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新聞自選輯 20200808 武漢肺炎篇

更新時間:17:57

台灣篇

*美國解除全球旅遊警示 我列極低風險

美國國務院6日解除先前呼籲民眾避免出國的全球旅遊警示,配合國務院政策,美國疾管中心也同步更新全球旅遊建議,疾管中心網站建議民眾應避免非必要旅行。目前只有台灣、格陵蘭等13個目的地,被美國疾管中心列為武漢肺炎感染率「非常低」(very low),且無發布旅遊警示。

改為針對單獨國家發布警示
美國國務院6日聲明表示,在與疾管中心密切協調後,決定解除全球旅遊第4級警示。這是美國國務院在3月底對全球發布旅遊警示,將其提升至最嚴重的第4級「呼籲民眾『不要旅行』(do not travel)」後變更;國務院聲明表示,由於部分國家衛生安全狀況好轉,其他國家則可能再惡化,因此將回到先前針對單獨國家發布旅遊警示的做法,以提供美國民眾更詳細資訊,讓他們得以就旅行計畫做出明智決定。

50歲台女在港確診 指揮中心:對台無影響
配合國務院政策,美國疾管中心也更新旅遊建議,目前只有台灣、格陵蘭及汶萊等13個目的地,被美國疾管中心列為武漢肺炎感染率「非常低」(very low),且無發布旅遊警示;另泰國、紐西蘭、斐濟等7個目的地,則被列為感染率低的第1級。

台灣疫情方面,一名台灣籍50多歲女性上月赴香港後,在居家檢疫期間想逃回台灣被截獲,二次採檢後確診感染武漢肺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女子離台後到發病日時間長,研判對台灣無影響,之前透過健保資料確認她在台灣期間沒有就醫紀錄,是一人獨居,會了解足跡後做疫調。

*境外生再開放排除中生 教長:國家安全及防疫優先

教育部近日開放一○九學年十九國及地區之外、約萬名境外在學舊生來我國讀書,但不包括中生,被質疑政治凌駕專業。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天表示,教育部開放境外生,一直都是在國家安全及防疫優先下,根據邊境風險嚴管及檢疫量能,循序漸進、逐步開放,基於尊重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陸委會意見,這波不開放在學中生來台。

潘文忠強調,政策訂定是跨部會持續進行討論,兩岸主管機關隨時注意情勢變化,只要有提醒,教育部均會尊重;面對境外生來台就學,一定是防疫優先,以照顧國人健康和安全為最高原則。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和各大學在暑假前即開始準備,規劃出嚴謹的入境標準作業程序,各大學亦務實評估檢疫能量,希望各大學善用暑假期間,妥善安排境外生完成十四天居家檢疫,迄今每天入境的境外生人數都在增加中,迄昨天傍晚統計,已累計核准二一八三人,累計入境一五三一人。

對於境外生要負擔的居家檢疫費用,潘文忠表示,國外入境者居家檢疫之措施和費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一致性規範,凡經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通過的學校宿舍,亦可作為檢疫場所,目前已有超過三十三校、共提供四千多間檢疫宿舍。

已33校提供4千間檢疫宿舍
境外生權益小組昨天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不分國籍、平等對待開放,讓最大宗被阻擋的中國學生可來台。根據四百四十多名境外生網上問卷調查結果,有七成學校安排的防疫旅館,一天約需付二、三千元,檢疫費用三、四萬元,對拿獎學金的境外生是沉重負擔,希望教育部增加各校防疫宿舍,或提供經費補助,降低境外生負擔。

*包機延誤與居檢費用高/今年來台馬國生 恐流失3成

教育部統計,馬來西亞來台留學生,一○八學年有一萬五七四一人。一○九學年大專開學在即,馬國留台學生聯合總會秘書彭慶和越洋受訪表示,因名冊延遲致簽證核發不及,加上包機延誤與防疫旅館費過高等因素,擔憂今年赴台的馬國學生恐流失三成。

教部︰加速核發簽證 已免名冊
教育部回應,已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協助,加速將名冊轉送外館,七月卅一日亦周知各大專校院,將教育部函文的日期及文號告知境外生,學生向駐外館處申請證件時即可查對、加速證件辦理。

彭慶和證實,目前確實可免名冊,用日期與文號來申請簽證,算有進步,也很感激台灣放寬馬國入境,但仍盼流程再加速,讓馬國生順利入境。

彭慶和表示,七月十五日開放馬國學生可入境台灣時,各地校友們積極幫忙錄取台灣學校的學生展開體檢、學歷認證、訂定航班及辦理簽證等作業,未料七月廿四日去駐外單位辦簽證,卻以「沒有核准名單」被打回票,又承受包機延誤、家長責難,只好宣布暫緩簽證作業。此外,來台居家檢疫亦需花費二萬到五萬元不等,憂心今年馬國赴台讀書人數恐降三成以上。

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說,今年因防疫,境外生申請來台簽證新增「新生名冊」關卡,學校要造冊呈報教育部審核通過後,才能通知學生來台,教育部再把核准名單送外交部,再傳送至駐外單位,中間會多拖延一週時間,導致情況混亂。

70.jpg (544×800)

*「小明」父母陳情 給孩子一條回家路

暑假已過了一半,但中配子女「小明」何時可以返台仍未知。「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昨再赴監察院陳情,要求監委調查行政機構對「小明」無法回台是否違反聯合國兒童公約,「給孩子一條回家的路」。

台商王先生受訪說,他的太太與小孩已取得依親居留證,今年1月到中國探親後,他太太可以回台,小孩卻不能回台,現在他的太太只好留在蘇州照顧小孩。孩子9月就要讀小學,政府卻遲不開放讓他的小孩返台。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前天在立法院曾指出,最終會把「小明」和中生接回來念書。

*新北市府10日起 進入須戴口罩

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境外移入個案增加,疫情看似蠢蠢欲動,新北市政府昨天宣布,下週一(10日)起進入市府必須戴口罩,未戴口罩或體溫異常者不得進入;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進出市府大樓的民眾多數都已戴口罩,少數未戴的人,會先規勸。

未戴的人 會先規勸
侯友宜昨天早上出席活動被問到進出市府大樓是否要戴口罩時表示,在公共場合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要戴口罩,市府單位要率先做起;也提到目前民眾的警覺心回來了,多數進出市府大樓的民眾都有戴口罩,少數未戴的人,會給予規勸,下週會按照既定的防疫步驟,要求進入市府大樓戴口罩。

