。

在實務上,民眾列舉扣除購屋借款利息時,常會不慎出現三大錯誤,遭到國稅局剔除補稅。

首先,必須是因購買自用住宅而向金融機關借款所支付的利息,才可列報,不包含私人間借貸。國稅局表示,如是修繕貸款、消費性貸款等,就不算購屋借款利息,就無法列報;此外若是以房屋作為擔保借款,雖以「購屋借款」為名義,實際用途並非用來支付買屋款項,也不能列報。

其次,必須是原始購屋借款才可列報。國稅局表示,非屬購屋的增貸部分,所支付的利息不能列報,如果貸款銀行變動或換約,僅可就原始購屋貸款未償還額度內列報所付利息。

第三種常見錯誤,就是兩個門牌房屋打通後,誤以為兩屋貸款都可列報。

(經濟日報)

政經

當年喊水會結凍/前省議長劉炳偉病逝

前台灣省議會議長、前立委劉炳偉昨凌晨於板橋中興醫院過世,享壽六十七歲;他當年是政壇當紅炸子雞,後因財務問題淡出政壇,晚年投入宗教服務,自稱「廟公」,許多政要仍時常前往請益、探望。一生跌宕起伏,終歸於平淡沉寂。

劉炳偉女兒、新北市議員劉美芳表示,父親罹患口腔癌多年,昨病情急轉直下,家人已有準備;因來不及更改行程,她昨強忍悲痛出席記者會,為新北市公務員爭取加發防疫獎金。

劉炳偉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板橋首任市長劉順天,劉炳偉於家中排行老大,與三弟劉炳華兩人從政;老二劉炳煌從商,擔任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老四劉炳中習醫,經營板橋中興醫院,四兄弟各擁一片天,撐起劉家在板橋的影響力版圖。

劉炳偉二十七歲時以國民黨籍代表家族參選板橋市民代表,一九八一年當選台灣省議會議員,平步青雲,一九九四年當選台灣省議會議長至一九九八年凍省,成為末代議長;一九九八年當選台北縣第一選區立委,後因競選連任失利而淡出政壇。

劉炳偉叱吒政壇二十餘年,當年人稱「喊水會結凍」,但炒股失利又涉入弊案,爆發財務危機。淡出政壇的劉炳偉,有女兒劉美芳繼承衣缽,劉美芳表示,靈堂設置完畢會對外說明,將設在位於板橋民權路的服務處。

(自由時報)
--
前省議長劉炳偉 病逝

台灣省前議長、前立委劉炳偉昨天病逝,享壽67歲,女兒新北市議員劉美芳表示將先移靈,再對外說明如何處理後事;國民黨組發會前副主委王國傑則辦告別式,前主席吳敦義等人到場致哀。

劉炳偉家族3代從政,他父親劉順天從房地產起家後投入政治,曾前台北縣議員和板橋鎮長、市長。劉炳偉27歲代表家族參選板橋市民代表,從代表、主席一直到前台灣省議長、立委,他在政壇交遊廣闊人脈深厚 ,前後叱吒政壇20多年。

1992年他弟弟劉炳華當選立委,1994年他擔任最後一任前台灣省議長,後來選上立委,是劉家政治光環最盛的時候。

退休後,劉炳偉在宗教界服務,卻深受口腔癌等病痛所苦,去年他女兒劉美芳爭取國民黨內提名,要參選新北市板橋東區立委,卻忽然宣布退選。當時劉美芳指劉炳偉罹癌開刀後,身體情況不理想,檢查報告出爐發現癌細胞移轉,希望退選陪伴父親接受治療。

劉炳偉先前在台北榮總住院治療,但病情惡化,約1周前轉回板橋中興醫院就近治療照顧,昨天凌晨2點左右過世。

昨天她遭喪父之慟,卻來不及取消已訂記者會,依然出席力挺防疫第一線工作人員。劉美芳神情憔悴感謝大家關心並表示,事情才剛發生,將先移靈,設好靈堂再對外說明。

另外,王國傑於本月4日凌晨過世,享壽70歲,昨天在基隆殯儀館至德廳公祭,吳敦義、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及多名政界人士都到場致哀,但未受訪。

國民黨表示,王國傑是吳敦義擔任黨主席時期重要幕僚,也曾擔任馬英九競選黨主席基隆後援會總幹事、台北市黨部文宣組長、行政院政務顧問,今年3月9日才卸下組發會義務副主委職務。

(聯合報)

