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工會批判學術詐騙 潘文忠︰已祭防制措施
學術倫理爭議延燒,全國私校工會昨天在立法院開記者會,指我國在二○一二年到二○一六年因假審致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有七十三篇、居世界第二,抨擊我學術界無恥。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表示,被撤稿的七十三篇論文,六十三篇是過去兩位副教授(陳震遠和陳震武學術醜聞案)的論文,不宜以兩位副教授來代表全台灣學者,取樣狹隘不具代表性和全面性,對全國努力學術專業的教授不公平。
教部要求論文須公開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碩士學位論文爆抄襲,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和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南華大學教授謝青龍,昨在立委陳椒華陪同下開記者會。潘文忠回應表示,為防止違反學倫或冒名代寫等事,教育部已祭出各種防制措施,要求論文須公開,且做為核定大學招生的重要指標,要求大學授予學位貨真價實等。
尤榮輝表示,高官政要和學術龍頭的研究,已成為大眾抓鬼對象,顯示社會對學術界的高度不信任感,讓學術公信力搖搖欲墜,依「論文撤稿監視」統計,台灣被撤稿之國際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二,質疑已淪為「學術詐騙國」。輔大教授戴伯芬更直批,學術界缺乏恥感。
尤榮輝將學術詐騙分為數種類型,一是以「共同掛名作者」手法,增加個別作者出版量;二是「學術工廠的制度性剝削造假」,學術大老以國家經費建立學術生產線,製造大量論文;三是「外包式論文代寫」,急需應付教師評鑑或限年升等的年輕教師、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找人代寫論文;四是「家族式論文抄襲」,教師抄學生、先生抄太太;五是「政治人物在職進修」,花錢找人代上課和代寫論文。
尤榮輝表示,二○一四年七月爆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現為屏東大學)副教授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的學術醜聞,用一百三十個人頭帳號以通過同儕審查,其弟陳震武是當時教育部長蔣偉寧的學生,其中五篇被撤銷論文,蔣偉寧為共同作者,蔣偉寧受波及請辭教育部長,二○一六年再爆發台大教授郭明良論文造假案,前台大校長楊泮池受波及辭任校長。
李眉蓁抄襲案 中山大學:一個月完成審查
校長︰抄襲讓中山蒙羞 不容踩紅線
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碩士學位論文爆抄襲案,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昨天在續任校長典禮受訪表示,中山大學不容忍踩紅線,十多年前的論文涉抄襲,讓中山大學蒙羞,中山大學已啟動學術倫理委員會機制,目前送外審委員進行審核,預計再一個月可以完成審查,中山大學深切檢討,但絕不放棄,現在所有的學位論文必須公開且經比對檢核,確保謹守學術倫理。
中山大學七月二十四日初審認定李眉蓁碩士學位論文,與童振源教授之專文及雷政儒之碩士論文「高度相似」,外界撻伐聲浪不斷。
鄭英耀昨受訪表示,今年四月已要求學位論文須公開,也要經過比對檢核,目前李眉蓁的學位論文涉抄襲案,依違反學術倫理程序進行中,送外審須時三週,預計再一個月可以完成審查判定是否抄襲,學術倫理委員會開第二次會時,亦會請當事人(李眉蓁)、指導教授出席說明。
鄭英耀表示,中山大學近年學術表現有目共睹,不能因為一篇十多年前論文,就讓所有師生努力心血白費,會深切檢討,但絕不放棄,續為國家努力培育人才。
(自由時報)
--
5年73論文造假 我糗排全球第2
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昨公布各國期刊論文造假統計,引用國外學術網站統計發現,在2012至2016年台灣期刊論文造假篇數高達73件,在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中國276篇,宛如學術詐騙國。對此教育部回應,涉及造假的論文中,有2位副教授就佔了63篇,用2人行為論斷台灣是抄襲大國並不恰當。
全國私校工會昨開記者會表示,根據國外追蹤學術論文遭撤稿情況的網站Retraction Watch統計,2012至2016年台灣期刊論文造假篇數達73件,台灣為全球排名第2的論文造假國家,若考量學術人口數,台灣被撤論文數高居全球之冠,成為名符其實「學術詐騙國」。
私校工會指出,近年學術倫理案件弊端叢生,即便教育部設立「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學術界成立學術倫理及誠信辦公室推動教育課程訓練,但似乎仍難遏止歪風。
與會的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指出,台灣學術欺騙主要來自研究師生缺乏學術倫理信念,而學術界對於違反學術倫理者視為「人性問題」,缺乏恥感,造成只求成績而不擇手段。此外,被判定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大多都只是書面告誡,幾乎沒有懲罰機制,對於作弊者及學校包庇行為太寬容。
2副教授就佔63篇 「不代表台灣都在抄」
據《蘋果》了解,遭教團公布的73件造假案中,絕大多數為同儕審查造假(fake peer review),論文發表者於投稿階段就發生錯誤,和論文內容抄襲、或變造數據等無關。
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受訪時回應,據內部了解,該資料庫刊登台灣遭撤稿的70多篇論文中,過去曾爆發學倫案的2位副教授就佔了63篇,用這樣來斷定台灣是抄襲大國,並不恰當,「以2位副教授代表台灣,學界、專家不能接受。」
教長:真誠是基本 「論文會跟人一輩子」
潘文忠說,國內很多學者專家都非常優秀,審查委員遴聘有很多彈性,但委員在學位授予、文章刊登審核上必須更加留意。不過對於近來屢次爆發論文相關學術倫理爭議,潘文忠呼籲,「對論文的真誠是一個學術的基本態度」,不管是學位論文、升等論文還是期刊論文,都是學術發展的重要證明,會跟著人一輩子。
潘文忠強調,教育部對於防範論文抄襲、冒名、代寫等議題,已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對系所課責、列入招生核定參考指標,以及與國家圖書館合作開發比對系統等,也會讓各校慎選學術倫理審查委員。
外籍生遭列「剽竊」 中山:非在台研究
國內論文抄襲案件頻傳,《蘋果》接獲爆料指出,根據論文勘誤網站Retraction Watch登載,我國今年共12篇論文從國際研究期刊上撤稿,撤稿原因包括著作權爭議、資料錯誤、研究方法錯誤等,其中一篇被標註為「剽竊」,分別由4名作者撰寫,其中一人來自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坦承該名作者為校內的外籍博士生。
Retraction Watch統計今年截至前天為止,全球共有158篇刊登在學術期刊的論文被撤稿,當中有12篇跟台灣有關。其中一篇1月刊登在《生物分子結構和動態期刊》線上版的論文在5月30日被撤稿,原因是「剽竊」。
該論文由5名作者共同撰寫,作者分別來自中國江南大學、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巴基斯坦首都科技大學以及台灣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出版該期刊的英國出版社於5月13日發表聲明,指稱該篇論文有很大部分與2018年論文重複。
對此,中山大學回應,該篇論文撰寫者為校內外籍博士生,其於去年10月便赴新加坡進行移地研究,該篇遭認定為剽竊的論文是該生於母國修讀碩士學位的相關研究,作者群基於該生曾提供相關協助,故將他列為作者之一,與其目前於中山大學攻讀的學位研究主題無關。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若學生、教職員涉及學術倫理事件一定會審慎處理,校方可以容忍研究的失敗與錯誤,但絕不會輕縱刻意踩線的行為。
(蘋果日報)
--
我論文造假全球第二? 教長:取樣太少
論文抄襲風波持續延燒,全國私校工會引述國外學術論文搜尋系統的統計,指台灣從二○一二年到二○一六年,有七十三篇造假論文,僅次於中國大陸,諷刺台灣已淪為全球排名第二的學術詐騙天堂。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該私人資料庫非全面取樣,且造假論文作者,多半是日前違反學術倫理的兩名副教授,對其他學者不公平。
全國私校工會表示,教育部二○一四年設立「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但同年,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論文造假案下台,二○一六年又爆發台大郭明良論文造假案,隨後政府修訂法規,學術界也成立學術倫理及誠信辦公室,推動教育課程訓練,儘管政府努力建立防弊制度,但似乎仍難以遏止歪風,近日爆發中山大學在職專班碩論抄襲醜聞,更凸顯問題嚴重性。
私校工會也提到,根據學術論文搜尋系統(Retraction Watch)統計,二○一二年到二○一六年期間,台灣因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七十三篇,僅次於中國大陸的兩百七十六篇,但若考量學術人口數,台灣被撤論文的數量則高居全球之冠,形同「學術詐騙國」。
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直言,國內違反學術倫理案件大多只是書面告誡,或追回補助款,已升等教師頂多被撤銷升等資格,違反學術倫理幾乎沒有什麼有效懲罰機制。
潘文忠表示,該資料庫並非全面取樣,七十多篇偽造論文中,有六十三篇來自兩位副教授,用兩人行為來論斷台灣是學術詐騙國,並不恰當。
潘文忠強調,學術基本態度是對學術論文真誠,這代表學生、學者、專家也好,一個人在學術發展中的重要證明,是一輩子的事。對於論文抄襲個案,後續除加強學術倫理的教育外,也將針對防止抄襲或冒名代寫,提出相關配套措施,目前也與國家圖書館開發專屬的比對軟體,確保論文品質。
李眉蓁論文案 中山大學:一個月判定
中山大學近日因該校校友、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碩士論文抄襲案引發熱議,校長鄭英耀則在學術倫理風暴中續任校長。對於李眉蓁論文抄襲案,鄭英耀說,現已依照違反學術倫理程序處理中,預計花一個月判定是否抄襲,學術倫理委員會再開會,也會請李眉蓁、指導教授出席說明。
有關論文抄襲風波,鄭昨出席教育部國立大學新任與卸任校長交接典禮時強調,校方已發出公開道歉信,將深切檢討、勇於接受挑戰,「中山大學不會讓大家失望」。
鄭英耀也提到,已在今年四月廿九日達成決議,學生上傳學位論文電子版,不得再選「永不公開」選項,盼每本學位論文都禁得起各界的檢驗。另將研擬修定「碩、博士學位論文抄襲、代寫、舞弊處理原則」,也會要求在職專班加強學術倫理教育。
鄭英耀強調,校內過去沒有論文比對系統,有老師忽略了,也有學生踩了紅線,但校方不容許違反學術倫理。
潘文忠昨則在交接典禮上肯定鄭英耀,他表示,鄭任內成立東南亞研究中心,作為新南向發展重要智庫。另也在國艦國造政策下,打造亞洲第一個水下載人載具潛水艇,盼鄭校長打下的好基礎再創佳績。
除鄭英耀外,今起另有兩名校長續任,包括宜蘭大學校長吳柏青、台南藝術大學校長詹景裕。
另有四名校長新上任,分別是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陳明飛、台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
(聯合報)
社會
不只議員全家鉛中毒 名中醫師遭函辦
張彥彤:確定來源就告
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全家4口鉛中毒住院,檢出服用知名中醫診所開立的中藥粉含鉛量超標,衛生局前往該診所稽查,昨依違反醫療法將診所中醫師兼負責人函送法辦;張宏年的兒子、市議員張彥彤表示,全家深受鉛中毒之苦,等到全家治療完成,將進行神經學相關檢測,一旦確定鉛中毒來源,一定提告。
赴同診所 1婦驗出重金屬
據了解,不只張宏年一家受害,上月也有一名婦人出現腹痛、嘔吐、骨頭痠痛就醫,驗血發現鉛中毒,經追查婦人也是服用與張家同一家中醫診所開立的中藥粉。婦人肝功能指數異常,轉診至台中榮總,院方查出她近期有服用中藥粉,抽血檢驗重金屬,確診鉛中毒,醫院已通報衛生局,婦人準備把藥粉送驗,希望不要再有人受害。
前議長張宏年 鉛超標36倍
至於張宏年一家人服用該中醫診所中藥養生4、5年,張彥彤中重度鉛中毒,肝膽腸胃發炎損傷,須持續服藥數月代謝鉛毒,他的父親張宏年及媽媽、姊姊仍在住院,張宏年更驗出血鉛含量超過每百毫升360微克(鉛中毒為10以上),嚴重鉛中毒造成神經傷害,連90幾歲的外婆因飲食、用藥與全家在一起,也前往抽血檢驗中。張彥彤說,這次住院3週也暴瘦9公斤,鉛中毒非常痛苦,任何人都不該承受這種傷害。
科學中藥合格 自費藥待驗
張彥彤服用的藥粉在住院時已交給衛生局化驗,發現鉛含量爆表。衛生局表示,前往該診所稽查同時抽驗相關疑慮中藥等產品釐清,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化驗結果都合格,張家另有部分自費藥包及藥材正在化驗中,也採集其他家人使用的中藥粉,預計下週三化驗結果出爐;為求調查完整及周全,以違反醫療法將中醫師函送地檢署法辦。
該診所昨發聲明,調查結果公布前,不宜多加評論,表示使用的藥品皆為GMP合格藥廠所生產的藥品。
藥師疑來源不明中草藥出問題
台中市議員張彥彤服用的中藥粉,被驗出鉛含量爆表。有中醫師指出,現在科學中藥多為GMP藥廠產製,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中草藥來源不明,如果產自污染土地,受到重金屬污染的中草藥粉就可能出狀況。
同時擁有中藥與西藥藥師證照的開業藥師陳金火認為,目前台灣藥廠生產的中藥都有嚴格的重金屬限量規定,超標很少見,懷疑是藥材來源出問題,可能連中醫師也不清楚,其中價位昂貴的養生藥材冬蟲夏草,因為蟲體脆弱易斷裂,曾有不肖廠商以鉛絲串接增加重量,另外天麻可醒腦、補腦,也曾被加入鉛片。
八寶散勿亂服
另外,違法摻重金屬的中藥粉並未在市面消失,像古早會餵食孩童八寶散,認為有安神、鎮靜作用,八寶散為鉛丹所製,早被政府禁用,但坊間仍在使用;台中榮總最近收治一名心臟突然停止緊急送醫的嬰兒,院方驗血發現血中鉛、砷值超標,原來嬰兒愛哭鬧,家裡長輩習慣餵八寶散,可能導致血中重金屬過量。
中榮小兒心臟科主任詹聖霖表示,門診偶爾發現兒童服用八寶散情形,提醒家長注意。
中醫連鎖負責人 門診熱門到有代排
涉案的中醫診所在台中市相當知名,負責人自己就是中醫師,並身兼院長,以治療腫瘤等重症聞名,在當地開業10多年,病人非常多,還有代排業者在外招攬收費代排門診,旗下也擁有數家中醫診所連鎖經營或合作。
該名醫師在中醫界很活耀,並積極參與公眾事務,不過診所的風評兩極,有患者認為很有效,有人則覺得排隊要排很久、看診貴、又無效。
據了解,這次傳出疑似鉛中毒事件並不影響診所生意,病患仍擠滿診所。
據指出,這名負責人兼中醫師,早期師承一名家傳中醫師,學習傷寒論等古籍藥方,後來自創脈法行醫,也在外授課教學,用藥除了使用濃縮科學中藥,有說法是他也會使用台灣特有種中草藥。
(自由時報)
--
台中前議長全家鉛中毒 中醫師遭法辦
台中市前議長張宏年與兒子、現任市議員張彥彤,一家4口疑因長期服用中藥養生,導致全家鉛中毒。台中市衛生局前天約談張家長期就醫的中醫診所中醫師,除將張家服用相關藥材送驗;昨也將中醫師依違反《醫療法》函送台中地檢署偵辦。
該起全家鉛中毒案,是因張彥彤近幾月出現不明腹痛,上月8日出現噁心、嘔吐、黃疸、肝功能指數飆高,就醫檢查竟是鉛中毒。張彥彤昨表示,若證實是不法人士違法添加造成全家中毒,絕對提告。
台中市衛生局食安處祕書蔡文哲表示,前往該中醫診所抽驗相關中藥材,同步送驗張家提供的養生中藥材,其中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化驗都合格,另有自費藥包及藥材化驗中,預計下周三會有結果,約談該診所中醫師後,昨將中醫師依違反《醫療法》函送地檢署偵辦。
《蘋果》前往該中醫診所,診所人員說「衛生局到診所是例行稽查」。下午診所發言人出面說,調查結果未公布前,不宜多加評論。
(蘋果日報)
--
分屍女友續劈腿 免死 受害家屬怨:公平嗎?