特殊場所未配合 可罰1.5萬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7月31日已宣布轄內舞廳業、酒家業、酒吧業、特種咖啡茶室等場所,須採實名(聯)制、量體溫、提供乾(溼)洗手設備、保持社交距離或配戴口罩,且設備使用後需消毒清潔等防疫措施,並留存紀錄28天以供查核,未遵守者依法可開罰3000至1萬5000元,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8月6日再宣布電梯、醫療院所、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休閒娛樂場所、宗教場所及大型活動等密閉空間須落實防疫規定,民眾務必戴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

量體溫 同仁、民眾一體適用
為確保市府公務正常運作及加強保障同仁與洽公民眾健康,衛生局昨天進一步宣布,自下週一起,上班時間進入市府行政大樓,除了持續配合接受量體溫外,一律要戴口罩,包括同仁、廠商、民眾一體適用。

*6口罩機 將進駐北市捷運站

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柯市府力推的口罩自動販賣機近日買氣大增,銷售量增加快2倍,北市府計畫自15日起,將6部口罩機移至人潮更多的捷運站,方便民眾購買。

對於「柯P口罩機」敗部復活,市長柯文哲昨受訪表示,排隊人潮又回來了,他認為24小時可以買的口罩自動販賣機當然比較方便。

談到新北市長侯友宜連日向中央喊話應對入境者普篩,柯文哲昨受訪時重申,普篩是學術問題,沒辦法在堵訪時說明,如果他還在台大醫院,就會很有意見,但現在當台北市長,太專業的問題他不敢亂講。

柯指出,若要普篩,要先定義適用和排除標準,並規劃流程圖,比方說如果是一進來在機場就篩檢,包括要送哪裡檢查、用哪種機器檢查、標準是什麼、結果多久出來等。

*8大場所戴口罩 彰投加強宣導

投縣昨進市場、今到各大景點宣導
鬆懈了!南投縣府重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措施,昨日傍晚縣衛生局會同草屯警方、建設處赴草屯鎮成功黃昏市場進行宣導,許多攤商、顧客未戴口罩,部份熟食攤也未覆蓋食物,縣衛生局長黃昭郎表示,將針對8大人口密集場所宣導1週,屆時若民眾仍不配合就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開罰3000到1萬5000元; 疫情爆發至今,彰化縣的防疫步調則與中央雙軌同步,目前進出縣府和機關團體實聯制進場持續進行,未曾中斷。

1週後不配合 投縣擬開罰
南投縣衛生局長黃昭郎說,昨日針對傳統市場宣導,今日則在日月潭、清境農場、溪頭、信義雙龍七彩吊橋進行防疫宣導,宣導1週後若仍有不配合情形,就會考慮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日宣布民眾出入醫療照顧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場所、宗教場所、休閒娛樂場所、大型活動等8大人潮密集處所務必戴口罩,南投縣府也從昨日起重啟防疫措施,展開為期1個禮拜的防疫宣導。

南投縣衛生局食品科昨日傍晚會同建設處、草屯警分局人員,到草屯鎮成功黃昏市場宣導時,發現市場內有許多顧客及攤商沒有戴口罩。食品科長謝伶華向沒有戴上口罩的攤商宣導時,送上一個新口罩,請攤商配合戴上,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至於顧客部分僅宣導,請他們下次到市場務必戴上口罩。

要求市場業者熟食要覆蓋
昨日宣導另一重點是熟食要覆蓋,多個熟食攤位大鍋食物或整隻雞、鴨未覆蓋,衛生局人員遂重申為了防疫請攤商配合。儘管有熟食攤商認為覆蓋熟食影響購買意願,但仍有阿福滷菜攤,有加裝玻璃防護罩,讓顧客隔著透明防護罩選食物,該攤商表示,疫情嚴重的時候就做了,到現在仍繼續防疫。

彰縣加強稽查公司、機構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目前正值暑假旅遊旺季,民眾出遊應仍應注意保持社交距離,另於電梯、各種娛樂場所及密閉空間,如補習班、電影院、K書中心、KTV等室內空間活動時務必佩戴口罩、並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彰縣也呼籲落實防疫措施
衛生局表示,彰化縣啟動縣府各局處督導轄下單位落實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及實聯制管理,各局處轉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疫情各項防疫指引,並啟動加強稽查輔導各公司行號、機構、單位及業者,確實要求室內場所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並建議以「總量管制」、「分時分眾」及「單向導引」等方式避免人流交錯。

*進入8大場所未戴口罩 雲縣17日起開罰

10日起進公家機關採實名制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升溫,雲林縣10日起公家機關洽公須戴帶口罩、實名制登記,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17日起進出8大類場所未戴口罩、規勸不聽,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000元至1萬5000元。

嘉義縣市尚無開罰措施
嘉義縣衛生局代理局長趙紋華表示,民眾到縣內8大類場所需戴口罩,不戴口罩者進行勸導,目前並無開罰,之後會依循中央疫情中心宣布的政策;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廖育瑋也表示,已積極向民眾宣導室內場所需戴口罩,也請8大類場所業者在入口要求民眾戴口罩 ,目前無開罰措施。

近來口罩再現搶購潮
隨著國內連續出現國外移入病例及8大類場所須戴口罩政策,坊間醫療級口罩出現搶購潮,50片一盒的口罩價格從上週280至300元漲至350至390元。

消保官:口罩價格還算合理
雲林縣消保官張嘉麟表示,價格還算在市場機制容許範圍內,民眾若有發現蓄意哄抬價格或囤積者,請向消保官檢舉,一旦查證屬實將移請公平會處置。

雲縣公部門10日起恢復實名制門禁管制(姓名及電話),洽公民眾須戴口罩才能進入,為加強防疫措施,縣府員工差勤已採用人臉辨識機,避免指紋辨識按壓接觸風險。

朝天宮、福興宮請信徒戴口罩
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中央流行疫情中心宣布醫療照顧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及教育學習、展演競賽、娛樂、大型活動、宗教等場所須配戴口罩,雲林將宣導一週,17日開罰。

另外,北港朝天宮、西螺福興宮等廟宇也都已經貼出公告,請信徒配合戴口罩政策。

產業篇

*7月出口年增0.4% 終止連4黑

財政部昨公布七月出口二八二億美元、年增○.四%,終結「連四黑」;累計前七月出口一八六二.一億美元、年增○.五%。財政部表示,疫情衝擊及美中關係緊張是牽動全球經濟的「重中之重」,預估下半年出口仍會小幅衰退,八月出口估年減○.五%至二.五%。