國際

金正恩傳手術後病危 國際關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廿一日報導,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動心臟手術後命危,消息來自多名知情的美國官員,美方研判此情報可信,正密切關注此事,並商討應變計畫。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廿一日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坦承美國不清楚金正恩的現況,正觀察情況發展。中國與南韓則是淡化此一問題,中國外交部稱不知此消息何來;南韓總統府青瓦台高層官員向韓聯社表示,沒跡象顯示金正恩健康有恙。

南韓︰無跡象顯示金的健康有恙
由脫北者經營的南韓網路媒體《每日北韓》廿一日稍早報導,金正恩十二日在平安北道香山郡妙香山附近、專為金氏家族治病的香山治療所(Hyangsan Hospital)動心臟手術,目前正在當地香山別墅接受專業照料。他的醫師團隊來自首都平壤三家醫院,多數在評估金正恩術後狀況穩定後離去。CNN報導指出,多數醫生在十九日離開,只有少數繼續留在當地;另有金正恩保鑣近卅人,還不包括提前部署在香山別墅周遭的護衛隊。

金正恩十一日現身出席北韓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四天後,該國迎來紀念北韓勞動黨創黨暨開國者金日成誕辰的太陽節參謁錦繡山太陽宮大典,卻不見金正恩出席報導,這是他自二○一二年掌權以來首度缺席,病重傳聞恐非空穴來風。

心血管有問題 常上白頭山導致惡化
《每日北韓》的單一消息來源指出,金正恩心臟問題來自他肥胖、菸癮及過勞等問題,導致其心血管去年八月以來處於發炎狀態;偏偏他近來多次造訪東北亞最高的中韓邊界白頭山,山區氣壓低,以致病情惡化。此人另指出,十二日當天曾有一架直升機遭目擊從平壤起飛,金正恩專車也同時出動,但無法得知他搭乘何者。根據北韓官媒報導,金正恩最近一次前往白頭山為去年十二月。

南韓總統府青瓦台發言人姜珉碩廿一日表示,目前尚未發現北韓內部有「異常動靜」,對於金正恩的健康狀況,青瓦台無可奉告。但青瓦台不具名高層官員向韓聯社表示,金正恩和親信目前待在地方城市,沒有跡象顯示他身體有恙,北韓黨、軍與政府都沒有出現進入緊急狀態的跡象。

觀察家認為,從一一年病逝的金日成到隔年接棒的金正恩,北韓官媒只要重大活動未報最高領導人行蹤,健康揣測即隨之四起,外界只能靠國家媒體和官方宣傳影片找尋蛛絲馬跡。金正恩一四年也曾消失超過一個月,後來他拄著枴杖現身,南韓情報人員才知道他去開刀切除腳踝囊腫。此次傳聞也有待觀察,甚至有分析師認為,或許他十五日只是顧慮「武漢肺炎」疫情,才避免與會群聚。

(自由時報)
--
10天沒露面 金正恩傳手術命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知情的官員,美國正在研究有關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手術後命危的情報。報導說,一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表示,金正恩健康的確有些問題,但究竟多嚴重難以評估。

金正恩沒有參加四月十五日祖父金日成誕辰「太陽節」慶祝活動,那是北韓最重要的節日,過去他從未缺席。四月十四日北韓試射飛彈,官方對他的動向隻字未提,引發外界揣測他的健康狀態。

金正恩最後一次公開現身是在十一日參加執政黨勞動黨政治局會議,他呼籲「執行嚴格抗疫措施,徹查新冠病毒滲透狀況」。

在美國媒體報導之前,由脫北者在南韓經營的網路媒體「每日北韓(Daily NK)」先傳出,卅六歲的金正恩因抽菸、肥胖和過勞等問題,十二日在金氏家族專用的妙香山地區香山診療所動了心血管手術,隨後在妙香山療養。報導說,金正恩術後恢復狀況不錯,因此從平壤召來為他動手術的醫療團隊成員多半已回平壤。

這個無法證實的訊息,加上金正恩多日未露面又缺席重要場合,引發各種傳聞。

北韓似乎有意闢謠,官方朝中社廿一日報導,金正恩廿日贈送禮物給模範勞工,還致函古巴總統祝賀對方生日。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廿一日對福斯新聞說,美國正在「密切關注」有關金正恩健康狀況的報導,「大家都知道,北韓是個相當封閉的社會」。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都未發表評論。

對美國來說,搜集北韓情報難度非常高。北韓嚴格控管領導人的相關訊息,金正恩在國內的地位有如神明,官方媒體的報導如果少了他,常會引發有關他健康的流言。

由於北韓沒有新聞自由,講到領導階層經常是個黑洞,分析師高度仰賴檢視官方媒體訊息和政治宣傳影片,以尋找蛛絲馬跡。

曾任職中情局北韓部門副部長、現為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的克林納說:「最近有一些關於金正恩健康的謠言。如果金正恩住院,這能解釋他為什麼沒出席四月十五日的慶祝活動。但是,多年來,關於金正恩或者他父親健康的不實謠言很多。我們拭目以待。」