男子吳茂騰不滿在酒店工作的張姓女友,要與男性酒客外出,竟勒殺分屍7大塊,丟棄公園草叢任野狗啃食,且殺人後繼續與劈腿女友約會。最高法院昨認同一、二審見解,以吳男承認犯行、非毫無悔意、可教化等由判處無期徒刑,吳男確定免死。
本案一、二審宣判時,吳男就獲判無期徒刑。死者家屬難以接受,胞姊曾傷痛批評:「入獄幾年就可假釋出來,公平嗎?」死者兒子也氣憤強調:「在台灣,殺人不用償命!」死者家人說,全家人始終認為,吳男唯一的下場就是死刑。
檢察官當初起訴,對吳男求處最嚴厲之刑(死刑)。台南地院認定吳手段凶殘,但仍判免死的無期徒刑;檢察官認為合議庭未充分審酌吳無視女友痛苦掙扎,且先強壓頸部15分鐘,再纏繞充電線用以確認死亡,分屍棄屍後還佯裝女友語氣與其家人聯絡等冷血行徑,提起上訴。
台南高分院認為吳男恣意剝奪他人生命,事發期間繼續與劈腿女友交往,不可輕縱,但同樣以其有悔意等由不判死,並認為一審判決未違背公平正義精神或有濫用裁量權情形。
全案發生於去年1月,30歲吳男與42歲女友爭吵後,徒手勒女友頸部15分鐘斷氣,為確保女友死亡,再用充電線纏繞頸部絞殺,隔天買來鋸子肢解遺體成7大塊丟棄。
(自由時報)
--
仍可教化 殺女友分屍逃死定讞
男子吳茂騰不滿大他十二歲女友張菀芳和人相約外出,去年情緒失控徒手勒斃張女,再以充電線絞殺,最後分屍七大塊丟棄草叢,任由遺體被野狗啃食;最高法院認為吳並非十惡不赦,仍有矯正遷善可能性,昨天依殺人罪判處吳無期徒刑定讞。
判決指出,吳茂騰和張女租屋同居超過兩年,因為張女工作需要和異性客人出遊,吳男常為此吃醋,但吳自己也另結新歡,常出沒小三住處,更稱張女是「前女友」。
去年一月八日吳茂騰不滿張女和人相約外出,雙方發生口角扭打,吳男失控拉張女進主臥室,徒手勒住張女脖子長達十五分鐘,導致張女窒息身亡;吳男發現張女不再掙扎,再以充電線纏繞緊勒脖子,確保張女死亡。
吳茂騰為避免殺人案曝光,竟拿鋸子肢解張女遺體七大塊,裝入黑色垃圾袋後載至草叢中丟棄,再回頭清理租屋處血跡和穢物,同時拿張女手機傳訊息給張女兒子、朋友,避免親友起疑。
吳茂騰事後把載運屍塊車子送洗打蠟,直到張女兒子發現訊息有異,且多日未見母親蹤影,向警方報案母親失蹤;警方詢問吳男時,吳男還故作鎮靜騙稱,雙方吵架後分手,再也未見張女。
(聯合報)
--
菲國列名台灣頭號毒梟 鄭太吉死對頭 林孝道判18年
自稱「屏東王」的台灣南部最大毒梟林孝道,擁有10餘艘不靠港的公海軍火船隊,還僱菲律賓叛軍運毒,除毒害台灣,也把毒品生意做到東南亞多國,今年2月落網時還自詡與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熟識,但菲國掃毒,揚言要抓的「台灣第一名毒梟」就是他;台東地院昨依共同運輸第一級毒品罪將他判刑18年。
林孝道在南部人脈橫跨政商界與黑道,早年因案被槍決的屏東縣黑道議長鄭太吉,與他是死對頭,林的手下被鄭槍殺,林馬上朝鄭的住處開100多槍報復;林曾規劃參選屏東縣議員,志在議長寶座,不過後來因故未選,轉而經營船運公司,擁有多艘漁船,還建組一支在公海不靠港的10多艘船隊(國際幽靈船),負責運毒網路中的「中桶」角色。
上游「大桶」船先從泰緬、寮國等載毒出海,林的「中桶」船隊在公海接運,且買通菲國叛軍武裝護航,駛近目的國後,交由「小桶」船接運上岸。
毒王好賭 自誇一次輸50億
去年9月,有民眾在台東、屏東海岸陸續發現44塊海洛因磚,警政署責成刑事局支援,與台東警力組專案小組追查,在屏東逮捕涉毒下溝份子,進而查出幕後首腦是林孝道,與其周旋月餘,追出他藏放的100塊海洛因磚;警方去年底收網,陸續查獲11名共犯;林到案後承認犯行,還自豪說,他曾到菲律賓豪賭,一場就輸掉50億元台幣。
台東地院刑事庭長邱奕智表示,檢方起訴雖求處15年,但合議庭認為林持有的部分可減刑,至於供出毒品來源不符減刑要件,考量他是全案主導,因此判刑18年;共犯判8年至17年多不等。
(自由時報)
--
掌全台三分之一毒品 大毒梟林孝道重判18年
掌握全台三分之一毒品供應量的教父級毒梟林孝道(綽號孝道仔),涉及走私大量海洛因磚、安非他命毒品,被檢方起訴求刑十五年,台東地院昨天依運輸一、二級毒品、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等罪,重判林十八年徒刑,另九名共犯各判處八至十七年不等徒刑,可上訴。
台東地院刑事庭長邱奕智表示,林孝道偵查中自白,協助警方查獲共犯,雖然依法必減刑,不過,合議庭審理認為,林自白的內容,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構成要件不符,法官依職權不給予減刑。
邱奕智強調,林孝道是販毒集團首腦,可直接支配管理其他被告協助販毒,刑度不適合低於其他共同被告。另原遭檢方求處無期徒刑的林姓和陳姓共犯,因在偵查及審理中自白,合議庭給予減刑分別為十七年二月及十七年。
林孝道掌握全台三分之一毒品供應量,是台灣三大毒梟之一,多年來培養專屬走私船隊、毒品倉儲、運輸車隊與販賣通路,有完整的上下游組織。
林孝道在高屏地區人脈橫跨政商界,曾表態參選屏東縣議員,誓言拿下議長寶座,最後卻從事跨國運毒生意;他對外自稱「竹聯幫大哥」,大量雇用菲律賓籍人員運毒,讓菲國總統杜特蒂誤認是竹聯幫走私運毒。
台東檢警去年在東海岸邊尋獲多包海洛因磚,追查出林孝道涉及跨國走私毒品,起出海洛因磚二百九十六塊、安非他命二十六公斤,市價超過十五億元;檢察官今年三月偵結起訴,林求處十五年徒刑,另九名共犯分別求處十三年至無期徒刑。
林孝道擅長製造斷點,讓檢、警、調、海巡、憲兵、關務六大緝毒體系相當頭痛,每次只能辦到船長、船員或貨主,上下游關係始終無法突破;沒想到因一次走私失利,意外讓檢警找到破口,緝獲這起毒品走私案。
另外,北市警方接獲情資,指竹聯幫信堂持有大批槍彈,不時開槍示威尋仇,警方近日前往桃園搜索,當場在一名簡姓幫眾住處起獲霰彈槍兩把、短槍四把、霰彈子彈十二枚、子彈八十二枚,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送辦。
警方調查,信堂為防止槍枝遭查緝,時常轉換槍彈藏匿處,簡男是該堂「軍火管理人」,但簡男見員警攻堅時,嚇得面色蒼白、雙腿發軟,坦承家中一只行李箱內裝有槍枝,還說自己目前無業,行李箱是友人寄放,非他所有。
(聯合報)
--
和碩停車場違規罰逾百萬 柯飆罵建管處
脫口「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 藍綠議員砲轟柯冷血酷吏
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昨報告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清查成果,其中,位於北投總部的國內科技大廠和碩聯合科技公司,將地下一樓停車場違規做為員工餐廳,累積裁罰126萬元,8月底未改善將斷水電,市長柯文哲當場震怒、開罵,還脫口說「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他要親自帶隊拆除,引來藍綠北市議員不滿,指日前才發生建管處官員輕生,如今又消費打壓建管處,砲轟柯是冷血酷吏。
擅做餐廳 和碩:積極改善
和碩回應,已積極進行改善措施,除以書面正式行文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報告改善計畫,也持續溝通,說明公司改善進度,期望市府給予足夠時間,協助完成相關法規遵循。
國民黨議員吳世正大罵柯是冷血酷吏,畢竟也是市府同仁,怎能如此沒同情心,以自殺言論做為發洩情緒的窗口,公務員裁罰需按照程序,現在是民主國家,不是柯用皇帝的心態「雷霆震怒」就能超越法令。
民進黨議員簡舒培表示,事情沒查清楚就口不擇言,這對事情釐清和樹立機關處理典範都毫無幫助,只會讓人覺得市長無能主持市政、胡說八道、沒人性。她說,之前建管處官員自殺,柯把責任推給媒體,現在打壓建管處士氣,還說要逼人自殺,根本不適任。
8月底未改善將斷水電
建管處昨在交通會報報告指出,和碩地下一樓停車場違規做員工餐廳,去年4月抽查發現要求改善,10月未改善先罰30萬元,又發現改善不全持續違規,加上室內裝修的違規行為,累積裁罰126萬元,已要求8月底前改善,沒恢復原狀將斷水斷電。
柯文哲說,怎麼會出現這種事?和碩如果在美國開工廠,絕對不敢幹這種事,為什麼在台灣發生這種事?在柯追問下,建管處表示,竣工當時是完全合法,竣工後業者自己改變,認為有需求,因為不會合格 ,一直被裁罰。
柯再問,什麼時候蓋好的?建管處說,2018年發的使用執照,柯大罵說,「我就更生氣了」,若2012、2013年是馬、郝時代,「但2018年是我的時代了」;柯接著脫口,「講出來就不好聽了,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他要帶隊去拆除。
柯文哲再罵,這叫睜眼說瞎話,大家都知道這騙人,建管處此時提到有議員來關心,柯更怒說,所以有貪污,「我們在製造貪污的環境」,柯問「和碩是童子賢的是不是?」官員說對;柯轉身要求身旁秘書排時間,還爆粗口「馬的、卯起來幹,給我排時間、我要去拆」。
(自由時報)
--
和碩違建 建管處不拆 柯:再逼幾個自殺就行
北市建管處上月發生官員涉收賄後遭調查輕生事件,台北市政府昨舉行交通會報,建管處報告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清查成果,提出知名大廠和碩聯合科技竟把停車場做為員工餐廳,長期違規使用未改善,市長柯文哲聽完案情後勃然大怒,當場飆罵「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還指示祕書安排時間,他要帶隊去拆除。
建管處指出,北市北投區的和碩聯合科技長期將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當成員工餐廳來使用,建管處從去年限期改善,但業者無視法令長期違規,至今已遭罰126萬元,目前打算將違建斷水斷電。但主持會議的柯文哲聽完報告後大怒,反問官員:「這麼大的公司怎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在美國開工廠敢這樣嗎?絕對不敢,那為什麼在台灣會發生?」
建管處官員指,當初竣工時完全合法,竣工後才擅改用途,但柯不滿意這樣的答案,又說,「當初蓋廠房的時候怎麼沒有餐廳設計」,質疑根本一開始就打算違規。柯接著追問:「什麼時候蓋好的?」建管處回覆是前年發的使用執照,柯聽到就說「我就更生氣了」,「107年(2018年)已經是我的時代了」,並語出驚人說:「有時候講出來就不好聽了,再逼幾個自殺就可以了。」
建管處還透露有議員介入關心此案,讓柯更不滿,直言台北市政府在製造貪污的環境,還追問「和碩是童子賢的嗎?」建管處回覆「是」。柯文哲追問改善期限,建管處回覆「8月底以前」,柯向祕書指示安排時間,自己要「卯起來幹,給我排時間,我要去拆。」
和碩昨回應,已積極進行改善措施,除以書面正式行文向北市府相關單位報告改善計劃外,也持續與市政府相關單位保持溝通,說明改善進度,期望市府可以給予足夠的時間,協助完成相關法規遵循。
(蘋果日報)
--
草案公布 避免消費糾紛/ 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 需明訂退費標準
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台灣托嬰中心共1135家,包含公辦民營216家、私立919家,共收托2萬9879名未滿3歲的嬰幼兒。一改過去僅提供範本,讓業者可修改契約內容的方式,社會家庭署公布「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草案,明訂收費項目與退費標準,例如「延長托育」按時計費費用不得超過每小時基本工資158元,若幼兒連續請病假5天以上,可依請假日數退還當月副食品費;契約也明訂發生緊急事故時的處置方式,希望杜絕家長與業者間的消費糾紛。
目前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托嬰中心,各縣市可依各地情況規定月費上限,如台北市規定月費不得超過2萬2千元,但部分民間業者透過「代辦費」、「其他費用」等項目浮濫收費。
草案也訂定請病假退費標準,連續請病假5天以上(含國定假日)者,依請假日數退還當月副食品費;另若是罹患法定傳染病、腸病毒等,則依請假天數退還平均月費,並註明不得少於月費的40%。草案另也新增嬰幼兒遇到緊急事故時,須送往家長指定的醫療院所救治,若托嬰中心違反處理義務,須負起賠償責任。
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洪懿聲認為,定型化契約有助維護業者與家長彼此權益,但建議應修改緊急事故規定,草案規定明顯違反「緊急醫療救護法」,考量孩童最佳利益,應修正為「送往最近的醫院救治」,部分家長指定的醫院常跨區,恐會錯失搶救黃金期。
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副會長蔣叔融建議,腸病毒等法定傳染病導致的病假扣費,應比照幼兒園退還請假天數的餐費,而非扣月費;此外,國內有6成托嬰中心收托20至40名嬰幼兒,但托嬰中心的師生比最高只能1比5,幼兒園可到1比15,恐加重中小型托嬰中心的隱形成本。不過,家中兩子都送往托嬰中心的陳姓家長,支持降低托育人數。
(自由時報)
--
北市內車道開放機車行駛 逾6成交安惡化
台北市政府從2010年起開放44條道路讓機車族行駛最內側車道,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昨報告研究成果指出,已開放路段交通安全惡化上升的超過6成,將先維持開放再繼續觀察,市長柯文哲當場打槍說,「不能把人命當數字、我不同意」,責令交工處1個月內提改善方案。交工處表示,會全面檢討再向市長報告。
柯要求1個月內提改善方案
北市府昨舉行交通會報,交工處報告表示,開放44條道路後,歷年來的事故略有增加,事故樣態包括小型車對機車肇事增加、同向擦撞增幅最多、事故數由外側向內側遞增;44條開放道路經研究實驗,63.4%惡化,未來若有其他路段開放要審慎評估。
柯文哲聽完後說,不用做實驗就知道答案,只要下令機車開放走內車道,紅燈時機車比照汽車按順序排,不准移到機車待停區就解決掉,但現在麻煩的是已經開放,車禍上升然後再改善,政策做到傷亡率上升,怎麼辦?上升又是多少。
交工處回答,63.4%是惡化的,約30%路段是有改善;交工處長葉梓銓說,開放路段會再改善,例如外側道路拓寬、取締違規、調整公車班次等,一年後看有無改善,無法改善的就取消不再開放。
柯文哲指出,一般做實驗失敗虧錢就算了,但做失敗會死人要想看看。這個案子不可以繼續觀察一年,有變壞就要暫停,確定車禍上升續做實驗一年,「奇怪,良心跑哪去,這我就不高興,不可以把人命當數字」,要求交工處1個月內擬改善方案。
(自由時報)
--
內側車道開放機車 63%子路段交安惡化
台北市已開放44條道路、64個路段,讓機車族行駛第3車道(最內側車道),但交通局最新委外研究發現,開放後,63.4%的子路段交通事故嚴重度變惡化。交通局原擬近期再開放中正路、環河北路第3車道行駛機車,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要求必要時暫停,「造成人命損失,要非常慎重思考」,一個月內擬好改善方案再說。
昨天交通會報,交工處報告「第三車道開放機車行駛評估研究案」成果。交工處設施科長江長恩表示,除了事故件數,研究還納入事故嚴重度惡化程度,結果顯示,145個子路段呈惡化,占約6成3,但仍有3成左右改善,未來其他路段開放,宜審慎評估可行性。
報吿顯示,開放後各類型事故均增加,其中又以「小型車對機車」比率提高,顯示小型車與機車衝突增加,至於肇事類型,「同向擦撞」、「追撞」及「側撞」呈現增加,其中小型車與機車「同向擦撞」傾向惡化。
江長恩還表示,因許多民眾反映,盼開放中正路、環河北路和內湖路第3車道行駛機車,但評估發現,內湖路交安恐惡化,暫不開放,僅研議取消中正路、環河南路的禁行機車道。
至於交安惡化路段,江表示,會調整外側車道寬度、加強取締違規等方式改善,一年後再評估成效,若無法改善,再取消機車行駛。
不過,柯文哲聽取報告後質疑,政策實施至今,交通惡化情形上升,傷亡事件也增加,如果失敗會虧一些錢就算了,但造成人命損失,就要非常慎重地思考,交通傷亡率惡化情況看起來滿高的,要再想想。
對於交工處認為,可續開放一年再來評估,柯文哲認為不妥。他說,不曉何時會改善完成,outcome(結果)決定一切,還以醫學臨床實驗為例,應要在「沒有比現在更差」的情況下,若做出來的結果比目前更差,會造成重大人命損失,這實驗卻還要繼續做下去,「我就很有意見,這違反醫學倫理」。
柯表示,第三車道開放機車行駛,必要時要暫停,並要求交工處一個月內擬好改善方案再說,不能再觀察一年,「這我就不高興了,不可以把人命當數字,這我不同意」。
(聯合報)
--
捷運汐民線環評過關 最快2年後動工
汐止至內湖優先施作 預計9年完工
捷運汐止民生線第2期路線環境影響評估,昨天經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表示,將力拚明年通過綜合規劃、後年通過細部設計。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指出,待中央核定後,預計最快2年後動工,將以汐止至內湖為優先施作路段,預計9年完工,全線於核定後14年內完工;但也提到與基隆輕軌的路線重疊,希望中央能出面整合。
全線於核定後 14年內完工
曾被台北市長柯文哲譏為「盲腸段」的捷運汐民線,橫跨新北市汐止地區及台北市,是新北市與台北市共同規劃推動的路線,第1期為汐止至內湖、第2期為內湖至大稻埕。
2007年全線同時提報環境影響評估,但是僅第1期於2009年有條件通過,第2期因不確定因素太多,被要求另案辦理。
2015年6月24日雙北市長研商獲共識,爭取綜合規劃「一次核定、分期興建」,優先興建東湖站至汐止段,分別於2015年8月28日及2016年4月25日兩次提報綜合規劃報告至交通部審議,但交通部在2016年6月13日函復應依「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規定,完成第2期路線段環評審議核定後再送審議。
2期行經土壤液化潛勢區 加強預警
昨天環評審查大會上,環評委員對於台北市境內的2期工程路線行經土壤液化潛勢區有諸多疑慮,要求加強預警措施後,順利通過審查。
北市捷運局主秘王偉表示,後續將力拚第2期於明年通過綜合規劃、後年通過細部設計。
基隆輕軌部分與汐民線重疊 盼整合
新北市捷運局指出,將協助台北捷運局進行綜合規劃報告修訂作業,盡速提報交通部審議核定;另一方面,交通部規劃的基隆輕軌在新北市汐止段,與捷運汐止民生線規劃的路線重疊,兩者有介面競合的問題,希望交通部鐵道局協調整合,與台北市政府及新北市政府三方共同檢討綜合規劃報告更新事宜,再提報中央審議,以利後續推動。
(自由時報)
--
民汐線二期通過環評 拚後年動工
捷運民生汐止線延宕十多年,環保署昨開會審查第二期內湖至大稻埕段環境影響說明書,經委員要求通風口排氣要避開行人及加強土壤液化潛勢區預警措施後,審查通過;台北市府昨表示,全案力拚明年通過綜合規畫、後年通過細部設計,之後即可動工;新北市府說,根據之前與北市協議,交通部核定後,將優先興建東湖站至汐止段。