下半年出口 預估小幅衰退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遠距應用需求強勁,七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四十三.五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十八.五%;電子零組件出口則創歷年次高,年增十五.五%,主因積體電路外銷活絡。累計今年前七月,兩類貨品出口值均創歷年同期新高。

不過,傳產貨品出口持續疲弱,但因各國解封,原油及基本金屬行情回升,帶動回補庫存需求,出口減幅普遍較上月縮小;礦產品因廠商調降產能,年減近六成最慘。

主要出口市場中,在科技類貨品出口暢旺帶動下,七月對美國出口達四十三.六億美元,創歷年最高,年增七.八%;對中國及香港出口一二五.八億美元,為歷年第三高,年增十二.七%,為出口增幅最大的市場。

另外,七月進口二二八.三億美元、年減六.八%,前七月進口一五九四.九億美元、年減一.三%;出、進口相抵,前七月出超二六七.二億美元,增加卅.八億美元。

蔡美娜指出,七月進口負成長,但電子零組件進口五十七.五億美元,創歷年次高,年增六.四%;資本設備進口四十.七億美元,年增十三.二%,顯示電子產品旺季帶動進口需求。

蔡美娜表示,各國陸續解封,市場普遍認為景氣最壞時刻已過,但二次疫情風險仍在,且美中關係緊張局勢不斷升高,預估下半年出口仍將小幅衰退。

184.jpg (800×505)

*中國1-7月進出口年減4% 復甦遇逆風

美中經貿衝突升溫
中國海關週五公布七月出口年增七.二%,主因全球需求好轉以及防疫醫療用品、在家工作電子設備外銷支撐,但七月進口卻年減一.四%,主因大宗商品價格及高基期;累計一至七月出口年減四.八%、進口年減四.一%。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後續復甦仍面臨逆風,籠罩在美中經貿衝突升溫的陰霾。

前7月自美進口年減3.5% 採購承諾未達標
在美中八月十五日將展開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半年度評估前夕,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七月達三二四.六億美元(約九七三八億台幣),高於六月的二九四.一億美元;中國今年前七月自美國進口年減三.五%至六七七.一億美元,遠低於二○一七年同期的八七四.六億美元。

瑞銀經濟學家張寧表示,中國上半年只實現了在美中貿易協議中承諾的全年總進口目標約廿三%,近幾週雖加快進口,但要實現對美採購目標幾乎不可能。

包商銀行破產 金融業傳減薪3成
另,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和中國政府要求讓利的衝擊,中國金融圈近日盛傳將集體降薪以開源節流,中信銀行、建設銀行並被點名將降薪廿%、卅%;中國四大國有銀行雖否認有降薪計畫,基層員工反映近月來工資的確變相降了,普遍都有過「緊日子」心理準備。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季政策報告宣布,「包商銀行將被提起破產聲請,對原股東的股權和未予保障的債權進行依法清算。」這是中國近廿年來首宗商業銀行破產案,主因包商銀行嚴重資不抵債。中國政府接管該行以來,人行曾提供資金支持達二三五億人民幣(約一○一○億台幣)。

中國人行指出,中國銀行業在疫情後不良貸款風險激增,「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浮出水面」,將對商銀壓力測試,以研擬應對方案。

(自由時報)
--
台灣篇

*擋陸生遭批政治考量 教部把球踢給陸委會

武漢肺炎全球疫情仍嚴峻,日前教育部宣布外籍生開放全面來台就學,但排除陸生,引發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政府機關做事都是有原則,最高目的就是保護國人健康。因只有陸生遭排除,境外生權益小組昨赴教育部抗議,但教育部接見抗議時回應強調,「尊重兩岸主管機關」。
為了解陸生返台時程,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前天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到立院說明。對陸生入境政策突喊卡,陳明通解釋,陸配子女、陸生入境開放時間都要提報「國境管理會議」,但教育部未將陸生入境案提出討論就對外宣布鬆綁。教育部長潘文忠則說,是「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認為要審慎,教育部尊重此建議。兩部會各說各話。

對於陸生入境爭議,蘇揆昨強調,最高目的就是保護國人健康。但境外生權益小組昨赴教育部抗議,質疑為何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可以冠冕堂皇地因政治考量而限制某一國籍學生的入境就學。教育部由教育副參事廖高賢出面回應學生訴求,但雙方無交集,面對學生砲火,教育部5分鐘內提了6次「尊重兩岸主管機關」。最後兩方未獲共識、不歡而散。
由港生、陸生、馬來西亞學生組成的境外生權益小組認為,教育部的政策考量應是站在台灣檢疫能量角度上,評估後盡快讓境外生返台,並讓高教度過學生流失的困難期,如今卻因政治考量,讓渡了學生和學校的權益,「台灣教育談何自主?」權益小組要求教育部積極應對的方式應是持續協助境外生返台。
此外,政府先前開放2歲以下滯留中國的陸配子女「小小明」回台,但還有許多超過2歲的「小明」想返台卻不得其門而入。台商王克安與部分子女滯留在中國的家長昨赴監察院陳情,要求政府開放「小明」入台,落實「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不要讓家庭分散。

QMODEL2CL2YDX2MGJ2CMT4QYDM.jpg (760×908)

產業篇

*客庄券商店不客家 客委會:振興經濟不限文化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行政院發行振興三倍券盼振興國內產業,各部會紛紛加碼。客委會推出「客庄旅遊券」可在全台11個客家聚落縣市使用,但有網友質疑,可使用該券的店家與客家文化毫無關聯。客委會昨說,客庄旅遊券目的是為振興客庄經濟、擴大在地消費動能,並不以發展客家文化為限。
客庄券中籤率僅有4%,自8月1日起,中籤民眾即可持電子票券至全台11個縣市,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內,超過4000家「浪漫客庄遊指定店」使用。但民眾質疑,查詢可使用店家後發現,蠻多間店跟客家沒什麼關係的,「請問客庄券到底是發什麼意思的!」
客委會表示,依《客家基本法》規定,認列客家人口達1/3以上之鄉(鎮、市、區)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此次專案加碼「浪漫客庄遊指定店」,招募全臺灣11個縣市7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中,具稅籍之餐飲、伴手禮等各類與民眾食、衣、住、行、娛樂相關之零售商店加入,僅不包含電商、百貨公司、量販店及全國性連鎖商店。
客委會說,因考量許多客庄地區位處偏鄉、產業類型多元,為鼓勵國人前往客庄消費,只要符合上開規定之客庄業者皆可參與本次活動,並不以客家文化產業為限,藉以吸引國人攜家帶眷前往客庄旅遊,以提振在地消費動能。