北京、南韓否認金正恩病危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健康情況引發關注後,負責和北韓聯繫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廿一日告訴路透,金正恩據信沒有病危。南韓青瓦台則搬出用以否認關於北韓傳聞的說法,表示「沒有在北韓偵測到異常動態」。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廿一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此事,他表示中方知道關於金正恩的報導,但不清楚相關消息從何而來。

青瓦台發言人姜珉碩說,連金正恩是否如外傳動過手術都無法證實。他表示:「我們沒有什麼可證實的,截至目前也沒有在北韓內部偵測到特殊行動。」

南韓統一部和國防部雙雙婉拒置評。

南韓總統文在寅的安全顧問文正仁告訴法新社,他並未聽說任何金正恩健康情況的消息。

脫北者出身的首爾研究人員安燦一(音譯)表示,外傳金正恩在妙香山地區動心臟手術,但這種手術需要先進醫療設備,只有平壤有這類資源,在其他地方進行手術「毫無道理」。

(聯合報)
--
金正恩傳病危 市場新風險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傳出在心血管手術後「病況危及」,但之後南韓與中國大陸官員又對這項消息提出質疑,使這位狂人的健康情況成為投資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外的最新關注焦點,並增添市場的風險,因為金正恩的健康牽動東北亞地緣政治局勢。

CNN引述美方未具名的官員宣稱,金正恩上周接受心血管手術後化,「可能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況」。彭博資訊也引述美國官員報導,金正恩在術後病況惡化。

南韓和中國大陸則對這些訊息提出質疑。南韓青瓦台表示,金正恩已在北韓鄉村地區進行「正常活動」,也未發現北韓出現任何異常活動;中國大陸則說,不認為金正恩的病情嚴重。

韓元兌美元21日一度至1美元兌1,240.90韓元,為4月2日以來最低。閔京延稱,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為韓元增加另一層風險,除非當局介入以確保市場穩定,否則韓元可能跌至1,300低點。

南韓Kospi指數21日一度暴跌3%,公債殖利率走高。

(經濟日報)
--
全球新聞自由度 中國倒數第4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無國界記者組織(RSF)21日公布的最新全球新聞自由度排名,顯示中國在全球180個國家中排名177名,倒數第4,在亞洲地區僅勝土庫曼和全球墊底的北韓。無國界記者組織強調,這次排名與部分國家藉由武漢肺炎疫情打壓新聞自由的程度直接相關,各國強人領袖正利用疫情箝制媒體,並直指中國嚴控疫情爆發初期的相關報導,錯失早期遏阻大流行的機會;若中國有新聞自由,李文亮醫師等「吹哨人」就不會被打壓,有機會可避免疫情大流行。根據報告,亞太地區僅有四個國家居於新聞自由度良好或尚可的類別,分別是排名第9的紐西蘭與第26的澳洲,以及排名第42與43的南韓與台灣。

(自由時報)
--
抗疫為重 內唐亞胡將與政敵輪流執政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與政治對手、中間派藍白黨領導人甘茨廿日就成立緊急聯合政府簽署協議,兩人將先後擔任政府領導人各一年半,以因應新冠肺炎危機。

內唐亞胡在推特上說,「我承諾這個全國緊急政府將採取行動,拯救以色列公民的生命和生計」。甘茨則強調,這項協議使以色列免於舉行第四次大選,全力抗疫,並照顧所有以色列公民。

根據這項為期三年的協議,內唐亞胡在聯合政府中首先擔任總理,為期十八個月,甘茨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待內唐亞胡結束總理任期後,甘茨接替總理一職,內唐亞胡任副總理。

聯合政府先由卅二名部長組成,之後會擴大到卅六名部長及十六名副部長,將是以色列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政府。此外,以色列國會在未來六個月僅會提出抗疫相關法案。

以色列自去年四月以來已舉行三次大選,但黨派分歧嚴重導致組閣屢屢失敗,持續一年的政治僵局卻因新冠肺炎有所突破。

這份聯合政府協議象徵以色列政治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之一劃下句點,這對面臨貪腐指控的內唐亞胡來說是場勝利,因為他保住總理職位。