民汐線規畫第一期汐止至內湖、第二期內湖至大稻埕、第三期東湖支線,但民汐線曾被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盲腸線」、「等我有空」,激怒不少汐止、內湖居民。由於新北市府升格直轄市,中央補助減少,此案評估「整體建設」才能取得效益,雙北2015年達成「全線核定、分期建設」共識。第二期通過環評與否,牽動第一期能否順利開發。
第一期2009年有條件通過環評,第三期因當地意見分歧,先預留空間待未來檢討,暫時與全線開發計畫脫鉤。第二期規畫路線起自大稻埕碼頭東側,沿民生西路、民生東路往東穿越基隆河,至新湖一路、民善街路口為止,全長6.865公里,地下車站6座,預計工程時間約需9年半。
環評大會昨審查民汐線第二期,委員吳義林擔憂,站體通風口排氣會產生PM2.5等空氣汙染,委員朱信也舉例,西門町捷運站的通風口就位於人行道上,每次經過就像「一百台冷氣機」排出熱氣,通風口應改善。北市捷運局指出,目前規畫通風口都高於三公尺,應不至於影響行人或居民。
另由於第二期開發重點區位為民生社區,居民擔憂施工時出現交通黑暗期。北市捷運工程局過去幾次環評時,都強調道路施工約4至5年,且只有車站明挖覆蓋施工區才會縮減車道,將實施替代動線疏導。
新北捷運局表示,將協助台北捷運局進行綜合規畫報告修訂作業,提報交通部審議,綜合規畫報告經中央核定後2年就可開工,將優先施做汐止至內湖第1期路段,預定核定後9年完工,全線最慢在核定後的14年內完工。
民汐線與基隆輕軌部分重疊 盼交部整合
捷運民生汐止線第2期路線昨天在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通過,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一直努力改善汐止的交通壅塞問題,將和台北市政府協調,希望能盡速推動捷運興建;而雙北捷運局都提到,民生汐止線與基隆輕軌在汐止段有重疊,有介面競合的問題,希望交通部盡速協調整合,才能順利推動汐民線建設。
「等了20年終於要蓋了!」汐止居民陳小姐說,雖然聽到快要動工很開心,但聽到工期那麼久就覺得無奈,如果能將工期縮短會比較符合民意;住民生社區的黃小姐說,過去在汐止上班,公車路網很發達,若能讓民眾願意從汐止搭至松山車站轉搭綠線,也很方便,沒必要再多蓋一條捷運。
北市永樂里位在二期路網的大稻埕碼頭旁,里長林宗穎說,民生汐止通車後,捷運站將離迪化街更近,樂見發展,雖會擔心交通黑暗期,但若能帶動發展,在地都會支持;介壽里長蔡錦文也擔心交通問題,但捷運通車後交通便利、人潮也會進來,可帶動社區發展。
國民黨籍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早期柯文哲說民生汐止線是「盲腸線」,大家都覺得遙遙無期,但在地居民贊成意見仍占多數,既然程序過關,希望盡快推動;民進黨籍議員洪健益則說,民生汐止線有機會銜接基隆輕軌,民眾都很期待,不再只有公車火車,也多了捷運新選擇。
北市捷運局表示,由於二期的捷運機廠設在汐止社后,必須第一期汐止部分先建;捷運局長張澤雄指出,至於民生汐止線和基隆輕軌有重疊部分,現正跟交通部鐵道局商議如何處理重疊部分。大同路已有台鐵軌道,未來加上民生汐止線與基隆輕軌,雙向可能會有6條軌道,還要進一步協調。
(聯合報)
--
八仙塵爆案 燒燙傷正妹獲賠1411萬
5年前八仙塵爆釀多人死傷,全身75%二、三度燒燙傷的簡姓正妹事後求償1411萬餘元。士林地院昨判主辦派對的「玩色創意」、「瑞博國際整合行銷」兩家公司應如數賠償,兩家公司負責人呂忠吉應就其中805萬餘元負起連帶責任,可上訴。呂忠吉事後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處最高刑度5年定讞,去年1月2日已入獄服刑。
(自由時報)
--
路樹砸死女騎士 新北農業局判賠335萬
25歲游姓女騎士去年凌晨下班騎機車返家途中,在新莊區壽山路被突然倒塌的路樹擊中頭部,當場摔飛,送醫搶救不治,游女父母事後請求國賠,新北地院昨判新北市政府農業局賠償335萬餘元,可上訴;農業局對此表示,尚未收到法院判決書,將於收到後再行研議。
(自由時報)
--
蘇澳豆腐岬違法開挖倒土 燈塔飯店挨罰
宜蘭縣蘇澳鎮豆腐岬旁的燈塔飯店業者,未向港務公司報備在港區開挖,還將廢土往海域倒;陳姓潛水客見狀,憂心破壞豆腐岬珊瑚生態;環保局表示,業者違法濫倒廢土,將依廢清法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還好廢土量不多,珊瑚生態不至於受影響。港務公司也說,將依商港法開出6000元罰鍰。
陳姓潛水客上個月29日在豆腐岬潛水時,從海裡起來後突然被大量風沙波及;四處巡視發現燈塔飯店旁,有工人竟往海裡傾倒廢土,一旁的消波塊間還有大量土堆,
環保局︰未影響珊瑚生態
恐影響珊瑚成長、破壞海洋生態,因此向環保局檢舉。
「真的很生氣!」陳姓潛水客說,豆腐岬豐富珊瑚礁生態非常美麗,潛友們很珍惜難得的海域環境,平日會協力清除海底垃圾、維護海洋環境,但利用豆腐岬美景賺錢的飯店,卻肆意破壞環境,傾倒廢土的地點,下面就有一大片珊瑚生長,真的太誇張。
縣環保局到場稽查發現,業者確實在當地頁岩,進行約1坪大小的地面破土工程,並有傾倒廢棄土情形,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開罰,並要求1天內將現地清理乾淨,還好及時制止,濫倒土堆的量不多,應不會影響珊瑚生態,如果傾倒過多會遮蔽光線,甚至直接覆蓋珊瑚,就會影響生長。
綠美化施工觸法 業者道歉
港務公司表示,飯店業者在港區挖土,沒有向港務公司申請施工許可,將依商港法開罰;林姓飯店業者說,對於違法行為非常抱歉,施工只是為了環境綠美化,不小心倒入海中,民眾反應後已立即停工,會儘速將現地恢復原狀。
《小檔案》豆腐岬又名沙頸岬 水上活動盛行
豆腐岬位於南方澳漁港東側,由陸連島與連島沙洲連貫而成,因此又名「沙頸岬」,是全台最大的沙頸地形。弧狀凹槽面向海洋,礁岩狀似豆腐故稱「豆腐岬」;近年豆腐岬水上活動盛行,是宜縣除石城外,少數的珊瑚礁地,珊瑚礁又離海岸近,成為潛水客最愛的潛點。
豆腐岬土地屬於國有財產署,原為蘇澳鎮公所管理,2016年由宜蘭縣政府代管,水域有海堤保護,海浪平靜,當地除了潛水,還有不少人在岬內玩「SUP立式單槳衝浪」等水上活動;縣府提醒,在豆腐岬從事水上活動,一定要聘請對地形、海域狀況熟悉的教練帶領,玩樂之餘也要注意安全。
(自由時報)
--
夏天成「鹽巴人」 屏警9月換制服
夏天站在太陽下指揮交通的警察汗流浹背,風乾後個個都成了「鹽巴人」,有礙觀瞻,因換洗不及,頗為不便,基層員警對目前的制服顏色及質料多所抱怨;屏縣警局表示,預計9月換發質料經過改善的新制服。
警政署去年換發使用30年的警察制服,顏色從淺藍變成深藍,卻被批評像是保全制服或維修工作服,且布料不夠透氣,夏天穿起來格外悶熱,流汗過後白色結晶物在深藍色的制服上特別顯眼,被嫌邋遢,影響執法形象。
基層員警指出,夏季容易流汗,以屏東的天氣,站在路口服勤不到20分鐘便已汗流浹背,個個都成了「鹽巴人」,換洗不及,只好自掏腰包多訂幾套制服,希望公家發的警察制服顏色能夠調整,凸顯朝氣,並且改善布料材質解決髒污易顯的問題。
(自由時報)
--
「卡神」律師質疑:大阪辦事處是公署? 網軍案激辯
台北地院審理「卡神」楊蕙如率網軍蔡福明侮辱公署案,原訂昨天開辯論庭後即結案,但開庭前,楊女的律師拋出法律爭點,遞狀聲請證據調查,希望法院函詢日本駐大阪辦事處,該處是否為刑法上定義的「公署」?法官裁准,全案延後審結。
法官昨天傳喚楊蕙如、蔡福明出庭,庭審約一個半小時,檢、辯雙方就如何以精準字義函詢各自主張,論戰主軸鎖定大阪辦事處如何編列行政預算、如何使用官防進行激辯,楊女與蔡都沒有發言。
檢察官主張,依最高行政法院見解,機關預算編列方式與是否為公署無關,且機關沒有印信也不代表就不是公署。
楊蕙如律師說,大阪辦事處的預算是自編再報外交部彙整,抑或是由外交部協助編列?有查明必要,希望法院能函查大阪辦事處,了解有無獨立的組織法規。
蔡福明律師說,檢方起訴被侮辱的公署是日本駐外機構,台日國際關係友好,辦事處也可能是一種「私法人」性質,建議函詢釐清屬性。
楊蕙如在駐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自殺案中,擔任網軍首領,指示下線蔡福明發文帶風向,檢方依侮辱公署罪起訴楊、蔡。
(聯合報)
--
遊客脫序? 綠島椰子蟹被「玩殺」
暑假旅遊旺季,台東綠島湧入大量遊客,卻有遊客疑似脫序行為,竟惡意以石頭壓住椰子蟹,導致死亡。有居民發現後在臉書社團發文,引起公憤,誓言揪出脫序者。台東生態工作者林耿弘氣憤說:「太可惡了」。
綠島居民郭文信昨天在「就是愛綠島」臉書粉絲專頁貼一張照片,照片中椰子蟹已慘死,旁邊放著一顆與椰子蟹一樣大的石頭,寫到「早上往綠島燈塔路上發現的,不是路殺,是被玩殺」。
這篇發文引起鄉民的憤怒,紛紛留言要求調監視器肉搜,交給主管單位嚴辦等,也有鄉民建議比照小琉球的海龜條款重罰。
郭文信表示,這隻椰子蟹不是被汽機車壓死,像是被遊客玩死的,發現椰子蟹時,旁邊那顆大石頭正壓在椰子蟹身上,他拿下石頭搶救,已晚了一步。
椰子蟹族群銳減,「國際保育公約」將牠列名為瀕臨絕種的無脊椎動物,農委會在民國85年公布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是唯一保育甲殼類,總數不多,只在蘭嶼、綠島有少量的族群分布。
台東生態工作者林耿弘說,根據統計去年在綠島通報的椰子蟹路殺事件有10起,今年已至少發生4件,又發生疑遭遊客玩死的悲劇,讓人心痛。
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椰子蟹是否遭石頭壓死仍待進一步了解,提醒民眾,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42條規定,騷擾、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
(聯合報)
--
台海最後空戰 擊落共機英雄 81歲石貝波辭世
民國五十六年,一一三空戰是台灣海峽上空至今最後一場空戰,國軍F-104G戰機因掩護偵照機,與中共殲六戰機爆發空戰。我方兩位上尉飛官胡世霖、石貝波各擊落一架敵機。至今超過半個世紀,兩岸軍方再未交火。
石貝波昨天上午病逝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壽八十一歲,空軍司令部將協助家屬辦理後事。民國一○五年,時任總統馬英九決定頒發「保衛台灣紀念章」,給過去曾為保衛台灣付出貢獻的三軍將士,石貝波是首批得主。
石貝波生於民國廿九年,江蘇吳縣人,畢業於空軍官校四十三期。一一三空戰時,服役於台中清泉崗基地的空軍第三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石貝波很早就退伍經商,民國七○年代末,他返國加入重新復飛的復興航空,擔任ATR客機機長。
民國八十七年復興機師罷工,最後不敵資方壓力結束,公司僅解聘幾位「首謀」,未對多數飛行員秋後算帳;石貝波不在解聘之列,但他決定不回去,放棄五百多萬元退休金。
石貝波是一一三空戰四名國軍飛官中,最後去世的。領隊蕭亞民中校,後來失事殉職。二號機胡世霖上尉,卅年前癌逝。三號機楊敬宗少校,空戰返航途中失蹤,大陸因而宣稱,是共軍飛官胡壽根將其擊落;但依據我戰管通話錄音,空戰結束後楊還曾在無線電中報到。
(聯合報)
--
反數位身分證 民團擬提行政訴訟
內政部計畫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逾百名資安、法界學者專家連署反對,台權會、民間司改會昨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將透過集體行政訴訟捍衛隱私權,並主張人民有不被「強制數位化」的選擇權。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何明諠指出,本次訴訟在短時間內即募集近六十位原告,顯示仍有許多人民認為,政府當前執意推動的數位身分證,將成為嚴重侵害隱私、難以挽回傷害的政策。
律師團召集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委員林煜騰說,內政部強推數位身分證的過程,始終認為不需制定專法或修法,早已被質疑違背戶籍法、違反大法官釋字第六○三號所保障的資訊自主權,將人民暴露在資訊安全風險之中。
林煜騰表示,根據內政部日前公告,在發放數位身分證後,內政部將「宣告舊式身分證失效」,不領新證的民眾將無法行使考試、服公職、選舉、罷免、領取補助等權利,甚至私人活動也會受阻。
(聯合報)
生活
國旅大熱門 澎湖擬徵旅遊稅
兼顧旅遊品質及生活權益 估收50至100元 最快後年上路
有「類出國」feel的離島澎湖,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國旅首選,7月4日澎湖機場入出境人數達到1萬6686人,創下開場43年以來紀錄。由於人數屢創新高,帶來不少亂象,澎湖縣擬開徵旅遊稅,兼顧旅遊品質及澎湖縣民生活權益,最快2022年上路。
機場入出境人數 創43年新高
澎湖是防疫模範生,一直保持零確診紀錄,在後疫情時代紅利大爆發,每日空運加上海運,入境人數已達1萬5千人以上,訂房到10月都客滿,機車租車每日不足200餘輛,各景點人滿為患,餐廳及地方特色小吃都大排長龍,部分自來水管線末端出現水壓不足情形,種種亂象令外界擔憂島嶼承載量,也有旅遊品質下降的問題。
澎湖縣政府統計,2020年7月入境28萬0649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近8萬人次。
澎湖旅遊處指出,當地旅宿每天可容納2萬餘人,但澎湖地方民眾反映遊客已影響生活作息,也擔心旅遊品質下降,縣府擬開徵旅遊稅。
旅遊處長陳美齡指出,將進行研究分析,評估徵收旅遊稅,以控制總量,初步估計50元至100元間,但訂定法令需要時間,最快明年才有具體方案,2022年才能上路。
地方兩派 搶觀光財vs.管制
針對此波澎湖國旅大爆發,地方意見也分為兩派,旅遊業者當然希望人越多越好,希望搶賺這波觀光財;但也有部分業者希望當地能資源永續,進行總量管制。
財政部官員表示,「地方稅法通則」規定,地方政府可課徵特別稅課,若澎湖縣政府提出此案,縣議會通過後,就可報到財政部審核。
財部︰未有課徵旅遊稅前例
官員也說明,過去花蓮縣政府就曾課徵礦石稅,屬一種臨時性的稅課,但還未出現課徵旅遊稅的案例,因旅遊稅也可能讓旅客減少,地方政府大多都會審慎評估。
學者:可收保育費 重點是怎麼運用
澎湖縣政府計畫加徵50元至100元的旅遊稅,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洪志光指出,澎湖縣政府計畫要加徵的稅費項目,適用地方稅法,須報請財政部核准,而這兩年頗受民眾青睞的澎湖北寮奎壁山摩西分海景點,生態豐富又脆弱,觀光局的確有研究要收取保育費用;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收到的錢要怎麼利用才是重點。
澎縣加徵稅 需報財政部
洪志光表示,澎縣府計畫加徵的旅遊稅,不是觀光局「觀光地區與風景特定區及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觀光保育費收取辦法」中的項目,適用財政部辦法,以上述法令來說,是授權政府可就人文或自然地區收取保育費,相關費用規定須專款專用在風景區的管理。
加收費用約占1% 影響不大
黃正聰表示,澎縣府目前計畫加收的費用,以民眾到澎湖旅遊3天2夜平均5千元花費計算,大約僅占1%,應不會影響民眾到訪的意願,重點還是在用途,收到的費用不妨用來加派人手、更新設施等,維護、清理環境或投入環境保育。
黃正聰說,旅遊稅已在部分國外地區施行,如日本東京、大阪、京都和福岡都有收取數百日幣至1千日幣不等的住宿稅。過去南投縣政府也曾計畫在鹿谷等地加收觀光旅遊稅,報請財政部後沒有下文,但許多地方都有加收旅遊稅的呼聲,建議中央政府可邀請地方政府與相關業者共同討論。
(自由時報)
--
偽出國解癮 上月逾26萬人玩澎湖
國境未開,民眾只能靠離島「偽出國」解乾癮,澎湖縣政府統計,截至廿九日已有廿六萬人登島,並規畫未來以「旅遊稅」方式推動總量管制;觀光局說,尊重地方權責。
觀光局統計,截至上月廿七日,使用安心旅遊住房補助已超過一百萬間房間,住宿人數突破兩百萬人次,其中以花蓮、宜蘭、台東和屏東最熱門。
根據澎湖縣府統計,澎湖每天飛機機位逾九千個、船班座位超過五千個,當地旅宿每日可容納兩萬餘人,面對登島大爆量,目前仍不至於超載,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七月登島人數成長三成。估計與花火節有關,開幕當日即吸引二點八萬人進場,後續八場皆超過兩萬旅客參加。
對於近來各種離島旅遊亂象,澎湖縣旅遊處長陳美齡說,很多國家因應旅遊人次大量成長,已在實施旅遊稅,目前澎湖縣府也在討論規畫中,算是一種清潔費、登島費,是愛護島嶼的行為。
旅遊以價制量?學者:還不如限制機位
為有效管制人潮,以提升旅遊品質和清潔,澎湖縣擬加收旅遊稅,不過學者認為效益不大,還不如限制飛機機位;業者則說,希望地方政府不要因噎廢食,畢竟國境開了之後,國旅恐怕又要面臨另一波困境。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說,根據統計,民眾去澎湖三天,花費約五千元,若旅遊稅收五十元,僅百分之一,民眾恐怕無感,無法有效控制總量,就算加收到兩百元,也只會影響一、兩成民眾的出遊意願。
黃正聰說,從這次暑假就能得知,即便一房難求,花費比以往多兩、三千元,還是很多人去澎湖,想用價格控制總量效果有限,不如請交通部限制飛機座位數還較為實際。
黃正聰說,該筆費用若用在廁所或停車場清潔、增加解說導覽人力等提升旅遊品質措施,基本上民眾接受度高,不過建議要將經費透明化,畢竟以澎湖平均每年一二○萬旅遊人次,每人隨票增收五十元,就多了六千萬元,不是一筆小數目。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也說,五十、一百元,在市區公園會產生效果,但反觀澎湖機票、住宿費用加起來,一百元相對價值感不一定足夠,是否能起到抑制總量的作用是個問號,尤其觀光稅並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完整機制評估,不要流於用喊的。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提醒,國人因疫情無法出國,有安心旅遊補助才會爆量,未來國境開放,搞不好還要拜託人家去國旅,相關計畫應從長計議,不要只看短期狀況決定。
澎湖擬收旅遊稅 最快2年後上路
國旅大爆發,澎湖更是熱點,澎湖縣政府有意規畫「旅遊稅」推總量管制,最快兩年後上路。
澎湖縣七月每天湧入遊客平均有一萬一千人,衝擊澎湖居民垃圾、水、電等,縣府接到縣民反映是否可向遊客酌收「登島費」或「旅遊稅」,總量管制遊客數量,也略補環境維護費支出。澎湖縣政府發言人陳其育、旅遊處長陳美齡都說,會朝這個方向研議,明年編預算委外評估,持續與居民、旅遊業者、縣議會溝通。