*7月出口翻紅 財部示警8月會跌

出口總算翻紅,終結連4黑!財政部昨公布7月進出口概況,7月出口282億美元,年增0.4%;累計前7月出口1862.1億美元,年增0.5%。展望後市,財政部示警,今年疫情影響且美中關係緊張,是牽動全球經濟的「重中之重」,估8月出口年減0.5%至2.5%,下半年仍會小幅縮減,恐連2年全年呈負成長。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7月隨宅經濟加速發酵、5G通訊等新興應用持續推進,加上旺季出貨效應顯現,7月出口回升至282億美元,年增0.4%,擺脫連續4個月的負成長。

電子零組件需求強
7月需求強勁的商品,包含積體電路及資通訊產品,蔡美娜解釋,資通與視聽產品主要受遠距應用需求強勁推升,出口以43.5億美元創單月新高,電子零組件因積體電路外銷活絡,規模也創歷年單月次高,個別年增18.5%、15.5%;累計前7月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的出口值,均創同期新高。
至於傳產類貨品出口雖持續疲弱,但外銷頹勢已略有改善,年減率普遍較上月縮小,但礦產品因廠商調降產能,仍年減近6成最慘。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7月出口282億美元,進口228.3億美元,分別年增0.4%及年減6.8%;總計前7月出口1862.1億美元,進口1594.9億美元,各年增0.5%及年減1.3%。在出口、進口相抵後,前7月出超267.2億美元,年增30.8億美元。

恐連2年呈負成長
展望下半年,財政部表示,受惠遠距商機與5G通訊、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帶動,半導體領導廠商具高階製程優勢,以及台商回流擴增國內產能等正面效益延續,將適度挹注出口表現。
不過,全球疫情仍嚴峻,且美中緊張局勢不斷升高,帶來不確定性,均高度制約國際經濟復甦的步調與力道,不利台灣出口動能,財政部預估,8月出口將年減0.5%至2.5%。
因去年出口負成長1.4%,蔡美娜示警,若參考主計總處的5月預測值,下半年出口將減2.3%,主計總處當時也估全年出口減0.7%,可能連2年全年負成長,為史上第2次。她也補充,主計總處下周五會更新預測,屆時會有更精準的全年出口預測供參。

UULC2DOZ6VGHFW37TABK3YWYLU.jpg (760×417)

*美就業雙指標回溫 7月失業率微降 非農就業優於預期

繼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幅優於預期後,美國勞工部昨晚公布7月非農就業數據,非農就業人口新增176.3萬,失業率略為下降至10.2%,前值為11.1%。不過,美國經濟後勢並不因此樂觀,在疫情期間政府大舉推動各項刺激經濟措施,然而隨著部分措施到期,及美國疫情再度升溫,專家警告美國經濟將再次承受壓力。

根據路透先前調查結果,原先經濟學家預期7月非農就業新增158萬,較前一個月的增速大幅放緩。6月非農新增就業從480萬下修至479.1萬。

專家憂疫情再拖累經濟
本周公布的數據報告顯示,美國私人企業7月僱用大幅放緩,在製造及服務業等部門的僱用持續減少。駐華盛頓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資深經濟學家Elise Gould表示:「經濟復甦完全取決於控制疫情擴散的成功與否,自6月初以來(美國)疫情控管極度失敗。」
上個月美國疫情再度升溫,目前感染病例已突破480萬人,迫使疫情最嚴重的美國西部及南部部分地區商業活動再次關閉或暫停重啟,使貨品及服務需求再度受挫。

貨品及服務需求恐受挫
駐紐約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James Knightley表示:「第2階段的復甦將會更加具有挑戰性。」他表示,若美國缺乏新一輪更廣泛及實質的財政方案,預期美國僱用及消費數據將更加疲弱。上季美國歷經了有記錄以來最差經濟表現,單季衰退幅度近33%。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在最近的利率決策中維持利率接近零的水準,不過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警告,美國經濟正經歷「有生以來」最嚴重衰退,經濟表現將取決於疫情是否受控。即使重新開放順利,鮑威爾也預期美國經濟復甦將花費相當長的時間,Fed已誓言動用所有工具,支持因疫情受挫的美國經濟。

*外送旺 叫車冷 Uber季虧525億

美國叫車一哥Uber公布第2季財報,營收年減29%至22.41億美元(約661億元台幣),為10年來營收持續不斷成長畫下句點,凸顯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民眾因防疫限制居家不出,雖帶動送餐服務業績飆升1倍,但仍難彌補叫車需求銳減,導致上季依然虧損。
Uber上季淨損17.8億美元(約525億元台幣),每股虧1.02美元,月前宣布全球裁員23%的支出也成為虧損擴大的的因素之一。
在華爾街看來,Uber表現好壞參半,營收略勝期待,虧損則超過預期。Uber叫車服務在疫情中受創甚大,涵蓋叫車、機車與自行車等個人移動服務的行動事業,上季總訂單額年減75%至30.46億美元、營收年減67%至7.9億美元,且在最大市場美加地區營收滑落26%。
至於Uber外送服務則表現強勁,涵蓋Uber Eats的外送事業,上季總訂單額年增106%至69.61億美元、營收則增103%至12.11億美元。外送事業佔Uber總營收比重首度超越行動事業,以往叫車服務通常佔近3分之2。

*中國7月出口大增7.2% 進口反降

各國經濟活動恢復,中國7月出口大幅成長,但進口卻意外萎縮,表示內需復甦依然乏力。中國最新海關數據顯示,按美元計算,7月出口同比成長7.2%,進口卻降1.4%,當月貿易順差擴大到623.3億美元,與經濟學家預估出口降0.6%、進口增0.9%的看法大相逕庭。
中國7月對美國出口年增12.5%,創2018年來最大增幅。華僑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謝棟銘說:「對美出口大飛躍,可能是預期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下的搶先行動使然。」