(聯合報)
--
南韓家族集團領袖年輕化 女性嶄露頭角

一份南韓當地的最新數據顯示,相較於往年,南韓企業集團中,來自老闆家族的女性與較年輕世代主管增加。

研究機構韓國CXO研究所在對南韓200大企業集團展開調查後發現,六個集團的董事長都出生於1970年代,且在這些集團的150位年輕主管中,有25%是女性。

掌理韓國前十大財閥的最年輕商業領袖,包括42歲的樂金集團(LG)會長具光謨、和45歲的韓進集團董事長趙源泰。具光謨於2018年接任會長時才40歲,趙源泰則在去年4月父親趙亮鎬辭世後,繼承公司。

此外,48歲的鄭志宣已擔任現代百貨會長13年;49歲的李仁玉,自2013年以來便一直擔任南韓耐火材料製造集團的會長。

這份調查也指出,還有15位年輕的副會長近期可望接任會長職務,例如50歲的現代汽車集團執行副會長鄭義宣、和49歲的耐克森輪胎副會長姜鎬贊;這兩人分別是各自公司現任領導人鄭夢九和姜炳重的獨子。

調查也發現,在南韓200大家族集團中,有33位年輕女社長,包括50歲的新羅酒店社長李富真、49歲的新世界社長鄭佑京等。

在1970年代出生、150名出身自老闆家族的年輕主管中,以在1970到1975年之間出生者最多,共24人,另外23人在1970或1971年出生,四人出生於1990年代;在這150人裡,男性占77.3%,女性占22.7%。

(經濟日報)

健康

聚焦抗疫 也要防腸病毒來亂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兒科醫師提醒,每年4月到9月是腸病毒主要流行期,3月初就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防範腸病毒找上門。

這對雙胞胎兄弟才11個月大,媽媽表示,兩兄弟宛如心有靈犀,平常就喜歡做同樣的事情,沒想到這次也一起感染腸病毒,弟弟先出現發燒,沒想到同日晚上哥哥也發燒,因雙胞胎由同一托嬰中心照顧,還不清楚兄弟發燒原因時,托嬰中心即電話通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

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每年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特別強,不只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感染,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這一對雙胞胎在3月初到醫院就診時皆出現發燒及口腔潰瘍等情形,經住院2週才痊癒。

馬志豪指出,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手部清潔衛生與咳嗽禮節。

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到醫院就醫。

(自由時報)
--
防疫也防腸病毒 中部重症、群聚掛零

4月起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中市豐原醫院出現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住院;但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中部至今重症與群聚感染掛零,研判是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數人更重視個人衛生與勤戴口罩有關。

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說,3月初有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雙雙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住院治療。

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托嬰中心主動告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媽媽說,雙胞胎兒子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也一起感染腸病毒。

馬志豪表示,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不只幼兒或學童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發病,大人也會得腸病毒。

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本月12日到18日台中腸病毒門急診169人次,約為去年同期867人次的1/5;不過台中市衛生局說,去年與今年4月,台中市腸病毒重症均為0,沒有校園因群聚停課。

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彰化今年腸病毒疫情曲線創下歷史低點,零重症,群聚通報也掛零。

桃園市腸病毒就診人次,與去年相比更是大幅下滑5、600人次。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去年3月29日至4月18日,腸病毒健保門診、急診就診1959人次,每周平均約6、700人;今年同期僅有338人次,每周平均約100多人次。

苗栗縣衛生局疾管科統計腸病毒數據指出,去年1至4月共通報41人,今年1至4月卻僅有15人,數量明顯銳減。衛生局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幼托、小學停班課也是原因之一。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裴仁生表示,目前腸病毒病例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許多,與防疫期間宣導勤洗手、戴口罩有一定關聯,不過腸病毒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是否會維持少量病例數還有待觀察。

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photo.php (799×580)

(聯合報)
--
拚腕力 健身教練斷上臂

比腕力看誰力氣大,可得當心!

一名24歲健身教練跟朋友比腕力,沒想到用力過度,竟然右手臂斷了,緊急就醫照X光檢查,醫師發現她的右上臂肱骨螺旋性移位骨折,立即施以「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但仍得持續復健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作息;歷經慘痛經驗,教練直呼:「以後不敢再玩了!」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主任王鍵元提醒,人體骨頭較能承受「壓力」,比較不能承受「扭力」。因此,大聯盟曾經有投手,因為投球用力過當,自己本身肌肉的力量就有可能造成骨折,提醒青少年不要玩比腕力,只要稍微施力不當,就可能造成骨折,後悔終生。

手術恢復良好 須復健3個月
這名病患本身是健身教練,因為好玩跟朋友比腕力,沒想到下一秒右手臂竟斷了,經施以「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後,經過一個禮拜的觀察休養,已經出院,目前恢復良好,但仍須持續復健3個月。