陳美齡說,目前沒有每人收多少費用的具體規畫,有居民提到每名遊客收五十元至一百元,仍需研擬。縣府會參考國內外做法,例如龜山島等,如果要收費,以她個人看法,是進入澎湖時就收取,因澎湖有九十一座島,其中十九座島是有人島,遊客跳島旅遊,很難說登哪個島要收費、哪個島不收費。
陳其育表示,澎湖財政、資源有限,過去花火節也有一天湧上萬遊客紀錄,今年人更多,垃圾處理、用水等,對澎湖是不小負擔。為提供更好旅遊品質,才有收登島費、旅遊稅等建議,縣府研議時將請示中央,究竟要由中央同意或地方自行決定即可。
澎湖縣議員歐中慨說,酌收環境稅、入島稅、旅遊稅等做法,之前陸續有過類似聲音,建議要從長計議並規畫配套,才能建立多贏,否則貿然收費,恐讓遊客覺得不夠友善,甚至把人嚇跑。
歐認為,這次疫情過後離島旅行大爆發,遊客帶來商機,但遊客量過度集中確實產生一些困擾,如何提升旅遊品質,確實值得思考。
「沿著菊島旅行」站長高世澤說,最近這一波熱潮,是他在澎湖生活四十多年不曾有過的驚人感受,租車行機車全被租光,各景點人滿為患。澎湖常態居住人口九萬,近來每天有破萬人次進澎湖,對當地民生用水、用電、生態都是壓力,他支持使用者付費,必須專款專用,使用在澎湖環境生態的保育與維護,並建立透明的款項使用與監督機制。
高世澤說,隨疫情解封加上暑假,遊客漸回籠,業者有商機固然開心,還是希望細水長流且兼顧品質,否則服務人員壓力大,也怕沒能顧好旅遊品質,打壞名聲。
(聯合報)
--
熱低壓今恐成颱 不會直接影響台灣
中央氣象局昨日發布,南海有一熱帶性低氣壓生成,不排除有機會增強為颱風。氣象局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此熱帶性低氣壓有機會今天生成颱風,但未來行進路徑將往中國海南島和越南前進,不會直接影響台灣。
張承傳指出,今日天氣型態與昨日類似,受對流雲系影響,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北部、東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山區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
金門飆39.1度 16年最高溫
張承傳指出,今日天氣型態為多雲到晴且高溫炎熱,可能出現34至36度高溫,預計週日至下週二會有較大降雨,屆時氣溫才會略降。
因東南風過台灣山脈後的沉降增溫影響,金門氣象站昨中午12點45分測得攝氏39.1度高溫,金門氣象站主任曹嘉宏表示,這是該氣象站建站16年來最高溫。
金門昨天的高溫,讓剛從澎湖跳島到金門的「星夢郵輪─探索夢號」遊客,一下船就感到「類出國」的「夏威夷熱情」,許多參加「安心旅遊」的觀光客,在水頭聚落、莒光樓時,打傘遮陽,口裡還喃喃念著:「金門怎麼這麼熱!」
(自由時報)
--
史上首見 7月無颱風生成 熱帶低壓最快今成颱 下周全台多雨
昨天是7月的最後一天,截至昨晚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都沒有颱風生成,創下1951年有完整紀錄以來首次「7月0颱風」紀錄。不過中央氣象局預測,海南島東方昨生成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增強為今年第3號颱風「辛樂克」,對台灣沒有影響;菲律賓東方今明可能也有熱帶性低氣壓發展,是否影響台灣還有待觀察。專家預估下周全台多雨、不排除有劇烈天氣。
氣象局預報員張承傳說,海南島東方的熱帶性低氣壓有機會在今天生成第3號颱風「辛樂克」(Sinlaku,密克羅尼西亞命名,女神名),預測往海南島、越南方向前進,對台灣沒有顯著影響;菲律賓東邊今明也可能形成一個熱帶性低氣壓,屆時會往台灣東北方北上,後續對台是否有影響還要再觀察。
氣象局預測,今天花東及恆春半島受南方海面低壓帶外圍水汽影響,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雨勢有時稍大,其他地區大多為多雲到晴且高溫炎熱,午後雷陣雨範圍會比昨天擴大,除山區及山區附近外,中南部地區午後對流有更往平地擴展的趨勢,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率,前往山區活動請留意天氣變化。
至於溫度方面,預測今天花東高溫約33℃,其他地區約34到36℃間,提醒民眾戶外活動要多補充水分。
下周無雨時仍悶熱 極端高溫應不常有
氣象局指出,明天起至下周二受到低壓帶影響、降雨較明顯,明天東半部至南部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後天到下周二東部至南部皆有短暫陣雨和雷雨、且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中部以北地區也時不時有短暫陣雨。
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表示,季風低壓的中心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外圍有較強的西南風,其所處的低壓帶中也有機會生成熱帶擾動,明天預計有一熱帶擾動通過東部外海,後天到下周二台灣正處於熱帶性低氣壓和擾動的中間,不論低壓是否成颱,屆時台灣附近的水汽都將增加、不排除有較劇烈的天氣。
吳德榮說,整體而言下周大氣狀況不穩、容易有陣雨和雷雨,各地未下雨時依然悶熱,但評估不會像前陣子屢屢出現極端高溫,下周三之後則恢復成晴朗炎熱、午後有局部雷陣雨的天氣型態。
(蘋果日報)
--
3號颱辛樂克恐生成 明起影響台灣
中央氣象局統計,歷年七月平均生成三點六個颱風,但由於今年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打破自一九五一年整個七月都沒颱風生成紀錄;不過,氣象局說,昨上午八時,在南海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預計今晨到上午有機會生成今年第三號颱風辛樂克,明天起影響台灣。
氣象預報員張承傳說,該熱帶性低氣壓朝海南島跟越南前進,有持續增強可能,不排除發展成颱風。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所在環境低壓帶北抬台灣上空,明起至下周二將為台灣帶來雨勢。除了花東、南部整天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外,午後雷陣雨範圍將擴大到西半部和東半部山區,各地高溫略降兩度左右,出現極端高溫機率低。
此外,張承傳也提到,菲律賓東邊有一熱帶擾動,正往台灣東北方北上,明後天通過台灣東北方海面,強度會慢慢增強,不排除來到熱帶性低氣壓等級,其強度跟遠近會影響天氣,不過仍需觀察。
昨除了創下七十年來,首度七月無颱風的紀錄,高溫也寫下紀錄。張承傳說,金門站昨飆卅九點一度,創下該站建站十六年來新高,主要是和東南風沉降有關;新竹卅七點七度也是該站今年最高溫;桃園不少地區出現卅八度以上高溫。
氣象局長鄭明典說,東風沉降的熱區,包括桃、竹、苗靠海一側,還有金門,尤其金門的焚風常和新竹的高溫連動。儘管距離遙遠,但以前用高解析度模式追蹤過,高溫區的確可以由本島延伸到金門。
此外,按歷史紀錄,七月最高均溫落在二○一四年的廿九點九八度,不過七月前卅天均溫已達卅點○四度,張承傳表示,加上昨天溫度,創歷史新高機會非常大,確切數據待今統計資料出來。
(聯合報)
--
桃園增4例登革熱 群聚感染擴大
長安里相關案例 已達13例
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本土登革熱群聚感染疫情擴大,累計已達13例!
國內昨新增5本土案例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其中4例居住於桃園市、1例居住於新北市,有4例與桃園市群聚感染有關,包含新北市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為1女4男,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其中1人居住新北市中和區嘉慶里、3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均與長安里群聚感染事件有關。
新北市個案無症狀,平時活動地以中和區嘉慶里住處及工作地為主,週末曾返回長安里老家探視親人,接受採檢後確診,屬長安里群聚事件病例之一。其餘長安里3名個案平時活動地以桃園區為主,其中1人無症狀,2人發病日為7月6日及7月14日,分別有發燒、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
莊人祥指出,4人均透過擴大採檢確診,新北市個案老家位於長安里與先前確診個案住家相距100公尺內,研判於長安里周邊感染可能性較高。
還有1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西湖里,7月20日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21日至27日5度就醫,經登革熱快篩呈陽性,地處位置距離長安里先前確診個案約1100公尺左右,可能是當地有其他感染源或經過長安里時遭感染,感染源仍待釐清。
莊人祥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要記得提高警覺。
桃市個案附近 設採檢站
桃園市衛生局人員表示,7月21日起,已於確診個案住家、工作地、風險地附近與衛生所設置社區採檢站,針對居民或有疑似症狀者抽血、快篩,疑似個案再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
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累計14例本土登革熱,其中13例居住在桃園市、1例居住在新北市;另累計57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多。
(自由時報)
--
桃園本土登革熱擴大 確診增至13例
桃園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再擴大,昨天新增4例,累計確診已達13例。桃園市府衛生局表示,這4例為35歲至61歲男性,都有指標里長安里活動史。北部另1名新增病例,也曾返回長安里老家探親,研判同為長安里群聚事件。桃園市府已經掌握風險點,持續清除室內外積水點積水容器,全力防堵疫情。
桃園市府表示,新增的4例中,有3例是衛生局7月28日社區擴大健康監測時主動發現。另1例住在長安里附近的西湖里,也曾到長安里活動,他7月20日發燒、全身痠痛,先到診所就醫,因為症狀未緩解,再到醫院診治,醫師依病患活動史主動通報及抽血檢驗後確診。
衛生局說,桃園區爆發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疫情後,7月21日起在確診個案住家附近、工作地、風險地及衛生所設置社區採檢站,針對鄰近居民或周遭有疑似症狀者抽血及NS1快篩,疑似個案都送往疾管署實驗室檢驗,桃園市確診13例個案中,有11例是公衛防疫人員關懷追蹤主動發現,有助衛生單位提前掌握風險點,進行相關防治。
目前全市展開防治登革熱大作戰,衛生局統計,累計已動員近700人次巡檢社區環境,衛教里民和清除環境孳生源,共巡查2500家次,清除1656個積水容器,其中有118個積水容器有陽性孳生源態樣,並積極擴增轄內登革熱快篩據點,全市有198家合約院所,其中桃園區50家。
衛生局提醒市民務必加強警覺,尤其近期天氣炎熱,且有不定期降雨,適合病媒蚊繁殖,請大家務必落實「巡、倒、清、刷」,若經防疫人員通知仍不清除積水容器,致孳生病媒蚊孑孓,將依法處3千元至1萬5千元罰鍰,防疫詳情可以撥打市民諮詢服務熱線1999洽詢。
(聯合報)
--
告別單向通行!市民大道五、六段雙向通車
台北市市民大道五段至六段原為單向通行,昨起改為雙向通行,下午3時起正式通車。即日起,東往西方向車輛通過松信路口後,可繼續直行市民大道,不需再繞道行駛八德路,不僅節省用路人時間,也能避免尖峰時段八德路交通壅塞。
2011年松山南港段鐵路地下化,市民大道五段至六段通車,但因路型因素,僅維持單向通行,不但上下班尖峰時段容易塞車,車流還會外溢繞進永吉路、松隆路等巷道內,在地居民苦不堪言。多年來,地方不斷爭取開放雙向通車,去年8月終於有譜,年底都審通過後,北市新工處斥資1900萬元第二預備金進行貫通工程,今年2月開工,昨天終於正式雙向通車。
市民大道五、六段通車後,東往西向車輛不用繞道行駛八德路,預估每小時可移轉小型車95輛、機車250輛的交通量,上班尖峰時段可縮短80秒、下班尖峰時段縮短35秒,市民大道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東西雙向道路。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出席通車典禮時表示,「當市長不可能知道每條路的狀況」,過去也覺得為何每次都要繞八德路,感謝議員提醒,雙向通行後,對鄰近的饒河夜市也有幫助。
不過,北市交工處也提醒,市民、基隆路口距離八德、基隆路口不到20公尺,因工程將儲車空間縮減,東往西方向僅配置1車道,為避免左轉車輛回堵,市民、基隆路口東西向雙向都禁止左轉,民眾可提前於東興路口,或行駛至松信路口再左轉。
通勤族陳先生表示,上班位置在南港,平常上班都要從市民大道二段騎到六段,回程時卻要在八德路四段待轉,每次都要等上百秒紅燈,加上下班尖峰車流量大,每天回家都「烏煙瘴氣」,如今終於雙向通車,回家路也多一個選擇。
(聯合報)
政經
遠航違貸案 蘇揆要求落實稽核機制
對於台北地檢署偵結遠航超貸案,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公股行庫董事長、總經理受國家託付,掌握人民鉅額資金,應該潔身自愛;他並要求主管部會再次落實檢視相關稽核機制,同時深入調查,若有任何不法,絕不護短。
蘇貞昌昨出席本報舉辦的「二○二○台灣資本市場論壇」,於會前及論壇致詞都提到此事,顯然對此相當重視。蘇貞昌表示,蔡總統早前在民進黨全代會上再度提示,「清廉、勤政、愛鄉土」是民進黨不變的價值,要深自惕勵,絕不容有貪腐發生。
蘇貞昌指出,公股行庫董總應遵從國家法令、保護大眾利益,期待一再檢驗,若有不足,主管部會應就相關機制進一步落實,已符合政府宗旨、保護投資市場,讓台灣能夠健全發展,讓大眾放心。
另,外傳「廖燦昌與陳菊等宜蘭幫搭上線,與幾位綠營諸侯建立交情」,陳菊辦公室昨表示絕無此事,陳菊與廖燦昌無任何私交,更無任何業務往來,除曾在公開活動各自受邀外,廖不曾拜會過陳菊,也從不曾與陳菊通過任何一通電話。
(自由時報)
國際
同志沒共識 川普:不想大選延後
美國總統川普七月三十日在推特上拋出延後總統大選的想法,但共和黨黨內同志與在野的民主黨隨即表態反對,也迫使川普在數小時後改口,在白宮公開宣稱他不想看到延後選舉。
川普提議延後大選的邏輯是,大規模地用郵寄投票、保護選民免於染疫,將造成舞弊氾濫,但並無證據能支持其說法。然而,共和黨國會兩院領袖罕見迅速表態反對延期。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說,美國史上,整個戰爭、經濟蕭條及冷戰期間,均如期舉行聯邦層級選舉;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亦有類似看法。川普黨內盟友、聯邦參議員盧比歐也說,「我真希望他沒講過」。
面對黨內同志不願相挺,川普在幾小時後改口,先推文稱「選舉當晚必定會知道選舉結果」,之後又在白宮記者會上稱他不想看到改期,但也為自己辯護,說他不想看到一場「扭曲」的選舉。
只有國會能更改大選時間
預料將由川普對決民主黨前副總統拜登的總統大選,預定十一月三日舉行。民調顯示,川普可能連任失敗。紐約時報直指,該提議除欠缺法定權限,也可能損害選舉公信力。
從法源來看,就算川普以疫情為由,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但美國憲法第二條賦予國會確定總統選舉日期的權力,只有國會能更改時間。自一八四五年以來,該投票日均為每四年一次及十一月的第一個週二。縱使國會決定延期,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條修正案,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仍會在明年一月廿日中午結束。惟根據另一條憲法修正案,在取得聯邦參議院和聯邦眾議院三分之二絕對多數同意與至少卅八個州批准後,才能改期。
(自由時報)
--
才拋延後大選 川普改口:快選
美國總統 倒數94天
美國總統川普前天在推特上又發驚人之語,表示疫情嚴重,應該延後總統大選直到疫情結束。但數小時後,他改口說不想延後選舉,並稱自己比任何人都想趕快選舉。川普延後選舉的提議不但被外界猛批,就連他所屬的共和黨也不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表示,美國史上從來沒有延後選舉的先例,無論是在世界大戰、內戰或經濟大蕭條期間,仍照常進行。
民調落後的川普稍後在記者會上澄清,他並不想延後大選,但再次強調,他擔心數百萬的郵寄選票會寄丟,導致結果出現變數,「我不想延後,我希望大選能如期舉行。但我不想等待3個月,然後才發現所有選票不見了,導致選舉變得毫無意義。」
他之前就多次表示,愈來愈多地方使用郵寄投票,民眾雖不用冒著風險到投票所投票,但這樣的做法「將導致史上最不準也最騙人的選舉,對美國是極大難堪。」
質疑郵寄投票舞弊 學者批:破壞選舉程序
連自家共和黨籍議員都反對延後選舉的想法,包括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及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麥卡錫說:「我們在聯邦選舉史上從未停辦選舉,我們應該繼續如期選舉。」共和黨大將猶他州參議員拉穆尼(Mitt Romney)也反對延後選舉,並否認郵寄選票有問題,稱猶他州9成選民透過郵寄提交選票。
加州羅耀拉大學憲法學教授李維特認為,川普推文的最大之惡並非他提出延後選舉,而是他再度指郵寄投票會充斥舞弊,「這是總統在事情發生前,就試圖破壞選舉程序合法性的又一例子,非常不利於穩定。」西北大學憲法學教授卡拉布瑞希指,川普延後選舉的推文足以作為「立即彈劾總統」的基礎。
美國聯邦法律和《憲法》規定,美國大選、總統及國會議員就職日期都是固定的。川普為何要拋出延後選舉的想法?專家認為,川普擅於發表爭議性言論,混淆視聽,轉移選民對他防疫不力和經濟持續低迷的注意力,同時也在為選後可能的爭議甚至不承認選舉結果預作鋪路。
川普提議延後大選Q&A
Q.川普可否延後總統大選?