內需依然乏力
同時,中國7月自美進口年增3.6%,瑞銀經濟學家汪濤和張寧指出:「抗疫限制措施放鬆帶來全球復甦,出口應會繼續維持彈性,但各國復工也使中國產品需求受抑制,隨多數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到疫情前水準,預計連續動能明顯減弱,但各類經濟活動應會繼續改善。」
中國採購經理們雖認為7月延續復甦,但一些早期活動指標已看出內需乏力,特別是美中關係急速惡化,除互關領館,美國積極推動禁用TikTok、微信等中國軟體,港台問題加劇摩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加快推進中國經濟獨立,強調內需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都讓全球憂心新冷戰模式再起。

(蘋果日報)
--
台灣篇

*台大公衛:不同風險國入境 應自費精準篩檢

雖然行政院長蘇貞昌已定調不做入境普篩,尊重指揮中心意見,但各界對於入境普篩仍有許多討論。台大公衛學院強調,學界並非建議「入境普篩取代檢疫」,而是針對不同國家訂定檢疫隔離策略,採檢費用也可採取民眾或企業自費。但指揮中心表示,如要開放在機場或隔離場所自費採檢,須另有配套。

另外,日前香港一例自台返港的女性確診個案出現逆轉,個案為五十多歲台籍女子,並非香港居民,指揮中心密切調查她在台期間的接觸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患者在疫調過程說詞反覆,將調閱手機通聯資料,追查足跡,再進一步匡列接觸者。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推估,假設感染高風險國家地區每月五千人入境台灣,以現行策略,將漏接一〇四例無症狀感染者及七例潛伏期個案;反之,若入境及隔離檢疫期滿前都採檢,即使是從高風險國家地區入境者,只居家檢疫五天,也不會遺漏任何病例。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昨天指出,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感染者於發病九日後,即無感染力,建議採取精準入境策略,例如高風險國家除入境檢測,檢疫第五天二採;中風險國家入境者檢疫第五天採檢;低風險國家維持居家檢疫十四天,如此可將境外漏網之魚降到極低。

至於「入境篩檢」或「居家檢疫十四天後採檢」成本高,每天需耗費四百廿萬元,陳秀熙指出,採檢費用可採民眾或企業自費,「若轉由民眾自己出錢,繼能達到最高保障,政府也不會花大錢。」

但指揮中心指出,除了採檢費用,也要考慮因提供自費採檢的配套措施與人力成本。莊人祥說明,目前機場僅針對有症狀者公費採檢,如要開放自費篩檢,必須另外安排人力與流程。至於居家檢疫結束前篩檢,需將每位居檢者視為疑似個案後送處理,不僅耗損全套防護設備,也需動用大量人力。

莊人祥強調,入境篩檢成果有待評估,目前來自菲律賓的入境者必須全部篩檢,從上月廿六日到本月二日,僅發現兩名無症狀入境者,且皆為後續關懷追蹤皆可發現的對象。

*入境不普篩 盧秀燕:應從普篩、檢疫雙管齊下

疫情有回溫趨勢,要不要對入境者普篩也成各方關切。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對入境者全面普篩,不過中央不同意,侯友宜昨天說,雖然意見不同,但他會配合中央作法。台中市長盧秀燕則主張普篩、檢疫「雙管齊下」,以維護國人安全,讓國人安心。

侯友宜指出,第二波疫情已讓民眾逐漸提高警覺心是好事,他認為防疫關鍵在阻絕境外,多做無妨,全面普篩檢配合居家檢疫、自主健康建構三道防線,公會團體也都有類似想法。防疫打仗沒有地域性可言,他只是提出建議給中央參考,中央決定後,市府依然會配合。

盧秀燕表示,比利時工程師案例,雖居家檢疫十四天,卻仍確診,還在台灣四處趴趴走,日本女學生也是這種情形,換句話說,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十四天,對從國外入境者可能不夠,應該普篩、檢疫「雙管齊下」。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台灣目前到現在入境者中無症狀的帶原者百分比是多少,這個都要有數據,有數據才能估計,要花多少錢、效果有多少,這個太專業了,專業的題目,他就不會亂講。

針對境外入境要不要全面普篩,台南市長黃偉哲之前建議中央對高風險國家入境者篩檢,昨天他表示,中央定調不普篩就遵循。黃偉哲說,境外進來的人都要居家檢疫十四天,是否需要針對境外移入者做普篩,他持保留態度。

*陸生返台喊卡 境外生質疑政治凌駕學生權利

陸生返台政策髮夾彎,境外生權益小組昨赴教育部門口陳情,質疑這是政治凌駕學生權利的決策,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政府機關做事都是有原則,最高目的就是要保證國人健康。

政府對陸生返台政策髮夾彎,各界關注到底是誰喊卡這項政策,教育部與陸委會說法兜不攏,也傳出教育部當天之所以改口,係因教育部長潘文忠在當下,接到來自行政院官員的電話提醒,馬上通知部內喊卡。

至於關鍵電話誰打的,蘇貞昌避而不談,教育部長潘文忠昨也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境外生入境都是跨部會共同會商,有關兩岸情勢部分,由陸委會說明較明確。

境外生權益小組昨呼籲教育部應以教育專業考量進行決策,繼續不分國籍開放境外生。接受陳情的教育部副參事廖高賢表示,教育部以不犧牲任何一名學生權益為原則,將在尊重兩岸主管機關的原則下,和有關單位溝通、協商。但面對境外生追問具體開放時程,以及政策髮夾彎「是不是蔡英文總統的意思?」廖高賢未回答就轉身離開現場。

教育部今年初至今已開放二點六萬名境外生返台,截至昨晚,僅一五三一人入境。境外生小組成員批評,不少境外生仰賴獎學金和打工支應求學支出,每名境外生返台檢疫要花三到四點五萬元不等,相當於一學期的學費,根本難以負擔,盼教育部提供更多檢疫宿舍或補助檢疫費用,也希望各大學提供更多收費較低的檢疫宿舍。

潘文忠說,暑假前跟各大學緊密籌畫,希望善用暑假,讓境外學生依序返國,目前都是依照程序及規畫原則,逐波安排境外學生入境,應屆畢業生申請已告一段落,之後依照當時規畫進到舊生階段,過程中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考量目前兩岸情勢發展,認為需要審慎斟酌,教部尊重兩岸主管機關對情勢研判。

潘文忠說,有跟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做意見上討論,希望考量兩岸情勢前提下,陸生沒有在這波開放,整體目標跟政策還是會繼續進行。