王鍵元表示,患者的肌肉非常結實有厚度,再加上橈神經圍繞右肱骨,增加手術的困難度。橈神經如果受傷,就不能比讚,手腕也不能往上,因此開刀必須非常小心;手術時,必須先將橈神經分離,再將鈦合金材質的鎖定加壓骨板,固定在橈神經下的肱骨斷裂處,由於怕拔釘手術再次傷及橈神經,骨折癒合後,鈦合金骨板也不用取出,留在原位。

(自由時報)
--
比腕力太用力 健身教練手臂骨折

一名24歲健身教練因為好玩,就跟朋友比腕力,沒想到用力過度,右手臂斷了造成嚴重骨折,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救,經過X光檢查,確診為「右上臂肱骨螺旋性移位骨折」。

中國醫大新竹附設醫院骨科主任王鍵元立即為患者開刀,以「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經過將近一周觀察休養,病患出院,必須持續復健3個月,才能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健身教練表示,「今後不敢再玩了,要好好復健。」

王鍵元指出,病患是一名健身教練,肌肉非常結實有厚度,再加上橈神經圍繞右肱骨,增加了「開放復位鋼釘固定」手術的困難度。橈神經如果受傷,就不能比讚,手腕也不能往上,因此,開刀必須非常小心。

手術時必須先將橈神經分離,再將鈦合金材質的鎖定加壓骨板,固定在橈神經下的肱骨斷裂處,由於怕再次拔釘手術傷及橈神經,骨折癒合後,鈦合金骨板也不用取出,留在原位。

王鍵元表示,人體骨頭比較能承受「壓力」,比較不能承受「扭力」,因此,大聯盟曾有投手因為投球用力過當,本身肌肉力量過大,引發骨折,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玩比腕力危險動作,只要稍微施力不當,就可能造成骨折。

(聯合報)
--
牙痛治不好 刷牙不正確惹禍/吳宥信(瑞安牙醫診所醫師)

38歲黃小姐就醫時表示,曾在其他地方接受至少4個月牙髓治療,抽掉神經後的牙齒雖然沒有那麼疼痛,但腫痛的感覺一直存在,時好時壞,尤其熬夜壓力大時,疼痛感更劇烈。

黃小姐因為牙痛老是治不好,四處求醫,痛苦難耐。我先將她的臨時牙套移開後,進行X光攝影,從影像中可以看到牙根最底部有些黑影,以工具探測牙齦也微微出血,臨時牙套也有破損情形。

初步研判應該是清潔不徹底引起感染導致發炎,診斷為牙髓壞死造成根尖感染,合併局部牙周病,先移除牙套並教導黃小姐正確的刷牙方式,觀察一週後回診,再進一步進行牙髓治療。

一週後黃小姐來門診進行治療時,表示配合我建議的刷牙方式,牙肉腫痛的感覺舒緩許多,也沒有劇烈疼痛的情形。

牙齒與牙齦交接處 易藏污納垢
民眾進行牙髓治療時,會配戴臨時牙套,臨時牙套因為要配合治療上的方便密合度較沒有那麼緊密。

此時若刷牙清潔方式不正確,很容易藏污納垢,累積的食物殘渣易引起感染導致發炎,當睡眠不足壓力大,免疫力下降時,牙肉特別容易出現腫脹發炎疼痛情況。

◎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下:

●刷牙要刷3次:咬合面、牙內側邊、牙外側邊。

●刷牙時,牙刷要放在牙齒與牙齦交接處。

許多人會不斷清刷牙齒上半部近咬合面的地方,這樣無法真正達到清潔的效果,特別是正在進行牙髓治療患者,若沒有徹底清潔,牙齒與牙齦交接處,累積的污垢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

清潔不徹底 引起感染導致病變
黃小姐在牙套與牙齦交接處,明顯的紅腫及牙齦略有萎縮情形,時間一久也可能導致各種牙周病變,牙縫變大,若不及時處理,牙周囊袋會隨著骨頭的流失越來越深,牙齦萎縮日益嚴重,甚至掉牙情形,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正確的刷牙方式。

(自由時報)
--
罹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45歲3條心血管嚴重堵塞

45歲的張姓婦人日前因心臟衰竭送醫,檢查發現3條心血管都嚴重阻塞,且「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數值異常超標達250mg/dl,進一步透過基因檢測,確診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所幸經健保署審核後,申請到血脂標靶抑制劑治療3個月後,「低密度膽固醇」順利恢復到正常值,醫師也提醒,此類患者務必嚴控壞膽固醇,才能降低復發風險。

亞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志偉表示,一般民眾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正常值應小於130mg/dl,不過該名婦人到院檢查後,數值卻高達250mg/dl,因數據過高不常見,研判是先天性疾病,經基因檢測後,確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因患者未發現,才加速動脈血管硬化,導致3條心血管都嚴重阻塞,引發心臟衰竭。