A.美國今年大選應在11月3日舉行,若要延後,需經參眾兩院通過法案,但以政治現況而言,機率極低。就算延後,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任期4年,川普仍將於2021年1月20日中午任期屆滿。
Q.大選若延至川普任期屆滿後會怎樣?
A.總統繼任第一順位為副總統潘斯,但其副總統任期也於同日屆滿。第二順位為眾院議長裴洛西,但其兩年任期將於今年12月屆滿。第三順位則為參議院臨時議長、86歲的共和黨籍參議員葛雷斯利。
Q.疫情是否可能破壞大選?
A.專家稱,川普或州政府可以利用緊急權力,大幅刪減投票所。倘若在對手票倉區做此操作,有可能破壞對手選情。
(蘋果日報)
--
川普提延後大選 自家人也不挺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不到一百天,美國總統川普七月卅日在推特建議延後總統選舉,遭專家和朝野國會議員接連反對,川普為自己辯護稱,「難道是我想要延後日期嗎?不是,但我不想讓二○二○選舉成為史上最扭曲的選舉。」
共和黨籍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說,美國聯邦政府選舉史上,從來不曾延後舉行,應該照常舉行這次大選,沒有任何理由延後。
路透引述不具名的共和黨人士說法,指連黨內對川普的提議感到震驚,「他是不想贏得選舉了嗎?」
在招致各方反對後,川普繼續在推特上替自己辯護,稱「我們必須在選舉當天晚上就得知選舉結果,不能拖上數天甚至數年。」還說,「我們會贏得總統大選!」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大選採選舉人團制,來自全美各州的選舉人必須依照各州選民投票結果,代表該州投下總統票,國會依法計算選舉人票;美國國會在一八四五年明定,「十一月一日以後的第一個星期二」為總統大選投票日。
民主黨籍眾院議長波洛西因此在推特引述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二條的規定,指國會有權決定投票時間,和選舉人團的投票日期,且日期是固定的。
川普上午發文後,遭到各方質疑和反對,他傍晚在白宮舉行疫情說明記者會時說,他也不想延後選舉,他比任何人更想看到選舉結果,但不能讓選舉受到扭曲。
羅耀拉法學院憲法專家李維特認為,川普的真正用意,在企圖抹黑這場選舉,而非真讓選舉延後舉行。
歷史學者貝西洛斯指出,美國歷史上從來不曾出現為了現任總統而「延後選舉」的前例,即便是南北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不曾發生。
不僅專家不認同,和川普關係深厚的參議員葛理漢都說,「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好提議。」
紐時:出怪招、陰謀論 反映川普無能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七月卅日發推文說要延後大選,恰恰反映他的無能。這些推文與其說顯示他權力穩固,不如說反映了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際,川普連任的前景黯淡。
麻州前州長韋爾德在今年總統大選共和黨初選中,與川普競逐黨內提名,他說,川普的推文顯示他心慌意亂、六神無主,「這麼多人死掉,經濟直線下墜,而川普的反應竟是延後大選,顯示他遠未認清現實」。
川普發出推文前,美國公布官方統計,顯示疫情造成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比前一季大幅萎縮百分卅二點九,是美國史上最慘的單季經濟下滑,凸顯川普爭取連任最大弱點之一,就是經濟疲軟。
疫情重創數千萬美國人的生計,正常來說,美國總統應該率領部會首長,並與國會領袖團結一心,強力回應。
但聯邦政府額外提供的每周六百美元失業救濟金預定七月卅一日結束,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美國經濟復甦落後之際,川普卻在紓困法案的談判中缺席。
此外,疫情肆虐美國大半地區,正常來說,美國總統至少該在公共衛生方面傳達清楚一致的訊息,但川普不然,硬要說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可以治療新冠肺炎,但這並非事實,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療新冠肺炎,而且多數政府衛生機關經過初步討論後,現在都認定羥氯奎寧並無確定療效,甚至可能對患者非常有害。
此外,川普在還轉發一則右翼陰謀論推文,內容指稱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助長疫情,以破壞川普的連任目標。
雖然設定大選日期的權力在國會而非總統身上,而且美國憲法已規定新總統的任期始自明年一月廿日,不過,川普向來對法律限制不屑一顧,而且經常表明崇拜外國獨裁者,所以川普提出延後大選,可以說在意料中。
(聯合報)
--
抗疫突圍 蘋果、亞馬遜Q2財報新高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之際,美國四大科技巨頭上季財報卻好到爆,其中蘋果營收年增十一%、達五九六.八五億美元,創同期新高,獲益於新款iPhone SE等產品強勁需求;亞馬遜受惠於電商交易大增,營收激增四十%,獲利五十二億美元刷新紀錄;臉書雖創下八年來最慢成長,營收仍年增十一%;僅Google營收首次下滑二%,主要受廣告收入銳減八%衝擊。
臉書營收年增11%
蘋果執行長庫克歸功於上季推出新款iPhone SE刺激買氣,iPad平板和Mac電腦都受益於消費產品升級,服務業務收入也激增十五%。iPhone業務上季進帳二六四.二億美元,成長近二%。
不過,蘋果證實,將把今年秋季iPhone新品發表會延後幾週,從九月底延至十月,並宣布董事會同意一股拆成四股的股票分割計畫,預定八月三十一日生效。美股週四盤後交易時段,蘋果股價飆漲六%,市值逾一.六兆美元。
Google廣告收入銳減8%
美國科技四巨頭上季營收合計達二○六○億美元、淨利合計二九○億美元。韋德布希證券分析師艾夫斯表示,「現在是科技巨頭的天下」,大家都在付錢給這些公司的消費必需品和服務,疫情危機使其成長推進兩年。
歐盟統計局週五公布,歐元區第二季GDP創紀錄萎縮、季減年率達四十.三%,超過美國同季GDP季減年率三十二.九%;和去年同期相較,歐元區第二季GDP年減十二.一%,仍創歷來最大萎縮。但歐洲疫情相對受控及歐盟通過一.八兆歐元刺激措施,引發「V型復甦」的預期。
(自由時報)
--
疫情助威 亞馬遜獲利倍增 臉書 Google母公司Q2營收超預期
肺炎疫情導致美國經濟深陷衰退之際,包含亞馬遜(amazon.com)、臉書(facebook)、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美國科技巨頭,不約而同在周四美股盤後發布上季財報,均交出出色成績單,凸顯出這場危機正加深人們在娛樂、社交、購物、學習、工作等各層面,對科技裝置與網路服務的依賴。
其中,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無疑是最大贏家,受惠網路購物和雲端服務需求竄升,上季營收激增40%至空前新高;臉書執行長薩克柏(Mark Zuckerberg)、Alphabet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2人雖尚未擺脫廣告業務衰退的衝擊,但整體營收和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
營收增4成創新高
洛杉磯券商WEDBUSH分析師艾夫(Dan Ives)說:「如今是科技巨頭的天下,其他人都在向它們付錢,它們現在已成消費必需品,這場危機把它們的成長進度,向前推進了2年左右。」
考量員工防護用品採購等疫情相關支出逾40億美元,亞馬遜原預測上季恐虧,結果純益卻較上年同期倍增,網路商店營收躍增48%至459億美元、雲端服務AWS營收增近29%至108.1億美元,成為2大成長動能。
fb廣告營收增10%
受此激勵,亞馬遜股價周四收漲0.6%至3051.88美元,今年來累計漲幅65.16%,且盤後股價一度續揚6.9%至3262美元。展望本季,公司預估營收870~930億美元、營業利益20~50億美元,有機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865億美元與30.4億美元。
縱然面臨約1100家的廣告客戶抵制,臉書上季廣告營收仍持續年增10%至183.21億美元,幾乎囊括該公司所有的營收來源。臉書也透露,7月前3周的廣告營收增速和上季幾乎一致,反映疫情爆發後,企業快速轉向電商及消費者上網時間增加的雙重利多。
Alphabet雲端看俏
臉書周四收漲0.52%至234.5美元,今年來累漲14.25%,且隨廣告業務復甦,激勵盤後股價一度上揚8.3%至254美元。
至於佔Alphabet營收比重高達78%的廣告業務,上季營收年減8.1%至299億美元,創2018年第3季來最低;Alphabet單季總營收年減2%至382.97億美元,雖優於分析師預估的373.7億美元,卻出現上市16年以來的首度下滑。
過去在經濟放緩時期,企業往往最先削減行銷預算,因此Alphabet廣告業務受挫不難理解,但反觀臉書、亞馬遜等勁敵,上季營收都逆勢勁增,為Alphabet後市增添不少隱憂。
不過,雲端服務業績顯然成Alphabet上季財報的一大亮點,且隨疫情延燒,後續展望依然看俏。Alphabet周四股價上漲0.98%收1538.37美元,今年來累計上漲14.86%。
(蘋果日報)
--
國會拷問後公布財報 美科技4巨頭狂賺
在公司負責人於國會作證結束後隔天,美國四大科技巨頭亞馬遜、蘋果、臉書及谷歌七月卅日公布最新一季財報表現,以亞馬遜成績最佳,營收與獲利大幅飆升。
但這些公司在疫情期間的良好業績表現,除凸顯科技業位居商業與社會重要地位外,也讓人們日益擔心他們的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面對一場造成空前經濟混亂與數百萬人失業的全球大流行疾病,亞馬遜、蘋果及臉書的成功顯示,在人們生活與工作更加仰賴網路之際,這些科技巨頭的地位變得愈發不可或缺。從電子產品、線上零售再到雲端計算與數位廣告等業務,這些公司均展現出實力。
即便砸下四十億美元來穩定供應鏈和加強員工防疫安全,亞馬遜在六月為止一季的營收跟獲利仍締造紀錄,營收在線上購物大增的加持下達到八百八十九億美元,獲利五十二億美元更創下紀錄,遠遠優於分析師預期。
此外,蘋果和臉書在嚴峻疫情下也表現傑出;前者在應用程式、遠距辦公設備及低價新iPhone手機的強勁需求帶動下,營收成長百分之十一,表現優於預期,臉書營收也成長百分之十一。
谷歌的母公司字母則表現較差,營收出現上市十六年來首度下滑情形,獲利雖衰退百分之卅,仍超過六十億美元,表現優於預期。
(聯合報)
--
香港立法會選舉 被沒收
林鄭宣布延後一年選舉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七月卅一日宣布,鑑於香港的武漢肺炎疫情惡化,原定於九月六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將延後一年至明年九月五日,已開始的選舉程序作廢,並已呈請北京中央對立法會一年真空期問題做出應對。香港民主派則痛斥港府「司馬昭之心」,先前無視防疫漏洞,刻意利用疫情阻礙選舉,無異於「竊取政權」,將抗爭到底。
白宮批北京削弱港民主
美國白宮七月卅一日發表聲明,譴責港府延後選舉,指這是北京削弱香港民主的另一例證,「這項行動損害民主程序,以及支撐香港繁榮的自由。」
林鄭指出,香港的武肺疫情處於一月以來最嚴重時期,有大爆發風險,此時進行選舉恐助長傳播,加上大批港人身處「內地」不便返港,高風險長者難以投票等因素,決定引用「緊急規例條例(緊急法)」,延後立法會換屆選舉一年。她強調,這決定完全無政治考慮。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和北京駐港聯絡辦公室均稱該決定合理、合法,並強調中央將派員協助港府展開大規模病毒核酸檢測。
香港立法會議員任期為四年,延後選舉將出現一年「真空期」和議員任期等問題。林鄭稱已向北京呈交報告,港媒更引述消息指出,中國人大常委會訂於八月八日開會,屆時將「釋法」解決爭議。
民主派斥港府竊取政權
早在港府宣布前,廿二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即發表聯合聲明,指延後選舉等同引爆憲制危機,若由中國人大介入延後選舉,更是憲制的徹底崩塌。況且,今年全球仍有六十場國家大選和公投舉行。
港府怕輸? DQ、延後選舉急劃紅線
羅冠聰等6人被通緝
香港近日政治打壓不斷,先是黃之鋒等十二名民主派人士被取消參選立法會資格,接著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在七月卅一日被特首林鄭月娥以疫情嚴峻為由宣布延期,同日港警又正式通緝羅冠聰等六名流亡海外人士,重挫民主派透過民主選舉抵抗威權的企圖。分析指出,港府既已決心延後選舉,卻又大肆DQ(取消資格)民主派,旨在及早劃出紅線,但民主派矢言反抗行動不會停止。
泛民派矢言反抗行動不停
香港立法會議員、民主派會議召集人陳淑莊批評,林鄭月娥延後選舉的理據相當薄弱,不嘗試以其他方式令選舉如期舉行,反而將屬於自治範圍的選舉事務交由全國人大決定,根本毫無管治意志。她更反駁林鄭,指英國地方議會選舉延後一年的決定,是經國會上、下議院審議通過,不似香港竟是由特首和行政會議一錘定音。
港警則在卅一日以涉嫌煽動分裂國家的罪名,通緝流亡英國的羅冠聰、陳家駒、鄭文傑,以及流亡德國的黃台仰;另外以涉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安的罪名,通緝流亡英國的劉康與身在美國的朱牧民。朱牧民是「佔中三子」之一,在美國國會進行遊說,協助推動「香港人權法」。
延後選舉一年 疑怕選輸
英國的「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人權組織分析,延後選舉不僅沒有必要,更是對基本自由的攻擊,真正原因是港府和北京害怕民主派在立法會中首度佔多數。不僅如此,比起南韓、新加坡、波蘭等多國,香港日增和累計病例仍少得多;其中,新加坡七月十日舉行國會大選當天,單日新增病例更達四五一例,依然順利完成選舉。
星島日報分析,DQ與延後選舉是兩碼事,透過DQ參選人可向香港社會、尤其是反對派亮出中央的紅線,這件事此時不為,一年後仍無法避免;況且,及早進行還能讓反對派看清自身角色。至於「公民黨」幾近被「滅黨」,分析指與該黨過去一年愈發偏激,不僅在「勾結外國勢力」上愈發看齊黃之鋒,還揚言否決政府預算有關。
被DQ者一年後仍可報名
對於此時被DQ者,一年後能否再次參選,律政司長鄭若驊指出,屆時為全新的立法會選舉,被DQ者仍可報名,選舉主任會再依是否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等決定其是否符合資格。
(自由時報)
--
藉口疫情 港立法會選舉延一年 真空期由北京決定 白宮譴責 外界憂為萬年國會鋪路
繼港版國安法扼殺港人自由後,港府進一步沒收港人投票權利!在國際關注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卻藉口疫情嚴峻,將原定下月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延後1年,現任議員能否延任由中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民主派痛斥港府惡行有如「竊取政權」,中國人大介入「更是憲制徹底崩塌」,外界憂港府相關安排恐為「萬年國會」鋪路,美國白宮則公開譴責港府決定。
港府前天先是大動作將12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泛民主派人士以「曾反對港版國安法」等理由,取消其參選資格(DQ),特首林鄭月娥昨再藉口嚴峻疫情將影響選舉公平,援引《緊急法》把原定下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延後1年,沒收港人此次投票權利。
林鄭月娥強調相關決定獲北京支持,未來1年香港立法會「真空期」下的現任議員任期問題,則交由中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至於前天遭港府取消參選資格的4名現任議員,能否在立法會「真空期」間留任,林鄭也推給定8月8日開會的人大常委會,僅稱港府將依法辦事。中國國務院港澳辦與中聯辦全力挺港府,強調延後選舉合憲且「不損市民自由」。
現任泛民議員抗議「無異於竊取政權」
香港上月初爆發「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後,港府消極防疫,更拒絕停止備受非議的「豁免檢疫入境」政策,造成疫情持續升溫,外界早前已盛傳港府有意藉疫情取消或延後選舉。
22名現任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昨聯合嚴正反對港府決定,並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質疑港府利用疫情阻礙選舉,痛斥港府在抗疫失誤下還粗暴褫奪港人投票權利。聲明強調,立法會權力由人民授予,特首要向立法會負責,特別是經歷過去1年反送中運動後,立法會的「民意洗禮」有迫切及凌駕性,港府延後選舉等同引爆憲制危機,「無異於竊取政權」,若全國人大介入押後選舉,「更是憲制的徹底崩塌」。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師蔡子強指,香港疫情嚴重雖是事實,但因港府公信力低,加上親北京建制派此前區議員選舉大敗,有提議延後選舉避免建制派失去立會主導權,更令外界懷疑港府相關決定為政治操作而非疫情需要。蔡並指,不少港人已將選舉看成為唯一寄望,港府此舉令選舉僅剩的公信力受到傷害,他擔心未來1年的臨時立法會恐加速通過具爭議性法案,甚至改變立法會選舉方式,造成更長遠的傷害。此次先例一開,未來再延後也會更容易,更嚴重影響國際觀感。
香港最新民調顯示 55%認為應如期舉行