*陳情監院找回家的路 自救會:別汙名化小明

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昨天前往監察院為「小明」們陳情。自救會會長鍾錦明表示,近半年來自救會從指揮中心到總統府四處陳情都碰壁,希望有首屆人權委員會的監察院,在國際兒童權利公約及兩公約的基礎下督促政府,讓小明們能有條回家的路。

十位代表也進入監察院陳情,由輪值監委郭文東接見並收下陳情書,至於後續監院如何處理該案,仍待討論。

自救會指出,陸配子女「小明」是尚未得到我國籍的「準國人」,至今由於疫情與政府政策,他們無法回台與家人團聚,回歸原本的生活。

施姓家屬表示,滯陸未歸的兒子才剛在台灣考上大學,已經錯過高中畢業典禮,希望能盡早解禁;另一位施姓家屬則說,因政策關係,已和家人相隔半年了,孩子近來每天在電話中都在問「什麼時候能回家」,聽來令人不捨。

自救會執行長王娟萍指出,「小明」一直在選擇國籍議題上被汙名化,但並非他們不選擇我國國籍,是依照相關規範,必須耗費幾年時間完備程序,才能取得我國身分證。

*3疫苗廠 可望月底前臨床試驗

面對疫情,各國全力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國內有三家業者向衛福部申請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可望在八月底前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但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舉行「研商促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品及疫苗研發座談會」,成為廠商抱怨大會,批評現有媒合平台無法讓後端廠商加入研發,產業鏈不能連貫。

食藥署昨天邀集製藥相關公協會、醫藥品查驗中心、國衛院、中研院等,討論政府能給予什麼樣的協助。食藥署藥品組研究員祁若鳳表示,座談中各界提出媒合平台功能不足,難以及時尋覓符合需求的廠商,未來平台將進行調整,讓業者主動提出自家研發能力,幫助藥品或疫苗研發快速分工,增加速度。

祁若鳳表示,我國疫苗研發已有相當的進展,加上臨床試驗申請條件比過去更有彈性,此次可在動物試驗尚未完成前,提交臨床試驗申請書,但臨床試驗是否核准,仍待動物試驗完成再評估。

目前已申請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的藥廠共有三家,分別是國光、高端、聯亞。祁若鳳表示,三家的動物試驗結果都尚未結案,但只差補件,只要補件後經審核完成,有機會在八月底前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不過,祁若鳳也表示,目前我國對於新冠病毒疫苗發展,採取「雙管齊下」做法,政府與廠商皆爭取國外原廠疫苗的製造權利,同步也靠自己研發疫苗,「當其中一條路沒得走的時候,還有其他路可以選擇。」

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表示,疫苗研發進度樂觀,至於政府鼓勵爭取國外藥廠的疫苗製造權,他強調,國光不會把此事列為第一目標,將全心先把國產疫苗做出來。

*天價口罩再現 各地紛傳哄抬案 消保官查不了?

搶口罩又成為全民運動,本報記者實地查訪,除了藥局等通路的口罩銷售量激增、又現缺貨現象,價格也正驚驚漲,甚至有50片賣950元「天價」的現象。哄抬價格的檢舉案湧向各地消保官,但消保官無奈地說,檢舉案雖多,成案機率卻低,主因是政府未訂口罩的合理價。

雲林縣黃先生上周到藥局看到口罩一盒50入售價280元,沒下手購買;聽到前副總統陳建仁說要備妥3個月的口罩存量,昨到藥局一問,發現一盒已漲到350元。廖姓家長說,上月住家附近藥局買一盒口罩350元,最近去買已漲到450元。另名家長說,真的是太貴了,幸好她以前買了不少。

兒童口罩最難買 多色口罩出現天價
洪姓主婦說,兒童口罩最難買,實名制的兒童口罩尺寸難掌握,藥局賣的兒童口罩一整盒三、四百元都算便宜,有些藥局賣6至12歲的中、大童口罩每盒500元,晚了還買不到。

北市木柵一家藥局在臉書貼出還有多盒幼兒口罩,一盒要價600元,被湧入詢問的網友罵翻,直說太貴、太離譜。老闆說,兒童口罩之前一盒480元,昨漲到600元,但實在沒辦法,「向上游廠商訂貨就漲價了啊」。

台北市洪小姐說,她在臉書社團與網友交流口罩價格,發現這幾天確實漲很多,業者直營的網路通路每組2盒賣600元已缺貨,同樣產品在藥局,每盒卻變450元;有些標榜一盒多色的口罩,甚至賣到900元天價。

最近有消費者在網路看到50片口罩要價950元,相當每片19.5元,認為貴得離譜,向北市消保處檢舉。

台中一家社區藥局說,現在口罩一片賣6、7元都算合理,換算每盒50片約300至350元,如果是立體剪裁或特殊花色就更貴,像蕾絲花紋的口罩,每包10片就賣199元。

供應商陸續漲價 現在有錢也訂不到
雲林縣藥師公會理事長許新交表示,口罩供應商的價格近日確實陸續調漲,每盒50片漲幅約20至30元左右,藥局進貨成本增加,漲價是合理反映成本,實在是不得已,最無奈的是現在有錢也訂不到,很多藥局早就訂貨給錢,但不知何時才能到貨,建議民眾先買實名制口罩。

台中市法制局主任消保官康馨壬說,坊間口罩價格不一,如果藥局大量庫存口罩,價格也比進價明顯偏高,就有哄抬嫌疑,歡迎檢舉。不過,北市府的經驗是成案和起訴機率低,沒有嚇阻力。

口罩沒有標準參考價 哄抬檢舉案幾乎不成案
北市主任消保官楊麗萍指出,2月開始陸續有民眾檢舉口罩哄抬價格,截至目前約收到近300件檢舉案,數量全國之冠,口罩哄抬價格的檢舉案因涉及刑事責任,是否違法消保官很難判斷,有疑慮的案件都移送檢方偵辦,但移送給地檢署後幾乎都不成案。

楊麗萍認為,中央沒有對口罩訂出標準或合理的參考價格,確實讓消保官難以認定是否哄抬價格。畢竟口罩的材質、銷售通路和模式都不同,要統一價格確實也有難處。最近只有桃園陳姓男子在臉書直播,兜售號稱三層防護醫用口罩,50片賣1500元、平均單片30元,並藉「買50片送50片」宣傳手法吸引大量民眾購買,被認定違法起訴。