王志偉指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會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濃度攀升,是評估冠心病的關鍵指標,當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濃度過高,容易在血管壁堆積,並與纖維蛋白原、血小板、巨噬細胞等發生作用,造成血管粥狀硬化,進而阻塞血管,提高致死風險。

王志偉表示,一般民眾其低密度膽固醇需降至70mg/dl以下較安全,過去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會以藥物治療,不過療效不佳,且容易出現肌肉酸痛的症狀,目前類似張姓婦人的狀況,經健保署審查醫藥專家會審後,可使用血脂標靶抑制劑新藥(PCSK9抑制劑)治療。

血脂標靶抑制劑 有效降低壞膽固醇
王志偉指出,血脂標靶抑制劑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達50-60%,國外大型研究則顯示,可協助壞膽固醇超標的急性冠心症患者,未來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降低24%、死亡率降低至少3成,該名患者接受治療3個月後,低密度膽固醇順利降至70mg/dl以下。

王志偉強調,民眾若想讓低密度膽固醇降低,平時建議以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限制含糖類或酒精的食物及飲料,每天也要多吃蔬菜水果,才能保持血管健康,並提醒非每一位患者都能使用這款新藥,需經由醫師評估,並經健保審核才能使用。

(自由時報)
--
心衰竭患者防疫 勿擅停降血壓藥/顏群芳(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師)

疫情當道,許多人在研究既有的藥品與武漢肺炎的關係,期待能找出解藥,卻也同時發現有些降血壓藥似乎會增加感染風險,讓民眾產生是否要繼續服藥的疑慮。

新冠病毒要感染人類,是藉由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膜表面受體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結合,才能進到細胞裡面,來複製更多病毒,並殺死細胞,繼續感染其他細胞,偏偏ACE2又跟調節血壓的機制有關,具有影響血管收縮、鈉滯留的作用。

所有降血壓藥當中,又以ACEI(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和ARB(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這2大類藥物的作用機轉,跟ACE2比較有相連性,這2種藥會增加ACE2的活性,理論上也會增加病毒進去細胞的數量,提升感染機率,但另一方面ACE2也會增加抗發炎的作用,所以是否要繼續服用降血壓藥,成為一研究議題。

根據4月2日一篇發表在知名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文章,針對此類狀況提出相關建議,它將有在服用ACEI和ARB的民眾,分為2大類,一類是為了治療嚴重高血壓、心衰竭,服藥對這些人的健康來說,是具有立即好處的,即使是確診個案也仍要繼續使用。

輕微高血壓停藥 應諮詢醫師
另一類則只是為了治療輕微高血壓,再依照其是否感染武漢肺炎,細分為3個組別,包括陰性、陽性、陽性轉陰性,給予不同的用藥建議,其中只有確診為陽性且控制良好的輕微高血壓要停用ACEI或ARB藥物,但只有一般感染風險者仍要繼續使用。

大部分的民眾還是可以照常服用降血壓藥,因為利大於弊,不過如單純只是為了治療輕微高血壓,而無其他迫切需求,且同時確診感染武漢肺炎、曾接觸過確診個案、本身是醫事人員等具有這些高感染風險的民眾,才建議可先暫停使用降血壓藥,等到復原之後,再開始服用原本的藥物。

新冠病毒詭譎多變,所有的處置與建議,都會隨著更新的臨床證據、試驗來做調整,務必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隨意停藥,更不要亂服藥,建議還是要諮詢相關專業人員,才能得到最正確的消息。

(自由時報)
--
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 有救

台美醫療科技合作 獲突破
台美合作醫療科技突破!針對會造成失明的罕病「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XLRS),由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加州奈米技術研究院(CNSI)教授曾憲榮和Paul S. Weiss,以及台北榮總醫研部主任邱士華共同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奈米基因技術,通過玻璃體內注射或視網膜下注射超分子奈米粒子方式,可望更安全且精準獲得治療。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權威刊物《Advanced Science(先進科學)》,並申請專利。

好發男童 台灣患者約2千
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是一種嚴重的視網膜退化遺傳疾病,好發於男童,發病率約五千分之一至兩萬五千分之一,目前台灣約有兩千人罹病,曾憲榮表示,患者視力會受損,甚至視網膜剝離而導致視力喪失,而據研究顯示,RS1基因突變是造成此疾病發生的唯一原因。