香港民意研究所昨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受訪的9092名市民中,55%認為原訂9月6日的立法會選舉應如期舉行。浸會大學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黎恩灝認為,民調可看出市民的取向非常明確,延後選舉會破壞選舉的公正性,在港府大規模DQ參選人下,就算延後1年,屆時的選舉也只會是個「假選舉」。
遭取消參選資格 黃之鋒斥「一網打盡民主派」
香港政府宣布延後立法會選舉之前,先高調大規模取消多名民主派參選人參選資格(DQ)。其中遭DQ的參選人之一、學運領袖黃之鋒昨天表示,港府這次的DQ理由「匪夷所思」,只是為了將來以「莫須有」罪名起訴他違反「港版國安法」,並怒斥港府這次一網打盡民主派,香港進入萬年國會時代。
參選九龍東選區的黃之鋒,被選舉主任蔡敏君認定雖然退出香港眾志,但繼續意圖推動「民主自決」,取消他參選資格。黃之鋒昨反駁,香港眾志1月已宣布不再推動自決,自己也退出眾志,但蔡敏君仍指他推動自決,非常不合理。
黃之鋒指出,蔡認定他沒有「支持、推廣及信奉」香港《基本法》,其中「信奉」一辭是在前年DQ時都沒用上,質疑把「擁護《基本法》」再拉高成「信奉」。黃批評:「政權要求人民將《基本法》條文奉為教義,但多番破壞《基本法》對人民的承諾,卻無需負責。」
他又形容蔡敏君「獵巫式」檢查他接受外媒訪問、向國際解說的工作。例如他7月10日在臉書回應有關澳洲取消對港引渡協議,都被視為「尋求外國政府干預」中國及香港內部事務的證據,根本是「匪夷所思」,「眾所周知,我只想將香港人聲音帶到國際」。
黃表示從參選至今從來沒有排除被DQ的風險,但沒有料到這次DQ規模如此大,證明政府意圖將整個民主派一網打盡,香港已進入「萬年國會」時代。黃坦言,一旦因莫須有罪名被逮捕送中,他將連自辯的基本權利都沒有。
港版國安法追殺 羅冠聰等6海外港人遭通緝
港版國安法下,當局對港人民主自由的打壓持續升高!港府昨先宣告延後立法會選舉1年,褫奪港人選舉權,隨後又傳出對學運領袖羅冠聰等6名遠走海外尋求政治庇護的泛民主派人士發出通緝令,創港警以國安惡法通緝海外港人的首例,引輿論譁然。儘管相關人士現居國家多已停止與香港引渡,但中港當局藉機威嚇港人並全面施壓的用心不言可喻。
港警繼周三對已解散的本土派團體「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等4人,以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主動拘捕,創下國安警主動就惡法拘查首例後,網媒香港01昨披露港警第二波「主動出擊」便是通緝羅冠聰、陳家駒、鄭文傑、黃台仰、劉康與朱牧民等6名已避走海外的泛民主派人士,涉及罪名包括涉嫌煽動分裂國家,以及涉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安。
報導指港警發通緝令的理據,是根據6人在7月1日後的言行,變相證明港警執法乃「因言入罪」。若相關通緝令為真,將是香港警方首次根據港版國安法通緝海外港人,港警昨未否認相關通緝令。目前這6人分別在英國、美國與德國等地暫居或定居,其中鄭文傑日前已取得英國政治庇護,他對自己遭控「分裂中國」被通緝感到極為可笑,直批「專制政權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羅冠聰則透過臉書稱完全不知道自己遭通緝的罪名是什麼,也覺得無關重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或者最終的答案,只是因為太愛香港。」
此外,港府前天取消12名泛民主派人士參加立法會議員選舉的資格,遭取消資格(DQ)的學運領袖黃之鋒,昨痛批港府DQ理由「匪夷所思」,目的只為了能在未來藉口違反港版國安法等「莫須有」罪名將他起訴。黃之鋒更指港府把「擁護《基本法》」拉高成「信奉」《基本法》,行徑荒唐。
人權專家批港府:與中國打壓異見者作風一致
在港府昨宣布延後立法會選舉前夕,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公開反對延後選舉,強調該選舉是香港自由受限制程度的一大指標,若取消將再次證明中共已把香港變成另一個「共產黨統治的城市」。而國際媒體也高度關注香港選舉發展,並指港府延後選舉時間長達1年,沒必要且打擊香港自由,人權專家則批港府以疫情延後選舉做法「與中國打壓異見者作風一致」。
龐皮歐周三與澳洲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港府讓香港立法會選舉如期舉行,並維持選舉的公正自由後,前天再透過美國國務院官網發表其接受網路電台專訪全文,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一定要如期舉行」,香港人值得由他們選出的議員代表他們的聲音,香港法律也是如此規定,還表示「如果他們(北京)毀壞選舉,把選舉拿下,就是另一指標,證明中共現在把香港當成另一個共產黨管治的城市」。
外媒關注報導「沒必要且打壓自由」
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和日本放送協會昨都在第一時間報導港府延後選舉訊息。《華盛頓郵報》引述律師及政治評論員戴安通(Antony Dapiran)說法,批評延期1年明顯過長,讓當局有更多時間打壓反對派。
英國《衛報》引述「香港觀察」總監帕德森(Johnny Patterson)說法,稱延期1年完全沒必要,更打擊香港基本自由,批評當局是因為擔心民主派取得議會主導權和被國際社會進一步制裁而作出該決定。CNN的分析文章則認為民主派初選有逾60萬人投票,觸怒中共。
「人權觀察」中國部主管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港府做法與中國政府以疫情為藉口打壓異見者作風一致,「這是很方便也很膚淺的藉口」,質疑當局根本不曾考慮延遲選舉的替代方案。
(蘋果日報)
--
選舉延後…香港擬設臨時立法會 泛民議員數恐遭削減
香港宣布延後一年立法會選舉,香港立法會廿二名民主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港府與建制派因為選情嚴峻,私謀借疫情之名押後立法會選舉。對於有指全國人大將介入為選舉押後的安排作決定,聲明指是憲制的徹底崩塌,呼籲市民及國際社會認清強權的真面目應對。
聲明強調,疫情下全球多個國家的大選或公投成功舉辦,當中很多疫情較之香港嚴重以倍計,包括票站防疫措施、投票時間延長、隔離人士投票安排等都可供參考,香港政府有責任盡力安排充足防疫措施以如期舉行選舉。
剛被褫奪參選立法會議員資格的黃之鋒說,不認同北京或香港政府有任何基礎押後選舉,理由就是怕輸或希望直接委任。從來無排除會被取消參選資格的可能,但批評選舉主任用心陰險,表面上寫出取消參選資格的理由,實際上是製造他違反國安法的藉口,作日後起訴。
據了解,在立法會選舉延期後空缺的一年,替代方案是港府要求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以取得合法的安排,成立一個臨時立法會,臨時立法會議員可以委任或邀請上屆立法會議員,規定任期一年,至下屆選舉出新立法會議員為止。
而上屆立法會議員中,港府可以報名參選已被DQ(取消資格)為由,剔除一些上屆立法會議員進入臨時立法會,減少立法會內泛民主派議員數目。
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延後一年選舉後,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港澳辦與香港中聯辦均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的聲明。並稱,如何處理立法機關空缺的問題,中央人民政府將盡速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
國務院港澳辦的聲明還說,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請求,中央政府已決定派遣大陸檢測人員赴香港協助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幫助香港加快建設臨時隔離及治療中心,以盡快控制疫情。
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稱,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今年立法會選舉涉及國家安全,不是香港特區內部事務,難以避免中央不插手。他說,美國等外部勢力深度介入香港事務,大部分反對派人士走向激進,通過攬炒政綱等意圖癱瘓特區管治及逼特首下台,在北京中央眼中視為奪權行動,因此要強化國家安全,阻止香港政權落入敵對勢力。
香港立法會選舉延一年 泛民批司馬昭之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傍晚宣布,為了遏止疫情、保障公共安全及市民健康,她決定援引緊急法,押後九月的第七屆香港立法會選舉一年,至明年九月五日舉行。
林鄭月娥宣布不久,包括大陸中央人民政府、大陸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隨即發表支持與理解的聲明,並稱會提供一切必要援助保護香港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香港立法會二十二名民主派議員反對押後九月立法會選舉,聯合聲明批評港府與建制派因為選情嚴峻,私謀借疫情之名押後立法會選舉,試圖以抗疫失誤,粗暴褫奪市民投票權利,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林鄭月娥昨開記者會說,她決定引用緊急法押後選舉,是抗疫七個月來,她做出的最艱難決定,為了遏止疫情並同時確保選舉在公開及公平情況進行,這個決定是必須。
林鄭月娥稱,過去大半個月,社會已有很多聲音質疑九月立法會選舉能否安全舉行,以及當提名期結束後,候選人如何安全進行競選活動,兩日前甚至有人寫信給她,表明若不押後選舉可能採取司法行動,同時亦有聲明要求她若押後選舉,需要清楚解釋理據及法律基礎。
林鄭月娥說,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有其獨特性,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四百四十萬名選民,有中央點票站、有六百一十五個投票站,同時需要招募三萬多名工作人員,涉及大量人群聚集,構成極大的感染風險。此外,香港有不少登記選民居住或滯留在大陸及海外,但由於邊境限制,相關人士無法返港行使投票權。「限聚令」收緊至二人,令選舉慣常活動,包括探訪、街站等無法進行。
林鄭月娥還說,立法會選舉原本在亞博館設立中央點票站及傳媒中心,但現時亞博館將改作社區治療中心,所以要另覓地方,屬非常大的挑戰。疫情對長者的影響最大,而七十一歲或以上的選民有約六十萬人,相信他們不會樂意外出投票。同時,根據國際組織資料顯示,有六十多個國家及地區押後選舉舉行。
林鄭月娥強調,無論港區國安法或押後立法會選舉,均從香港人利益出發,押後選舉是為保障全港市民健康,她不明白為何在自己地方做事,會受到外國制裁,指除非對方使用「核子手段」,導致兩敗俱傷,否則都可以應付到。
至於香港立法會選舉推遲後如何處理立法機關空缺問題,北京中央人民政府稱,將提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港警通緝海外6人 香港眾志羅冠聰在列
大陸央視卅一日晚間報導,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個月之際,香港警方正式通緝六名逃往海外的港獨組織成員與亂港分子,報導稱這六人分別涉嫌煽動分裂國家、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
六名已逃離香港被港警通緝者為:「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學生動源」成員劉康、去年在赴內地期間捲入嫖娼案件而被行政拘留的鄭文傑、駐華盛頓的港獨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朱牧民和「民主前線」前成員黃台仰。
其中羅冠聰是在港版國安法生效前的六月廿七日晚離開香港前往英國,他於英國時間七月廿一日下午與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倫敦一對一會晤廿分鐘。羅冠聰當時曾向龐培歐分析北京密謀巧立名目取消候選人資格,甚至為取消九月立法會選舉鋪路,以國際任何一個地方標準而言,絕對是嚴重的選舉舞弊,嚴重挑戰民主價值,呼籲國際社會能夠採取強硬立場回應。
「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於六月廿八日在社交平台上稱,已離開香港。他表示自己「沒有為香港獨立做到以死相搏」,但希望香港青年續為「獨立」抗爭。
鍾翰林獲保釋 港12校學生會:白色恐怖降臨
香港首宗被警察國家安全處拘捕的四名青年,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未被落案起訴,昨天獲准保釋,另外三名成員現況未知。
港版國安法通過後,香港警察國安處七月廿九日首度上門抓捕。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稱,二十九日午三時半在元朗、屯門和沙田,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第廿條及廿一條,即分裂國家罪及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拘捕三男一女,年齡十六至二十一歲,全部報稱學生。他稱是一個團伙近日在社交平台宣布成立主張港獨的組織,綱領包括建立香港共和國、不設底線鬥爭、團結香港獨立派行動,並有宣言煽動他人加入。
被捕人包括「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及何諾恆。「學生動源」今年六月宣布,召集人鍾翰林已根據組織會章停止香港地區一切事務,即日起遣散香港地區全體成員,所有組織事務將會交由海外成員繼續運作。鍾翰林其後亦宣布,辭任學生動源召集人一職,同時退出學生動源。
鍾翰林在被警察扣查四十八小時後首先獲准保釋,他稱未被警方正式落案起訴,他與代表律師未了解案情細節,但相信有入獄風險,亦已有心理準備。
他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他一直遵守基本法,質疑今次被捕是政治操控。
鍾翰林說,已被警方檢取唾液樣本鑑證,但沒有詳細交代用途,最後要他交出旅遊證件,並以五千港元保釋,每月到警署報到,又被要求在七十二小時內刪除部分社交網站文章。對於「學生動源」後續團體的網上文章,鍾翰林認為與他無關,亦不清楚其他前成員的被捕情況。
鍾翰林說,他是在七月廿九日準備前往旺角警署報到途中,在元朗一個商場被多名男子從後制伏,有警員向他展示搜查令,再到他住所內檢走三部電話及一部電腦、成績表及入台證等。
對「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及三名前成員被警方國家安全處人員拘捕,香港十二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發聯合聲明,稱香港「白色恐怖時代降臨」。
聯合聲明說,這是港版國安法自六月三十日生效以來,首次有巿民被國家安全處人員直接上門拘捕,形容「白色恐怖年代,正式降臨香港」。鍾翰林等人作為白色恐怖下遭受上門拘捕的第一道破窗,港人絕不能置若罔聞,並呼籲港人繼續密切關注事件,又指整個國際社會亦正注視政府的舉動。聲明說,未來可預視將會有更多港人被捕,呼籲港人要秉持若水之志,戰勝恐懼,繼續於最艱難的年月中,「留一口氣、點一盞燈」。
發出聯合聲明的十二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嶺南大學、城市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公開大學、東華學院、理工大學、浸會大學、教育大學、及科技大學等。
(聯合報)
--
2030中國能奪印太? 美需做好準備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中國至二○五○年時,就其所設定國家發展目標的落實程度,在四種可能性中,最有可能的是「停滯」(stagnant)或是「蒸蒸日上」(ascendant),不太可能「大獲成功」(triumphant)或「內爆」(imploding),並建議美國應該就此做好萬全準備。
這份為美軍彙整、名為「中國大戰略:趨勢、軌跡與長期競爭」(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的報告,檢視中共在其所設定的讓中國在二○五○年成為現代化強國此一目標上落實程度。報告中說,對美國而言,最審慎的做法是為一個「大獲成功」或「蒸蒸日上」的中國做好準備,因為這兩種情況符合現今中國國家發展趨勢,也是對美軍構成最具挑戰性的未來情節。
美中未來難以成為密切夥伴
研究人員排除美中未來成為「密切夥伴」的可能,並稱未來只有「停滯」的中國才能讓美中關係維持如二○一八年貿易戰時的平行對等;當中國「蒸蒸日上」時,美中在經濟、外交與軍事的中長期關係將更難以預料。
該報告建議美國增加對印太地區的軍費與改善美軍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因為中國到了二○三○年中期可能就有能力爭奪印太地區所有衝突領域,而美國陸軍必須要有能力立即回應許多衝突點的危機或意外。
報告中還說,儘管中國正面臨比預期還嚴重的經濟衰退,北京當局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仍會將發展軍力列為第一要務。
(自由時報)
--
世界「疫」團糟 7成8美國人:中國是禍首
美國智庫「皮優研究中心」七月卅日發布的民調報告顯示,六十四%美國人認為中國在武漢肺炎疫情上處理不當,七十八%相信中國是疾病擴散全球的罪魁禍首;多達七十三%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抱有負面觀感,為皮優有調查以來的十五年之最,較兩年前提高廿六%,也比三月時增加七%。
7成3討厭中國 15年新高
調查時間為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四日,受訪者為美國成年人一○○三名。受訪者看法似乎未受學歷或性別明顯影響,但各年齡層普遍厭惡中國。美國專家認為,上述結論將進一步帶動本次總統選戰的批中取向。