新北市消保官今年以來也接獲100多件口罩檢舉案,與調查局幹員搜索約20人,大多因網路賣家資料不足或稽查時已賣光,難以成案。消保官坦言,中央未訂合理價格,難判定是否哄抬價格,且部分口罩屬於進口特殊材質或剪裁,價格的確會比較高,有許多灰色地帶。

這波口罩價格再衝一波,除了國內疫情出現疑慮、陳建仁日前發言也推波助瀾,加上國際搶訂單、搶機器設備都是主因。

顧老顧客、接新訂單還要配合徵用 考驗業者良心
口罩大廠台灣康匠總經理陳勇志說,6月口罩出口解禁後,原訂要將三分之二產能留在台灣,三分之一消化國外訂單,當時每月預定要出2000萬片給美國,訂單已排到年底。後來政府將徵收期限延到年底,有一半產能仍被政府徵用,等於只有16%產能消化國內訂單。為保住國內長期市場,最後被迫將歐美訂單取消,只留長期合作的日、韓及香港老客戶。

陳勇志表示,這波口罩搶購潮考驗業者良心。以康匠為例,國內正常出貨價格一片是3到4元,到國外市場就可能變成20、30元,這對口罩廠是很大的誘惑,但他的信念是「不能牴觸政府的行政命令」。

但陳建仁日前一句「建議準備3個月口罩」,讓他這兩天電話接不完,前天就擋掉十幾張國內外訂單,一張單從6000片到1億片都有,價格也很誘人,但工廠產能有限,乾脆不報價也不去聽。

原料難訂機器難買 業者:何時交貨沒把握
肯德利口罩董事長劉又溍表示,近日疫情升溫,訂單再度如雪片般飛來,但先前的訂單已排到年底,加上被政府徵用期間,還欠了好幾百萬片口罩需要消化,就算持續有訂單,何時能交貨也沒把握。

他坦言,以前訂購口罩都是開票、月結,但現在出貨前都要現金付清才行,因為工廠向外買原物料也要付現,而且還要排隊才等得到原物料,雖然國外客戶一直想下訂,但產能根本無法供應,只能將主動送上門的訂單往外推。

劉又溍憂心地說,不僅口罩原物料難訂,最讓他煩心的是口罩生產機台設備也搶不到,因為不只國內業者亟需機台擴充產線,國外也搶購,導致設備價格翻倍漲。他3月訂購了好幾組機台,拖了4個多月遲未到貨,私下了解才知道被別人以高出100多萬元搶走了,「的確是考驗業者的商業道德」。

中國篇

*確診數近4千 港推全民免費普篩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宣布,在北京中央支持下,將在香港推行全民免費自願檢測、推行孕婦檢測計劃、安老院舍員工進行第二輪檢測、擬建港版火神山及方艙醫院。

香港疫情愈來愈嚴重,逼近四千確診人數,林鄭月娥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自願性普及社區檢測,任何市民都可以做,不再分是否高危群組,規模數以百萬計,預計兩個星期內展開。檢測會遵循五項原則,包括短時間開展、恪守保持社交距離、盡量電子化以便民,方便市民取得檢測樣本瓶;確保流程安全有序,分開樣本瓶的派發點及收集點;會保障個人隱私。

她特別強調香港政府願意推動全民檢測,是因為有中央的力量,但目前不能交代採樣細節,只承諾自願檢測會保障個人隱私。

香港政府上月起對特定群組進行了十三萬七千個病毒檢測,發現五十四宗確診個案,即每萬人有四人確診,推算香港可能仍然有一千五百名隱性患者未發現。林鄭月娥據以說明病毒檢測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達到早識別、早隔離及早治療,多做檢測亦可以令市民安心,避免隱性患者在社區傳播病毒。

港府準備為七百萬市民全面普篩,根據今年二月大陸就新冠肺炎核酸定點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耗材與人力成本)收費標準不高於每劑一百六十元人民幣(一說一百廿元),目前可能降至一百元來換算,七百萬乘以一百元就是七億人民幣(七點七億港幣),所費不貲。

林鄭月娥認為,如果普及檢測不配以「禁足令」,成效的確會打折扣,但香港市民出現非常明顯的「抗疫疲勞」,相信如果要很極端地困住所有人做檢測,香港會承受不起。

她還表示,希望短時間內對全港安老院舍三萬多名員工,啟動第二輪大型病毒檢測;政府又會和仁濟醫院推出孕婦檢測計劃,將會為每位參加的孕婦發出檢測報告,方便在有效期內求醫及入院。

連日來香港民間對北京派隊到香港檢測有不同猜測,還有北京收集港人DNA「送中」等說法。林鄭月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掛上「中央全力支持 特區同心抗疫」大標語,她稱北京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疫情,會隨時應請求,提供一切必要支持。

產業篇

*迎旺季 7月我出口中止連4黑

財政部昨天公布七月進出口貿易統計,旺季效應加持,宅經濟、遠端科技需求暢旺,加上傳統類貨品跌幅收斂,七月出口二八二億美元,年增百分之○點四,由負轉正中止連四黑。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接下來進入出口旺季,預期出口水準值可望逐季增加。

蔡美娜表示,七月出口止跌回穩、優於預期,主因之一為受疫情催化,新經濟模式逐漸成形,宅經濟、遠距商機及五G等新興科技運用,帶動科技類貨品出口暢旺,穩住大局。

就出口貨品來看,蔡美娜表示,科技產品及傳產仍維持兩樣情,受遠距應用需求強勁推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七月出口四十三點五億美元,創下史上新高;電子零組件出口一○九點八億美元,創單月次高,其中以積體電路為最大宗,優於電子零組件整體表現。

在傳產方面,蔡美娜指出,礦產、機械、基本金屬及化學品等,七月出口都仍呈現跌幅,除礦產品外,跌幅皆在百分之十以上至百分之廿之間,但可算是稍有止跌回穩跡象。受國際油價低檔、石化相關原物料買氣仍疲弱衝擊,七月礦產品出口僅五點二億美元,年減近六成。

累計今年前七月表現,出口規模來到一八六二點一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年增九點二億美元或百分之○點五,仍仰賴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兩大火車頭,其餘主要出口貨類仍呈現衰退。

在出口地區方面,七月對美國出口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百分之七點八,對中國及香港出口也為歷年單月第三高紀錄,年增百分之十二點七,表現亮眼;對歐洲、東協及日本則呈現衰退。累計前七月對陸港、美、日出口值均為歷年同期最高,合占總出口比重達六成五,創新高。