邱士華指出,以往對此疾病多是通過腺病毒(AAV)將外源RS1基因引入視網膜的治療方案,但是後來證明效果有限,且對於其他基因突變所造成眼部疾病,無法精準做治療。

邱士華表示,團隊開發新技術,著眼於找出壞的基因並進行置換修補,將「超分子奈米粒子」及新型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做結合,進入到「使用更精密的達文西手臂做手術」,更有效修補RS1基因突變。

邱士華解釋,奈米技術具有如計程車般的精準性,把CRISPR/Cas9基因修補技術有如搭計程車直接送到RS1突變基因門口,也搭載要修補置換的材料,可更直接找到問題基因並作重組修補,未來甚至可發展成只要透過注射藥物,就能進行治療。

邱士華說,這項技術還有助於治療多種基因性疾病,如視網膜色素病變、夜盲症等,帶來改善視力的一線曙光。目標兩至三年進入人體試驗。

(自由時報)
--
為疫情焦慮? 細嚼慢嚥可靜心

新冠肺炎疫情看似來勢洶洶,許多民眾因新聞、網路或口耳相傳接收大量訊息,心情跟著起伏不安,焦慮、寢食難安甚至失眠。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宇恒建議可試試「細嚼慢嚥」來緩解壓力。

郭宇恒表示,最近門診發現部分患者受疫情影響,出現失眠或是失眠加重現象,即時疫情訊息提高警覺是很好,但若造成緊張、焦慮程度過大、時間過長,就可能影響身心健康,需要適時緩解,以免陷於無端擔憂,造成惡性循環。

郭宇恒建議民眾,可用「細嚼慢嚥」身心管理小技巧來緩解緊繃心情,「細嚼慢嚥」是嘉南療養院用來指導病患、家屬,在面對疫情危機時心情可以沈靜下來。

什麼是「細嚼慢嚥」身心管理小技巧?郭宇恒說,主要是將觀念融入生活,例如每天三餐挑一餐來慢慢吃,所謂「慢慢吃」並非故意慢動作吃,而是吃之前先看看飯粒的外觀及顏色、聞聞看味道、摸摸質感(先確實洗手)或嘴唇輕碰飯粒的觸感、細咬一下飯粒、放一口飯在嘴內慢慢咀嚼,再慢慢的吞進去。

郭宇恒強調,「慢慢吃」的過程中,突然有什麼想法,中斷吃飯也沒關係,發現後再將自己拉回繼續吃即可,吃完後記錄自己當時想法或感覺。

郭宇恒說,練習「細嚼慢嚥」,是學習察覺、平撫自己的情緒,觀察自己的反應及學習關懷周遭的人、事、物,避免莫名對未來投射過多恐懼。

他說,反覆練習後能轉移注意力、找到自己節奏,並訓練專注度及改變面對壓力的方式,很多人能平靜地面對疫情。

(聯合報)
--
沒抽菸咳超過1個月才就醫 檢查竟是肺腺癌

55歲林姓婦人沒抽菸,因咳嗽超過1個月,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斷層掃描,竟檢查出是肺腺癌第一期,還好發現得早,手術切除腫瘤後無須化療。

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偉群提醒,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忽略,民眾要有病識感,若長時間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超過3周,應盡早就醫檢查。

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之冠,因病徵不明顯,常延誤就醫。宜蘭這位林姓婦人到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就診,剛開始照射X光,隱約有個不明顯的白點,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因早期發現,醫師以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後,只需定期追蹤。

林偉群表示,肺癌的4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菸齡長且每年抽菸逾30包、有3親等內家族史、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與特定肺部疾病病人,目前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為肺癌篩檢的良好工具,能提高早期肺癌的發現機率,萬一不幸確診肺癌,也可以依肺癌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聯合報)
--
防疫減少回診 當心乾癬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數月,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五成乾癬輕度患者擔心增加感染風險未規律就醫,甚至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部分患者再度就醫時病灶已明顯變多、變大。一名罹患中度乾癬的四十歲男子,過去規律就醫,病況控制得宜,近兩個月未定期回診,導致病灶面積快速擴大,還延伸至頭皮、臉部、軀幹及四肢。

俗稱牛皮癬 須藥物調控免疫系統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表示,乾癬俗稱「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源於遺傳、外界感染源、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情緒壓力等因素,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不當活化、細胞激素增加,引起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患部可見紅色斑塊合併有銀色鱗屑脫落等現象。

患者一旦發病就無法根治,終生須藉由藥物調控免疫系統平衡,才能穩定控制病灶。然而,近來陸續受天冷、春節假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發現許多患者減少回診,甚至中斷治療數月。李婉若坦言,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乾癬患者較易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仍應維持免疫力避免染上新冠肺炎,一旦確診,重症風險恐高於一般民眾。