根據統計,坦承「非常」不喜歡中國的比率,去年春天才廿三%,現在卻是四十二%創新高;而執政共和黨與在野民主黨支持者批評中國防疫作為的聲浪雖皆升高、分別為八十二%和五十四%,但共和黨人否定中國的比率在過去四個月增加了十一%,討厭中國的民主黨人僅多六%。七十一%共和黨人較願為究責而犧牲經濟,民主黨人僅卅七%。
逾七成挺美對中國強硬
調查也發現美國民眾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觀感正急遽惡化,多達七十七%根本不信他能為這個世界做對的事,比起去年增加廿七%;半數受訪者主張政府該追究中國在疫情爆發上扮演的角色。七十三%受訪者力挺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權問題採取強硬態度。
此外,六十八%認為當前中美經濟關係很糟,比去年五月時值中美貿易戰高峰還多十五%;廿六%把中國視為美方敵人,較八年前多了將近一倍,另有五十七%把中國看成美國的競爭對手,僅十六%認為雙方是夥伴關係。
龐皮歐轟中 當代核心威脅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七月三十日再度嗆中,稱中國共產黨是「我們時代的核心威脅」,美國的外交行動推動了國際社會在南海、華為5G等議題上對中共威脅的覺醒,「潮流正在轉向」;美國正計畫就北京當局侵犯新疆維吾爾少數民族人權採取進一步的因應措施,此外,也將努力履行包括軍售在內對台灣的承諾。
警告美企 不放棄新疆客戶當心制裁
龐皮歐是在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一場有關二○二一會計年度國務院預算與政策的聽證中,做上述表示。龐皮歐在被詢及美國如何回應中國在新疆大規模拘押維吾爾族穆斯林與其他少數民族時,表示他尚未做出最後決定,但保證會有進一步行動。此舉勢將進一步升高近來的美中對峙。
龐皮歐還告訴參議員,商業壓力或許會是讓北京改變在新疆行為的關鍵,並重申國務院與其他政府部門上個月曾警告美國企業,若不想放棄新疆的供應商或客戶,恐有違反制裁或名譽受損之虞。
但龐皮歐承認,由於中國的經濟實力,籌組對抗北京的國際聯盟有其困難;他也對仍有五十三國支持北京壓制香港自由感到驚訝與失望。
坦言中共有能力影響美國大選
在被問到中國是否有能力在美國發動不實訊息運動,一如中國在台灣、澳洲與其他地方般施壓政治人物、甚至國會議員,進而干預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龐皮歐說,中國不僅有能力、且還有意圖,這種影響戰爭目前正在進行中。龐皮歐在答覆參議員質詢前曾簡報國務院的工作,其中近半篇幅論及中國,包括稱中共是「我們時代的核心威脅」,美國的抗中努力已奏效,成功喚醒國際社會,「潮流正在轉向」。
努力履行對台承諾 包括軍售
數名友台參議員曾就美台經貿與外交關係提問,龐皮歐說,貿易並非國務院主要對台業務,但美方一向努力履行對台灣人民的承諾,包括批准對台軍售,好讓台灣人民能從事捍衛民主之必要活動;國務院有團隊專門負責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確保台灣能以正式和非正式身分參與任何國際集會。但當有參議員詢問龐皮歐、是否同意台美元首不該會面以免冒犯中國此一美國慣例做法時,龐皮歐不願公開表態,僅稱川普政府依循過去歷任政府與政黨皆遵循的一系列「理解」,也清楚美國政府在台灣關係法下的義務。
撐港挺台護新疆 美國務卿連續批中
2020.07.23
若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中國」,它必將改變我們;中國不能被視為「正常國家」,「自由世界必須戰勝這個新暴政」,世界各國及中國人民應與美國合作,促使中國共產黨改變行為。台灣是美國的朋友,茁壯為生氣蓬勃的民主政體。
2020.06.16
中共政權的一連串舉動已使美歐都醒悟,尤其是對疫情的隱匿,加快了人們的覺醒,「大西洋兩岸的人民正意識到事情的真相」,「為維護我們的自由社會、繁榮與未來,我們必須合作,持續此一對中國挑戰的跨大西洋覺醒」。
2020.05.16
中國設法利用其財富、國有企業和威權政權,在全世界創造控制及影響力;中國的行動,對美國的安全與保障造成真正的風險。美國將中國人民及中共分開看待。中共政權目前的做法,對美國造成許多損害。
2020.04.22
美國強烈相信北京當局未能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武肺疫情,更利用全球關注武肺疫情之際挑釁,侵噬香港自治、透過軍事力量施壓台灣,以及脅迫南海鄰邦,美國強烈反對中國的霸凌行為,我們希望其他國家向中國究責。
(自由時報)
--
美嚴審中資 國安審查案件10年來最多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指出,該委員會二○一九年國安審查外資併購等商業交易達三二五件,這是國會下令更徹底審查外資交易後第一個完整年度,審查案件較前年激增三成。
強制申報程序擴大監督
中國近年來以投資方式攫取美國敏感關鍵技術,引發美國府會擔憂升高,二○一八年八月通過立法以擴大CFIUS對外資審查權限。報告指出,該委員會去年審案數高於前年的二四九件,創二○一○年來最多,包括以通知提交的二三一件交易、以強制申報程序提交的九十四件交易,強制申報程序擴大了CFIUS監督範圍。不過,報告並未透露被審查交易背後的投資者或其他當事者。
CFIUS去年向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北京中長石基二○一八年對美國旅館物業管理軟體商StayNTouch的收購細節,涉及美國飯店敏感個資;川普今年三月就下令這家中企必須出售持有的StayNTouch所有權及相關資產,主因可靠證據顯示國安受到威脅。
美國新法擴大CFIUS國安審查外資交易的範圍,新增領域包括關鍵技術、基礎設施及處理個人數據的企業,涵蓋了涉及衛星、煉油廠、金融市場體系和飲用水公用事業的交易;幾類交易需向聯邦監管機構強制揭露,以補充該委員會傳統基於通知的審查,例如涉及美國人隱私權。
美國財政部長努勤日前表示,CFIUS對北京字節跳動旗下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海外版)的審查將於本週結束。美國官員擔憂TikTok可能會把從美國串流媒體影片中收集來的數據,交給中國政府。
CFIUS內部若無法就二○一八年字節跳動收購美國影音平台Musical.ly、並把後者用戶轉移到TikTok的交易達成共識,可提請川普決定是否該交易構成國安威脅。
川普先前曾封殺有中國政府背景的中資對萊迪思半導體的收購,以及博通對行動晶片商高通的敵意併購。
趕在美制裁前 中科技業囤貨倍增
中國科技廠商趕在美國堵住香港轉口貿易通道的制裁之前,今年上半年大量透過香港採購晶片;彭博以官方數據估算,上半年借道香港銷至中國的半導體年增十一%,幾乎是晶片採購總量增幅的兩倍。香港轉口貿易平均占中國晶片總進口逾三十八%。
借道香港轉口貿易激增
報導指出,光是六月,中國借道香港的轉口貿易就激增二十一%。在中國對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之後,美國政府已取消了香港特殊貿易待遇,這使得香港在電腦晶片等敏感產品,無法再享有較寬鬆的貿易條件。
報導指出,對華為、小米、聯想集團等中國科技業買家來說,最糟情況將導致嚴重的供應瓶頸。研調機構TrendForce七月稍早前報告警告,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將會「重大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運作方式。
香港電子科技商會主席蔡劍誠估計,大約有三百家企業專門從事借道香港至中國的轉口貿易,「中國客戶在制裁實際生效日前購買更多的產品,他們對這些品項的下單相較以前更多」。
香港長期扮演中國科技業取得半導體的重要管道,主因其享有低稅率和開放的金融體系,美國給予的特殊貿易待遇,也代表香港企業比中企買家更可能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
研究機構TS Lombard經濟學家葛林表示,美國對香港和中國實施更廣泛制裁的最糟情況,將會把半導體倉儲業務從香港轉移至另一個亞洲轉運中心,但對中國科技業的結果是墊高費用,推高轉口成本,未造成致命打擊。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艾西亞和吳卓殷警告,新規可能是「中國的關鍵瓶頸」,值得觀察的重要風險是,華府給香港的新待遇是否促使美國盟友採取類似行動。
(自由時報)
--
美成都領館職員為中國加油? 照片移花接木
網傳內容:中國7月24日要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關閉,臉書「中華民國反共反台獨愛國大聯盟」粉專貼出一群人拿著中、英文「中國加油」和「我們會回來」等標語的照片,宣稱「美國駐成都大使館的人員在離開之前,沒有焚燒任何文件,反而拉橫幅(布條)替成都加油,替中國加油」。
查證結果:不實。該照片實為今年2月5日在「中國民航雜誌」微信帳號上發布,美國聯合航空當時因受疫情影響,暫停美國往返北京、成都和上海航班,在2月3日成都飛舊金山最後一趟航班前,身著制服的聯航員工拿著標語暫別成都。
(自由時報)
--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開通 「精準度與美GPS有差距」
在完成北斗衛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象徵中國歷時30年建設,終能繼美、歐、俄後躋身全球四大衛星系統,進而挑戰太空強權。但專家指,北斗衛星系統在技術、精準度與應用面上與當前領先的美國GPS系統仍有差距,且北斗系統還須2至3年進行測試和校正連線,其整合成效仍待觀察。
對我打擊威脅加強 可用訊號干擾反制
習近平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正式宣布開通。這是繼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俄羅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系統後,全球第四個衛星定位系統。
中國6月23日完成第55顆、也是北斗系統最後一顆衛星的發射。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稱,系統部署的完成較原計劃提早約半年,未來可為用戶提供定位、導航,以及獨有的、類似手機簡訊的衛星雙向短文通訊等服務。已有137國與中國簽訂相關合作協議。
中國現有650萬輛計程車、公車與卡車已進入北斗網絡,另有超過7成智慧型手機支持北斗導航。因中國民航機主要來自歐美,若要使用北斗定位和追蹤設備將會有很多技術不兼容。最快也要到2035年才能實現中國民航機以北斗衛星系統自主導航。
至於在軍事使用上,北斗衛星系統除增加中國武器定位精準度,也有助其太空軍備發展。但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先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美軍GPS軍用訊號誤差約10公分左右、但北斗軍用訊號則約有50公分誤差,儘管北斗衛星系統建成後對台灣的精準打擊威脅加強,但台灣也具訊號干擾、讓衛星失效或偽裝等三大用電子戰反制手段。
(蘋果日報)
--
Apple證實i12延遲 股價照漲
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公布上季財報表現超越預期,並宣布8月底將執行史上第5度股票分割,激勵周四盤後股價漲逾6%,突破400美元,惟今年iPhone 12新機確定將延遲「數周」發布。
Apple上季所有產品與服務營收均成長,年增率普遍達2位數,大中華區營收則重返成長。執行長庫克(Tim Cook)說:「截至6月的季度有創紀錄表現,主要是受產品事業與服務事業的雙位數成長帶動,且在每個地理區市場也都出現了成長。」
此外,Apple將於8月13日發放現金股利0.82美元,但受疫情等諸多不確定影響,未提供本季財測。
營收獲利改寫歷年同期新高
Apple上季營收與獲利雙雙超越預期,並創歷年同季新高,營收年增10.9%至596.85億美元(約1.76兆元台幣),純益年增12%至112.53億美元(3320億元台幣),每股純益(EPS)2.58美元。
Apple財務長馬思群(Luca Maestri)說:「截至6月的財報,成為Apple在艱難時期創新與執行能力的明證。」
馬思群指出,上季營業現金流達到163億美元(約4809億元台幣),創歷年同季新高。而截至上季底,Apple帳上現金高達1938.17億美元(5.72兆元台幣)。
產品服務事業 皆雙位數成長
Apple產品與服務事業類別上季營收分別年增10%、15%,服務營收改寫紀錄,提前半年達成2016年提出的服務營收倍增目標。
iPhone產品線平價新機iPhone SE支撐疫情期間買氣,營收264.18億美元(約7794億元台幣),超越預期,並意外成長1.66%,扭轉前季年減6.7%頹勢,惟美國疫情再度升溫,庫克暗示恐再干擾iPhone業績,惟穿戴、家用與配件銷售雖受門市停業影響,但營收仍成長16.7%。
Mac上季營收年增21.6%,創歷年同季新高,拜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買氣強勁所賜,Mac各區域銷售都有2位數成長,並在日本、亞太市場創新高。iPad營收也年增逾31%,創8年來同季新高。
大中華區市場出現谷底翻揚
上季Apple大中華區市場營收年增1.9%,儘管在所有區域市場中最弱,但已重現成長,執行長庫克指出,匯率波動對中國的影響比其他地區更大,影響達400個基點。如果按固定匯率計算,上季大中華區營收將會成長6%,而「iPhone 11在中國城市中買氣一直名列第1。」
先前疫情迫使Apple中國零售店全面停業時,Apple大中華區今年1~3月季度營收較上年同期衰退達7.5%。上季大中華區營收重返成長,無疑是個好跡象。
上季Apple日本營收年增21.7%最強,其次為歐洲年增18.9%,亞太其他地區增幅也有17%,而美洲市場營收也意外成長7.8%。
股票分割 小資族3000元可買1股
Apple宣布董事會同意1拆4的股票分割計劃,為上市以來第5度分割,預計8月24日收盤後執行,分割完成的股票將自8月31日開始交易。
股票分割僅影響表面股價,公司實際上未發生任何改變,而分割後每股股價變得更低,可以讓更多「小資族」有能力買進,是一大利多。
Apple股價近1年漲逾80%,周四收盤價來到每股384.76美元,相當於1.14萬元台幣,分割後,投資人有機會以100美元,相當於3000元台幣的價格買進1股。
Apple先前曾在2104年股價觸及700美元時,以1比7拆股;2005年以1比2拆股,另於2000年和1987年也曾進行拆股。
(蘋果日報)
--
澳洲祭新法 臉書、谷歌須付費給傳媒
全球各國日益關注美國科技巨頭的數位壟斷情形,澳洲在七月卅一日更公布強制谷歌與臉書付費給新聞媒體的法律草案,否則將面臨一千萬澳元(約台幣二點一億元)的巨額罰款,法案預計在年內通過成為法律。
法新社報導,在談判十八個月未能達成共識後,澳洲國庫長佛萊登柏格宣布這項「強制性行為準則」,以管理陷入困境的新聞業及科技公司之間的關係。
除了必須為內容付費外,這項準則還包括用戶資料取得、演算法透明度、平台動態消息的內容排序跟搜尋結果等議題。
佛萊登柏格表示,這些改變關係到澳洲媒體業的未來,這一立法是個「領先世界的監管框架」。他並表示,法案在最後一輪磋商後會在未來幾周提交給國會。
他還指出,雖然這一準則最終恐適用於任何數位平台,但初期將針對臉書與谷歌這兩家全球最有錢、最強大的公司。
谷歌則迅速回應表示,對這一法案「深感失望」。負責澳洲與紐西蘭地區業務的總經理席瓦說:「政府出重手進行干預,恐阻礙澳洲的數位經濟,並影響到我們能為澳洲民眾提供的服務。」
臉書的澳洲經理伊斯頓則稱正對法案進行評估,以了解它對產業、臉書的服務及其對澳洲新聞生態的投資所帶來的影響。
(聯合報)
--
百年老店 全聚德風光不再
7月24日,北京百年烤鴨名店全聚德在成立156周年的前兩天宣布,全面降價10%到15%,原本一隻人民幣288元(約新台幣1,200元)的烤鴨降至258元,而且所有門市不再收取原本10%至15%的服務費,希望能重新吸引一般消費者和年輕人上門。但輿論普遍認為,「一切可能已經太晚了」。
根據全聚德早前公布的財報,今年第1季,全聚德的營收僅人民幣1.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55%。獲利更從去年第1季的淨利人民幣1,064萬元,轉為巨虧8,850萬元(約新台幣3.7億元),創史上最差季度表現。
全聚德近日發布的半年業績預告稱,今年上半年預估虧損金額將達到人民幣1.39億至1.52億元(約新台幣5.8億至6.4億元)。全聚德業績明顯惡化,甚至引起深交所關注對其發出「問詢函」。
事實上,全聚德全年營收在2012年達到人民幣19.4億元後,就基本呈現逐年下滑走勢,去年跌至15.7億元,為近九年來最差營運表現。全年淨利人民幣4,463萬元,更直接回到2005年的水準。
全聚德創建於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其掛爐烤鴨技藝號稱來自宮廷,以皮層香酥、肉質鮮嫩、色彩鮮亮、氣味芳香聞名,曾吸引各國政要名流老饕親臨品嚐,中共前總理周恩來更曾27次在全聚德宴請外賓。
過去幾年,全聚德除傳出食安事件,包括將廢棄鴨油不當轉賣給攤商,從而捲入「地溝油」爭議,消費者對全聚德評價也和其業績一樣不斷下滑。
在「美團」、「大眾點評」等平台上,消費者對全聚德的評語幾乎一面倒都是:味道一般、服務態度差、價格不合理等。
除了一隻烤鴨要價台幣上千元,一壺西瓜汁人民幣168元(約新台幣700元),在開放式大廳用餐要收10%服務費、包廂15%,鴨架另外收取(人民幣)37元服務費。種種不合理收費,讓全聚德「宰客」形象逐漸烙印在消費者心中。
(經濟日報)
健康
(自由時報)
--
怕開刀只吃藥 男攝護腺腫如葡萄柚大
68歲的洪姓男子攝護腺肥大10多年,但害怕開刀一直隱忍只吃藥控制,直到聽說有新的治療方式可以不必開刀,才接受檢查,結果發現攝護腺已腫大至383克,是正常人(約20克)的快20倍大,相當於栗子變葡萄柚,在接受免開刀的「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後即可自行解尿,大大改善攝護腺肥大問題。