展望未來,蔡美娜指出,依據主計總處預估,第三季出口仍會較去年微幅衰退,接下來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二次爆發、美中關係局勢變化,仍是影響台灣出口的重中之重,甚至可能不利出口動能。

蔡美娜表示,隨著國際原物料止跌回穩、傳產貨類增溫,加上電子類產品旺季到來,且國內半導體領導廠商,仍握有高階製程優勢,下半年出口應可望逐季增加,但是相較去年表現,總體而言應仍會呈現小幅縮減,預估八月會年減百分之○點五至百分之二點五。

*陸7月出口回溫 內需復甦待第3季

大陸七月出口增速創今年來新高,以美元計價,出口增長百分之七點二,漲幅較六月擴大六點七個百分點。大陸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解讀,「出口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進口增速則由正轉跌,下降百分之一點四,白明指出,「內需依然比較疲軟」。

「出口熱、進口冷」使得七月貿易順差六二三點三億美元,較上月擴大約一百五十九億美元,增幅逾百分之三十三。

大陸海關總署昨天發布外貿統計,七月出口總值達二三七六點三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七點二,比原先機構預測中值下降百分之○點七,表現大幅優於預期,更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白明指出,「出口超預期增長,很大程度是靠中國產業鏈的恢復」,因為疫情在大陸率先控制,得以復工復產;尤其是抗疫防護和醫療物資出口搶手。由於出口大幅超出預期表明,「出口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候」。

海通證券分析,七月出口以紡織品、塑料製品、醫療器械三大項合計增速百分之六十一點七明顯帶動,其他如手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服裝、家具等出口,則受外需支持而改善。

相對出口熱,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進口再度由正轉負,說明內需依然比較疲軟。」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全球疫情反覆,產業鏈、供應鏈受衝擊程度加深,導致物流恢復遲緩,配送周期較長,進而影響進口增速回升,對需求搆成嚴重抑制,以致消費、投資活動受拖累。他認為,大陸雖然外貿最糟糕時刻已過,但後續復甦過程仍面臨逆風。

展望下半年外貿表現,華泰證券分析師預測,受美中貿易摩擦、疫情反覆等因素擾動,第三季內需復甦將會強於外需,對應來看,進口將較出口表現更為積極,貿易順差或將有所收歛。

(聯合報)
--
台灣篇

*上月出口轉正 終止連四黑

財政部昨(7)日公布今年7月進出口貿易統計,在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二大貨類強勢帶動下,7月單月出口282億美元,年增0.4%,終止過去四個月出口負成長。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由於接下來進入出口旺季,預期出口值將可望逐季增加。

7月總出口較去年同月微增1億美元或0.4%,蔡美娜表示,就出口品項方面,科技產品及傳產仍維持兩樣情,電子零組件出口109.8億美元,達到歷年單月次高水準,較去年同月增長14.7億美元或15.5%;電子零組件中,又以積體電路出口為最大宗,出口規模達98.4億美元,出口年增14億美元或16.6%,甚至優於電子零組件整體表現。

蔡美娜說,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43.5億美元,也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6.8億美元或18.5%。

在傳產出口方面,蔡美娜指出,礦產、機械、基本金屬及化學品等,7月出口都仍呈現跌幅,除了礦產品外,跌幅皆在10%以上至20%之間,但可算是稍有止跌回穩跡象。至於礦產品方面,7月出口僅5.2億美元,年減7.7億美元或59.8%,主因仍是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所致。

若統計前七月表現,出口規模為1,86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出口年增9.2億美元或0.5%,全期成長仍仰賴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兩大火車頭,其中電子零組件出口年增19.4%、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年增11.6%;其餘主要出口貨類仍呈現衰退。

展望下半年出口表現,蔡美娜表示,依據主計總處預估,第3季出口仍會較去年微幅衰退,接下來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二次爆發、美中關係局勢變化,仍是影響台灣出口的重中之中,甚至可能不利出口動能。

蔡美娜指出,隨著國際原物料止跌回穩、傳產貨類增溫,加上電子類產品旺季到來,且國內半導體領導廠商,仍握有高階製程優勢,下半年的出口水準,應可望逐季增加,但是相較去年表現,總體而言應仍會呈現小幅縮減。

photo.php (399×260)

國際篇

*大陸上月出口增7% 超預期

大陸7月出口增速創今年來新高,以美元計價,出口增長7.2%,漲幅較6月擴大6.7個百分點。大陸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解讀,「出口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進口增速則由正轉跌,下降1.4%,白明指出,「內需依然比較疲軟」。

「出口熱、進口冷」使得7月貿易順差623.3億美元,較上月擴大約159億美元,增幅逾33%。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發布外貿統計,7月出口總值達2,376.3億美元,年增7.2%,比原先機構預測中值下降0.7%,表現大幅優於預期,更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白明指出,「出口超預期增長,很大程度是靠中國產業鏈的恢復」,因為疫情在大陸率先控制,得以復工復產;尤其是抗疫防護和醫療物資出口搶手。

由於出口大幅超出預期表明,「出口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候」。

海通證券分析,7月出口以紡織品、塑料製品、醫療器械三大項合計增速61.7%明顯帶動,其他如手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服裝、家具等出口,則受外需支持而改善。

相對出口熱,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進口再度由正轉負,說明內需依然比較疲軟。」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全球疫情反覆,產業鏈、供應鏈受衝擊程度加深,導致物流恢復遲緩,配送周期較長,而影響進口增速回升,對需求搆成嚴重抑制,以致消費、投資活動受拖累。他認為,大陸雖然外貿最糟糕時刻已過,但後續復甦過程仍面臨逆風。據海關總署統計,7月鐵礦砂進口量價齊升,原油、煤、天然氣、大豆等商品進口擇日量增價跌。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前四大貿易夥伴中,只有對美國出口是負成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指出,東協今年以來一直是正成長,而且現在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日本出口也已經轉正,表明中國藉由發展出口貿易夥伴的多元化,以緩和了美中摩擦對中國出口帶來的負面衝擊。

累計今年前7月,大陸對美國累計出口2,212.86億美元,年減7.3%;自美國進口累計677.08億美元,下降3.5%。中國7月對美國貿易順差324.6億美元,前七個月累計順差逾1,535.8億美元。

展望下半年外貿表現,華泰證券分析師預測,受美中貿易摩擦、疫情反覆等因素擾動,第3季內需復甦將會強於外需,對應來看,進口將較出口表現更為積極,貿易順差或有所收歛。

photo.php (399×26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