患部面積較大 吃藥加上紫外線治療
李婉若表示,臨床上會針對面積較小病灶,開立外用藥膏治療;面積較大的病灶,會加開全身性口服藥物同時輔以紫外線照光治療。如果患者仍無法獲得良好改善,可為患者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以最新生物製劑抗介白素23為例,有超過八成的患者達到九成改善,也有近六成的患者可以完全看不見病灶。不過,患者需符合條件,才能申請健保給付。

生物製劑同時具便利性,皮下注射頻率有每一周兩次、二周一次、每月一次、兩月一次及三月一次的劑型。眼見針頭會害怕、會暈針的患者,可選擇筆針型產品,注射時看不到針頭,置於皮膚按壓下去即可,同時可降低患部疼痛感。

使用生物製劑 須追蹤一些感染疾病
不過,李婉若也提醒,生物製劑的肝腎副作用比部分口服藥物少,長期臨床觀察顯示安全性高,且能有效調節失調的免疫系統,但仍要注意追蹤一些感染疾病,如B型肝炎患者、C型肝炎患者及結核病患者等,這類患者如果同時需要使用生物製劑,均須定期回診追蹤感染變化情形。

要避免新冠肺炎來敲門,乾癬患者除了要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平時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等,同時要讓作息與睡眠規律、飲食營養均衡、學習紓解壓力,更要避免抽菸喝酒等誘發惡化的因子。另外,由於陽光中有段特殊波長的紫外線正是臨床上照光治療所用,建議患者可每天抽空到戶外曬太陽,有助穩定病況。

(聯合報)
--
腳踝扭傷別輕忽 3招復健自救

腳踝扭傷常見,若輕忽治療,可能變成慣性扭傷,影響行動。物理治療師提供3招供傷患居家復健,也提醒腳扭傷要先冰敷,不能熱敷,搞錯了會使患處腫成像「麵龜」,得不償失。

一名愛打羽球的大男孩,最近運動時腳沒踩穩,「啪」一聲,腳踝外側疼痛無比,他以為休息就沒事,結果腳踝腫得像「麵龜」,就醫發現外側韌帶撕裂。

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黃富明說,近年運動風氣興盛,很多人不慎扭傷腳踝,病例數約增2成,如果輕忽未治療,會引發慣性扭傷。

「很多人腳扭傷,以為要先熱敷,其實大錯特錯!」黃富明說,扭傷時第一個動作應先冰敷,不是熱敷,否則會使血管擴張,讓腳更腫。扭傷時,也可把腳抬高,減少體液滯留,減少患處負荷,也別逞強走動。

腳踝扭傷在治療上有儀器物理治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體外震波及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RP)等,若是放棄治療,會造成踝關節結構不穩,支配踝關節的肌肉不平衡及平衡功能受損,變成慣性扭傷。

黃富明提供3招居家復健作法,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讓患肢墊高於心臟,在不痛的情形下重複讓腳底板下壓再往上翹,每回做20至30下,1天3回,幫靜脈回流到心臟。

第2招採坐姿,膝蓋伸直,再找條彈力帶綁在腳板往身體內側拉,讓腳板外翻,每天3回,增強外側肌群。第3招是在扭傷後期練「金雞獨立」,讓患肢單腳站立,先扶牆練習到慢慢放手,每次10至15秒,每回做10至15次,1天做3回,訓練腳踝穩定度。

(聯合報)
--
120公斤壓垮膝關節 術後行走自如

體重120公斤的劉姓婦人行動不便,必須有人攙扶,換了人工關節還是走不動,才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終於可以行走自如。劉婦說,「早知道就應該先減重,膝蓋也許可以用更久。」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疫情嚴峻期間,千萬不要因為待在家,「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身體肥一圈而增加負擔。

60歲劉婦表示,體重一直是自己的大問題,但怎樣都瘦不下來,10年前朋友就推薦接受減重手術,卻總是考慮很多,等到無法行走,骨科醫師建議兩邊都要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走路,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手術。

李旻憲指出,婦人手術後3個月減了25公斤,體態輕盈後,不僅可以自己走路,連降血壓藥也從每日3顆減到只要1顆,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原因就是減重讓血液輸送面積縮小、心臟負荷變小,降血壓藥也就可以跟著減量。

很多「超重量級」的人有意採取減重手術,卻很擔心手術風險。李旻憲說,任何手術都一定會有風險,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手術風險跟著降低,台中慈濟醫院採用醫療級高畫質、高解析度影像整合式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手術,比傳統內視鏡更清晰,對血管辨識度更高。

李旻憲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最近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高危險群,感染後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在家防疫也要少吃、多動,維持健康體態,達到身心強壯。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