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鄭詩璁表示,攝護腺開始腫大後,會壓迫到尿道出口和膀胱,造成刺激及阻塞現象,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頻尿、尿急或是解小便解不乾淨等泌尿症狀。
隨著時間愈來愈長,攝護腺愈來愈大的時候,甚至可能會造成尿滯留、膀胱結石、膀胱憩室,甚至會影響到腎功能。
新式動脈栓塞術免開刀
鄭詩璁說,攝護腺肥大初期,可以用藥物控制,不過一旦大到像洪男300多克這麼大,藥物控制不理想時,就需考慮手術治療。除了經尿道的雷射手術外,「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是另一選擇。
不需全身麻醉 隔天就出院
鄭詩璁表示,「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是從血管栓塞來著手,通常愈大的攝護腺,它的血管愈明顯,所以栓塞技術難度並不會比較高,只是需注意術後的照護;在1個多小時的時間內,並不需要全身麻醉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洪男的手術時間和其他患者差不多,做完隔天即出院。
鄭詩璁指出,男性超過50歲大約有40%患有攝護腺肥大;而超過70歲的男性則有70%以上患有攝護腺肥大。
(自由時報)
--
肩頸痛治不好 TAE止痛效果佳
肩頸痠痛超過3個月,貼藥布、止痛藥、注射、熱敷都沒用嗎?很可能是血管增生導致發炎。成大醫院引進日本「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止痛術」(簡稱TAE),透過X光顯影找出疼痛處的增生、發炎血管,運用導管栓塞藥物,可有效降低疼痛指數。
成大影像醫學部醫師王博說,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網球肘等疾病可能與血管不正常增生相關,因此日本奧野(Yuji Okuno)醫師針對這些長期慢性發炎部位,研發了TAE技術。
經動脈發炎血管栓塞止痛術
患者在服用顯影劑後,醫師會透過X光透視,在動脈血管攝影輔助下,找出患部增生的發炎血管,將直徑1mm或0.8mm的導管插進血管,給予栓塞藥物治療,達到降低疼痛神經的刺激及減緩局部的發炎反應。
王博說,治療原理是因為增生血管旁會有分泌疼痛物質的神經,因此才會導致關節疼痛,所以只要把這些增生的血管做栓塞,就能達到止痛的效果,目前成醫有2個案例,分別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及右肩疼痛,疼痛指數滿分是10分,兩人的疼痛指數都高達7分以上,甚至無法舉起手來,但經過治療,疼痛指數降到2.5分。
但是這項技術不適合癌症、局部感染、血管鈣化、中重度腎臟病或是對顯影劑過敏的患者,而TAE技術也有副作用,像是治療部位的暫時性紅斑,還有導管從鼠蹊部穿刺處的皮下瘀青,但多在1個月內會改善消失。
癌症、血管鈣化患者不適用
成大醫院表示,TAE技術有健保給付,但該院目前必須經過骨科轉介,才會進行治療。
(自由時報)
--
喉嚨卡卡咳不停 咽喉胃酸逆流作怪/張智惠(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醫師,最近喉嚨卡卡的,感覺有很多痰、一直想清喉嚨,是不是食道有長東西?」
「醫師,我覺得最近喉嚨癢癢的,白天晚上都在咳嗽,是不是過敏或支氣管發炎啊?」
「醫師,我沒有感冒,但聲音越來越啞,甚至發現發聲很吃力,是不是聲帶長東西?」
以上問題常在診間被就診的民眾問到,其實這些都是「咽喉胃酸逆流」造成的常見症狀之一,起先大家都會懷疑是否為周遭組織問題造成的,例如支氣管發炎、食道腫瘤,或咽喉部腫瘤,但經過咽喉內視鏡檢查,會發現很多都是因為長期的胃酸逆流,進而刺激到的聲帶發炎和周圍組織的傷害。
胃酸逆流到口腔
一般民眾對於「胃食道逆流」這個名詞所衍生的症狀應都不陌生,很多人甚至誤以為是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所以才會用「火燒心」這個名詞來形容,卻不知道胃酸也會逆流到咽喉部,甚至口腔。
其實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胃酸逆流的情況,但這都可經由吞嚥及正常的消化道蠕動,將逆流而上的胃酸排空。
由於現代人因忙碌的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情緒壓力等等因素,讓消化道的肌肉緊張,或消化道蠕動機能不好、胃酸分泌過多、腹壓太大,讓逆流的胃酸滯留在咽喉部,進而導致慢性發炎,這樣狀況一久,除了會有喉嚨不適卡卡的、有異物感想清喉嚨、咳嗽或喉嚨敏感,甚至會影響到嗓音,有聲音沙啞、發聲吃力等症狀出現。
如果已有上述症狀,建議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這些問題胃鏡檢查不一定能看出有胃食道逆流,但咽喉內視鏡檢查可以看見聲帶及喉部組織發炎、腫脹等現象。
◎該如何治療?
可搭配減少胃酸分泌、放鬆咽喉肌肉及促進腸胃道蠕動的藥物,按照醫師的指示長期服用及追蹤檢查,才能避免更嚴重的咽喉嗓音傷害。
規律作息 忌吃完消夜就睡
其實,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最好就要養成關心自己嗓音的習慣,以及熟悉聲音保健的方法,包括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或是吃完消夜馬上就寢,也要少吃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等等,才是正確保養噪音之道。
(自由時報)
--
日盯3C螢幕8小時 38歲老花眼上身/梁中玲(高雄亮晶晶眼科診所院長)
現代人長時間面對電腦或手機,導致老花眼的年齡層下降,甚至不到40歲就開始「視茫茫」。配戴老花鏡片後,雖然改善了閱讀的問題,但不少人還是習慣近距離看手機時,將眼鏡拿下,認為比較舒服、方便,此舉恐導致白內障及老花度數更惡化。
◎案例1:
38歲「昌哥」擔任業務經理,一入行就是拚命三郎,每天看報表、打報告,花在電腦與手機的時間幾乎都超過8小時,去年發覺看數據時不太清楚,檢查後才發現是老花眼,配舒壓老花鏡片後改善不少,但還是習慣看手機時拿下眼鏡,最近又發現戴眼鏡視力不清楚,心想:「該不會度數又增加了吧?」
手機追劇日看3小時 46歲罹白內障
◎案例2:
46歲「馨姐」是家庭主婦,近視700度且有散光,每天忙完家事後最愛拿手機追劇,一追就是3、4個小時不離身,且習慣摘下眼鏡看字幕,覺得比較清楚,最近開始察覺有頭痛問題,後來轉到眼科求診後,才發現已有老花眼與白內障。
眼睛的睫狀肌可改變緊貼瞳孔後的水晶體形狀,看遠時會放鬆,看手機、電腦時則緊繃,讓眼睛看遠看近時可瞬間對焦,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肌肉彈性疲乏,在過去認為是引起老花眼的主因,但是現代年輕人還不到睫狀肌彈性疲乏的年齡,就出現老花現象,經常是因為透明水晶體提早混濁、硬化,形成白內障,加重了睫狀肌的負擔,無法立即反映遠近距離的焦距調整。
摘下眼鏡看3C 反加重光傷害量
雖然透過配戴老花眼鏡能協助改善老花症狀,但不少民眾將眼鏡拿下看近物,覺得減輕了鼻子跟耳朵負荷,心想「這樣方便、舒服又清楚」,不知不覺中更加速白內障及老花的惡化。
原因在於根據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也就是光源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舉例來說,戴眼鏡看手機與直接看手機的距離相比,兩者差距約3倍,藍光傷害就是約3的平方、即9倍,如果不戴眼鏡看手機10分鐘,等同戴眼鏡約90分鐘的光傷害量。
看螢幕30分鐘 應休息3分鐘
因此建議戴著眼鏡看手機時保持約40公分距離;使用電腦時,則保持更遠距離;看螢幕每30分鐘,至少休息3分鐘;切忌關燈躺在床上、或躲在棉被裡玩手機,否則瞳孔放大,造成光害更大。
平日可多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飲食或保健食品;多運動,避免整天掛在螢幕前,都有助於延緩眼球老化速度。
(自由時報)
--
罕病甲狀腺未分化癌 新療法燃生機/林樹福(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欣怡(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個管師)
57歲的李先生因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持續咳嗽前來看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他的左側甲狀腺有一顆10公分大的腫瘤,侵犯到氣管及包覆食道。
甲狀腺超音波及甲狀腺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顯示最可能的診斷為甲狀腺癌。於是他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術後病理報告為甲狀腺未分化癌,這是一種極度惡性的甲狀腺癌。
台灣的甲狀腺癌人數及發生率逐年增加,最新的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6年台灣有3679人初次被診斷患有甲狀腺癌,其發生率在女性惡性腫瘤排名為第4位、男性為第14位,顯示甲狀腺癌是台灣重要的疾病。
甲狀腺癌主要分為4種亞型,包括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及未分化癌。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預後良好,但是部分病人會因甲狀腺癌而致命,例如極度惡性的甲狀腺未分化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是一種罕見但高度侵襲性的人類惡性腫瘤,好發於60歲以上的族群。傳統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但是儘管病人接受了這些治療,疾病緩解率通常低於15%,而且大多數病人只能存活3至5個月。
5成具致癌基因突變BRAF V600E
幸而近年發現一個致癌基因突變(BRAF V600E)會導致甲狀腺癌發生,有20%-50%甲狀腺未分化癌具有BRAF V600E突變。
2018年發表的文獻顯示,合併使用兩種新的藥物(Dabrafenib及Trametinib)可以顯著延長BRAF V600E甲狀腺未分化癌病人的壽命,這個發現提供病患一個治療的新希望。
我們幫李先生檢驗腫瘤是否帶有BRAF V600E基因突變,結果顯示甲狀腺未分化癌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變。經與他討論後使用兩種新藥合併治療,也許可以改善他的預後。
個案申請恩慈使用藥品
由於衛福部尚未核准這兩種新藥治療甲狀腺未分化癌,但可視個案需要申請恩慈使用,於是我們團隊幫忙提出申請,也順利取得核可治療。
到目前為止,李先生已經接受1年的治療,日前做了「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攝影檢查」,顯示沒有腫瘤復發的跡象。李先生對於這樣的成效感到相當高興,也持續接受治療,找回他的新人生。
--
狼吞虎嚥愛妻吐司 人夫食道潰瘍
吐司麵包竟會人潰瘍。高雄一名男子日前看到妻子剛做好的美味吐司,迫不及待大口塞進嘴裡,卻樂極生悲,吐司卡在食道中央,他雖趕緊喝水吞下,仍覺得胸口疼痛;隔天就醫發現食道已潰瘍,經用藥與吃2周流質食物才康復。醫師研判,男子囫圇吞棗,致使吐司壓迫食道壁,造成黏膜缺血壞死。
收治病例的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這名52歲的男子就醫時直嚷著胸口好痛,自述前一天,妻子在家烤了一條杏仁吐司,他看到馬上扒了一大塊往嘴裡塞,卻當場噎住,他趕緊喝牛奶、水,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吞下吐司,接著去睡覺,沒想到隔天醒來,胸口還是疼痛,因此就醫。
許秉毅為男子安排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男子食道上段有一大塊3.5乘以2公分的大潰瘍,研判可能是吐司卡在食道上,壓迫食道壁,造成血流不順,才會引起嚴重的食道黏膜缺血壞死,形成潰瘍。所幸,經開藥與叮嚀男子吃2周流質食物,男子食道潰瘍終於痊癒。
許秉毅指,食道緊鄰縱膈腔,若男子未及時就醫治療,食道潰瘍恐惡化,有可能使食道穿孔,導致縱膈腔炎,就有可能致死。
臨床上,因進食導致食道潰瘍,多以誤食入魚刺、雞骨居多,但偶爾也可發現因吃藥而導致食道潰瘍案例。許秉毅表示,他接獲過多起吃治療青春痘藥,導致食道潰瘍的年輕人案例,患者多在吃藥時喝水太少,且直接倒頭大睡,導致藥物卡在食道太久,造成食道黏膜受損、潰瘍。
許秉毅建議民眾,進食時應細嚼慢嚥,若進食不慎卡到食道,可以喝些水試圖讓其吞下,切勿以吞飯或醋等方式,這有可能傷害已經受傷的食道黏膜,若喝水後仍無法吞下,要快就醫。
耳鼻喉專科醫師李瑞文表示,門診中時而會收治到因進食導致食道受傷案例,異物以魚刺、雞骨居多,另有些老人家是吃飯吃得太快,連假牙也不慎吞入、卡在食道,此時,除非是手能伸進咽喉處,直接取出異物,否則建議還是就醫由醫師以器械協助取出。
(蘋果日報)
--
民間草藥偏方多 亂吃恐傷身
民間流傳各類草藥偏方,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信以為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很多草藥具毒性,吃多可能中毒,也要考量農藥殘留問題,建議別把草藥拿來治病,更不要過度使用。衛福部也提醒說,生病應到醫療機構接受診療,依醫囑服藥,健康才有保障。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主治醫師許偉帆說,一名紅斑性狼瘡病患因臉上有紅斑、口腔潰爛,誤信偏方以一種草藥泡茶可降肝火退斑,結果喝完後,卻狂拉肚子掛急診,事後檢查也發現,對病況沒有助益。
台中市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李世一說,一名60歲婦人右膝遭開水燙傷,誤信偏方以草藥「黑面馬」外敷,結果二天後傷口惡化,確診為化學性皮膚炎合併蜂窩性組織炎,險些截肢。
李世一表示,黑面馬在臨床上已有許多不良反應的案例,造成皮膚過敏紅腫、甚至潰爛,雖然很多醫師都曾提醒不要亂用,但仍有人採用民間偏方,結果適得其反,最後仍必須靠醫師幫忙善後。
(聯合報)
--
長者吞嚥障礙 慎防吸入性肺炎/劉伯恩(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
前總統李登輝今年2月因喝牛奶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住院,於7月30日病逝。其實這就是長照醫學常見的「吞嚥困難」問題。一般會產生吞嚥困難的人,以年紀較大者、口腔肌少症及口腔衰弱症候群者居多,其他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外傷後運動神經元受傷的患者也不少。
根據統計,國內因吞嚥困難需要鼻胃管灌食的病患約30萬人,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吞嚥困難的病例。常見產生吞嚥困難的原因,除了神經系統受損外,最常見的是負責吞嚥的相關肌肉群功能障礙所引起,包括咽喉肌群、上食道括約肌及咀嚼肌群等。
吞嚥困難症狀,除了明顯的吞嚥動作遲緩外,初期會出現流口水、高頻率嗆咳、口腔後殘存食物增加及用餐時間增加等症狀。臨床的診斷,除了傳統的吞嚥功能檢測外,現在有電子螢光吞嚥攝影及電子鼻咽內視鏡檢查,特別是在失智者作鑑定時,可以正確的排除偽陰性的誤診率。
隨著年紀的增加,吞嚥障礙的比率一定會大幅的成長,因為吞嚥障礙所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更是許多長者的夢魘,甚至因嗆咳導致窒息而猝死者也是常見的案例。
對於如何預防及治療,都是長照醫學的一大課題。治療的團隊,除了耳鼻喉科醫師外,尚包括口腔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等具專業長照專科的醫療人員。
早期的預防是防治的王道,平常可以多做改善口腔肌少症的健口操及口頸部的按摩運動,其他如藉著食物含水量的調整也是改善吞嚥困難的方案之一。
(聯合報)
--
酗酒喝到吐血 只能換肝保命/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老闆與員工開檢討會。
結尾時老闆很嚴肅的說:「我決定下詔『罪』己。」
員工聽了個個誠惶誠恐,自己認罪。
老闆:「我決定下詔『醉』己,你們想到哪裡去了?還不趕快給我拿『酒』來!」
酒與人類文明糾纏了數千年,是社交場合必備之物。「酒逢知己千杯少」,古代詩人李白酒後望著江中明月冥想,跳到河裡去撈月。酒後吐真言,把一些桎梏紓解,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讓人放鬆。
但酒也是穿腸毒藥,它分子小很容易穿過胃壁吸收到血液,少部分由肺部、由鼻孔呼出,因此交通大隊可以叫人吹氣臨檢,但大部分的酒精由胃吸收之後到肝臟這個化學工廠解毒,但同時酒精本身也會傷害肝細胞,引起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它會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因此病人會水腫、腹水,也會促進肝纖維化,引起門脈高壓,引起食道靜脈瘤,許多酗酒病人直到吐血那一刻或腹大如鼓,或黃疸那一刻,才知道酒喝太多了,但也來不及了,只能靠換肝才能活命。
因此,「下詔罪己」也好,「下詔醉己」也好,一定要適可而止,才能擁有彩色人生。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